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刘洪,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 ,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
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
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
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蒙恬,蒙阴人。
秦朝名将。
世代为秦重臣。
初任狱官,后为将。
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
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李柰,字时珍,蒙阴李家保德村人,生于书香之家,善书法,工诗词。
1427年中进士,初任行人。
后任南京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左参议。
景泰年间(1450—1456),辞官故里,著有《春秋管窥》一书行世。
公勉仁(1450~1516),字尚德,号西埠,官至大同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跻奎,原名志厚,号中山,是公鼐的曾祖父,公勉仁之侄,公景仁之子,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后调广西,讨 叛,累立战功。
著有《中岩诗草》行世。
公一扬,号亦山,公跻奎之三子,九岁能文,十二岁入邑庠,二十一领嘉靖戌午乡荐,巳未成进士,官至工部郎中。
著有《闲音集》,其《秋夜弹琴》《卜筑》二首及《蒙阴八景》等诗尚能找到。
公家臣,字共甫,号东塘,公一扬之侄,公一载(公跻奎长子)长子于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会典纂修官,负责校阅《世宗实录》,1577年(万历五年),降为泽州判官,移官至广平司理、南京户部主事,1583年(万历十一年)卒于滁州,终年五十一岁。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今山东蒙阴县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赠礼部尚书,谥“文介”。
公浮来(1569-1619),又名公鼒,字敬与,号浮来,明朝后期山左诗坛的主盟人物。
公浮来出生于明朝后期著名的江北文学世家公鼐家族,公浮来(公鼒)是明朝山左诗坛后期主盟,与王象春、冯琦并称,其兄公鼐更是明朝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旗帜和领袖人物。
沂蒙六姐妹: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刘晓浦,亦名刘太和、刘昱厚、刘小浦。
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人。
早年在济南求学,后考入江苏南通实业纺织学校。
多次走向街头、集市,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暴行径,1931年4月5日,刘晓浦在济南英勇就义。
秦士文(~1628)字彬予,明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军事家,蒙阴县常路镇北楼村人。
其出身进士,戎马倥偬之余,必秉烛著文,一生著有《抚宣奏议》九卷,诗、文各一卷。
百家姓有类氏族。
类姓的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根据《史记》记载
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14人。黄帝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他们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江水(今山东曲阜)。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
青阳,也作少昊,少皞、少皓、少颢,被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名姬己挚,又名玄嚣(一说名清),是黄帝的长子,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市北),建都于山东省曲阜市。因为他能继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主要活动于山东西南部一带(一说雷泽地区,今菏泽一带),擅于治水与农耕。
根据《路史》记载少昊青阳娶于类氏之女,后有类氏,可见类氏起源于黄帝长子
二是根据《东蒙类氏族谱》
类氏为汉姓,类氏家族大都分布在山东新泰、蒙阴一带,但谱内未注明类氏家族从何处迁来。
在章丘市枣园镇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有一个叫东类村的村子,在村庙门的石刻上有“宋代类氏兄弟建村”的记载。据说兄长叫类大公,所以这里历史上曾被称作类大公庄。后来村子被洪水冲为两段,位于东部的被命名为东类大公庄,后简化为东类;位于西部的被叫做西类大公庄,后简称为西类。至于蒙阴和章丘两地的类姓人孰先孰后,有着怎样的关联,目前尚无定论。
据类延禄介绍,蒙阴地区类氏人的家谱始修于1885年,其主要依据是当时每户类姓人家都有的石碑和祠堂里供奉的牌位。“最早的家谱实际上是一个石谱,就是把各家类姓人的姓名、辈分等简单信息综合整理后雕刻在一个大石碑上,很可惜的是这个大石碑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了。1890年,祖先把石谱上的内容手刻于枣木板上,印制了第一本真正的家谱,很幸运的是这本家谱被保留了下来,现在由我收藏保管着。在这本家谱的基础上族人先后修订了3次,最近一次是在1999年,名为《东蒙类氏族谱》。前有清光绪十二年举人张淑躬撰写的序言,后有1999年续谱时写的序跋等12篇。”
“据最早的石碑记载,我们蒙阴类姓人的始祖是明末清初的类通,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支一直居住在蒙阴,现已传至第30代;二儿子从蒙阴迁出,据说迁往江苏一带后改为其它姓氏了,但是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
类延禄还告诉记者,现在江苏、山西、东北地区以及台湾的很多类姓人的祖籍都是山东蒙阴,除了上1958-1961三年自然灾害过程中的大规模迁徙外,类姓人都是因为种种原因零星迁出的,并没有集中在某个年代,所以族谱上没有明确记载。
