谁编的《水浒传》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谁编的《水浒传》,第1张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

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

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随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只得为避祸而回到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水浒传》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施耐庵,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一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我国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所著《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传施耐庵出身船家,从小对水上生活比较熟悉。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考中进士后,曾在浙江担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当时是在元朝末年的残酷统治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施耐庵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曾请他出山,但他坚决不应聘。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他为避战乱,迁到老家兴化白驹场西十八里的地方定居。在他住的村子的西头有一芦苇荡,占地十余亩,当中芦苇繁茂,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叉。荡中有一土墩,高露水面。施耐庵即以此为梁山水泊,他坐小船到此,登临土丘,以体验其境界,并开始从事《水浒传》的创作,最后终于完成巨著《水浒传》。

明洪武初年,施耐庵的好友刘基在明为官,封诚意伯。他钦慕施耐庵的才识,曾亲自到白驹场访施耐庵,想找他入朝为官,但被习惯自由生活的施耐庵谢绝了。不久施耐庵因病去世,享年约75岁,葬于家乡施家桥。

《水浒传》这部脍炙人口的巨著,是在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加工完成的。成书之前,水浒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有人为之写作,有人为之画赞。宋末元初,水浒故事已经为杂剧、话本所广泛采用,如元刊《大宋宣和遗事》话本,记叙了从杨志押送花石纲到征方腊的比较完整的水浒故事。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人物通过加工整理,使之更加精练生动,创造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直到今天,水浒故事的题材仍在京剧和各种地方剧目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也被后世优秀作家们学习、继承。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对后世人民群众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而进行的斗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些农民起义军往往从《水浒传》中吸取斗争的经验。因此,对人民群众来说,《水浒传》不但是精神食粮,也是斗争的武器。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佳作,还在于作者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描绘,把一幅活生生的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逼真而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幅图景面前,可以看到社会各阶层的情况及当时的风土人情等。

过去,封建统治阶级视《水浒传》如洪水猛兽,把它列为“禁书”,遭受到他们的痛恨、诬蔑和禁毁。但它在人民群众中间却流传不绝,这足以证明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证明了它是一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施耐庵的名字也伴随着《水浒传》的影响而在我国长期地流传着。

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的《水浒传》,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早已走出国界,被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当之无愧的。它的作者施耐庵同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这几位大文学家一起作为对我国社会影响极大的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扩展资料

《水浒传》创作背景: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传

-施耐庵

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研究的文学有很多,但是留下的为人熟知的作品也就是这一部《水浒传》。我们只要看看《水浒传》的写作时间和施乃安的生平背景,就不难知道了。 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 他当了三年的元朝官员,突然放弃官职离开,隐居乡下专心写书。 

1在元朝人的高压统治下,他无法忍受制度化的强盗行径和上司达鲁花赤的傲慢和欺凌。 蒙古人统治汉人,不是用先进代替落后,而是野蛮地毁灭文明。 习惯于耕作的汉人就像羊一样。 他们被人宰了不知道怎么反抗。 于是,施耐庵愤怒的拿起了笔,试图唤起埋在心底N年的汉族人,哪怕只剩下一点点兽性! 不公不讲理,不计后果,大胆使用暴力! 敢杀者为英雄,敢杀者为尊,敢杀者为人人崇拜的偶像!

2水浒创作的初衷是被刺激的结果,唤醒人们以暴力反击残暴的统治,因为这就是他们所做的。 不是施耐庵本人阴暗冷酷嗜血,也不是他喜欢劝人作恶,教唆犯罪。 很快,孟远败下阵来,天下归于朱家。 时代变了,世界太平了,水浒问题出来了。 朱元璋看了《水浒传》的手稿,非常生气。 不和谐的内容惹恼了朱元璋,当即吩咐道:“这本书也是鼓吹乱世的书,此人心中必定有阴谋,不除之,必惹祸。” 施耐庵被下令逮捕。 他被监禁了一年多。 经过多次交涉,施耐庵免死。 余洪武三年出狱,在回来的路上病逝。 施耐庵死后,其弟子罗冠中将其遗作整理、增删成书。

因为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是朝代动荡的年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 歌唱大众的才华与价值,批判虚假与丑陋,体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它是对社会底层的关心和赞美,是对社会、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作品!一个人写过一部好的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水浒传》还属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中,这样的传世之作创作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

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

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随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只得为避祸而回到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水浒传》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谁编的《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