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过世写作文起什么名字好
父亲去世了,是那样的猝不及防。十三岁的我扑在父亲的遗体上嚎啕大哭,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天似乎塌了下来,世界一片黑暗。
在叔叔伯伯的帮助下,我们安葬了父亲。剩下来的日子,我和母亲孤伶伶的守着清贫的同时又难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不知为什么,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一天中午,我拖着很重的步子从学校回到家中,黯淡的生活让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满脑子里只有我去世的父亲。到了家里,母亲从炕上坐了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道:“回来了,妈给你做饭去。”
什么?还没做饭啊?一股无名业火陡然从心中升起:“你干什么去了,竟然还没做饭,你想让我迟到啊?”
面对我歇斯底里的叫喊,母亲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走到厨房默默的忙碌起来,我跑进屋里一头扑在炕上委屈的哭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的我,感觉一直温暖的手在抚摸着我,一种久违的感觉传遍了我的全身。睁开眼睛一看,是母亲。她的眼睛里浸满了泪水,见我醒了,赶忙扭过头去拭去了眼泪。
“妈,刚才我……”
“孩子,我知道你是想你的爸爸,是妈不好,没有照顾好你。”母亲再也忍不住的小声哭了起来。
“妈,我错了,你别哭了。”
“孩子,你爸爸已经走了,而我们活着的人必须要振作,你想想,你爸爸如果看到你这个样子,他会不会生气呢?”
“妈,我……”
“你爸爸走了,你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了,也是妈妈全部的希望,如果你也这样消沉,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到这母亲已是泪流满面。
我抬起头看着母亲,母亲的眼神里写满了悲伤,写满了期待,是啊,父亲去世,母亲和我一样的悲伤,不,是比我更悲痛,母亲也许没想让我帮她分担忧愁,但我应该和母亲去共同承担生活的不幸,受伤的心本该安慰受伤的心,而我却在痛苦中忽视了别人,忽视了一颗同样在流泪的心。
“妈……”我哭着扑入母亲的怀里……
我知道,在这次痛哭之后,我不会再哭泣,我要用自己的坚强与力量为母亲撑起一片晴空。
写给父亲逝世三周年的深度短文
父亲生于一九三八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卒于二零一一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享年七十三岁。
转眼间父亲离世已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谆谆教诲经常浮现眼前,也时常会在梦中相见。
确切地说,连父亲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我也曾问过父亲兄弟三人中唯一在世的二伯,他也不知道父亲的生日。但人总得有个生日吧,于是妈妈的生日也便成了父亲的生日一起过了。
父亲童年不幸,历尽苦难。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最小,在其六岁的时候先后失去双亲,从此,寒九三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同龄孩子围在父母膝下撒娇时,孩提时的父亲即已饱尝人间疾苦,后期又和大伯二伯分离,无家可归,幸亏被离家二十多里的一户好心人家收养,从此虽然有了所谓的“家”,但生活的艰辛和缺少父母疼爱的幼小心灵,依然伴随着辛酸和凄然!直到在18岁参军入伍的时候,在公社武装部的政审过程中,才偶然的与二伯相聚,在那个物质生活非常匮乏的年代,生存才是第一需要,双亲已故,两个哥哥尚幼,除了父母那会有人记得父亲的生日?应该说父亲的人生从小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父亲性情温和谦逊,慈爱有加。可能是因为童年的不幸造就了父亲成年后坚韧不屈和温和的性格,父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小到大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父亲生气发火,总是和颜悦色,一脸的笑容,即使我们做错了什么事,也从不打骂,甚至没有大声的呵斥,但事后会给我们讲很多做人的道理,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疼爱的父亲,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埋在心底,根本不舍得的打骂子女,只是加倍的疼爱我们。
父亲坚韧顽强,宅心仁厚。父亲自6岁离家,18岁参军入伍,退伍后在村里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人缘极好。文革时期村内的派系斗争、自己亲手培养的村干部离心离德,还有村内强势人家的欺侮……,所有的这些事情父亲总是大度的包容,豁达置之,从不耿耿于怀、与之计较,表现出了坚韧顽强的性格。“是非曲直任评说,日久自然见分明”。果然多年之后各自都有了不同的结果,至此我便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之道,但更佩服父亲的宽大胸怀。
父亲与人为善,不贪不占。父亲性情随和,做事讲究原则,担任村干部多年,从不占集体的便宜,口碑很好。80年代在乡里上班时,办公室同事敞开的抽屉里,放置了大量刚收的还未来得及清点的现金,父亲发现后便找来锁将其锁上,等同事回来后再交给他,为此同事非常感激,即便多年后同事和父亲回村务农也一直保持深度交往。父亲善良热心,乐于帮忙,南庄北疃、邻里之间遇人有求,总是力所能及,倾心相助,邻村一户人家因为父亲帮了其大忙,至今还一直当亲戚走动。
