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陈氏家谱找不到怎么办:我记得的字辈:邦国大正长,发其祥永昌,世道宜从本,筵绵守义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1收藏

我家的陈氏家谱找不到怎么办:我记得的字辈:邦国大正长,发其祥永昌,世道宜从本,筵绵守义方,第1张

1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2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3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 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 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6 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7 内蒙赤峰:宝、玉、凤、振。 8 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9 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10 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11 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12 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13 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14 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15 江苏高邮:碧胜云启,三掌钰宗纯;震金大学,光道德永。 16 某地李氏:笔、生、芳、长、启。 17 常德维新:鼻仕允贞元应祚长方登灼先维新世泽作述振家声荣。 18 新化李氏:必承先祖业,以立裔人基,善积能延庆,书香永荫重。 19 湖广祁阳:必定安邦兴,进位朝相祚,盛世重才能,思去恩远固。 20 湖南桃源:必定开文运,生华梦兆先;太尚道广德,继承统成天;盛世利彩凤,富贵永万年。 21 安化李氏:必可绍单仕志朝时德之其标以汝美利见大邦基发祥正。 22 华容李族:必良贻法远,光裕定逢昌,元本恒传茂,同宗绍述长。 23 广西桂林: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24 华容桥头:必有淳良起,本源自可祥,同宗传以信,远绍定荣昌。 25 重庆李氏:毕万洪文承,福能远长立;代光先四泽,昌勤耕广读;贞富贵连登,吉弟满庭堂。 26 南安蟠龙:弼拔伯德若于如孚实天肇衍,宜尔君子长发其祥垂裕来兹。 27 山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28 河南固始: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 29 重庆李氏: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30 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31 某地李氏:伯尚梦朝廷,国大应时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远思仁孝,文明万代昌;善良敦道义,圣治正纲常。 32 小板桥李:伯允朝先洪,兴绍显耀宗;枝世德作承,光华益庆隆;景行惟继祖,忠孝与友恭;培植毓贤俊,文章经济崇;克振家声远,贵仕翌时雍。 33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34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35 山东青州:百、玉、西、吉、庆、明。 36 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37 某地李氏:本大昌咸(显),安和永庆。 38 桂东城南:本根培植厚,滋润在元良;福荫钟奇秀,经畲蔚翠芳;鸿材柱楝大,受作梯航;枝业能留意,咸分上苑香。 39 江西宜春:本、坤、钊、清、登。 40 常丰十甲:本立家传盛,时隆世有荣;英才光玉宇,上达起先声。 41 某地李氏:本、立、而、道、生。 42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43 江苏兴化:本、文、怀(志)、得(永)、加、石、子。 44 湖南沅陵:本元朝拔开新运,正吉宏昌少治帮,永远书香照得泽,高明万代庆佳祥。 45 台山李氏: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 46 善邑曲江: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47 邵阳八甲: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48 江西南昌:伴国仕光春,谌应时坤尚,祖德恢宏业,忠孝义节芳,永远发长祥。 49 江西南丰:步、相、善、继。 50 江苏盐城:步、庆、文、运。 51 四川南充:才、成、德、思、克、季。 52 湖南新宁:才达庚永梦,仕惟思廷伏;万荗德卓愈,世宗赵春景;秀泽朝中焕 ,兴隆迪吉康。 