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是冯国璋的后代吗?冯国璋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冯国璋字华符(也有作华甫的),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五个儿子中的老三,毕业于德国柏林工学院。冯家遇有6个儿子,很巧,冯巩的爸爸冯海岗也是老三,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毕业。所以冯国璋和冯巩是曾祖父和重孙子的关系。
冯国璋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是袁世凯的亲信。辛亥革命时冯国璋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又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了“二次革命”,出任江苏都督,代表北洋坐镇东南。袁世凯死后,他和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一起组成了“长江三督”,成为直系军阀的早期雏形。张勋复辟以后,冯国璋又出任了民国大总统。冯国璋对于权力很看重,让他出任民国大总统时,他还不忘南方地盘,以让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为条件才肯赴北京上任。冯国璋也很注重敛财,段祺瑞曾经批评他有“钱癖”。
冯国璋任总统时期,总想捞点外快,于是做了两件闻名全国的事情,第一是把家乡河间的百年古树全都伐了,运到北京出售,惹的家乡父老上京讨说法;第二是把中南海的鱼捞出来卖钱,这是清皇家每年放生的鱼。冯总统时期已经长到每尾数十斤上百斤,还有一尾鳍上有金牌的,云光绪帝所放。结果被冯国璋召集鱼商以8万元全部卖了,闹的舆论沸腾。到冯国璋去世时,留下了大笔遗产,现款、田地、股票价值高达300万大洋,还有大量房产。比如冯国璋故居,有厅堂屋阁四百余间,耗白银六十万两。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小编,每日分享历史知识,历史趣事,历史见闻。
应该说,早年身为清廷大臣的冯国璋能为其族人后代订出“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这十个字,可以称得上是很有政治远见的,是积极进步的。
冯国璋一生由一介书生而入武林,读文史后再习军事。在他所处那个时代,经历了数次战争,其中亲自参与的就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进京等战事;中国作为战败国,付出了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沉重代价。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或是身为一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军事将领,冯国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见解,屡屡向上司和清廷进言,并且一直身体力行地为“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这一宏愿而尽心尽力。
冯国璋当时已深切地感知,一个自诩为泱泱大国的国家,由于数百年来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国力早已衰败不堪,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一大截了。他两次东渡扶桑,从那个自明治维新以来变得强悍起来的国度中,发现了一条中国富强昌盛,再树雄姿的可行之路,那就是打破海禁,引进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让国人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但其时其势,这位汉族的清廷重臣也有与当年李鸿章相似的忧虑和顾忌,眼看着京城里那个冥顽不化的满清朝廷,还有早已腐败不堪的各级衙门地方官吏,落后的农桑耕作制和淤堵不扬的贸易商业,还有几乎空白的现代工业这副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就决定了真正要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形成“大事起”的强盛之势,非一朝一代人所能办到的。因此,冯国璋把希望放在了儿孙辈身上。
西凉军阀董卓是汉朝坠落、走向水深火热的祸乱局面之标志人物,北洋军阀袁世凯是清朝坠落、走向水深火热的祸乱局面之标志人物。董卓和袁世凯的乱举,加重了他们时代的灾难深重,民众痛苦难堪,水深火热。董卓和袁世凯试图“猴子称大王”,模仿那些诸侯夺取天下、称霸天下,威加天下的风采。结果是酿成他们自己遗臭万年的悲剧性结局。董卓和袁世凯的悲剧,主要在于逆势而为,而形势比人强,即使如董卓和袁世凯这般的强人,也难以与形势抗衡。董卓与袁世凯权倾一时,但不谙基本面时势,亦在劫难逃。
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载沣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母侧福晋刘佳氏。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北府)。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清廷派人去德国为此事“道歉”。但关于赴德去“道歉”的亲王人选,清政府迟迟没有定下来。正当亲王人选久拖不决时,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推荐了年仅十八岁的醇亲王载沣。载沣之所以成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选,德国人看重的是载沣的身份特殊,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慈禧的亲外甥,载沣的地位相比于其他亲王更尊贵,更能表现出清政府的“道歉诚意”。 在确定了人选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六月五日,远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帝正式任命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并任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精通德语的副都统荫昌为参赞,随同载沣出访。
