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泸州为何没有发展壮大?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3收藏

朱德在泸州为何没有发展壮大?,第1张

我们再来扒一扒关于朱德旧居的那些事儿

1916年6月,时任云南陆军第7师13旅步兵25团团长的朱德奉命驻防川南泸州、南溪一带。1917年春,朱德认识了对其一生影响至深的革命挚友、南溪人孙炳文,6月与南溪简易师范毕业的进步学生陈玉珍结婚,婚后就居住在当时的陈家大宅(现南溪朱德旧居)里。在那个各地军阀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的动乱年代,南溪就成了朱德同志的一个“安全港”、“小天地”,在大宅里每天可以和孙炳文、陈玉珍等在一起看书、学习、讨论。朱德同志嫡孙朱和平将军在接受南溪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说:“爷爷一生非常喜欢看书,当年在南溪的藏书就有1607册,现在都留在了泸州”。

▲朱德书房

朱德同志在南溪的藏书

为什么最后会全都留在了泸州呢?

事情还得从69年前说起

1950年夏,南溪县人民政府奉川南文教厅指示,组织人员将朱德同志藏于南溪旧居的文物图书进行清理并护送到泸州。清理工作由县文教科的黄翔经同志主持,县文化馆的蒋立聪和时任大观区中心小学校长的郑高文协助工作,三人前往当时的县中城镇官仓街103号,恭敬地同主人进行了片刻地交谈后,便着手开始了清理工作。清理过程中,发现两个大书柜里存放着完整无缺的二十四史和一些古代书籍,更珍贵的是其中有一本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玉阶诗抄》,诗抄系楷书书写,笔法刚劲有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清理人员还看到高挂在堂屋署名“朱玉阶撰书”的木刻对联,与诗抄字体书法一致,引人入胜。

▲当年参与书籍清理护送工作的郑高文老先生

黄翔经、蒋立聪、郑高文三人将清理好的文物图书,包括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二十四史书柜连同南溪云台山的一尊一尺多高的玉佛,雇用一艘木船运送至泸州,同行者还有当时前往川南行署文教厅开会的南溪县女子初级中学校长何泽民、教师杨根伯和李庄新联中学校长张遂生。当木船顺流行至一个“干碓窝”的地方,江流湍急,滩水汹涌,一个大浪拍打船身,这时船舵正朝大浪打来的方向推转,舵把应声折断,船随水势旋转,大有触石破船的危险。大家的脸色都刷地一下转白,准备与狂涛搏斗,这时机智的船工不知从哪里瞬间抓来一根钢钎似的铁棍,猛力插入已断舵把的下段,全力把握住船的方向,最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珍贵的书籍不可能再回到南溪的怀抱,但它依然会作为我们南溪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南溪43万干部群众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建设美丽幸福新南溪,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孙姓的五大来源

孙姓的历史悠久,姓源的头绪很多,中华孙姓之根系,吸收这各时期、各地方、各民族之血脉,其发展有如川溪之汇聚,纷繁宏观。先秦时期的卫、齐、楚、吴、晋、郑、秦,中原许多诸侯国都已出现孙氏。秦汉以降,时有家族通过改姓、赐姓诸途径,成为孙氏族人。唐宋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又有相当部族加入孙姓行列。明初,政府要求将复姓更为单姓,这样又有一批带孙字的复姓氏族变为孙姓族的一员。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来源:

一、先秦时期孙氏的三支主干

根据唐宋时期有关谱牒和史籍的概括,孙氏在先秦时期主要有三支主干。

1、姬姓卫国孙氏

卫国姬姓乃周文王之后。唐代林宝《元和姓篡》卷4“孙”姓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武仲以其祖父名字“惠孙”中的“孙”为姓氏,称孙武仲,于是卫国孙氏产生。

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八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史称康叔封。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原来统治的部分地区及殷民七族又分封给康叔,以商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以监管商的余民而建立为国。卫国位于今河南北部,还拥有河北南段和山东西端的部分地区。卫康叔遵循哥哥周公的谆谆劝导,以文王“明德慎罚”的政策治理国家,卫国颇有起色而成为当时的大国。

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名和,是西周末、春秋初年的卫国国君,约公元前812年—758年在位。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周都镐京(今山西长安),杀了周幽王。卫武公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帮助周王室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并护卫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姬和勤修政事,国泰民安,颇受百姓拥戴,是当时最有名的诸侯。武公有子名惠孙,惠孙有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邑于戚(今河南濮阳县北),姬耳有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的宗法制度,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公孙之子离其嫡长大宗之血缘已略疏远,而可以其祖父(父王)的字为氏,另外繁衍出一支宗族的支脉。这样,武仲便以其祖父惠孙的“孙”字为姓氏,是谓孙乙、孙武仲、卫国孙氏便如此从姬姓分离出来。

姬姓可谓中华民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古史传说中的华夏部族,以两大部落首领皇帝和炎帝而著称。皇帝便是姬姓,号轩辕氏,因居住于姬水旁,而后得了姬姓,是为皇帝氏族。炎帝为姜姓,号神农氏,因居住于姜水旁,而得了姜姓,是为炎帝氏族。姬和姜都从女为姓,其作为氏族的标志,反映出原始部落以女性所繁衍子女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结构。一些学者推断出皇帝氏族的发祥地大约在今陕西的北部,而炎帝始祖约在山西省西部偏南的地方,两部落相距并不很远,乃至婚姻相通。

周氏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而周王的姬姓,据有关传说,似乎又可推导出是嫡系的“炎黄子孙”。周代先祖称弃,号后稷,相传是帝喾的儿子;帝喾相传又是黄帝的儿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娶有邰氏之女姜螈而生弃。姜螈姓姜,应属炎帝氏族系统,这样,弃便是黄帝氏族和炎帝氏族通婚所结之果。自后稷十几代传至公刘,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再九传至古公亶父,迁居于戚山脚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自文王姬昌即位,周日益强大,武王姬发终于灭商而一统天下。而周文王的十二世孙中的一支,以祖父之字为氏,改姓孙,主要生活于其采邑地:戚(位于今河南濮阳县北面)。

2、芈姓楚国孙氏

宋代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孙氏“出自芈姓。”楚蚡冒生王子章,字无钩,生蒍叔伯吕臣,孙蒍贾伯羸生艾猎,即令尹叔敖,亦为孙氏。”及出国的最高级别官员:另尹孙叔敖,为楚国孙氏的源头。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楚国国姓。楚人的族源有中华华夏说、东夷蛮族说、土著三苗说等,其实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杂交蕃衍而形成的,楚文化便是华夏文化与蛮夷文化融通汇合而结出的果实。

2 孙姓的五大来源(zt)

屈原的《离骚》开头就说:“帝高阳之苗裔”,自称是中原高阳氏的后裔。高阳氏即我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炎黄联盟中的重要首领:颛顼。据司马迁《史记》所载,颛顼是皇帝之孙,是当时的一位华夏族部落首领。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族繁衍分为八姓,临江水与蛮族杂居。祝融后代陆终娶鬼方之女,该女怀胎十一年而不分娩,于是剖腹产,开左肋生出三人,开右肋又生出三人,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乃楚人的先祖。