父亲知书明理,豁达乐观。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明事理、辨是非,更是写得一手好字,在那个年代的村里也算是文化人了。应该说童年的磨难和坎坷对父亲影响很大,望子成龙,跳出农门应该是那个时代父亲的美好愿望。我们家中子女多,都是出生在60-70年代困难时期,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极差,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是父亲的第一要务和主要责任,但父亲(除大姐外)都能将每一个子女送到学校读书,生活虽然艰辛,但父亲却想方设法培养我们学习,让我们尽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体现了父亲对我们子女的殷切期盼。记得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第二天带2元钱的书费,否则不让到校,因要的很急,父亲一大早就去邻居家借了钱给我而没有耽误上学。在读初中的时候,家中条件已好了很多,父亲当时也到了乡里工作,离学校也很近,于是隔三差五地给我改善伙食,而自己却省吃俭用,只是我很不争气,贪玩厌学,最终也没有达到父亲的预期。
父亲一生劳苦,甘受清贫。妈妈去世后,本想让父亲来城里居住,但父亲只住了二十多天就挂念着家里的菜园回去了,本来说好回家收好菜后就回城居住,不曾想那次的回家竟成了永别。我不是那种有能力的人,没有金钱给不了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和保障;没有权势给不了父亲家祖的荣耀和骄傲;所以多少年来父母一直住在老家普通的房子里,居住条件和环境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即便还有一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心思,有时也力所不及,能做到的只能利用空闲的时间,尽可能地多回家几趟,尽可能地满足父母的简单需求,尽可能地让父母满意,但最终也没有让父母达到物质生活的随心所欲,想起来真是愧疚!
父亲善解人意,细心体贴。自2006年母亲手术后病情转移,父亲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母亲,虽然家里不再种田养畜,但闲不住的父亲仍然整理着菜园,间或在路边种点红薯、黄豆;一旦母亲需要赶集、串亲,父亲就会用三轮车载着母亲一同前往。尤其是在母亲病重期间,身体每况愈下,几乎每周都要去医院打针或是输液,父亲总是独自陪伴,从来没有麻烦子女;后期母亲痛疼难忍,整夜的都睡不好觉,父亲总是尽心服侍,日夜操劳,从未提出让子女回家照顾,父亲将所有的重担都挑在肩上,不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不给我们增添任何负担,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曾想在母亲去世的两个月后,历尽磨难本该好好享受生活的父亲竟追随母亲而去……。
父亲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总希望我们都过得幸福。记得刚转业时,面临着工作、 孩子上学、购房等多重压力,对我来说应该是困难时期,父亲曾多次问起我的房贷和工作情况,看得出父亲很担心我当时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而每每听到我房贷的压力减轻及经济条件好转之时,父亲就会表露出欣慰的神态。
父亲的一生虽然极其普通,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那种坚韧顽强、善良宽容、乐观豁达的品格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虽然从小饱受磨难,但决不向命运低头;虽然家境清贫、但勤劳苦干,用微驼的脊梁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父亲的这些优良品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无形的、宝贵的财富。
有父亲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没有觉得什么,看到父亲身体尚好,还年轻,总认为时间有的是,有些想法和计划没有付诸实施,一再地拖沓,最终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忆往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时为了所谓的工作,总能在心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解脱,而减少了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机会,如今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真是痛心之极。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父亲,就已离我而去了,以后即使有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孝敬双亲了。
没有父母的孩子,生活中少了不少的色彩,逢年过节、喜庆之事总与别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平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思念;平时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得面对失去双亲的现实。人们说:“时间是疗伤最好的药物”,对我来说,时间并不会真的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和事情慢慢地淡化,变的不再重要了;时间让我逐渐习惯了孤独,学会了坚强;时间让我明白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时间还让我学会适应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
父亲的突然离世是我一生至今的最痛,三年来每一次撰文祭父都是对我心灵的洗礼,也最能触动心灵深处最痛的记忆。“当你真正感觉到痛的时候,才知道‘痛’是什么”,这种感觉无以言表,只能亲历感受。
花开自有花落时,天地茫茫两不知;又是一年大雪日(父亲于大雪节气的晚上离世),独思父亲泪湿巾。
爸爸,三年来家里一切都好,所有家庭幸福美满;嘉(稼)已上了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瑞(佳庚)也已上小学二年级,聪明好学,成绩优异,这个围棋比赛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您就放心地走吧。
爸爸,今天兄弟姐妹和所有的亲朋好友均到您的坟前看望您,就连二伯也亲自到了您的坟前,并给您送去了很多的纸钱和您所需的用品,足够您在天国终生的享用!
