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按 顺序罗...文.....德...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王氏家谱按 顺序罗...文.....德...,第1张

  这位兄弟,我查了很多,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答案,不过也找到了一些信息,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所以说您的字辈还是得看您自己的家谱才行,如果没有下面有各种王氏家谱的样本,您可以参考一下!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如果您觉得不够详细,下面还有很多,希望对您有帮助!

  字辈排行

  义乌南陵王氏字辈: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安徽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润州王氏字辈:“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字辈:“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楚伪王氏善庆堂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王氏太原堂字辈:“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宁乡鸟石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王氏太原堂字辈:“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旧序:“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王氏太原堂七大房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续序:“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王氏文德堂字辈:二房车礁旧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二房鸭头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第联”;二房西陂滩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甲第联”;三房马鞍山旧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四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五房旧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六房旧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七~八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七星台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甲第联”。

  湖南浏阳王氏字辈:凿石支派序:“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序:“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湖南长沙王氏字辈:“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湖南常德王氏字辈:东阳十甲序:“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东阳二甲序:“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东阳三四甲序:“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东阳九甲序:“成龙致世时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慈利县城序:“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序:“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坪潭等处序:“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硕旧王氏字辈:“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湖南湘乡牢田王氏字辈:原序:“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湖南安化王氏字辈:旧序:“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新序:“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江西萍乡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太原郡王氏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孔孟师廼远须知立志求”,旧字序:“孙子振大明朝廷公侯聊奕世异端非我愿胜域喜同游”;新名序:“冠丹腾霄汉瑶池通贵声玉树共春茂金枝业向荣永传凌云志沦海存赤心宏图必如愿世祖积德成”,新字序:“儒林欣勃起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争先子孙□君赐礼义织前贤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恩泽垂青简一统盛相延”。

  开闽忠懿王氏字辈:“君家蔼吉周召甫申英贤济美中孝垂芳圣世衣冠文章礼乐德业绍先渊源启后”。

  王氏宗谱字辈:旧名序:“清山士光延子继振维守志应怀良佐正学斯克传”,旧字序:“大任荣旭世元汉承乃朝瑞景宜有庆国家毓英贤”;新名序:“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聊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良曜照上乾”。

  王氏宗谱字辈:新名序:“青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明曜照上乾树灿培钩泽枝荣增锦江学乃家中宾书为品上珠”。

  王氏槐堂字辈:旧序:“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贤才名辉楚域槐绪卜长年”,新序:“荣福全宗享华袷聚广昌富耀培光大贵和盛致祥”。

  王氏茹古堂字辈:“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名序:“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镇治檄焕埀钟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天朝长佑启奕载庆荣封”。

  王氏绍槐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旧字序:“子孙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新字序:“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宽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太原王氏字辈:“延有国□斯显奕世伯仲希仁□季守义民彦思忠元良允治太平万年臣子素志”。资料有待补充。

  如果还觉得无法彻底满意,我也无能为力了,毕竟王氏是一个大姓,家谱早就是各写各的了,的确不是狠好找的,能力有限,多多包涵~~

  1、善庆堂: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民国癸酉年太原堂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才,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文德堂王氏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8、湖南省浏阳王氏凿石支派字: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9、湖南省长沙: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名,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传、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0、硕旧: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1、湖南省湘乡牢田王氏原订编派: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续派: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2、湖南省安化王氏旧派语:派、传、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13、安徽省绩溪: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14、山西省祁县:元暕: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景肃,守三郡:终、传、凉、丹、阳、太、守;政: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子十;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奉母山西迁安徽宜州船莲塘;宏(迁宣州歙县)。