在商朝时期,由于中原斗争的激烈,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达汉水流域。而当地苗族部落的归附,楚人先祖又与三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力量不断强大,季连后裔中最著名的人物为酋长鬻熊。此时商纣王的统治极为残暴,为求得楚族的生存与发展,鬻熊决定投靠周族,并在营救周文王与协助周武王讨伐纣王的过程中立下许多功劳。周成王时封功臣后裔,便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为子爵,建立楚国,疆域位于今豫西南和鄂北地区。因为鬻熊的历史功绩,及其对楚族社会的影响,从此开始,楚国国君改为熊为姓氏。

蚡毛是春秋初期的楚国国君,姓熊名眴,号蚡冒,其子蒍章,在当时楚国的外交事务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通志·氏族略》云:“蒍章食邑于蒍,故以命氏。”这样,蒍氏也逐步发展为楚国的一个望族,见于《左传》的有关人物也不少。蒍章之子蒍吕成,字叔伯,楚成王时曾被任命为令尹。其孙蒍贾,字伯羸,幼年即出入楚王宫廷,评议政事,楚庄王时任工正。蒍贾之子蒍敖,字艾猎,即楚国著名的贤臣:孙叔敖。其后代便以孙为氏,楚国的孙氏一族由是产生和繁衍。

3、妫姓齐国孙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孙氏还有一致,“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桓、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这是说齐大夫陈书有战功被赐孙姓,乃为齐国孙姓的由来。

妫姓与姚姓同为虞氏部落之姓,相传舜生于姚墟而得姚姓,居于妫而得妫姓,为河流弯曲处,妫即妫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源出历山,注入黄河。舜的族源,存在两种说法:《史记·三代世表》中说,舜是皇帝族的后代;而《孟子》说:“大舜,东夷之人也。”从各类古史记载分析,舜的出声地、居住地、生产作工之处,既有山西、河南诸中原地区,也有山东、浙江诸东夷之地。是否可以如此推测:舜族及其子孙,应是中原华夏族之一支与东夷部族融合杂交而产生的后代。

田完是舜的后裔虞阏父之子妫满的后代。周武王伐商时,虞阏父为周族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生产,管理从事制作、烧窑的陶工。由于管理有方,器用齐备,颇有劳绩,又因他是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就把女儿嫁给虞阏父之子妫满,并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又称胡公慢,本家族便以陈为氏。

从陈胡公开始,陈国经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传承,到桓公时发生了内乱。桓公患重病至死,其弟佗杀了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兄报仇,联合蔡国又设计杀死了历公,三个弟弟相继即位为利公、庄公、宣公。利公立五个月即去世,庄共七年后去世。宣公继位后,原本已立太子御冠,后又要改立宠姬之子款,便狠心杀了太子御冠。利公之子陈完,字敬仲,与太子御冠交往甚好,怕祸及自己,便于公元前672年逃往齐国。陈完到齐国后,谦让推辞了卿的职位,只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

陈完的四世孙陈无宇为官“上大夫”,其五世孙陈书伐莒有功,齐景公赐以孙姓,并封以采邑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一带),于是齐国孙氏出现。

二、先秦各国其他孙氏支脉

1、晋国姬姓王族子孙中的孙氏

《左传·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二次出现“孙周”之姓名,杨伯峻注:“孙周即晋悼公。”《史记·晋世家》云:“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晋襄公少子也,不得立,号为桓叔,桓叔最爱。桓叔生惠伯谈,谈生悼公周。”孙周也是因为其祖父为少子小宗,不得立为主后,作为王室旁支便改为孙氏。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晋国贵族袭杀历公,才迎王室旁支孙周即位,是为晋悼公。《吕氏春秋·似顺篇》载,晋卿赵简子有家臣孙明。家臣一般为平民阶层,说明晋国平民之中也已产生孙氏。

3 孙姓的五大来源(zt)

2、郑国姬姓王族中的孙氏

《左传·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记载:“郑群公子以僖公自之死也,谋子驷。子驷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杀之孤、子熙、子侯、子丁。孙击、孙恶出奔卫。”p孙击、孙恶便是郑国姬姓王族中的公子王孙。

3、秦国孙氏

《庄子集释·马蹄篇》疏:“列兹云:姓孙,名阳,字伯乐,秦穆公时善治马人。”伯乐孙阳之识千里马,其故事被广泛传播。就是说春秋秦国也出现孙氏,尽管其人祖籍不明。

4、商代孙氏

宋赵明城《金石录》卷17《汉安平相孙根碑》载:“考厥先出,自有殷立商之系,子汤之苗;又云胜武定周,封比干之墓,后裔分析,避地匿轨,姓曰孙焉。”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官至少师,纣王尹虐无度,国势危殆,比干犯颜直谏,遭纣王剖心杀害。传说比干被害后,其妻室逃进森林避难,产子便以林为姓,名坚,林坚为比干之子,此后林氏后裔都已比干为先祖。这里却冒出来一支孙姓的比干后裔,所谓“后裔分析”,应是比干家族中的另一支。

三、改姓赐姓为孙氏

1、荀姓与孙氏之关系

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其“荀”姓与孙氏也存在不解之缘。根据唐司马贞作《史记索引》和唐颜师古在《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因为要避宣帝名询之讳,巡行都改为孙姓,甚至说曾下诏令改姓,就连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当然后来有相当部分人将姓又改了回来,但终究有一部分认为改过来,由是它也成为汉代孙姓支脉的一个不小的源头。

2、汉代有子女随母亲姓氏的情况

《汉书·夏侯婴传》记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藤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令公子孙更为孙氏。”

三国东吴时,官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镇守皖城(今安徽潜山县)的孙河,字伯海,本姓俞,和东吴孙氏同乡,也是吴郡人。《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裴注引《吴书》曰:“河,坚族子也,出后姑俞氏。”所谓孙坚的“族子”,而“出后姑俞氏”,应是孙氏族中女子出嫁所生之子,自然随外家姓俞。他年少时随孙坚征讨沙场,典领亲兵,常为前驱,孙坚视为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谓:“孙策爱子,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今江苏镇江市)。”孙策不但重新赐他姓孙,还列之属籍,即回登上富春孙氏族谱。

3、被孙氏族人收为继子而改为孙姓

如明代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的孙士美家族,孙士美累官深州知州,其父孙讷官仕天策卫经历,祖父本姓朱,乃太常寺卿朱奎之后,因出继孙氏,遂以孙姓家族显名。《江都孙氏重修族谱》谓:始祖孙谨行,生于明万历年间,“公本姓徐,继姓孙,因有明孙暗徐,祖遗风焉,立谱从孙氏,盖不忘本也。”此人由徐氏而为孙氏继子,改为孙姓,且成为江都孙氏一族之始祖。

