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墓在武汉蛇山,为何他的后人会说那个是假的?
元末乱世,渔民出身的陈友谅是个桀骜不驯的主。
他原是天完皇帝徐寿辉手下的部将,却不甘为人下,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悍然杀主,在江州建都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摇身成了“大汉皇帝”。
陈友谅不但不甘为人下,而且榻旁容不得别人酣睡,为了灭掉在自己榻旁酣睡的朱元璋,其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亲率六十万大军,驾着代表当时一流造船技术的巨大战船,满载家属百官,狂攻南昌,最后演变成历史上著名的水军大战——鄱阳湖大战。
该战,陈友谅输得很惨,不但全面崩盘,其本人从船窗伸出头来指挥作战时,被大明悍将郭英觑得真切,张弓搭箭,一箭贯穿头颅,当场挂掉。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朱元璋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后,在战场上再无大的障碍,顺风顺水,荡平群雄,驱逐蒙元,一统宇内,开创了煊赫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陈友谅的“南汉集团”则在鄱阳湖大战之后迅速瓦解,其妻儿老少、旧臣故将的去向,悄然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不为大多数人所关注。
时间过了数百年,即到了公元1908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在武昌蛇山黄鹤楼脚下的山坡意外地发现了陈友谅的墓地。
经考证,是鄱阳湖兵败后,陈友谅的部下将其遗体运回武昌,葬于该地。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民国元年(1912年)对该墓进行整修,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一座碑亭。
整个墓园占地约长30宽15米,与朱元璋的孝陵相比,是很小很小了,但也有模有样,算是一座微缩版“帝陵”。
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对墓园给予了修葺,并在墓旁竖一生平事略碑,记载了陈友谅的生平事迹,其中有:“…1360年自立为帝定都江州,国号为汉年号为大义…”
1956年11月5日,陈友谅墓还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即陈友谅墓在武昌蛇山南麓渐渐成为了史界共知的常识。
但是,近来,有自称为陈友谅的第24世孙的人士出面指证:武昌蛇山南麓的陈友谅墓只是一座为掩人耳目的假墓,真墓其实在浙江舟山衢山岛。
这位陈友谅24世孙,名叫陈蕙芬,女,1956年生人,退休前曾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助理经济师、嘉兴市第三届市人大代表。
陈蕙芬为什么现在才指出老祖宗的真墓所在呢?
原来,从2015年5月开始,她才担起家谱修订之任,整理和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并通过拜访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的专家、老师,对老祖宗陈友谅的兴亡史有了比较翔尽且真实的了解,最近才确认陈友谅真墓是在浙江舟山衢山岛的。
陈蕙芬说,当年陈友谅身死,军心大乱,士气瓦解。在这紧要关头,邹普胜太师、张定边太尉、以及一位名字已不可考的赵将军,经过紧急商议,最后作出决定,由邹普胜太师、张定边太尉,带领众将士保护陈理及陈友谅遗体全力突围;由赵将军带领一支精干队伍营救、保护陈友谅三子陈孝突围。
成功突围、并且又顺利会合后,大家猜想朱元璋会寻找陈友谅的遗体,为了保护陈友谅尊容尊严,他们不得不对陈友谅遗体进行秘密的火化,并由陈友谅之子陈理、陈孝把父亲的遗骨装封入坛。
接着,他们再次分兵撤离:由张定边太尉等将士,保护陈友谅二子陈理并携带虚设的陈友谅灵柩(陈友谅的遗物),往西方向武昌撤离。由邹普胜太师、赵将军等一行,保护陈友谅之子陈孝并携带陈友谅的遗骨顺长江向东撤离。
陈理在张定边太尉及将士们的保护下回到武昌,称帝,改元德寿,为陈友谅在蛇山南侧建立了衣冠冢。
陈孝则在邹普胜太师、赵将军一行的保护下,携带着陈友谅的遗骨,向东逃亡,江北到了江东,进入了东海舟山海域,在衢山岛屯驻了下来。
陈蕙芬还说,邹普胜等人在衢山岛的中北偏西位置选了这一带最高的、现在叫皇峰墩的丘峰,依托山丘建造了一座皇坟,坐北朝南,立墓碑,碑上镌刻“大汉皇帝陈友谅之墓”。但这还是一座假墓。
怀宁丁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的一位名叫陈峻的人。据怀宁当地的丁氏族谱记载,陈峻在鄱阳湖避乱时,渡江来到宿松(今属安徽安庆),并入赘到丁氏家族,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姓氏,将陈姓改为丁姓。他的一个儿子名为介甫,定居在宿松,而另一个儿子名为义甫,则迁往怀宁的钦化乡汪家潭新安里居住。