53 湖南永兴:才贵有子,胜文朝家;宗堂永振,万代恒昌;荣华世绍,思维向善, 福自流长。 54 广东仁化:才华治国,威武刚强;家声丕振,祖毓荫祥。 55 山东青岛:才、良、任、朝、光。 56 李贤后裔: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57 四川万州:才仲仁显志,世高国正昌;作承天锡远,文章见洪心;定邦裕厚泽,恩光启长芳;忠孝培大本,学士继书香;一朝三元会,万代颂荣扬。 58 湖南七甲:材达栋梁美,恩深雨露滋,伦常存后法,守创绍前规。 59 湖南衡南:材、祚、承、先、本。 60 贵州李氏:财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 61 某地李氏: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62 山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大而终。 63 江西赣州:常、义、有、道、帮。 64 辽宁海城:长秉明文振,园恒世守廉。 65 湖北钟祥:长登孝友,勤俭家传;身逢昭代,学守古贤;永怀启绪,立志承先;祥祯百世,福履定延。 66 新化李氏:长发方开树,多祥起益臣;若为贤懋德,宗昌必继荣,孝友传家政;清真作善基,存心思祖训,后裔衍前光。 67 江苏沭阳:长怀本宗,敬承德(祖)国,孝友启家。 68 湖北应山:长、开、景、润。 69 山东聊城:长、连、洪、林、秋。 70 陕西安康:长世定光复远,延绵益寿昌。 71 江西泰和:长诵诗书,东作其勤。 72 湖南七甲:长蜀飞阳石,春茂善宇居,峰衡泽发祥,立勤勉智恒。 73 湖南李氏:长、天、相、随、玉。 74 贵州李氏:长文兴庭,志有发光。 75 湖北郧西:长永光宗祖,德宏世必昌,齐家惟孝友。 76 福建金门:长志君廷,秀振耆英,熙和丕焕,世炳嘉祯。 77 泰安李氏:昌秉元泰,清林灿成,心助慈建。 78 贵州李氏:昌、鸿、百、代、兴。 79 某地李氏:昌、良、佐、广。 80 江苏宜兴:昌、良、作、开、永。 81 四川仪陇:昌、林、云、世、代、茂、忠。 82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83 山东淄博:昌、同、志、安、乐。 84 河北丰润:昌、印、大、 庆、 忠、 孝、佐、家、邦。 85 广西贺州:昌宜德伯(仕)秀廷,万日常冠本枝茂,盛世光华清若碧,兴唐宝树兆祯祥,英才仁寿绍书香。 86 安徽明光:苍荣先德,大世(仕)可中,丙仁首道,万代克承。 87 广西横县:畅、朝、廷、为(天)、其、显。 88 泉塘李氏:朝昂凌皋氏议,克绍光祖德,诗书振家声,继承常显达,福禄寿康?。 89 某地李氏:朝成德文,正林明宗。 90 重庆开县:朝臣登上品,世代万年青。 91 湖北武汉:朝、德、文、茂、璟、太、显、达、金、福、忍。 92 浙江李氏: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93 青岛李氏:朝、鸿、旭、昌、文。 94 重庆巫溪:朝进安中先,廷春文美荣,国正光天德。 95 绥中李氏:朝进龙永作,毓继国林文。 96 某地李氏:朝龙昭来许,昆山永百年;呈祥开后印,吉庆宇轩元。 97 庆符李氏:朝乔贞光旭,尔松合山元,文运天开远,诗书世泽长,道德培国本,忠孝振家声。 98 山东枣庄:朝庆兴明梁,金玉发辉光。 99 某地李氏:朝廷开国,世代用昌。 100 福建明溪:朝廷士子,家国贤良;经书传世,百代其昌。 101 四川安岳:朝廷印信正,仕如子大成;兰林恒年秀,桂院月长青;芬呈舒敬永,芳敦时化纯;伯元开世儒,文运应先宗;海清明圣作,国祚景象升。 102 某地李氏:朝兴德泽,庭袷忠良;文章华国,祖显名?;诚朴远绍,家道隆昌;永宜遵守,培植栋梁。 103 四川南部:朝元先庭维仕林,文宗弟子胜聪明。 104 某地李氏:朝、元、永、绍、方、贤、才。 105 贵州李氏:朝忠德从,龙发义长。 106 贵州李氏: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107 江陵白马:慈必文学宗,先大克家子。 108 某地李氏:慈(音)、惠(音)、远、益、高。 109 湖北江陵:嗣(友)必文学宗,先(乃)大(为)克家子;成德思元公(勋),怀芳步国土,诒谋启盛传,永以绍宏(前)绪(美)。 110 唐楼李氏:嗣大先国泰,祚启复朝清;传代登元志,芳名兆世春。 111 湘潭李氏:嗣逢景大,世锡文明,祖泽源远,万代昌荣,修齐有道,辅国清平,佑启孔厚,克振家声。 112 重庆云阳:嗣系世念小,八九祖添源;志应永兴廷,才正世大友;文尚光宗宏, 荣先维继树,裕厚罗英贤。 113 某地李氏:嗣延自思大,世重应宗添;仁义克复纪,绍本必从元。 114 重庆奉节:词绪荣昌,英贤世圣。 115 四川仪陇:从忠明远柱,敦后得安康。 116 安徽合肥:从义开基本,立德永世昌,文章华国正,大道克家良。 117 湖北钟祥:从天万世兴,进士佐龙廷;上国升光彩,相传卫楚秦。 118 渠县李氏:从、广、至、渝、落、渠、化。 119 云南李氏:丛文明众世,清春朝安顺;义自正乾坤,长能胜记清。 120 四川新都:枞、经、家、国、祝、昌、隆。 121 营口李氏:重??守正,可 ?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22 湘阴荆塘:重思安世闻,必万廷正应。 123 某地李氏: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124 陈山李氏:崇俭恭敬,孝友德协,福寿康宁。 125 湖南七甲:崇儒效宗祖,应颜曾师孔,孟荣华永代,琮组传文章。 126 湖南长沙:崇儒效宗祖,应兴志景思。 127 湖北孝昌:崇学时思,树德务滋;端本敦厚,荻承宗基;发扬光大,正道新名;培成国用,世代家齐;照派相传,名同公取;免致重袭,乱其纲纪。 