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四世祖墓在哪儿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朱熹四世祖墓在哪儿,第1张

朱熹四世祖墓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四世祖墓位于婺源县中云镇晓林官坑村,时代为宋。

朱熹四世祖墓被公布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父朱松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任尤溪县尉,任满寄居于该县水南郑安道馆舍。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朱熹自幼聪敏好学,7岁,随父母迁居建州(今福建建瓯)。14岁时,遵照其父临终嘱咐,投奔崇安县友人胡宪、刘勉之。胡、刘视朱熹如子侄,安排生活,热情教诲。刘勉之还将女儿嫁给朱熹。朱熹详细信息++

中云镇:中云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于1993年撤乡建镇,而后晓林乡、龙山乡先后并入该镇,使得当前的中云镇变成了婺源县实实在在的一大乡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4千多人。良好的气候环境中云镇地处中亚热带,属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67℃,年平均降水量17907毫米,无霜期约252天。优越的地理条件中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诗人、哲学家。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知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致于理学,著书立说。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晚年卷入当时进行的政治斗争,被夺职罢祠,其学被定为“伪学”,其人也被定为“伪学首魁”,直到去世之时“罪名”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后不久,“党禁”解弛,朱熹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学识渊博,著述极丰,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并非溢美之虚语。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嫌寸楮,人争珍秘。”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不管是要研究中国历史,还是要研究中国文化史,都很难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朱熹。

朱熹这个人物,褒者有之,贬者有之。褒者,大多数是了解朱熹的人,为朱熹所折服。如,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的钱穆,称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如历史学家蔡尚思,称“宁为朱子门下狗,不为世上反儒人”。贬者,大多数是不了解朱熹的人,跟随历史上一些文人笔记,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当然也有极少数有独到见解者。

朱熹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出生就已经够传奇的了。

看中国历史,凡名人出生,都有一些祥异故事。朱熹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祥异之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喜火祥兆。朱熹出生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那时,朱熹他家人,寓居在南剑州尤溪县(今属福建)城南郑氏馆舍。在朱熹出生前一天,郑氏馆舍前后两座山同时起火。这两座山分别叫文山、公山,因山势如篆书“文”“公”二字而得名。火顺山脊蔓延,形状更像篆书“文”“公”二字。

朱熹的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大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朱熹就出生了,于是根据这场大火,朱松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熹”,“熹”即“喜”“火”二字的组合。

朱熹去世10年后,即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朝廷赐朱熹谥号为“文”,世人尊称为朱文公,这个称呼又与朱熹出生前的那场大火对应上。

后来,朱熹出生的郑氏馆舍改建为南溪书院,专门祭祀朱熹。明弘治朝福建提学副使罗璟拜谒南溪书院时,也对这场大火甚感诧异,留了一首诗:“文山隔水公山对,书院宏开不偶然。人杰地灵终契合,要思朱子未生前。”

     文山与公山,仿佛冥冥之中就是为应验朱熹出生,在尤溪大地上而形成,而矗立,而起火。

二是虹井紫气。朱熹出生在尤溪,而远在500公里之外的祖籍地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也有一件祥异之事。相传朱熹出生前三天,婺源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连出三日。后人便称这口井为“虹井”。

朱熹的先祖在徽州歙县黄墩居住近30年,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纪念祖先,朱熹在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后人便因此称朱熹为“紫阳先生”,这一称呼又与他出生前虹井冒的紫气相对应。

三是北斗七痣。朱熹出生时,右脸侧就长有七颗痣,排列如同北斗。而据史书记载,孔子身上长满异点,远看似北斗。人们据此,有朱熹是孔子化身之说。

这一说法,固然可以不去理会。但朱熹脸侧七颗痣是千真万确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到福建省建瓯市博物馆,有幸目睹了藏馆之宝——朱熹对镜自画像。在这张像里,朱熹脸侧之痣十分明显,形似北斗,刚好七颗,这不能不令人称奇。

相传朱松曾找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不知当时的朱松,看到朱熹脸上的七颗痣会有什么想法?

四是重合庚戌。朱熹出生于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这一年天干地支纪元为庚戌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一年也是庚戌年。

这应该纯属巧合,可有的文人却不这样认为,偏偏要拿这个做文章。

    明嘉靖朝吏部尚书查约,在拜谒南溪书院时留诗道:“贞元为道谋,会合两庚戌。周东尼父生,宋南晦翁出。”就把孔子与朱熹(号晦翁)联系在一起,意谓“周东迁,孔子生;宋南渡,朱熹出”。后人鉴于孔子和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并列称之为“北孔南朱”。  

朱熹之所以会出生在福建尤溪,这要从他父亲朱松说起。

朱松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中进士,任政和县尉。宣和五年(1123年),改迁尤溪县尉。正常一任四年,到1127年期满。

可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举入侵北宋。第二年正月,宋徽宗让位给宋钦宗,改元靖康(1126年)。这个年号并没有给钦宗带来好运,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当了一年多苦命皇帝的钦宗赵恒,和他的父亲徽宗赵佶,被金兵带走,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北宋灭亡。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是为“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二年(1128年),在金兵的追击下,赵构一路南逃,幸有独守东京的宗泽成功击败金兵进攻,才在扬州稍稍稳住阵脚。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突袭扬州,赵构逃往杭州。三月,又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好在不久,就被张浚组织刘光世、韩世忠所平定。但赵构的雄心壮志,已在接连的逃跑中被摧毁得一干二净,再也不思北进中原,一心偏安东南。

试想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朝廷谁还会记住尤溪县尉朱松这个小官呢?还有谁有空来给他做任期考核、改授新的职务呢?