自此之后,丁氏家族的子孙人才辈出,不断涌现出高官、学者等杰出人物。比如,丁柷是明正德己卯年的举人,嘉靖己丑年的进士,曾担任浙江东阳知县;丁冠甲是嘉庆己卯年的举人,道光癸未年的进士,曾被钦点为卫守备;丁魁榜是同治癸酉科的举人,光绪丙子科的进士,曾担任蓝翎都司衔江闾门守备。
然而,关于丁氏家族的具体历史和起源,如为何选择在怀宁地区定居,以及陈峻是如何与丁氏家族联系起来的等等细节,由于史料的缺乏,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因此,怀宁丁氏家族的起源和历史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陈友谅,如果他不是碰巧生在乱世,与一群英雄和农民起义为伍,可能只是千千万万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人之一。正是在那个人人都能拼出自己的天下的年代,他这个小渔夫的儿子,才得以打下强大的势力,与明成祖朱元璋抗衡,建立大汉政权。
陈友谅,公元1320年生于湖北绵阳黄鹏,元朝末年中国达汗政权的创始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田湾红巾军,晋升为元帅。1357年,陈友谅以勤王为由,攻打并杀死了反叛徐守慧的倪文君。公元1359年,杀天之后的将军赵普生,将徐守慧挟持为人质,自称汉王。公元1360年,他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人。此后,在继续抗元战争的同时,军事重点放在了对邻国朱元璋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大多年事已高,对陈友谅杀徐守慧自立为帝极为不满。战争中投奔朱,导致陈友谅接连败北,最后在鄱阳湖战争中把天下输给了朱元璋。
在陈友谅建立达汗政权后,他得意极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觉得老子是天下第一。所以他在继续抗元战争的同时,另一方面已经把军事重心放在了与朱元璋的战斗上。在势力上,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而朱元璋的势力在苏南、皖南、赣中,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大战。两人的战争经历了龙湾、江州、鄱阳湖几大战役。
陈友谅称帝建立汉朝,一堆官员除了邹普生一个太师,他手下的大部分官员都属于旧属。这些旧臣对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篡权夺权深感不满,在与朱元璋的斗争中纷纷投奔朱元璋,导致陈友谅屡战屡败。这也导致了陈友谅的军队不稳,最后死于鄱阳湖之战。陈友谅骄傲自满,专横跋扈,铺张浪费,不为人民着想。据传,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后,登上了陈友谅打造的华丽战船。他房间里的每一张床都极其豪华,精致到了极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想这是陈友谅会输给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另外,陈友谅不善于夺取战机,所以在一场大战刚结束就贸然与朱元璋开战,不给士兵喘息的机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查阅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的家谱记载其父只有五个儿子。这意味着陈友谅有五个兄弟,分别是陈、陈友芝、陈友谅、和陈。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阵亡。战败后,陈和他的堂兄保护五皇子何氏及其次子伯能、伯同、女儿伯慧和九皇子逃脱。还有两个弟弟在投降朱元璋后被封爵。朱元璋对陈友谅的亲戚还算不错。不仅把这个称号授予了他的两个弟弟,就连他的父亲陈普才也是在他投降后才被授予这个称号的。
陈有良娶了他的妻子杨焕华、楼、陶氏和施的投资者说20130606。有两个字记载为陈友谅,长子陈善,次子陈立。陈友谅战败后,长子陈山被陈友谅的部下押解到大别山腹地,改名换姓。他化名郭敬富,躲过了朱元璋的追捕。明朝灭亡后,世代统一又开始了:家传,志气
次子陈历在鄱阳湖兵败陈友谅,被陈友谅旧部张定边押解回武昌。回到武昌后,在等人的支持下,他成为的第二个皇帝,并把他的头衔改为袁和德寿。后来朱元璋到了武昌城下后,出城投降了。投降后,朱元璋认为自己还年轻,皇恩浩荡,所以免了死刑,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在首都,城城出于仇恨不惜语言。皇帝:‘这孩子年纪太小,不能受别人蛊惑,不能被我充分欣赏。他应该在很远的地方,”“张清于婷等人《明史》。
陈友谅墓在武汉蛇山,为何他的后人会说那个是假的?
本文2023-10-01 02:54: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