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故居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谭嗣同故居的介绍,第1张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殉难的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北京的原湖南浏阳会馆,另一处是位于浏阳的“大夫第”。2009年3月,浏阳河大酒店停车场擅自“侵入”浏阳谭嗣同故居的保护范围内。此后两年里,经长沙两级法院审理,长沙市文物行政部门两次败诉。

贺拉斯曾经说过:财产可能为你服务,但也可能把你奴役。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面对金钱诱惑难免会变得市侩,斤斤计较,把金钱看得十分重要,从而错失很多。

晚清就有一户姓徐的人家,姐姐嫌弃未婚夫是个穷书生,宁可悔婚也不愿意嫁,为了家族的声誉,她的妹妹代替姐姐完成婚约。

谁能想到几年后这个穷书生竟金榜题名走向仕途,妹妹意外变成了贵妇人,他们的孩子也得到了良好的家教,后来名扬四海,影响深远。这个穷书生就是著名“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

家道中落,一家七口靠13岁少年养活

谭继洵出生于1823年,家境原本殷实,父亲还是朝中一个小官,在当地还是有点名气,来巴结的人还不少。

所以早早的就给自家孩子订了婚,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书香门第,徐韶春徐家。

可造化弄人,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上了重病,没过几天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家中妻儿老小一共7人,最大的孩子才13岁。

谭继洵的母亲毛氏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妇道人家,面对这样的家庭重创,她只能终日以泪洗面,搞得家中气氛悲惨凄切,似乎很难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走出来了。

都说长兄如父,谭继洵的哥哥谭继升主动担起了家庭的责任,那一年,他才13岁。

谭继升独自出门打工、挣钱,脏活苦活他都干,是他又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庭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谭继洵虽然也是家里的一员男丁,但他从小体弱多病,是药罐子里泡大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无法分担家庭重担,反而还一直吃药花了家里不少钱。

但是他的哥哥并没有嫌弃他,为他寻医问药、悉心照料。谭继洵的身体才逐渐变好。他的心里也憋着一股子劲,既然体力活他干不了,他就要多读书,走上仕途为哥哥分担整个家庭的重量。

大**突然悔婚,二**顾全大局

终于,在谭继洵的苦学之下,他20岁就当上了县学复生,他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哥哥看到谭继洵在学业上已经小有所成,就准备为其张罗婚事,他想到父亲在世时定下的婚约也一直没有履行,不如乘此机会,既让弟弟完成终身大事,又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一举两得。

于是哥哥就去向徐家大**提亲,徐韶春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知道谭继升的来意之后,当时就把日子定下了,这时的谭继洵书读的并不突出,很多人都在他身上看不到未来,更别说与他有婚约的嫌贫爱富的徐家大**徐庆缘了。

徐家大**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她看不起谭家一派穷人风气,她想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优渥生活。

很显然,当时的谭家给不了她那样的生活,徐庆缘特别瞧不起谭继洵这个穷书生,觉得他就会死读书,没有前途。

可悔婚在当时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这个婚事被大**一拖再拖,到最后还是不同意嫁到谭家,甚至以死相逼。

这可把她的父亲徐韶春给难坏了,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她的大女儿就是在生生打自己的脸。

这个时候,徐庆缘的妹妹徐五缘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姐姐嫁到谭家,履行家族诺言。

徐家就只能对外说徐家大**身体抱恙,愿意把家中的二**嫁给谭继洵,谭家也没有过度追究,立马就办了婚事。

徐五缘并不嫌弃谭家的穷,她能够看清谭继洵的才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两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育有很多孩子。

谭继洵之前并不知道他原来的新娘并不是徐五缘,偶然得知后,他十分感动,于是更加努力的读书,希望能够早日平步青云,入朝做官。为家庭带来荣誉。

27岁那年,他成功考中了举人,成为了谭家首位青年举人。

37岁那年,他又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启了他长达40年的仕途生活,重新振兴了家族。

他们的儿子改变了百年中国

很快,徐五缘成了众人艳羡的对象,她的姐姐徐庆缘并没有如愿嫁到达官贵人家,反而是嫁了个普通人,看到妹妹的日子越过越好,她十分的后悔,如果当初自己的目光长远一点,现在就已经是京城阔太了。

谭继洵常年忙于官场,家中琐事都是徐五缘来操持的,徐五缘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这个家在她的操持下,井井有条、一片祥和。

徐五缘和谭继洵其中的一个孩子,改变了中国百年的发展和格局,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她对谭嗣同的要求可以称得上是严苛。按理说,殷实家境的谭嗣同会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可事实上,谭嗣同从小就在母亲的威压下谨言慎行。