听老人们讲,去世之人过了三周年后,魂魄也将远去,因此在父亲去世三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示纪念,并向父亲作一告别。
祝福父亲在天堂的生活开心快乐,事事如意!
一切都已过去,生活还将继续……。
不孝儿
关于父亲逝世三周年的对联(7字对联最好)1、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2、勤俭度日遵遗训 努力工作报余恩
3、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4、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5、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6、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再晤言
7、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春风何处游
祭奠亲人逝世三周年的悼念对联半夜思亲双泪洒
三年祝福九泉知
楼主你好,据我所知,对联必须平仄对仗,方登大雅之堂。试拟一联,略费心血。此联按照平水韵的平仄如下,恭请采纳:
中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仄仄仄平平
——水木轩主原创 敬呈楼主雅收 他人若要转载 还请注明作者
父亲母亲三周纪念对联大全=纪念父亲逝世三周年对联为你奉上一部分,请你参考:
1 陇上犹留劳迹 堂前共仰遗容
2 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3 勤俭度日遵遗训 努力工作报余恩
4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5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6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7 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再晤言
8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春风何处游
9 风凄暝色愁杨柳 月吊宵声哭杜鹃
10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号
11 白马素车愁入梦 青天碧海怅招魂
12 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 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再难逢
13、故人已去整三载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泪别父亲(母)驾鹤去
下联:时觉百年仅三秋
解析:父亲,或父母逝世以后,悲痛心情时常出现,时间虽然仅仅过了三年,宛如时隔百年!
掉母寄语母亲逝世三周年北风呼号,玉树霜枝。博天地之众孝,悼慈母作古三载祭期,涕零伏案,作文祭语。
时光飞逝,三载恍然。那一刻痛断肝肠与母作别,沥沥于目。发肺腑叮嘱,及哀哀长叹此生遗憾,回旋脑海甚难忘怀。留恋之情,定格一瞬生命终止,富含慈爱之双眸,乃吾少小成人不变光环。转而消逝,感余茫然若失,亦感成人矣!失母之痛,如天崩地裂矣!
天国,遥而不及也。焚纸擎香,母亲大人可安否?
