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庙会几号到几号
2023年药王山庙会从2月20日到3月6日。
药王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药王山庙会的历史渊源:
有着“关中第一庙会”美名的“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是陕西目前唯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药王山古庙会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极大影响,千百年来,历久不衰。
药王山古庙会,从唐宋沿袭至今,历久不衰,且愈办愈火。清人诗云:“曼衍鱼龙百戏场,分棚啸侣各行觞。春人来去纷如织,箫鼓千村赛药王”。意思是耀州社火纷纷登场,人们坐在帐篷内,呼朋唤友饮酒作乐。各种器乐吹吹打打,相互比赛,声震林木,热闹非凡。
清末至民国期间,会期定为十天,即由农历二月初二始,初六开始唱戏,十一日结束。一般按照旧例由耀州城内四街轮流举办。
农历二月初二是药王山开洞门的日子,这一天,药王孙思邈的故里耀州孙家原要派锣鼓队早早来来到药王山,代表其后裔祭参加奠活动,此外,孙思邈的舅家耀州孝义坊同样也派出锣鼓队浩浩荡荡一路吹吹打打走来。
以上内容参考-药王山庙会
孙武,孙策,孙权,孙中山,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淄博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山东阳谷人,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 ,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炎:乐安(今山东省博兴)人,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尔雅音义》。
孙绰: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北)人,东晋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著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创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最先喊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国民革命运动奉献了毕生精力。
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山全书》。
一、至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二、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三、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四、词圣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五、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六、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七、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八、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九、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亚历山大·伊米奇,1903年2月4日出生于波兰,2014年4月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老年医学研究小组证实为在世的最长寿的男人。亚历山大·伊米奇于2014年6月8日早晨在纽约曼哈顿平静去世。亚历山大·伊米奇去世后,一位仅比亚历山大小一天名叫百井盛的日本男性获得了世界上最长寿的男人桂冠。
生涯简介
亚历山大·伊米奇,1903年2月4日出生于波兰,2014年4月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老年医学研究小组证实为在世的最长寿的男人。1939年,在被纳粹占领后,亚历山大与妻子逃离了波兰,并在俄罗斯的劳改营中幸存了下来,1951年来到美国。亚历山大的妻子是一名艺术家和治疗师,1986年在纽约去世。他们没有孩子,在他们的公寓里,到处都是他妻子的艺术作品。尽管拥有动物学博士学位,但是亚历山大对超自然现象的研究充满热情。“他拥有把逆境转变成积极因素的能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亚历山大的朋友说。
虽然亚历山大的高寿可以归因于饮食、锻炼和营养,但亚历山大的亲友认为,对生命的热情和好奇是他长寿的真正关键。
亚历山大·伊米奇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男人,但远非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现在世界上至少有65名女性已经超过111岁。根据老人医学研究组织,现年116岁的日本女性大川美佐绪是仍健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继承者
亚历山大·伊米奇于2014年6月8日早晨在纽约曼哈顿平静去世。亚历山大·伊米奇去世后,一位仅比亚历山大小一天的日本男性获得了世界上最长寿的男人桂冠。
美国“老年学研究小组”的一份名单显示,世界最长寿男性是日本人百井盛,生于1903年2月5日。日本琦玉市消息称,百井盛目前在东京的一家医院住院,5月中旬市政府负责人曾去探望他,看到其健康状况良好。2013年9月,他收到了清水勇人市长的祝贺信与纪念品。
其他传说人员:
黄帝
黄帝是中国的民族的祖先,中国人在这个星球上,无论生活在什么国度,并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 据传说,黄帝是一个百岁寿星。
彭祖
彭祖岁生日,在中国的传说,相传寿命最长,他住超过800岁的仙人。客场。彭祖名筏景,李瑶,舜,禹,夏,商,周,多代,要注意营养,善于烹调着称于世。他做做饭,色,香,形俱佳,身体素质疾病,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像神一样喜欢得不得了。
汉吴普(医生),三国广陵(江苏省江都县)。名医华佗的门徒。精于医术,专门从事中草药和健康。吴普华学练“五禽戏玩”坚持锻炼90年,仍然牙齿完坚,聪明的眼睛和耳朵,活超过200岁。吴普和逻辑的草书“S&P本草”,原书早佚,一些本草及其他著作的后裔。现代仍然系列的印刷量。另一种编译“华方”,“华佗药方”之一,已佚。
刘挥召 ,南北朝,隋唐,刘挥召著名高僧,出生于公元526,816死了,是在该国最长寿的人,活290岁。
