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1收藏

家谱在当今的作用,第1张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博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骄奢*逸,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就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了奉先思孝,也为了承先启后,不忘根本,可修一幅家堂画,家堂画古已有之, 是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小说《红楼梦》里就有祭拜家堂画仪式的记载和描述。

保护隐私。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是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历时3年建设的数据库,已收录的电子化家谱族谱资料共17723册,120893卷,居全球第一,网站里设计到个人名字,地址等隐私。不能查阅。

1叔安至68子璋世系:

1世叔安——

2世明公——

3世闺公——

4世晖公——

5世信公——

6世渊公——

7世光公——

8世颖公——

9世玦公——

10世诚公——

11世重公——

12世蛰公——

13世珊公——

14世卿公——

15世谭公——

16世介公——

17世祥公——

18世潜公——

19世华公——

20世瑞公——

21世昌公——

22世澄公——

23世荣公——

24世盛公——

25世良公——

26世辟公——

27世高公——

28世毕公——

29世展公——

30世宣公——

31世云公——

32世振公——

33世平公——

34世隐公——

35世桓公——

36世闵公——

37世伯廖——

38世成公——

39世襄公——

40世敬公——

41世王公——

42世定公——

43世真公——

44世考公——

45世安公——

46世和公——

47世惠公——

48世慎公——

49世范公——

50世周公——

51世高公——

52世理公——

53世中公——

54世元公——

55世风公——

56世节公——

57世嘉公——

58世新公——

59世斌公——

60世扶公——

61世祀公——

62世延公——

63世立公——

64世化公——

65世倔公——

66世初公——

67世泰公——

68世子璋

来源于(《中国廖氏通书“廖五桂”》——编者)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 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尧3光景 为兰芝三子

82世祖;1琼瑄2琳瑄3瑞瑄 为光景三子

83世祖;四十一郎 为琼瑄子

84世祖;国清

85世祖;1滔刚2滔淳3滔容4滔致 为国清四子

86世祖;1元纪2元光3元景4元霖 为滔刚四子

87世祖;1文广2文兴3文举4文福5文亮6文禄7文用8文明9文峰(有九子十员官之说)。

88世祖;花公 为文兴 子

88世祖;花 公 生一男 昌 参政大夫

89世祖——112世祖(略)

全国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13世祖起:

廖刚,宋代崇宁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御史中承、徽猷阁直学士。  廖刚:济之子,字用中,宋崇宁丙戌进士,官御史中丞、工部尚书、徽猷阁学士,毅然守正,名重天下。生四子,前后皆秉旄节,时人号为“万石廖氏”,累世以华发奉养,额其堂曰“世彩士大夫”,有诗歌名《世彩集》,卒祀乡贤祠,葬福建将乐县凤凰山。传详名贤录。配许氏、黎氏。生四子:迟、过、遂、蘧。

廖刚公世系一百二十代辈分:

刚迟理荣讯、

中光鉴淇林、

点城万天梦、

孙泰海询琮,

年二孝日时、  五尚仲侗添、

思贵永大琇、

正文希元显、

可绍先人志、

宜谋百代光(兴)、  家声期振作、

德泽自延长、

如树能培植、

蓬勃竟发扬、

千秋钟毓秀、  才华储栋梁、

宇宙洪荒远、

勤俭学力强、

照穆克祖武、

后世定隆昌、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谱实乃同宗共祖之史也,虽称谓繁多,用名宗谱,函意深广、雅俗共赏。续修宗谱是寻根谒祖、激励宗亲、睦族扬光、承先励后之举。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早于1984年发出了7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所谓“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三大文献之一,产生于上古时代,完善于封建时代,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起初,家谱用于记载帝王家族血缘世系,后来逐渐扩散到大小贵族,最后才扩散到了民间。到了汉唐时期,中国家谱非常发达,平民百姓都热衷于修家谱。然而,由于历经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宋元战争等战乱,很多家谱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如今现存的古老家谱多数是在明清时期纂修,并非原先的实物家谱。

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古老家谱再度重现天日,尤其殷墟出土的一份完整的甲骨文家谱,属于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揭开了三千年前家谱的真面貌。

我们都知道,家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帝王家谱,一种是平民家谱。

帝王家谱,通常被称为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皇明玉牒等。上古五帝与夏商周三朝王族传承,在史书上都留有详细的传承,司马迁的《史记》中分别记载有五帝世系、夏朝世系、商朝世系、周朝世系。历史上的诸侯国家谱,也基本可以归于此类。

因此,如果论及中国家谱记载的最古老家族,那么必然是上古五帝,后人经过整理,将五帝传承一一记录在案。

然而,无论是五帝传承世系,还是夏商周三朝世系,都只见于史书,而没有留下最原始的实物家谱。即便是在殷墟出土的零散的甲骨文中,学者只是研究整理出了完整的商朝世系,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发现直接刻写的商朝世系。