128 贵州李氏: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129 重庆潼南:崇宗明远(近),敦后得安康。 130 宁乡北湖: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131 湖北钟祥:成德达才,克振家邦,代承祖阴,必有祯祥,俊贤蔚起,为国之光,中正传世,福禄礼常。 132 江苏沛县:成、凤、德、光。 133 河南南阳:成金基香元,名芳万世传;家守耕读道,训贵仁义先。 134 广东李氏:成、开、子、德、启。 135 天门渔薪:成、仁、后、代、昌。 136 江苏李集:??成山,敬修甲章,大政提纲。 137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38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39 某地李氏:成、四、向、高、德。 140 临沂李氏:成、守、克、传。 141 安徽李氏:成(承)先光世泽,德志大书声,学义科名重。 142 四川大竹:成占一明,朝献祥瑞,代笃忠贞;汉茂元赞,普育俊英;培仁树德本立道生。 143 竹马馆东: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馀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144 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145 安徽李氏:城、建、振、小。 146 重庆黔江:陈家辉宗祖,方泽运势兴;文明开盛秀,世代永远春。 147 湖北利川:诚世有本维荣相,文运天开美味堂;光耀朝廷永长久,斗洪明星正家邦。 148 安仁李氏:承汉文光,万延继仕。 149 全州龙水:承景继思连,守恭臣自友;元大一土葵,祖惟志延克。 150 湖北钟祥:承守祖德,永继先志;宪发朝廷,万世照中。 151 重庆巫山:承先良可大,之本必达昌,忠厚源有字,传家方远扬。 152 四川李氏:承先继述,世代兴荣;天锡洪文,家国显庆,……。 153 万卷堂李:承宗本可兆, 修士应同登,以遇明良际,传家业永升。 154 安徽祖籍:承祖宗绪,广大永昌,世传有道。 155 常德李氏:曾应朝尚,正先试春;治经周代,长永聚庆。 156 江苏江宁:春本明伦,毓秀忠英。 157 湖北恩施:春长振世绪,达亨崇美鼎。 158 湖北钟祥:春国荣登世,光德义宗玉;金木水火土,清廉可振家。 159 贵州李氏:春贵文成本,应朝发家祥,世德行正显,恩光锡永长。 160 江苏扬州:春、宏、得、有、大。 161 洢溪李氏:春辉紫杏,夏映红莲;秋催桂发,冬送梅先。 162 陕西汉中:春吉应景才,先朝德元开;文明申成永,万土思从来。 163 江苏李氏:舂、久、恩、从。 164 湖北通城:春林佳景,祥兆绪延;英敏世昭,翔运恢先。 165 华容李族:春林开远秀,忠厚发祥芳,佳树培元盛,丹风振和鸣。 166 广东镇平:春灵开国秀,瑞仕耀霆方。 167 某地李氏:春连玉发克,青山颂江在,万事永江河。 168 青岛平度:春、明、昌、福、相。 169 广东连山:春、时、沾、雨、育(毓)、书(舒)、??。 170 某地李氏:春世运之常,大石永昌茂,高泽杜志培,佳值飘清秀。 171 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72 齐齐哈尔:春、树、延、年、茂。 173 贵州纳雍:春文材草应(如)正廷,玉书发毓百世兴。 174 广西玉林:春秀杨辉时子展,之兆志显振家声。 175 某地李氏:春、章、德、林。 176 李钦后裔: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177 重庆壁山:翠浓春芬碧,光明之正大,中德福寿全。 178 某地李氏:纯、谨、振、华、堂。 179 河南邓州:纯玉振金生,久学端显文;殿传名世焕,万方清景春。 180 湖北钟祥:淳横炳轨钧,泽业耀堪钦;法树辉堂锦,流荣灿坐铭。 181 湖北麻城:传、芳、永、延、隆。 182 某地李氏:传广维其大,宗超继之永。 183 华容李族:传家惟孝友,英才必昌胜,礼义遵先进,诗书耀后昆。 184 云南李氏:传家孝友,经国文章,明成得宁。 185 沅江李氏:传家以孝,佐国惟忠,务由正大,耀祖光宗。 186 益阳李氏:传家惟孝友,治国在忠良;继志恢先绪,懋修耀玉堂;熙朝勤选拔,贤士庆名扬。 187 华容南山:传家惟孝友,英才必昌胜,礼义遵先进,诗书耀后昆。 188 益阳李氏:传经思祖泽,敦厚有余芳,泰运沅逢甲,名……。 189 山西运城:传玄学,伯阳志广继,世民开唐基,太宗三晋起,长安登宝殿,科选百才智,笃印宋鸿峰,华夏法典正。 190 华容李族:初志文传应,朝承代有人,家学可自新,继统绍先明。 191 安徽长丰:初细伯文国,世成朝天同,明志兆家传,多方绪仪延。 192 内益李氏:处孟景继宗,国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上丕前;忠诚宏炽盛,仁礼蔚嗣贤;兴得我邦基,济益厚福长。 193 石圳李氏: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 194 湖南攸县:垂、裕、远、攻、德。 195 山东郓城: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 196 重庆李氏:达元重美大,广学同光昌。 197 广东清远:达、德、有、常、中、公、启、百、扬。 198 湘潭白鹿:大本存先德,逢时毓俊英;忠良开国运,孝悌振家声;源远流咸庆,根深叶自荣;诗书绵世泽,竹帛纪勋名;作福光前代,诒谋启后生;人随湘水秀,风绍吉安清。 199 广西李氏:大、昌、行、从、庸、景。