陈俊 长寿的世界历史,唐臣,在444年的年龄。福建省永泰县,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实际上是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打开中国地名杂共和国的一个版本,下栏上赫然写着:陈俊,是之间汤希偬出生于1901年,在元太死了六十年。这是历史上记录进行调查,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岁生日。
孙思邈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年龄101岁,100岁,仍然精力充沛,着书立说,写下了不朽的经典之作“千金翼方。 孙思邈能享受这么老了,我知道医生了解药物的主要原因是要注意食品科学。特别是,他专注于饮食预防疾病的医疗治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他的名著“千金要方”写食治的特殊物品,强调说,在正常情况下,食物治疗的抗疾病医疗上对健康的影响治疗,体能第一。他的话,说:“在这住的地方,将资助在食品食物可以排在邪恶和公安机关,海尔智悦血液的目的,如果与食品平坦的弊病,解释的情况下,遣散疾病,可谓很好的工作。“
这是孙思邈长寿的秘密。这表明,为了活得更久,从来没有吃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什么样的机构,应该吃什么样的饮食,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疾病,这是一门艺术。时要注意烂熟于心,用它来指导你的饮食和长寿,也向你招手。
贾铬 ,元代,当一代名医,在年龄为106年,明朝初年还活着。他的长寿秘诀,注意合理的饮食和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贾铭真传朱元璋高度重视饮食健康,活到70岁,成为长寿的皇帝的皇帝之一。
冷谦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在年龄150岁。生活中要注意卫生,类图书中,“秀玲精神”一书中提出了“16应该是”第一个是头发要经常梳理。焦香,明代学者,“姣尸林”写道:冬至午夜,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表扬阳,岁的内脏循环,仙梳法。慈禧太后。每天的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然一头黑发。
李庆云 -活256岁
在中国的一个老中医,李庆云先生,活256岁,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李庆云,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世界256岁的晚期中医学者的共和国的最初几年,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长寿老人。在他的年龄100(1777年),一直是杰出的成就,中国医药,是政府的特别奖励。他200岁的时候,仍然经常光顾的大学讲座。在此期间,他收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访问。李庆云生活娶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长期素食,心脏的健康和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保持平静,开朗,常年枸熬水当茶饮。
汤云山,中国的清朝乾隆50年来,湖南江夏汤云山生日的活141岁。乾隆来决定,“然后阅读七十年代”的标题读到了一句“干廉洁的政府”线“叟宴1000年,141岁的生日,会议期间,乾隆和纪晓岚联盟”的六十年代团聚,增加37年“,第二行是”七十多年的年龄庆祝一旦春秋“。
谢七琢 ,中国科举历史上最古老的电梯 - 98岁的被引用在解七嘬,在120岁的年龄。
清朝末年,广东省的学者名叫谢七嘬的自少年时代,科举考试,希望能够走上科举考试的职业生涯。然而,天对不起的事情,他参加了在许多考试都名落孙山。但是,他是很执着的公务员考试,比吴敬梓学者也痴迷金范叙述,坚持继续参加考试。 98岁之前,他们转危为安。那年,他参加了在省城乡试,终于全面检查升降机。
谢七琢后来真的做了很多年的官方。直到120年前,他的死亡。他的一生娶三个妻子,两个妾,13个儿子和12个女儿,29个孙子,38曾孙,2个玄孙。他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混在过去的朝廷,应该算是一个奇迹,在历史上科举
本回答收录于「虎年唬不住」优质回答中
「虎年唬不住,新春趣答会」去看看
说到老虎,作为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神祇,被称为“虎爷”或“虎神”。它们一开始是土地公或城隍爷的坐骑,后来因为老虎坐骑还能反衬出其主人的神威,很快就在神仙界传开了,慢慢的便广受诸神的喜爱,纷纷将老虎当作自己的坐骑。
中国自古就有对老虎的自然崇拜,后来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信仰。有句俗话说道:土地神辖山中虎。可以看出老虎受到了土地公公的管辖,而且那些被山神、土地、城隍爷收服的老虎,更是具有了神力,因此除了不伤害人畜,甚至还会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民间也有了很多祭祀。
在中国神话中,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一向大家介绍,恐怕不太现实。所以这篇内容,就向大家介绍5位最爱骑老虎的神仙!
最爱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 其一:土地公土地公公是中国神话中,与地面上的普通人类最接近的神仙,换句话说,就是神仙界的基层干部。他们在巡视自己所管辖的土地,山野时,就是骑着老虎的。相比那些喜欢伤害人类的野老虎,人们更相信土地公公的老虎,反而会保护他们。
这可能是源于在古代,人们经常在上山的途中,遭遇老虎的攻击,因而寄希望于土地公公的老虎,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最爱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 其二:保生大帝据传说,保生大帝是北宋泉州的名医吴夲(tao,第一声),行医施药、救人无数。
有一天,在吴夲上山采药的时候,遇到一只骨头卡在喉咙里的老虎,请求他的帮助。吴夲答应了下来,但很快便发现,在老虎喉咙里的骨头,竟然是一位小男孩的腿骨!不过吴夲还是决定继续帮助老虎,但与老虎作了约定,医治成功后,不可再吃人。事后,老虎为了感谢吴夲的救命之恩,载着他四处行医济世。
最后吴夲功德圆满,这只老虎也随着他升天成仙。
最爱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 其三:武财神所谓武财神,是与文财神相对应的财神,且同为财神。除了上面说的神医之外,连财神也喜欢拿老虎当坐骑。比如最著名的的五路财神之首,“玄坛真君”赵公明,就是骑着老虎的神仙。
有传说,赵公明曾经在张天师炼制丹药的时候,为其护法,于是张天师就赐给他一只黑虎当坐骑。
在赵公明成神之后,也常常骑着黑虎救济百姓,而某些财神庙里的对联,则可以一窥这位财神的特征:
“叩首不能获利,问我索钱,岂要人典当黑虎?
空手亦可起家,向你忠告,莫怪吾棒喝铁鞭!”