  15、婺源武口王氏:希翔,廷钊、子十八,仁斡、子二:文岳、文庆,文岳,德豪。

  16、乐平傅贤:元行 子三:项、顼、债;项 子三:珍、现、琏;珍 子三:臻、安、僖;安 子二:权、植;植 子三:聚、叔虎、袤。

  17、江西省乐平流槎:袤 子三:端义、佐才、端虚;佐才 子六:千二、千三、千五、千六、千八、千九。……

  18、湖北省浠水团溪(团陂):九龄 行千三,字嵩卿,子四:文焕、文炳、文灿、文兴;文兴 子三:安、震、富(富公孙国贤、国贤二子去浙江余姚);安;衡 子:国生;国生 子二 椿、梅;椿 子三:勋、寿、烈;烈 子二:塾、垒;塾 子四:镐、鉴、铭、钰;铭 子二:永松、永裕;永松 子二:朝仪、朝;朝仪 子二:守文、守章;守文;正壹 子二:德弼、德衡;德弼……;佑东(本人佑字辈)堂号“孝义堂”。……

  19、湖北省浠水团溪王氏文焕公,文炳公2支下辈派:(始祖九龄公起)

  九、文、卿、拱、如、仕、大、厚、中、承、希、三、民、宏、兆、博、学、审,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

  文灿公第3支下辈派:(自2世起)文、大、千、秀、谷、仕、庭、如、子、世、德、朝、启,永、朝、守、正,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

  文兴公第4支下辈派:(自团溪第10世纪)永、朝、守、正,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之、家,自、有、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在,懿、美、常、昭(经考证此是正确的,以前的有些小误,在此表示歉意)湖北浠水团溪王氏四支到团溪第22世才通一派字。

  20、江西省乐平流槎:君、臣、绍、今,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纯、正、直,福、德、永、神、授,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

  21、湖北省鄂州:胜、仁、秀、宗、得、金,景、单、世、守、良(良道同派),立、心、化、家、邦,祖、先、传、德、厚,永、远、佐、朝、纲。大、本、为、忠、孝,谦、恭、名、益、彰,积、善、有、余、庆,兰、桂、满、庭、芳,贤、能、生、泽、润,文、彩、晖、映、长,襟、怀、千、秋、业,全、力、保、国、昌,清、正、民、安、定,功、高、自、显、扬,英、豪、成、继、述,三、槐、荫、玉、堂。

  22河南省濮阳县:新谱派语;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23、太原堂: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1455年–1487年),或称蔷薇战争,通常指英国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英格兰王位的断续内战。两个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皇族的分支,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玫瑰战争不是当时所用的名字,它来源于两个皇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

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以伦敦坦普花园的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

该战争大部分由马上骑士和他们的封建随从组成的军队所进行。兰开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国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东部。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是贵族封建力量的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继承权之争

两个家族之间的对立始于英王理查二世被他表兄,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Henry Bolingbroke亨利·博林布鲁克)在1399年推翻。 作为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的儿子,博林布鲁克对王位有不是很强的继承权。根据先例,王位应该传给爱德华三世的次子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Lionel of Antwerp)的男性后裔,事实上,理查二世立了莱昂纳尔的孙子罗杰·莫提梅(Roger Mortimer)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博林布鲁克加冕为亨利四世。因为理查二世的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他得到了容忍。博林布鲁克在1413年死去。他的儿子兼继承人,亨利五世是个杰出的军人,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军事胜利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度,使得他得以强化兰开斯特的统治权。亨利五世的短暂统治经历了一次由兰利的埃德蒙之子剑桥伯爵理查所领导的政治阴谋。剑桥因在导致阿金库战役的战斗的开始时叛国而在1415年被处决。剑桥的妻子安妮·莫提梅也对王位有一定的继承权,因为她是罗杰·莫提梅的女儿,所以是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的后裔。亨利五世死于1422年,而剑桥伯爵和安妮·莫提梅的儿子约克公爵理查将对懦弱的亨利六世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六世

兰开斯特家族方面的英王亨利六世被不受欢迎的摄政和谋士所包围。最有名的是埃德蒙·蒲福(Edmund Beaufort)和威廉·德拉波罗(William de la Pole),他们被指责管理政府无能并且在继续对法兰西的百年战争中指挥不利。在亨利六世之下,几乎所有在法国的英国据点,包括亨利五世所赢得的,丧失殆尽。亨利六世开始被视为无能昏庸的国王。而且,他还受到令人尴尬的间发性精神疾病的困扰。到1450年代,很多人认为亨利不适合他的角色。兰开斯特国王的短暂的王朝已经被合法性的问题所持续困扰,而约克家族相信他们对王位有更强的继承权。不断增加的民众不满,众多的封建贵族的私人军队,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败使得内战的政治气候已经成熟。