幸运的是,甲骨文中尽管没有直接的商朝世系,却有一个诸侯国较为完整的实物家谱。

迄今为止,中国一共出土大约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文,其中有三件可以确认为家谱,即《殷契卜辞》第209片、《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殷墟文字乙编》第4856片,其中最为完整、最有价值的是第二件,也是截止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谱。

儿(倪)先祖曰吹。(第一代)

吹子曰卫(第二代)

卫子曰燕(第三代)

燕子曰帷(第四代)

帷子曰壹(第五代)

壹弟曰启(第五代)

壹子曰噩(第六代)

噩子日徕(第七代)

徕子日洪(第八代)

洪子日御(第九代)

御弟日修(第九代)

御子日射(第十代)

射子日商(第十一代)

刘正教授认为,这应该是商朝一个附属诸侯国(或为倪国)的家谱。姓氏源流考证记载,倪姓来源有多个,但最符合标准的只有一个,即商朝有一个叫“儿伯”的诸侯,将其中一个后代封于儿,或因大功而被商王封于儿,后人以此为姓。因此,这一甲骨文家谱很可能就是“儿伯”后人所留。

倪姓诸侯的家谱记载极为简单,但传承却非常清晰,其中第一代姓名为倪吹,第五代与第九代是“兄终弟及”,然后又再度传回兄长之子,反映出倪姓诸侯国传承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兄终弟及制为辅”。一直以来,传统观点是商朝实行“兄终弟及制”,但甲骨文出土之后,尤其是学者整理出的商朝世系发现,商朝已经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了,因此这一制度并非始于周朝。

这一家谱大约何时刻写的呢?著名学者陈梦家认为倪姓家谱大约形成于商王武丁时期,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因此这一家谱形成时间距今3270年以上,倪姓第一代倪吹应该是商初被封国。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如今倪姓大约有150余万人口,中国姓氏排行榜上位居第118位。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这一意义非凡的甲骨文家谱却不在中国,而是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上世纪,英国传教士库寿龄和美国传教士方法敛,从中国古董商人手中收购了这一块甲骨文,然后转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迄今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实际上,甲骨文流失远不止这一块,甲骨文横空出世之后,立即引起洋人注意,不少洋人开始收购甲骨文,导致一大批甲骨文流失海外。据学者胡厚宣统计,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首次发现,共计出土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流失在海外的甲骨文超26万片,其中日本一共有12443片,占据了近50%。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文,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现代人中,仍然有家谱的说法,家谱的作用有:可以让人们更加团结、传承民族文化、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脉络、可以有助于人们分别亲属远近、可以解答一些历史难题。

一个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文化脉络,研究家谱可以发现祖先运行轨迹,更可以反衬出时代变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姓氏文化尤其家族谱牒文化历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讲究家国天下的理念,把家放在国之前,不能认识自己怎么来的,又如何更好的爱国呢?尤其封建时代,家谱成为家族维系团结、社会得以安宁的重要纽带,它对人们有着教化功能,让人们知道孝道、重情义、感恩祖德等,这对封建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当代,我们研究家谱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熟悉自己。通过家谱分析,可以很快得出自己姓氏中的远亲旁支之间的关系,起到追根溯源的目的,让后人知道先辈的艰辛,从而激发一代代人努力奋进。同时,家谱也起到寻根问祖的目的,是许多很远的人可以通过同一个家谱得以联系到一起,这也有助于民族向心力的提升。正所谓: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犹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犹无本之木。

好的家谱就是一个好的家风。家谱中往往将先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为官之道等罗列其中,以供后人学习。因此,好的家风可以从家谱中摘录出来供大众学习使用,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德”“法”相容,汲取其有益的成分,推动“家庭助廉”等活动,丰富家庭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可以说,深入挖掘家谱中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为我们现在服务的。

一个家谱就是一个姓氏乃至一个家族嬗变史,传承好、利用好家谱,更加有助于发展。  

  程姓家谱

  百科名片

  程姓家谱历代多由程姓族人修撰,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程姓谱书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同样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人程本曾经修撰程氏家谱。到了西汉元帝时期。司徒程泰奉诏“编修姓望”,这是程姓较早的谱牒。三国时期程昱的儿子程建曾“归郡修谱”。晋室南迁以后,在江南有所谓;《百家谱》,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个程淘,始考订《程氏谱》,考载详明,堪称信史。宋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程祁,字忠彦,曾修撰程氏《世谱》。南宋时;人程晟,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编次《伊川文集》八卷,并修撰《伊川家谱》一卷。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事,曾将程氏谱系上呈朝廷,于是皇帝降旨,将程颐四世孙程观之补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谱屡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谱,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谱较多。现存的价值较高的家谱多为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所修。比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河南上程谱》《河南程氏正宗世谱》《程氏家乘》等。这一时期的修谱,已从某一地区的家族门派发展到大范围乃至全国性的“统谱”。 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续的程氏家谱现.存数量较多,并且大多经刊印或手抄,流传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国以来,由于宗法观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续家谱较为罕见。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又有续修。例如广东五华、河源纯刚公系《程氏族谱》,就是1996-1997年新续修的程氏谱书。 现存的程氏谱书,除了部分散布民间,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或档案馆中。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程氏谱书四十多种,上海图书馆也有较多收藏。《中国家谱目录》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录程氏谱书三十九种,计二百二十二册。这些谱书如按地区分,以安徽省数量最多,达二十四种,其次是江苏省,有六种,湖北省有四种,湖南、山东两省各一种,其他一种。我国现存程氏谱书远不止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较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许多谱书,都没有被收入。