1642年,明清之间历时三年的松锦大战结束了,结果不出意外的依旧是大明兵败如山,崇祯皇帝好不容易集结的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坚守锦州的祖大寿也投降皇太极。如今大明仅能靠山海关来抵御清军的进攻。满朝的大臣们即使再敢吹牛,也不敢说收复辽东,剿灭满清,因为这已是痴人说梦。

这场战役失败后,崇祯没有埋怨任何人,他知道是自己逼迫洪承畴与满清决战的错误,导致了战役的失败。对洪承畴这个天下士子的楷模,虽然他打了败仗,崇祯依旧认为是自己对不起洪承畴,在听说洪承畴已经壮烈殉国后,他决定停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的规格追悼洪承畴。

洪承畴确实是大明的一位干臣。他本是一名进士出身的文臣,但是在剿灭农民军的战斗中,他的计谋与权变,在诸位大臣中屈指可数。杨嗣昌的老爹杨鹤以抚为主的剿匪计划失败后,他迅速地组建一支被朝廷称之为“洪军”的官军,力挽大明剿匪的困局。在此之后,能够与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合作,将明末农民军几乎剿灭。这种挽大厦于即倒的能力被崇祯皇帝和朝中众臣们夸赞,就连杨嗣昌也对他没有嫉贤妒能的想法。

作为蓟辽总督,如果他在松锦大战里被一支流箭射死,他在大明的 历史 里将是如何的辉煌,可惜的是没有如果,他在这场大战中活了下来,并且投降了皇太极。崇祯皇帝在知道洪承畴降清的确切消息后,黯然走下为洪承畴设下的祭坛,他没有按照惯例处罚洪承畴的家人,因为他心中的洪承畴死了,死在关外的白山黑水之间,死在与异族交锋的刀山箭雨里。

可是洪承畴确实没有死,与他一起被俘的曹变蛟等人都被皇太极处死,只有他投降了。关于他投降的故事很多,甚至有传闻说是皇太极的妃子,后来的孝庄皇后大玉儿以身相诱,才让洪承畴投降皇太极的,这个香艳的故事,@苍海横流英雄本色认为这纯粹是个八卦。

洪承畴确实绝过食,但是那个洞察人心的、主动做了汉奸的范文臣从洪承畴的一个小动作上,看出洪承畴是个影帝。范文臣奉皇太极的命令来说降洪承畴,洪承畴对他爱理不理,言语间不经意地掸了一下自己身上的灰尘,看到这个动作,机警的范文臣马上就明白了洪承畴的机心,他根本就没想死,他在待价而沽。

洪承畴确实没有想到死,他只是想卖一个好价钱。明白他的用心后,皇太极亲自来了,在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披到洪承畴的身上后,洪承畴知道自己的戏已经演完了。于是他把曾经写过“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誓言忘在脑后,他跪了下去,从此以后大明的万里江山和千万百姓将是他换取自己人生锦绣前程的本钱。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太极没有给投降的他以高官厚爵,而是对他进行监视性居住,偶尔会问些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对他很冷淡,他很失望。沉稳的他没有着急,他在等待机会去出卖自己的祖国。

他的耐心迎来了机会,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他立即向满清主政的多尔衮献计,“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杀入中枢北京,击败李自成,征服大明,夺取天下。写到此处,@苍海横流英雄本色觉得洪承畴的心肯定不是人心,说是猪狗的,应该是侮辱了它们。一个给异族出主意去攻击自己的母国,他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无法想象。

但是洪承畴做到了,并且开始身体力行。清军在攻打南明的时候,因为政策过激,遭到南明的殊死抵抗,洪承畴主动请缨要求去江南征服南明。多尔衮很慷慨,给了他早就趋之若鹜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官职,让他统领大军南下。

对大明,洪承畴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他知道粮草集聚在那里,他知道江南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他知道江南百姓的生活习俗,他知道南明君臣之间的恩怨,他知道大明将领的作战习惯,可以说他知道大明的一切,因为他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养大的。

但是洪承畴是不会去想也不愿意去想大明对他的养育之恩,他现在需要的是用大明的土地和百姓的生命来换取自己顶戴花翎。他征服江南的战斗很顺利,时间不长,南明就在他带领满清的铁骑下灭亡了。

灭亡南明后,他又开始了收付人心的工作,出乎他的意料,这项工作让他颜面全无。他当年的朋友、弟子们或是说:他不是洪承畴,洪承畴已经死了,他这个洪承畴是假的;或是当面对他读崇祯皇帝当年给他写的祭文,请他指教,让他难堪无比;甚至有人将他当年写的对联稍加改动,重新贴在他的官邸前面,改动后的对联如此:“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洪承畴灭亡了南明,但是他征服不了江南士人的人心,他带着江南百姓的唾骂回到北京。在北京他帮助刚入关的满清建立官制、礼仪,教导他们如何统治中原的百姓,为了满清能够顺利的建立统治秩序,他可谓是殚精竭虑。他死后,清廷给他谥号是“文襄”,其实这完全是做给那些投奔满清的汉臣们看的,因为满清授予他的爵位是三等轻车都尉,这是爵位中倒数第三位。这还没有完,在满清编撰的《明史》中没有他,乾隆把他编到《大清稿》的贰臣传里,做了大清臣子的反面典型。

文行此处,@苍海横流英雄本色不由想起一句诗:恨不抗日死,留得今日羞。当年兵败,生死之间,洪承畴若是恋生投降满清,如果不带着满清入关,涂炭大明百姓,而是像李陵那样虽然投降匈奴,但是终身没有向母国刀兵相向,最后大家对他更多的是同情。

而洪承畴贪恋富贵降清,灭亡了南明,最后的身名就是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王(忘)八无耻。

家谱介绍

  元至正六年浙江东阳《胡氏族谱序》云:“今辄效欧阳公族谱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次,远近亲疏为别,而书有详略焉。呜呼!继自今,凡我族人子不观其谱者,重敬念祖宗之泽,以有此身相与和睦,力行孝悌忠信,贫者安而无蹈,富者逊而无骄,仰事俯育之余,勤学读书,出而应举从仕,庶几君子之归而不至于下流也。诗曰:‘无忝尔祖,可不懋者哉!”’至明、清 胡氏族谱