谭嗣同之后的果敢血性是跟徐五缘平时严格的教导分不开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可他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被后人铭记着,是他用鲜血染红了昏暗的晚清朝廷,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热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如果当时徐五缘像姐姐那样嫌贫爱富,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谭嗣同,也不会有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

金钱固然重要,可人的发展除了衣食住行的享受之外,还要有额上的汗、手上的茧,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接触谅解,而急躁地投身于竞争,单单的用金钱权利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放弃。惹得一身铜臭味,失去了这世间宝贵的美好。

谭嗣同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还专门写了一篇《先妣徐夫人使状》来记载目前的生平事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敬佩和尊重,由此可见,母亲在谭嗣同的心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谭嗣同(1856~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我国近代反封建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家。谭嗣同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受中国传统旧学影响较深而好任侠。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各省,对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他早年基本上是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哲学上信奉程朱理学。后来他研究了张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哲学著作。

清朝家谱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清穆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乘 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 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 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 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 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 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 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 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 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言,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 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 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 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 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谥号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 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 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 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 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 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 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 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 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 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 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 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 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 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 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 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 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 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 “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 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 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 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 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好了,就这些,希望您能满意)

谭嗣同确实有儿子,但是去世了,此外再也没有后世。

根据记录李闰谭嗣同之间是有一个儿子的,从谭嗣同19岁结婚到33岁的时候去世,他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的时间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在外面奔走,据说两人刚刚在一起不久有一个小孩,没过周岁就死去了,此外再也没有孩子了。

虽然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是李闰却很理解自己的丈夫,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丈夫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而抱怨,一直是支持自己的丈夫的。可是这种结果很难让人相信,谭嗣同自身的实力再加上当时的形势是不可能只有一个妻子的,毕竟当时还是清朝的天下。

谭嗣同当时一直忙着为创新而作斗争,自己的妻子一直在他的老家,根据现在的一些资料来看,他的妻子李闰是不赞成当时的有钱人纳妾的,她和谭嗣同在一起也受到了自己丈夫的影响,思想比较先进,同时她也比较的尊重自己的丈夫。而谭嗣同是很爱自己的妻子,所以这个根据是正确的,谭嗣同是有儿子,但是去世了,此外再也没有后世。

根据两人之间的感情,和后来谭嗣同妻子的几种死法得出,两人唯独有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去世之后,由于时常不在一起,所以谭嗣同并没有后代。

谭继洵之所以对谭嗣同被砍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因为他犯的是刺杀慈禧的死罪,谭继洵不敢为他儿子求情,而且也没有机会。如果说谭嗣同是因为其他罪名被判处死刑,谭继洵身为总督或许还可以为他辩解求情,但是他犯的是刺杀皇室的罪名,在古时候可是株连九族的重罪,所以谭继洵也没有办法为谭嗣同说情。不分朝代,刺杀皇室都是最严重的罪行,如果在一个家族里出现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个人要掉脑袋,还会连累到整个家族,重则的话是株连九族,运气好的话,主犯处于死刑,其余的家人被流放到边境。 

图谋暴动在古代是被认定为“死罪”的。此时,朝廷已经赐下不杀谭继洵一家,谭继洵就应该感激大德,只有老老实实的认真回家反省自己才能表现出他向朝廷认罪的好态度。如果再想为他儿子谭嗣同求饶,说不定慈禧这位老佛爷一生气,让他们全家都会受到满门抄斩的结果。而在谭继洵他的家庭来说,谭嗣同是他的三儿子,而他的二儿子谭思祥和几个孙子都还健在,所以为了他的子孙他也要对这件事情无动于衷,因为这样是对他一家老小最好的一个选择。   

所以他的儿子谭嗣同被砍头,他也只能无动于衷。 以慈禧心狠手辣之人,用满门抄斩的方式来惩罚谭继洵的家族,一点都不为过。可是在谭嗣同这起事变里,谭继洵做为他的父亲也只是被慈禧剥夺了湖北省的省长职务,并被遣送回老家养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谭继洵一家人是非常幸运的了。所以这个时候,谭继洵也不敢再惹慈禧太后,不然的话还会让他的家人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和危机。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男,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人物。在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据史学家黄彰健考证,后两句应为“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我自……”两句是由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改(中学语文课本为“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及“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故居的介绍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殉难的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北京的原湖南浏阳会馆,另一处是位于浏阳的“大夫第”。2009年3月,浏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