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什么习俗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冬至有什么习俗吗?,第1张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那么冬至还有其他哪些习俗呢?我这就给您讲解一下~

1、吃汤圆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吃汤圆流行于江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而江南是稻米的主要产区,江苏扬州、南通、无锡、镇江等地的民间都有冬至吃汤圆的食俗。

2、吃饺子

北方人对饺子爱得过于深沉,毕竟他们一年四季,无论什么节气都得吃饺子,无饺子,不过节。而且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可见冬至吃饺子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地位有多高,尤其是东北人,对饺子那叫一个爱得深啊! 

真要说说冬至吃饺子的传统,相传还与我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后来,每逢冬至,大家模仿做着吃,也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饺子馅倒是没多大讲究,东北人爱吃酸菜馅的,山东人爱吃鲅鱼馅、北京人喜欢茴香馅,还有人则最中意家常的韭菜鸡蛋、香菇猪肉的,饺子么,能难吃吗!

3、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饭,用以驱除疫鬼,防灾祛病。

4、胡葱笃豆腐

常州人的冬至夜,一定要来一碗“胡葱笃豆腐”!吃“胡葱笃豆腐”,似乎是常州特有的习俗。“笃”是常州方言,即“烧煮”的意思。为什么常州人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呢?有一说,“富”与“腐”谐音,“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笃豆腐”的民间谚语,迎合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

5、青菜炖豆腐

“烧包数九吃豆腐”,作为南京冬至的标配,“烧包”是为了祭祖,“数九”是为了迎新,青菜、豆腐是以前普通家庭最常见的菜蔬,而且有“一清二白”“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冬至喝鸡汤,一吃补一年。”除了豆腐,鸡汤也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标配”。

6、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春之先声也,寒冬虽然渐行渐近,但在呼啸寒风中,依稀可以听见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

我们家的族谱可能是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很多家族都保留有族谱,最出名的应当是孔府的,孟府的,就是孔子孟子他们的家谱,都传到了多少多少代了。我们这个家族也有族谱,我的辈数是第91代,如果20年算一代的话,算起来应当有快2000年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当然也有的家族没有族谱,但是有族谱的不少。

早前的这次续谱是2017年,他们打电话要我捐了2000块。后来,我的一个老同学开玩笑说你应当捐一万,我说他们只叫我捐两千,我不好意思多捐。为此,在族谱的前部,还加上了捐款人的简介和捐款的数目。

我是早前才拿到这个族谱的,我只要了和我密切相关的那两本。

族谱里以记男方为主线,娶进来的女方配记她的子女情况;如果是本家族出生的女性,只记出生年月和嫁往哪个地方。族谱中,记了每个人和配偶的生卒年月日和安葬地点。只对极少数人加了极简单的颂扬之词。

我对我曾祖父有一个记忆,就是他抱着我弯着腰到柴灶里去点火。

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是我多大岁数的记忆。这次,在族谱上一查,他是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证明这个记忆应当是在两岁半之前,这就证明两岁半之前人的记忆也可以是长久的。

我粗略的查了一下,前几十年,人们活的岁数都比较短,多数都不超过60,有的甚至30、40。可能跟前几十、上百年,中国战乱不断,还经过了困难时期有关系。早前二三十年,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因为生活状况大大的改善了。

族谱用的是宣纸,用的是小直排,这可能是以前留下来的传统,要改,工程量很大,不容易改。但查找起来很麻烦。据说,能做这种排版的已经很少很少,当然,很贵!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家族文化特别重视的民族。家谱最兴盛的时期是唐朝,当时官方要求每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家谱,是强制性的。而且那时候有一个职业是专门帮人写家谱的。之后由于战乱,很多家谱不在了。后来进入明朝后,官方又开始鼓励每个家族都要有家谱。清朝的时候也很重视,清朝有专门帮人写家谱的谱匠。明清时期家谱有一次大的动荡。

