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郭德纲新相声《朋友谱》的全部台词!!
相声《朋友谱》
别名:《白吃》《白吃猴》
乙 我们说相声的,什么都得研究。
甲 对啦,什么都得研究。
乙 什么都得知道。
甲 您就不用拿别的说,就连这个社会人情都得知道。
乙 噢!还得知道社会人情哪?
甲 当然啦!过去呀,一般人都说,“交朋友得掌住了眼睛!”
乙 为什么呢?
甲 好辨别哪路人不可交哇!
乙 这还能分得出来吗?
甲 你看看。
乙 我认为什么人都可交。
甲 没有的话。
乙 怎么?
甲 有这么几种人不可交。
乙 你说说都是干什么的?
甲 干什么的不能说。
乙 怎么?
甲 我就说有这么一种人。
乙 哪种人?
甲 坐电车往里挤,这种人交不得!
乙 我反对这句话,坐电车往里挤的人不可交;要照你这么一说,电车里边都没人啦!都堵着门儿站着,出了危险谁负责啊?
甲 啊!有你这么一说。
乙 啊!还是的!
甲 可这往里挤跟往里挤的情形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比方说,有四位一块儿玩儿去。大哥:“喂!兄弟有事吧?”
乙 “没有哇!”
甲 “真哇!”
乙 “哪儿去?”
甲 “走,咱们城里一块儿玩儿去。”
乙 “走吧!”
甲 “坐电车吧?”
乙 “好。”
甲 “来!你们都站在我后边。”
乙 干吗都站在他后边?
甲 他站在头里。四个人坐电车,站在头里这位准不买票。
乙 我不信。
甲 嗨,你不信,你琢磨这个理儿呀!
乙 怎么琢磨呀?
甲 现在电车里人多少?
乙 人多呀!
甲 人多不要紧,这位在家没事儿净练功夫。
乙 练什么功夫?
甲 专门练挤。
乙 能挤!
甲 不管电车上有多少人,他一挤就进去。这电车不是仨门吗?他站当间儿这个。
乙 干吗站当间儿这个呢?
甲 这门不是宽好上嘛!
乙 啊!
甲 “你们都站好,站我后边。”电车来了,一开门,人还没下完哪,他就上去了。往里一挤:“借光!借光!借光!借光!”
乙 哪儿去啦?
甲 他里边呆着去啦。
乙 那几位哪?
甲 这几位哪儿练过那功夫!
乙 没有哇!
甲 都守着卖票这儿站着。电车一开呀,他叫开卖票的啦。
乙 怎么叫?
甲 “卖票的!”
乙 干吗?
甲 “喂,过来!我们有四个人,我买四张票!”
乙 啊!他真讲外面儿,要买四张票。
甲 他倒不是要买四张票。
乙 什么意思?
甲 他是告诉门口那几位哪。
乙 啊?
甲 你想啊,人多,他离着门口远,卖票的挤得过去吗?明知道,可他偏喊。他一喊,门口那几位就得掏腰包。
乙 噢!这招儿可真绝啊!
甲 这几位兜里有零的,能让他买吗?
乙 不能。
甲 “得了,大哥,你喊什么呀,四分钱还叫你买干吗呀?我买啦!”
乙 咦!
甲 绕着他不花钱,还落了个好人儿。
乙 噢!他老占便宜。
甲 老占便宜。
乙 啊!
甲 他也有倒霉的时候!
乙 他什么时候倒霉呀?
甲 多会儿挤过了劲儿,他就会倒霉啦。
乙 挤过了劲儿?
甲 有一回他挤过了劲儿啦,“借光!借光!借光!”哎呀,嗬!
乙 他哪儿去啦?
甲 他挤到那后门儿去啦。
乙 噢!那边儿去啦。
甲 那边儿那个门儿也有个卖票的。
乙 是呀!
甲 那个卖票的站在他后边儿,他没看见。电车一开,他叫喊卖票的:“卖票的!”
乙 嗯!
甲 身后那个搭碴儿啦:“买几个?”
乙 哟!哟哟哟哟……
甲 “啊?”
乙 怎么的?
甲 他回头一看:“干吗?”“你不是买票吗?”
乙 是呀!
甲 “买票吧!”
乙 啊!
甲 “我从那个门儿上来的。”
乙 啊!
甲 “嗯!这个门儿一样卖呀!”
乙 对呀!
甲 “你买几个?”“你干吗的?”“我卖票的!”你卖票的?你有证明吗?”
乙 咦,好嘛!
甲 四分钱挤得胡说八道。
乙 挤得胡说。
甲 你说这叫什么人儿啊?
乙 这路朋友不可交,爱取巧。
甲 还有一种人更不能交。
乙 哪种人?
甲 到饭馆儿吃完饭,漱口。
乙 这咱人怎么啦?
甲 交不得。
乙 我对你这个说法有意见。
甲 怎么的?
乙 讲卫生,哪有吃饭不漱口的!
甲 那漱口跟漱口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你知道什么时候漱口啊?
乙 什么时候?
甲 几位往馆子一坐,饭菜都吃完啦。
乙 嗯!
甲 嗽口。他这个漱口跟别人不一样。
乙 怎么不一样?
甲 别人吃完饭就漱口。
乙 是呀。
甲 他不,他喝汤,馆子都有这个规矩,最后送碗清汤。
乙 敬碗清汤。
甲 他呀,喝起汤来就没完。
乙 咦!喜欢喝汤!
甲 那倒不见得他为磨蹭时间!
乙 干吗
甲 好不给钱。
乙 嘿!好机灵。
甲 最后这碗汤,他死气白赖地喝(做喝汤的样子):“嗯!这汤不错呀!”
乙 噢!夸上啦。
甲 “味素不少。这汤多少钱?”
乙 啊!
甲 人家堂倌过来啦:“这汤不要钱。”“啊,不要钱。这么好喝不要钱?”
乙 不要钱。
甲 “冲这汤明儿个还来!”
乙 吃饭来?
甲 光喝汤!
乙 啊?
甲 嗯,那就要钱啦!
乙 多新鲜哪!
