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福晋叫什么名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多尔衮的福晋叫什么名字??,第1张

1,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天命九年(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

顺治六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2,继妃,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

3,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

4,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拉布什西台吉之女。

5,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孝庄文皇后族妹。原为豪格之妻,因豪格与多尔衮政治斗争失败,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

6,继妃,义顺公主李氏。李氏朝鲜宗室出身,朝鲜锦林君李恺胤(朝鲜成宗玄孙,在清室玉牒中音译为“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1650年多尔衮派人去朝鲜提亲,朝鲜孝宗封她为义顺公主,作为国王义女嫁给多尔衮,不久后多尔衮死去,改嫁给端重亲王博洛,之后清朝应朝鲜锦林君李恺胤请求将她送回国。

7,侧妃,公齐特氏,察哈尔部落出身,民族及父亲记载不明。

8,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出身,部落名称及父亲记载不明。

9,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多尔衮

董鄂妃

身后遭冷遇的董鄂妃

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执意出家为僧,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可以说,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的死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使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身世之迷

秦淮名妓董小宛说。《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襄亲王福晋说。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寂寞,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那么,这个董鄂氏到底是何许人,她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赢得顺治帝的倾心相爱?

香消玉陨,多情天子空遗恨

福临的百般劝慰和关爱并没有减轻董鄂妃因失去爱子所产生的精神痛苦,本来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体,又雪上加霜。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氏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崩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为什么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呢?因为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天×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氏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临感到内疚。

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

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福临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骨灰罐)。

清制: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福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孝敬母后。“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关爱夫君。“其事朕如父”,“晨夕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她婉言善劝福临要勤于政务,爱惜臣民,对刑狱尤要慎重。

友爱后妃。“事今后亦如母”,闻听福临欲废今后,则“长跪顿首固请”,说:“陛下若废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后患重病时,“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长谭以解之”。永寿宫妃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其御诸嫱嫔,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隐之不以闻。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稍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

抑待家人。顺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硕病故,谥刚毅。福临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着眼泪说:“妾岂敢过悲,厪陛下忧?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今幸以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因遂辍哀。

董鄂氏的兄长死了,因为当时董鄂氏正有病,福临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董鄂氏对福临说:“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福临不忍将实情相告,还安慰她。董鄂妃说:“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胁,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

董鄂氏担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么有违法纪之事。现在父亲、兄长没闯下什么大乱子就“以时终”了,还蒙受皇家的大恩,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从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过于伤心。

谦恭节俭。“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赉,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犹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行状》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董鄂妃的爱和敬。而且用事实说话,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还是属实的。这样一个懂道理、识大体,处处为爱人着想的贤妃死了,顺治帝怎能不悲痛。

后人论及董鄂妃时,多强调她倾国倾城之貌。从《行状》看来,顺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洁的品行。皇家后宫美女如云,而性情相投、知情识趣的知己则可遇不可求。顺治帝与董鄂妃幸运地遇到了对方,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青春妙龄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顺治帝苦苦追忆,不胜唏嘘。

董鄂妃个人小档案

姓氏:董鄂氏 出生:崇德四年(1639)

属相:兔 父亲:鄂硕

丈夫:顺治帝福临 子女:1子

入宫: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18岁

封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诏封)

封皇贵妃: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

追封皇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九日(诏封)二十一日

最痛心:爱子夭亡 最得意:被夫君视为知己

卒年: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 享年:22岁

入葬: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 陵寝:孝陵

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海次子。明万历1612年生于呼图阿拉。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顺治七年冬,在塞北打猎时牺牲。他被追授“清成宗皇帝”的称号,并信任修远为实业立下大功,安定民心,建立政府,真心敬重义帝。两个月后,顺治八年二月,多尔衮被剥夺爵位,坟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瑞亲王爵位,评价他“立国、开基业、成大一统之业,贡献最大”。

多尔衮有什么福晋?

这六个福晋都记载在瑞亲王的家谱中:

狄福晋,即袁菲,是多尔衮手下的傅园福晋。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桑格村太极的女儿,科尔沁贝乐明干的孙女。她是文皇后的奴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奴妹妹。生于万历三十八年。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年5月28日与多尔衮结婚。顺治六年十二月病逝,终年四十岁。多尔衮说,“尊重萧中原弓非”。顺治七年十二月九日,多尔衮病逝。昭追尊奉“帝茂德帝制,广业,定功德,安民之政,诚尊义”,寺名承宗。

第二,嫁给福晋,为侧福晋。童佳诗,建州女真本部大臣孟加图之女。其父为孟嘎图,掌管工部,属正白旗。这尚书和他的哥哥巴都是佟佳氏的高级官员,佟佳氏是辽东的满族人,早些时候曾向努尔哈赤投降。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封为十六掌旗大臣之一,左正白旗。

