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姓的迁徙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4收藏

於姓的迁徙分布,第1张

根据诸位於姓同胞的留言整理(今后会不断更新),於姓主要分布于: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於村、萧山区南阳街道横蓬村於氏300多人,于 2015年元旦修缮了家谱;萧山区浦阳镇於家村、萧山区於家浦、萧山区瓜沥镇於家楼居委会、萧山区宁围镇宁新村、萧山区瓜沥镇义桥、萧山区施家桥闸口、余杭区运河镇、余杭区乔司镇朝阳村、杭州市淳安县石林镇考坑村、淳安县里商乡武源村於家村、淳安县石林镇棠高村(淳安300多人)、临安市太湖源镇於头村、临安市横路乡於塘村、临安市於潜镇於潜居委会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普陀区登步乡、普陀区六横镇山坑渔业村、普陀区六横镇苍洞村、普陀区桃花镇公前村万寿弄、岱山县高亭镇大岙一村、岱山县高亭镇大岙二村、岱山县高亭镇大岙於家、岱山县高亭镇闸口、岱山县高亭镇蓬莱弄、岱山县石马岙社区、岱山县岱东镇、岱山县岱西镇(岱山4000人)、嵊泗县菜园镇

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於家桥村、路桥区路北街道下宅於村、路桥区路北街道松塘村、路桥区路北街道洋叶村、路桥区路北街道马铺居、路桥区路北街道蔡於居、路桥区路北街道管前村、路桥区桐屿街道坐应村、路桥区桐屿街道山羊居、路桥区桐屿镇新保村、路桥区桐屿镇岙后村、路桥区路桥街道蔡於新村、路桥区路桥街道路桥后於、路桥区路桥街道后蔡居、路桥区路桥街道良二村、路桥区路桥街道河西街居、路桥区横街镇横街居、路桥区路东乡洋叶村、黄岩区院桥镇沙门於村、黄岩区院桥镇沙门店村、黄岩区院桥镇洋岙村、黄岩区院桥镇埭东村、黄岩区南城吉岙村、黄岩区院桥镇鸡山村、路桥区螺洋街道向北屋村、玉环县珠港镇东门村、玉环县城关镇广陵路与东城路、温岭市大溪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洪塘村於家村、镇海镇海区、北仑区新矸街道、北仑区大矸河南村、亚浦街道镇东村已经拆迁大约五六百人口住进规划小区(北仑区3000人)、象山县鹤浦镇高坎头村、余姚市(余姚已经是第4代了)、绍兴上虞30人

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钱家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陆家湾、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本横港、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张家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於家湾、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横港钱介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横港钟家埭(南浔5000多人)、湖州市孝丰镇溪南村、湖州市菱湖镇东河村、双林镇邢窑村於家埭、德清县武康镇三桥、吴兴区。

嘉兴市: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海盐县秦山镇杨柳山村、海宁市盐官镇郭店村於家逮(2000多人)、海宁市丁桥镇海星村於家亭、海宁市梅园三里。

绍兴市:绍兴县钱清镇劳动村於家埭、上虞市。

衢州市:江山市风林镇西溪於村、开化马金镇大於村、龙游县。

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泽前村。

丽水市:丽水市莲都区秋塘、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青林村、丽水市城关镇丽东新村。

金华市:万苍乡潘界村。 盐城市:大丰市大中镇和瑞村、滨海县天场乡天场村(1000人)、滨海县天场乡马套村、滨海县樊集乡(滨海县2000人)、建湖县庆丰镇庆丰居委会二组、建湖县永丰镇於家舍、建湖县上冈镇、射阳县、阜宁县。

南通市:海安县胡集镇於庄村、海安县青萍乡於庄村、海安县曲塘镇於陈村、通州市平潮镇团圆村、如东县大豫镇杨於村、如东县洋口镇古坳村於家荡、如东县丰利镇家庙桥村於家家庙桥、於家营;如东县丰利镇陈葛庄村於家观音堂、如东县洋口镇蓬树村(江苏南通於姓祖先於清言,擅画荷花)。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北於村、丹徒区辛丰镇南於村、丹徒区辛丰镇黄墟村;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泊后湾、润州区七里甸镇。