当国王亨利在1453年开始遭受第一轮精神病时,摄政理事会建立了,由强大和受欢迎的约克家族的首领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Duke of York)任摄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胆的开始加强了他对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并在一系列和亨利的强力支持者(如诺森伯兰公爵)的小冲突中给予他的同盟者萨尔斯堡和沃里克以支持。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败了理查的野心,约克公爵很快被亨利的王后安茹的玛格利特赶出朝廷。因为亨利是个无用的领袖,强力和上进的玛格利特皇后成了兰开斯特派系的实际领袖。玛格利特王后建立了针对理查的一个同盟并和其他贵族密谋削弱他的影响力。遭受到更多挫败的理查最终付诸武力,在1455年在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First Battle of St Albans)中挑起争端。

1455–1460年的初始阶段

尽管国王亨利和约克公爵理查的支持者之间的武装碰撞之前就发生过,但玫瑰战争的主要武装冲突阶段发生在1455年和1485年之间。

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领一支小部队前往伦敦,在伦敦北面的圣艾班斯碰到赶来的亨利六世的部队。相对规模较小的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是内战的第一次公开冲突。理查表面上的目的是从亨利国王身边清除"奸臣"。结果对于兰开斯特方面是败仗,他们失去了很多领袖,包括埃德蒙·蒲福。约克和他的同盟重新获得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时间两边似乎都为真正进行会战所震惊并尽力妥协。当亨利再次遭受精神疾病时,约克重新任摄政王,玛格利特受他保护,在理事会的决策中遭到排挤。

在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之后,1455年的妥协获得了一些成功,而约克在理事会甚至在亨利康复后保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导致冲突的问题会快重新出现了,特别是关于亨利和玛格利特的婴儿惠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还是约克公爵应该继承王位的问题。玛格利特王后拒绝接受任何剥夺她儿子的继承权的方案,而情况变得很明显只要约克公爵和他的同盟保持军事优势她只能忍受这个情形。亨利在1456年出巡前往中英格兰,玛格利特不允许他返回—因为国王和王后在中英格兰受欢迎而在伦敦变得更不受欢迎,伦敦的商人因为贸易的衰退和四处混乱而恼怒。在考文垂建立了朝廷。那时,新的萨摩塞特公爵亨利·蒲福接了他父亲的班,成为朝廷上的宠臣。玛格利特也说服亨利解除约克作为摄政王的职位,而约克自己被迫返回在爱尔兰的据点。首都的动乱和南海岸线的海盗活动加剧了,而国王和王后仍然致力于保护他们的地位,王后为此第一次在英格兰引入了征兵制。同时,约克的同盟,沃里克伯爵(绰号“国王制造者”),在伦敦作为商人阶级的卫士越来越受欢迎。

1459年9月23日,随着约克从爱尔兰归来,冲突开始继续,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发生的布洛希思战役(Battle of Blore Heath)中,一支兰开斯特家族的大部队没能阻止萨尔斯勃里勋爵(Lord Salisbury)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带领下的一支约克家族的部队从约克郡的米德勒姆城堡(Middleham Castel)出发并在鲁德娄城堡(Ludlow Castle)和约克会师。在兰开斯特家族在路孚德桥战役(Batlle of Ludford Bridge)中胜利之后,三月伯爵爱德华(约克的长子,后来成为爱德华四世),萨尔斯堡,和沃里克逃往加来(Calais)。兰开斯特家族恢复了完全的控制,萨摩塞特被任命为Calais的总督。他驱除沃里克的企图被轻易挫败了,约克家族甚至开始在1459–60年从加来发起对英格兰海岸的几次突袭,加剧了混乱和动荡的气氛。