四、复姓省字成孙姓

叔孙氏。一是源于姬姓,《姓谱》载,春秋鲁桓公的儿子公子牙,字叔,又称为叔牙,叔牙的两个孙子:彭生、德臣,彭生便已“叔仲”为氏,德臣以“叔孙”为氏。春秋鲁大夫有叔孙豹、叔孙德臣,西汉有叔孙通。二是源于北魏拓跋族,《魏书·官氏志》载:“拓跋邻命叔父之胤曰乙旎氏,后改为叔孙氏。”北魏有叔孙健,本姓乙旃氏。

长孙氏。长孙氏源头也有二:一是汉代已有此姓,《汉书·艺文志·孝经》著录有《长孙氏说》二篇;而《汉书·儒林传》载,有淄川(今山东昌乐西)人长孙顺,曾师从王吉,受《韩诗》之学,治学有显名,官博士。二是源于北魏拓跋族,《魏书》说:“孝文帝以拓跋为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唐代太宗的长孙皇后及名相长孙无忌,即为其后。另《周书》记有河南洛阳人长孙俭,为鲜卑族人。

士孙氏。“士”为先秦时期最低级的爵位,《通志·氏族略》将其归入“以爵系为氏”之列。《姓氏考略》载,春秋时齐大夫有士孙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谓:崔杼杀气庄公,“葬诸士孙之里。”杜注:“士孙,人姓,因名里。”里是国民聚居点,以人姓名里,说明当时士孙氏族具有一定的规模,至汉有士孙张,士孙睦、士孙瑞,北魏有士孙天与。

4 孙姓的五大来源(zt)

王孙氏。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周定王大夫满为顷王之孙,所以被称为王孙满,其后人即以此为氏。其实类似大夫满后代的王孙氏的情况很多,凡各姬姓诸侯国及周王之子孙仕诸侯者即可用,所以王孙氏源头纷繁,如卫有王孙贾、吴有王孙pp、齐有王孙挥、楚有王孙由等。还有贾孙氏,它也直接源于王孙氏,据《世本》,为春秋卫国大夫王孙贾之后;而《姓苑》认为,其孙自以去周王室远,改为贾孙氏,之后讹为古孙氏,音已随变。便又出现古孙氏,《元和姓篡》这样说:“本姬姓,王孙贾之后,随音改为古孙氏。”所以,王孙氏、贾孙氏和古孙氏同出一源。

孟孙氏,据《元和姓篡》,源于姬姓,乃鲁桓公之子庆父号孟孙,其后人以祖辈名号为姓。仲孙氏,亦源于鲁公子庆父之后,庆父字共仲,其后子孙以仲孙为氏。而《姓氏考略》说:“齐亦有仲孙氏。”如齐桓公大夫有仲孙湫。季孙氏,据《世本》,源于姬姓,春秋鲁公子季友之后,为季孙氏,鲁大夫有季孙肥、季孙行父、季孙意如等。又说孟孙、仲孙、季孙,乃春秋鲁公子庆父生有三子,以王孙之故,而以次序排列,分别称孟孙、仲孙、季孙。

室孙氏,一般认为即王室之孙,与共孙氏的起源相同;而《姓氏考略》说:“室孙氏即宫孙氏。”《汉书·艺文志》有宫孙氏。

大孙氏,系春秋楚国大孙伯之后人。

唐孙氏,据《世本》,一说出祁姓,帝尧之后裔唐侯,其子孙仕晋,号唐孙氏。一说出姬姓,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叔虞死后,其子孙仕晋,便称唐孙氏。

县孙氏,据《路史》,源于芈姓,楚公族有县孙氏。

颛孙氏,据《风俗通义》,源于妫姓,春秋时陈公子颛孙仕鲁,其子p孙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如春秋时孔子弟子有颛孙氏。

臧孙氏与杨孙氏,据《通志·氏族略》,都是以邑为氏,臧孙氏源于姬姓,鲁公子pp食邑于臧,其后代为臧孙氏,春秋鲁大夫有臧孙纥、臧孙达;杨邑,秦、晋皆有之,秦有杨孙皓。

五、少数民族中的孙姓

1、北方有关民族

鲜卑族,魏晋南北朝时,驰骋于中国北方大地,先后建立前燕、西秦、南凉等政权。《晋书·冯跋传》载,北燕国尚书令孙护,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叱支,一个叫乙拔,三人“俱有才力,以骁勇闻。”该国以鲜卑族人为主,从名字上看,就可知兄弟三人决非汉族,或为鲜卑族人。当时在辽东鲜卑族的慕容氏前、后燕国中,孙姓大将不少,据《晋书·载记》中有:前燕国有大将孙丁,安西将军、并州刺史孙希;后燕国有大将孙盖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高爵显的孙护不喜原鲜卑名,而改孙氏。鲜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所以,其中有人改姓汉姓孙氏,是很自然的现象。

契丹族,为鲜卑的一支,隋唐时建立的大贺氏部落联盟,后又建立大辽政权。《旧唐书·北狄传》载,“契丹有别部酋帅孙敖曹,初仕隋为金紫光禄大夫。武德四年,于靺鞨酋长突地稽俱遣使内附,诏令与营州城旁安置,授云麾将军,行辽州总管。至孙万荣,垂拱初累授右玉钤卫将军、归城州刺史,封永乐县公。”孙敖曹、孙万荣为隋、唐时契丹部落酋长,该部或即《辽史》契丹审密部先世。孙万荣虽授得官职,但不堪地方官员的侵侮,乃举兵反唐,屡大败唐兵,武则天很称“孙万斩”,终战败被杀。《旧唐书·孙孝哲传》谓,孙为契丹人,其母有姿色,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私通,因得亲近,天宝末(公元755年)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反叛时,受一殿中监的官职,且封以王位。为人残忍,果于杀戮。可以断言,唐代契丹族中孙姓已不少。辽被金灭后,契丹族人渐与汉族、女真族、蒙古族融合。

朝鲜族,源于朝鲜半岛,聚居于吉林延边,分布在东北等地。今《福山孙氏谱书》称,晋灭东吴之际,东吴孙氏族人中有一支渡海迁居三韩(马韩、辰韩、弁韩,今朝鲜半岛)。《宋书夷蛮传》载,高句丽国王高琏,有大将叫孙漱,估计应是汉族孙氏移民之后裔。高丽学者金富轼所撰《三国史记》中说,新罗初期,朝鲜移民分居山谷之间,分别为阏川杨山部、茂山大树部等六部,均为朴姓。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改六部名称,还分别赐姓,茂山大树部改名渐梁部,并赐姓孙。元代,蒙古军队屡次攻入高丽,将大批高丽人掳略到中国;同时还有一些高丽人,因其他原因迁入中国。如当时有高丽人孙袭卿,官至礼部员外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73“附载满州旗分内高丽姓氏”中有“孙氏”,《清朝通志》卷8《氏族略》,满洲其人中同样既有高丽姓:孙氏,世居望京地方。

