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宋代张载的事迹或诗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谁知道宋代张载的事迹或诗集,第1张

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时当王安石行“新法”,很希望得到张载支持。张载并不反对变法,但提出不能“教玉人追琢”,遂与安石“语多不合。后因其弟张晋反对变法获罪,张载辞职回乡,以讲学著书为生。

张载精思过人,且强调践履,注重“外王”。他重视《周礼》,其重视的向度或与王安石有别,但主张通经致用的立场则完全一致。他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甚至想把《周礼》关于“井田”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构想,在关中集资购田以付诸实施。

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主要说的就是复周礼以开太平,但士官不顺,才华抱负无以施展,只能讲学著书,造道家中

乾称父,坤称母1;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2。故天地之塞,吾其体3;天地之帅,吾其性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5。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6;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7。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8;圣,其合德;贤,其秀也9。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10。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11;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12。违曰悖德,害仁曰贼13,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14。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15。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16。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17;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18。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19;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20。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21!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22。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23;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24。存,吾顺事;没,吾宁也25。[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乾称父二句:《易传·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2)予兹藐焉二句:予,我。兹,语气词。藐,弱小,多指幼儿。《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眇通藐。混然,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二解释为:“形气与天地混合无间。”中处,处于天地之中。

(3)故天地之塞二句:天地之塞,乾坤的阴阳二气充塞天地。《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吾其体,我以天地二气为体,此身气血都禀受于它。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塞只是气,吾之体即天地之气。”

(4)天地之帅二句:天地的乾健坤顺性质为阴阳二气所遵循。帅,带领;遵循。吾其性,我因此而成就了自己的本性。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帅是主宰,乃天地之常理也,吾之性即天地之理。”

(5)民吾同胞二句:民,人民。同胞,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物,万物,此处指人类以外的生物。与,同类。

(6)大君者二句:大君,指天子。吾父母,指乾坤、天地。宗子,嫡长子。

(7)家相:家宰。相,宰相。

(8)尊高年四句:所以,以此;以之。长其长,前长字为动词,后长字为名词,意为尊重年长之人。幼其幼同,意为爱抚年幼之人。《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圣其合德二句:圣其合德,圣人与天地德性相合为一。《易传·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贤其秀也,贤人是钟集了天地的灵秀而产生的。秀,灵秀。

(10)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二句:疲癃,衰老龙钟的人。茕独,孤苦伶仃的人。鳏寡,鳏夫和寡妇。颠连,困顿;苦难。无告,无可诉告。一说为无靠,告通靠。《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西铭

北宋张载著。原为《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作者曾于学堂双牖各录《乾称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1]文中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把宇宙看作一个大家族,说明个人的道德义务,宣扬“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乐天顺命思想。[2]

作品名称

西铭

作品别名

订顽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正蒙·乾称篇》

文学体裁

作品原文

乾称父,坤称母1;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2。故天地之塞,吾其体3;天地之帅,吾其性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5。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6;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7。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8;圣,其合德;贤,其秀也9。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10。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11;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12。违曰悖德,害仁曰贼13,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14。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15。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16。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17;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18。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19;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20。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21!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22。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23;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24。存,吾顺事;没,吾宁也25。[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乾称父二句:《易传·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2)予兹藐焉二句:予,我。兹,语气词。藐,弱小,多指幼儿。《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眇通藐。混然,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二解释为:“形气与天地混合无间。”中处,处于天地之中。

(3)故天地之塞二句:天地之塞,乾坤的阴阳二气充塞天地。《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吾其体,我以天地二气为体,此身气血都禀受于它。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塞只是气,吾之体即天地之气。”

(4)天地之帅二句:天地的乾健坤顺性质为阴阳二气所遵循。帅,带领;遵循。吾其性,我因此而成就了自己的本性。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帅是主宰,乃天地之常理也,吾之性即天地之理。”

(5)民吾同胞二句:民,人民。同胞,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物,万物,此处指人类以外的生物。与,同类。