家谱是记载本家族世代繁衍的人和事的大事记,目前来看,记事的不多,更多的是记人,是有利于我们后代的,有利于寻根问祖,有利于看到家族的荣耀,家谱是中华民族特别好的一个传统。这是家谱的历史和重要性。

家谱主要是以父系系统为主记载下来的。

家族的人数与家谱的关系,我们今天所说的家族人数强调的主要是按照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的人数,海灵格强调的家族人数和家谱上记载的人数是不一样的,海灵格强调的家族人数包括:

1有血缘关系的人,

2有婚姻关系的人,

3因死亡事件纠葛的外家族人。

研究人员在Geni公共系谱网站上筛选了8600万人的资料,他们对过去500年人类迁徙和婚姻选择的变化感兴趣。

通过许多对家族历史好奇的系谱学家的辛勤工作,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家亚尼夫·埃尔里奇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众包了一棵巨大的家谱,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独特的东西。”。Erlich还是MyHeritage的首席科学官,MyHeritage是一家拥有Geni的家谱和DNA测试公司,Geni是该研究所用数据的托管平台。[数字遗传学-10个诱人的故事]

萌芽树

下载了8600万份资料后,研究人员利用数学图论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了整理和复核。除了较小的族谱外,他们还将1300万人口中的巨大一个,通过血统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平均跨越11代。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这些数据再追溯65代,研究人员就可以确定这一群体的共同祖先,并完成这棵树。

以确认Geni数据代表了美国的一般人口,研究人员将Geni数据与大约80个样本进行了比较,从1985年到2010年,佛蒙特州公开提供了000份死亡证明。总的来说,这两个数据集具有高度相似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这意味着Geni制作的家谱很好地代表了美国的人们,研究人员说,

这棵树,据我所知,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组家谱,“Mark stonking,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一位生物人类学教授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Stoneking补充道,这项研究显示了“利用个人祖先数据获取各种新奇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以前没有人真正想到过。”新创建的家族树显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寻找婚姻伴侣的距离也在变化。1750年以前,美国大多数人娶了一个住在自己出生地6英里(10公里)以内的人。但是200年后,1950年出生的人倾向于走得更远,去寻找那个完美的人——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来说,他们与一个住在距离配偶双方出生地60英里(100公里)的人结婚。

“找到你生命中的爱变得更加困难,厄里奇开玩笑说:

而且,1650年到1850年间,四表亲结婚是很普遍的。如今,在美国,人们在文化上忌讳与你有如此密切关系的人结婚,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与第七个表亲结婚更为普遍,研究人员说,

家族树也揭示了一个奇怪的小道消息:从1800年到1850年,研究人员发现,尽管人们为了寻找伴侣而比平时走得更远——平均距离近12英里(19公里)——但他们还是更可能与第四个或更亲近的人结婚,而不是与更遥远的亲戚结婚。这揭穿了这样一个观点:当人们走得更远时,他们会对与他们关系不大的人说“我愿意”。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个婚礼传统

相反,很可能是社会规范的改变促使人们停止与近亲结婚。

“我们假设19世纪交通运输的变化不是血缘关系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相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因素的改变在最近西方社会夫妻遗传相关性的降低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300年中,北美和欧洲的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移民。然而,当人们迁移的时候,他们走得更远,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来说,与女性相比,

研究人员用图论清理和整理了这6000人的家谱。这棵树跨越七代,显示出遗传联系(绿色)和婚姻(红色)。(哥伦比亚大学)寿命解码

研究人员对基因如何影响寿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分析了300万名出生于1600年至1910年之间、年龄超过30岁的亲戚的数据。这组数据不包括双胞胎,也不包括死于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自然灾害的人。

基因占寿命变异的16%,研究人员在将每个人的寿命与其亲属的寿命进行比较后得知,以及这些亲属之间的分离程度。研究人员说,这是先前估计的最低值,一般在15%到30%之间。

的发现表明,拥有长寿基因的人可能比没有这些基因的人平均多活5年。但是,“这不算多,”厄里奇说以前的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你的生命减少10年。这意味着一些生命选择可能比遗传学重要得多。