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青龙乡高土村於家湾(100人)、新北区春江镇四堡村委於家村、新北区春江镇绿南村委於巷里、新北区春江镇绿南村委野田里、罗溪镇灯塔村、天宁区、溧阳市社渚镇於坝村、溧阳市南渡镇朱於村、武进区洛阳镇於村、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於家村、武进区礼嘉镇於家村、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钟楼区

扬州市:仪征市、高邮市。

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金湖县涂沟镇於沟、金湖县金南镇车塘村、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金湖县卞塘镇新卞村、盱眙县马坝镇马坝村维桥於家湖、於老庄(盱眙县4000人)。

苏州市: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杨舍镇河头村、吴江市平望镇瑞市村於家湾、吴江市平望镇小於村、吴江市平望镇溪港村、昆山市锦溪镇袁甸村田肚里、北联村於家湾、长云村。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小陶村小於自然村、浦口区乌江镇大於自然村、浦口区於桥、江浦县龙山乡中窦村、江宁区、玄武区、建邺区沙洲街道。

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李家村於家村、宜兴市徐舍镇长福村(原长圩村)约1000人(繁衍至今已七代),江阴市顾山镇北国村李家桥村(从宜兴迁来,有几十户於姓人家,200人)、江阴市夏港镇三元村於王村。无锡市孙蒋新村

泰州市:泰州市於尖、兴化市周庄镇夏泊村(1000人)、姜堰市娄庄镇红庙村。

宿迁市:泗阳县高渡镇南大滩村於庄(260人)、泗阳县於沟村、泗阳农场三大队、泗阳城厢社区小圩居委会、沭阳县龙庙乡联合村。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街西村(河南迁徙而来) 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於湖村、潘集区田集街道吴湖村於程王、潘集区祁集乡黄岗村於拐孜、潘集区架河乡先锋村任王、潘集区芦集西清明孤堆(潘集区2000人)、谢家集区孙庙乡范嘴村於大郢(400多人)、凤台县杨村乡邵集村(凤台县100人)

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铅山村於家(蚌山区200人)、怀远县朱疃桥

滁洲市:天长市张铺镇天王村草屋组、天长市新街镇勤东村於庄、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湖庄组,明光市管店镇罗岭村、明光市三和集镇大於、定远县藕塘镇永宁乡陈苇、北於、南於三村、三和集镇农科村、全椒县程家市乡西石村大於村、全椒县程家市乡小於村、程家市乡浦北村栗於、全椒县古河镇蔡集村上於自然村、全椒县古河镇华严村下於自然村(古河镇70户人家,300口人)、全椒县草庵乡白酒村、全椒县二郎镇西石村余庄组、凤阳县武店镇於陆村於家湖、凤阳县刘府镇时圩村於家队、凤阳县红心镇蒋庄村小於(凤阳县600人)、来安县新安镇。

六安市:六安、金寨县、霍山县佛子岭、霍邱县於子楼、寿县张李乡塘北村、寿县迎河镇於郢(寿县於姓从淮南来,老祖叫於老方,200多人)。

芜湖市:芜湖市裕西口、南陵县许镇镇马仁村於村自然村、繁昌。

安庆市:安庆市迎江区工人新村、安庆市雷池路於家炮、安庆市杨家山街,安庆市十里铺乡於家炮、安庆市新建村於垀、安庆市於船形、怀宁县凉亭乡、怀宁县安铜街道於家冲、。

巢湖市:居巢区拓皋镇大於村、居巢区拓皋镇驷马於山头、居巢区拓皋镇驷马大於村、居巢区栏杆集镇牛头地村(牛头地村30人)、巢湖市峏山乡大於自然村、巢湖市於赵、巢湖市苏家湾乡小王村、和县香泉乡秋於自然村、和县香泉乡小於村、和县沈巷三墩、和县沈巷双河村委会三东村。