最爱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 其四:张天师上面说道,赵公明黑虎,就是张天师送给他的,那么自然的,张天师本人也是喜欢骑着老虎。
道教创始人张天师,本名张道陵(又说张陵),传说他在朝为官时,遇到过白虎衔符。后来汉末天下大乱,他进山修道,当时便是骑着老虎。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当时坐骑是太上老君赐给他的。
最后,张天师修道成仙,持剑骑虎的样子,便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动作。
最爱拿老虎当坐骑的神仙 其五:骑虎尊王正月十二的福建省,在民间经常会有骑虎尊王的进香仪式,是当地百姓的独特信仰。同时还被人们称为雷府尊王、武安尊王、雷府大将、雷霆驱魔大将军等。
骑虎尊王的原型是唐朝儒家名将:雷万春。同样齐名的,还有四位骑虎的神仙,身披战甲、威风凛凛,据说其中三位,是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唐朝忠臣张巡、许远、包括雷万春。
其中,张巡被称为保仪尊王,许远被称为保仪大夫。
最后还得给大家提一下申公豹,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申公豹骑得好像是黑豹,比如在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少年英雄小哪吒》里,申公豹就是骑着一只黑豹登场的。
但是在很多传统的关于申公豹的画册里,则都是骑着白额头的猛虎。不过目前来说,关于申公豹到底骑着的是黑豹还是老虎,至今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所以,大家都是怎么认为的呢?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神农 4 黄帝 5 扁鹊 6 华佗 7 张仲景 8 王叔和 9 皇甫谧 10 葛洪 11 孙思邈 12 药王 13 朱丹溪 14 兰茂 15 李时珍 16 陈修园 17 王孟英 1 拼音
lì dài míng yī yí jì
2 简介历代名医遗迹系指中国历代对医药学卓有贡献的医史人物所遗留下来的史迹,或后人为了褒扬这些人物(甚至包括传说中的医神)而设立的一些纪念性的点和建筑。后者虽然每多附会,但其目的同样是表达后人对古代名医的崇敬和感戴。现知历代主要名医遗迹有:
3 神农中国传说中的古代农业和医药发明者。在汉代的《史记》、《淮南子》等书中就记载了“神农尝百草”,而后知医药、以疗民病的传说。自古以来,神农被作为中国药物学的鼻祖而受到后人的尊崇。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即命名为《神农本草经》。神农氏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与长江流域,因此,至今湖北的德安,还有“神农洞”古迹。据载汉代在湖南长沙有炎帝祠、祭祀神农,在其它许多地方也都建立了以神农为土地神的祠庙,今河北安国的药王庙的前身即神农祠,北京的药王庙所祀也是神农,汉武梁祠石刻有神农像。神农肖像常被描绘成头长双角,跣足赤膊,手握束草,腰围树叶裙。
4 黄帝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医学相传也创始于黄帝时期。今存《内经》即托称黄帝(号轩辕氏)与其臣下岐伯等论医时所作。因此轩、岐已作为中医的源起和代名词(或称中医为“歧、黄”之术)。今陜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建有黄帝陵,陵前有台,传为汉武帝所筑的祈仙台。黄帝陵墓为一硕大园丘,此陵周围有千年古柏数万株,郁郁苍苍、庄严肃穆。黄帝庙中还残存宋以来的碑石50多块,刻有汉族及满、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祭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扁鹊即秦越人,战国时名医(参见“扁鹊”条)。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鄚州镇)人。见于史籍所记的扁鹊墓有多处。如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云:“卢城之东有扁鹊冢”。《元和郡县志》云:“扁鹊墓在朝城县罗城西北隅”。《咸阳记》云:“鹊冢在咸阳城东”。宋人笔记中屡见称河南伏道有扁鹊墓,时人以墓四旁土及艾入药。明·李恒茂称邢地亦有鹊王庙,在后周显德中(954~960年)即有王称。但影响最大的是鄚州镇的扁鹊遗迹。鄚州药王庙自古有“天下大庙属鄚州”之称,此庙在宋人王兆云的《挥尘新谭》中即记曰:“扁鹊墓在河间任邱县,其祠名药王祠。”经元明扩建,规模宏大,成为北方著名的庙会集中地,每年4月28日(相传即“药王”生日)前后,商贾云集,四方货物毕至。故有诗记曰:“鄚水环丘起暮烟,老翁遥指越人阡。千年药裹埋荒草,四月人奔拜墓田”(清·庞铠)。清康熙、乾隆年间屡遭火灾,景物消歇。1938年日寇侵华时焚毁殆净,今仅存白石砌成的三座山门,山门额部分别刻有“敕建药王庙、敕建三皇殿、敕建文昌阁”等字样。原大庙之后有扁鹊墓,鄚州东门外又有扁鹊故宅,或称为药王庄。另外,河北内丘县神头村也有许多扁鹊遗迹。据载扁鹊曾“田于赵而多游焉。既没,民思其功,立宇以祠,因号其山为鹊山。”鹊山在县城西(亦名蓬山)山中有一“太子巖”,均由扁鹊治虢太子疾而得名。鹊山麓有神头村,村北有鹊王庙,据庙中碑记所载,此庙至少在唐时已建。庙前有九龙桥及鹊楼。山门左前有碑楼,原有至元五年(1268年)所立:“国朝重修鹊王神应王庙碑”。庙内有鹊王献殿、鹊王殿等。据50年代的调查,庙中存有五代、宋、元、明、清历代碑石数十方,较详细地记述了当地扁鹊遗迹的历史。