嫁给三福晋,做侧福晋。扎鲁特博尔吉吉特家名叫扎尔芒,是蒙古扎鲁特根杜尔泰吉的女儿。田聪是第六年二月结婚的。

娶四福晋,做侧福晋。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拉布什塔吉的女儿。

五嫁福晋,取名巴特玛,为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科尔沁。巴特玛富锦是蒙古科尔沁富婆的女儿。多多的妹妹跟着福晋。

嫁给刘福晋,作为福晋的继承人,是多尔衮在袁菲死后娶的福晋的继承人。李是朝鲜人,名叫一顺公主,是吉林郡李开银的女儿。顺治七年五月出嫁。她十六岁了。

小玉儿不是清朝唯一的福晋吗?

当然不是,小玉儿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

小玉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多尔衮之妻,孝庄皇后布木布太的妹妹。野史称王太后小庄大禹耳,故称其为小玉儿。野史传说孝庄文皇后名叫大玉儿。但由于一些

清代多尔衮的妃子

侧妃,贡其特,察哈尔部落,国籍,父亲不详。

方菲,博尔济吉特州,蒙古族血统,其部落名称和父亲的记录是未知的。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之女,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泰吉。是福晋,前皇子苏浩。郝哥死于幽禁,多尔衮迎她入宫,成为自己的公主。

方公主,李。李氏出生在朝鲜,是朝鲜金林郡男性李开贤的女儿,也就是朝鲜的义顺公主。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娶豪格遗孀的同时,还派亲信去朝鲜参加选美。结果,16岁的李被选中了。多尔衮亲自前去迎娶,没有任何仪式,他无法奉陪

满族信仰什么教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满族人信奉什么教? 20分

萨满教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满族人的图腾是什么,信仰什么?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后多信仰佛教,而又以藏传佛教为主。这与清朝皇帝与蒙古、与藏传佛教关系密切,支持和宏扬有关。 图腾是:鹰与狼都是。不过满族人称鹰为海东青

咱们满族人有宗教信仰吗

最早是蒙古族的萨满教,即信仰长生天。后来信仰佛教。顺治爷干脆直接出家了

满洲民族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信仰什么宗教

说皇太极信仰神木宗教,要从满族的发展历程来看。满族初始是信仰萨满教的,这是他们为了统治满族的一个手段。宗教历来就是统治者用来统御万民的手段,满族也不例外。但是努尔哈赤后,逐步整合萨满教,融合汉族文化,对儒释道佛家文化兼容幷蓄的态度。

皇太极时期,更是推崇满族萨满教,成为信仰的主导,同时也吸收佛家、儒教文化,为其统治服务。他对儒教很看重,新建孔庙,主持国家祭祀,宗族祭祀,向儒家礼教靠拢;同时他还鼓励佛教发展,新建寺庙。对道教也是支持发展,攻占沈阳后,对当地的城隍庙进行改建。这一系列的宗教手段说明,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那个宗教能帮助其统治就信仰那个。

谁知道满族人的信仰是什么呀

萨满教, 万物有灵!

为什么 信仰 教,满族却不信萨满教?

并不是每个 人都信仰 教

宗教信仰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信仰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各个国家的各个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信仰,基本的特点是万物有灵,并且神的特点和个数也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原始宗教。比如中国满族的萨满教,现在非洲的原始人,太平洋岛国的原始人,澳洲的原始人,美洲的原始人等等。

2、公元前500年之前:这是一个宗教扭转期。西亚地区以希伯来人为首的从多神崇拜变成崇拜一个神,这就是早起的基督教。印度部落也由原始的宗教演变为婆罗门教。

3、公元前500后:基督教分裂成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等等。印度也出现了佛教、婆罗门教并行的局面。公元后, 民族也出现了 教,当然也分为很多派别,比如苏菲教等。这里提一下,中国的道教没有普度众生的特点,多注重个人修炼,所以信众不成规模。

4、近现代:西方基督教为主、犹太人以犹太教为主、中东及北非以 教为主、印度以印度教(婆罗门教)为主、东南亚以南传佛教为主。这是大体的形式。

总的来说,宗教是由多神到一神转变为特点,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不是同步的,至今很多原始居民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处于多神崇拜时期。

我是满族人 请问我能信奉 教吗?

