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卖、跑滴滴、送快递真实工资有多少?为什么网上老说他们收入上万?
早期确实能达到这个数,但是不会持久,长期来看,就算你不要命的干,也很难达到。前几个月,派单很多,都是长单,还有补贴,确实每个月赚一万多,流水两万很轻松。
之后,单越来越少,抽成越来越高,拼死拼活干,赚的钱眼瞅着比我给的都少。
再之后,他又回来问我还用不用他的车,但是我已经包新的车了。
我算是总结出一个经验,包车一定要包跑过滴滴的,他们受过社会的毒打,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
知道我给的包车价才是合理稳定的。
其实包车的司机真的很轻松,旱涝保收,不用车的时候,就在附近找个地方打游戏睡大觉。
我后来包车的司机,还挺理智的,经常在车上看书。
一、必须承认一点任何行业都有二八定律,总是有20%左右的人能出类拨粹。这三个行业也不例外,同样有人可以月入上万,但这种人的此例肯定不会超过20%
首先看快递行业,近期,据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年全国快递员基层从业现状及从业满意
度调查报告》,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仅占13%。
作为一份典型的多劳多得的职业,据统计,8成快递员每日派件量不超过200件,每个件按1块钱来
算,每天收入也就200块,减掉吃饭,租房,电话费,每月纯收入最多5000块。
再看跑滴滴,现在的网约车已经过了烧钱的时代,网约车司机正在经历被割韭菜的痛苦历程。
如果是有车一族加入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去,正常情况下每月收入8000-10000之间。
如果你没车,租个车去跑滴滴的话,减掉每月4000的租金,每月的纯收入能剩下5000就烧高香
了。
那么送外卖呢?
二、也好不到那里去不管是美团还是饿了么,不管是专送还是众包,每送一单的收入基本上都在4-5元之间。
每份外卖从找商家取餐到上路等红灯,写字楼等电梯这一系例操作下来,保守估计需要20分钟左
右。
这么算下来,一个外卖骑手每天能送50单就很厉害了,50单能赚多少钱也就200块,减掉3块钱保险,10块钱电池租金,三顿饭50块,纯收入也就150块,每月的收入
5000块就到顶了。
所以,不要羡慕这几个行业,他们的收入远没有网上吹得那么高,其实挺苦的!
外卖和滴滴上万确实还是有很多人可以做到的
今年30岁了,因为陪伴小孩跑了五年滴滴,去年下半年至现在跑滴滴的心态一直都处于负面状态也
导致没跑到什么钱,心态这么差的原因也只是因为疫情开始滴滴一直在降价并推特惠订单以及更低
廉的青菜拼车再加更更低廉的远程拼车,总之订单量确实提升起来了一些,司机的收入确实也只降
了两三成但是疲惫程度大大增加,这几年时间,红唇跑成紫唇、清澈的尿液跑成浑浊奶白色还尿不尽没事还得扶下墙、头顶秃了不少不知是因为熬夜还是因为压力、最严重的颈椎病由当初简单的恶心到现在一犯就动弹不得
有时候真的在想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
三、勉强能够安慰自己的只有亲情这一借口
发发牢骚就来说说正题,滴滴和外卖其实是可以过万的,目前所知过两万的流水两万四,除去油
费大约一万八电车大约两万基本都是每天睡四小时吃喝住全车上;过一万的基本就是核心车主,
包括单双证的都有,核心车主就是指的出车时间稳定基本平台大数据认定你就是职业车主,这种基
本工作时间在25天每天12小时左右,油或电费除开能过万,没有提车损一类,租车再扣三五千,累
吗相比社畜 不知如何。
外卖自己也做过,应该来说过万还是可以做到的,无非就是堆时间,无论做什么我每个月只能做到
约2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多了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愿意再多花精力去挣钱,也许这就是人与人
之间的差距吧,就是有那么些人能做到月工作时间三四百小时还不嫌累。送外卖,跑滴滴,送快递 做到上万有几个前提。
例如疫情需求量大,进入行业早竞争少
你的工作场所很重要,是否是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类似都不可能到达 1W。什么档次的小区?
