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姓族人一共有多少?并求“颜氏”的起源和“颜氏”家谱还有“颜氏”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颜”姓族人一共有多少?并求“颜氏”的起源和“颜氏”家谱还有“颜氏”字辈。,第1张

,《姓纂》以及《通志》等书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个儿子,依序为樊、惠连、篯、来言、安、季连,而到了周武王兴师灭纣广封诸侯之时,就把老五安的一个叫作挟的后裔,封在邾地,亦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的地方,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的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所以夷父的子孙也自此以“王父字为氏”而姓颜了。 不过,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颜氏还有另外的一支。该书是这样说的:“出琅琊,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 这一支颜氏,始祖是伯禽,而伯禽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儿子,由于周公被周天子留在京城辅佐王室,就把他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国,地位尊贵而荣耀。因此,这一支颜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功在传统文化的周公,乃至圣君周文王,其家世背景,同样的光辉异常。 如上所述,颜姓有两支不同的来源,一支是源自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支是源自周公的儿子伯禽,可是,如果再往上推溯,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姓姬,而周文王一家人也是黄帝的姬姓后代,则算来算去,两支颜氏的得姓方式与时地尽管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根本都是同一血缘的黄帝后裔。两支颜氏,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全都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怪不得在先秦时期出人头地的颜姓人士,不是当时的鲁国人,就是齐国人。 先秦时期的颜氏名人,有如天上隐约闪耀星辰,虽然距离得那么远,但千百年来光华依然,其中最大最亮最受人仰慕的一颗星星,恐怕要算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了。颜回生前,一再受到孔子的赞扬,死后,更受到亿万人的敬仰,尊他为儒家思想的典范,从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浙江兰溪颜氏字辈:“宗鲁芳声远支分裕后昌云乃功祖德奕世昭贤良”。 桃源江田颜氏字辈:“上昌盛世玉振金声承先启后克绍箕裘绳其祖武万年受祜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安”。 颜氏一支字辈:“宏闻贞尚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1] 曲阜颜回嫡系后裔的字派自六十一世是: 公重从嗣胤 伯光绍懋崇 怀士锡振承 景世廷秉培 克建永沛昭 启裕显兆守 德泽知好乐 惟有仰立卓 周正曾安鼎 祥云天自多 继志忠孝悌 纲常如大科 湘鄂西颜氏字辈:“高天齐永绍,华奉照英成,政德宗常建, 方时贵典登”

颜氏得姓始祖: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通过自己家中的老家谱可以知道家族起源,发生过什么事情。出过哪些名人,近年很流行把家谱搬到互联网上呢。让远在他乡的亲人可以随时查家谱,跟亲人在线聊天。等等,都来自百姓通谱网的同心圆家谱呢。

历史是很有意思的东西,需抽丝剥茧方能体会。

以前为什么不爱学历史?因为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划重点。

知识传授者,如果自己都不觉得所讲有意思,怎会让学习者感兴趣呢?

最近习勤礼碑,特好奇颜真卿(709-784,唐名臣、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在他曾祖(爷爷的爸爸)的碑文中都写了些什么。

碑文不难读,只是人名、官名,稍微有点扑朔迷离。

将其家谱罗列清晰后,再看真卿在71岁时给他去世多年的曾祖颜勤礼写的碑文,不能不佩服古人对文字运用的严丝合缝。

真卿给曾祖写碑文的逻辑是从勤礼的高祖(+4,上四代人)介绍到其玄孙(-4,下四代人),就是“九族”,这些人经历朝代为南朝(宋、齐、梁、陈)—隋—唐。

高祖(颜远见,+4,北齐)、曾祖(颜协,+3,北齐)、祖父(颜子推,+2,北齐、隋)、父亲(颜思鲁,+1,唐)、颜勤礼(大哥师古,0,唐)、儿子(颜昭甫,-1)、孙子(颜惟贞,-2)、曾孙(颜真卿,-3)、玄孙(-4)。

颜家的家谱,第一代追溯到颜回(孔子的高徒)。然后到第33代,就是《颜勤礼碑》中提到的颜勤礼的高祖(+4),颜远见,官至齐御史中丞。

齐国被梁武帝萧衍接管后,颜远见绝食而亡(古人和现代人差不多,巴巴为气节亡的就那么三两个,所以史书有记载)。

曾祖颜协,北齐也任官职,他有三儿子:颜子仪、颜子善和颜子推。

没错,颜子推就是《颜氏家训》的作者,勤礼的祖父。颜子推在北齐任职黄门侍郎,到隋朝为东宫学士(一个意思,都是太子的伴读、老师之类)。

题外话,颜子推辅助的是杨坚的长孙(本有大好前景,无奈太子杨勇被废,其长子也被罢黜,最后还被隋炀帝给毒死了)。

颜家后人自此出生地统一为国都长安。但他们总说“祖籍琅玡临沂人”,那是因为颜回山东人啊,这么一说多是颜氏后人的自豪感。

颜子推作为古代文学家、教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有情怀的,比如思乡不忘本。于是长子名思鲁,次子名愍楚。

颜氏这一族在经史子集方面的造诣颇深,按现代话说就是,书读得好。所以人夸贞观年间著名的宰相温大临(彦博)兄弟都拿思鲁两兄弟来对照,前者在政治方面走得远,后者在学术路上走得远。

