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 满族苏姓(地域辽宁省辽阳)(宗谱含:国、政、德、兴、盛)问准确的满族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镶黄旗 满族苏姓(地域辽宁省辽阳)(宗谱含:国、政、德、兴、盛)问准确的满族姓?,第1张

辽阳是辽宁省满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满族的姓氏很多,而且很复杂。

我知道辽阳满族苏姓有名的家族有两个:乌苏氏和苏完瓜尔佳氏

辽阳乌苏氏祖籍东海瓦尔喀部海兰屯,今在俄罗斯境内的哈巴罗夫斯克东南。始祖吉思哈在元代曾被封为万户长,后金初年由八世祖渣努率领全族投奔了努尔哈赤。隶属满洲正蓝、镶白两旗。这个家族在清代屡立战功,受到朝廷20余次告封嘉奖,声势显赫。如今该家族子孙散居于东北各地,辽阳境内以穆家坟、桑园子、新城、望宝台等地居多。其中大多姓 吴、穆 两姓,个别姓 柏、苏 。

辽阳苏完瓜尔佳氏祖籍苏完巴拉乌拉达林,今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镇东北6公里。始祖超墨尔根是苏完部领主曾受到过元朝册封。他的二子尼雅哈与三子珠察先后被明朝永乐皇帝封为亦闵河卫都指挥使以及喜乐温卫都指挥使。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吞并海西兵临苏完部,五六世祖索尔果被迫率众归顺努尔哈赤。隶属镶黄、正黄、镶红三旗。清顺治年间八世祖阿尔京阿任辽阳守备,后世子孙散居辽阳各地,分姓 关、高、苏 。

辽阳满族苏姓还有很多,源头肯定不止以上两家。但,由于你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所以也就无法为你查找。

---------------------------------------------

你爷爷加入北伐军说是归蔡锷管这个内容是不真实的。

蔡锷1882年生于湖南邵阳,1895年在长沙新军时务学堂上学,1899年留学日本,1900年回国因参与自立军起义而流亡日本,1904年得到清政府特赦回国,1909年出任云南新军协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蔡锷趁机自立云南革命军政府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陆军预备次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16年因喉癌去日本治病同年冬病死于日本福冈。

蔡锷是滇系军阀,所属的部队在云贵,1913-1914年他短暂住在北京,1916年他讨袁的主战场是在四川境内,同年袁世凯病死,战争即告结素。此后他去日本治病,后来死在日本。他一生除1913年短暂住在北京外就再未到过北方,更没有去过东北。

而你说祖父是辽阳人,弃军后北上去了黑龙江,这显然与蔡锷部队无关。除非你家曾是驻滇八旗,这样才可能与蔡锷部队挂上关系,但你并未提供这方面的线索。

你的祖父如果没有说过祖籍在辽阳什么地方,而且你家与辽阳的本家亲属再也没有来往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很难查找。你可以去辽省 委统 战部,民族研究所咨询有关专家。

马佳]

拼音---Majia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佟佳]

拼音---Tongjia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富察]

拼音---Fucha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费莫]

拼音---Feimo

名人---费莫温达, 费莫温福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穆克登布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名人---索绰络德保, 索绰络景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依尔根觉罗 ]

拼音---Yeargenjeilo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 依尔根觉罗穆精阿, 依尔根觉罗鹤年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自明清以来的家谱章节内容都大同小异,下面以 X氏家族最近一次修谱部分章节内容初稿作以介绍(详细内容从略),如果其他X氏后裔对修谱感兴趣,可互相交流修谱事宜。

X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  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X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第二章  谱例与谱论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

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文革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第三章  X氏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X姓的起源

X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X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X”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X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第四章  族规与家训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秉承老祖宗的遗训,继续大力提倡:尊祖敬宗,睦族兴旺,诚实自信,与时俱进。

2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遵守老祖宗的遗规:为保证我X氏家族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有家谱可查,这一严格族规已有XX多年历史且沿袭至今未变。)

3我X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X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历史在发展,族规也要与时俱进。本次修谱,对原有女儿不能继承、只有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习惯做法予以修改。现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

据称X氏祠堂因为历史上的战乱原因毁于一旦,至今未建。供奉始祖之地是在本族长者的厅堂内。

第五章  家族世系图、表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谱系排行诗(字辈谱)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x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第七章  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我x姓后裔人才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涌现出x名少将、x名厅级干部、x名县团处级干部,科级干部若干名

(详文在此省略)

第八章  五服图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第九章  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x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原文链接

满族八大姓是满族传统姓氏的重要代表,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这八大姓分别是:赫舍里氏、赫图阿拉氏、赫图阿拉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满族社会中,这八大姓被视为尊贵的姓氏,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起源于满洲的一个部落。根据史书记载,赫舍里氏的始祖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的后代世代传承,成为满族社会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满族后裔,想要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查找家谱

首先,你需要查找家谱。家谱是满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如果你的家族有保存完整的家谱,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赫舍里氏的后裔。

步骤二:寻求族人协助

如果你没有家谱或者家谱不完整,可以寻求族人的协助。和其他满族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家族起源和姓氏,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你可以参加满族的聚会或者活动,结识更多的族人。

步骤三:进行族谱研究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确定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进行族谱研究。找到一些专门研究满族家谱的学者或者机构,寻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可能会通过对你的姓氏、家族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为你提供一些线索。

结尾

通过以上步骤,你有望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八大姓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无论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

镶黄旗 满族苏姓(地域辽宁省辽阳)(宗谱含:国、政、德、兴、盛)问准确的满族姓?

辽阳是辽宁省满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满族的姓氏很多,而且很复杂。我知道辽阳满族苏姓有名的家族有两个:乌苏氏和苏完瓜尔佳氏辽阳乌苏氏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