访问德国之后,载沣本想顺访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德国的强烈反对。为了不给德国人口实,载沣以身体不适和回国完婚为由,放弃了访问欧洲其他国家的计划,启程回国,完成了这次带有屈辱性质的“道歉”之旅。首先通过这次出访,让载沣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对国外的了解。通过这次出访,载沣“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让慈禧甚为满意,也为其以后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他刚满二十岁,就被任命为随扈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命管理对守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事务。同年秋任正红旗满族都统。他的亲王爵位是超品级的,而这时他的官职也已经达到一品大员了。但是,这些还都只是重要的武职,此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军国大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从此他成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军国大计莫不总揽”的最高机密机关的领导成员之一,同以前临时奉命出使和出差,或者只管某一部分工作的情形大不相同了。显然,“学习行走”,慈禧有意让他进入辅佐自己决策大计的军机处去锻炼一个时期。就在载沣二十四岁这一年的秋天,慈禧又给了他西苑门内骑马的优赏。到了冬天,他又得到了穿嗉貂褂的恩遇。这些本来都是皇帝表示体恤臣下,给与年老体弱的大臣的尊崇,如今却给了一个年轻人。这实际上是要进一步提升的准备和暗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十一月,光绪与西太后同时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载沣、张之洞和世续等人,商议立嗣。慈禧之意是立三岁的溥仪为帝,由其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而此时的袁世凯,从光绪帝死后,溥仪继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情况不妙,一直在思谋着自己如何才能全身而退的事情。得知载沣去找奕劻、张之洞,自己也忙着一面让人捎信给保定的段祺瑞,一面对外称有足疾再不去料军机处和外务部的事情。在杀身之祸有可能降临到头上时,袁世凯异常冷静。他精心安排,悄然呆在家里,静静地等待着事情变化、化险为夷,然后全身而退。很快,段祺瑞就来了,带着他那些洋枪洋炮装备的精锐之师,从保定赶来北京,说是要来帮助朝廷平息北京南苑兵变。可载沣知道,南苑只是几个小兵闹事,又何须惊动手握精锐的段祺瑞,再说他这个摄政王也没有请过段祺瑞。不管载沣怎么想,段祺瑞命令他的军队,有事无事地向城南开炮。载沣马上明白了:段祺瑞是为袁世凯来的。看来,奕劻和张之洞的意见是对的,袁世凯确实不能杀。
载沣刚刚被迫放弃了杀死袁世凯的念头,就接到袁世凯呈上来的奏折,说是自己因为足疾,请求解职,回故里养病。就这样,袁世凯先给想要他命的摄政王载沣出一个难题,然后又马上给他一个下来的台阶。结果,气势汹汹的载沣让袁世凯牵着鼻子走了一遭之后,只得强迫自己取消了诛杀袁世凯的打算,仅仅是解除了袁世凯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职。 经过几年的争夺,载沣为首的少壮亲贵集团在中央朝廷占了优势。奕劻虽仍为首席军机大臣,但政事全取决于载沣。但是,在地方,特别是在军队中,少壮亲贵还远远没有拔除袁世凯的势力,以致袁在革命爆发后可以东山再起。 宣统二年(1910年),载沣遭到汪精卫等的密谋暗杀,不过暗杀被发现未取得成功。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清廷已是岌岌可危。载沣在走投无路之际,不得不重新估计形势,认为:“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凯或可不之。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四日,载沣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要他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对此并不满足,他以“足疾未痊”为由,拒不出山。十月二十七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同时,“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同时皇族内阁集权,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残,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十一月一日,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载沣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了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袁世凯立即派兵攻打武汉革命军,夺取了汉口。
不久,卸任的前监国摄政王载沣,以醇亲王的名义退归藩邸,结束了他短暂且备受煎熬的三年当国生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不久,清廷的一切自卫堡垒,尽自行撤毁,只留下一个孤儿,一个寡妇,再无能力抵御袁世凯的操纵与欺诈。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 清帝逊位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知足矣。
