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中心镇小东章村韩氏源于那
邹县韩氏为望族,主要有1邹县南关韩氏,清康乾年间迁来邹县,先祖韩桂,下设辈份为 登 得 宏 九 方 协 伯 维 呈 崇 锡 以 文 学 广 作毓 庆 永 兴 万 和 衍 吉 善 博 礼 思 仰 同 增 源 灿 昊 树 运 传 保 长 明;族人散居邹城较多;家谱已修订;邹县南关韩氏一族近代以来革命志士较多;2另一韩姓聚居地为唐村镇西颜庄村(1987年前属于峄山镇),洪武初年从山西洪洞迁来,延续600余年,家乘有序,明确记载辈分思、大、国、三、德、王、应、汝、孔、万、兴、毓(学)、继(效)、贞、加(或嘉)共15代可考;1890年续后十五代字辈:锡(西)光克守长、天开文明会、伯仲培善祥;族人迁出者众多,多散居济南、天津、济宁、淮南、徐州、浙江者有之;家谱有传承,据记载韩氏一族与本地望族孟氏、潘氏、薄氏等多有联姻;清光绪十六年修订的《韩氏家谱》记载:武痒生1人、监生2人、乡宾1数人,办乡学者数人。3族人:韩瑛,《河南通志》记载山东邹县人举人永乐十九年任密县知县,永乐十五年丁酉科举人,与《邹城通史》记载韩英为同一人;韩大鹏,《续修邹县志稿》载:韩大鹏,清嘉庆年问岁贡生,邹县候选训导,溪湖厂村人,著有《八桂堂诗集》。近代及当代韩氏族人优秀者限于能力范围未及研考。4以上两地韩氏族人均称“南阳世家”;其他韩氏族人散居邹城峄山纪王韩氏、香城茶沟韩氏、邹城市中心店镇溪湖厂村等均有韩氏族人居住,其他不详。
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满洲氏族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 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 著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 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氏。 乌喇纳拉氏: 因国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居哈达,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 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世祖入关,多随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 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梅勒氏: 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完颜氏: 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今传余世。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至今传十一世。 以下为满族各姓氏详细解说: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完颜伟,完颜仲元,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费莫] 拼音---Feimo 郡望---满洲 名人---费莫温达,费莫温福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纳喇]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纳喇安达立,纳喇穆占,纳喇苏克萨哈 文献---辉发纳喇氏族次三房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着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乌雅福崧,乌雅长麟 文献---满洲正黄旗乌雅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碧鲁] 拼音---Bilu 郡望---满洲 名人---碧鲁赛碧图,碧鲁鄂辉 文献---碧鲁氏通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必禄。 [图门] 拼音---Tumen 郡望---满洲 名人---图门青□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乌喇,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图们。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瓜尔佳鳌拜 文献---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他塔喇] 拼音---Tatala 郡望---满洲 名人---他塔喇博尔康,他塔喇谭拜,他塔喇裕泰,他塔喇阔普通武 文献---他塔喇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唐氏。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钮祜禄穆克登布 文献---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赫舍里] 拼音---Hosholi 郡望---满洲 名人---赫舍里索泥,赫舍里定寿,赫舍里赛冲阿,赫舍里长丰 文献---赫舍里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高、康、赫、何等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郡望---满洲 名人---索绰络德保,索绰络景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舒穆禄] 拼音---Shumulu 郡望---满洲 名人---舒穆禄塔瞻,舒穆禄谭泰,舒穆禄赫寿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舒、徐、米、宿、郑等氏。 [库雅喇] 拼音---Kuyala 郡望---满洲 名人---库雅喇克彻尼,库雅喇科齐,库雅喇启秀 文献---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胡氏。 [喜塔腊] 拼音---Shitala 郡望---满洲 名人---喜塔腊穆和伦,喜塔腊裕泰,喜塔腊裕德 文献---喜塔腊氏谱书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图、祝、赵、文、齐等氏。 [萨克达] 拼音---Sakod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克达察哈泰,萨克达穆通哈 文献---满洲三甲拉佐领下萨克达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里、麻、骆、仓,钟,黑,老等氏。现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有一里家村。 [萨嘛喇] 拼音---Samal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文献---萨嘛喇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承德夏宫 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讷殷富察] 拼音---Nayinfuchai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讷殷富察氏谱传,讷殷富察氏增修支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额尔德特] 拼音---Erdete 郡望---满洲 名人---额尔德特·文绣 文献---额尔德特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觉罗] 拼音---Year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依尔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根觉罗] 拼音---Yearge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依尔根觉罗穆精阿,依尔根觉罗鹤年 文献---依尔根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伊、佟等氏。 [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舒兰,那拉德福,那拉盛安 文献---那拉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吉林伊通河一带,以地为氏,即纳兰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章佳] 拼音---Cha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章佳富勒浑,章佳珠隆阿 文献---章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亦作章嘉。 [乌孙] 拼音---Wusen 郡望---河西郡 名人---乌孙讹论 文献---缺 学术研讨会上展开的满族谱单
历史---金国女真族姓,金有乌孙讹论者,善于骑射,曾为石垒节度使。据姓氏考略载:金姓,望出河西。河西郡设于战国时代之魏国,其境约在今日山西、□西一带。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1干预汉朝继承人 汉文帝的即位,是个偶然,也是他自身条件和故意展现给旁人看的印象所导致的。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死,诸吕把持朝政。没多久,齐王家三兄弟: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协同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等人,联手平定了汉初风起云涌的诸吕之乱。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皇帝? 其实,大汉朝这会儿有皇帝,那是吕后扶立的小皇帝,史称汉少帝。但此时,大家既然把诸吕一窝端了,诸吕的遗产自然也需要拔掉,谁费尽心力只是为了得个青史留名? 确定皇帝换人不换姓后,大家心里没什么异议,此次灭诸吕,齐王刘襄是第一个起兵的,刘襄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当时都在宫里当宿卫,里应外合功劳也颇大,而齐王刘襄又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嫡子(立嫡立长都占了),既有名义上的优势,又有平灭贼子的军功,往大了说,他就是重新定刘姓江山的人。拥立他为帝,是众人心中理所当然的事。 史书交代「 ”大臣议欲立齐王”,此事差不多是板上钉钉了。 然而,有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人不同意。 此人是琅琊王刘泽。 初听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满脸疑惑,此人是哪里跑来的小喽啰,都没听说过。毕竟,在汉初全明星阵容里,这种刘姓小诸侯王多如牛毛,没点本事和故事,难以闻名遐迩,垂名后世。那么,我们来为刘泽列一张文字版家谱: 刘泽姓刘,又封了王,显然,他是刘邦的家属。然而,算起来,他也只是个八竿子才打得着的远亲,「 ”诸刘远属也”。刘泽早期的经历不可考,只是靠着刘邦的关系当上了郎中,后来表现还不错,才被刘邦提拔为将军,参与了汉平定代相陈豨之乱,因功被封为营陵侯。这个侯国非常小,大约只有一个或半个县的赋税收入,在今天的山东昌乐县境内。 刘泽到了婚龄,便娶了一位来头不小的姑娘——吕后妹妹吕嬃和樊哙的闺女,小樊氏。这下,刘泽算既是大汉皇族,又是皇后家里人了。在吕后当政期间,吕后想封家里一帮兄弟子侄为王,又怕刘家人和功臣集团不答应,第一条曲线操作就是封刘泽为琅琊王——刘家的我封了,吕家也没问题了吧? 所以,刘泽是脚踩了两条船,吕家船算是锦上添花,刘家大船怎么样也不会翻。更牛的是,他还有战功。在这个老刘们谢幕,诸吕们被灭的时代,他在刘姓诸侯里也是个老大不小的「 ”长者”了,因此,刘泽的话大家多少还是要听一听的。 刘泽提出来的反对理由是:「 ”诸吕之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戚。大家刚灭了一个诸吕,难道又想再迎来一个‘诸吕2号’?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是个又凶又恶的人,如果齐王当皇帝,他这位有战功的舅舅怎么能不被加封?已知了这样的难题,是把困难留给子孙后代,还是自己提前扼杀?”大家回想了一下诸吕把持朝政期间的憋屈和恐怖,集体摇了摇头。 有人问了,那么立谁呢? 刘泽说:「 ”当然是代王刘恒合适,刘恒的舅舅薄氏比较低调,薄太后母家没什么权势,都是老实本分的君子,而刘恒自己又是目前高皇帝亲儿子里年龄最大的,立他为帝最合适。”史书的下一句说「 ”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 奇怪,如此重要的事,就凭刘泽一句话和一个并未发生的预测版「 ”外戚之祸”就大转弯,是不是太轻率了点?即使大汉臣子们都不愿再经历一次「 ”诸吕之乱”「 ”刘氏凋零”的局面,那琅琊王刘泽提此建议就纯粹是为了公心吗? 当然并不是。 刘泽之所以要给齐王捣乱,都怪刘襄得罪了他。 2一己私怨,大汉天下从此拐弯 其实,两人或者说两国的恩怨,早在刘泽被封为琅琊王时就已经结下了。 琅琊国是吕后封给刘泽的,而刘泽拿到的这个琅琊郡,起初是齐王刘肥的齐国治下的地盘。 齐国开国时,刘邦一口气给了这位庶长子城阳、济南/又叫博阳、琅邪、济北、胶东、胶西、菑川等7个郡73座城,但后来,吕后一会儿为女儿鲁元公主抢走齐国一座城阳郡,一会儿又为大侄子吕台夺走了一座济南郡,没多久,又为侄女婿刘泽夺走了一座琅琊郡(刘泽得到琅琊郡另有别的计谋)……偌大一个齐国,竟被削成了4个郡的国家。齐王刘肥和续任刘襄能不痛恨吗? 所以,诸吕之乱兴起、刘襄打定主意起兵时,第一步就拿刘泽开刀。为了行军路线方便,计划更在掌握,也为了夺回自己的失地,刘襄派郎中令祝午去忽悠琅琊王刘泽,说现在刘姓诸侯里只有他最大,齐王年纪小,虽有想平灭诸吕的心,但不懂兵戈之事,而琅琊王在高皇帝时就带兵打仗,一切要仰仗琅琊王主事啦,齐王愿意举国支持。换句话说,齐国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将来成功了,刘泽说不定还能成为大汉天子。 美梦熏心,刘泽一听,心痒难耐,当即跑到齐国都城临淄去找刘襄商量大事。结果,刘泽刚到,刘襄和手下大臣就以各种原因挽留,不让他出门。一边又派人去收琅琊国的兵力。刘泽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一辈子打雁竟被雁啄了眼。这下,俩人的梁子算是打下死结,更无解了。 而刘泽这边悔恨的同时,九曲心肠也开始运作实施一套反忽悠。 刘泽也给刘襄戴高帽子:「 ”你爹刘肥是高皇帝长子,推算下来,你就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啦,所以,立皇帝当然只能立你。现在大臣们虽然怨恨诸吕,却不知道推翻诸吕和吕后所立的小皇帝以后,该找谁来当皇帝,我刘泽这会儿算是刘家年龄最大的,他们估计都在等我发言呢。大王留着我也没用,不如让我进京去帮你说点好话。” 刘襄此时认为武力解决诸吕是势在必得,唯一的顾虑就是功臣们怎么想,于是连忙钻进刘泽的圈套,并屁颠屁颠地安排车辆送他入京。 然后,就发生了上文所述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打算立齐王时,唯独琅琊王刘泽出来持反对意见,并晓之以理说服了那帮手握重兵的人。 方针既定,刘泽又指挥当时在皇宫内为哥哥刘襄登基做努力的朱虚侯刘章去说服齐国撤军。刘襄见大势已去,如果再拼齐国国力和功臣集团干一架,两败俱伤还是小的,甚至也许还会遭到代地的合击,只好郁郁寡欢地回了国。第二年就郁闷死了。 后来,就是代王刘恒顺利入京登基,成了历史上的汉文帝。文帝即位,再次瓜分齐国,割城阳郡封给灭诸吕有功的朱虚侯刘章,割济北郡封东牟侯刘兴居。而刘泽的琅琊郡被文帝还给了齐国,转身给刘泽找了块更大的地盘——燕国,从此,他是燕王刘泽。 刘泽的这一捣乱,不仅改变了自己命运,也改变了西汉王朝的历史,有了代王刘恒的即位,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以及虽褒贬不一,却又让人热血不已的汉武帝时代。 历史的拐弯,往往只因为一件小矛盾。