1300万人的家谱可在FamiLinxorg上进行学术研究,FamiLinxorg是由Erlich和他的同事创建的一个网站。FamiLinx上的数据是匿名的(尽管,在2014年,Erlich指出,根据之前的《生活科学》(Live Science)报道,在匿名的个人资料中识别人物并不困难),但人们可以查看Geni,看看是否有家庭成员将其添加到网站中。研究人员说,如果你在Geni上找到自己,你很有可能登上这棵巨大的家谱。

这项研究今天(3月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资料全部自己找的 不是转载 请注意 转载可以 不要随便删改

  约有6500万

  据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杜若甫、袁义达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所作的综合分析,刘姓为全国10大姓之一,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据此推算,到公元21世纪初的今天,刘姓在中国地区的人口总数,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你问的辈分有多少种 这个问题太模糊了 这个你也就是想问下分支吧

  以下是刘姓祖谱所记

  刘姓字辈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名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凤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世):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少奇家族字派: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

  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

  最后一个问题 哪里刘姓人最多这个很难查啊

  刘姓为江西第一大姓 刘李陈张黄5姓人口占1/4

  19日,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利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全国公民的身份信息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姓氏统计研究工作。据统计,江西省户籍人口总数为43754751人。目前,江西省姓刘的最多,共有2771127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633%。在江西省范围内,目前叫刘芳的人最多,共有7555 人。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刘斌、刘伟。 五大姓占人口1/4

  据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最新统计数字结果显示,江西人中姓刘的人数总共有2771127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633%,是江西的第一大姓。走在人群中,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刘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

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家谱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

在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我是河南人,我们傅姓怎么由平陆一带到南阳来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谱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姊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谱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谱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火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

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谱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更新于 2018-04-27

来自作品集姓氏普籍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仍然是李姓。

今年,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结果: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这个统计一反长期来以李姓数量为首的统计结果。

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是,该统计结果重犯了1968年文革中发生过的著名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政治性错误”,其统计结果直接排除了香港和澳门,换句话说香港和澳门(何况还有台湾)被统计排除在中国之外。从公开的发言措辞来看,也许“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一句可以解脱嫌疑,但从结论中的“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一句其定义“中国”范围来看,问题仍然不能原谅。

关于对中华民族的姓氏族群不定期进行统计的话题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并非像网上一些言论所说“这样的统计无聊”,其统计也并非姓氏歧视。作为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衍需要,它是有利于人口均衡,和睦族群,调配人文资源,承袭文化气脉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间仅从中国传统的,也是世界各民族唯一存在的中国家族族谱一项来看,就已足见华夏文明的博大内涵。

上月我在北京拜见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任李正先生,并获赠由他主编的巨著《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根据所读,以及亲耳聆听教诲,获益匪浅!巧了,李正先生除为《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主编外,还身兼李氏宗祠总负责人、世界李氏宗亲总会联谊总部负责人等职,并且是李氏网的创办人。

我向李先生问及最近公安部发布中国姓氏排名一事,表示疑惑一直以来都是以李氏为首,难道真是座次重排?而就在2006年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的百家姓统计研究中,公布的结果还是李、王、张分列前三位,变化如此之快,究竟是以后者专家为准合适,还是以前者公安部的民政统计为准合适?

李先生的回答同我上述分析不差:一个是以科学考据为本,一个则以行政而作为。如此让视听舆论莫衷一是。

一个更加意外的是回答是:公安部的统计是以中国公民户籍在册人员为准的统计,它没有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更没有包含世界各地的华人李氏。而李氏专业研究方面的统计则是包含全球。另外一条资讯是:历届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均是李氏为最。

公安部此次调查以户籍为准而标称为全国结论,而李先生认为历来全国人口普查均是以含港澳台为准的数据。经本博查证,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看,既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此讯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因此本文认为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所发布“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其发布措辞存有严重失误。

冬至有什么习俗吗?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