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名字取自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张恨水名字取自哪里?,第1张

说起张恨水笔名的由来,一些人往往把“恨水”与“冰心”联系起来。说是张恨水年轻时,曾向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求婚,因求婚未果,张恨水便取“恨水不成冰”之意,以志恨其终生。这一段“啼笑因缘”,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但其实纯属无稽之谈,是一些好事者编造的花边新闻以致以讹传讹。冰心女士,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出身名门望族,1900年生于福州,1923年即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赴美期间,即与旅美求学的中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吴文藻先生相识相恋,1929年在北平举行婚礼。张恨水,1895年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第一次到北京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取“恨水”之名则是1914年,而早在1913年就在安徽潜山黄土岭与徐文淑结婚了。可见,“恨水”与“冰心”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张恨水为什么取“恨水”为笔名呢?说来话长。张恨水原来的名字叫张心远,“心远”是他父亲从陶渊明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摘引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心志高远”,将来能有一番作为。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恨水家谱上的名字不叫“张心远”,而叫“张芳松”,“芳”是张恨水家族的辈份,“松”是指“岁寒三友”中的“松”。取“芳松”之名,有品行高洁、健康成长的寓意。而“恨水”则是他的笔名,是作者发表文章时采用的别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恨水”这个名字,在全国各大媒体上经常出现,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渐渐地成为一张“名片”,一块“金字招牌”,具有“中国驰名商标”般的商业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心远”、“张芳松”等几乎完全被“张恨水”取而代之了。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本来在垦殖学校作诗的时候,我用了个奇怪的笔名,叫‘愁花恨水生’”。这个时期,正是1913年前后,是张恨水感情上最无助最苦闷的时期,父亲去世,一下子从“小康之家”坠入困窘之中,他有成为文人雅士的梦想(当时文化人爱以“×××生”为笔名),但前程莫测,好梦难期。“愁花恨水生”表达了张恨水渴望成为文人雅士而“愁”“恨”茫然的内心世界。1914年,不甘寂寞的张恨水,离开故乡安徽潜山到汉口一家报社打工,在给汉口某小报写稿时,开始用“恨水”作笔名。
关于取名“恨水”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自南唐李后主的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截取末句中“恨水”为笔名,意思是警醒自己莫让年华付水流。另一说是取自唐代李商隐的一句诗“恨水随波去”,意思是不愿随波逐流,显示了他日趋成熟和特立独行的人生追求。到底哪种说法才符合作者的原意呢?我们还是先听一段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小故事吧!
1945年,中共***毛泽东先生(字润之)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时曾单独会见张恨水。据说,他们的话匣子就是从笔名打开的。毛先生一见面便风趣地说:“张先生名震遐迩,恨水二字尤值玩味,润之愿闻其详!”张恨水说:“惭愧,惭愧!我原名张心远,恨水是我笔名。19岁那年,为汉口一家报纸投稿,第一次用的,取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我断章取义取了‘恨水’二字,想以此自警,珍惜时光……”“原来如此!从后主词中悟出如此深义,真可谓独具匠心啊!先生身体力行,著作等身,可敬可范!”毛先生关于张恨水“名字”的一番考量,亲切而自然,营造了很好的谈话交流的氛围。张恨水一番说明,也道出了“恨水”笔名的真实由来。
就张恨水的笔名,社会上一些人先后编出了诸如“恨水不成冰”等许多荒诞的故事。张恨水为以正视听,曾在1927年1月3日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发表了《答知一君问——题关于张恨水》一诗,诗云“欠通名字不关渠,下列刘贲自腹虚。正似一江春水绿,此君有恨恰何如?”刘贲是唐代极富才气而又怀才不遇的诗人,张恨水借以自况,表明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误解的不满情绪。1949年他在《写作生涯回忆》中对笔名的由来及创作过程做了全面的交代,并明确指出“许多人对我的笔名,有种种揣测,尤其是根据《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揣测最多,其实满不是那回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随着张恨水研究的深入和张恨水热的升温,张恨水笔名的荒诞传闻才打上了句号。

张恨水名字取自哪里?

说起张恨水笔名的由来,一些人往往把“恨水”与“冰心”联系起来。说是张恨水年轻时,曾向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求婚,因求婚未果,张恨水便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