5 孙姓的五大来源(zt)

如今的朝鲜族人都是在近代时期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其中也同样有孙姓人氏。

女真与满族,主要聚居于东北,入关后散居各地,建立过金、清政权。女真建金国后,许多女真人迁入中原与汉族杂居,受汉文化影响,且渐改为汉姓。金朝廷几次下令,禁止女真人改称汉姓,但实际上阻挡不住这股汉化潮流,金朝灭亡后,未曾改为汉姓的女真人纷纷改为汉姓。陆文贵《墙东类稿·孙公墓志铭》载,有女真人乌克逊氏为金明威将军,居京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金为元兵灭后,徙居河北大名,“始从汉俗,以孙为氏。”有子三人:孙信、孙义、孙仲,孙仲之长子孙泽为墓主。这部分女真孙氏,在元、明时期,完全融入汉族。

清雍正、乾隆年间弘昼等编《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其卷76、79“附载满州旗分内之尼堪姓氏”,记载了十余个有勋业孙姓者的简传,及其家族后裔有官位者的资料,主要居住在辽宁沈阳、抚顺、铁岭、大凌河一带。《清朝通志·氏族略》也同样在有“满州旗分内尼堪姓”的一些孙氏人物,居住在辽宁抚顺、盖县等地区。“尼堪”是满语“汉人”之意,但这里是指满洲八旗内之汉姓,并非汉军八旗。尽管其中所载孙姓人物大部分有汉人血统,原可能为满人之奴隶,属有大量汉人投充的包衣佐领,但此时毕竟已与满族融合二类属满洲旗人。满族人在汉人入旗的影响下,加上逐步向关内迁徙,满族仿汉姓渐成普遍现象。清朝初年,护军统领孙达哩,一些满族文献中写成“荪达理”或“逊达哩”,原姓鲁布哩氏,正黄旗人。满清政府覆亡后,大部分满族融合于汉族,其中改用汉姓孙氏者也不少。如《满族姓氏录》记,原满族姓氏“孙佳”,后以单字“孙”为姓。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草原,亦散居于北方各地。古代蒙古族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但有氏族的族姓,为防名字的混淆,蒙古族人保留了附带父姓的习惯。但从元代开始,在汉人的影响下,不少蒙古族人改用汉字单姓,到明代渐趋增多,特别是临近汉族的地区,其中就有采用孙姓者。今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载,本县蒙古族人户有孙姓。

锡伯族,在清代,曾被编入蒙古八旗,后又分归满洲八旗。此后,东北锡伯族人与蒙、满、汉族人长期杂居,文化也颇受影响,而产生孙姓。

2、南方有关民族

客家人,为部分北方汉族南徙后,在江西赣州与福建丁州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民系。主要为晚唐及南宋时期迁入赣南闽西地区的北方移民之后裔,渐与当地的土著及畲族密切接触而融合,到元、明时期,形成了具有自己方言和社会风俗的客家人。明朝初期开始至清代,客家人向广东梅县及周围地区迁移。由于客家人中有中原汉族之后裔,自然有汉族孙姓之血脉。其孙氏名人有:孙权谋为福建玎汀州长汀的客家人,清康熙年间以武艺拔为武备,善于海战,缉海盗,抗倭寇,以功迁广东提督。广东孙中山家族也是客家人,孙中山说过自己是东江客家人,老家原住广东紫金县。再如福建《上杭县志》卷八《氏族志》中所载客家姓氏表,就有“孙”氏,其郡号为“太原”,“乐安”。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的河谷坪坝地区。清嘉庆《临安府志》为当时知府江浚源所编,卷18《土司志》载,明初,朝廷对这一带少数民族的土司和寨长,大都赐以汉姓。如p“亏容甸”,“明洪武十五年,土司阿普纳款,赐孙姓,授正长官司世袭。”朝廷赐云南临安府亏容甸土司以孙姓,且授以正长官的职衔。该土司以赐姓为荣,子孙以孙姓相袭,直至近代。阿普之子名略,其后所传世系为:孙略—孙蕃—孙武孙启荣—孙应寿—孙承祖—孙景元—孙大昌—孙永祚—孙世基—孙世业(弟)—孙荣—孙廷对—孙汉—孙安国—孙荫宗。其正长官职位从明传至清,改为副长官,直到1923年,孙荫宗袭位。该部土司是傣族人,而部民则以哈尼族为多,彝族、傣族次之,当时部民往往有遵从首领姓氏的习俗,所以这一赐姓对哈尼族等民众都会有影响。《新篡云南通志·土司考四·临安府》载有“商河亏容司孙斌元”之土官姓名。而亏容甸即今红河县东南的下亏容。

6 孙姓的五大来源(zt)

黎族,居海南岛。吴永章《黎族史》第七章“明代黎族”中有黎人姓氏表,所列明代黎族有姓名可考者183人,其中有明代万历二十七(公元1599年),王宏海《水会所平黎善后碑记》中出现的定安黎首“孙恩弟”,然在183人中仅此一例,出现频率很低。海南黎族有生黎、熟黎之分,熟黎汉化程度较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来自汉族移民。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说:“熟黎多福建、湖、广之奸民也。”估计明代的定安黎首孙恩弟即汉族移民之熟黎。

苗族,分布于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广东等地。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通过对湘西苗族生活的实地考察,指出苗民大姓有五个:武、龙、廖、石、麻,而小姓有数十个之多,其中就包括孙姓。凌纯生等《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也指出,纯苗族有五姓,其他如杨、施、彭、张、洪诸姓,乃外姓入赘于苗而习其俗者。孙姓自然应属后者。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乾州(今湖南吉首,属湘西)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孙文明,与石官保、杨正富等揭竿而起,后被官兵围剿而诱杀。

土家族,分布于湘西、豫东诸地,与汉苗杂居。湖南土家族在宋代就已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兔家族中土官的汉文著述还不少。在此前提下,土家族人使用汉姓便很自然,并渐有采用孙姓者。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周围地区。在该族的26个大姓中,格亮姓起源最早,其他许多姓都由他演化而出。至近代,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格亮姓的汉姓变码,就为孙姓。另有堵引氏、木如氏、喇松氏等小姓,其汉姓也为孙。如《景颇族社会调查(一)》载,云南梁河县帮角乡的盆都景颇村寨,是个有42户二百余人的大寨子,由于受周围含文化的影响,其每一个景颇族除去本族固有的氏族名称以外,都有汉姓,其“堵引”氏族,便汉姓为孙。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周围地区亦有分布。在古代,白族往往依照赘上门的方式,将当地汉人招做女婿,并实行长子随母亲白族姓,此子随父亲汉族姓,这样就把许多汉姓带到白族中来。加上白族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字,自古以来就以汉字作为通行的语言文字,一些白族人为了读书、工作的方便,遂主动改取汉族姓名。由是,“孙”姓也逐渐在白族人中出现。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近代以来,滇黔广大地区的彝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除所修家谱其祖先号继续沿用彝族外,都已逐渐采用汉姓,其中就有部分人改姓孙。《云南巍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就出现了孙兴。今云南《通海县志》载,孙氏乃当地彝族人数较多之大姓。《嵩明县志》载,孙兴彝族有15户。