甲 有上馆子光渴汤的吗?
乙 人家也不让喝呀!
甲 一看到时候啦,这几位擦完脸漱完口啦:“算帐吧!”
乙 算帐。
甲 人家早就算好啦,堂倌把发票拿过来:“您几位一共吃了九块三。”
乙 还真不多。
甲 这九块三说完啦,这几位都掏钱。
乙 抢着给。
甲 他不掏钱。
乙 他干吗呀?
甲 他漱口。
乙 这会儿他漱口?
甲 早也不漱口,晚也不漱口,单等这节骨眼儿漱口。
乙 噢!
甲 人家掏钱,他把漱口水抄过来啦。
乙 干吗呀?
甲 (做漱口动作)“嗯!……”
乙 漱口?
甲 漱口。
乙 嗯!
甲 人家那儿掏钱,他跟人家比划。
乙 怎么比划?
甲 “嗯……嗯……嗯……”(用手比划)
乙 这是怎么回事儿呀?
甲 这是说话哪。
乙 哟!这是说什么哪?
甲 说“咱们吃的这个饭钱您呀别给,您呀也别给,这个饭钱我呀……”
乙 噢,他给啦。
甲 他也不给!
乙 那这钱谁给哪?
甲 都不给,那就柜上候吧!
乙 柜上认识他吗?
甲 这几位把钱给完啦,给了十块。“少点儿呀!”“不少,谢谢您啦。七角小柜!”“谢——”
乙 喊完走啦。
甲 他漱口水也吐啦。
乙 噢!
甲 (吐水)“你怎么又给啦?”
乙 怎么又给啦?
甲 可不人家又给啦,吃完饭他那儿漱口,人家还不给!
乙 对呀!
甲 噢!吃完饭都跟他学。
乙 不掏钱。
甲 全不掏钱?都站在那儿漱口,四位吃完了,全都站在那儿(学漱口)“嘿……”跑堂的一看:这是干吗呀?
乙 干吗呀?
甲 这是练功夫哪,怎么着?
乙 有练这功夫的吗?
甲 这好看吗?
乙 不受瞧!
甲 人家给完钱,他还有理哪!
乙 有什么理?
甲 他还问人家哪!
乙 怎么问?
甲 “兄弟!”
乙 啊?
甲 “谁给的钱?”这位说:“我给的。”
乙 对呀!
甲 “你不对呀!”
乙 嗯?
甲 给钱的这位一听:我怎么这么倒霉哪。
乙 说的是啊!
甲 “我把钱给完啦,我怎么还不对呢?”“你觉着你给完钱你有理啦?这十块钱应该我给,干吗你又给啦?你说,你认打认罚?”
乙 啊?
甲 你说请客这位多倒霉。
乙 真倒霉!
甲 这位说:“大哥!我认打怎么样?”“认打,我揍你一顿!”“我认罚哪?”“认罚,晚上在这儿再罚你一顿!”
乙 好嘛!
甲 吃人家一顿,又罚人家一顿!
乙 里外里两顿。
甲 你说这叫什么人?
乙 真机灵啊。
甲 好嘛!头一回吃饭漱口,行!
乙 混过去啦!
甲 第二回漱口,还行!
乙 糊弄过去啦!
甲 第三回……
乙 啊?
甲 人家也明白啦。
乙 谁也不傻。
甲 下回吃饭人家不找他啦。
乙 噢!躲着他啦。
甲 你猜怎么着?
乙 啊?
甲 你不是不找他吗?
乙 是啊!
甲 他会找你。
乙 他哪儿找去?
甲 这几位常上哪儿去他都知道。
乙 他怎么办呢?
甲 他老早起来,到胡同口等着去。
乙 白等。
甲 那几位今天出门儿。大伙儿一瞧,没他。这位说啦:“没他,今儿我请客。”“好,走吧!”
乙 行啦,这回没他啦。
甲 刚一进胡同,他从里边钻出来啦:“哪儿去?”
乙 怎么办?
甲 “我们没事儿!我们吃**去!”“吃**?像话吗?我知道你们吃饭去。连吃你们三顿没掏钱啦,你们就躲着我。你们交朋友不地道。今儿个跟我走,我请客。我要不请客,我是王八蛋,你们要不扰我,你们是骂我八辈祖宗!”
乙 嗬!真心请客,走吧!
甲 走吧!谁去谁倒霉。他心眼儿可多啦!哪个馆子大,他带到哪个馆子。一进门伙计过来招待:“几位楼上请!”“楼上二号!”这几位往那儿一坐,他头一个叫菜。告诉伙计:“三四块钱一个的菜来它十个;酒,来白酒、啤酒、白兰地!饭菜一块儿上!去吧!”
乙 嗬!这一顿可解馋,大吃一顿!
甲 有两位真高兴:“这一顿不赖!”有一位害怕,心里的话:“他有钱吗?吃完再说呗!”
乙 那可不吃完再说吧。
甲 每天他吃饭不喝酒,今天连吃带喝!三杯白兰地一入肚,再一瞧他那模样,脑袋都绿啦,“哈喇子”也流下来啦,舌头也短啦,拿镜子一照,都不认得自个儿啦。
乙 怎么啦?
甲 怎么啦?都脱相啦!一边喝一边还说哪:“我告诉你们!我连吃你们三顿饭,你们就躲着我,交朋友都让我伤心啦!吃饭不给钱!你们打听打听,我是那种人吗?”
乙 他呀?
甲 他是那种人。“我告诉你们,今儿这顿饭我请客。怕你们给钱,一进门我就存了两千块!”
乙 嗬!
甲 这位一听存两千块,赶紧把跑堂的叫来:“我们那位是在你们柜上存两千块吗?”跑堂的说:“我不知道,我给问问去!”噔噔噔跑楼下问柜房先生:“楼上那四位是在这儿存两千块吗?”先生说:“啊?我不知道啊!我告诉你,在工作当中别闹着玩儿!”“人家客人叫问的!”“来!我查查帐。”把帐本子拿过来翻了足有八遍。
乙 有吗?