节[节,读音作jié(ㄐㄧㄝ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庭氏王才有天下。
伏羲之后,分衍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羲)之号。
其尊节氏之后有节氏后裔,是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帝王世纪》中,较详细地记述了炎帝的诞生神话:“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又徙鲁(今山东曲阜)。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炎帝号为神农,“教民耕稼、蜡祭、医药、交易之事,开万世衣食相生相养之原。”后人称颂神农,“其功如天”,“盛德不孤,万世同仁”。商周之际的大贤人伯夷、叔齐兄弟曾经哀歌:“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东汉张衡作《东京赋》慨称:“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晋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有“羲、农去我久,举世叹复真”的惋惜;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更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的怨慨。可知炎帝时代曾令众多士人向往。《尸子》解释神农之神为:“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为之神。”
周武王灭殷纣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安徽亳州市)”,代表当时人们对炎帝功业的纪念和褒扬。
炎帝的世系,据《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曰:“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八世所传,《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系》载:“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泼,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生于厉山,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氏。继无怀氏位,承太昊木德,以火德王,故曰炎帝。都鲁。在位一百四十年。”
在史籍《吕氏春秋·慎势览》中称,“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可能比较接近史实。如此,则上述所传八世,可能只是其中较著名而有影响者。
《万姓统谱》所载世系与《帝王世系》相同,但注明“已上七代,袭神农氏之号,三百六年,至榆罔失政,诸侯相伐,黄帝征之,天下咸归焉。”
据史籍《汉书·律历志》记载:神农氏“号炎帝”,“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
神农氏:部族首领称炎帝,姜姓,羊图腾。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炎帝之后(一日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烈山氏: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
史籍《国语·鲁语上》中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而在史籍《礼记·祭法》中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炎帝神农氏,名石年,传说在位一百四十年(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一百二十年,逝世后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八十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六十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四十五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四十八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哀(裹),在位四十二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帝哀之后为节茎,节茎不愿为帝。节茎有三子,为节氏、戏氏、克氏。节氏和戏氏也不愿为帝,由克,即榆罔即位。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在位五十五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
轩辕即黄帝,姬姓有熊氏,从此帝系转入姬姓。
神农氏后裔繁衍发展,支族甚多。在商、周时期,分建很多国家(方国)。传说神农姓姜名轨,一名石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等。厉氏分衍出丽氏和赖氏。
节茎之后,有节氏、戏氏、克氏三支。克传帝榆罔(参卢),其后衍生榆氏、露、赤狄和白狄;戏传器和小帝。
器的后裔为钜、伯陵、祝庸三支。
钜之后有封氏、钜氏、封父、富父氏。
伯陵生蜂氏和逢氏,逢生殳氏、延氏和鼓氏,鼓生灵契氏,灵契生氐氏。
祝庸氏胄胤更加发达:祝庸生术嚣,术嚣生条、勾龙(即后土);勾龙平水土有功,后人纪念,尊为社神;勾龙之后有勾氏、勾龙氏、共工氏、信氏、垂氏;共工氏衍生共氏、龚氏;信生夸父;垂生噎鸣(即伯夷)。
伯夷之后为太岳氏、骀氏、怡氏;太岳即四岳,其后裔于商、周时期受分封,于是有了吕氏、申氏、隋氏、淳氏、向氏、薄氏、甘氏、州氏、文叔氏、岳氏、先龙氏等。
节茎的后裔节氏,就是今节氏的始祖,世居北海。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省潍坊、博山、烟台地区。
二分布:
今山东省的潍坊市安丘县,河北省的故城县,河北任县大宋村等地,均有节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八历史名人:
节振国:(公元1910~1940年),山东武城柳塘村人(今河北故城)。著名抗日英烈。
节振国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家乡闹灾荒,民不聊生,节振国随父亲逃到河北唐山赵各庄。长大后,他十四岁起在开滦煤矿赵各庄煤矿当了井下工人。
节振国在井下干了十年。他和其他矿工,受尽英帝国主义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井下不断发生事故,工人的生命没有保障。当时英资本家规定,井下工作死一条骡子赔偿六十元,而死一个工人只给二十元。
工人们无法忍受非人的待遇,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运动,节振国也参加了 运动,由于他精通武术,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不久,日寇侵占了开滦煤矿,井下工人夏连凤被捕叛变,密告日寇节振国与 有来往。日寇宪兵和伪警察直奔赵各庄来抓节振国。
1938年5月6日,大批日伪宪兵包围节家,搜捕节振德等工人领袖。当节振国闻讯赶回家时,他家大门外有许多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节振国怒火上窜。一个日寇宪兵刚要阻拦他进院子,节振国拍拍胸膛大喊一声:“我就是节振国!”