到1460年,沃里克等人准备好发起对英格兰的侵入,并很快在肯特和伦敦建立据点,在那里他们有广泛的支持。得到一个教皇代表的支持后,他们向北进军。亨利率军向南迎击,而玛格利特和爱德华王子留在北方。1460年7月10日的北安普敦战役(Battle of Northampton)对于兰开斯特家族是灾难性的。沃里克伯爵理查·奈维尔带领的约克军队,在兰开斯特家族的叛军的帮助下,抓住了亨利国王并作为俘虏带往伦敦。

调解法案(Act of Accord)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约克提出了对王位的要求,它基于兰开斯特家族的非法性。在北威尔士登陆后,他和妻子西西里·奈维尔以君王独有的仪式进入伦敦。国会召开了,当约克进入时直接走向王座,他可能认为贵族会鼓励他自己占据王位就像他们在1399年对待亨利四世那样。但是,人们被震惊到沉默。他宣布了对王位的要求,但贵族们,包括沃里克和萨尔斯堡被他的傲慢所震惊;他们在这个阶段没有推翻亨利国王的企图。他们的野心还是仅限于清君侧。

第二天,约克拿出了详细的家谱来支持他的要求,基于他是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的后裔,并获得了更多的谅解。国会同意给予考虑并同意约克的继承权更强;但是,在投票中他们以5票的多数决定亨利继续为国王。1460年10月的调解法案达成妥协,它认定约克为亨利的王位继任者,剥夺了亨利六岁的儿子爱德华王子的继承权。约克只能将它作为最好的条件接受;它给了他所想要的大部分,特别是他被任命为王国摄政王,可以以亨利之名统治。玛格利特和爱德华王子被逐出伦敦。调解法案对和玛格利特结盟的兰开斯特家族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在北方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兰开斯特家族的反击

约克公爵和萨尔斯堡勋爵在那年晚些时候离开伦敦以加强在北面对抗玛格丽特王后的军队的据点,她据报告已经在约克市聚集部队。1460年圣诞,理查在韦克菲尔德(Wakefield)附近的山得尔城堡(Sandal Castle)采取守势。虽然玛格利特的军队的人数是理查的军队的两倍以上,12月30日,约克还是下令他的部队离开城堡出击。他的军队在韦克菲尔德战役(Battle of Wakefield)中惨败。理查在战斗中被杀,而萨尔斯堡和理查17岁的儿子瑞伦伯爵埃德蒙(Edmund,Earl of Rutland)被捕并被砍头。玛格丽特下令将三人的头挂在约克的城门。

根据调解法案,Wakefield的事件使得三月伯爵爱德华,即约克的长子,成为约克公爵和王位的继承人。萨尔斯堡的死同时使他的继承人沃里克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玛格利特北上到苏格兰继续寻求苏格兰的帮助。苏格兰王后盖尔德雷的玛丽(Mary of Gueldres)同意给玛格利特一支军队,条件是英格兰割让贝里克(Berwick)镇给苏格兰并把她女儿许配给爱德华王子。玛格利特同意了,但她没有钱付给他的军队,所以她允诺在南英格兰的富人无限制掠夺,只要掠夺不发生在特伦特河(Trent)以北。她把军队带到金斯敦赫尔(Kingston upon Hull),一路上招募更多人手。

约克的爱德华在这个时候迎击从威尔士到达的潘布鲁克(Jasper Tudor, 1st Duke of Bedford|Pembroke),并在斯罗普郡(Shropshire)的莫提梅路口战役(Battle of Mortimer's Cross)中完败他们。他用清晨三个太阳的“幻象”来激励战士(一种称为“幻日”(parhelion)的现象),告诉他们这是胜利的征兆,并代表着约克的三个儿子—他自己,乔治和理查。这也导致后来爱德华采用灿日(sunne in splendour)的符号作为个人徽章。