阜阳市:颍州区清河办事处、阜南县

合肥市:肥东县二十埠於家湾、肥东县张集乡小於户、肥东县龙山乡小於家

淮北市、毫洲市蒙城县顺河集、宿洲市砀山县、马鞍山市、池州市东至(东至300人,於胜军提供)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渡河桥村於大屋、黄梅县五祖镇白羊岭村、黄梅县苦竹乡尖於、黄梅县孔垅镇马坊村、黄梅县杉木乡於岭村(於岭村10000左右)、黄梅县独山镇周材村(男丁120左右)、黄梅县濯港镇南街、黄梅县大河镇王枫乡於婆祖村、黄梅县大河镇戢畈村、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黄梅县大河镇江畈、螺蛳墩、於家聿、於三房、於家楼、河畔、大路岸、罗垸、黄梅县於天绿、於正益、於元吉、於上屋、於大屋、於窑、团风县团风镇江宇(於)庙村於家咀、团风县上巴河镇黄泥岗村於家湾、团风县於家墩、杜皮乡於阳岗村(有祠堂)、杜皮乡於家垸;罗田县胜利镇翁家湾村十组;蕲春县狮子镇於冲村、花圆镇狮子岭於家村(男丁360左右)、琥祖后裔分布于黄梅县、蕲春县等地男丁人口5000左右等,蕲春县向桥乡柳堰村於油铺人口100左右。

荆州市:洪湖市於家桥、江陵县秦市乡谭市一组、

仙桃市:郭河镇官伟村於家渡(10000多人)

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泉塘吴垴村於家湾、鄂城区汀祖镇岳石洪村大坳庄(有祠堂),鄂城市徐王於、鄂城市於谈庄

黄石市:大冶市城北经济开发区下冯村、大冶市桥北开发区(原大冶市下黄村於家湾)胭脂庄(原蛤蟆墩於家)、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永胜村三组(有祠堂)(季麻海庄)、大冶市东风路街道白象林庄、大冶市东风路五星村沙子垴庄、大冶市罗桥乡徐家铺村牛角山庄、大冶市金湖街道大学庄、八十步庄。

武汉市、宜昌市水月寺滩於河村、十堰、鄂东及大别山余脉有零分布 咸阳市(由解放军四野部队军人转业定居,原祖籍湖北黄梅县。)

刘台庄:本村原名中郯庄,清代顺治年间刘姓发展成大户族,出了个进士刘布春,村名改称刘家郯庄,后讹为刘家台庄。1964年“四清”时改名刘家村。1980年因与他处重名,命名为刘台庄。 晏家村:本村历史悠久。据传晏姓于宋代来此建村。此村原称晏家郯庄,转音为晏家台庄。后因泗河决口,多次被淹,逐渐衰落,晏姓仅存两户人家,习称晏家村。

梁家营:据传明初梁、路两家表亲同由山西迁来落户,始建此村。因系两姓,称两家营,亦称梁路营,后梁姓繁盛,改称梁家营。

前侯家营:据村内明崇祯九年(1636)创建娘娘庙碑记载:此村原名刘者营,后来刘家地权转卖给侯家,村名改为侯家营。与北面的后侯家营相对称前侯家营。

北许:本村许姓祖居南部距此二公里的许家庄。清朝中期,泗河发水被淹。有几户迁此居住,周围筑了土堰,始建此村。因地处北部,称北许家庄。今简作北许。

东郭家营:此村临近泗河,过去经常决口。明、清时驻有防汛的兵营,带兵的将领姓郭,故村得名郭家营。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黄屯镇的郭家营同名,更名为东郭家营。

南许:据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庙碑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许姓最早来此定居,村名许家庄。到了清代中期,一部分人家迁至北边重新建村,称北许家庄,此相对称南许家庄。今简为南许。