台湾土著(含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台湾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氏族编第四章“姓氏”中说,台湾土族居民近代受汉族影响,又改用孙姓者。台湾土族或山胞该汉姓,大都在1945年光复后。据1956年的统计,台湾“先住民”(即土族)中的孙氏人数占台湾总人口数的33%。

佤族,分布在云南沧源、西盟、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地。云南所编《瓦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其中《西盟大马散瓦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记载,该族不同部落极少有相同的姓,而在一个部落中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姓。如马散寨部落有19个姓,其中就有孙姓,该姓为分支小姓,分属“木依库”大姓。所谓分支小姓主要是在大姓人口增殖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木依库”大姓包括鲁、扫、孙三姓,以及该大姓祖先“瓜”的三个儿子的后裔在人口增殖的情况下,分别以其三个儿子之名为姓而产生的。

阿昌族,分布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地区的一些县份中。云南民族出版社《阿昌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提到,阿昌族有孙姓人户,但其来源不详。参考阿昌族的赵、王、杨、曹诸姓原都为汉人,因迁徙和婚姻等原因而成为阿昌族,估计孙姓也有此可能。《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载,孙氏为今云南潞西县高埂田乡阿昌族的10姓之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37767html

南溪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418%,土壤肥沃,以红壤为主,PH值为酸性。境内有长江、黄沙河、龙滩河、桂溪河等河流,年径流总量2164--3295亿立方米。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多种,如白鲟、白鹤、野猪等;野生植物120科191属309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桢楠、润楠、油樟、龙眼、桫椤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等。

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南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现在已建成水利工程3500处,是四川省粮食、甜橙、家禽、蔬菜、蚕桑生产基地县,生面绿化达标是和小康县,是全国撑绿竹基地,成片种草4万亩,年出栏“四川白鹅”500万只,优质蔬菜75万亩,优质水果4万亩,初步形成了独具南溪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

旅游资源万面,南溪有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文明门古城楼,是长江上游沿岸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楼;有“小峨嵋”之称的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仙临红岩景区;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点仅50公里;每年隆重举办的“梨花节”、“西瓜节”,推动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南溪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功能齐备,日接待能力达1000多人,旅游业呈蓬勃发展态势。 侯良柱( ?~1637) 字朝石,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生年不详。明天启元年(1621年),任四川;副总兵时,永宁土司奢崇明叛明,攻陷遵义,候起兵讨伐。天启三年恢复遵义城,招降奢部将安銮。天启六年五月代理四川总兵,镇守永宁。

崇恢二年(1629年),侯同监军副使刘可训、副将邓纪率部,与奢崇明等大战于五峰山桃红坝和鹅项岭,斩获甚多,时称“西南奇捷”崇祯七年升左都督,世荫锦衣指挥佥事。不久,任四川总兵,驻守广元。崇祯十年,候率兵阻击李自成义军入川,在梓撞被击毙。 孙炳文(1885~1927)革命烈士。字浚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1908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文科预备班,后去保定高等学堂插班暂读,其间曾参加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铁血团”。1911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举为京津同盟会文法部长,同时任《民国日报》总编辑。

辛亥革命后,重读北京大学。毕业后,常在报上撰文声讨袁世凯,后因“铁血团”事败。返川执教于叙届联中和遂宁师范。1917年,结识朱德,任朱部谘谋,遂成莫逆之交。1920年。任四川造币厂厂长。1921车返乡,创办平民夜校,传播革命思想。1922年与朱德同赴北京找陈独秀未遇,旋去上海会见孙中山,孙欲挽留问讨陈炯明,但二人受革命激进思想驱使,急欲找党。9月,孙、朱二人同赴柏林会见周恩来,经周介绍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在德期间,刻苦攻读马恩著作,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曾往返柏林、中国,传达党的指示。

1925年8月奉党之命回国,任广州国民革命军上校秘书,兼任广东大学教授,“参与确定了有关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原则,写出政治部工作方针和文件”。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孙遭逮捕,旋经周恩来等营救获释。6月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孙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领导和组织筹备资金、器械、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训练骨干的工作。1927年4月,去武汉就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途经上海,被国民党逮捕。秘密杀害于龙华。 甘棠(1910~1971)女,原名阚思颖。又名阚思英。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1924年,入叙府女子中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启发。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党。不久,到重庆中法大学读书,在“三三一”惨案中负重伤,治愈后入上海文治大学学习。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8年,调中央特科作交通员,后在江西苏区交通总站任秘书及中央局妇女部秘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川南。任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长,继调司令部作指导员兼组织干事,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

1936年队伍被打散。遭抓捕,西安事变后出狱。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工委秘书长。中共川康特委妇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妇委书记、市委执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重庆市妇委书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共四川省监委常委、四川省妇联执委等职。 郭伯和(1900~1927) 革命烈士。又名象豫,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1918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学,思想进步,被选为该校“爱国救亡学生会”会长。1921年转叙府联立中学毕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深受该校教员瞿秋白、挥代英等的教育。曾与余泽鸿、李硕勋等发起组织平民世界学社,出版《平民世界》半月刊,宣传、组织工会,培养工运骨干。

1924年加入中国***。1925年,在反“五卅惨案”的斗争中,任上海学生联合会执委,曾奋不顾身,带领群众与军警搏斗。10月任上海沪西工业区小纱渡部委书记。次年7月被捕,经营救出狱,年底任闸北区部委书记。1927年,上海工人爆发第三次武装起义,郭率工人纠察队,攻下敌人多处据点。6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旋与陈延年等同时被捕,7月,就义于龙华。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宜宾南溪区官仓街,一片低矮平房在周遭现代建筑的包围中很不起眼。高耸的马头墙有些风化,木质的门窗留下了日晒雨淋的痕迹,这片沧桑的老宅,是民国时期当地陈姓大糖商的私宅,也是朱德元帅的旧居——1917年,朱德参加护国军北伐袁世凯时期,曾在这里断断续续居住了近7年之久。

1汉代高士任永,字君业,西汉末、东汉初人,生卒年待考。他是进入宜宾史书的第一个名人。史籍记载,他家居“犍为郡僰道县”,即现在的宜宾境内。他自幼聪慧,博古通今,长于历数,名扬益州。他“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能推断天时气节,计算日月运行,通晓年代历法。用现代话说,他是位天文学、气象学专家。

王莽篡汉时,有意征诏他出山为官,但任永不问世事,佯装罹患青光眼,拒不出仕,甚至见儿子溺死井中,也见而不言,证明自己“眼瞎”。东汉建武元年(25年),原蜀郡被改称导江后之卒正(郡守)公孙述在益州自称“白帝”,建立割据政权“大成”后,也累次下令让其出山,但任永终未应命。至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孙述败亡,益州统一于东汉,任永始开口云:“世适平,目即清”。汉光武帝下诏征用任永,但其年事已高,不久就病死了。刘秀感其节义,遂称任永故里戎州为“士大夫之郡”——任永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