玛格利特那个时候已经向南移动,所到之处一片浩劫,她的军队在扫过富裕的英格兰南方的时候通过掠夺在所征服的土地上的战利品来支持开销。在伦敦,沃里克以此为宣传在整个南方强化对约克家族的支持——考文垂镇改变阵营投靠约克家族。沃里克没能及时建立一支军队,没有爱德华部队的增援,他在圣艾班斯因为兰开斯特家族的提前到来措手不及被抓获。在圣艾班斯第二次战役中,王后赢得了兰开斯特家族最有决定性的胜利,在约克家族的部队逃离时留下了亨利国王,他安然无恙在一棵树下被找到。亨利在战役之后立刻封了三十名兰开斯特家族的战士为骑士。随着兰开斯特军队向南进发,一波恐惧的气氛席卷伦敦,到处是野蛮的北方人将要洗劫该城的流言。伦敦人关闭城门并拒绝提供食物给王后的军队,他们就在周围的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和密德塞克斯(Middlesex)劫掠。

约克家族的胜利

爱德华在这个时候在和沃里克会师后从西面向伦敦行军。由于和王后向北往丹斯泰堡(Dunstable) 的撤退巧合,这使得爱德华和沃里克得以带军队进入伦敦。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从这个基本上是支持约克家族的城市得到了钱和补给。爱德华现在不能仅仅宣称为国王除去奸臣。随着他父亲和兄弟在Wakefield被杀,这已经成了争夺王位的战争。爱德华现在需要得到授权,而这似乎正在到来,因为当伦敦主教向伦敦的民众征询意见时,他们以“爱德华国王”的呼声作出回答。这很快得到了国会的确认,爱德华在一个仓促安排的仪式中在惠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欢乐的气氛中非正式的登基了。爱德华和沃里克就这样占领了伦敦,虽然爱德华宣誓他在亨利和玛格利特被处决或流放之前不会举行正式加冕。他也宣布根据调解法案亨利因为纵容王后起兵对抗他的合法继承人而失去了王位;虽然这时这已经被广泛的论证为爱德华的胜利仅仅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得到了恢复,而亨利和他所有的兰开斯特家的前任都不是合法的。这个论证就是国会上一年所接受的理由。

爱德华和沃里克然后向北进军,一边聚集起一支大军,并在Towton和同样壮观的兰开斯特军队交战。在约克附近的Towton战役是玫瑰战争中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战役。两边都同意问题将在那天得到解决,没有任何妥协。估计40-80,000人参加了战斗,其中超过20,000人在战役中 (和之后)被杀,在当时是个巨大的数字,并是在英格兰土地上单日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新国王和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兰开斯特家族灭亡,其大多数首领被杀。和他们的儿子爱德华一起等在约克的亨利和玛格利特在得知战况后向北逃跑。很多幸存的兰开斯特贵族加入了爱德华国王的阵营,其余未叛变的被赶到北部边界地区和一些威尔士的城堡中。爱德华前进并占领约克,在那里他见到了他父兄和萨尔斯堡的腐烂的头颅,这些很快就被战败的兰开斯特领主们的头所代替,例如臭名昭著的Skipton-Craven的Clifford勋爵,他曾在Wakefield战役后下令处决爱德华的兄弟Rutland伯爵 Edmund。

亨利和玛格利特逃到苏格兰,在那里他们带在詹姆斯三世(James III of Scotland)的皇家朝廷,兑现他们先前关于割让Berwick给苏格兰的许诺,并领导那年晚些时候的对Carlisle的入侵。但由于缺钱,他们很快被正在根除北部郡县的兰开斯特势力的爱德华的人所击退。

爱德华四世的正式加冕于1461年6月在伦敦举行,他作为英格兰的新国王从他的支持者那里得到了热烈的欢迎。爱德华得以在平安统治十年。

在北方,爱德华在1464年之前没有取得完全的控制,除了几次叛变,几个兰开斯特指挥官占据了几个城堡数年。Dunstanburgh, Alnwick (波西(Percy)家族的据点)和Bamburgh是最后陷落的城堡的其中几个。最后一个投降的兰开斯特的城堡是强大的堡垒Harlech(威尔士),它在1468年经过7年围城后投降。废辍了的国王亨利在1465年被捕,囚于伦敦塔,以当时而言,他受到了相当的优待。