母亲逝世三周年除服对联首先,在说这个母亲逝世三周年除服对联之前,想要提升一点,因为亲人逝世,其实会对你运势有一定影响的,当然这个运势是往低的趋势走的。所以,可以在除服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八字五行情况定适合自己的吉祥物佩戴,来帮助化解霉运,提升个人的运势为好,这样对你之后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好的运势加持庇佑的。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定适合的无相吉祥吊坠更好些。
其次,这个母亲逝世三周年除服对联如下:
1、守孝百日除丧服 难改千载思亲心
2、丧尽之日虽除服 弹琴犹觉未成音
3、慎终须行百日礼 追远常怀一片心
4、百日除服成礼制 一片孝心贯古今
5、衣改服改制不改 时移岁移孝难移
6、脱孝难脱孝子情 改制不改一片心
7、脱服孝子迎嘉宾 慎终追远一片心
8、丧至今日除服尽 德传千秋泽后人
9、念勤劳深恩未报 遵先王制礼不忘
10、服至三年遵古制 丧除此日报亲恩
有哪些祭奠父亲去世三周年的诗词?祭奠父亲去世三周年的诗词: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____白居易《梦微之》
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6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7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___陆游《沈园二首》
8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9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0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____陆游《沈园二首》
1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3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4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____李忱《吊白居易》
1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给父亲办三周年,邀请短信应该怎么发最好是打电话通知,发短信我觉得不妥。
逝世三周年花圈怎么写首先看已故的人和你是什么身份了
假如是朋友,就写,沉痛悼念xxx,故友xx敬献
假如是爷爷,就写缅怀xxx通知,贤孙敬献
永远的红气球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亲朋一浪高过一浪的哭泣声中,父亲的灵柩缓缓落到墓穴中,我的心此时已装满了泪水,虽然我的双眼已不在流泪……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十六岁时那个鲜红的氢气球,湛蓝的天空下,那鲜红的气球格外得显眼,十六岁的我,在父亲厚实的大手牵引下,骄傲地走过街头,今天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在姊妹中一向以诗人自诩的我,此时却不知用何种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父亲去了,带着他对世间无限地眷恋去了,红气球刺痛了我的心,让我无法证实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我的耳旁响彻父亲的声音,那么亲切,那声声呼唤对我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洗礼,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他的气息,我实在无法接受从此与父亲这神圣的称呼绝缘,虽然我已不在年少,但我依然象年幼的儿子在我怀里撒娇一样依恋着已经故去的父亲,对于父亲的离去,我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抉择,时间在此刻凝固,我感觉整个人已经半机械化,在与父亲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我的脑袋嗡嗡作响,眼前父亲的形象和红气球交汇晃动,一切都在明确的告诉我,父亲已离我们远去!而我的红气球也将随记忆远去,虽然它消逝的时候,我并没有过多的悲伤……
我是姊妹中的老幺,在所有的姊妹中,父亲是最疼爱我的,因为我一直是他心中听话用功聪明的乖乖女,他为我的每一步成功都欢喜不已……和姐姐们一起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在阁楼里我们竟然发现,我们五姊妹从小到大所有的奖状、荣誉证书、课本、作业甚至练字的草纸都被精心的捆扎着,而我的东西是最全的,那些参加自学考试的资料、成绩单、毕业证登记表格,甚至自己平时都未留意的在各类小报杂志上发表的豆腐块,都被父亲细心地剪贴起来,再想想父亲平时生炉子时都用的是他练字的纸,看到这些东西时,泪水再一次占据我的眼眶,我仿佛又一次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感受他温情的抚摸……那些剪报上有父亲亲笔的批阅,每一笔都凝聚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想像一下父亲在整理这些东西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希望、憧憬……所有的一切在父亲离去后都无法考证……
今天,当我坐在电脑前,将自己心中的思念用文字敲打出来,我不知道天堂里的父亲是否能感知到,但我知道自己一直都很努力,努力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地让天堂里的父亲永远欣慰!
