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第1张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汤和是明朝名将,帮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为大明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当朱元璋猜忌群臣,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汤和成了少数躲过屠杀的功臣。那汤和为何能躲避朱元璋的屠杀呢?

一,投奔郭子兴

汤和少时与朱元璋为好友,喜好骑射,经常指挥一群小孩玩打仗的游戏,因此他长大后豪爽洒脱,很有谋略。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起兵反元,占据濠州,汤和于是前往投靠,因为屡立战功,得以升任千户。

汤和当了千户后,并没有忘记好友朱元璋,于是写信给他,邀请其加入红巾军。朱元璋因此投靠郭子仪,担任他的亲兵。汤和对朱元璋十分恭敬,甘愿给职位低微的朱元璋当下属。朱元璋指挥红巾军屡败元军,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郭子仪见朱元璋很有才能,于是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使朱元璋得以崛起。

二,追随朱元璋

至正十三年(1353年),汤和随朱元璋脱离郭子兴,攻取滁州、和州等地,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十五年(1355年),汤和随朱元璋在太平大败元军,擒获元将陈埜先。陈埜先先降后叛,杀死郭天叙(郭子兴儿子)、张天祐(郭子兴妻弟),为朱元璋独掌郭子兴旧部扫清了障碍。

至正十六年(1356年),汤和随朱元璋夺取南京,为明朝以后一统天下打下基础。随后徐达、汤和攻克镇江,确保了南京东侧的安全。汤和又率军攻克金坛、常州等地,得以升任枢密院同佥。张士诚对朱元璋的势力迅速兴起感到担忧,于是派遣大量间谍到常州刺探军情。汤和于是在常州严加戒备,不仅使吴军的间谍刺探不到军情,还屡次击退吴军的进攻。

汤和率军攻打无锡,大败吴军步兵,得以升任中书左丞。稍后汤和攻打黄杨山,大败吴军水师,得以升任平章政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率兵攻打长兴,汤和于是前往救援,与城内守军内外夹击,大败吴军。永新守将周安反叛,也被汤和平定。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大军讨伐张士诚,汤和随军出征,攻克平江,为消灭张吴政权立下大功。

三,屡立战功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封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方国珍。汤和率军攻克黄岩、温州等地,屡败方国珍,迫使其投降。洪武元年(1368年),汤和率军平定福建,俘获元将陈友定。不久汤和随右副将军冯胜北伐,连克泽州、潞州、晋州、绛州等地。洪武二年(1369年),汤和率明军攻克潼关、庆阳,斩杀元将张良臣。

洪武三年(1370年),汤和随大将军徐达讨伐北元,在定西大败元将王保保,安定宁夏。朱元璋大喜,封汤和为中山侯。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与傅友德分兵两路讨伐明夏。汤和率水师沿江而上,在瞿塘遭到夏军主力抵抗,一时无法前进。傅友德趁机从北面突袭夏军,连克汉中、文州、绵州等地,逼近成都。明夏因此惊慌,只得抽调兵力防御傅友德。汤和趁机率军攻克瞿塘,直取重庆,俘获明夏皇帝明升,灭亡明夏。

四,得以善终

洪武九年(1376年),北元的伯颜帖木儿屡次入侵明朝,朱元璋于是封汤和为征西将军,驻守延安。汤和屡败伯颜帖木儿,迫使其归附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汤和获封信国公,参与朝廷大事,同时到各地修缮城池,训练军队。洪武十四年(1381年),汤和随徐达出征北元,大败乃儿不花。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不想让众将统兵,但一时又没有借口。汤和得知此事,趁机交出兵权,向朱元璋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大喜,于是赏赐汤和大量钱财,还为他建造府邸。倭奴骚扰东南沿海,朱元璋于是命汤和防御倭奴。汤和采纳方鸣谦(方国珍侄子)的建议,在浙江沿海修筑堡垒,设置卫所,征调当地的民众驻守。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逝世,被朱元璋追封为东瓯王。

总的来说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与大哥,在促使其崛起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他的大恩人。同时汤和为人低调,虽然立下大功但是不居功自傲,而是谨小慎微,还懂得急流勇退,交出兵权,最终得以躲过朱元璋的屠杀,得以善终。

茱萸小麦汤:山茱萸15克,浮小麦、淮山药各30克,丹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效用:收敛固涩,益气除烦。用治盗汗。

生地麦冬汤:生地、麦冬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效用:养阴润肺。用治盗汗。

(15)银耳冰糖羹:银耳10克,冰糖30克。将银耳用清水泡发,去杂洗净,撕成小片,与冰糖一同放入碗内,加水少许,上笼蒸熟。每日1剂。

效用:滋阴润肺,益气和血。用治肺阴亏虚所致的盗汗、潮热、咯血等。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12(概述内来源2)