、近代,胡氏修谱之法多为欧、苏并行,略远详近,略疏详亲,目的均在“敬祖收宗”,并使子孙和睦相处,力行孝悌忠信。清光绪四年麦田胡氏宗支八修谱“但录斌公以下者,亦眉山(即指苏洵,洵为四川眉山人)详近略远之旨。”(邓焯英序)大支六修谱“远者略之,疏者简之,疑者阙之,信者详之,合某裔为某公之云扔,分某公为某支之派祖,则分之而愈见其分者,合之而共知其合也,此敬宗收祖之大较也”。无不贯穿着欧、苏修谱的主旨。麦田胡氏族谱各支世系表就是依照欧阳修的“图谱法”,“欧谱尚直,今之所谓图也,兹编仿其式,而略事变更……上师史法,旁参私牒,在胡氏族谱,固因创者也”。 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也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麦田胡氏创修族谱引》云:胡氏在宋代名贤辈出,胡安国之后,散居于衡、潭、沩、鼎间,但“顾裔系文献无徵,不敢援附,断自迁沩者为始祖”。

曹姓家谱

一、修谱:

私家修谱早在宋时就例定每30年续修一次,清代民间修谱盛行时,曹姓很多支族约定每20年修一次,20年不修谱为不仁,30年不修谱为不孝。浙江余姚道塘曹氏宗族约定10年一小修,20年一大修。清代和民国还编修合谱(联宗统谱),民国益阳曹氏议定“合族通谱六十年一续修”。不过,关于修谱的约定因战乱、灾害或其他原因,往往很难实现。

清代一般由族长、支派房长、祠正、评事等组成,设管理、校正、分修、协修等职。民国修谱班子除了族中权力人物,还增设了有文化的人参加。设有总修(一般由族长担任)、主修(出钱最多者担任)、撰修(文化最高者担任)、编修。还有赞修、督修、监修、同修、补修、校阅、总理(管财务)等职员。

修谱礼仪隆重。修谱开始,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开祖仪式。谱局每日早晚要烧香献供祭敬祖先。谱写完工之日要念经拜忏,设宴待客(捐钱者吃饭)场面盛大。最后,按领谱字号将谱接回各房,接回谱牒时也要作祭,鞭炮鼓乐齐鸣,族人兴高采烈,附近的宗族乃至官府也要送礼相庆,像节日一般。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2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各房发得的1册新谱,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给外族人看,不得在谱上私自涂写,并定期验谱。

二、曹姓家乘谱牒

曹姓的文字谱牒,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唐代存留至今的曹姓谱牒信息较前丰富,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有宰相曹确曹汾的世系。宋代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修谱的提倡,曹姓宗谱迅速增多。明清和民国时期撰修的曹姓家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

曹姓家谱文献目录

《安徽曹氏重修谱牒》,不分卷,明代曹尤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8卷及家卷1卷,明代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刻本;

《安徽休宁曹氏统宗谱》,15卷,明代曹诰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本,8册;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代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2册;

《江西婺源婺东曹氏谱书》,不分卷,明代曹世麟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存养堂刻本;

《曹氏族谱》,5卷,明代曹仁修,明初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4卷,民国曹永和编,民国五年(1916年)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曹浩续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崇孝堂铅印本;

《江苏曹氏宗谱》,8卷,清代曹盛茂等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宁寿堂活字本,8册;

《江苏扬州维扬曹氏族谱》,8卷,清代曹振甲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8册;

《江苏南通曹氏宗谱》,不分卷,清代曹邦庆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谯国郡刻本,22册;

《江苏常熟虞门曹氏宗谱》,26卷首1卷,民国曹志震、曹雨霖等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本;

《浙江萧山史村曹氏宗谱》,25卷,清代曹文瑞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敦叙堂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道塘曹氏宗谱》,18卷首1卷附1卷,清代曹汝才、曹大梁等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慎堂刊本,12册;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8卷首1卷末1卷,清代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1845年)活字本,28卷册;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5卷,清代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木刻本;

《安徽续溪旺川曹氏宗谱》,12卷,清曹诚瑾修,清光绪刻本;

《福建平和曹氏大族谱》,清代曹文秩撰,1966年曹培松续钞本1册;

《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清代曹文安、曹安行重修,清钞本1册;

《山东邹平於陵曹氏族谱》,2卷首1卷,清代曹守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恒升堂刻本,2册。

《湖北新洲曹氏宗谱》,68卷,民国曹承铸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刻本;

《湖南长沙曹氏彦靖公支谱》,18卷,清代曹英煦、曹能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益阳三峰曹氏通谱》,4卷,民国曹佐熙纂,民国八年(1919年)长沙铅印本;

《广东番禺曹氏家谱》,4卷,清代曹秉溶修,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刻本;

《四川巴县曹氏族谱》,8卷,民国曹伯崇三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

《江苏常熟釜山曹氏家谱》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时期曹浩续修)

