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颜真卿勤礼碑集字对联
七言对联: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尽日相亲惟有石 长年可乐莫如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水清石出鱼可数 林深无人鸟相呼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云何足论
风月有情归我辈 江山无主属诗人
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
怀若竹虚临曲水 气同兰静在春风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花不知名难晶第 竹因有节更清高
无易事则禾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言之高下在于理 道无古今惟其时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附:
《颜体集字对联》是"中国古文集字字帖系列"中的一本,学书者,在从碑帖临摹转向书法创作过程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集字的方法,在原碑帖中既找出现成的所需之字,又利用原帖中字的偏旁部首、点画规律进行组合,写出原帖中未有的字;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则最好从字数相对少些的作品内容人手,这样既便于集字,又比较容易进行章法安排,从而增加自己的创作信。
"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系列"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精心编辑的一套实用集字帖。它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十多对脍炙人口的对联,按字数多少和难易程度为编写顺序,以《史晨碑》《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这样可以使学书者由临摹较快地向创作过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套集字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提供了一些对联创作的基本图式,这样既丰富了对联创作的章法安排,又能让书写者体会到不同图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二是在每对对联中分别选出八个字放大位于各对联的右侧,使学书者能在正式创作前,对其中比较难写的字先进行重点临习,以提高创作的成功率。
葛学功颜体大楷书法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原创——海右居士葛学功
春节写春联,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过节贴春联,代表着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热闹氛围,对联内容要新颖,内容题材有很多种,但是,都离不开吉祥如意这个话题。下面这副对联是一幅古老传统的对联,寓意表达的是天地自然与人之长寿,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在创作的时候,使用颜体大楷书的形式来书写这幅对联,尺寸是38x200cmx2。
下面是这幅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颜真卿集字对联——名碑名贴集字对联集锦》
作 者:魏文源 主编
出 版 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1
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攻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体集字对联:颜勤礼碑》王学良 编
学书者,在从碑帖临摹转向书法创作过程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集字的方法,在原碑帖中既找出现成的所需之字,又利用原帖中字的偏旁部首、点画规律进行组合,写出原帖中未有的字;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则最好从字数相对少些的作品内容人手,这样既便于集字,又比较容易进行章法安排,从而增加自己的创作信。
"中国对联集字字帖系列"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精心编辑的一套实用集字帖。它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十多对脍炙人口的对联,按字数多少和难易程度为编写顺序,以《史晨碑》《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这样可以使学书者由临摹较快地向创作过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套集字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提供了一些对联创作的基本图式,这样既丰富了对联创作的章法安排,又能让书写者体会到不同图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二是在每对对联中分别选出八个字放大位于各对联的右侧,使学书者能在正式创作前,对其中比较难写的字先进行重点临习,以提高创作的成功率。
《颜真卿楷书集字对联:书斋雅室篇》内容简介:颜真卿(708年-784年,一作709年-785年),字清臣,唐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官平原太守,历迁刑部尚书,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国公,谥文忠。工正、行书。存世主要书迹有《祭侄文稿》真迹,《自书告身》真迹,《中兴颂》、《颜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勤礼碑》等。
书法学习,视为正统,当从历代名碑名帖入手。对某名家法帖碑书临摹到一定程度,明其运笔、结字等法理后,就应逐渐应用和创作。书法写作的表现形式有对联、条幅、横幅、中堂、扇面、册页和手卷等,体现了传统书法艺术多样的美感特征。对联字数简约,章法简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形式因而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初涉创作的首选,不管是对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书法学习者来说都备受青睐。对联是讲究对仗的独特文学体裁,历史悠久,雅俗共赏,文人好悬挂书斋雅赏自勉,百姓爱贴门户庆喜纳福,因而对联还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
求颜真卿勤礼碑集字对联
本文2023-09-30 22:56: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