甲 他根本没存,哪儿能有。先生说:“你赶紧上楼上问问,可能记错了吧?”跑堂的到楼上:“您哪位存两千块钱?”这会儿他站起来,晃晃悠悠的:“我在你们这儿存两千块!”跑堂的说:“您记错了吧?”“没有!那哪儿能错!我这两千块没有啦?”“您交给谁啦?”“我交给你啦!”跑堂的的一愣:“哟!您多会儿交给我的?”这时他上前,啪!就给人家一个大嘴巴。
乙 打上啦!
甲 这一巴掌没打上,别人再找他可没影儿啦!
乙 哪儿去啦?
甲 桌子底下去啦!
乙 溜桌啦!
甲 这几位一瞧,又倒霉一顿。
乙 这主意真高!
甲 气得那几位饭也不吃啦,酒也不喝啦。“行,我算认识你啦!你不信你看他兜里,一个子儿也不会有!”他算真有办法!“算帐,多少钱我给!”伙计一算帐:四十八块五。
乙 怎么那么多?
甲 光菜钱就四十块!“行啦,下回我再出门儿,我是他孙子!你们二位把他架下来!伙计,找辆三轮儿去!”
乙 雇车干吗?
甲 把他老人家送家去。二位往下架他,他还不老实哪:“你别管我,跟他没完,明儿我非给他封门不可!”
乙 嗬!他那么大势力!
甲 到门口儿把三轮儿叫过来。三轮儿车夫问:“哪儿去?”“XX胡同,XX号。多少钱?”“您给四角吧!”“我给一块。”“您干吗给一块哪?”“多给你六角。我们这位喝醉啦,道上你小心点儿,别摔了他。给你一块!”这工夫让他看见啦!“你别管,跟他没完。”“别没完啦!上车!蹬走!”
乙 行啦,这回走啦。
甲 他在车上直回头,还没完哪!
乙 还不算完?
甲 不是没完,是看看那几位拐弯儿没有。
乙 要拐弯儿哪?
甲 看不见那几位啦,他乐啦。他这一乐不要紧,把蹬三轮的吓了一跳。
乙 怎么?
甲 蹬三轮的不知道,他在车上噗哧一笑,把蹬三轮的吓一跳:“哟!您怎么啦?”“站住!”“您不是回家吗?”“啊!我回家?我家在云南,你给我拉云南去吧!”“那哪儿行!”说着下了车:“给你多少钱?”“给我一块。”“哎哟!你要造反!从那儿到这儿你要一块?”“那怎么办呢?”“给我弄领先角!你拿两角吧!”
乙 嗬!你这儿拐八角!
甲 足吃一顿饭没给钱,还拐八角走!你说这是什么朋友?这人能交吗?
乙 不能交!
甲 吓得那几位连门儿都不敢出啦!
乙 这回他没主意啦。
甲 他还有主意!他还上家找你去。
乙 噢1
甲 这几位家在哪儿住他知道。
乙 知道。
甲 好嘛,到你门口他不进门。
乙 干吗呀?
甲 他先瞧烟筒。
乙 瞧烟筒?
甲 烟筒冒烟正冲,他不进去。
乙 怎么呀?
甲 里边做饭哪!
甲 他等多会儿烟筒一冒白烟儿,他进去了。
乙 干吗呀?
甲 饭熟啦!
乙 嘿!他真有研究!
甲 到门口一瞧,烟筒冒黑烟,他玩儿去啦!
乙 玩儿去啦1
甲 转了三圈,回来一瞧,这烟筒冒白烟啦,里边饭也做好啦,菜也炒得啦,拿起筷子刚要吃,他一推门进去啦。
乙 进去啦!
甲 “呀嗬!巧哇!”
乙 巧?
甲 能不巧吗?
乙 怎么?
甲 他在门口站四个钟头啦。
乙 哎哟!他等一早晨啦!
甲 这吃饭没有不让人的。
乙 都让人。
甲 “大哥来啦,一块儿吃吧!”“哎,不客气。”吃一顿。像那下回就别去啦;下回再去人家会假让,不是真让。
乙 什么叫真让呀!
甲 这位一瞧:“哎哟!大哥来啦!上炕吃点儿吧?”“不,不!我不吃!”“看你这是干吗?”“不,不,我偏过啦!”“哎!你这是干吗?来!坐这儿吃得啦!”这叫真让。
乙 噢!真让你。
甲 第二天人家假让。
乙 噢,假让?
甲 这假让听得出来。
乙 您学学!
甲 他一进门,人家这位就说话啦:“大哥来啦!哈哈!您吃了吧?”
乙 哎!这可坏啦,干到这儿啦!
甲 瞧这话多损哪!“你吃了吧?”就你再机灵,冷不丁的,你也回答不上这句话!
乙 没词儿!
甲 好!这位回答得非常恰当。
乙 怎么回答的?
甲 “啊!大哥你吃了吧?”“啊!我不忙!”
乙 噢,他不忙!
甲 哎,他不忙!
乙 他这意思是……
甲 这意思是我呆会儿再吃!
乙 噢!
甲 他走啦。这位一琢磨:“哎哟!”
乙 憋气!
甲 “有点儿意思!”
乙 说的是哪!
甲 “假让他也吃我一顿,看他明儿还来不来?”
乙 不能来了!
甲 第三天哪?
乙 啊?
甲 又去啦!
乙 又去啦!
甲 又这个时候,到那儿一拉门儿:“哎哟,巧啊!”
乙 巧!
甲 这位……
乙 言语啦?
甲 没理他。
乙 没理他?
甲 这位也损点儿。
乙 怎么?
甲 端着饭碗,拿着筷子瞅他乐。
乙 瞅他乐?
甲 “哈!哈哈!哈哈哈!……”
乙 这是乐哪吗?
甲 这个!这比骂街还难受哪!
乙 哎哟!不好听。
甲 不理他。
乙 啊!
甲 你不是不理他吗?
乙 是呀。
甲 他会理你。
乙 他怎么理?
甲 站那儿冲你“搭咕”!
乙 说什么呀?
甲 “兄弟!”