6 华佗
三国时著名外科学家(参见“华佗”条)。华佗为沛国谯人(沛在今铜山县西北,谯,即今安徽毫县)。游学于徐州。清初于毫县始建华祖庵,近年修葺一新。华祖庵坐落在亳县县城毫州镇的西北角,全庵由两个庭院组成,青砖青瓦。右侧院内筑有小亭,作为相传华佗读书的处所。正厅塑有华佗像,布衣布履,高大挺拔,作行走状,犹如奔波在为民治病的道路上。最近又修建有“华佗纪念馆”,有华佗事迹介绍及有关陈列。另徐州亦有华庄,华庄内原有华佗庙,庙内有华佗铜像及华佗墓,墓前石碑上书“后汉神医华佗之墓”,墓前有石案及石人。今庙及墓已毁,铜像尚存。据传华佗真墓在许昌,当地还有哭佗村等与华佗传说有关的地名。
7 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名医,人称“医圣”(参见“张仲景”条)。南郡涅阳(多认为即今河南南阳,一说为邓县)人。据记载,明崇祯5年(1632年),在南阳城东、仁济桥西、三皇庙后,“园丁掘井圃中,丈余得石碣”,上书“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关于此碑年代尚有争议,或疑为晋末时立)。清顺治13年(1656年),即此地修建“医圣祠”及仲景墓,立碑记事。后经多次扩建,有正、偏两院,正院墓门前有圣祖庙,故里碑亭。后为仲景墓、墓后大厅有仲景塑像。偏院有内经楼、灵枢阁、素问亭、医圣井、智圆斋、医林会馆等20多座建筑。经多次劫难,今仲景墓和祠堂正殿尚存,祠内还有明末掘出的石碑及历代修祠之碑记。1964年曾重修张仲景纪念馆,1981年12月在河南成立南阳张仲景研究会时,仲景祠、墓又经整修,面目一新。
8 王叔和晋代名医(参见“王叔和”条)。山阳高平人。晚年定居湖北新洲,据传死后亦葬在新洲。今新洲县边缘有一老爷山,上有药王墓,建有药王庙,当地称此地为药王山,旧时常有人来此敬香。据说新洲县徐古区王氏宗祠还藏有王氏族谱,且有王叔和遗像。新洲药王庙正殿原供奉有王叔和塑像,后移至王氏宗祠。山阳高平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山西高平县,故当地有王叔和制药石室和石碾等遗迹。最近经考证,王叔和乃山东高平(今邹县西南)人(陈存仁《中国医学史》)。故山西高平遗迹当是后人为仰慕王氏而设。
9 皇甫谧晋代针灸学家(参见“皇甫谧”条)。朝那(今甘肃灵台,一说为平凉西北)人。灵台张鳌坡,据传即其陵墓所在地。近年于此地修筑“皇甫谧之墓”。墓丘芳草萋萋,四周筑有方形陵台(分内外二层)。1963年,甘肃省将古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其附近有一大土山,旧时称作书台,传为皇甫谧读书处。清人有诗云:“山中谁筑读书台 元晏先生著作来。载籍兼修高士传,行踪不与俗人㺓。 天还有意怜衰草, 云自无心锁绿台。 几度登临深景仰,长留明月共徘徊”。即就此景而作。此外当地还有药园、窖洞及皇家坪、皇帝花园等与皇甫谧的传说相关的遗迹。1983年为纪念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当地又再次对皇甫谧的遗迹加以调查,并整修了皇甫谧墓。
10 葛洪晋代的道家和医药化学家(参见“葛洪”条)。江苏句容人。有关葛洪炼丹的遗址很多,最著名的为广东博罗县罗浮山所存的数处遗迹。据载葛洪在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于此山修道炼丹,行医采药,始建庵舍。共分辟都虚(后称冲虚)、孤青、白鹤、酥醪四庵,现存有冲虚古观、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遗迹,冲虚古观是葛洪所建四庵中的南庵。东晋安帝义熙初年建葛洪祠,在此观四周林木深郁,殿堂秀美,为当地名胜。葛洪炼丹灶在罗浮山东麓冲虚古观侧,初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苏东坡游罗浮山时,曾题“稚川丹灶”四字,灶顶高360米,四角形底座边长225米,八角形坛体边长080米,花岗石砌成,按方位雕有八卦图形和灵禽异兽图案,四角石柱上雕有云龙。据《罗浮山志》载,灶旁曾悬古剑、古镜等物,地上留有五色土,传为炼丹遗余残物。另麻姑峰下有洗药池,清人丘逢甲题诗于池畔钓鱼台:“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采药仙人去不还,古池冷浸梅花月”等(《中国名胜词典》)。
此外,在中国某些名山大川,亦有葛洪炼丹遗迹,如杭州葛岭,即因相传为葛洪结庐炼丹处而得名,山上有炼丹台、炼丹井、抱朴庐、葛仙庵等遗迹。福建霞浦县城南10里有葛洪山,亦因传葛洪炼丹于此而得名。山有石洞,洞中有石屏、石几、棋局等。类似的相传为葛洪炼丹处还可见于浙江、江西等省。
