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样排辈分的?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扩展资料:
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辈分
从自己开始上数4代,分别称呼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曾祖父(太爷爷)曾祖母(太奶奶);高祖父、高祖母。与之同代除了伯父、叔父、姑姑,婶子外,其余都是按照直系称呼。
下数四代成为儿子、儿媳;孙子、孙媳;曾孙子、曾孙媳;重孙子、重孙媳;不是直系前面加“侄”字,如侄曾孙。
这就是九代称呼。
很好解释
家谱是子孙后代编写的
对于这些祖先的妻子,其实相当于他们的祖母辈的,这里的妣是相对于这些编写的人而言,而不是相对于旁边的李氏的丈夫而言的。
附
1 (形声。从女,比声。本义:母亲)
2 母亲的通称 [mother]
母为妣。——《尔雅·释亲》。疏:“妣,媲也,媲匹于父。”
遇其妣。——《易·小过》
3 已故的母亲 [deceased mother]
妣,殁母也。——《说文》
百姓如丧考妣。——《虞书》
以享先妣。——《周礼·大司乐》
王母曰皇祖妣。——《礼记·曲礼下》
先妣抚之甚厚。——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妣考(亡母与亡父);先妣;如丧考妣
5 祖母和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 [woman ancestors]
似绩妣祖。——《诗·小雅·斯干》
6 又如:妣祖(先妣和先祖)
一、父母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二、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三、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四、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亲:是对父亲古今常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扩展资料
1、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2、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3、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
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4、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
上九代
鼻祖(始祖):九世祖
远祖:八世祖
太祖:七世祖
烈祖:六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四世祖
曾祖:三世祖
祖父(爷爷):简称“祖”,二世祖
父亲(爸爸):简称“父”,一世祖
自己
自己,简称“己”。“自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内。下九代
儿子:简称“子”,一世孙
孙子:简称“孙”,二世孙
曾孙(重孙):三世孙
玄孙(元孙) :四世孙
来孙:五世孙
晜孙:六世孙
礽孙:七世孙
云孙:八世孙
耳孙:九世孙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kūn)、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远祖: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
高祖:曾祖的父亲。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
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祖父的父亲。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
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
(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称“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称祖父。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称人之祖曰“尊祖父”。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
(祖父的兄弟称“从祖祖父”“从祖世父”“从祖叔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父亲的母亲。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称人祖母曰“尊祖母”。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谓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现在依据中国《汉语大辞典》、东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才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附:《尔雅·释亲》:
01 父为考,母为妣。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09 父之姊妹为姑。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11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男人的宗族称谓(拟)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17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现代版亲属称谓表(请斧正)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25 父之妾为庶母。
26 祖,王父也。
27 晜,兄也。──宗族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母党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妻党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44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妹为女妹。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50 两壻相谓为亚。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52 嫔,妇也。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婚姻
中国古代是怎样排辈分的?
本文2023-09-30 23:37: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