乙 啊?
甲 “乐什么?哈哈!这米还挺白呀!多钱一斤买的?”把那位都气糊涂啦:“一毛二!”
乙 一毛二?
甲 “别闹啦!”
乙 啊?
甲 “我昨天买的一毛六,也没这米白。大半是这米捂了吧?”“废话!买米买捂的?不捂?”“没的话!不捂有味儿?捂啦!”“要是不信,你尝尝!”
乙 啊?
甲 他尝尝!好,拿起碗来就吃(含饭说话):“嗯,你还别说……”
乙 怎么这味儿呢?
甲 那饭在嘴里还没咽哪!
乙 噢!还含着哪!
甲 “嗯,这米是没捂。没捂是没捂,这饭焖得有毛病。”“什么毛病?”“太淡啦!”“你光吃饭还不淡吗?”“再来点儿菜!”
乙 怎么着?
甲 又一顿。
乙 好嘛!
甲 又对付人家一顿。
乙 真机灵。
甲 他真有两下子。把这位气坏啦。这位心里话:看他明儿还来不!
乙 不能来啦!
甲 明儿个再来,我再让他吃上,就算我赞成他一辈子。
乙 对!
甲 像那个你就别再去啦!
乙 别去啦。
甲 又去啦!
乙 又去啦?
甲 到门口一拉门:“哎呀!巧哇!”
乙 真气人!
甲 你猜这位说什么?
乙 说什么?
甲 “啊!是巧哇!你天天这时候来嘛!大哥,对不起!今天这饭我焖少啦,我不让你啦!”
乙 完啦!这话多厉害,没台阶。
甲 “我不让你啦!”你猜他说什么?
乙 说什么?
甲 “不让我啦!咱们是这个交情吗?噢!不让我我就不吃啦?哎,弟妹拿碗!”
乙 嗯!
甲 他又一顿!
乙 又一顿!
马三立马四立
马三立跟马四立,听起来就像同门师兄弟,按俄罗斯套娃的顺序排下来的。
但其实马三立跟马四立不是同门,但两人有实实在在的亲戚关系。
著名评书艺人马诚方先生有三个儿子,马恩禄、马恩寿、马恩荣。
马恩禄娶了相声名家恩绪的女儿恩萃卿,拜了老丈人为师,成为相声八德之一,该艺名马德禄。恩萃卿给马德禄生了三个儿子,马桂元、马桂林、马桂福。马桂元拜了万人迷李德钖为师,但年纪轻轻爱上high白面,三十几岁死于非命。
马桂福拜了周德山为师,在父兄的教导下走上相声之路,他给自己立了三个人生FLAG:立功、立德、立言。于是马桂福的艺名就是“马三立”。
马德禄的胞弟马恩荣有两儿一女,长子就是马四立,所以马三立跟马四立两人是叔伯兄弟。马四立主攻评书,但相声门也有师承,拜了郭荣起之父郭瑞林为师,跟马三立先生几乎成为天津相声形象代言人不同,马四立先生虽然拜了名师,也有家族熏陶,但他非常年轻就死于非命(据说出门被流弹击中去世),所以作品并没有流传于世,所以具体四立老人水平有多高,后世已经无法评判。
但马四立先生的夫人于佑福先生水平是相声界公认的,高德明先生的徒弟,怎么也差不了。
郭全保郭启儒
郭启儒,寿字辈相声艺人,师承刘德智,人称老郭爷。
郭全宝,宝字辈相声艺人,师承于俊波,人称少郭爷。
从两人的雅号来看,似乎这是一对父子,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认为老少郭爷是亲父子爷儿两。其实两人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老郭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郭际平,一个叫郭际安。而少郭爷的父亲,并不是相声门里人。
这一对老少郭爷不光没有血缘关系,在相声风格上也完全相反。
同行如此评价两位郭爷的捧哏风格:老郭爷让逗哏特别舒服,从来不搅和;但少郭爷有点大敞门,比较抢镜。
其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两人都是一种褒奖。捧哏的风格不是只有一种,老郭爷是最传统的捧哏,风格温润如水,让逗哏的随意发挥,一点不遮不当,一场活下来可以盯着逗哏,视线都不带偏的。而少郭爷则是能捧能逗,所以在语言输出方面,比一般捧哏多一些,另外使相跟肢体表达也更多。跟他类似的就是赵佩茹先生,被誉为捧哏第一人的大神。但这种风格对艺术要求极高,功力不够就拖泥带水,用力过猛就变成杨少华。而少郭爷虽然感觉有点抢,但并不让人讨厌,而且逗哏该响的包袱,也一个不会落下,这就是功力深厚的展示。
比如老郭爷跟少郭爷都跟侯大师合作过,两人适合的节目类型不一样,老郭爷就适合一头沉的节目,比如《歪批三国》《夜行记》等,而少郭爷就适合子母哏一类的节目,比如《讲帝号》《八扇屏》。
实际上老郭爷少郭爷同台的时候,也是少郭爷逗哏,老郭爷捧哏,效果非常的出彩。
两位郭爷虽然在血缘上没有关系,但老郭爷有个徒弟叫佟大方,佟大方有个徒弟叫张文顺。少郭爷有个师弟叫白全福,白全福有个徒孙叫郭德纲。
郭德纲跟张文顺曾经也是一对黄金搭档,于是命运将老郭爷少郭爷又联系到了一起。
刘文步郭荣启
郭荣起师承马德禄,是寿字辈艺人。而刘文步师承杨少奎,是文字辈艺人。
在相声门里论,刘文步得管郭荣起叫师爷。但在血缘关系上,郭荣起却是刘文步的表哥。
郭荣起跟刘文步家关系很近,因为刘文步家境贫寒,所以郭荣起经常周济他们。后来家大人看光吃救济也不是事儿,就干脆让刘文步入行说了相声。
但郭荣起因为在相声界辈分太高,十几岁的刘文步由他带入行的话,可能会引来同行非议。所以刘文步也不强行攀大辈,直接拜了宝字辈的杨少奎为师,成为杨少奎八大弟子“元亨利贞学习进步”最后一个,同时成了表哥的徒孙辈。
刘文步从小就机灵,而且胆子特别大,曾经当过救火英雄,一己之力保住了声远茶社。不过长大后刘文步也犯过不少错,也被同行各种编排,看来表哥可以带入行,具体要走怎样的路还得看自己造化啊。
张云雷郭德纲
郭德纲现任妻子王惠,德云社老板娘兼大股东。郭德纲现任大弟子张云雷,王惠的表弟。
虽然妻子的表弟严格说不能叫小舅子,只有亲弟弟才是,但按照老理来说,妻子的表弟也可以叫“内弟”或者“妻弟”,当然更多的就是跟着老婆喊“表弟”。而且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表弟也算是很近的亲戚了,所以在姻亲的层面,张云雷跟郭德纲也算是平辈的。
但正如刘文步跟郭荣起可以单独论一样,郭德纲跟张云雷也可以把不同的领域分开来论辈分,在相声领域,郭德纲是张云雷的师父,在亲戚层面,郭德纲是张云雷姐夫,在公司层面,张云雷喊郭德纲“爸爸”,跟德云社其他领郭德纲工资的徒弟一样,一律叫郭爸爸。