思鲁有四子(师古、相时、勤礼、育德)。

颜师古(勤礼大哥)也是唐代有名的经、史学家、语言学家,先后辅助李渊、李世明,随太宗征辽东,病逝,65岁。这四兄弟都是皇家文学院鼎鼎有名、显赫一时的人物。

颜家,到颜勤礼这个分支,出了点问题,以致后两代都比较冷门了。

直到出了颜杲卿和颜真卿两堂兄弟(曾孙辈),前者也是鼎鼎有名有气节之人(安史之乱,被安禄山凌迟处死;文天祥赞誉之人),后者名气不用说了(八卦下,真卿是在75高龄被小人缢死的)。

勤礼出了什么问题呢,他娶了不该娶之人。

他有两位夫人,大房殷夫人(也是名门之家,回头说)生有二子,真卿的爷爷 颜昭甫 是这位夫人生得。

继房柳氏,生有五子,这位柳氏有个亲哥哥恰好是唐高宗皇后王氏的外祖父,王氏没斗过武则天,之后一系列受牵连——勤礼被降职,柳氏的五子终身不准入仕。

颜昭甫在儿子惟贞(颜真卿的爹)和元孙(颜真卿的大伯)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颜家家道中落。

幸好昭甫娶了个好媳妇,殷仲容(武则天时代唐书法家、画家、善篆刻,官至秘书丞、工部郎中)的姐妹。这两小兄弟就被寄养在舅父仲容家里,随着习字。

殷仲容娶妻颜颀(颜师古之女;即殷仲容一方面是惟贞的舅父,一方面是其堂姑父)——有没有感觉颜家和殷家联姻太多,回头再细细八卦这两家联姻的事。

由于太穷,惟贞和元孙两兄弟只能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字,所以他俩之后的成就以草隶出名(绝对也是舅父兼堂姑父殷仲容教得好)。

不要觉得颜真卿从父亲那能学到多少,他和他爹惟贞一样可怜,幼年失怙。真卿三岁,惟贞去世,历史记录他的母亲也称殷氏——我彻底凌乱了。

所以在勤礼碑最后,真卿写得情真意重,可怜兮兮,俺大白话翻译下哈:“晚辈我有幸给您老人家立传,可惜我从小死了爹,没办法接受父亲的教导,也没法间接多听您的教诲。现在我也老了,多数长辈都故去了,也没人给我讲诉您的事迹了。所以,您有很多美德,造就了这么多优秀的后辈,但终有遗憾未能尽述。”

有人说真卿是被其亲姑妈颜真定教导出来的(真卿给姑母写过碑文“殷履直妻颜氏碑”,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是这碑文,名字肯定传不下来)。

细细一查,颜家女子也是人物啊(武后酷刑时代,割耳争讼为叔父颜敬仲伸冤)。

蓦地发现,其夫钱塘县丞殷履直。

颜家和殷家,这个扯不清啊。那就索性一块扯扯吧。

殷家:1殷英童(北周御史正中大夫)——2殷闻礼(唐太子中舍人,与颜师古共事修史)——3殷令名(唐光禄卿、初唐书法家)——4殷仲容(初唐书法家、画家、工部郎中)(其他的分支实在查不到);

颜家:1颜思鲁(长宁王侍读)——2颜师古/颜勤礼——3颜昭甫——4颜元孙/颜惟贞/颜真定(女)——5颜杲卿/颜真卿

亲上加亲的事件:1)颜思鲁娶殷英童之女(殷英童很赏识思鲁,在其诗集中称其颜郎,收录两人唱和诗20余首);2)颜勤礼娶妻殷氏(昭甫的妈);3)殷仲容娶颜师古之女颜颀;4)颜昭甫娶殷仲容姐妹(殷氏,名未知,惟贞的娘);5)颜真定的夫君是殷履直(查不到人物细节);6)真卿的母亲也叫殷氏,即颜惟贞也娶了殷家女儿。

终于明白啥叫世交了,投缘地恨不得把后世子孙全牵连到一块去。

1888年 生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乐罗村。根据家谱记载,颜任光出生于1888年农历9月21日,是颜氏12世祖,别名为嘉禄。颜家是乐罗有名望的没落书香之家,颜任光之父荣清是前清贡生。

1912—1920年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后专攻物理学。1916年入芝加哥大学,1918年 获该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次年又在该校赖尔逊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20—1924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21—1924)。

1925—1937年 任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总工程师,兼任海南大学校长,光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

1938—1946年 任桂林无线电器材厂厂长。

1947年-1948年 受委托创立私立海南大学,担任私立海南大学首任校长,开创了海南高等学院之先河。

1948—1966年 任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研究室主任,上海电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68年 卒于上海。1968年6月16日逝世,终年80岁。送花圈的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培元、严济慈、政协全国委员钱昌照、外经部副部长汪道涵等。

附:海《文汇报》报道《颜任光同志追悼会举行》:

原上海电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上海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颜任光同志追悼会不久前举行。颜任光同志生前曾任上海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市电子学会理事、物理学会理事等职,因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于1968年6月16日含恨逝世,终年80岁。

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政协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一机部仪表总局、市仪表局等部门,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培源、严济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钱昌照,外经部副部长汪道涵,一机部副部长曹维廉、诸应璜等同志献了花圈。(1979年10月4日《文汇报》)

楼上回答,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我是山东诸城颜姓子孙,战乱年间逃荒至此,现在行辈“繁”,父辈“庆”,祖父“宪”。

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一起研究。QQ:70277667

“颜”姓族人一共有多少?并求“颜氏”的起源和“颜氏”家谱还有“颜氏”字辈。

,《姓纂》以及《通志》等书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