2宋代进士廖致平(?——?) 廖致平,名琮,家居现宜宾县普安乡,在牛口庄另有别墅。于嘉祐二年与东坡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未五十而致仕归。其父廖翰是位传奇人物——即旧州塔的实际捐建者、黄庭坚文《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中的遁翁。其人仁爱有道,有放赈饥民、不忍杀牛、资助学子的行动。廖致平就这样蒙祖上余荫,上承家学,多所成就。黄庭坚谪戎期间,他正好“丁父忧”在家守孝。于是,作为师友,便常与山谷游宴,既作本地导游,也能相互受益,也算孝中寻乐吧。

3宋代龙图阁学士程公许。宜宾县越溪河因其风景形胜,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越溪河边,一个叫莲塘坝的地方曾是原归顺县城所在地。与其隔河相望者,便是在宜宾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蟠龙书院”。这个书院不仅制造了程氏“一门三进士”的辉煌,也衍生了尹氏“一门二尚书”的奇迹。

宜宾史志是这样记载的:程公许,生卒年不详。字季与,一字希颖,别号沧州先生,叙州宣化登龙里人。南宋嘉定四年进士,历官温江县尉、崇宁知县、施州通判、湖州知州、秘书少监、中书舍人,进龙图学士,官至刑部尚书。程不避权贵,好进谏,曾斥当朝大臣有货赂、兴缮、遂谏臣、开边衅行为。由于刚正廉明,因此激怒当权者,屡遭排挤。其为文,才气磅礴,惜多散失。有《尘缶集》、《内外奏议》、《奉常拟谥》、《金革讲义》、《掖垣徼奏》行世,《全宋词》收其《念奴娇•晓凉散策》、《沁园春•万里飘萍》、《水调歌头•驼褐倚禅榻》。程氏三兄弟晚年均隐居于越溪,讲学于蟠龙书院,死后葬于书院前。明代四川著名学者、状元杨慎曾写诗《赞三程与蟠龙书院》:

一门三进士,兄弟一龙图。

越溪水莹彻,蟠龙吐灵光。

4明代鸿儒周洪谟(1420—1491) 在《明史•列传第七十二•周洪谟传》里,用了近千字对周洪谟进行描述。翻检其他史籍,我们知道了五百年前的周洪谟。

周洪谟,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是宜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科举拔尖人才。祖居资阳,南宋绍兴年间迁居长宁,曾祖为长宁县学训导,祖父为河间县训导,父亲周永隆为长阳县训导,人称“世儒周氏”。周洪谟中进士高科后,仕宦显达,著述丰富,名动朝野。明朝人邱濬在《周公(洪谟)墓志铭》中称:蜀中“国朝以来,既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者,一人而已。”

周洪谟不仅是进士高科,朝廷显官,也曾竭力尽智稳定蜀中。尤其对川南蛮夷,建议设宣抚使“以夷制夷”,非常奏效。其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只有《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流传至今。在周洪谟的散存诗文中,有不少家乡题材的作品,其诗如《雪山天下高》、《瞿唐天下险》、《巫山天下秀》、《眉山天下秀》等,“峨眉天下秀”的首位提出者就是周洪谟。其文如《翠屏山书院碑记》、《重修佛来山西明禅寺记》、《黄太史祠堂记》、《长宁泰山庙记》等文,或已被挖掘利用,或犹存高阁不为人知。

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上疏告老远乡。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布政使何监渝致祭,赐谥号曰“文安”。

5明代忠义之士尹伸(?——1632) 宜宾史籍是这样记载的:“尹伸,字子求,四川宜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屡迁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并起太常卿。他为人清廉强直,不事权贵,凡三任,皆投劾去。天启(1621-1628年)时,起故官,分守贵州威清道。时贵阳之围刚解,巡抚王三善将兵轻入,尹伸力劝以持重,弗听。三善中伏被杀,伸突围而出,被夺职官,令戴罪办“贼”。后因战功,免戴罪,降一秩视事。崇祯五年(1632年),因有才能,负名望,遂任河南右布政使。到任不到三个月,因农民起义军风行河南,尹伸以失御流贼,罢归。后,张献忠攻陷叙州,尹伸逃匿山中,搜得之,准备押往成都给以官职,伸骂不肯行。贼重其名,不杀。至井研,骂益厉,遂攒杀之。福王时,起太常卿,伸已先死。”《明史•卷295列传第183忠义7》存传,褒意有加。

相传,尹伸被张献忠抓获后,誓死不降,终被“五马分尸”。可是,他的头部与四肢分开后,仍怒目圆睁,破口大骂。张之将士恐怖万分。于是,尹伸贴身侍卫乘夜将其头偷走,运回越溪安葬。因尸骨不全,众人十分苦恼。正在这时,无数蚂蚁成群结队衔来细沙,为尹伸塑身,终成全尸,入土为安。

其一子一女,也为宜宾争光,为史籍添彩。其子尹长庚幼承家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考中进士后,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官至吏部尚书。

其女尹纽兰,则是宜宾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著名女诗人,与后来清代末年的陈卓仙,即新儒学大师唐君毅之母,双星闪烁,不让须眉。河南的琴台古径,传颂的就是尹纽兰与富顺解元刘晋夫妻的千古佳话。

6清代字妖包弼臣(1831-1919) 包汝谐,字弼臣,晚号谷叟,南溪县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承家学,聪慧用功。20岁时,被四川学政何绍基誉为“叙州三杰”之一。21岁入廪生(即秀才),35岁中举。25岁时随叔父包欣芳到北京谋求深造,得识李文田、孙毓文等,深受影响。五次公车上书,均报罢归。官历盐源训导、邛州学政、资州学政。

7教育总长傅增湘(1872——1949) 傅增湘,字润沅,复字沅叔,别号双鉴楼主人,晚年又号藏园老人、藏园居士。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书法家。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诞生于江安县城。幼即随父出川求学,后得功名。1898年,傅增湘被选为翰林院庶士,其时年方27岁。官历翰林院编修、直隶提学使,以及三届教育总长。

立身教育的傅增湘非常关注中国教育,精心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和完善,他曾先后创办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傅增湘著有《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双鉴楼善本书目》等学术专著,共藏有古籍20余万卷。计有宋刊本100余种3400多卷,金元刊本60种3500余卷。在30余年的校勘工作中龘,共校书16000余卷,并撰有题跋500余篇。其校勘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富,古今罕见。

8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年) 唐君毅,宜宾县普安乡周坝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广州华侨大学任教。1949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1974年以讲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一生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亚洲及国际上均有较大影响。

陈玉珍,四川南溪人。朱德的第二个妻子。朱德元帅第一任妻子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劝朱德为这个家庭找一个主妇。朱德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参加护法战争后,朱德与孙炳文是挚友,朱德的一位朋友知道孙炳文有一个外甥女,于是,这位朋友就将孙炳文的外甥女介绍给朱德,不久,朱德就娶了一位“老姑娘”,即21岁的陈玉珍。