因为每一个年轻人心中,都有一个有钱,而且愿意把钱给自己的爸爸,他可以姓马,也可以姓王,更可以姓郭~
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相声演员。《江湖丛谈》中记述“张三禄乃相声发始创艺人之一,其后相声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
外号“穷不怕”,1894年,朱绍文被慈禧太后封为“ 天桥八大怪 ”之首。在朱绍文之前,虽有张三禄,同代有阿彦涛、沈春和等,但朱绍文的成就、声望更为突出,被相声界约定俗成地认为“开山祖”。 马三立说:“从朱绍文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业观念了,从而有了相声宗谱”。
阿彦涛和沈春和都比朱绍文小不少,但是朱绍文没有收他们做徒弟,而是代师傅收作师弟。年龄的差距导致二人的徒弟都是人小辈分大,在那时的相声圈不太容易立足,降辈的降辈,也有很多人不再收徒弟了。这样也就导致部分宗谱的失传。当代出名的相声演员多为朱绍文的徒弟,所以也有一说,朱绍文才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舒六五,艺名"贫有本",“穷不怕”的大弟子。相声界“按字排辈”的传统就是从“贫有本”开始。(之后为德,寿、宝、文、明等等),另外"贫有本"当年与师父一起搭档表演,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相声捧哏,与朱绍文同为对口相声的发明人。
自第三代相声演员开始,相声愈发的火爆。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具体如下:
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 郭荣起 的师父),师从 春长隆 ;
周德山 ( 马三立 的师父),艺名 周蛤蟆 ,师从 范有缘 ;
裕德隆 ,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焦德海 ( 张寿臣 、 朱阔泉 、 常连安 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刘德智 ( 郭启儒 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李德钖 ,艺名万人迷( 马桂元 的师父),师从恩绪;
李德祥 (马寿岩的师父),师从恩绪;
张德全 ,艺名张麻子,师承恩绪。
北京相声界举足轻重的高家。我们熟知的高德亮,就是高家的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高德光、二哥高德明。他的父亲则是比“相声八德”还高一辈的高闻元。高家父子四人全是相声艺人,不过在门户上只有高闻元和长子高德光毫无争议。所以高德亮以及高家最露脸的高德明在师承和辈分上都疑团重重,至今无法下定论。其实,高德明、高德亮两兄弟对是否算作德字辈艺人并不看重。当年,寿字辈的门长张寿臣曾专程登门找高德明、高德亮,让他们说清楚自己的门户辈分。由于两人岁数太小,如果以德字辈自居,就连比二爷高德明年长十岁的张寿臣都得管他们叫师叔。为了避免在同行之间树敌,高德明、高德亮当即表示愿意降辈,跟同行以寿字辈艺人来论。
同样有辈分争议的,还有在东北相声版图中,占据最大一块的也是最重一块的冯家。
第一代:冯昆治,是“穷不怕”朱绍文的徒弟,1921年带着全家从北京到了齐齐哈尔发展后又去了哈尔滨道外开设相声棚,开创冯家门。
第二代:冯振声,德淑珍等德字辈相声艺人
强调一下,冯振声有两个,一个是冯昆治的儿子,还有一个就是冯宝华,他的原名叫冯振声。冯振声生于1903年,师父是沈竹善。
德淑珍则是冯振声的小姨子,她是我国相声历史上第一位有师承的女相声演员,也是辈分最高的德字辈女相声演员。和其他女相声演员一样,德淑珍也是擅长柳活儿,她最开始的搭档正是冯大荃。
第三代:四大荃—常福荃、杨海荃、祝景荃、冯大荃等, 寿字辈相声艺人
冯振声徒弟较多,最有名的是四大荃,常福荃、杨海荃、祝景荃、冯大荃。有一种说法是冯大荃是唯一一个儿子拜师父亲的,笔者经过考证认为这是错误的,冯大荃确实是跟着冯振声学艺不假,但他1952年拜师了高德明。高家和冯家是世交,两边的子孙都是互相拜师。
这里就是冯家辈分奇怪的地方,如果高德明降辈了,那么冯振声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拜高德明为师,而且高德明的另外几个徒弟张青松(张杰饶的儿子),于佑福(马三立堂兄马四立的妻子)。可张寿臣拜访高家二人确立辈分的事情也是有记载的,所以高家和冯家的身世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四大荃中相对比较有名的首先是冯家门直系冯大荃,他先后三次赶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四大荃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则是杨海荃,他一方面和小立本合作说了那段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好》,另一方面他收徒较多,徒弟也比较有出息,其中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更是全国闻名,而金炳昶的妻子富兰英也是自己的师姐。