日寇宪兵一愣,节振国已大步冲了进去。
房内的日寇宪兵、警察看见突然闯进来一个身材不高却很壮实的年轻人,有些迷惑。日寇宪兵队长恶狠狠的对节振国说:“你的什么的干活? 的,大日本皇军要你死了死了的!”
旁边两个日寇拿起绳子就要过来绑节振国,节振国看见屋里被折腾得乱七八糟,哥哥被绑着。他不由怒从心起,一步跨过去打开橱门,抄起一把菜刀,对准日寇宪兵队长的头一刀劈下,这家伙连哼哼一声都没来得及就丧了命。旁边的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还没反应过来,节振国已抄起日寇宪兵队长的军刀,砍杀起来,很快就砍倒三个日寇。他又用刀挑断绑哥哥的绳子,对大哥节振德说:“哥,快跑!”
节振国冲出后门,翻过一丈多高的石墙,脱险跑远了。节振德没能跳过高墙,被日寇打死在后门内,英勇牺牲。
节振国刀劈日寇宪兵的消息震动了冀东,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就连远在陕北的 中央也知道了这件事, 亲口称赞节振国是“民族英雄”。矿工们更是奔走相告:“节振国是好样的!”
节振国逃出赵各庄后,他在韩家梢、榛子镇一带,组织了一支以煤矿工人为主的抗日游击队,共有一百多人,节振国任队长。不久,节振国率队投奔冀东抗日联军,在双鹤岭找到了 员李运昌,遂将游击队改编为工人特务大队,节振国仍任大队长。
不到一年,工人特务大队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多次袭击日伪敌人,节振国威震冀东。
有一次,节振国听说赵各庄伪警察所运来许多枪支弹药,决定去攻打伪警察所。他率领部分队员赶到赵各庄警察所,一枪打倒了岗警,就冲进了院子里,他用双枪指着十几个手足无措的伪军,威严地命令:“缴枪!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乖乖地缴了枪,队员们从屋里押出一个姓耿的巡官。之后工人特务大队迅速运走了这批枪枝弹药。
节振国向 起来的伪警升胃话:“你们当汉奸帮助日本鬼子欺压老百姓,按理都该杀头!今天先饶你们不死。你们以后如果再敢为非作歹,可要小心你们的脑袋。”
他又指着浑身发抖的耿巡官对伪警们说:“他是鬼子的一条忠实走狗,不但欺压咱赵各庄的老百姓,而且还帮助鬼子做特务工作,死罪难饶。现在我代表抗日 宣判这个汉奸的死刑!”说罢“当!当”两枪击毙了耿巡官。
还有一次,节振国得知赵各庄商会会长遵从日寇旨意,准备筹建一支汉奸部队,便在一天晚上带了十几个队员冲进赵各庄,架走了商会会长。节振国严厉地盯着商会会长说:“你跟日本鬼子勾结在一起,要组织伪军是不是?”
商会会长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
“我们正式警告你,你要再敢跟鬼子勾结,甘心当汉奸,我们随时都能杀掉你!”
“是!不敢了,不敢了。”
“听说你们为了筹建伪军,正向老百姓摊款是吗?”
商会会长点了点头。
“不许你这样做!从今往后,你悔悟了就没事,仍当你的商会会长,我们不管;要是还跟着鬼子干坏事,我们决不饶你!”
商会会长放回去了,鬼子的计划泡汤了。他们十分气恼,派汉奸特务到赵各庄侦察节振国的活动。汉奸特务们找不到节振国的踪迹,就胡乱抓一些工人拷打审问,还四处勒索。
一天夜里,几个汉奸特务正在赵各庄的一家戏院里看戏,忽然节振国和战士们出现在他们面前,几个汉奸特务吓呆了,只能束手就擒。
节振国跳上戏台,对台下观众大声说:“老乡们!请安静!大家坐下!我们是来抓汉奸的。这几个家伙在咱们赵各庄为非作歹,今天该跟他们算算帐了。”
1938年冬天,节振国加入了中国 。
1939年,丰润县双庙的伪警察所按照日寇指令,要召集伪乡保长开会,向老百姓派款。开会的那天早上,伪警察所长正在屋里擦着一把手枪,忽然进来一个人,面带笑容地问:“这枪好使吗?”
