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这个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池这个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第1张

一、姓氏源流

池(Ch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王族后代,以祖字为氏。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2、出自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古代称护城河为池,而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便以“池”为姓,世代沿袭,称为池氏。

3、在蒙古、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以池为姓的。

★★★池姓始祖:公子池。迟姓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据考证,池姓大致出现在距今2000年前的秦汉之际河南陈留一带。源出赢姓,秦国公族大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为了拯救秦国不被列强国家所歼灭而赴汤蹈火,为保卫秦国其他国土,立下汗马功劳。公子池的后代子孙以公子池的字“池”为氏,渊源始此。又据《姓氏考略》上说,陈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华就是出自公子池家族。发祥于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繁衍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故池氏后人奉公子池为池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池姓起源于距今2000年前的秦汉之际河南陈留一带。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一支池姓。另一支起源于以居住地为姓。古代护城河称为池。有一句成语说,“城门着火,殃及池鱼”就是指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鱼儿遭殃。古时农田在城外而务农的百姓往往在城池边,一来生活用水方便,二来前往耕作近,而他们的称呼也往往带个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望族出于西平郡,即现在的甘肃省的西宁县。据《姓氏考略》载,陈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华就是出自家族。发祥于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繁衍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当今池姓是一个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极为广泛的族姓。在我国的闽、粤、赣、皖、晋、冀、京、豫、陕、湘、滇、台等省,以及在美国、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在现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

三、历史名人

池子华:战国时赢秦公族大司马公子池之后裔。公元前318年张仪离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华为相。

池圣夫:浙江平阳县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进士。宝庆绍定年间历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间知建昌军,淳佑间除淮西、江东总领,提领建康府户部。

池浴德:号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举为进士而当“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为官廉明,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

池显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启年间举人,池浴德的儿子,工诗文,以诗词、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黄岩人,由世袭云骑尉荐升副将,署温州总兵。咸丰三年温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间民多饥死。建议设局施粥,倡捐百金,谕所将校勉力相助。于是守令,士绅无不乐施。历两月余,全活甚众,土民立碑歌颂。后署福建提督,卒于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跃)庭,号剑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文章和书法都好,举为进士,以不欺人为本,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流传于世。

池峰城:原名凤臣。河北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陆军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西平郡:后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西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境)。

2、堂号

同安堂:源自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

池姓宗祠通用对联

〖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秦国;

望出西河。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池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生春仪法;

显方诗文。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楚雄人池生春,字龠(Yuè 音跃)庭,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举止有仪法(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代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诗书启后;

仪礼传家。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联(上下联联释互易)。

中牟循吏;

咸淳大魁。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池瑗,池氏(公子池)第四十世之裔孙,汉献帝末年、延康元年(公元650-983年)受中牟县令。下联典指南宋状元池梦鲤(约1224-1279),字德华,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进士出身,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中甲戌特科状元,是赣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今江苏省吴县)府。

-----------------------------------------------------------------

〖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宋代状元裔;

秦朝宰相家。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秦朝宰相池子华。

北宋家声远;

西平世泽长。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池氏望族居西平郡。

莆田家声远;

池渡泽流长。

——佚名撰广东省揭阳县玉镇池渡村池氏宗祠联

据原《揭阳县地名志·玉镇·池渡村》记:“始祖(名字失传)于宋代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徙到原大×创村,命名为池渡村。距原县城(今榕城区)约16公里。”池渡村有的公厅或祠堂,陈列“中牟循(池瑗)、咸阳大魁(池梦鲤)”及这副楹联。全村包括池家渡村、东后村、寮头村等村,现今有八九千人口。自明清两朝以来,池渡村中药商行(店)鳞次栉比,治病救人兼经营中草药材,成为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及至民国时期,潮汕各县市,都有池渡村人驻足务医兼经营中草药材商店;或移居江西、福建等省,及省内梅州市、兴宁、老隆、和平、连平、翁源、韶关等市县,以至全国各城市,都有池渡村人务医兼经营中药材生意,其总人数比池渡村人口还要多。因而有“无池不成市”的美誉。