可惜,没办法知道他们结婚的年份,如果知道的话,就可以知道陈玉珍的确切年龄了。

但以上提到了,朱德与陈玉珍是在护法战争(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后结婚的,那么陈玉珍就应该是1900年前生人。应该是1897-1900年之间。

1 成都市金堂县官仓旅游景点

吃:原味椰子鸡,牛扒馆,歌德西餐厅,猪肚鸡,豪记莞城猪扒包等。条莱垍头

喝:有金龙茶餐厅,大卡司奶茶,贘玉贡茶,博览咖啡等。条莱垍头

游玩:1) 观音山森林公园 2) 滨河公园 3)冠和博物馆莱垍头条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内,距镇中心区15千米,总面积18平方千米。观音山原名观音肚山,是樟木头境内东南屏嶂诸山之一,与双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细锅、笔架山、仙宫岭、飞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绕,海拔为450-750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个,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头条莱垍

滨河公园位于樟木头东城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镇政府斥资4000多万元建造,于2001年2月开放。滨河公园紧依石马河畔,公园全境由中心岛、南端、北端、文化广场四块地域组成。园区计有泥桥、木桥、石砌桥8座,河边栈道长2千米。莱垍头条

冠和博物馆于2001年9月建成开放,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广场三楼,是以收藏、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文物陈列面积逾5000平方米,总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拥有上万件各类文物,由十二个综合展厅和一个美术厅组成。并于2004年建成惠州市冠和博物馆,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冠和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樟木头中小学教育基地”、“全省先进民间组织”、“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莞市文化艺术收藏展示基地”;并获得“樟木头文化贡献奖”。头条莱垍

特色:樟木头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东莞市唯一的客家镇。有一批优秀旅游景点,包括全国最大的古代家具博物馆——冠和博物馆、世界最大的雕塑博物馆、观音山森林公园、官仓古庙、御景缤纷世界等。此外,这里还有渊远留传的麒麟舞艺术,民族文化特色浓厚。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传承了客家文化——麒麟艺术。2008年11月,樟木头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条莱垍头

2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旅游景点

好玩的地方有:云顶山风景区、沱江小三峡、淮口瑞光塔。

1云顶山风景区:云顶山 位于成都金堂县境内龙泉山脉中段,风景区包括大小云顶山、韩滩古渡、沱江金堂小三峡、九龙滩、三学寺、炮台山、天星洞等,面积为67平方公里;

2沱江小三峡:沱江小三峡,地处千里沱江第一镇,四川省金堂县赵镇。赵镇是毗河、北河、中河三江汇合处,是沱江的起始港,历史上帆舸如林,是四川有名的四大水码头之一;

3淮口瑞光塔:俗称白塔,位于金堂县淮口镇外蛇山上。塔创建于东晋,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重修。该塔坐东向西,背靠瑞光寺(原名太平寺,俗称白塔寺)。1抄手:即馄饨,龙抄手是成都的著名品牌,皮薄馅多。红油抄手是很出名的品种之一;2豆花:是四川常见的家常美味菜肴,比豆腐脑要老一点。喜咸辣口味可选馓子豆花或麻辣豆花;3串串:成都,是串串的发祥地。各色荤素被串在竹签上,抓上一大把签子,在红汤里涮过之后,蘸上碟料,过瘾得很。

3 成都金堂县概况

建国以后,金堂县隶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区;1952年四川省成立以后,隶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53年转划温江专区(专区于1968年更名为地区),1977年与双流县一起划归成都市领导至今。

4 成都金堂县位置

19个镇:赵镇、三星镇、清江镇、官仓镇、淮口镇、白果镇、五凤镇、高板镇、三溪镇、福兴镇、金龙镇、赵家镇、竹篙镇、广兴镇、隆盛镇、转龙镇、土桥镇、云合镇、又新镇。金堂县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部,沱江上游。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县境东邻中江县,西连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靠乐至县、简阳市,北接广汉市、中江县。扩展资料:金堂县地理优势:金堂因有山川之利,自古即为川西水陆交通枢纽,是成都东部之门户,历来为兵防要地和川西商贾云集的中心。

金堂县赵镇雄踞千里沱江之首,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有“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曾荣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都十大魅力城镇”等殊荣。县城赵镇被誉为“千里沱江第一镇”,是成都市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5 成都市金堂县景点

美食:正餐的话就去北一横道,如果是晚上就去好吃街。

个人推荐下午在清平街路口上去吃一、二个金堂的名小吃——兰烘糕,一定会让你爱上它的。住宿的地方太多了,在新城区很多商务酒店,五横道附近有个谦诚宾馆还是不错,如果想住星级酒店就去金裕大酒店。周边景区:梨花沟,三学寺、云顶山、炮台山、五凤古镇,三溪脐橙观光园等等……可以根据行程时间安排玩耍的景点。希望你在金堂玩得开心。

6 成都市金堂县官仓旅游景点简介

10元/人。

鹅蛋山农场600亩菊花园

是成都盛瑞农业产业园

在上世纪90年代

中日友好柑橘园400余亩的基础上

新增流转土地600余亩

建成的约1200亩的农业园空中俯瞰,花开将成海

置身其中

定能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和朋友一起

走走充满芳香的菊花小径

更是放飞心情的好方式

拍照、发盆友圈走起

产业园地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核心地带

距县城约4公里

离港中旅约2公里

玉皇养生谷景区约3公里

与正在建设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紧邻。‘目前已种植800余亩

各类菊花和柑橘

建成一个以种植杂柑、

金丝菊、川皇菊为主

集休闲观光、加工销售、

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

为一体、三产互动、三生融合的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筑造出山顶生态美、山坡花草美

山间果园美、水塘鱼儿美“四美”

田园形态的旅游新景点

7 成都市金堂县官仓旅游景点有哪些

樟木头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东莞市唯一的客家镇。有一批优秀旅游景点,包括全国最大的古代家具博物馆——冠和博物馆、世界最大的雕塑博物馆、观音山森林公园、官仓古庙、御景缤纷世界等。此外,这里还有渊远留传的麒麟舞艺术,民族文化特色浓厚。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境内东南,距离镇中心15公里,是集生态观光和宗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主题公园,是市政府批准立项的7个重点开发森林公园之一。园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6公里的盘山水泥道路直达海拔488米的山顶,开通了镇中心区至森林公园的专线巴士,200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6万人次

8 金堂县官仓风景区

驾车路线:全程约101公里

起点:赵镇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幸福路行驶190米,稍向右转进入桔乡路

2沿桔乡路行驶730米,左转

3行驶190米,左转进入天灯街

4沿天灯街行驶70米,右转进入旌金公路

5沿旌金公路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旌金公路

6沿旌金公路行驶67公里,左后方转弯

7行驶200米,稍向右转进入中孚街

8沿中孚街行驶400米,到达终点

终点:官仓镇

9 成都市金堂县官仓旅游景点介绍

1大峡谷温泉生态园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温泉生态园拥有档次高雅情调各异的花瓣温泉、药物温泉、地板温泉、醋温泉、酒温泉、牛奶温泉和安全刺激的大坡度滑水道等。