朱元璋是个很有趣的皇帝。他能体谅人民的辛勤劳动,所以对人民很好,但对官员的态度比较差。明朝成为历史上官员收入最低的王朝,可能是因为朱元璋的影响。此外,朱元璋还有一个更坏、更可怕的特征,这是非常可疑的,这直接导致了与朱元璋战斗的兄弟们最终都被朱元璋处决了。只有唐和死了。

然后问题来了。唐朝的大臣们最想说的是他最不想被处死的能力。为什么唐河能安详地死去,而其他人却被朱元璋杀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品味的问题。让我们深入到朱元璋和唐河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答案。

小弟弟

朱元璋和唐河是同村人。他们一起长大的。唐河比朱元璋大3岁。小时候,朱元璋家里很穷,但唐河的家庭要好一点。元宵在他小时候帮了大忙。他们可以看作是在同一条裤子里长大的兄弟。

当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最终因蝗灾和干旱而饿死时,正是唐河帮朱元璋做了一个垫子埋葬父母和弟弟。从这些经历中,足以理解朱元璋与唐鹤真的关系非同寻常。

然而,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唐河认为朱元璋不是池子里的对象。是这样的事。当时,朱元璋、唐河等一伙人正在往村里的地主家放牛。因为家里穷,他们几乎不能吃肉,所以他们很贪婪。

那天,唐河去找朱元璋,抱怨自己好久没吃肉了。于是朱元璋给了大家一个吃肉的主意,并告诉大家,如果房东问,他们都不肯说话,朱元璋自己解决。

吃肉的想法是杀死他们养的一头小牛。当房东回来发现一头小牛不见了,朱元璋说小牛掉到沟里死了,就带着房东去看看小牛掉到的沟里。确切地说,朱元璋带着房东看石头上有个裂缝,牛犊的尾巴在里面,房东看到朱元璋欺骗了他,就狠狠地揍了朱元璋,然后把孩子们赶走了。

正是这件事让唐鹤才意识到,朱元璋绝对不是池中之物,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乐器。因此,唐和朱元璋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唐做什么,他都会跟在朱元璋后面。他觉得朱元璋是哥哥,他只是身后的弟弟。

首先明确一点,朱元璋并未杀尽功臣。

明初功劳最大的一百五十位开国功臣中,比如25位公爵中仅有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等4人是被朱元璋赐死 ,再如79位侯爵中仅有延安侯唐胜宗、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永平侯兴、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等19人是被朱元璋赐死。

如此,朱元璋虽杀功臣,但却并非杀尽,若是他们恭敬谨慎,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的安安心心的做他们的公爷、侯爷、伯爷,他们也不会出什么事情,对于这些人,朱元璋也算善待,不会过多的为难于他。

因此,汤和能善终,这也不是啥特别稀奇的事情,毕竟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等皆是善终的,所以不足为奇。

当然,汤和能不被朱元璋清算,还被善待,这的确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第一、不恋权。汤和有别于其他的功臣,他不喜权,不贪权,更不恋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因朱元璋年事已高,他深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掌控不住底下的那帮骄兵悍将,所以一直在想着该如何剥夺这些将军的兵权,只是因怕造成反弹,所以迟迟不动手。

但一向聪明的汤和却早早的知道了朱元璋的想法,所以不久他就与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是万分高兴,而后汤和的兵权就被解除,但他也没有亏待汤和,在汤和丢掉兵权的当天,朱元璋就下令在中都凤阳为汤和修建豪华的府邸,以让他日后养老所住。

第二、任劳任怨,从不会有怨言。汤和有别于其他功臣,他对朱元璋是忠心耿耿,做事从来不求赏赐,也不会有任何的怨言,即使到后面是被朱元璋夺取兵权,他也依然是任劳任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就在汤和被夺权的当年,因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所以朱元璋急需派重臣前往解决,这时汤和就被朱元璋找了来,他对汤和说道:“你虽已年迈,再请你替朕一行吧”。

而此时汤和虽被夺权,但对于朱元璋的征召,他却是言听计从,更是毫无怨言,不久他就前往江浙一带帮助朱元璋是尽心尽力的解决倭寇之患。

第三、不贪财。汤和不仅不恋权,还不贪财,他为官期间从来不贪赃枉法,而且自己从朱元璋手中得到的赏赐,他也从来不据为自有,而多是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由此可以看出,汤和却是个不贪财之人。

综上所述,试问一个功劳又大,但不恋权,不贪财,又任劳任怨,从不会有怨言的汤和,你认为朱元璋会拿他干嘛吗?毕竟即使朱元璋再嗜杀,他也需要这个功臣,这些臣子来治理国家,如果他连汤和这样忠心耿耿,又从不犯事的臣子都杀了,试问以后谁还敢真心实意的给他办事,效忠于他,去帮他治理大明呢?