11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参见“孙思邈”条)。京兆华原(今陜西耀县)人,据说耀县孙家塬即其故里。耀县今存孙氏遗迹多处,以药王山最为著名。此山距城东15里,又名“五台山”。山上的建筑可分南庵(升仙台)、北洞(显化台)两个群体。南庵文昌阁(魁星阁)尚存,下有一“御道”。当地传说是唐太宗为嘉勉孙氏治愈其爱妃之病而亲临此山的通道。“御道”之前有晒药台,阁上原有静明宫、拜真台(系为一块八角石,今不存)等遗迹。南庵碑石甚多,今可见最早的碑文出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据此碑孙氏封为妙应真人似始于北宋。此外还可见镌有孙思邈像、龙王献海上方、《福寿论》等内容的碑石。北洞主体建筑是药王庙,殿宇依山而立巍峨雄伟,山门前矗立两根铁旗杆,蟠龙缠绕,铁制对联云:“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匕回春。”药王大殿正中端坐孙思邈塑像,原座前石虎和屏上云龙(所谓“降龙伏虎”)今不存。殿后一洞名太玄洞,传孙氏为龙王治病,龙穿飞而去所遗。药王大殿东庑塑有十大名医像(岐伯、雷公、扁鹊、华佗、仓公、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廊下及殿中石碑众多。碑亭中有明隆庆六年(1572年)秦王守中所刻“千金宝要碑”4块8面。另有“海上方碑”(残)、“历代名医神碑”等。殿西跨院尚有人工凿就的“洗药池”二眼,上刻“石盆仙迹”等字。药王山因藏有北魏石刻,1962年即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县城东北15里为孙家塬。村民相传孙氏世居村北,今可见旧堡残址及塌窑数孔。村中唐槐一株,传即孙氏读书处。村西南原“孙真人祠”及“圣母殿”塑象已毁,建筑仍存。孙氏祖茔已夷为耕地,今存者仅后世所立“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
12 药王中国民间对某些古代名医的尊称,或称医王(医王之称汉代即有)。随时代、地区不同,药王所指的人物也不相同。各地药王庙甚多,在封建社会中,每赋予药王以传奇色彩。前述神农、扁鹊、王叔和、孙思邈等都有药王之称,并有药王庙建立。史书所记药王韦慈藏,今无遗迹,惟民间传其形象为携黑犬行医云。河北安国 (古祁州)药王庙因在旧时成为药都的中心场所尤著称于世。该庙前身即广布各地的神农祠,东汉末改为皮场庙,为中原一带多见的土地神祠。安国皮场庙约始建于宋,规模甚小,金元时凋蔽不堪,至明中期以后不断扩建,香火颇盛。清康熙、乾隆间邻县任丘药王庙(扁鹊庙)毁于火灾,药材贸易转移到安国,地处南关的皮场庙改名药王庙,成为药市的旗帜。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安国药市即发展成为全国药材集散地。今药王庙建筑仍存,门前两根铁旗杆上龙飞凤舞,另有牌楼、山门及石狮(一对)。门内有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大殿、后殿及廊庑(原两厢有十大名医像,大殿有药王塑像,今皆重塑)。庙内尚存明、清石碑多块。从明清以来,当地关于药王的传说愈演愈繁,最盛行的是以药王为汉代云台廿八将之一的邳彤(安国人),此实为清代文人嫌“皮场”不雅而附会。也有的记载说药王为宋时河南汤阴库吏张森,因谨事神农、祷神杀蝎有功于民,遂封为皮场大王。至于民间传说更多,不一而足。药王庙旧时散见于各地。北京有药王庙,建于明代,祭祀神农,且亦列有十大名医(各药王庙十大名医名称各异)神像。
13 朱丹溪元代医学家(参见“朱震亨”条)。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据考朱氏号“丹溪”,是因居地有水名“丹溪”而来,相当现在的赤岸。朱姓家族原为“蒲墟古族”,共18派,朱丹溪为其中西宅派。当地有“朱丹溪祠”。丹溪墓位于东朱山。新建的“丹溪庙”与墓地之间有林荫小道相连。墓坐北朝南,有“丹溪朱先生墓碑”一块,为其裔孙重修于1946年。朱氏后代每年清明、冬至均来扫墓,此习延续数百年。旧丹溪庙今亦存,1979年群众自发捐资另建了一座丹溪庙,新庙仿旧庙建造,正殿有丹溪泥塑像,中有天井,副殿墙上载有丹溪生平简介,右侧有药房。在今存的《赤岸朱氏宗谱》第二卷中,还保留有朱丹溪正面白描肖像一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6期)。
14 兰茂明代医药学家(参见“兰茂”条)。原籍河南洛阳,后为云南嵩明县杨林千户所石羊山人。以药物学著作《滇南本草》及诗集《玄壶集》等闻名于世。卒后乡人于嵩明杨林镇南街尽头建兰茂墓及兰公祠。兰公祠始建于明成化12年(1476年)。康熙29年(1690年)翰林侍读李澄中捐金修葺。祠后院有兰茂墓,为石砌圆形土冢(高约二米,直径约十米),坐西朝东。后历经修缮,在1936年所立墓碑有清末状元袁嘉谷所书“明兰隐君墓”。碑两侧石柱刻有“古滇真名士,玄壶老诗人”对联。1912年兰祠一度被毁坏,后续有修整。1982年省人民 重修祠、墓,并陈列有关兰茂的文物和资料。楚图南题词曰:“神农后裔,滇南乡贤”(《云南文物古迹》)。