国内快板书目前已经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三大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高凤山(师承高德明),王凤山(师承朱阔泉)和李润杰(师承焦寿海)。三派之间的特点分别是李派的影响力最大,高派简明扼要轻快,而王派快板书则是要俏皮,偷气换气不露痕迹,所以学习难度最大。在三人之前,快板书和相声并不相干,而当时的趋势是的两种艺术形式得以结合。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数来宝”了。
侯家的成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侯耀文、侯耀华、侯震。
侯宝林是著名的相声大师,之所以能称为相声大师,除了其演绎水平高超,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挽救了当时的相声。建国初期的相声相声为了搞笑情节,有很多下三滥的梗,非常不适合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为了让相声生存下去,侯宝林主动挑起担子,成立相声改革小组。改革永远都是痛的,其中的艰辛与所触及的利益而造成的困难都是不言而喻。但是侯宝林成功了,不仅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流传至今,而且成为了国粹。当然这也不是侯宝林一个人的功劳,侯宝林的徒弟马季,马季的徒弟姜昆,二人相继继承了师傅的衣钵,将相声发扬光大。
侯宝林虽然相声造诣很高,但是他并不赞同他的儿子学习相声。侯耀文是儿时偷学的相声,侯耀华则根本不会相声。侯震是侯宝林大儿子侯耀中的儿子,现在师承于谦,在德云社演出。
马家的成员有马德禄、马桂元、马四立、马三立、马敬伯、马志明、马六甲。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马三立,马德禄是马老的父亲,马桂元是大哥,马四立是堂兄。马敬伯是马桂元的儿子,"少马爷"马志明是马老的长子,马六甲是马志明的儿子。如果还有的话,恩绪也算一个,因为他是马德禄的老丈人,马三立的姥爷。
家族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就是马四立,一开始我以为还会有马一立什么的,后来才发现这不是什么辈分,只是他本人的艺名,所以就让我们从他开始,讲述马家的故事。
马四立是一位评书人,祖父马诚方,也是一位评书艺人。马诚方有三个儿子,马恩禄,马恩寿,马恩荣。马四立是三儿子马恩荣的后代,也会说相声,而其妻子于佑福,也是说相声的。于佑福是相声门“寿”字辈,和马三立老先生属于同辈。
马恩禄就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马德禄有三个儿子,马桂元,马桂林和马桂福。马桂福就是马三立。因此,马四立和马三立算即是兄弟,马四立比马三立小,是马三立的堂弟。只不过马四立更专注于评书而已。天津早年的观看相声的宝地“连兴茶社”中,两位以及于佑福都是社中的演员,经常同台演出,那种其乐融融,酣畅淋漓的情形,属实让人意犹未尽!
常家的成员有常连安,其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常宝堃之子常贵田,常宝霖之子常贵升,常宝霆之子常贵德;常贵升之子常亮,开心麻花的常远,常宝华的孙子。
由常连安创办的启明茶社被誉为中国相声界的“黄埔军校”,苏文茂、赵振铎、于春藻、于连仲、赵春田都曾在启明茶社熏陶受业。一些听相声的,后来也都成为相声名家,比如马季、李文华、黄铁良和吴兆南等。
自第二代朱绍文以来,相声界便有了规模,以前人讲究排资论辈,所以就有了辈分一说。
在历史记载中,德字来自于当时在相声界德高望重、广为流传的相声八德。
寿字是由相声第四代掌门人张寿臣名字而来,而“宝文明”一开始并不是这么叫的,而是“立仁义”,这是张先生起的,只是后来大家都按照张寿臣这一辈的惯例给改了。
张寿臣的大弟子叫常宝堃,常宝堃是本名,艺名叫常立桐,只是艺名没叫起来,本名却叫响了。所以这一辈约定俗成叫了宝字辈。
常宝堃的大弟子本来是李伯仁,艺名就是按照“立仁义”命名的,后来李不干了,退出了相声界。二弟子苏文茂就成了大弟子,苏文茂艺名叫苏仲仁,但是苏文茂坚持用自己的本名。所以这一辈就成了文字辈。
有了之前宝字辈文字辈的命名惯例了,苏文茂的大儿子叫苏明杰,干脆这一辈就叫做了明字辈。
也就是说“德寿宝文明”后四代的命名都是按照相声掌门人和嫡传弟子的名字命名的。
“德”字辈的门长裕德隆,艺名“瞪眼玉子”,富有根之徒,“相声八德”之一。擅长单口相声与捧哏艺术,曾经与“德"字辈成就最高的”万人迷“李德钖合作。
“寿字辈”门长张寿臣,师父是“八德”之一的焦德海。据说张寿臣曾经见过祖师爷“穷不怕”,是少有的一位见过相声七代传人的“长寿星”。而张寿臣本人的相声艺术造诣就算不是空前绝后,也肯定是震古烁今,中国相声史上极少有人能与之比肩。
“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艺名“小龄童”,师父是焦德海之子焦少海。赵佩茹以功底深厚,用字准确,细致入微,捧逗俱佳而在相声界闻名。他与“小蘑菇”常宝堃组成的搭档曾火爆京津两地,在当时五个最火爆的相声搭档中名列第一。
“文字辈”门长赵心敏,师父是曾“戏耍鬼子”的名家李洁尘。赵心敏艺术功底扎实,风格外松内紧,是相声界仅有的几个真正得马氏相声精髓的名家之一。但由于条件有限和时运不济,赵心敏留下的音像资料并不多,实乃一大遗憾。其子赵伟洲师从苏文茂,也是一位相声名家。
到了明字辈,改革开放后便没有门长一说了,如果有的话,明字辈的门长是赵伟洲!赵伟洲1952年拜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为师,是明字辈第一个拜师的艺人!
第九代相声演员中,年龄最大就是唐爱国的徒弟小么哥张勇,出生于1975年,本行学相声,同时学山东快书,在山东电视台曾经是知名主持人。他只比郭德纲小两岁,但是得管郭德纲叫师爷。小么哥也不用因为人大辈分小伤心,如果相声真要恢复传统的话,他就是妥妥的相声第九代掌门人!
