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可信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可信吗?,第1张

先说《汉书》把!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的历史记载基本可信了! 那些不尽不实的史籍以及以杜撰历史为生的文人墨客大多被清洗---正所谓眼不见为干净! 基本都可信,但是它在文学性和人民性上不如史记,汉书开始,二十四史彻底成了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帝王家谱。
再说《史记》
说到《史记》记载的上古世系的可靠性,眼下稍微熟悉一些学术史的兄弟们就会想起王国维大师著名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观堂集林》卷九)。的确,除了极少数几个商君先人的次序略有倒、错和某些世系关系不明外,殷墟卜辞提供了从“王亥”、“王亘”、“上甲”到商纣王共29代42王(含未即位的“孝己”和“上甲”前那几位)的完整谱系。这个谱系与《史记�6�1殷本纪》若合符节,殊为壮观,是中国上古史研究的佳话。 这个研究案例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已经成为学刊专著中的万金油铺天盖地。如果计算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的话,王国维估计可以上99次院士了(如果文科有院士的话)。历来古史和考古学界探索夏文明的时候,坚信夏朝的存在,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太多研究者认为“既然殷墟甲骨文证明《史记�6�1殷本纪》记载的商世系是可信的,那么《史记�6�1夏本纪》的世谱也当不至于向壁虚造”,按规矩接下来就是对顾颉刚先生和“疑古派”的一顿挖苦嘲笑。 果真如此吗? 我们往回看。 其实很早很多研究者们就知道《史记》里比《殷本纪》更晚的《周本纪》,其记载周先公世系全不可靠。《周本纪》记载周始祖弃生于大禹同时代,为夏人的农业部长“后稷”,此后经过十四代到文王。《国语》里周太子晋也这么追溯周的15代先祖(不过没有一一罗列)。《世本》记载则与之略有出入。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商人的始祖契与周人始祖弃大致同时,而光商代就有17代王,加上夏朝(至少400多年),商先公先王从大禹到商末传递了至少三四十代。而周人仅传递了16代,活活少了一个夏朝。所以历来研究者多不买帐。其实这也不奇怪,《史记》的时候上古世系资料丢得已经很多了,讲述上古各族世系多彼此矛盾无法贯通。司马迁不过是疑以传疑而已。 可是问题是,既然比商更晚的周世系都不可信了,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坚持认为“既然商世系可信(确切说是与甲骨文比没有太大的走样),那么夏世系也可信”?甚至进而认为上溯唐尧虞舜神农有巢都可信?这是典型的选择性举证、隐匿不利证据了。 同样的例子多着呢,比如今人几乎都相信商王武丁在位59年,因为《尚书无逸》说“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史记》也跟着这么说。可是既然用了《无逸》,为什么对同篇里的另外一条记载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避而不提?根据甲骨文,中宗是祖乙,他前有中丁(父)、外壬(叔)、河亶甲(叔)商王三兄弟先后登基,后有其子祖辛、沃甲两昆仲相继继位,任意连续两代在位将长得不可思议。相比较,中国此后连续两代在位最长的据说是雍正、乾隆,不过七十多年。这也可以算隐匿不利证据。 还有,说起《春秋》记载正确,学者多引其日食记载37次,其中多数为实录;可是为什么多不提另外几次,尤其是其中一次我记得根据朱文鑫先生研究(但愿没有记错)好像只有在澳大利亚才可以见到,明摆着是后人猜测追述的。 以上罗嗦一堆,并非是我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具体观点(比如夏的有无),而是想说当今中国古代文史学界包括大腕们在内都隐匿成风,让我们这些小喽啰读书的时候战战兢兢啥都不敢相信。当一篇文字你越读越觉得有道理、非常佩服,小心了!作者未必完整举证了,没准隐匿了大量不利证据。利用少数事实构拟虚假故事是最常见的骗人伎俩。

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可信吗?

先说《汉书》把!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的历史记载基本可信了! 那些不尽不实的史籍以及以杜撰历史为生的文人墨客大多被清洗---正所谓眼不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