(6)大君者二句:大君,指天子。吾父母,指乾坤、天地。宗子,嫡长子。

(7)家相:家宰。相,宰相。

(8)尊高年四句:所以,以此;以之。长其长,前长字为动词,后长字为名词,意为尊重年长之人。幼其幼同,意为爱抚年幼之人。《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圣其合德二句:圣其合德,圣人与天地德性相合为一。《易传·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贤其秀也,贤人是钟集了天地的灵秀而产生的。秀,灵秀。

(10)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二句:疲癃,衰老龙钟的人。茕独,孤苦伶仃的人。鳏寡,鳏夫和寡妇。颠连,困顿;苦难。无告,无可诉告。一说为无靠,告通靠。《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11)于时保之二句:《诗经·周颂·我将》:“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于时,郑玄笺:“时,是也。”保之,郑玄笺为:“得安文王之道。”江永《近思录集注》卷二引朱熹注为:“畏天以自保。”翼,小心翼翼。《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郑玄笺:“小心翼翼,恭慎貌。”

(12)乐且不忧二句:乐且不忧,《易传·系辞上》:“易与天地准……乐天知命,故不忧。”纯乎孝者也,《左传·隐公元年》:“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所引诗见《诗经·大雅·既醉》。杜预注:“纯,犹笃也。”

(13)违曰悖德二句:《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

(14)济恶者不才二句:济恶,助长为恶。不才,没有才能。《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皡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践形,体现出人的天赋品质。《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赵岐注:“圣人内外文明,然后能以正道履居此美形。”践,实现;实行。惟肖,《尚书·说命上》:“说筑傅岩之野,惟肖。”肖,相似。《说文》:“肖,骨肉相似也。”此处即专指子对父的相似。

(15)知化则善述其事二句:二“其”字都指天地乾坤而言。天地乾坤所做之事为化育,所存之志为神妙的天机,圣人继承其事其志犹如孝子继承父母。穷神、知化,语出《易传·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16)不愧屋漏为无忝二句:不愧屋漏,语出《礼记·中庸》,原文作:“《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所引诗见《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意为诸侯卿大夫觐见助祭,屋漏为宗庙的西北隅,不愧意为有神见己所为而己不惭愧。无忝,《孝经·士章》:“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所引诗见《诗经·小雅·小宛》。忝,羞辱;有愧于。存心养性,《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匪懈,《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性不敢行。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所引诗见《诗经·大雅·烝民》。夙夜,早晚;夙,早。匪懈,不懈;匪同非。

(17)恶旨酒二句:恶旨酒,《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意为禹不喜欢美酒,而喜欢有益的话。崇伯子,夏禹之父鲧封于崇,史称崇伯,崇伯子即夏禹。顾养,顾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18)育英才二句:育英才,《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颍封人,即颍考叔,曾任颍谷封人。春秋时郑国人,以事母至孝著称,《左传·隐公元年》有记载。赐类,永赐尔类的简称。

(19)不弛劳而厎豫二句:不弛劳,勤劳不松懈。弛,本义为放松弓箭,引申为松懈、延缓、减弱。厎豫,致使其快乐。《尔雅》:“厎,致也。豫,乐也。”舜其功也,意为这是舜所获得的成功。史称舜事其父瞽瞍至孝,《大戴礼记·五帝德》:“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孟子·离娄上》:“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20)无所逃而待烹二句:申生,春秋时晋献公太子,晋献公宠爱骊姬,申生为其所僭,自经而死。文中所说“待烹”,犹言待死,并非确指。恭,申生死后的谥号,《谥法》:“敬顺事上曰恭。”事见《国语》及《左传》。《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曷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曷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21)体其受而归全者二句:体其受,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归全,保全身体,归之于父母。参,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孝经》均为其所作。《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又《礼记·祭义》:“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22)勇于从而顺令者二句:勇于从而顺令,勇于顺从父母的旨意。伯奇,古代孝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尹吉甫为周宣王大臣。《汉书》卷七十九颜师古注引《说苑》:“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重。后母欲令其子立为太子,乃僭伯奇,而王信之,乃放伯奇也。”