15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参“李时珍”条)。湖北蕲州(今蕲春县)人。今存的李时珍主要遗迹为其墓地。1956年和1983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大整修,建成了颇有气魄的李时珍陵园。该陵园坐落在雨湖南岸,首为高大的牌坊,上有郭沫若题额:“医中之圣”。进园后李时珍半身塑像高高端立,像座下有郭沫若题词及李时珍传记。其后即李时珍夫妇合葬墓和他的父母的合葬墓。李时珍父母的墓碑立于隆庆壬申,由“长男李果珍、次男李时珍奉祀”。最近又发现了李邻湖(即李果珍)的墓碑,由李建木立石于万历辛巳。这些墓碑为考证李时珍生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陵墓现修缮一新,供后人瞻仰。陵墓两旁各建有纪念亭,四周还种植了药材(如蔓陀罗等)。西边还有二层楼的李时珍展览馆,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蕲州特产药材等。陵园内设李时珍文物管理所,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李时珍陵园于1981年已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地西北方向过雨湖,原为李时珍居处“��所馆”遗址,在此附近发现了一块清光绪乙巳(1905年) 的石碑,载明为李氏祖孙三代的坊表故址(即李时珍、李建中、李建木、李树初)。石碑斜对面原有一座“玄妙观”,据说是当年李时珍和他父亲李言闻为群众看病的诊所(今此观已不存)。为了纪念李时珍,当地办起了李时珍医院,该院设李时珍医史文献馆,收藏了部分文献资料和名人题词等。
16 陈修园清代名医。福建长乐田乡溪湄村人(参见“陈修园”条)。卒后葬于溪湄村“面前山”(附葬其父坟)。陈家祠旁有陈族家墓,有陈修园于嘉庆癸亥(1803年)为其父母所立石牌坊。
17 王孟英清代温病学家(参见王士雄条)。咸丰11年(1861年)秋,寓居浙江秀水县(今属桐乡县)濮院镇,并题所居曰“随息”(所著《随息居饮食谱》即以此命名)。今濮院镇平桥尚存王氏旧居,系二楼二底之瓦房,分三进,王氏曾居第三进,其住房还部分保留了原状,惜王氏故物不复存。
在江湖门派里,游医属皮门,故又称皮行。
如果要考究中国游医的历史,追溯到商周时代,应该是可以的。那个时代,虽然还巫、医并行且这并行现象一直绵延不绝甚至眼下还有,但既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有游医存在应该是肯定的。至于稍后的扁鹊、更后些的华佗,已经被“皮行”奉为行当的“祖师”了。
俗话说,吃五谷杂粮,哪个保证自己不害病呢?害病了,一般头痛脑热的,冲碗姜糖水,喝将下去,躺到床上,用厚被褥捂它一捂,发一身酣畅大汗,或许也就好了。更多的穷窘人家,不仅想碗姜糖水都难,大白天里躺到床上,更是很奢侈的举动:家大口阔,上有病恹恹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儿,能够躺得心安?病得重了,用我们武汉话说就是病得“摊了铺”了,不诊保不住命了,或用偏方一两副,熬了灌下去,好了就是运气;或实在打熬不过去了,请医生,拿脉开方,折财吃药——这,就用得着游医了。
从本质上看,游医与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篾匠、箍匠之类手艺人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居无定所,都是到处游走,都是做了事拿了钱走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各自有各自赖以吃饭的货品或手艺——至于货品手艺是真是假,有几分真几分假,就又另当别论了。
就医疗机构发展的历史顺序看,最早出现的当是游医,其后才有药铺的坐堂医生和独立开诊所行医的中医师。
至于西医,别的城市什么时候有西医或者西医医院,不好妄加臆断。就我们武汉市乃至湖北地区,直至十九世纪中叶才有了这种“新事物”:英国基督教循道会为着贯彻该教会向中国传教的意图,因担心中西方政治、语言、文化诸方面的隔阂,为便于接触中国的百姓起见,觉得以行医的面孔出现在中国比较有亲和力。出于这种考虑,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17日,该教会的传教医生思维善(FPSmith),远渡重洋来到汉口。8天之后,这位思维善就在汉口彭家巷挂起“普爱医院”的牌子,开始对外应诊。这普爱医院不仅是武汉乃至湖北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也是当年华中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而当年的那个思维善医师,虽然是从英伦三岛远道“游”来的,却不能算是我们本土的游医,而是在武汉最早工作的西医医生。其后,1866年9月,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在汉口后花楼办了个“仁济医院”,这医院于1928年迁至中山公园附近,改名协和医院。