《湖南三峰曹世通谱·世表序》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

曹姓字辈派语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告诉族人:凡是在这里的人,家里有人死了,其他族人一定要去奔丧;家里有人成年或娶妻了,一定要告诉其他族人。族人中有小小年纪而死了父亲的,那么族中老人就要抚养他。贫穷而无所依靠的,那么族中富人就要收养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族人一起来骂这个人。

这年正月,族人一起到墓前来拜奠。拜奠仪式后,在亭旁列坐。那老者看着年轻人感叹道:“我看不到乡里风俗变美的那一天了。从我小时候起,看到有做不义的事情的,那么大家就一起痛恨他,就像见到怪物一样,(让他)战栗不安宁。那以后稍有改变,但是还是要一起嘲笑那做坏事的人。现在却是和那做坏事的人一起相安无事。这都是从某某人开始的呀!这个某某人,是乡里的望人,他大大地扰乱了我们的风俗。(因为他是望人),所以他诱惑人变坏快,造成的祸害深。自从他赶走他哥哥的儿子不养育,乡里的骨肉亲情就开始变薄。逢从他多占先人的田地货物、期负众多的孤儿,乡里孝悌的品行就开始稀缺。自从他被子他的众多侄子状告,乡里的礼义大节就开始废弃。自从这个人让他的妾位尊于发妻,乡里嫡(正)庶(侧)的区别混淆。自从这个人沉溺于声色并且和子女一起享乐,礼仪不庄重,闺门之禁就松懈了。自从这个人贪财无厌、只认为富人好,礼义廉耻就不存在了。这六种行为,都是我平时所说的十分惭愧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啊!现在有一些无知的人都说:某某人是何等人啊,尚且这么做!他的车马显赫、婢妾靓丽,足以迷乱诱惑乡里的小人,他的官位财力足以影响官府,他的花言巧语足以欺骗君子,这个人,正是乡里的大祸害啊!我不敢把这告诉乡里人,而私底下来告诫我的族人。只要和这个人有一点点想象的,希望不要到我家来。”

我听到这番话十分惊惧,请求把它记下来。老人说:“你把事情记下来但是不要把这个人的姓名写出来,让其他人看到但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而这个人看到了,就会脸孔发热而内心惭愧,汗流出来并且吃不下东西。姑且不要写出这个人的姓名,希望他能悔改吧!”我说:“好。”于是就把它记下来了。

浙江奉化丁氏字辈:“贤孝悌传家忠良济世光裕永昌继志述事”。

浙江永嘉丁氏字辈:“永昌夫康泰应复启文明崇高光祖德嗣后振家声世元士子显嘉国庆朝廷”。

浙江苍南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良启后兴友祥璹延达□□□和守礼善施义方宏贤经书耀宗显扬”。

浙江平阳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正启后兴发祥茂延达远强平”。

浙江会稽丁氏字辈:“原欣茔宏高丁南文应耀国习志桂”。

浙江剡西丁氏字辈:“得胜永聪明大申壬怡先享称位义纲常诗礼家宝”。

浙江剡城丁氏字辈:“一时从正道千载振宗猷师谦观晋益节泰恒履丰辅周姜公子承启圣贤德同人萃复鼎大有咸震升”。

浙江剡东丁氏字辈:“策正敦勤俭安书谨友宾守道资□□象贤景士辉”。

浙江南洲丁氏字辈:“诗书起后裔燕翼衍”。

浙江彩烟丁氏字辈:“孝友绍祖志忠良相圣延定邦怀道化崇善在安宁”。

浙江济阳丁氏字辈:“道拱可善兴仁义礼智信宫商角征羽亲热贤能爱悠远厚高明谟猷顺良显时成达同淑会同朝觐聘”。

浙江大岭丁氏字辈:“梦妟烤俊忠得相克如学承文国光士肇德宏希佩志成守善侍书启后积庆余芳贻掷□武百世其昌”。

浙江开化丁氏字辈:“云公居胜地毓秀庆流芳仁厚多久远忠孝自光昌传家惟诗礼华国有文章发祥功德茂木本水流长日世之联辉克绍大吉元松柏理居然道德原佑在”。

浙江盘安丁氏字辈:“文仕宗尹绍承大济园明洪世启正开朝本荣枝茂厚德载光钟灵毓秀兰桂齐芳”。

浙江定海丁氏字辈:“阜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任恤礼乐射御书数角元氐房心尾箕丰牛女虚危宝壁娄胃昂毕觜参井□□柳星张翼轸”。

浙江台州丁氏字辈:“士宏学正茂梦兆必其昌尧舜光化治成康绍吉祥”。

浙江黄岩丁氏字辈:“恒懋丙光洪维孚成金玉儒学安国圣兆孔秀”。

浙江天台丁氏字辈:“祖伯中彦守廷存大世崇希子良希绍宗学正茂荣天锡千祥至才华仁圣逢诗书传乐业彬雅树高风”。

浙江缙云丁氏字辈:“元享利贞兴端开宗桂枝方广仁义礼智完德康泰通达道远文明善顺慈惠温良喜庆光显俊杰英贤勋猷谟烈福禄荣昌”。

浙江贞溪丁氏字辈:“光明正大和惠开宗再高永远珍玉富贵荣华福禄康宁祥瑞庆善寿嘉道德仁义忠厚端庄安良迪吉信敏恭宽敬老尊贤”。

浙江松阳丁氏字辈:“克葵振立明汝龙谆敏尙惟公伯福堂佛文良大有世显旺成启增昌元兰桂奕芳”。

浙江骥湖丁氏字辈:“日道正廷嗣惟永懋万延兆长嘉起俊秀大益宗邦德辉学富”。

浙江兰溪丁氏字辈:“邦国家廷大尊敬懋尚纯斯启其光宪翼树志殿元希绍秉景可尔汝君乡来雳世因用士宏宗在永思”。

安徽枞阳丁氏字辈:“雄文少进贤英阳辉作业武戈边真权”。

安徽宿州丁氏字辈:“文良允贤方正维先克记宗得兴交其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安徽蒙城丁氏字辈:“宣锡广训福仰再怀配适作兆培良尚庆学继存汉乐效安从”。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凤泗长广家启仰再怀”。