后韩家堂:本村原名韩家堂。韩姓于明初由邹县韩寨村迁来,系唐代文学家韩愈后裔。建有家祠,称韩家祠堂,村以此得名。后分出一支于南边立村,此村相对称后韩家堂

前韩家堂:村内原有三圣堂庙宇一座,明崇祯三年(1630)建。庙碑记载,此村系由后韩家堂分支而来,因在南,称前韩家堂。

程家街:据村内《程氏家谱》程氏始祖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由泗河东迁此落户。村中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故村得名程家街。

吕家庙:据本村清代康熙年间(1736—1795)立“关圣帝君庙碑”记述,吕姓于清初最早来此居住,并出资建了一座关帝庙,故村得名吕家庙。

周庄:本村原名周家柳沟。周姓于明末由曲阜地初迁至本市今黄屯镇蒜园村,再迁至此村。村名改称周家庄,今简为周庄。

仁美庄:此村始建于宋代。明代明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任瀛等父子三进士,明朝末期,任姓迁走、村内读书人根据《论语·里仁》篇的句子:“里仁为美”,改村名为仁美庄。后分为四个村委会。村中西部为西仁美庄;村北部为后仁美庄;村南部为前仁美庄;村中部部为中仁美庄。

东娄庄:本村历史较悠久娄庄村位于王因镇西南部,村中曾发现汉代墓葬。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阳县志》记载:“娄公集,在县南三十里,汉建信侯娄敬之居。其先世居于齐,至敬始迁居邑之西辛王社,遂号其地为娄公社,近置有娄公集。”村内久无娄姓,村名曾改为娄庄集,后简称为娄庄。此村为北魏娄昭攻打瑕丘屯兵之处。此村农历一、六日有定期集市。村内久无娄姓。村近置集市,后改为娄庄集,今简为娄庄。

玉皇庙:碑文记载:此庙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二十二日动工重修。庙内前为天王殿,后为大殿。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单脊顶,黄绿硫璃瓦,砖石结构,四角单飞檐。殿前曾有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一匾额,上书“万神朝礼”。据本村清代康熙年间(1735—1799)立“关圣帝君庙碑”记述,冯姓于清初最早来此居住,并出资建了一座玉皇庙,故村得名玉皇庙。现今该村冯氏群众为主体,掺杂其它如程氏,翟氏,李氏等。

河口:本村李姓于明代末年来此建村,原称李家河口。因地处泗河向西转弯的地方,过去有通往邹县的渡口,故名。今简称河口。

业庄:本村建于清初。相传当时有个南方人买药,留居此地,四乡群众都来买药,称此村为“药庄”。因“药”、“业”音近,后渐讹为业庄。

长庆屯村:位于王因镇东北部,始建于明代,因种有曲阜衍圣公府的祀田(俗称屯厂地),曾名小屯,桃花屯,习称“屯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邹县乡土志》记载:“樊氏,孔子弟子先贤樊须裔,顺治初自济宁迁邹,居施村社长庆屯。”据此知该村清代属邹县施村社。后划归滋阳(今兖州市)。因村内兼有邹、滋、曲三县土地,每年分赴三县纳粮,故曾名“三界首”。自樊姓迁来后成望族,村名曾一度称樊家屯。清咸丰年间为抵御捻军侵袭,建有土围墙及四个寨门,门额镌“长庆寨”,村改称长庆寨。后改称长庆屯。

前竹亭村:据传说,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明亡。驻兖州鲁王朱檀的后裔逃到此地,改姓隐居,躲过了清军搜捕的灾难。后来为了纪念其祖先,兴建园林,遍植青竹,中建一亭,名为“竹亭”,村以此得名。后分为前后两村。此在南,称前竹亭。

王因街道是济宁地区的经济强镇,大汶口文化发祥地.“王因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山东省济宁高新区东部,鲁南大都市的金三角地带。北依巍巍泰山,南望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全镇辖59个行政村,人口5.8万.总面积72平方公里。