东蒙振东王氏部分族人于清朝光绪年间自山东蒙阴迁河南新安县,其名讳王衍梓(子东环,孙焕来),王湘瑞(子王东立,孙王焕蓉),王汝法(子王东培),王汝占(子东康,东铄)。现我族正在续谱,请以上族人的后代及时与我们联系,也请知情者互相转告。
附我族辈谱:洪树炳基锡
衍东焕在铭
法本烈培钟
淑相然执锦
联系电话:0539-4828199
联
系
人:王焕贤
王均贵
王法洲
山东蒙阴县东蒙振东王氏续谱理事会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隶属于临沂市,地理坐标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长8475公里,东西宽521公里,地处著名的沂蒙山区腹地,因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阴而得名。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平均196天。
全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4%,现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6万。
历史沿革 蒙阴县上古属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
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1313年(元皇庆二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
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1369年(明洪武二年)属青州府。
1730年(清雍正八年),改属莒州。
1734年(雍正十二年)属沂州府。
1913年(中华民国2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1925年改属琅邪道。
1928年废道,直属省。
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
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
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本县仍属临沂市至今。
希望采纳
截至2019年,山东临沂蒙阴县有9个乡镇,其中有8个镇和1个乡。
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
°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
蒙阴县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截至2019年,蒙阴县辖8镇、1乡、1街道,总人口5510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7个(回族、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等)。
全县设蒙阴街道办事处、常路镇、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坦埠镇、桃墟镇、垛庄镇、联城镇、旧寨乡1街道办事处8镇1乡和蒙阴经济开发区、云蒙湖生态区,345个行政村。
扩展资料:
蒙阴县的历史沿革
蒙阴县,古为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至今。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是纯山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座落着较大山峰520余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2座。
蒙山绵延百余里,是山东省第二高山,云蒙峰海拔1108米,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沂蒙七十二崮,其中三十六崮在蒙阴,中科院将其命名为“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蒙阴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1℃,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
蒙阴县境内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有44条(含3条干流),东汶河境内长56公里,梓河境内长66公里, 蒙河境内长22公里。
蒙阴县人民政府—蒙阴概况
刘洪是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奠基人,杰出天文学家,籍属今蒙阴镇。据考证,其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北4公里处的召子官庄村。刘洪的著作《乾象历》,首次提出了对月亮运动的不均匀性进行修正的算法,即以“平朔”推求“定朔”的方法,长期为后世沿用。刘洪就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准确地推算日食、月食。根据《乾象历》,把回归年的长度、朔望月的长度数值推算得比前代历法更为精确;撰成《九章算术注》,广泛搜古代记数、计算资料,改进提高,成功发明了“正负数珠算”。被后人称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誉为“算圣”。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科学家,2000年临沂市政府在临沂广场树立了刘洪雕像,并把他列入“临沂市十大历史名人”。2003年,刘洪故里被临沂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柰是蒙阴的另一位历史名人。他诞生于蒙阴镇李家保德村。据《李氏家谱》载,李柰九世祖李让自陇西随元朝元帅木华黎东征,授金牌千户,至李家保德村时看到此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便在此定居。李柰自幼刻苦好学,以善诗词而“名动齐鲁”。明宣德二年(1427年6月)中进士,初任行人,主管传旨、册封,后任南京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左参仪。任职期间,刚正不阿,治案无冤狱,被世人称为“铁板李御史”。戍边期间,体恤民情,为民着想,被百姓称为“李佛”。为官廉洁自律,景泰年间辞官归里时,倾其积蓄竟不够回家的盘缠,幸亏同僚相助。
蒙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本文2023-09-30 21:38: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