  编辑本段家谱主要内容

  概述

  现存的程氏谱书从名称上看,有家乘、宗谱、家谱、族谱、支谱、会谱、纂谱、信谱、世谱、统谱、谱略、世系谱、源流谱、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称中多包含郡望县邑、门派及先祖号谥,以与其他谱书相区别,有的还加有——“续编”、“续修”等字样。 程姓谱书尽管繁简有别,但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序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 自序为修谱人自写,他序多让当地的地方官或社会名流撰写。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阐述自始祖以来派系分衍和播迁的状况。 2、说明以往历次修撰谱书的情况。有的序言还包括修谱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艰辛。至于他人撰写的序言,在上述内容以外,往往有对谱主家族的赞美和希望等言辞。

  例言

  例言就是谱书的发凡起例。它对该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术语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家族世系

  世系部分一般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详述各支派的人物与事迹。它不但记载有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门派和辈分。

  家族法规等

  家族法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家族成员言行的规制条款。族长用它来管理族人,养成一种家族风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辉煌业绩,多采用传记或像赞的形式书写。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贞可旌、学问可称、文章可赞、功绩可述的,都要为他立传作记,以勉励后人。 家族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既包括官府对该家族及其成员的嘉奖和褒扬,如诰命、诏谕等;也包括家庭成员的语录、著作节选等。这些都是本家族成员引以为荣耀的,因而在谱书中多有反映。

  编辑本段程姓家谱文献目录

  《河南上程谱》

  洛阳上程聚(今河南洛阳、偃师交界处)是商周时期程国所在地,也是程氏得姓之地。西晋时程咸被封为上程侯,东晋初年裔孙程元谭迁居新安(今安徽黄山市一带地方),开程氏重要门派。《河南上程谱》记述程氏世系,从程元谭一直上溯到黄帝,对于探讨程氏在西晋以前的得氏、世系、迁徙、分布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河南先公伊川家谱》

  《河南先公伊川家谱》又名《程伊川谱》原为一卷,南宋程晟修撰。程晟是程颐(号伊川)的孙子,很有才学。此谱后人又加以续修,如程拟璋曾修《伊川支谱》。著名理学家朱熹为此谱作序,写道:“今阅程氏谱牒,上溯姓氏之原,下追继述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对这部谱书的内容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安程氏统宗世谱》

  全书二十卷,又有《谱辨》一卷,《附录墓图》二卷,《旧序》一卷。明代程敏政修撰。程敏政是安徽休宁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一位著名学者,著述颇多。这部谱书所载世系从东晋程元谭起,一直延续到明代。此谱清代不断有人续修翻刻。现存的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印的由程士培纂修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三十二卷,共四册, 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版,仍为四册,二十一卷,首一卷;又有程之康重修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乾隆年间刻本,共四册。

  《河南程氏正宗世谱》

  明代程宗孟修纂。程宗孟字仰川,河南嵩县人。程颐二十代嫡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编写《二程故里志》。这部谱书在隆庆六年(1572年)修成。谱书前有他写的自序称修撰缘由为:《河南先公伊川谱》《新安统宗谱》和《河南上程谱》“谱不同帙而派不相连”,“吾深为惧焉,遂联三合一,照依旧规次第编录”,使“上有所统”,“下有所宗”。此谱落成,“不惟见吾程氏正派流长之盛,且俾伪者不得以;肆其乱焉”。就是说,这部谱书将以前比较;重要的三部家谱合一,按照统一的体例修纂,使河南程氏从得姓一直到明末的世系井然有序。它也涉及新安程氏和中山程氏;部分世系。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谱;清代又有程延祀和程佳墦、程圭璋和程拟;璋、程步月和程敬道等多次修续订正,清光绪三十二年(土906年)刻印的由程步月等纂修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河南嵩县两程故里藏版)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程姓字辈

  据伊洛地区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程氏世系从程颐的十三世孙程子中开始,排列了三十二个辈字: “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伎洛璋铭。毓秀光远,相远大干。源推其业,长流万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订的河南《太隶程氏族谱》中列入辈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习,敬守修省,庆逢致泰。” 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从始祖程吹四十三世开始,编定了五言辈字歌: “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湖北仙桃、天门、洪湖一带程氏辈分: “忠厚传家远,诗书衍庆长。果克从斯语,定贤德荣昌” 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选字取名时,不至于感到以上“正行辈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辈字,称为“副行辈字”,和上面所说的四十个“正行辈字”一一对应,如果正行辈字不合适,可以取“副行辈字”。这四十个副行辈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人们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辈字规定。因此,从现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难以知道他的辈分。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区、不同宗族的辈字也不统一。

  希望能帮到你啊

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