当然能。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 信与不信有自由 信何种宗教有自由 信何种教派有自由 何时信,何时不信有自由

满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和禁忌哪些是和地理环境相关的

1、宗教信仰

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对自然崇拜,所以满族人祭天、祭地;图腾崇拜,使满族人对动物神、植物神十分尊崇,祭鸦,祭狗,祭佛多妈妈,祭柳,满族人对祖先更是敬畏有加,各种年节和举行各种活动都要祭告祖宗。

(2)萨满。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他们被认为是本民族最有学问的人,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但是,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一样可以结婚生子,而且,他们的服务不取报酬,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萨满死后,新萨满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3)满族与藏传佛教。满族还信仰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蒙上层历来有通婚的惯例。清朝许多皇帝都是由蒙古格格作皇后,比如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和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都是蒙古族科尔沁部族的格格。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入关前大清就在盛京修有实胜寺,并常去祭拜;入关后在北京修有雍和宫,在承德避暑山庄有许多喇嘛寺。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祀中,甚至有的满族人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其佛教信仰在满族人中间有着深广的影响。

(4)宗教仪式。满族人的宗教仪式非常多,而且也非常复杂,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堂子祭和家祭两大类。

堂子祭。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所以堂子祭又叫国祭,凡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入关前和入关后,清朝的帝王在各地修了许多的堂子。>堂子祭典礼各不相同:元旦拜天及出征、凯旋祭堂子,是国家大典,由皇帝主祭,王公大臣陪祭。日祭、月祭、立杆祭、则是皇室或皇帝个人的祭典,属于家祭,无须陪祀。

2、主要禁忌

满族人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都在西屋西炕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个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所以,西炕上不准堆放杂物,也不许坐人。

满族人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此外满族人也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

这些禁忌都与满族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日常习俗中的表现。

  大福晋(正妃)

  嫡福晋,也称元妃,即元配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 继福晋,也称继妃,即继室大福晋,名达哲,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达哲福晋为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是多尔衮五娶福晋巴特玛的亲姐妹。子二,次子多尼,袭爵;第五子多尔博,过继多尔衮。 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因此各方资料关于继福晋达哲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尔衮的五继福晋巴特玛,情况也相似。 天聪七年五月所娶。据《内国史档》记载,此女的相貌非常丑陋。因为原档残缺,我们不太清楚多铎本人的确切态度(据说是不愿意),但是众贝勒及皇太极都认为他应该娶。贝勒们的理由是:“女虽丑,系大福晋内亲,且又富贵”(大福晋制孝端文皇后哲哲);皇太极的理由是:“女岂不可变胖发福乎?”。于是,在这些强大的理由之下,多铎只能乖乖地去科尔沁迎娶这位新福晋。 三继福晋,那拉氏,参领衍达尔汉之女。

  侧福晋(侧妃)

  侧福晋,佟佳氏,轻车都尉雅克秦之女。子二,第四子察尼;第七子洞鄂。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护军统领阿达海之女。 《钦定八旗通志·烈女传》中有记载: 辅政德豫亲王多铎次福晋。顺治六年三月丁丑,多铎薨,次福晋请以身殉。睿王再三慰解,请益力,遂许之。 次福晋。应为侧福晋之意。多铎死后有一位侧福晋自请殉葬。

即使清朝后期懦弱和腐朽不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即使有人说清朝是“耽误中华的300年”。但是不得不承认,清朝在对中华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中,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作为二、三百年一直威胁明朝北方安定的蒙古人,一直对明朝桀骜不驯。然而在清朝,蒙古人却对清朝统治者表现出温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蒙古八旗为清朝的安定,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

同样是蒙古人,为什么会对明朝、清朝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就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有两个不同的面孔。在中原,他是农耕民族的皇帝;在草原,他是游牧民族的大汗。清朝的统治实际上是因地制宜、一国两制。清朝是怎么做到的?清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明朝的立国,本身就是建立在驱逐蒙古人的基础上。因此,蒙古人一直对明朝这个将他们驱逐出中原的政权耿耿于怀。明朝虽然将他们逐出长城外,但是明朝从来没有实质性征服蒙古人,明朝对蒙古势力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影响微乎其微,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战争,这就造成了蒙古人势力对明朝的长期敌对。

东北满人崛起的时候,蒙古人的势力虽然已经是分崩离析,但是扔保留着对中原的敌视。满人与蒙古人本来都是长城外的民族,本身有不存在“华夷之辨”的排斥想法,再加上习俗文化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有着共同的敌人---明朝,所以女真人和蒙古人有着天然的亲近。在有着“对抗明朝”的共同利益下,一开始他们就很容易结成“满蒙同盟”。

在“满蒙同盟”的大方针下,蒙古人跟随满人四处征伐,逐鹿中原,最后满人坐拥天下。清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并没有亏待他的蒙古人兄弟。清朝统治者仍然视蒙古人为统治支柱,给予了蒙古人高于其他民族的地位,将要接近满人的地位,并且对蒙古贵族给予了极大的优待。

蒙古贵族有哪些特殊待遇呢?