1948年解放初期,本镇为本县第八区;1949年称王因区;1956年撤区分属王因、柳沟、黄屯三个大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962年与曲阜分治后称王因公社;1966年5月,改王因公社为区;1968年底又撤区仍称王因公社;1984年5月,行政区划改革时,与娄庄公社合并改为王因区。1986年12月撤区改为王因镇。

本镇驻地王因村历史悠久,相传古时候,有个王子因为被人侮告谋反,被大王囚禁于此村贬为庶人永世不得出村,此村因得名王囚。后来觉得囚字不雅,加一横改作王因。 刘台庄:本村原名中郯庄,清代顺治年间刘姓发展成大户族,出了个进士刘布春,村名改称刘家郯庄,后讹为刘家台庄。1964年“四清”时改名刘家村。1980年因与他处重名,命名为刘台庄。

晏家村:本村历史悠久。据传晏姓于宋代来此建村。此村原称晏家郯庄,转音为晏家台庄。后因泗河决口,多次被淹,逐渐衰落,晏姓仅存两户人家,习称晏家村。

梁家营:据传明初梁、路两家表亲同由山西迁来落户,始建此村。因系两姓,称两家营,亦称梁路营,后梁姓繁盛,改称梁家营。

前侯家营:据村内明崇祯九年(1636)创建娘娘庙碑记载:此村原名刘者营,后来刘家地权转卖给侯家,村名改为侯家营。与北面的后侯家营相对称前侯家营。

北许:本村许姓祖居南部距此二公里的许家庄。清朝中期,泗河发水被淹。有几户迁此居住,周围筑了土堰,始建此村。因地处北部,称北许家庄。今简作北许。

东郭家营:此村临近泗河,过去经常决口。明、清时驻有防汛的兵营,带兵的将领姓郭,故村得名郭家营。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黄屯镇的郭家营同名,更名为东郭家营。

南许:据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庙碑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许姓最早来此定居,村名许家庄。到了清代中期,一部分人家迁至北边重新建村,称北许家庄,此相对称南许家庄。今简为南许。

后韩家堂:本村原名韩家堂。韩姓于明初由邹县韩寨村迁来,系唐代文学家韩愈后裔。建有家祠,称韩家祠堂,村以此得名。后分出一支于南边立村,此村相对称后韩家堂

前韩家堂:村内原有三圣堂庙宇一座,明崇祯三年(1630)建。庙碑记载,此村系由后韩家堂分支而来,因在南,称前韩家堂。

程家街:据村内《程氏家谱》程氏始祖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由泗河东迁此落户。村中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故村得名程家街。

吕家庙:据本村清代康熙年间(1736—1795)立“关圣帝君庙碑”记述,吕姓于清初最早来此居住,并出资建了一座关帝庙,故村得名吕家庙。

周庄:本村原名周家柳沟。周姓于明末由曲阜地初迁至本市今黄屯镇蒜园村,再迁至此村。村名改称周家庄,今简为周庄。

西仁美庄:此村始建于宋代。明代明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任瀛等父子三进士,明朝末期,任姓迁走、村内读书人根据《论语·里仁》篇的句子:“里仁为美”,改村名为仁美庄。后分为四个村委会。本村居中西部,称西仁美庄。

东娄庄:本村历史较悠久。此村为北魏娄昭攻打瑕丘屯兵之处。此村农历一、六日有定期集市。村内久无娄姓。村近置集市,后改为娄庄集,今简为娄庄。

河口:本村李姓于明代末年来此建村,原称李家河口。因地处泗河向西转弯的地方,过去有通往邹县的渡口,故名。今简称河口。

业庄:本村建于清初。相传当时有个南方人买药,留居此地,四乡群众都来买药,称此村为“药庄”。因“药”、“业”音近,后渐讹为业庄。 ·优越的位置

系济宁市城市东城区,位于济宁任城区、兖州区、曲阜、邹城四个城区的中心位置,距任城区6公里,兖州区7公里,曲阜市区15公里,邹城市区18公里。

·一流的园区

整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划分为六大园区:高新区中小企业科技园A区、B区、C区、雪花工业园、山推重工科技园、杨村工业园。已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区内基础设施“七通一平”。高新区中小企业科技园A区、B区、C区已建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