德云社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且还在继续延续,就不多赘述。说不定几年后,郭德纲也是中国相声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声事业中,很多父子传承的关系。除了上述的高家三兄弟,马氏家族,常氏家族,侯氏家族。还有冯昆治-冯振声-冯大荃;郭瑞林-郭荣起;焦德海-焦寿海;张杰尧-张松青;赵心敏-赵伟洲。除此之外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郭德纲-郭麒麟。
相声演员师承关系-wiki
梨园百年琐记
百度贴吧
马三立梳理京津相声演员谱系
盘点人小辈大和人老辈小相声演员,郭德纲有个32岁的师爷
明字辈的相声演员里是不是没有门长?如果有,应该是谁?
相声界的重要分支“冯家门”,上承穷不怕下传德云社
说起相声界的辈分,通常的说法是德寿宝文明五辈。德字辈的人早已作古,寿字辈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相声大师马三立,而寿字辈的门长是张寿臣。
人们熟悉的另一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他的师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相声界著名的京城五杰之一朱阔泉。除了侯宝林,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也拜的朱阔泉为师。马三立和朱阔泉同辈,侯宝林是马三立的师侄。
相声家李伯祥
李伯祥,男,193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6岁时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艺名小神童。
1949年他由北京启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同年冬天拜赵佩茹为师。1979年被天津市曲艺团聘为相声教师,199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他分别与孙少臣、杜国芝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数十段并存档。
1997年天津的中华曲苑、天津名流茶馆恢复相声大会的演出,作为攒底的演员,李伯祥几个月演出的节目不重复,展示了他活路宽的深厚功底。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
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退休后经常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露面表演精彩节目,至今活跃在舞台。
听相声的芸芸众生,说相声的形形色色,有游离于各团体之外的自在逍遥客,如王月波,哪都能演,谁都能搭,哪都不常演,救场的乐趣大于攒底的风光,像极了来去匆匆砸谁谁亮的流星锤。更多的还是各家的镇场兵器,各有看家本领,各有独门套路,任你是三教九流,白领蓝领老头衫,都让你乐不可支满意而归,今儿就说说德云的几种兵器。
小郭飞刀——师傅——十年辛苦功,功到自然成,神仙老虎狗,说学逗唱全。飞刀的精妙是乐人于无形,不拘泥于形式,又有精通于各种表演形式的积淀,不束缚于传统,又有着扎实技法的传承。飞刀的可怕在于后发致人,莫道我伤人,来而必礼往,人言虽可畏,公道在人心。
长生剑——于谦——生而为相声,兴盛却难求,无夸转行去,待遇知音归。好剑尘封了十年拉出来也是寒光一道,识货者分文不取,不识者千金难求,不是我不说相声,而是不是相声我不说。剑法不张扬,为人最持重,行事义为先,言少不掩功。
孔雀翎——李菁——清晨人未醒,已练一日功,翠竹不会言,箫笛悠音远。不亮翎的孔雀也是美丽的,出道早成名晚不计名利,从名师交好友艺无止境。有板子功压身,偶尔亮翎光彩耀人,甘于桌后更可爱。
碧玉刀——曹云金——琢玉千刀刻,水滴石可穿,大鹏刚展翅,一飞冲云霄。碧玉刀是颇得人气的,刀法自由,个性张扬,套路上还需严谨,收放自如取舍有度更上层楼。
多情环——何云伟——才气本天成,后天更努力,学百般人物,品世态炎凉。光有高超武功还不能行走于江湖,江湖险恶险在人情世故,伤已不伤人,伤已亦伤人,多情必多愁,看淡也无妨。感情的环可以拆成奥迪,也能打造成五环标志,只要自己感悟
霸王枪——高峰——少年人老成,津味最十足,大学读书苦,兼职成正差。枪法纯熟又常多神来之招,拆得出去拉得回来点到为止。枪厉人随和,能捧也能量,效仿莫模仿,自成一家先。
离别钩——徐德亮——一身书生气,谈笑论古今,鬼哭人欢笑,无理也有理。这种兵器与众不同,不俗不雅不坏不闹——才怪。除了舞台上,他多在视线之外,行自己路少问是非事,此兄最逍遥。
砍山钺——刘云天——威猛不鲁莽,憨厚非顿琢,十分占七分,分功有不同。没有枪挑滑车的荣耀,没有剑光犀利的乖张,老实人说老实话,吃亏是福,挨打是假,金不掩玉金镶玉,话不多说裉结说。
判官笔——张德武——静逸绘丹青,动辄出笑脸,文房一件宝,短长自称心。全书画界里相声说的最好,相声圈里书画最佳,不以相声为生,却以相声为乐,不以专业自居,却以观众为本。
月牙铲——岳云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口眼身法步,样样学问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顾家的孩子最知足,不求一鸣惊人,只愿日进一尺,长学有所短,扬长再补短。
郭: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著名相声演员于谦
于:不敢
郭:好啊
于:是吗
郭:哪儿都好,台上,好,台下,人性,呸---真好啊
于:我这是好吗这是
郭:怎么了
于:您这都啐上了
郭:没有,刚才飞进来一蜻蜓--你信吗
于:飞进来一蜻蜓?飞进来一飞机也撞死你
郭:为什么跟他这么逗呢?哥俩交情好
于:有交情
郭:就这一后台啊,都算上,连老带少啊,我们俩人关系最好
于:对
郭:是吗
于:有交情吗
郭:既是师兄弟,也是好朋友
于:还是好朋友,对
郭:跟别人可能就是周六周日剧场见面,跟他,一个礼拜不见不见的三四回
于:哎,老得见
郭:说打电话:喝酒去-你不去行吗
于:聊天么
郭:跟他去了,坐那喝,一喝就多。实话实说,一喝就多。
于:我酒量不大
郭:好!好!!
于:喝多了还好?
郭:宁学喝酒醉,不学下棋心
于:这怎么讲?