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而是冷眼观看了这一幕只有12天的复辟丑剧。日后溥仪潜往东北,载沣独认“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
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他迁往长春,而载沣总是忧心忡忡,缺乏信任感,甚至一直把最小的儿子溥任,最小的女儿韫娱、韫欢留在身边不放。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 罢黜袁氏 溥仪做皇帝之后,一方面,由于之前袁世凯曾出卖过光绪帝,令他对袁世凯有一种切齿的恨;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袁世凯位高权重,大大威胁着他三岁的儿子溥仪做皇帝。基于这两点,载沣决定除掉袁世凯。
载沣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罢黜袁世凯。当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的军权几乎都掌握在汉族将领手中,袁世凯掌管着北洋新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载沣鲁莽地以袁世凯有“足疾”为由,解除袁世凯的一切官职,让他回籍养病。 预备立宪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革命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鉴于此,载沣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在当年成立谘议局,这种致力立宪的姿态,使一部分立宪派对载沣及宪政产生了极大的幻想,纷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各省的宪政运动中。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载沣以监国摄政王的名义任命庆亲王奕劻为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而将原有的军机处及旧内阁均予裁撤,以显示实行宪政的决心。但好景不长,五月八日清政府出笼的新内阁名单人选,皇族和旗人占了大半,这个内阁被人们指斥为“皇族内阁”。彻底揭开了“宪政”的虚伪面目。 罢袁事件后,载沣依照出使德国时亨利亲王的赠言,效法德国,开始紧锣密鼓地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加强清皇室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控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载沣下令编练禁卫军,作为直隶摄政王的亲军;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命近畿各省新军均归陆军部统辖;成立军谘府以执掌军事行政;成立海军部以建设海军;设立贵胄学堂,专收满人,培养高级军事人材。
宣统元年(1909年),他代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他又委派胞弟载洵、载涛分赴欧美各国考察陆海军。两人回国后,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并代载沣统帅禁卫军。载沣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清朝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载沣的这一套亲贵揽权的做法,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巩固清室江山,加强皇室地位,并排挤压制汉族官员。更恶劣的是这些亲贵把持政柄之余,各立门户,结党营私,使清末政局更为混乱;而袁世凯虽然被罢黜,但北洋新军是他一手培养的,他的个人势力根深蒂固,在老家“养病”的袁世凯表面故作清闲,实际上密切关注着政局走向;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在清朝遗族中,载沣是一个能较快接受新事物的人。他是遗老遗少中最早剪去辫子,安装电灯电话、穿西服、买汽车的人物之一,这也许与他出使德国,接受过新思想有关。他的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一些守旧的王公大臣们的不满,甚至有人骂他“忘本”,但也有人称赞他开明。一些皇族的后代受他的影响,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载沣对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每有月蚀或日蚀出现,他都要作仔细的观察并绘成工笔图形,记入日记,他也喜好数学,更喜爱照像,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载沣的一切行动准则,概括地说,就两个字:照例。无论什么季节,他的饮食、穿戴、发式,甚至有病吃什么药,下人都不用请示,因为他们知晓,王爷的回答一定还是照例。在肩负国家重任,手握王权时,载沣是如此,遵循旧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对王府的生活开支费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闻不问,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刘佳氏管理。 清朝灭亡之后,孙中山突然造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中山竟然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
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中山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孙中山与载沣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