伪所长以为问话的是哪个乡来开会的乡长,便随声附和:“好使!”
“我看好不好使!”那人一箭步冲过来拿枪在手,很快对准了警察所长的脑袋,说:“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所长一下子瘫在地上,脸吓得苍白。
“别怕,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今天来了不少人,为了避免大家误会,请你先命令你的部下缴枪!”节振国威严地说。
伪警察所长只能照办,伪警们全都缴了枪。
节振国又命令他给伪乡保长每人打一张收款的收条。节振国对伪乡保长们说:“今天免了你们的派款,是为老百姓解除负担。你们回去后不准提起今天的事,更不准再敲诈老百姓。如果不听,我们知道了决不会饶你们!”
节振国又对伪警察所长说:“你派人报告日本鬼子,就说八路军端了警察所,枪缴了,各区乡保长缴来的款子也抢了,让鬼子找我来要。”
节振国故意在门口放了几枪,然后离开了伪警察所。
1939年秋末,节振国到平西 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翌年6月,他从平西回到冀东。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强,后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二团一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7月的一天,节振国奉命在金庄截击日寇。烈日高照,战士们埋伏在青纱帐内,汗如雨滴,不久,南面、东面同时出现了敌人,经过一阵激战,南面的敌人被击溃,东面的敌人在阵地左侧抢占了一块机枪阵地,战士们一时不能前进。
节振国看见冲在前边的战士被机枪打倒,心如刀割,他发现敌人机枪阵地西边是一块高粱地,还有棵大槐树。他快速冲进高粱地,绕出槐树,一排子弹打死了敌机枪手,日寇逃窜了。
五十多具日寇的尸首倒在阵地上,节振国正和战士们打扫战场,收缴武器。槐树旁边青纱帐里一个受伤的鬼子小官手拿短枪瞄准了节振国,节振国忽然觉得左胸像扎了钉子一样酸麻,他支撑了一下,然后扑倒在地,壮烈牺牲了。那一年,他只有三十岁。
1940年8月,延安出刊的《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抗日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在全国放映。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喻氏族谱存疑
我(指喻泽先-编者著)去喻氏“总会”编纂《中华喻氏通谱》已有九年时间,主要是参与“世系”的传承整理。在这整理出书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喻氏宗支的老谱,发现了这些谱书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今人在重新编纂本宗支谱书时,对先人编著时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清人金缨在他所著的《格言联璧》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就是说,读书贵在能有疑问,有疑问方能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见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一版16页)。为了使这些族人在今后不重复前错,我趁在家之际,遵循前人之教诲,把所知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备存。因是一管之见,对错与否,有待族人明辩。故名存疑,供大家探讨。
之一:江西新建长溪谱中之存疑
“长溪喻氏宗谱重修源流序”中载:从政公生九子,长大纲,次大纪,三大端,四大珊,五大德,六大邦,七大洪迁居钟陵西蜀,八大武,九大常又名章夫。但在该支的“吊图(也称垂丝图)”里,却与源流所叙大相径庭,“吊图”中的章夫成了兆贞(猛公之祖父)之八世,即七世信义之子,而从政却是十一世,从政成了章夫的曾孙。更为离奇的是,在从政的名下无他的九个儿子的大名,图下赫赫排列的是“文制、文顺、文理、文密、文郁”,叙文与图不符,使人入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北。
还有更奇特的是,在“世系”的文字中,章夫“生于唐贞元丁亥”,查历史年表,唐贞元是唐德宗年号,贞元(785年——805年)无丁亥。此文字里,章夫又成了信任之子,不是“吊图”中信义之子。十一世的从政生于唐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广明是唐僖宗的年号。从政和章夫出生于唐朝这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书所记截然不同。
该谱从源流、吊图、世系这三方面的记载中所存之问题,可见先人和今人修谱时,说客气点是太粗心大意了,不客气则有拚凑之嫌。
此谱所存在的大问题,望该支族人核查之后,如若是真错,就应更正,不能再去遗害子孙了。
2017年10月17日于西昌陋室
之二:江西抚州孝桥力口谱中这存疑
该支谱书中载,一世祖樗公,二世祖汝砺。喻汝砺是北宋末南宋初期时的礼部尚书,浙江义乌喻氏谱书所记,喻樗、喻良能皆是他的后裔。孝桥谱把后裔列在祖辈之前,真不知其依据是什么。
其后三世宣公,是汝砺之子。这儿的宣公,不知所指何人?如果是谥号为宣公的迪冲,那就成了极大的笑话了。
之三:江西抚州临川喻家墩谱中存疑