再稍后,亦即1875年1月,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武昌办起一座医院,最早叫同仁医院,就是如今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前身。可以想象,偌大个武汉市,仅仅三家西医医院,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好在,当年武汉百姓人等对西医颇多疑忌,一般轻易不敢进这“洋医院”就医。再说,当时的西医院,医药种类也有限得很,最多的也就是碘酒、硫磺药膏、强蛋白银滴剂和金鸡纳霜这有数的几样药品,对一般皮肤病、眼睛红痒、疟疾、感冒发烧之类毛病,疗效甚显,至于其它疾病,大多无能为力,更遑论稀奇古怪的什么疑难杂症了。所以,即使就三家医院,对于偌大的城市来说,居然也不显得资源稀缺。
在漫长的过去岁月里,中国人大多还是崇尚中医。而游医所展示给病家的招数,亦是望闻问切那一套,所用方剂,亦是中药,因此之故,在漫长的过去的岁月里,游医总有他们活动的空间,有他们发挥作用的“市场”。
平心而论,在中国这幅员广阔的农耕社会,游医确有存在的土壤,而且,可以肯定,在游医存在的历史岁月里,一些游医还是有些医术医德的,在给人治病解救人间病痛上,应该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传说中的神农、扁鹊,医术神乎其技的华佗,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都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游医。只是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由于中医中药这行当本身的特殊性,比如诸多指标评估的非确定性、某些理论概念诠释的模糊性,混同在中医中药这一大行业中的游医形象,更因难以管理和自律的缺失,而变得逐渐丑恶起来。由于我们的医疗条件尤其是农村医疗条件长期的不理想,医疗资源的长期紧缺,医药行业有着不菲的利润空间,受利润驱使,游医这行当代有传人,大量不良之徒掺乎其间,他们大多不学无术,急功近利,或偷工减料,或以假充真,每每乱使虎狼之药,戕害人命,不计后果,以致在人们眼里,游医这一本为治病救人的行当,在悬壶济世的幌子下,蜕变成江湖骗子的代名词之一。
顾名思义,游医游医,其特色就在一个“游”字上。背个褡裢,里头膏丹丸散,或许都装得有一点,针灸火罐,或许也备得有一套,走街串巷的,是为游之一义。更重要的是,被病家接进门后,如何让病家相信他的医术,如何肯买他的药,如何把病家的银子钞票弄到自己口袋里来,这需要口吐莲花游说的本事,这才是游医那个“游”的真意。
游医这行当,从“游走”方式上,可分为“摆四平”和“推包”两类。“摆四平”者,即在庙会或闹市街头设摊的游医,他们或当街当众用铁锉子锉药粉,名之曰“使捻子”;或在地摊上摆几样药瓶,名之曰“占谷”。他们招摇给人看病,名义上不收钱,以销售他们的“秘制方剂”牟利。这类游医,相当于我们武汉所谓之“挖地脑壳”亦即摆地摊者。大医院旁,道路边,尤其是车站码头附近,这类挖地脑壳的游医,眼下仍时有所见。而“推包”则是不摆摊的。他们擎一竹竿,竹竿上挂一长布,上书“祖传名医某某”或“妙手神医某某”之类,算是招牌;手摇一“虎撑”又名“推子”的“串铃”,游走四方。这类游医,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医,民间俗称为“走方郎中”。
走方郎中摇的那“虎撑”,颇有来历。据说,当年药王孙思邈在行医游走途中,见一老虎挡道,虎嘴张得老大。在专家孙思邈看来,老虎作如此形状,似乎不是要拿他当点心,而是向他展示痛苦且求救的意思。孙思邈掰着虎嘴看了看,确诊是根骨头梗在喉咙里了,就随手用根树棍子撑住虎嘴,为老虎作手术,取出了梗在虎喉咙里的骨头。解除了痛苦的老虎,见药王用两只脚板游方实在太辛苦,为感恩,就甘愿做了孙思邈的坐骑。在孙思邈被奉为皮行游医的祖师神祗后,就是骑着老虎、背着济世葫芦药包、手持后世名之曰“虎撑”的树棍的形象了。为表示“入行”,是皮行中人,是药王的“后裔”,后世“正规”的游医们游方时,那根虎撑是少不了的。只是,这虎撑已非彼虎撑,早已演变成中间放了几粒铁弹、直径四五寸的串铃了。
长期以来,游医一直是行医兼卖药的,就是后来有药铺了,有些大药铺设置了医生应诊,那称之为坐堂医生的,与庙会街头“摆四平”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这么说,不卖药,游医根本无利润可言。所以,从“专业”类别上看,用皮行的行话来表示,游医有这样几种:
一为“放边汉”,就是用铁条狠抽自己脊背胳膊腰肋的游医,其“业务”就是专卖跌打损伤膏药;二为“青子图”,是用锋利小刀在自己臂膀处割出伤口流出鲜血,以此招徕眼球的游医,目的是兜售刀伤膏药;三为“龙宫图”,专卖橡皮夹着纸张制作的刀伤膏药者;四为“香工”,这类游医多扮作寺庙、道观的义务劝善者,劝人给神祗捐香烛钱,“顺便奉送”所谓的秘方圣药;五为“收包”,是在走乡串村的戏班子中,趁戏场子人众时自称懂医理的艺人而行医卖药者——这类“收包”游医,又名“挑柳驼”。唱戏艺人这行当,属于江湖中的“调”门。调门中人,跑四乡搭野台子唱戏,除一两个主“角”之外,并无固定人员,加之调门中人很讲江湖义气,无论是谁,只要略懂调门规矩,进得班里,到后台供奉的祖师爷神位前叩几个响头,戏班子的人就视为同道,同吃同住毫不见外。“收包”“挑柳驼”的游医,利用的就是唱戏行当这一特点而混迹其间的。