一、“满蒙联盟”以满蒙贵族通婚的形式,一直在继承和巩固。努尔哈赤开始,清朝皇室就有迎娶蒙古贵族女人的惯例;皇太极的后宫起码有五六个蒙古人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就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皇室子弟和满人王公大臣同样与蒙古贵族通婚频繁。

除了迎娶蒙古贵族女人,清朝皇室的公主、格格外嫁蒙古贵族的同样非常多。相关记载中,外嫁蒙古贵族的清朝公主、格格人数超过了四百三十多位。百十年后,满人贵族和蒙古人贵族,坐下来拉家谱,基本上都沾亲带故了。

二、蒙古贵族的爵位制度基本仿照满人爵位制度,甚至优于满人爵位制度。都知道满人的爵位,除了铁帽子王,在子嗣继承的时候,都会降一级。蒙古人的爵位,继承的时候则不会降级,而且蒙古人可以保留原来的“汗”。

三、蒙古人贵族有很大的自治权利。清朝没有对蒙古人进行直接统治,而是通过盟旗制度委任蒙古人贵族治理。

四、蒙古人贵族和蒙古地区除了经济上可以享受很多补贴之外,还不必向朝廷缴纳赋税。

当然了,清朝统治者在给蒙古贵族特殊地位的同时,也不会忘记防范蒙古人势力威胁朝廷安全,为了利用蒙古人的同时有效节制蒙古人,清朝也是煞费苦心。

第一、清廷严厉管控和监督喇嘛教的影响,剥夺喇嘛教宗教领袖的政治权利,使喇嘛领袖只有宗教特权,不可以参与地方事务。

第二、在蒙古地区设置清廷军事力量直属的朝廷直辖领地,军事力量的掌握在清廷派遣的官员手里。

第三、将蒙古地区划分为数量众多但是规模较小的盟旗,漠北、漠南、漠西分出来多达19个盟200个旗。这样多而小的贵族领地,互相没有统属关系,难以形成一股力量,无法威胁清朝的统治。

第四、对蒙古贵族购买军备进行管制,经常性核查蒙古壮丁人数,严厉控制地方武装,有所违规即严惩不贷。

总之,清朝统治者对蒙古人的统治可谓是“因地制宜”和“恩威并施”。在“满蒙同盟”基础上的多项措施,对满蒙贵族的利益进行捆绑,使得蒙古人成为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可靠臂膀。对蒙古地区的各种管控,则有效消除了各种不稳定因素。

清朝二、三百年的时间里,蒙古地区大致平稳,没有什么大的动乱,很好保证了清朝北疆的稳定。1860年英法联军进京,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全军覆没,也算是蒙古人忠实地陪伴清王朝走完了最后的旅程。

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子时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记载“丁是夜子时,上崩于养心殿”,至于世祖到底是怎么离位的传统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世祖在顺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体原因是因为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驾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支持第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第二种广泛流传于民间,常为小说戏曲采用,说顺治系因爱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隐遁。这种说法一般把董鄂妃与董小宛误作同一人。根据史学界的考证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明清史专家何龄修说:“顺治的祭奠仪式阴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复杂。”

此外,在2004年时厦门新出古书手抄本《延平郡王起义实录》中载,顺治系于亲征厦门时遭郑成功炮击毙命,但此说并无其他证据支持,仅为野史家言。

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

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显赫人物,不言而喻,两墓中的随葬珠宝一定是车载斗量。既然两墓皆被盗掘一空,那么孙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所得一定十分丰富。关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宫保存的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记载,尤其是慈禧墓记载比较详细。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记载了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宫中安放的宝物,计有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金佛、珊瑚佛头塔等150余件(各件宝物上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达数千颗)。

  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就更为奢侈,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从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另外,从截获和上交的盗陵赃物也可看出。孙殿英、谭温江等盗掘东陵后急于想销赃,四处活动国内外有关人士。谭温江等人潜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被卫戍司令部截获。8月4日,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获孙殿英部逃兵张岐厚等三人,查获其携带的宝珠36颗。据张交待,其还在天津卖了10颗,得币1200元,这46颗宝珠是在慈禧地宫捡到的。一个士兵尚且能拥有46颗宝珠,那连、营、团、旅、师、军长所得的宝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又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内有大明漆长桌1张、金漆团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猎人、瓦魁星、描龙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

多尔衮的福晋叫什么名字??

1,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天命九年(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顺治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