郭:喝酒都劝对方多喝,下棋,都憋着把对方赢了,对吗
于:得动心眼
郭:心歹
于:对
郭:这个,每次喝酒,基本上来说,都得喝多。他自己灌自己
于:实诚人么
郭:来。。喝一个。。来。。喝一个,净这个
于:实诚
郭:今年春天,那乐子都大了。我们俩出去喝酒去,北四环边上,有一个羊蝎子,都说那好啊。去了,喝吧,一会喝多了,完了呢---能说吗
于:您没关系
郭:漏酒
于:怎么叫漏酒
郭:喝完了他得出去方便一下
于:那叫走肾
郭:洗手间都满了,上外边吧,天也黑,外边都大雪地,都没人,他出去站在草地上,把夹克这拉锁一拉,哗----尿完了,兹啦(拉锁声)回来了。回来还说呢:外边冷啊,我这腿嗖得慌--
于:不象话
郭:当然我也喝多了
于:啊?
郭:他要送我我答应了,开车送我去。我要没喝多我敢让他送我吗。
于:你喝得也不少
郭:我坐在这边他开着车,开了70米自己纳闷,我这大灯怎么不亮呢?下车一看那,机器盖子掀着呢。
于:嗨,全挡上了那个
郭:我也劝他,这散热快
于:有那么散热得么
郭:哥俩好啊。为什么说哥俩好呢,人与人得交情,这个很主要。
于:对!
郭:今天的观众,好多都是朋友之间,有恋人之间,男朋友女朋友,也有的是普通朋友,有要好的哥
们,我们拿您就当朋友。
于:都是朋友么
郭:别看我们在台上站着,跟您咱们身份一样。不管谁高谁低,没有。进了这屋,不管您是大企业家,银行家,哪个大老板,什么大画家大诗人,武术家,非洲哪个国家的娘娘,哪个部落的酋长
于:人家不上这来
郭:别管您是哪的,到这来咱们一概平等。
于:对
郭:台上也是,漫说我们不是著名演员,不是艺术家,不是角不是腕,就是个普通演员。就算我们是个著名演员吧,也该和您平起平坐。
于:那是
郭:谁不高谁,谁不低谁
于:衣食父母
郭:人活在世可以没有亲戚,不能没有朋友
于:您这话对
郭:当然了,朋友和朋友也不一样,
于:这还有区别吗
郭:有的朋友之间是钩心斗角,互相利用
于:那不好
郭:还有的是狐朋狗友,吃吃喝喝都行,一叫“喝酒去”,都成
于:酒肉朋友
郭:一到有事了,于谦出事了,于谦打死人了,都跑
于:我怎么了我就打死人了
郭:就说这意思。这个朋友不能交
于:出事就没他了
郭:就过去来说,叫朋友得上谱
于:这还有谱?
郭:哎,一贵一贱交情乃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穿房过屋妻子不避,得有托妻献子的交情
于:您这还一套一套的
郭:这是学问
于:怎么讲呢
郭:我跟您好好说说这个啊,
于:您给讲讲
郭:我原来是搞科学的,我专门研究这个
于:您这科研项目还老变
郭:科学是很严谨的,你知道吗
于:啊,您再讲讲这个
郭: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于:这怎么说?
郭:有这么两句话: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于:怎么回事
郭:鸟随鸾凤,我就是一只小麻雀,就这么大
于:小鸟
郭:您不一样啊
于:我是
郭:您是个大鸟,鸾凤
于:凤凰
郭:大凤凰。比如说这个凡鸟都要到西天朝拜如来佛去,我要是去麻烦大了,翅膀大开了这么大,扑拉扑拉。。
于:且扇呢
郭:你不一样,大凤凰那翅膀打开了,跨查跨查三五下你到了,你很轻松你就上西天了
于:我就是死的比较脆
郭:我要是想去怎么办呢,我就是叼着您尾巴的一根翎毛,借你的劲儿跟着一块去了
于:跟着到了
郭:(看于谦后面)今没带着啊
于:没有。这不比喻么
郭: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人,要和贤良的人再一起
于:和好人在一起
郭:我为什么和你在一块。
于:这是?
郭:你是贤良
于:您这太客气
郭:你就是贤妻良母
于:哪来的贤妻良母啊
郭:这是最基本的,所以才有了一贵一贱交情乃现。哎呀,这个一贵一贱,举个例子吧
于:您说
郭:拿我来说,我不是说相声的郭德纲
于:您是?
郭:我是一个下岗工人
于:没工作
郭:家里条件很困难,住的房子也很困难,千疮百孔,赶上下雨算要了亲命了
于:怎么
郭:外面下小雨屋里下中雨,外面中雨屋里大雨,外面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三环上避雨去
于:没听说过,有上外头避雨的吗
郭:吃上顿没下顿,
于:没钱就完了么
郭:我父亲的腿被车撞了,司机跑了,老爷子常年卧床不起
于:瘫床上了
郭:我媳妇常年有病,不能上班去,孩子等着上学,没钱交学费,我又下岗,家里没辙
于:太惨了
郭:十冬腊月大雪纷飞,全家人在屋里待着出不去,就我有一身以上,他们都裹着被褥待着
于:好吗
郭:我数了数地上还有12个煤球,什么都不够啊
于:不够烧的
郭:老的老小的小,我得出去奔去。
于:挣钱去吧
扩展资料:
《朋友谱》演员表:
1、郭德纲
郭德纲,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
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
2009年,参演**《建国大业》。
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
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出演**《车在囧途》,同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与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 。
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
2014年出演**大话天仙;同年参演悬疑**秘术。担任《我为喜剧狂》导师并留任第二季。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我要幸福》。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
2016年举行“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开幕式庆典,并展开全球相声巡演。2016-2019年四度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喜剧观察员。
2017年12月29日,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一郭汇》每周五晚8点在西瓜视频与今日头条平台上独家播放。
2018年2月16日,郭德纲执导的喜剧**《祖宗十九代》公映并斩获1亿票房。
2、于谦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 、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
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学院影视导演系。
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之后参与电视剧《九九归一》的拍摄,2001年出演电视剧《天下第一丑》,接着又参与电视剧《孙中山》的拍摄,2010年主演**《三笑之才子佳人》,2013年与郭德纲搭档登上春晚舞台。
2016年1月,参加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同年5月,担任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第三季》导师。10月,加盟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
求:郭德纲新相声《朋友谱》的全部台词!!
本文2023-10-01 06:28: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