四、这个很有意思,高端小区是不是更赚钱?答案是不一定,高端小区容积率低,楼宇之间跨度大,费
腿。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楼宇如蜂巢,反倒是更容易送货,只是部分楼房没有电梯。
人要精明,我看到一些精明的快递员,先分好类,规划好路线,物品按照规划路线层层放在拖车
中。这样就能不浪费时间的快速投递。有些人物品混乱,路径 规划混乱,到了地点再翻物品,半
天找不到。
所以说这种行业,一个月上万不是骗人的,但前提是得有足够多的单量,你对自己跑外卖 的商家
和送达地址足够的熟悉,另外无论刮风下雨,你都要坚持工作,辛苦不说,下雪下雨天骑车还是很
危险的,可能跑滴滴和送快递也和这个大同小异。想赚大钱,你要付出很多,基本除了睡觉就是跑
单;中规中矩的,每天也很辛苦,赚的不多不少,而且这个也不是长久的事,总不能送一辈子外卖
吧,除非你会好好规划自己的跑腿和司机生涯,不然不建议长久做;如果你只是想下班了兼职,或者
为了自由一点,或者纯粹摸鱼跑外卖,一个月也能挣个一两千,但是这个时代一个月一两千又能干
什么呢,站长看见你都要愁白头。
送外卖月入过万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很累。
相信大家以前都听说过外面小哥每个月挣的工资其实非常多,有的时候甚至能月入过万,其实外卖小哥每个月确实能够月入过万,只是会非常累而已。
如今这个时代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方便了,很多外卖平台的横空出世,以前人们吃饭必须要自己做或者去外面的饭店吃,但是现在只要在手机上下单就可以等着外卖小哥来送了。
外卖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现在外卖小哥全国大概有60多万,以前当过各种职业,但是如今成为了外卖小哥,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只要努力,每个月真的能够月入过万。
但是每个月能够月入过万的小哥是非常劳累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大部分外卖小哥的底薪在3000元左右,他们必须要送满600单以上才会给他们加钱,也就是说每天必须要给客户送50单左右。
“外卖小哥”属于体力型工作,让女人感觉没面子
女人的虚荣心一直都存在,特别是那些想要“夫贵妻荣”的女人,就更是对男人的身份、地位有一定要求了。送外卖这份工作,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赚的都是辛苦钱。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很多自认为有很高地位的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只要肯出力,谁都会干,毫无技术含量。如果女人也有这样的偏见,那她对自己的男朋友自然也是看不起的,分手也就难免了。
“外卖小哥”工作不稳定,缺乏可持续性
女人能和一个男人结婚的前提就是,男人一定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未来可以预见的高质量生活提升。“外卖小哥”能保证的就是通过当下的努力,尽量有一个较大的金钱积累,但是如果让一个男人送一辈子外卖,这又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外卖小哥”的收入在一段时间内看是稳定的,放眼长远就很难说了。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五险一金等),更没有职位晋升的可能,那这样单一体力劳动和无技能成长的工作,也只能是看作是临时打工。
“外卖小哥”每日工作时长太长,没有时间陪女朋友
送餐要想有高收入,那必然也就要有高付出。“外卖小哥”想要赚更多的钱,那就只能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实现“多劳多得”。既然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去做了工作,那陪女朋友的时间自然会减少,这对一个需要陪伴才能有安全感的女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外卖小哥”送餐有一定的风险性,明天和意外谁也说不好
每天都会有外卖员或快递员发生交通意外的消息,这不光是因为这个“骑行”群体的数量庞大,更是因为送餐时效性的缘故导致“外卖小哥”不得不加快速度,从而导致了一些意外的发生。这也给女人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进而导致女人对“外卖小哥”群体的嫌弃。
以上四点差不多就是女人嫌弃高收入“外卖小哥”的真正原因了,其实男人也很无奈。尽管这些大多都属于“职业问题”,与个人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女人“嫁夫”看重的也许就是男人的层次、地位。职业无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况且社会也需要“外卖小哥”的存在。
女人既然能对男人有这么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那样),那也是她并不喜欢“外卖小哥”这一类型工作的男人罢了,至于两个人结婚最重要的——爱情,甚至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发生过。所以女人作为“外卖小哥”的女朋友,也请不要对“外卖小哥”如此势力,要对他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两个人到底适不适合结婚,于工作、于收入的关系都不大,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爱情是否发展到了愿意共同承担命运的地步。
外卖员其实并不是弱势群体,但是网络上的圣人总是在局外对局里的人发表无知的看法,餐盒洒了不让差评,迟到了不让差评,态度不好不让差评,这都是网络上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作出来的评论。挺让人恶心的,因为事没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就真以为自己是圣人了。
关于是不是弱势群体这个问题,显然他们并不是,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凭本事与能力吃饭的,你比别人搬的砖多你赚的就多,并不存在什么弱势群体。如果他们真的是弱势群体,那直接把好评差评这个项目取消得了,省得你们这群弱智在这里争。
而现在养成了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网络上的圣人越来越多,本来外卖员赚的也不少,出多大力赚多大钱的一个工作,没啥可弱势的,但被圣人们撑腰以后,外卖小哥都把自己当弱势群体看待了,他们开始不自知了,认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倒至的差评,你都不该给我差评,没有原因,如果非得要原因,就是因为我是弱势群体。