朱松尤溪县尉任满后,自然解除职务。可新的任命又没有下来,老家江西不但靠近金兵铁蹄,又爆发了钟相、杨么起义,想回也回不去。思来想去,还是呆在尤溪比较安全。

幸好朱松好友郑安道在尤溪城南有一馆舍(别墅),平常供文人们聚会娱乐。这时候派上用场,暂时借给朱松居住,朱松一家子从县衙里的宿舍,搬到了城南的郑氏馆舍。

之所以说是一家子,是这个时候,朱熹的奶奶,父母和两个叔叔,两个哥哥都在,加上他的出生,一家8口,是个大家庭。

可朱松没有了俸䘵,这样大的一个家庭,吃饭都是一个问题。其生活之艰难,是可以想像的。

尤溪旧风俗,孩子出生后,要将胎盘埋在床铺底下。因朱松是借别人的房子暂时栖身,他可不敢把朱熹的胎盘埋在别人家的床铺下,只能埋在外面。

这一埋,又产生了一个故事。说埋朱熹胎衣的地方,正好是风水宝地,造就了朱熹不凡的一生。

    后人还建了一座亭子来纪念,命名为“毓秀亭”,内立一碑,书“朱文公瘗衣处”。“瘗”就是埋藏的意思,“衣”是指胎衣。朱熹的后人对这座亭很是尊崇,来了都行三跪九叩大礼。

风水宝地这本是迷信说法,不信也罢。但有的尤溪老百姓却信了,还把孩子的胎盘偷偷拿来埋在此处。可结果这孩子不是痴呆,就是养不大、夭折了。遂有人说朱熹的命很硬,再也没有人敢动这风水宝地的主意。

说朱熹的命硬有几分道理,朱熹出生后,他的两个哥哥就夭折了。当然与其说是朱熹命硬,我更相信是贫困的原因。前面说了,一家8口,吃饭是个问题。

但朱熹一生,确实不幸。他5岁时,奶奶去世,不久两个哥哥夭折了;14岁时,父亲离他而去;47岁时,妻子刘清四辞世;62岁时,长子朱塾早他先离世。幼年丧兄,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遭受了个遍。

从朱松起,朱氏家族开始按五行相生相克取名。朱松和他的两个弟弟朱柽、朱槔,名字带“木”字旁;朱熹名字带“火”字旁,取木生火之意;朱熹三个儿子朱塾、朱埜、朱在名字带“土”字旁,取火生土之意。以此类推,后世子孙皆以此排序取名。

    朱熹小名叫“沈郎”,因尤溪别称沈城。为纪念朱熹,后人还将朱熹童年手植两株香樟命名为“沈郎樟”。

朱熹另一小名叫“五二郎”,《朱子大传》作者束景南教授考证是按族系的排行取的。

这一说法,我是不信的。朱熹族系排在第五十二位有何依据?再者,当时朱松与朱氏家族难以联系,他又是如何得知朱熹的排序?

我认为这个小名是为了给朱熹祖母记岁的。朱熹出生时,他祖母健在,刚好52岁。尤溪本地就有以长辈年龄为孩子取小名的习俗。

(未完待续)

朱熹的祖籍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无为朱氏濡须纯疃派第八次修谱

第二次扩大会议顺利召开

无为朱氏濡须纯疃派第八次续修宗谱重建祠堂第二次扩大会议昨日在无为县石涧镇纯疃村顺利召开。

到会人员有无为朱氏濡须纯疃派第八次续修宗谱重建祠堂顾问委员会成员、全体理事会成员以及特邀宗亲代表。另有石涧黄龙、含山运漕等外地纯疃派朱氏宗亲赶来参加。会议由朱庆霞副理事长(纯疃村主任)主持。

大会第一项议程,由副理事长朱宗钧和理事朱庆贵分别代表理事会向大家汇报了续修宗谱工作的进展以及经费筹集等情况。

大会第二项议程,与会人员为续修宗谱、重建宗祠工作献计献策。会上顾问委员会肯定了理事会的前期工作,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大会第三项议程,理事长朱士双代表理事会向到会的顾问委员会、宗亲们表示感谢,并向他们表态:立即采纳顾问委员会以及大家的合理化建议并付诸行动,一如既往地坚持节约办事的原则,把续修宗谱、重建祠堂这件族中大事办好。

会前会后,大家查阅宗谱、倾诉同宗之情时情绪激动;交流续修宗谱、重建祠堂话题时气氛热烈。

另,86岁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朱宗寿、80岁的族人朱荣祖的遗孀陈莲珠分别当场捐助2千和一万元现金。

濡须纯疃派第八次修谱宣传办公室

2013年4月3日

朱熹四世祖墓在哪儿

朱熹四世祖墓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四世祖墓位于婺源县中云镇晓林官坑村,时代为宋。朱熹四世祖墓被公布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朱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