-----------------------------------------------------------------

〖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生春宏文直庐记;

显方力作晃岩集。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道光进士池生春,楚雄人。举止文雅,以不欺为根本。工书法。著有《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代天启举人池显方,字直夫。工诗文,著有《晃岩集》等。

-----------------------------------------------------------------

〖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城门武侯,伟绩巍巍共仰;

中牟良吏,贤声处处相传。

——佚名撰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名人池仲鱼,是池姓始祖公子池第四十九世之裔孙,北魏孝文帝朝(220-265年)城门侯。下联典指汉代名人池琼,是池姓始祖公子池第五十五世之裔孙。唐商宗朝时封宁海节度使。

============================================================

附录二:池姓典故、趣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一说春秋时宋国有个池仲鱼,公子池第池氏四十九世之裔孙,北魏孝文帝朝(公元220-265年)城门侯,家住在城门附近。一次城门失火,大火蔓延到他的家,池仲鱼被烧死。)比喻无辜受连累。

这个成语来源于《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援,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杨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雾露之中。

南北朝时,北方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叫侯景,坐镇河南,拥有十万军队。因为与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东魏,投降西魏。高澄派韩轨讨伐侯景,侯景担心与西魏的联系被切断,又投降南方的梁朝。

梁朝许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损害和东魏的友好关系;但是八十四岁的梁武帝却相信这是统一国家的预兆,接受侯景投降,封他为河南王。这年八月,梁武帝派萧渊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九月,萧渊明的军队逼近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十一月,高澄派高岳和慕容绍宗率军救援彭城,派杜弼担任救援大军的军司。慕容绍宗用诱敌之计,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然后以伏兵夹击,活捉萧渊明,梁军伤亡逃走的有几万人。大胜之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给梁朝的檄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和。现在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后来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宋国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将来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正如杜弼文中所说的一样,第二年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造成 梁朝多年政局动荡,使人民遭受战乱的苦难。

--------------------------------------------------------------------------------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对联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

中仙乡地处闽中,与德化、永泰、闽清比邻。虽为山区,但乃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乡政治、文化、经济之中心。池氏祖祠位于村南,名曰“坡兜坊”,坐丁兼未。其地形如“金鸡孵蛋”,又似“眠牛卧地”。始建于明嘉靖中叶,是中仙池族之发祥地。池氏祠堂具有独特的感应力、凝聚力,发展旺盛。现在全村近四千人口皆为池姓,统归一族。故远近乡邻称颂“坡兜”为风水宝地。祖祠内原有诸多珍贵文物。曾有遵循祖德的女性,教子义方,蒙清同治圣旨赐予“节操水霜”;在不同时期蒙府县太爷题赞的“重游泮水”、“父子文魁”、“兄弟文魁”、“书香有种”、“苦节方甘”、“五代同堂”、“刚柔合德”、“德同孟母”等荣誉牌匾,琳琅满目。因为历代匪乱和文革冲击,几经毁建。1980年秋按原址原向,复建现在规模。

在封建时代,中仙池氏出有府州同、县丞。科举时期仅清代有十八庠生,并有“蝉联三代秀”的荣誉。道光时期池长江任福宁府教谕,敢于为民请命、抨击贪官污吏,当时官吏见到他的帽子或烟筒便不寒而栗。现在有大专以上毕业生160多人,其中硕士5人、博士3人、博士后1人。他们都在四面八方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工作。留学生8人在外深造,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池钟瀛列入《世界名人录》,誉享海内外。

宋代状元裔;

秦朝宰相家。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名匾侧楹]

此联为池氏宗祠通用联。

固始宗功显;

坡兜祖德承。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永慕宗功业绩,光辉垂后代;