谱中记其始祖“奉先公,茂坚公长子,名启字奉先,行先一,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殁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查四川荣昌(现属重庆)喻茂坚本支宗谱,茂坚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殁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荣昌谱是茂坚本宗之谱,所记应无误而奉先生于1592年,奉先出生之时,茂坚已辞世26年,奉先是茂坚之长子,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事。
况且,荣昌谱从未记载有茂坚在外为官时,于抚州另有家室。所以该谱说奉先是茂坚之子是毫无依据的,也是不可信的。
冒祖、混祖是修谱之大忌,而在2013年重修谱时,《中华喻氏通谱》的一、二部已经出版,第一部中有荣昌喻氏谱的记载,即对茂坚的先人后世都有确切的大名,因而就不应出现这种严重之错。
2017年10月19日西昌陋室
之四:关于从政公和大纲在谱书中不同记载
1、江西奉新遐富谱中记:第九世百章,喻凫长子,讳神字从政,号焕堂,行十四郎。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三月初三生。由唐进士任兵部武库司主事,迁江陵太守,贤声四著,诰封中顺大夫,升江西节度使。因僖宗朝黄巢破长安随车驾迁蜀,奔驰甚劳,殁于王事。时因乱离,家中随寓豫章,后奉赐第宅,子孙自睦州(今建德)徙居江西澹台门。娶罗氏,诰封恭人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公元865年)二月生,继娶陈氏,并封恭人,生五子:惟 、惟野、惟垂、惟基、惟坚。
十世惟 字亿万行二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七月初七生,举秀才授司训,生三子:允中、镇中、绍中。(注:百章长子亿万,公元873年出生,而百章的罗氏夫人生于865年,此时才8岁)。
十一世允中,字添阳车寿山,行念八郎,唐哀帝天佑二年乙丑(公元905年)三月十七生。公举孝廉不就,避契丹乱自豫章省会,遵祖父庭训徙居西昌(南昌历史上曾经用的名)清潭。娶罗氏生三子:大纲、大常、大任。(注:此记大纲又不是从政之子,而是允中之后)。
十二世大纲,字五常,行三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徙居梧冈生二子:任俭、仁作。(注:大纲的出生时间和他的后代又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不同)。
2、江西奉新富溪谱中记:第八世喻凫(注:与遐富谱记相同)喻凫生一子:千祥(即九世),千祥生百章(从政)。此谱中从政成了十世,而遐富是九世,由此,大纲在此谱中为十三世,不是十二世了。
十世百章,名神字从政,行十四郎,任江陵太守,建隆庚甲(注:建隆只有庚申,庚甲疑为刻误。)。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庚申是公元960年,有功业封中顺光禄大夫。后徙江西养老任焉。宋太祖时,百章有什么功业,能封中顺大夫,谱中无记。百章之父千祥公,诰赠平章(注:宋朝的平章是在朝的实职官,不是荣誉称号,能这样诰赠吗?)
新建遐富谱记百章是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出生,到宋太祖庚申(公元960年),此时百章已111岁,他还能建功立业吗?在此谱中,百章就无出生时间记载。
此支是大常后裔,故无大纲记载。
3、江西奉新谱中记:第八世从政,成夫公之子,先仕江陵太守,后宋祚乱徙居大都,有功於上位,遂加职平章。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挂印镇洪都於澹台门养老任焉,后因母陈氏太夫人丧,择地西山黄源,葬母华盖之岭,伏龙山北驻安居,屯兵留用,置田亩租税供祭祀。娶熊氏,生九子。
第九世大纲,从政公长子,生于宋光宗绍兴元年庚戍(注:光宗无绍兴年号,光宗只有绍熙年号;宋高宗才有绍兴年号,绍兴元年不是庚戍是辛亥,庚戍是建炎四年)。高宗绍兴元年是公元1137年,光宗绍熙元年是庚戍 为1190年。大纲於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1237年)迁梧冈。(按:大纲如是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即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即1237年迁梧冈,此时正47岁;若出生于绍兴元年即1131年,1237年时已是107岁,而大纲寿缘共才九十多岁,即大纲去世后,又怎能是迁梧冈呢。47岁时迁梧冈正当中年,创业有成,家境富裕去新地置家立业是可信的。
4、江西万载丰田谱中记:第二十七世从政,成夫长子,字万达,生于宋英宗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戍高宗时,拜平章封金紫光禄大夫。殁高宗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十七日,葬吴城山峨岭。娶夏氏夫人,继娶陈氏,生九子。
第二十八世大纲,从政长子,字可立,生于宋哲宗二年(公元1087年)三月十六日,子孙居剑邑梧冈。
(注:此谱所记从政生于宋英宗三年,即1066年;奉新谱记宋宁宗庆元三年,即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以此算,从政征兵勤王时已是131岁,可能吗。从政没有征兵勤王事,就不可能封平章,赐金紫光禄大夫。)。
5、江西丰城南神桥梧冈谱中记:大纲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公元1237年)由江西迁梧冈南神桥居宅。殁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享年七十九岁。