园内现有:400个泊位、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餐饮厅、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富丽典雅的140多间贵宾房情侣池别墅及容纳上千人玩乐的民族广场和景观大道。另外配有滑草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等娱乐设施。

2南溪古镇

万里长江第一县,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万里长江第一县城南溪县,境内已基本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文明门为中心的县城古迹名胜旅游区;以“小峨嵋”之称的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马耳湖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以江南观音寺为中心的宗教旅游区。南溪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点仅50公里。南溪县每年隆重举办的“梨花节”、“西瓜节”,推动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3双塔互映

双塔互映位于江南镇红林山顶的“镇南塔”,俗称“老塔”,相传建于元、明间,砖石结构,密檐式八角七层攒尖顶,通高24米,螺旋式蹬道,塔壁均设佛龛,八边形藻井塔顶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该塔风格粗犷凝重、古朴沧桑,极具元、明风韵。“映南塔”俗称“新塔”,位于该镇新塔村,始建于明,清乾隆时复建,建筑形制与“老塔”基本相同,该塔形状挺秀俊美、工艺精巧,与“老塔”东西对峙,相映成趣,隔江互映“奋戎”,令人浮想联翩。

4云台山森林公园

云台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以云台山和马耳岩湖为主景。地处南溪县西北部25公里,与宜宾市、自贡市接壤,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约二万亩)。地属深丘,平均海拔450米,区内有大小溪流5条,汇入马耳岩(水库),经大坝深入新桥而入黄沙河至长江汇流。

云台山山势雄伟、峰峦挺秀、树木参天,有龙灯、狮子、沙和尚、猴子石、打儿窝、板凳梁、礁窝山、平安寨、尖山子、云仙洞、千笠坡、轿顶寨、马耳湖、连云寺、舍身岩等景点,主峰岩石上有裂缝,形成相互依靠的三座岩石,云台山是人们避署、消夏、旅游的好去处……这里鸟语花香、古树参天。云台古寺,始建于明代,殿宇雄伟,香火旺盛,远近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素有“小峨嵋”之称。

云台山有许多供人追忆的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数云台寺。云台寺的前身,是元代和明代的云台书院。明朝的南溪籍进士汪忱、唐佐都曾在此寒窗攻读,留下无数不朽的篇章。改为寺后,累经开拓修整,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有三重大殿的名寺,是川南佛教圣地,被人们称为“小峨眉”。在它的附近,有永安寨、平安寨遗址,寨墙高攀,古木寒藤。云台山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九一八年,朱德曾率滇军围剿盘锯云台寺中的土匪。朱德驻军南溪时的造币厂—铜元厂,遗址就在云台山下的铜家沟。

5南溪城墙

南溪城墙,为原南溪县城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城墙现存长度1000余米,尚存文明门、广福门和望瀛门三座城门。

1985年12月,列入南溪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碧水园居民小区,西至滨江首府,总长1109米。“文明门”、“广福门”、“望瀛门”城楼城门前后外缘外延5米,“望瀛门”城楼城墙至滨江广场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1米,向东、南外延20米,滨江广场至“文明门”城楼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2米,向南外延8米,“文明门”城楼至“广福门”城楼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4米,向南外延20米,“广福门”城楼至西城角段城墙,本体向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文明门”、“广福门”、“望瀛门”城楼城墙东西、北面保护范围外延5米,南面外延至长江。

6大峡谷温泉生态园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温泉生态园拥有档次高雅情调各异的花瓣温泉、药物温泉、地板温泉、醋温泉、酒温泉、牛奶温泉和安全刺激的大坡度滑水道等。园内现有:400个泊位、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餐饮厅、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富丽典雅的140多间贵宾房情侣池别墅及容纳上千人玩乐的民族广场和景观大道。另外配有滑草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等娱乐设施。

7南溪农民暴动旧址

溪农民暴-动-旧址主要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牟坪镇、宋家乡。李庄镇安石村蛮洞湾,位于宜(宾)长(宁)公路北面1公里,距李庄镇75公里,遗址为木架结构,小青瓦房,占地约150平米,现为农居房。农暴大会庆祝会场旧址位于牟坪镇农贸市场内,系木架结构二层式青瓦房,距宜宾市翠屏区城区约40公里,距长宁县城18公里。宋家民团驻址遗址位于宋家镇旧场中心,系木架结构小青瓦房,现存占地约50平米,现为民房,距宜宾市约35公里,距长宁县城约25公里。

1928年4月7日,中共南溪县委领导农民1000余人在牟坪举行武装暴-动-,川南特委委员曾君杰任暴-动-总指挥。李庄、宋家等地农民也先后起义配合。各路农民武装5000余人高举“川南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收缴各乡地主武器、镇压-团总。10日,起义农民在牟坪召开庆祝大会。根据川南特委年初的暴-动-计划,南溪农民暴-动-成功后则沿江而上与宜宾农民军会合,攻取宜宾县城。宜宾党组织负责人郑泽龙也参加暴-动-指挥部的领导。因宜宾县委另一主要负责人在暴-动-前被敌人杀害,暴-动-的整个计划被打乱。宜宾驻军派两个营围攻牟坪,旋又分剿宋家、李庄,相持7日,起义失败,100多名暴-动-者牺牲。主要***曾君杰、胡明鑫、曾文昭等先后英勇就义。起义失败后,宜宾、江安、长宁、高县等地党组织,积极安排疏散隐蔽暴-动-成员。

南溪农民暴-动-是四川党组织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后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由此,打响了“八七”会议后四川农暴第一-。

8南溪朱德旧居

宜宾市南溪县(后改为南溪区)朱德旧居位于城区官仓街42号(原103号)。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构串架建筑,一进三幢沿街一字展开,两侧为砖砌防火墙。进大门是第一幢,在第二幢与第三幢之间的天井辟为花园,第二幢的厅堂之侧为当年朱德的卧室和书房。花园正临窗下,十分优雅宜人。

朱德在南溪的旧居,与陈玉珍的婚姻有关。1916年,朱德率护国军先遣团讨袁经叙永县雪山关入川,在纳溪棉花坡一战大败北洋军。朱德率部入驻泸州。此时,朱德已升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驻泸州期间,朱德的一名叫陈平辉的部属,将自己的妹妹陈玉珍介绍给朱德,并陪同朱德到南溪去会面。陈玉珍时年21岁,毕业于南溪简易师范学校。陈玉珍还是孙

朱德在泸州为何没有发展壮大?

我们再来扒一扒关于朱德旧居的那些事儿1916年6月,时任云南陆军第7师13旅步兵25团团长的朱德奉命驻防川南泸州、南溪一带。1917年春,朱德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