1464年又有两次兰开斯特叛乱。第一次冲突是4月25日的Hedgeley荒原战役,第二次是5月15日的Hexham战役。两次叛乱都由沃里克的兄弟约翰·奈维尔(John Neville, 1st Marquess of Montagu)所平定。

1469–71年间冲突的继续

1467–70年间,国王爱德华和他曾经的良师益友,权利强大的沃里克伯爵奈维尔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这有几个原因,但都主要起源于爱德华1464年决定秘密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Elizabeth Woodville)结婚。爱德华后来宣布关于他结婚的新闻为既成事实,使得沃里克极为尴尬,因为他曾商议爱德华和一位法国新娘的联姻,他认为有和法国结盟的必要。当伍德维尔家族在朝廷上比奈维尔家族受宠时,尴尬转成了苦涩。其他的因素和沃里克的幻想破灭交织在一起:爱德华倾向于和勃艮第(而不是法兰西)结盟,以及爱德华不情愿他的兄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George, Duke of Clarence)和Gloucester公爵理查分别娶沃里克的女儿伊莎贝尔·奈维尔(Isabel Neville)和安妮·奈维尔(Anne Neville)为妻。而且,爱德华的受欢迎程度在此期间也处于减退状态,因为高昂的税率和法律与秩序的经常性中断。

到1469年,沃里克和爱德华嫉妒和善变的弟弟乔治结成了同盟。他们组织了一支军队在Edgecote荒原战役击败国王,并把爱德华扣在约克郡的Middelham城堡。沃里克处决了王后的父亲Rivers第一伯爵Richar Woodville。他迫使爱德华在约克召集国会,计划将爱德华宣布为非法并将王位传给Clarence作为爱德华的明显继承人。但是,国家处于混乱,爱德华能够唤起他弟弟Gloucester公爵理查和大部分贵族的忠诚心。Gloucester在领着大军前来解放了国王。

沃里克和Clarence被宣布为叛国者并逃往法兰西,那里路易十一在1470年正受到Anjou的玛格利特要他侵入英格兰并帮她受俘的丈夫重新取得王位的压力。正是路易建议沃里克和玛格利特建立联盟,这个想法曾经为敌的两方面一开始都不觉得好笑,但最后在意识到潜在的利益时又都同意了。但是,双方无疑同床异梦:沃里克需要一个傀儡国王亨利或是他年轻的儿子;玛格利特要重新获得她家庭的领域。无论如何,沃里克的女儿安妮·奈维尔和玛格利特的儿子前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的婚事被安排了,沃里克并于1470年秋侵入英格兰。

这次轮到爱德华四世被迫逃离,当约翰·奈维尔转而支持他的兄弟沃里克时。爱德华对奈维尔从北面来的大军的到来措手不及只得命令军队分散。爱德华和Gloucester从Doncaster逃到海岸线然后从那里去往荷兰并流亡于勃艮第。沃里克成功从法兰西侵入,他的解放并恢复亨利六世王位的计划很快有了结果。10月,亨利六世在伦敦的街上作为复位的国王游行,而爱德华和理查被宣布为叛国者。但沃里克的成功是短暂的。受到路易国王许诺的在尼德兰的领土的诱惑,他过度扩张了他的计划并随法兰西国王侵入勃艮第。这导致勃艮第的勇敢者查尔斯(Charles the Bold)支持爱德华。在1471年他提供资金和军队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同年爱德华在Barnet战役击败沃里克。兰开斯特的其余部队在Tewkesbury战役被灭,兰开斯特的王位继承人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王子被杀。亨利六世很快(1471年,5月14日)被谋杀,强化了约克家族对王位的占有。

理查德三世

1471年爱德华四世的复位有时被视为玫瑰战争的结束。在爱德华其余的统治时期和平恢复了,但是在1483年他突然死去之后,政治和王朝的混乱又爆发了。爱德华四世治下,王后伍德维尔德亲戚(Rivers第二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和Dorset第一侯爵托马斯·格雷和其他憎恨伍德维尔新取得的在朝廷上的地位并视他们为渴望权力的暴发户的人之间形成了派系斗争。当爱德华过早死去,他的继承人爱德华五世才12岁。伍德维尔家族处于可以影响年轻国王将来的统治的地位,因为爱德华五世在Ludlow在Rivers伯爵的监管下成长。这对于反伍德维尔的派系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在争取摄政王位置和内阁的控制权的斗争中,有爱德华四世在病榻上任命为英格兰摄政王的爱德华的弟弟Gloucester公爵理查德成为反伍德维尔派系事实上的领袖。