张勋是近代北洋军阀的势力之一,他在清朝末年曾先后担任过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武昌起义之后,张勋奉命镇守南京,为了表示自己对于清政府的忠心,张勋要求他的部下同他一起都留着辫子,因此人们将张勋称为“辫帅”。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张勋由于镇压讨袁军有功,被封为了一等公爵,但是在张勋的内心仍然是想着清廷。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上位,他与段祺瑞在参战的问题上意见不合,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但是黎元洪则坚决反对。而这个时候,由于德国支持张勋复辟,因此张勋选择表面上支持黎元洪,实际上张勋另有打算,他在暗地里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实力,积极策划蓄谋已久的复辟行动。
1917年,张勋正式发动了他的复辟之战,张勋带着手下五十多人在深夜进入宫中,对已经被废的溥仪三拜九叩,然后宣布溥仪要亲临朝政,而张勋和他的一种党羽都被授予尚书、侍郎等职位,张勋本人更是成为了忠勇亲王,兼任直隶总督。但是这场闹剧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张勋也逃到了荷兰使馆躲避。
张勋这次复辟行动虽然看起啦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精密的谋划,当时张勋手下的总兵力只有3万人,而他北上复辟的时候只带了五千嫡系部队,而他之所以敢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此之前他得到了多数军阀口头上的支持。
不过在张勋失败之后,这些军阀都急于与张勋摆脱关系,而这时北洋政府的信任领导者段祺瑞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便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1918年,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理由,对张勋等人进行了特赦,获得自由后的张勋去了天津,之后一直在天津的注解的寓所生活。
张勋复辟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经济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他独资或投资的店铺企业合集有70多家,家中的佣人接近百人,手头的现大洋有几千万之多,他的这些投资收入足以让他持续的过着奢侈的生活,在他家的门前甚至专人站岗,招待客人用的都是价值不菲的雪茄。
由于张勋本是江西人,他一直对家乡的美食念念不忘,他命人常年从老家购买各类特色食材,并专门聘请了扬州的厨师为他烹饪各种美食,张勋特别喜欢吃燕窝,几乎每天都要食用,在当时燕窝并不是平常人可以买得到的,张勋便托关系,花高价购买,家中还设置专人,每天处理大量的燕窝。
张勋对自己的私生活也比较看重,他有一位妻子,十名小妾,这些女子为张勋留下了很多的后代,张勋的后代大多也都是与当时的名流联姻,而张勋的后代中也有一些继承了张勋奢侈的生活方式,他的大儿子张梦潮便曾在一夜之间输掉了一栋价值数万大洋的房产。
1923年,张勋因病在天津的别墅中去世,去世之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了江西的老家,为了表示自己对清朝的忠心,直到张勋离开人世,他都一直留着象征清朝子民的长辫。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末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父兄父亲李文安,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甲进士,榜名李文玕。任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登科,并令其子李瀚章、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大哥:李瀚章。女儿:李经萱,嫁曾国藩女儿曾纪芬之子聂其煐。三弟:李蕴章,追随李瀚章,办理军饷,税务厘金,后以残废之身居家不出。四弟:李鹤章,同治三年,捐赠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子李经义:官至云贵总督。子李经馥:娶曾氏系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之女。其子李国芝娶清末政治家、二品工部左侍郎、企业家盛宣怀孙女盛毓菊。五弟:李凤章,李家首富。儿子李经翊,孙李国洵,曾孙女李家英。六弟:李昭庆,累擢至记名盐运使。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次子早逝。三子李经榘,候选知州,候补知府,赏戴花翎,赏给一品封典,1895年诰授光禄大夫,娶郭氏系首任英国公使郭嵩焘之女。四子李经叙,上海制造局会办,金陵制造局总办,1897年随驻美大臣至美,以二等参赞住驻秘鲁,代办出使大臣事物,娶许氏系翰林院编修许其光之女。其子李国源娶皖系军阀、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长女段式萱。五子李经翊,过继给李凤章。 配偶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故。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侧室莫氏,侍妾冬梅。 后代儿子: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骆氏姐妹,系四川总督骆秉璋之女。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印有李鸿章头像的纸币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兄长之女张氏。李经溥女儿: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系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冯巩是冯国璋的曾孙。