·配套的产业

生物医药、机电加工、汽车零部件、木业板材、金属容器与轻钢网架、纺织纺纱等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区域内工业年产值达到110亿元。

王因镇

·良好环境

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山东省最适宜人居乡镇,全面建设“经济强镇、特色园区、生态城镇、和谐王因”。

硬件环境: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配套齐全,价格优惠。区内拥有135万千伏安的热电厂,日供水量15万吨的水厂,3万千伏安的变电站,日供气量2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站。以崇文大道、黄王路、济微路、中心路等集绿化亮化、给排水于一体的“五纵五横”,交通路网日益完善。

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30%以上,镇驻地行政商务区、林荫绿地、杨村城市居住区、仁美城市居住区、崇文城市居住区、泗河生态休闲观光带等城镇建设已全面展开。

人文环境:干部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王因镇交通便利,济微公路、崇文大道(济宁——曲阜)纵贯南北,太白路(嘉祥——济宁——高新区——邹城)纵贯东西,是济兖邹曲嘉的中心区域,距离济宁、兖州、曲阜、邹城均在10分钟以内。京沪、兖石铁路,日荷高速公路在镇北交汇,东靠10 4国道,西邻327国道、济宁港和济宁机场。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通讯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39年,日寇侵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由镇江暂迁兴化,大批江南富商和名门望族迁居兴化城和大垛、竹泓等地,客观上促进了大垛的经济昌盛。此时,大垛镇已发展成一个商业门类齐全,商铺、商行、手工作坊林立的繁华商贸集镇。

大垛作为一座千年古镇,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不但肇始了繁荣的商业,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

位于镇东(今大垛供销社食堂与办公室之间)的佛教临济宗古刹千佛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至今已有近380年历史。自开山始祖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拆毁时的最后一任住持僧永丰,相传已历12代。据《兴化县续志》记载,民国初年,大垛千佛庵香火极盛,拥有174亩庙产。可惜的是,1942年日寇占领兴化,伪军刘湘图22师86团高杰部将庙宇拆毁。2006年,时逢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大垛镇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与支持下,毁坏60余年的千佛庵得以复建。

在大垛镇东北2公里的管阮村北首,坐落着一处省级文保单位——清代“扬州八怪”领衔人物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的墓园(又称“板桥林园”)。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郑板桥曾在管阮庄(即今管阮村)设馆授徒。同时,管阮郑家大场是郑氏家族祖茔所在地。因此,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郑板桥在兴化大南门城内郑家花园巷“拥绿园”病逝后,即归葬于此。墓前原有祭祀用的石供桌、石香炉、石烛台等,惜乎毁于十年浩劫。1986年,由兴化县文化局、大垛镇政府和郑板桥纪念馆牵头,对郑板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保护。1989年,江苏省文化厅和大垛镇政府以及管阮村对墓园进行了恢复原地形地貌工作,还历史以本来面目。1993年,为配合首届“郑板桥艺术节”的隆重召开,兴化市委、市政府和大垛镇政府以及市文化局等,对郑板桥墓进行整修和绿化。在板桥墓前,竖立了由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题写的“郑板桥之墓”巨大墓碑。与此同时,建成墓园围墙、大门和村头四柱三门(中间两柱为半悬空垂花状)琉璃瓦歇山顶仿古牌坊1座。整修和绿化后,整个墓园掩映在苍松翠柏和茫茫竹海之中。2003年,市政府和文化局以及大垛镇政府在前中国再保险(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先生(大垛吴岔村人)赞助下,于墓园东侧建成一处“郑板桥艺术陈列室”的仿古建筑群(计20间)。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两进两厢、三庭院、两甬道构成,前后左右皆以回廊连接。西厢回廊有两门可通墓园。这样,墓园与陈列室浑然一体,形成了林园的格局。