咱们还不能跟他们硬碰硬,他们动不动就把你拍下来发到网上去,视频被掐头去尾,再被一些断章取义的无知圣人怼一通。我觉得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奇怪之处,外卖行业现在只能接受好评,不能接受差评,是的,差评是与他们的工资有关的。可以啊,如果你想要好评,那你就办能得到好评的事啊。
可是他们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动不动就去你家砸门,然后威胁你让你取消差评,不然就怎么怎么样。你们说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什么啊,就是那些网络上的圣人搞得鬼,一个个的好像自己觉悟多么高一样,其实就是一群没脑子的人。
没有哪一种工作是需要特殊到被社会照顾的,因为你有工资开,你大雪天送外卖,那是人的事儿,如果你们真是圣人你给人家点钱花花啊,你捐个房子车子什么的,就在网上干张嘴就显得你素质高了啊!动不动就说大家都不容易,是啊,大家都不容易,外卖员是上班的,我也是上班的,我需要的餐被他洒了,怎么办?我就忍着,不说话,因为大家都不容易是不是。
快递员的高大上称呼有:
1 物流管理员。
2 物流工程师。
3 物流师。
4 物流行业专家。
5 物流顾问。
6 物流规划师。
7 物流经理。
8 物流管理师。
9 物流督导师。
10 物流专员。
以上就是快递员的一些高大上称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虽然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但是外卖小哥照样可以送餐。古代有钱人家是有下人了,可以安排下人去采买。或者提前订好餐,让店家送来。还有些店家,直接上门卖外卖。
01、有钱人家的下人就是外卖小哥就是你要吃啥,你就让你家的工人去外面给你买回来,这就是古代的外卖小哥。但是这种临时买的,耗时比较长,有时候一两个小时,都不能买回来。而且,这种也只能家里有钱的,养得起下人的大户人家才能享受。
02、提前订好餐,到点送还有一些人是这么做的,他们家里不开伙,就跟一些饭店约定送餐。这类型的,都是长期订餐,然后送的时间也都是固定的。正常这类的长期订餐的,也不会天天都吃一样的,会跟店家说好要送那几类餐。像诗人范仲淹,在驿站住的时候,就都是提前在饭店定好餐,让饭店到点送来。
这还有点类似现在外卖的团餐模式。
有些公司,尤其是小型公司,五六十号人,开个食堂不显示,天天点外卖又太乱了,还贵。于是她们就选择团餐,跟某家店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由这家店来负责整个公司的人的午餐,平均到个人身上,费用还会比单独点外卖要便宜不少呢。
03、自己上门叫卖的外卖除了找人买,提前定,还有一种外卖小哥是自己上门去卖外卖的。就像现在很多软件园里面,有很多私人做的外卖,开个三轮车,把外卖放在保温箱里面,就到软件里去售卖了。
我国在古代就有这种模式了,外卖小哥推个小车子,上面去叫卖。所以,外卖小哥这个行业并不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智慧的古人,早就发现搞外卖送餐能赚钱了。
所以,即使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古人依旧能享受外卖服务。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就好像郭德纲经常说的那样:打击报复你的永远是同行。
然而谁更了解你的辛苦呢?其实也是同行,就比如送外卖这一行业,只有亲身体会才会了解其中的辛酸苦楚,没有感同身受又何谈容易与否?
因此也应该更加理解不容易,不说对同行多么的和善有爱,但至少也能互相理解,所以还是那一句话:何必互相伤害,何必互相折磨呢?
而前不久就看到这么一则报道,内容挺令人无语。
事情发生在浙江湖州,虽然已经是深夜,可是两位外卖员小哥依然在送餐,此时就去一户高层送餐,而电动车就停在楼下,里面还装着要给别的顾客需要送的餐点。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毕竟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为了挣钱,就需要起早贪黑地工作,这既是生活的铁则,也是通向梦想的唯一通道,那就是努力。
然而等两位外卖员小哥下楼后发现电动车后的餐箱似乎是被人动过了,仔细查看果然少两盒饭,于是决定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
可能这时会有人觉得报警有些小题大做,然而对于外卖员小哥却并不是,因为他俩的损失并非是丢了两盒饭,更是可能面对顾客的投诉,导致在一天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其实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之后警察调取了监控录像,发现在外卖小哥上楼送餐的时候,一对男女正好经过,而始作俑者也正好是他俩。
只见其中的女的似乎去楼栋口把风,告诉男子没有人,然后男子直接从餐箱中拿出了两盒饭放到了自己电动车的车筐里,之后拉着女子扬长而去。
而这两位窃贼也在第二天就被抓获,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俩人不但是夫妻,并且职业竟然也是外卖员。
而被问及为何要偷东西时,男子表示他们夫妻当时干了一天的外卖活,还没有吃饭,因为饿了所以才有了偷东西吃的想法。
其实饿了,找东西吃这种想法很好理解,却无法理解他俩为何选择偷盗,更是无法理解为何要偷拿同行外卖小哥的东西。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张导所说:“同行和避难为同行!既然知道自己干外卖员辛苦,为什么要去偷同行的外卖,然后让同行赔钱差评。取外卖的时候买两份不好吗?”
确实,饿了不是理由,偷拿更是犯法,而偷拿同行的东西则是既不合法又没有道德,说白了就是在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和理由。
因为从视频中能看出来女子把风,男子作案的任务分配行云流水,能看出来俩人就是老手,似乎生活中没少干这种事,所以俩人工作到半夜拿别人餐点被抓值得同情吗?真的不值得!
其实生活的好坏真的有一万种选择,即使有时候看似没有选择的时候,那么也能硬趟出来一种选择,就好像鲁迅所说:生活本无路,走的多了就成了路了。何必把选择走没了,把路走窄了呢。
成年人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可却有很多二三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人不懂这个道理,在悔恨中度过一生。
送外卖、跑滴滴、送快递真实工资有多少?为什么网上老说他们收入上万?
本文2023-10-01 10:45: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