明朝的开国功臣汤和为人谨慎,而且沉着、聪敏、足智多谋,也因此,即便他没有其他功臣那般高度的荣耀,但是他满足,懂得急流勇退,他的结果也是最好的。那么,明朝汤和有什么样的结局?汤和又是怎么死的?死后的汤和墓又在哪里?

汤和怎么死的

按照史学评论,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善终,而且还是活到69周岁高龄的人。

按照明史·汤和传中记载,汤和虽然不是安详的去世,是带病去世的,但是他还是幸运的。公元1390年,64周岁的汤和身体就不太好了,而在1390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汤和得了急性病症,连话都不能说。到了公元1394年的时候,汤和的病情愈加严重,连站立都是问题。朱元璋去看望汤和,讲述过往的时候,汤和只能不断地叩首来弥补自己的不能言语。公元1395年9月份的时候,汤和最终还是没有挨过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

正是他在公元1388年的时候,洞悉了朱元璋的夺权意图,果断急流勇退,向朱元璋表明告老还乡的意图,才保全了他的家族,保全了身前的荣耀,避免了祸事的降临。其实汤和如果没有酒后乱说话的毛病,他的功绩,他的荣誉会比现在流传下来的要高,但同样的,汤和能否有这善终的结局就又成了问题。

汤和墓在哪里

汤和病死后,朱元璋就给他东瓯王的荣誉称号,更是派遣了内侍,来主持、监督汤和的葬礼事宜,同时将汤和的尸身护送至朱元璋钦赐的墓地下葬。那么,朱元璋钦赐的汤和墓在哪里呢?

按照《明史·汤和列传》中记载,汤和死后被安葬在了现今安徽省蚌埠市东郊区域的一座山上,这座山就是当地的曹山,而汤和的墓就在曹山的南麓上。将死者安葬在山的南侧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汤和墓在曹山的大致位子是,面朝龙子河,背对曹山山峰,是典型的背山面水格局,不管是对死者也好,对活着的人也好,这样的生活环境是最顶级、最健康的。

为了旅游及城市规划的需要,汤和墓已被分为是龙湖公园中的景色。

要是说杀开国功臣最猛的皇帝,估计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刘邦同志也不能和他媲美的。大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的屠刀几乎砍向了每一个开国的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蓝玉等等。

朱元璋杀人不是单单杀一个,而是杀一群、搞连坐的模式。明朝三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每个案子都杀了几万人。老朱杀来、杀去,搞到后来都没人干活了,有好多官员都是戴罪干活,甚至还有“戴枷坐堂”的。

老朱为啥这么热衷于杀开国功臣,又为啥单单留了一个汤和没有杀呢?我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几乎所有的皇帝得到大位之后都会杀开国的功臣,因为这是现实需要,俗话说的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是像老朱这样杀这么彻底的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我认为老朱这么做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夺得的皇位,难免有自卑情绪和“被害妄想症”,所以干起事来刻薄寡恩、毫不留情。

草根出身对皇位更加珍惜,绝对不允许有威胁的势力存在,有时候就过于的刻薄寡恩、防卫过当了。

为了下一代,朱元璋的儿子英年早逝。老朱立了他的孙子当太子吗,应该怕自己死后,孙子镇不住场子,所以屠杀功臣、刻薄寡恩也是为了下一代着想。

朱元璋天生性格多疑、冷血无情,打天下的时候为了皇位还能暂时隐忍,一当上皇帝薄寡恩就立刻暴露出来了。

总之,朱元璋这么做都是为了朱家的天下、朱家的子孙和自己的位子吧。他只是比别人更加迫切、更加彻底一点罢了!

汤和生于公元1326年,濠州钟离人,也就是安徽凤阳人,汤和与老朱是同乡,而且两家离得不远。估计小时候认识,或者是发小一类的。

公元1352年,汤和带着十几个人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为作战勇敢有功被封为千户。汤和就给朱元璋写信,让他也来投奔郭子兴,此时朱元璋正在皇觉寺。也就是这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当时谋反的信被别人发现了,老朱一想估计也活不成了,索性就投了义军。

朱元璋后来混的风生水起了,把郭子兴的干女儿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这段感情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后期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马皇后出马基本最后还能混个“刀下留人”。

朱元璋在义军里面的江湖斗争失败,带着徐达和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了濠州城,到定远去,队伍不断扩大,最到达到两万多人。汤和随朱元璋攻打大洪山,攻取了滁州,汤和被任命为管军总管

公元1372年,汤和担任右副将军,随徐达北伐。回京后,被封为中山侯。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

汤和是病逝的。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汤和介绍

汤和,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洪武十七年,巡视海防。洪武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地凤阳。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汤和是明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