大垛镇南娄庄村的清代佛寺建筑“三官堂”则是常州天宁寺住持、常州佛教协会会长松纯法师的披剃之所。庙宇虽然不大,但意义非凡。在大垛这方热土上产生了松纯法师、静海法师等大德高僧,为江苏、全国乃至世界佛教事业作出贡献,实属人杰地灵的一大盛事。

值得一提的是,镇北陈卞村有两处文化遗址,彰显了大垛这座古镇的历史辉煌。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兴化著名诗人、书法家王贵一(字象山,明代宰相吴甡的妻弟)抛弃功名,在陈卞构筑“檀园”隐居并著书立说。王贵一的两个儿子——诗人兼书画家王仲儒、王熹儒均长期居住于此,引来众多国内学者、诗书画家前来雅集。王贵一之孙诗书画家王国栋与郑板桥共同师从著名诗人陆种园,曾因“文字狱”被牵连。四牌楼上悬有一块“诗画名家”匾额,在所旌表的12人中就有王国栋的名字。

另外,陈卞还有一座曾任清代广东布政使(主管一省财赋)诗人徐炟(字符禺)的墓园。现存一块长15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的白矾石墓志铭告诉我们,徐炟生前为官清正廉明,政绩颇佳,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为此,四牌楼上悬有旌表他的“名贤鼎望”匾额。

历史上的大垛还出过一位被誉为“才女”的邵太后。据《明史·后妃传》、《明史·诸王世表》、《重修兴化县志》及《安乐堂邵氏家谱》、《彤史拾遗》、《西湖志》等记载,元代,原籍河南洛阳的理学家邵雍(字尧夫,别号安乐先生,谥号康节)后裔邵辛四携家南迁兴化。一支移居大垛大陶村,耕种邵家圩(即邵家舍,今崇禄村)土地,后家道中落。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邵氏族人邵仁(又名林,字官堂,后因女赠昌化伯、杭州指挥)生一“知书有容德”的女儿邵氏。其后,先举家迁徙浙江昌化,后定居杭州城。不久,女儿被选入皇宫,成为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妃子。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为宸妃,不久晋封贵妃。邵氏与朱见深生朱祐杬(后尊为兴献帝)、朱祐棆(岐王)、朱祐枟(雍王)3个儿子。兴献帝建藩湖北安陆。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兴献帝之子、邵氏之孙朱厚熜从湖北安陆入京,承继明武宗朱厚照之位,史称嘉靖皇帝。由此,邵氏被晋为寿安皇太后。明嘉靖七年(1528年),邵氏去世,嘉靖皇帝尊其为太皇太后。邵太后“贤而仁慈”,精于诗文,传有《红药诗》等若干诗篇,乃是一代才女,“实兴邑女士杰出者”。

由于大垛邵氏家族产生邵太后,故族人成为显赫的皇亲国戚。邵太后胞弟邵喜被封为昌化伯,侄儿及侄孙均有荫封。

邵太后的先祖邵斌,则是兴化历史上的一位清官。他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任永宁县(今江西宁岗)知县。三年后离任,百姓以清水替他饯别,赞扬他为官清廉如水。四牌楼上悬有旌表邵斌的“恩荣三锡”匾额。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大垛精英代不乏人,仅四牌楼47块匾额中,旌表大垛人及与大垛关系密切者就有4块,即“名贤鼎望”、“诗画名家”、“恩荣三锡”以及“才步七子”(旌表郑板桥)。

此外,清末民初,大垛又产生了书法家王宇、刘瑾、名医何之华、何波泉等众多人物。

於姓的迁徙分布

根据诸位於姓同胞的留言整理(今后会不断更新),於姓主要分布于: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於村、萧山区南阳街道横蓬村於氏300多人,于 201...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宋氏家谱下一篇:怎么制作家谱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