岳飞被杀后
一支后代逃到韩国
提到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给人最初印象就是喜欢“偷文化”。因为古代是中国的附庸国,近代是日本、美国的“殖民地”,没有什么光辉的历史,喜欢窃取邻国的文化和名人为自己国家的。
韩国人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喜欢乱认祖宗,将东夷、高句丽等,都说成是所谓的“韩国文化”,还将很多中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宗。以至于出现了“什么,孔子是韩国人?什么,西施是韩国人?什么,孙中山是韩国人?什么,我也是韩国人?”的笑话。
不过,韩国虽然喜欢乱认祖宗,但他们国内,还真有一支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
岳氏五子
岳飞生于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即公元1103年3月24日,史料记载,他“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欲所言,不避祸福”,自小喜读史书兵法。16岁那年娶妻刘氏,17岁就生下了长子岳云。
1122年,20岁的岳飞从军征辽,虽立下很多战功,因性直,不是被革职就是被迫“告身归乡”。
1125年4月,岳飞次子岳雷出生,四个月后,他就因为上书反对赵佶南迁被革职。直到1128年第四次从军,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并仅用5年时间威震天下,受封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成为独镇一方的大员。此后,岳飞南征北战,北伐收复襄阳六郡,镇压湖南钟相杨么起义,在此期间,四子岳震于1135年5月出生于潭州(长沙)。
岳飞迎来了仕途的高光时刻,被封为太尉,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河北诏讨使兼营田大使。赵构甚至专门下诏:“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1140年,在五子岳霭出生一年之际,金军背盟再次南侵,岳飞加封正一品少保,奉旨再次北伐中原,一路连奏凯歌,兵锋直指汴梁,甚至金兀术的子婿都派人悄悄联络,说愿率5万之众来降。就在这大好时刻,“大金江南国主完颜构”粉墨登场,连下12道金牌要求岳飞班师。让岳飞“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不能骂皇帝软弱,只能说“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1142年1月27日夜,岳飞蒙难于大理寺狱中。
岳飞的五个儿子,下场各不相同。长子岳云长年从军,在岳家军中颇具威望。大理寺的判决是“官减外,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入宫,勒停。”但赵构却下诏“岳飞特赐死。”次子岳雷流放广南路,死于流放地。三子岳霖流放惠州,有生之年得见父被平反,广泛征集父亲事迹,次子岳珂在此基础上编成了《鄂国金佗稡编》。岳震和岳霭本也该流放,但被家人提前送过长江,隐姓埋名,直到父亲去世21年后才恢复了岳姓,宋孝宗还专门将岳霭的名字改名为了“岳霆”。
逃亡他乡的岳飞后人
岳霆长大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为岳墦、岳玙和岳琨,子孙后裔主要在鄂、豫、皖、湘四省。
其中,岳玙有一个儿子叫做岳浮海,元朝时跟远征南大将军李柏南征北战。岳浮海之子名为岳阿甫,岳阿甫的儿子岳雅远是女真金牌千户,因军功被提为征西大将军,带兵进驻青海。
岳雅远的儿子叫做岳豆兰,后来随母姓改为了佟豆兰,受封为了“青海伯”。岳豆兰虽然是岳飞的七世孙,但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大元忠臣”,后来奉命带着大军从青海进入了高丽。
胡虏无百年之运,天降猛人朱元璋很快就推翻了蒙元。留在高丽的岳豆兰,没有选择为这个新建立的汉人王朝效忠。反而在1371年,也就是洪武四年跑去投奔了高丽都统制李成桂,还把自己的姓名改成了“李之兰”。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决定收复铁岭的东、北之地。
当时的高丽朝廷犯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狂妄自大毛病,竟然觉得单靠自身就能对抗将元朝都给推翻了的大明天军。不但拒绝将土地交给明朝政府管辖,反而胆大包天的命令李成桂去攻打辽东地区。李成桂知道自己和明朝军队的差距,真要去打仗那和送死无异。在上书反对无效后,只好带队渡江,走着走着发现“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就跟朝廷上书要求撤军。高丽王辛禑死活不听,强令他继续进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成桂直接带着部队返回了开城,将门下侍中崔莹流放,自己和一个叫曹敏修的人总览朝政。不久后,就有人拿一本《汉书》跑了过来,指着《霍光传》劝说李成桂“当早图之”。于是,李成桂就发动政变把辛禑废掉了,另立辛昌为王。
历史上,行废立之举的除了最后自己称帝的,有好下场的并没有多少。李成桂也明白这个道理。先是想办法将曹敏修排挤出去,自己独揽朝政。1389年,明朝方面宣布辛昌不是恭愍王后人,不许入朝。李成桂就以此为由废掉了辛昌,另立王瑶为王,并开始采用“洪武年号”,交好明朝。