(23)富贵福泽二句:福泽,福利恩泽。厚生,生计温厚,丰衣足食。《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24)贫贱忧戚二句:忧戚,忧虑烦恼。戚,忧患;悲哀。庸,用;以;乃。玉汝于成,爱护而使之有成就。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二:“盖以玉必琢而后成,拂乱乃所以增益,而劳苦即所以全爱也。”

(25)存吾顺事二句:存,生存。顺事,顺从天地之事。没,通“殁”,死亡。宁,安宁。

北宋理学四大家有: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1,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2,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3,二程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

程颐、程颢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二程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因此后世称为“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他们的最高哲学范畴是“理”,它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他们的最高心理范畴是“心”。

扩展资料: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

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周敦颐

—张载

—二程

《张子全书》,宋张载(1020—1077)撰。张载为北宋大儒,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此编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包括《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横渠易说》三卷,《语录抄》一卷,《文集抄》一卷,《拾遗》一卷,宋元诸儒所论及行状为《附录》一卷。编辑者为明人沈自彰。成帙万历年间。所收与《宋史·艺文志》所载《横渠易说》三卷,《正蒙》十卷,《经学理窟》十卷,《文集》十卷不合,沈氏所辑盖非完帙。并有所选录所致。

是儒家学说的分支吧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称为“理学三先生”。然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在时间上,这场儒学运动持续到明清之际,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所谓的儒学主要就是理学(或称性理学);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的同时,也同时改换了先秦儒学的积极精神,把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引向萎靡和颓废,因而就其后果而言,其智慧的思辨也具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研究理学哲学智慧,不仅在于了解它对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其得失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思索一些诸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对当代仍至为重要的哲学问题。而给这种思考以启发和借鉴,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编辑本段]怎样评价宋明理学?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是张载这位哲学家的思想。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这句话出自宋代北宋张载的《西铭》。

作为儒学的经典文献之一,张载的《西铭》在传统社会即备受赞誉而传诵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篇铭文虽然仅有250余字,但却为人们安身立命之道的确立构筑了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弘阔的境界。

张载以社会现实为终极关怀,所要继承的,是以孔孟六经为代表的儒学价值观,所要确立的,是以博大胸襟关怀社会、关注民生的现世主义。孔子道“仁”,孟子言“善”,张载则认为仁是人的价值本性,提倡以“仁”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张载对孔子仁学和孟子性善论的综合发展。

张载哲学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己和别人、家庭和社会、人类和自然的统一和谐,要实现这种社会理想,首先要在对宇宙无限性、整体性、和谐性的认同的基础上,确立宇宙的基本精神也即自己的价值本性,只有认同了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广大仁性,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尽职尽责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哲学思想所带来的影响

1、视野开阔:哲学思想使人们超越了日常经验和表象,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框架。帮助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真理的本质、道德价值等问题,从而拓展了思维的边界。

2、道德指导:哲学思想提供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导。有助于人们思考善恶、公正、责任等道德问题,并促使人们以更有意义和正直的方式生活。

3、个人成长: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人们对自身生活和心灵成长的思考。可以提供对自己的意识、自己的认同、幸福与满足感等问题的洞察,帮助人们发展出更加有意义和丰富的个人生活。

北宋张载。

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翻译

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能够将儒家的智慧义理发扬光大,教化万民,才是读书人的立足之本,我们是为了继承先贤的智慧,创当代太平盛世。

扩展资料:

儒学解读: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实现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横渠遂辞官。归家后,专注于读书讲学,开创“关学”,名震一时。

——横渠四句

谁知道宋代张载的事迹或诗集

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时当王安石行“新法”,很希望得到张载支持。张载并不反对变法,但提出不能“教玉人追琢”,遂与安石“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