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直系军阀的创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总统。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子,留学德国,立志实业救国,回国后创办了东方油漆厂等多种实业,对发展天津的民族工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终前,他将全部资产自愿地交给人民政府。
另,关于冯巩家谱,可以在网上查阅到,但都不甚清晰,便不再放置于此题回答处,望谅解。
:
冯巩,原名冯明光,1957年12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2000年11月加入民革,2005年11月加入中国***,1977年9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声表演艺术家。
1957年12月6日,冯巩生于天津市民主道58号的欧式小楼里,这是曾祖冯国璋当上代总统之后修建的。1970年,冯巩在天津第二十六中读初二。
1973年创作《尊师爱徒弟》,参加天津市优秀节目汇演,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1977年,参军去了某部工程连。1979年,部队退役后到天津制线厂当了一名钳工。
参考资料: 冯巩
中华民国历任总理:
内阁总理
唐绍仪(191203-191206)
陆征祥(代191206)
陆征祥(191206-191208)
赵秉钧(代191208-191209)
赵秉钧(191209-191304)
段祺瑞(代191305-191307)
朱启钤(代191307)
段祺瑞(代191307)
熊希龄(191307-191402)
孙宝琦(代191402-191404)
政事堂国务卿
徐世昌(191405-191510)
陆征祥(代191510-191603)
徐世昌(191603-191404)
段祺瑞(191604-191606)
国务总理
段祺瑞(191606-191705)
伍廷芳(代191705-191706)
江朝宗(代191706)
李经羲(191706-191707)
段祺瑞(191707-191711)
汪大燮(代191711)
王士珍(署191711-191802)
钱能训(代191802-191803)
段祺瑞(191803-191810)
钱能训(代191810-191906)
龚心湛(代191906-191909)
靳云鹏(代191909-191911)
靳云鹏(191911-192005)
萨镇冰(代192005-192008)
靳云鹏(192008-192112)
颜惠庆(代192112)
梁士诒(192112-192201)
颜惠庆(代192201-192204)
周自齐(署192204-192206)
颜惠庆(192206-192207)
王宠惠(代192207-192211)
汪大燮(署192211-192212)
王正廷(代192212-192301)
张绍曾(192301-192306)
高凌霨(代192306-192401)
孙宝琦(192401-192407)
顾维钧(代192407-192409)
颜惠庆(192409-192410)
黄 郛(代192410-192411)
临时执政府
许世英(192512-192602)
贾德耀(代192602-192604)
胡惟德(署192604-192605)
颜惠庆(192605-192606)
杜钖圭(代192606-192609)
顾维钧(代192610-192706)
安国军政府
潘 复(192706-192806)
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
都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可是这个李国杰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就被军统暗杀,这是连初一都没有躲过。
1939年2月19日,也恰好是大年初一,李国杰是居住在上海新闸路沁园邨的弄堂口,这天上午,李国杰一路既往的出门,可是刚走出弄堂口没几步,就被军统一枪毙命,后有人将他迅速送进医院,但是医院有人认出了李国杰,说李国杰是汉奸,不用抢救,最后李国杰竟然待在医院无人抢救,最终因为流血过多而亡。
李国杰
当时李国杰在医院苏醒过一次,醒来的第一句就是:“他们为什么要暗杀我?”正因为这句话和军统是不是真的拿到了李国杰当汉奸的证据,直到现在也是云里雾里,如果说李国杰真的有意当汉奸,自然该杀,如果李国杰并没有这个想法,那只能说运气差。
但是无风不起浪,军统在民国时期像是一把无形的毒箭,足以震慑每一个投机取巧的人,那么李国杰因为什么事情?最后被军统盯上?
李国杰作为晚清李鸿章的长孙,承袭了李鸿章一等侯爵的爵位,民国政府成立之后,担任参政院参政以及安福国会参议院议员。李国杰后来辞职当上了轮船招商局的董事长,然而运营的并不好,反倒欠下一屁股债,最后将招商局码头卖给了美商公司。
1933年被上海政府以盗卖国家土地罪名判处了八年徒刑,剥夺公民权十年。虽说法律上这么判,但是李国杰毕竟是李鸿章的孙子,当时段祺瑞出面,跟老蒋说:“国杰这档子事,请看在中堂(李鸿章)大人的份上,就此罢了吧!”
李鸿章
老蒋心有不甘,但是毕竟段祺瑞曾是自己的老师,只好允诺,结局当然是李国杰没待几天就给放出来了。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李国杰并没有前往重庆,而是依然在上海,当时上海大部分沦陷,很多地方被日军控制,而大多满清遗老的后代见到日本来了之后,纷纷穿梭在日本人中间,还成立了维持会,紧接着又想成立为县政府,说白了就是帮日本人控制国人。
就在此时,老蒋手下的毒箭(军统)不知从哪里得来消息,说日本人希望李国杰出任维新政府的一把手,甚至有的人说李国杰已经接到了日军的任命书。这一消息来的非常及时,国民政府早就有意除掉李国杰,之前因为有段祺瑞会从中调节,但是此时的段祺瑞都已经去世三年有余,可以说李国杰算是没有靠山了。
最后军统下达命令,掌握了李国杰的日常行径之后,在李国杰家中附近盯梢,最后将李国杰成功暗杀。
冯巩是冯国璋的后代吗?冯国璋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本文2023-10-01 10:22: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