当然,游医们用铁条狠抽自己,弄得伤筋动骨的,吃了自己的祖传秘方,立马筋骨复原;用刀子狠割自己,血呼啦呲的,敷上自己的秘制药膏,立马伤愈血止;凡此种种,如果卖的是真能治病的药,显的都是救人的真功夫,手段古怪些,形象血腥点,也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游医,都是不懂医术,略知几味草药的作用,就给人治病,或者干脆靠几下变戏法的快手,设局骗人坑人——
比如,上述“青子图”类游医,用刀子在自己手臂划上血道子,再贴上自己的膏药立马止血。其实,那功效不是膏药有什么奇效,而是事先在一般的膏药上搽抹点巴豆霜,利用的无非就是巴豆霜极强的收敛作用而已。如此割划治疗,对于游医自己,已经习惯,对于真正的刀枪伤者,如此这般地“治疗”,实在危险。
再如,吹嘘自己的膏药如何如何有活血化瘀奇效者,为令人信服,往往当场拿出一叠膏药,请现场围观者之一从中取出一张来,游医自己从放在案板上的铜钱堆里取一枚铜钱,或从案板上的破碗屑中取一片瓷片来,放在膏药中间合上,放在火上烘烤片刻,再把膏药摊开在案板上展示:包铜币的膏药,铜币碎裂了,包瓷片的膏药,瓷片碎裂了。围观者多以为这膏药真的有活血化瘀奇效:连铜板瓷片都化了,化起积痞淤血来还不是小菜一碟么!其实,那铜币,是似铜而非铜、俗称“自然铜”做的;那瓷片,是药铺里卖的海螵蛸,也就是俗称的墨鱼骨而已。自然铜、墨鱼骨,都是用手一捻就碎的玩意。游医在铜钱或瓷片中挑选了自然铜或墨鱼骨,摊膏药的时候,游医手上使了点暗劲,被火烘热的“铜币”或“瓷片”,自然就“和血化瘀”了。
还有更害人的:你说你不思饮食,游医说,你这是食积胃滞,用信石、巴豆、芫花,给你来个上吐下泻,说是行积!殊不知这信石即生砒霜为剧毒之品,巴豆行泻生猛,都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至于治疥疮用火硫磺粉、治疟疾用红信之类,虽然可以让疥疮暂时收口、让寒战者顿转平和,至于过后疥疮热毒走内而里头溃烂、疟疾不愈且脏腑中毒等等恶果绽露之时,荷包里装了病家银子钞票的游医,早就不晓得又游到何方去了……
照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是不会有游医了。
可是,正如,尽管人已经可以乘航天器航天、可以乘飞船登月探险而仍然有宗教信仰一样,在医学科技发展到可以置换角膜、可以移植肾脏肝脏、可以变性换脸克隆器官的今天,游医仍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且,眼下,他们的生意,似乎更火爆了。
自然,这与近年来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密不可分。
人生在世,如果收入薄,物质条件差,衣,可以不要时尚,挡寒、蔽体、遮羞足矣;食,可以不近珍馐佳肴,果腹足矣,且可以免了眼下一些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类的富贵病;住,方丈蜗居,遮风蔽雨,亦可称足;行,可以不要私家车,不要摩托不要自行车,甚至不去挤公交车,安步当车于精神于肉体似乎都无害处;最可怕的还是生病。相当流行的一句话通俗而深刻: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有健康;有什么都无所谓,就是不能有病。可近来,对天价医疗费用、对公立医院摒弃医德盲目逐利而导致的医疗事故,传媒频频曝光,闻之者以为骇人听闻,在游医看来,估计属于不可多得的喜讯:哇噻!我们仍然可以大行其道了咧!
如今的游医,较之旧时代的皮行先辈们,各方面都绝对地与时俱进了。就形式而言,摆地摊类的“占谷”“摆四平”“使捻子”者虽然有,但见得少了;至于“推包”亦即擎招子拄虎撑游走四方者,基本绝迹了。眼下的游医,往往相个穷窘人口集中的居民片区,租间屋子,挂出“×××诊所”之类招牌出来,弄点假药水货药,病是治不好的,真要治死,也不是件蛮撩撇的事——毕竟,人的生命,有时还是很顽强的,特别是身处恶劣境况且已经习惯这境况的生命,尤其显得不晓得几“扎实”。挑选贫困民居地“开业”,当代游医看中的,就是麇集在一堆的这大大的“穷”字:人穷病多,马瘦毛长。穷人病了,往往不敢进正规医院,就是这游医性质的诊所,也是轻易不进去的,实在病得挺不住了,就在这“×××诊所”,花几个小钱,对付过去,也就罢了。正规医院,治个感冒咳嗽,没有千儿八百人民币,治不出个名堂来。可千儿八百这数字,是我们城市“混得不错”职工一个月的收入;对大量的失业下岗者、低保户,这数字足以让他们把舌头吐出来半天缩不回去!当然,这类当代游医的“业务”,由于是“无证照行医”,故他们往往用些诸如偷梁换柱、昼伏夜出之类战术来对付相关机构,尽管如此,终归还是有被查处的风险。于是,另一类更高明的游医就“应运而生”了:傍个公立大型医疗机构,或称为该机构的某某专科门诊部,或干脆将该医疗机构的某个甚至某几个专业诊疗科室承包下来,向该医院交纳若干年费,就堂而皇之地成为该公立医疗机构的一部分了!这类做派,眼下十分流行——粗略想来,这当代的游医们噢,比旧时代那种傍着“调门”戏班子行医卖药的皮行前辈们,真是不晓得要高明几多啊!
药王山庙会几号到几号
本文2023-09-30 20:17: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