按:此记与江西奉新谱记相同,我信这二谱所记,其理由三,一是梧冈南神桥是大纲始迁地,本支后裔所记比其他支所记要准确,二是大纲出生于1190年,从政公于1197年征兵勤王才有可能。若以江西丰田谱记,从政生于1066年,勤王之事是了虚乌有,并且,北宋英宗时,虽有“土木堡之变”,但国家还较为强盛,不至于要征兵勤王;只有在北宋末南宋时,国家乱象丛生,才需要各路人马拱卫朝庭。三是四川内江《重修世仁堂家谱序》中记述:成夫生从政,南渡末,从政任江陵太守,宁宗庆元之间(公元1195——1200年)征兵勤王有社稷勋,诏封金紫光禄大夫,赐第江西,镇守隆兴路澹台门。
2017年10月22日于西昌陋室
之五、贵州仁怀沙滩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中的“喻氏源流考”中有两处值得探榷的说法。
一是喻姓由谕、渝、俞姓转换。喻氏由谕猛改言为口,举族公认,这是对的。喻氏由渝转换,其依据是忌汉皇后阿渝而改。喻氏由俞转换,其理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身边有医官俞跗之说而成。由渝、俞转换之说,均被清代大史学家俞樾老先生所否定,在《中华喻氏通谱》第三部726页“(清)俞樾文一篇”的“其为人名的俞跗”文中说:窃尝论之,俞跗殆即鬼臾区也。俞跗,索隐正义并音臾附,则与臾区之臾固同音也。跗与区古韵同部。鬼臾区三字有声而无义。缓言之曰鬼臾区,急言之曰俞跗。古今人表有鬼臾区,而无俞跗。后世以俞跗为俞氏之鼻祖,吾斯之未敢信。从俞老先生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彻底地否定了俞跗这个人的存在,俞跗是鬼臾区急读音之误。更不承认是他们俞氏的鼻祖。而且,在我收藏的《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的医书中,罗列了从黄帝到明朝正德年间的28位名医中,也不曾有俞跗的大名。此书是“卢国扁鹊著,四明人静斋张世贤图注,瀛津微垣沈镜重校”。为使读者信知,现从原著中摘录。
“名汇考历代名医姓”
岐伯:黄帝臣。与黄帝更相同难而著内经以垂万世。
雷公:黄帝臣也。讳教,善医书,著至教论药性赋,炮制等级书垂世。
伊尹:殷时臣也,制汤液本草,后世多依其法。
扁鹊:姓秦名越号扁鹊。秦之卢国渤海人。发灵素之旨,设为八十一难,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即知病之所在,后世脉理由此而起。
以下的华陀、张仲景、皇甫谧之24人则不赘述。
从上述的著述中,充分说明了黄帝身边医官俞跗的不存在,我喻氏就没有必要再把此人作为鼻祖认定了。况且,喻氏所有的谱书中,众口一词地说:“喻姓乃黄帝血统,受姓於姬”。既如此,那又何必自降黄帝血统的身价而甘为臣子的后裔呢,更何况,成了俞跗之后,就难以自圆其说受姓於姬。
至于由渝改喻一说,在俞樾的同一文章中也有确述:“汉景帝六年皇后薄氏废,七年,立皇后王氏。中元二年避讳,则所避者王皇后也。史不详其名,然汉时辽西郡有临渝县,未闻更名。则汉时不避渝也。信苑之不足信者二也”。既然,汉时不避渝,喻氏因避皇后阿渝讳而由三点水改口之说,便成了子虚乌有。
当然,在喻氏的谱书中,我也看到有俞跗说、避讳说的记载,但是在今天的知识时代中,我们有许多古人不曾读到的文章来纠正过去的谬误,因此就再不能固执错误、堂而皇之地写进家谱中。
二是明末清初的喻氏名医“喻昌字嘉言,是朱姓皇室后裔,为避清朝追杀改姓喻”。对此说,《南昌晚报》有人载文予以了否定,是子虚乌有。为此,我查阅了“南昌新建县朱坊村”的喻氏家谱,朱坊村有朱姓,也有在此生活传承了几十代人的喻姓,该支喻氏谱书中记有喻昌的父辈及先祖的大名,及至嘉言无传而止。据相关的资料记,嘉言年少时曾出家为僧,空门中苦读医书,后还俗从医,与明末的大文人、家居江苏常熟的钱谦益交往甚密,在钱的家中离世,其灵柩由其姐的儿子扶柩回原藉安葬。这些记载都说明喻昌不是朱皇室后裔改姓喻。
我一贯的观点是,当今续修谱书之时,对我喻姓源流于书中的记载,要慎之又慎,要通过考证和充分的研究,不可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就写进自已的家谱里去,这样有误导子孙之嫌。史家在考证时,有一 句话编谱之人要记住,“孤证不足取”。家谱就是族史,同样应以此言为戒。
之六、四川犍为县下渡乡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书是前几年的新修,谱中称其始迁祖是“名医喻昌字嘉言的第十一子,由湖北入川几迁后居于下渡”。对这一结论,他们进行了考证分析并言之凿凿。他们的分析是在无老谱传世,无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说其始祖是嘉言第十一子由湖此入川的什么时间,湖北什么地方,皆都语焉不详,是“无头公案”,此结论未免有点牵强。
该支喻氏的传承是我录入《通谱》的,我虽有自已的看法,但在本支族人认可的情况下,我不便拂意,故录入时仍以他们的说法入谱。这是我要申明的。
我不相信这支喻氏是南昌名医喻嘉言的后裔,其理由是: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江西新建朱坊村喻氏谱书中,清楚地记着喻嘉言未婚无嗣,
何来第十一子?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嘉言第十一子在湖北,由鄂入川,嘉言其他十子又在何处,
江西、湖北均无记载。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如果嘉言有十一个儿子,在朱坊村的喻氏谱书中不可能无
记,全迁走了,后世编谱时也会在他儿子的名字后写明迁走或无考。
四、四川犍为直渡一家之言,“孤证不信”。
我不信下渡喻氏是南昌喻嘉言之后,但并未排除湖北的喻氏中
有此嘉言相同的名字。我编纂《通谱》时,就见湖北的喻氏中有“嘉”字派,此支的嘉字派里有无与南昌的嘉言偶同,值得认真的考究和探讨。
我的看法是对或是错,供族人和下渡的宗亲明辨,以便在今后
修谱时作为一个参考。
2017年10月23日于西昌陋室
之七、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谱中记
此支始祖文江公,韬公之子,现传20代人。