安徽临泉丁氏字辈:“壮元继聚亚玉林照华国道生立仁义德修世泽长子贤建伟业万代作恒昌”。

安徽阜阳三里丁氏字辈:“有灿超德建允守其克保世巨春树如金培世贤传家淮作杰开国锡大年”。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一贯朝开继文武巨志育杰兴中华杰家声远传颂梦松事业长发扬”。

安徽阜阳丁寨丁氏字辈:“玉怀洪从正大光明南华天基家道常法文则武百世昌德培泽广生贤伍万代相传有恒香”。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华天宗文公魁义礼连道举世洪仁喜寿庚福崇之柏煌主章远超典州金安淑学怡宏图廉洁丹表兆亚东忠孝呈祥和顺颂荣光耀祖卫汉城”。

安徽淮南丁氏字辈:“自山学广开文远函云才锡湘泽常严永守清”。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再开固运函育才锡”。

安徽怀姚集丁氏字辈:“广开文军函育才锡”。

安徽庐江丁氏字辈:“元士文为志先代发荣昌后克继其绪家声庆远长积善承宗德扬名振祖邦贤良传万世永保有余光”。

扩展资料:

名人

丁氏自从在汉、晋之际大放异彩之后,这一份光辉,就此千百年传留了下来,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辈出,而于清代登峰造极。

清代的丁氏,出过传名千古的国家栋梁之才,更出过功在传统文化的了不起学者,丁宝桢、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汝昌,无一不是满缀着晶莹光华的名字。

丁日昌,在光绪年间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苏巡抚的方面大臣,以所历皆有名绩而著称,而且,曾经辅佐曾国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献力不少。

-丁氏族谱

  《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如果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德行的培养,没有孝道的教育,孩子一定是教不好的,他的人生一定是失败的。

  一个人只有做到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姐妹尽悌道,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圆满的。那么,教育孩子,也应该把握这一点。一句话: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孝”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弟子规》开篇第一件事,就是教人学孝。孝,是首要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看这个“孝”,上面是个“老”字头——“耂”,下面是个“子”,就是“子”在“老”身边,背着“老”一代。可见,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就是孝。“孝”字还说明,上下两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孝”字,因为它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孩子就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教孩子学孝,首先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到孝。我们要对父母尽孝,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爱人回家看望父母,经常与父母联络感情。

  行孝,不能离开敬,我们要从内心恭敬父母。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如果只是给父母吃的,而不敬重父母,那跟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父母,一定要心存恭敬。

  孝顺父母,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今天所谓的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顺父母并不是只给他们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而不是一张爱搭不理的臭脸。否则,我们即使让他们天天吃山珍海味,而对父母恶脸相向,父母也不会开心。

  也许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为人子女者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我们做到了孝,家庭就和谐了,社会就安定了。

  教孩子学孝道真的那么管用吗?

  我在前面提到过,孝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庭中,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从教孝道开始。有的父母可能就会有疑问:“教孩子学孝道真的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会不让父母操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会尽力让父母开心。比如,《弟子规》后面提到的“亲所好,力为具”,如果孩子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那他就懂得如何去做了。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乐意主动学习的太少了,学习变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古人提到学习,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现在,都成了“不亦苦乎”。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不亦苦乎”,那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孝心还没有打开。因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知道父母希望他能学习好,他就会主动地学习,根本就不用父母在后面催逼,更不需要父母用物质、金钱奖励来诱惑。所以,孩子有孝心,他就会学习好。

  我有一个朋友,对父母非常孝敬。他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孩子的学习却是自动自发的。对孩子的学习,我这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说:“很多时候,我都限制他学习,比如说晚上,他都学到很晚,都是我让他熄灯睡觉的。有时候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已经早早起来看书了。孩子对我说,他不想让我操心他的学习,他一定会奋发努力的。”这个孩子去年已经以优异的孩子考入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因为这个朋友孝敬父母,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在孩子心里,他能做的,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在他看来,这就是对父母尽孝。当然,这个孩子在做人处事方面,也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很多。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学孝的原因之一吧。看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并不认同,没关系,在后面“入则孝”的内容中,我还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教孩子学孝道,以及孩子学了孝道之后会有哪些改变。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绝对不会做出让父母操心的事,他做事前一定会好好掂量,做这件事是否有违孝道。所以,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了孝心,那我们这一生都会安心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非常踏实。

  那么,在生活中又该怎样教孩子学孝道呢?