又过了三年,李成桂废掉王瑶,迁都汉城,建国朝鲜,李氏朝鲜自此正式立国。不管是废君还是自立,李之兰从来没有表达过反对意见,一直都十分的支持。李成桂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他。有着“从龙之功”的李之兰得到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死后还得到了“襄烈”的谥号。
他的几个子孙之中,长子为辅国崇禄大夫,次子为保功大将军、判左军都总制,判右军府事。死后也得到了谥号“武厚”。三子当上了汉城判尹,四子则当上了礼曹参判。
李之兰后人和中国教好,在抵抗倭寇的事情上还有过一些合作。
600多年过去,李之兰的后裔开枝散叶,一部分居住在了朝鲜平安南道阳德郡、成川郡,咸镜南道的北青郡,江原道伊川郡;一部分则住在韩国京畿道抱川郡、瑞川郡、高阳郡、杨州郡、华城郡。
如今,两国仍有祭祀李之兰和他后人的庙宇。韩国釜山太宗寺主持“道成宗长”李阳镐就是李之兰之后。他还能准确的回溯自己这一支的祖先的名字:李之兰生李和尚,李和尚生李存庄,李存庄生李体,李体生李允奇,李允奇生李世蕃,李世蕃生李谈……岳飞第25代孙李秉律生他李阳镐。
认祖归宗
因为李之兰之前当过“青海伯”,且是从青海来的朝鲜,他的后人们也就自称为“青海李氏”。
虽然已经改姓为了李,但青海李氏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岳飞的后人,也一直以岳武穆为荣。他们也想要认祖归宗,但这并不容易,90年代之前是因为中韩没建交,90年代之后,则是因为他们担心大陆那边不认。
岳雅远的儿子叫做岳豆兰,后来随母姓改为了佟豆兰,受封为了“青海伯”。岳豆兰虽然是岳飞的七世孙,但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大元忠臣”,后来奉命带着大军从青海进入了高丽。毕竟,一群姓李的突然自称是岳飞后人,也得有人信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大陆这边的岳飞后人,一直在为岳氏宗亲能齐聚一堂做着努力。1988年,岳飞后裔专门成立了岳飞思想研究会,以“传承岳飞尽忠报国、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
1996年开始,时任岳飞思想研究会秘书长的岳朝军为了发扬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决定编纂一份家谱。
岳朝军是岳飞第28代孙,为不遗漏一个线索,全世界到处跑,不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加拿大没有他没去过的。
通过翻阅相关史料,岳朝军也发现了李之兰这一支流落朝鲜半岛的岳氏后裔。朝鲜那边的肯定去不了了,只能在2000年前往韩国,准备了解这支分离了600多年的“兄弟姐妹”的情况。
当时的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会长名为李完性。他曾专门跟韩国的李氏宗亲们筹款,将原先已经杂草丛生的祖坟给修缮了。每年春秋两季,他也会专门组织大家去祭祀一番先祖,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当李完性见到岳朝军后,表现的十分热情,他也很希望能早日代表这支族人前往中国认祖归宗。岳朝军经过仔细查阅家谱和相关典籍,并和李完性韩国人交流了祖上的故事后,终于确定,他们确实同样是岳飞后人。
这支移居他乡的“同胞”,至此正式算是认祖归宗了。
此后十几年里,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会长和中国岳飞思想研究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2013年3月26日,为了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在杭州岳王庙景区举行了“首届岳飞文化节暨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祭祀活动”。
这次活动很特别,前来祭祖的不但包括150多位来自大陆各地的岳飞后人,还有30多位来自台湾的岳飞后人及17位来自韩国的岳飞后人。这是600多年前岳飞后人第一次这么整整齐齐的聚在一起。
李完性这次是带着儿子李喜重一起来的。
虽然汉语说的并不怎么流利,李喜重还是十分激动的用汉语讲了自己的感想:“我的祖先一直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讲着岳飞精忠报国,却为秦桧所害的故事,我们一直以祖先为傲,能应邀来杭州参加大典很激动高兴,也想邀请岳氏宗亲前往韩国交流一番。”
当年岳飞在临终前,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一代民族英雄,遇上昏君奸相,落的如此下场,一直为人们所哀叹,秦桧和赵构也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因为时代影响,导致岳飞的后人们分隔六百年不能相认。然而,哪怕改名换姓,韩国岳飞后人也没有忘记对祖先的信仰,并最终认祖归宗,着实让人欣慰。
爸爸过世写作文起什么名字好
本文2023-09-30 20:44: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