怀恩祖荫房兴,族旺并长隆。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1999年祭祖时有积基公之后代由仙游、莆田赶来,并提此楹联一副。“积基公”为中仙池氏第十六世以后之后裔。

坐丁向癸水朝堂,永发千年不替;

砂抱山环峰耸秀,长徵万代繁荣。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前堂楹]

固始宗功盘福荫,贤生贵出姓名扬;

坡兜祖德永流芳,族衍房兴世泽长。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偏房柱楹]

下联“坡兜”乃池氏宗祠所在地之名,系中仙十景之金鸡展翅。

西平祖德永昭彰,贻厥孙谋,唯耕唯读;

坡兜宗功垂福泽,承先启后,在俭在勤。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大拱住楹]

守国法,重教育,亦文亦武,建设四化美景;

遵祖训,讲道德,克勤克俭,创造五好家园。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四扇立柱新楹]

自池州赐姓以来,汉唐宋代兴固始,宗功昭日月;

由邹宦开基于此,元明清世守坡兜,祖德巩山河。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正殿楹]

上联“池州赐姓”尚存疑,若是由池梦鲤而来,应在宋末,述及汉唐则为假借。

钟英毓哲,万载昌隆创业,垂统克振家声,其在子孙维光邦国;

开后守先,许多拔萃诵诗,学礼能承祖德,如君忠厚福有祯祥。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正殿楹]

联中对联嵌进此支池氏排辈用字,例如上下联首句末字“哲”、“先”:指池哲秋,排“哲”字辈,取名“哲秋”,字“先实”。即名用上联,字用下联,名字套“春花秋实”一词。其兄弟取名“哲春”,字“先华”。

池姓和迟姓都有。

池姓,中华姓氏。池姓有几个起源,其中之一出自秦国王族公子池,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氏,遂成池氏。另外一支池姓来源于以居地为氏。古代有世居于护城河(古称池)畔的人,便以池为姓。

迟姓,姓氏多源,汉族的迟姓来源有商代贤人迟任、鲁孝公之子公子展及孔子弟子樊须,其他民族的迟姓来源有鲜卑族尉迟、安迟两氏,满蒙两族的迟佳氏等等。

池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230-2个姓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云南、浙江、广东等地。今天,姓迟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27%,总人口约34万。

水池的名字和图腾

一个水池,一个死水坑,也叫池塘。池的本义是水道和沟渠。0表示的牧羊人属于雍的官员,他们负责沟渠、斗笠、水罐和池塘。春护陷井护沟,秋堵陷井惠民,禁以山为园,以泽防毒杀鱼。一个水池,水通过它流过地面,是一个水道。后来护城河也叫城。蚩古人应该是一群善于挖水、通水,以蚩为氏族原始图腾,以氏族、氏族徽命名的民族。人住的地方叫池,靠的山叫池山,旁边的水叫池河,最后出现池这个名字。

迟氏的起源与演变

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居姓和胜姓。

第一种以居住地为姓。比如程、郭、袁、迟等氏族。都是根据所在地理环境的特点取宗族名字。居住在护城河边上的氏族以池为姓,所以护城河也叫城。

第二,自胜姓。春秋时,秦国司马公子池后,名石。

外来基因的流入

自秦汉以来,迟氏的构成一直相当稳定,几乎没有外来的血液流动。直到近代,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陆续出现了池姓。

历史上上池姓氏的分布与迁徙

到了宋代,才发现浙江省有池姓人口分布。明朝时期,赤人有近3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北五省,约占赤人总人口的91%。其次,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北、河南等省。

当代迟姓氏分布及图谱

池姓当代人口约3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7%,为第232大姓。自宋代以来的1000年间,迟氏人口的增长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云南、浙江、广东,约占总人口的52%,其次是福建、河北、江苏、陕西、河南等地。