我编纂了韬公后裔不低于五支宗谱入《通谱》中:湖南宁乡山
坑一支,传35代;湖南安化一支,传37代;湖南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长塘湾(泉田)一支,传40代;湖南娄底市双丰县一支,传35代;重庆云阳桑坪镇一支,传35 ,由此可见,凡韬公宗支均传承了35代以上,那么梅溪晓地喻氏的文江始祖,若是韬公的直传,就不应是20代。并且前述的五支谱书中,韬公均是单传,只有文义一子,未见有文江的记载。
据愚拙见,文江不是韬公的直接传人,极有可能是韬公的后裔,
而且是从湖南安化支的17世中分出去的。安化的16世是“德”字派,17世是“文”字派。该谱载:16世德昭之孙,即17世文监之子喻琛于明朝天顺十五年(公元1461年)代祥公赴广西桂林中卫,领大众军。本支计传37代,以文监算,正好是20代。再则,文监与文江,监和江的语音相似,地方语音的发音相混,很有可能把监误记为江,因而桂林梅溪晓地喻氏后人修谱之时,就在谱书中把文江记成了始祖名。韬公字楚琼,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公元916年)膝下文义一子,由于代远年湮,梅溪晓地喻氏,只知自已是韬公之后(此种情况在喻氏中较多,只知始祖名字,不知其后的传承),就把文江与韬公二世文义并为同辈。
对广西桂林梅溪乡晓地始祖文江是韬公直接传人,该支的喻孝安宗亲在他的《关于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源流存疑》一文中,已阐述得十分清楚,勿须重复。他也倾向于本支是从湖南安化喻琛领大众军时,举家全徙的传承。
2017年10月24日于西昌陋室
之八、关于从政公的出生时间
重庆永川喻家坡谱书中“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喻从政
公生于宋孝宗乾道五年乙丑(公元1169年)卒于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戍(公元122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征兵勤王有功社稷。葬吴城蔟花岭。
喻大纲,从政长子,号百万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
年)卒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葬宅后梧冈陵卯山西向。
喻儒林宗亲在《通谱》世系一文中载:
喻从政公生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公元1066年)。无卒时间。
喻大纲生于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无卒时间。
上述两种记载,相差103年,谁的较妥,我个人看法,倾向于
“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理由是:
其一,在此谱中,从政公之父喻成夫,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戊辰(公元1148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公元1206年),宋孝宗乾道五年已丑(公元1169年)翰林。葬西山黄源华盖之岭。成夫入翰林时21岁,得从政;从政公21岁得大纲,这合乎古人婚姻状况的。
其二、如果从政公是公元1066年出生,其父成夫又生于何年,
儒林宗亲在成夫的出生时间上无记。这就成了一个悬疑。而“喻氏世仁堂世系图”所记,全在情理之中,使人较为信服。成夫没生卒记载,但对其弟荣夫生于公元1012年有记,兄长出生时间应比弟长这是肯定的,以这样推算,成夫是在六十岁左右得长子从政(从政公还有三个弟于后出生),成夫高岁后接连生子可能吗?如不可能,那么,对从政公的出生时间是否是1066年就让人产生怀疑。
其三、从政公征兵勤王是公元1196年,时年他27岁,正是年
富力强之时。而此时南宋王朝,正是摇摇欲坠之际,急需各路人马来保卫,从政征兵勤王才有可能,才能有功于社稷,封金紫光禄大夫(荣誉衔)。如果从政公生于公元1066年,宋英宗的北宋王朝,国力还不致于要征兵勤王,既无征兵之需,那么从政又何来封官的起因呢?宋朝国势式微,是在宋徽宗之后,至南宋才是江河日下。
上述三点理由,仅个人看法,对错与否,望众多族人评议。
2017年10月26日于西昌陋室
之九、喻韬公后延兴、景南生年存疑
喻韬:生于后梁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文义:生于后晋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子西:宋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延兴:生于宋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
按:延兴之父生于963年,而他本人却生于1064年,父子相差101岁,子西101岁时得子是不可能的事。
利深:延兴次子,生于元祐壬申年(公元1092年)。
万衢:利深三子,生于宋宣和壬寅年(公元1122年)。
君举:万衢次子,生于宋绍兴十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
信叔:君举子,生殁失考。
景南:信叔长子,生于元顺帝二十七年六月(公元1290年)。
按:景南是君举之孙,祖孙之间时差142年,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信叔生年失考,这个中有断代的可能。
前述延兴也有此可能。
中华喻氏总会秘书长 喻泽先
2018年12月12日
邹城中心镇小东章村韩氏源于那
本文2023-09-30 23:57: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