  既然孝道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教孩子学孝道呢?这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把握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首先,以身作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时时刻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具体的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这方面的论述。但只要我们注意一点,就是在做事之前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二,知恩报恩。感受父母的恩德,知恩,感恩,报恩。有人曾总结出慈母的十大深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哺乳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悯恩。而做父亲的,也付出了很多,比如,孩子的生日就是“父忧母难日”,父亲为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拼搏付出。

  第三,亲师配合。在古代,父亲带孩子第一次到私塾见老师的时候,是要给老师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的。在孩子眼里,父亲就是天,父亲竟然给老师行如此的大礼,孩子在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日后,他一定会非常听老师的教诲,而不会跟老师顶嘴。对老师有一分的诚敬,学生就能得到一分的利益;对老师有十分的诚敬,他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

  父亲三跪九叩,就代表把孩子交给老师了,老师也非常负责任,一定会教孩子做人,一定会教孩子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孝敬我,他说不出口来;老师对孩子说,你要尊敬我,他也说不出口。所以,亲师配合。也就是说,父母教孩子尊师,老师教孩子孝亲。一个人只有孝亲尊师,他才能有大的作为。在历史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亲师配合。但我们还要跟老师行这样的大礼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学圣贤的教诲,学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依然需要对孩子的老师恭敬,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尊敬老师,他自然也会对老师生起恭敬心,自然会认真学老师教的课程。因为,有些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教孩子要孝敬父母,所以父母还应该跟老师沟通,请老师适当地点一下孩子,提醒或引导他孝敬父母。

  第四,夫妻配合。也就是说,父亲要把母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母亲要把父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比如,父亲可以跟孩子说:“母亲怀胎十月,非常辛苦,还经常呕吐,吃不下东西;生产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但一看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了快乐;你出生后,妈妈一步不离地照顾你,把你养大,实在是付出了太多。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你不可以不孝敬你的母亲。”做母亲的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父亲为这个家辛苦奔波,为了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非常辛苦。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你不可以不孝敬你的父亲。”当我们这样跟孩子讲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思考:原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报答他们。这样,孩子的孝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夫妻配合,但也要注意教育原则要一致,不能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古代,夫妻双方都不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但今天,很多父母已经搞不清楚了,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的家训没有传下来。古人有家训的传承,今天的人已经没有了。怎么办?那就需要透过学习,学习教育的智慧。所以,夫妻双方,都学习《弟子规》,这就是我们的家训纲领、原则,只要全家都学《弟子规》,并且活学活用,孩子就一定能教得好。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教“悌道”还有用吗?如何教呢?

  悌,即哥哥姐姐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任何所谓的大事小事而伤害了手足之情。在《弟子规》看来,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就是孝,因为兄弟姐妹不给父母出难题,处得特别好,父母就会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在尽孝。

  今天的家庭,绝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那这个“悌”还有什么用吗?当然,虽然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但孩子是不会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的,他会跟亲戚家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同龄的孩子相处,他也会跟社区里的同龄孩子相处,他还会跟幼儿园、学校的同龄孩子相处,等等。如果我们把“悌道”教给孩子,他就不会跟别的孩子闹矛盾,别的孩子就会非常喜欢他,他的人缘就非常好。他长大后,还要走向社会,走入工作岗位,如果能够懂得“悌”,他自然也会跟同事和睦相处,自然会深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悌道,我们做父母的一辈子都会很省心,都不会为孩子而头疼。

  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好,懂得恭敬别的孩子,那他不是掉价跌份吗?别的孩子要是觉得他好欺负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有,一个学传统文化的孩子,他不会把自己学呆了,他会非常有智慧,非常聪明,对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不但不会掉价跌份,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反而会迎来更多的尊重,从小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他也不会傲慢,不会自负,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真的,请父母放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会取得好的成就。

  教孩子悌道,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把《弟子规》里的教诲讲给他,让他自己读《弟子规》或是我们跟他一起读。在生活中,如果他跟别的孩子为玩具或其他小事有了不愉快时,我们可以给他提醒“兄道友”,他自然会接“弟道恭”,我们说“兄弟睦”,他会接“孝在中”。这样一提醒,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学《弟子规》的孩子是非常有智慧的。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可以去做这个实验。当然,前提是,父母和孩子已经深入学习了《弟子规》。

  另外,还是需要我们父母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因为一点经济利益而跟自己的兄弟姐妹计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败坏兄弟姐妹、败坏同事朋友。相反,经常提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好,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那种非常和谐的“磁场”,他自然会学到,自然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去与他的同龄孩子相处。

  从现在开始,坚定不移、毫不迟疑地把孝悌的家风传承下去。

  我们都知道“家训”这个词。家训,指的是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古人的修身、齐家,甚至是治国平天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人都有家训的传承,今天几乎没有了。我想,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既然已经开始在找最彻底、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训,要有家风的传承。这个家风,我们想,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孝悌的家风。

  只有我们把孝悌的家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我们的家族就一定能兴旺,就一定能有孝子贤孙出现。我在讲课的时候,也会问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族要绵延多久?是像孔子的家族一样,绵延2000多年而不衰?还是像范仲淹的家族,绵延1000年而不衰?”现在,我们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而要想让自己的家族绵延不衰,孝悌是关键。

教育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我家的陈氏家谱找不到怎么办:我记得的字辈:邦国大正长,发其祥永昌,世道宜从本,筵绵守义方

1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2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3 四川川东:安、邦、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