迟氏在人口中的分布频率示意图显示,在云南、川黔南部、广西西部、海南、广东南部和东部、福建大部、浙江东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北部、吉林和黑龙江大部,迟氏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一般在009%以上,最高在15%以上。在上述领域,

池氏传统文化

以王、汤池命名的郡县为西平、西河、陈留,郡县名作为其唐号。东汉建安年间设立的西平郡,辖西都,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其管辖范围相当于青海省湟源至乐都之间的湟水流域。东晋末年,西平被秃子和孤儿占据,被称为西平王。西河县,位于三国魏时期,称为河西,管辖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西汉时设陈留县,旧址今河南开封。

以迟为姓的重要对联有以下两副:

中牟李勋,程春大奎。

生于春天的弘文讲述了鲁直的故事,他的代表作震动了摇滚收藏。

族谱目前,全国各单位图书馆收藏有9部迟氏族谱。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0赚了4个池姓名人,占名人总数的0009%,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574位;姓迟的著名医学家占总人数的0005%

今朝鲜族池氏族人有两个源出:  ⑴公元六世纪,朝鲜半岛新罗国在古源六村(六个原始个部落即拳罗六部)的基础上建立,六村酋长之一叫池白浩,后皆改称郑氏,世为新罗国重臣。如今除韩国忠南道瑞山市的郑氏以外,南北朝鲜的郑氏族人皆以池白浩为始祖。直到高句丽武将王建夺取后高句丽政权并建立高丽王朝后,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二年(大辽天显十年,公元935年)灭亡新罗国,重新统一朝鲜半岛。池白浩的后裔子孙中有沿称池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朝鲜高丽王朝第四代王光宗十一年(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有秦相池子华后裔池镜以太学士身份奉使高丽,受高丽光宗官封金紫禄大夫、太保、平章事。池镜至高丽国后受赐居于中和唐岳,即受邀留居今韩国忠州市,在月岳山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朝鲜池氏一族,皆以忠州为本贯,世代相传至今。随池镜一同东至高丽王朝的,还有辛镜、郭镜、元镜、虞镜、张镜、李镜七学士,当时号称“东来八镜”,在朝鲜、韩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癸卯年(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池镜享一百零一岁而逝,葬于中和唐岳华山亭。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⒈西平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⒉陈留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是池。

池姓有几个起源,其中之一出自秦国王族公子池,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氏,遂成池氏。另外一支池姓来源于以居地为氏。古代有世居于护城河(古称池)畔的人,便以池为姓。

池氏开姓颇早,在公元前十世纪中叶,黄帝四十一世胄、汤殷二十三世之裔,殷姓,讳民,因辅佐周穆王(西周第五王)有功,周穆王封民食邑于池(河南省渑池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民”是池姓的太始祖,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渑池可谓是池氏开姓的发源地。

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岁次丙寅(东周惠王二十二年),池姓先祖居渑池约有三百多年后,迁徙西河(今山西临汾河以西,即渑池至离石一带)。

池氏居西河开始繁盛。据《元和姓纂》,池姓郡望西河,即由此而来。后又有池氏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一带)。其亦枝繁叶茂。据《贵姓何来》书载:池氏是以居住地为氏的,望出自西平,所以有些池氏族谱称池姓郡望为西平,也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情况。

字辈排行:

福建长乐新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可大兆建懋绩洪熙永世用昌善聚长储祚胤恩光久锡天祥教子须成高伟擢徵作国瑞璋”。

福建长乐小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浥大兆建珠芝懋绩洪熙永世用”。

福建尤溪管前林源池氏字辈:“长光芳庭积文永智 大朝万年承(盛)世其昌”。

江西赣州、台湾池氏字辈:“宣仕日永龙兴存有应盈祯宝国凤生元现万福兰春庆先祥贵子友”。

浙江瑞安池氏字辈:“万广清吉成秀”。

池这个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姓氏源流 池(Ch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王族后代,以祖字为氏。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