在William Hastings和Henry Stafford的帮助下, Gloucester在白金汉郡的Stony Stratford从伍德维尔家族那里俘获了年轻的国王。此后爱德华五世被Gloucester拘禁于伦敦塔,后来他的弟弟9岁的约克公爵理查也被送到那里。控制了两个男孩之后,理查德宣称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所以两个孩子是私生子。国会表示同意并启动Titulus Regius法案,正式任命Gloucester为理查德三世。受关押的两个男孩,也被称为“塔里的王子(Princes in the Tower)”,失踪了,可能被谋杀了;被谁谋杀以及谁下的命令现在依然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主题之一。

因为理查德是约克家族方面最杰出的将领,很多人接受了他为一个更能保持约克家族权力地位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必须通过摄政委员会进行统治的男孩。另一方面,兰开斯特家族希望集中于亨利·都铎,其父亲里奇蒙第一伯爵埃德蒙·都铎是亨利六世的同父异母兄弟的一个私生子。但是亨利对王位的继承权是通过他母亲玛格利特·蒲福(Margaret Beaufort),她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因为她是约翰·蒲福的后代,而约翰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也就是冈特的约翰的私生子。

亨利·都铎

1485年,亨利·都铎的军队在Bosworth Field战役击败了理查德的军队,亨利成了国王亨利七世。然后亨利通过娶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这样,他重新统一了两个王族,把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个对立的符号合并到红白都铎玫瑰的徽章中。亨利通过一有机会就处决其他可能的王位继承人来确保他的地位,其子亨利八世继续了这个策略。

很多史学家以亨利七世继位为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其他人则认为玫瑰战争直到1487年的斯托克战役(Battle of Stoke)之后才结束,该战役因一名王位的伪冒者的出现而发生,一个名为Lambert Simnel的男孩长得很像约克家族最佳的男继承人沃里克伯爵。伪冒者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年轻的伯爵还活着并被亨利国王所拘禁,所以没人真正怀疑过他除了骗子还能是什么。在斯托克,亨利击败了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罗的军队(John de la Pole, Earl of Lincoln) — 他被理查三世任命为继承人,但是在Bosworth战役之后被亨利取消 — 这样约克家族剩余的抵抗实际上被除掉了。Simnel在叛变中的活动被赦免并被送去王室厨房工作。

主要人物

英格兰国王

亨利六世(Henry VI of England)(兰开斯特家族)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 of England)(约克家族)

爱德华五世(Edward V of England)(Yorkist)

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 of England)(Yorkist)

亨利七世(Henry VII of England)(Tudor)

主要对立人物 1455-1487年

约克家族

约克第三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3rd Duke of York)

沃里克第十六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16th Earl of Warwick)(“国王制造者”)

萨尔斯堡第五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5th Earl of Salisbury)

Montagu第一伯爵约翰·奈维尔(John Neville,1st Marquess of Montagu)

肯特第一伯爵威廉·奈维尔(William Neville,1st Earl of Kent)

Fauconberg的杂种(Bastard of Fauconberg)

兰开斯特家族

诺桑博兰第二伯爵亨利·波西爵士(Henry Percy,2nd Earl of Northumberland)

诺桑博兰第三伯爵亨利·波西(Henry Percy,3rd Earl of Northumberland)

索摩塞特第二公爵埃德蒙·蒲福(Edmund Beaufort,2nd Duke of Somerset)

索摩塞特第三公爵亨利·蒲福(Henry Beaufort,3rd Duke of Somerset)

沃里克第十六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16th Earl of Warwick) (改变阵营)

彭布鲁克伯爵贾斯帕·都铎(Jasper Tudor,1st Duke of Bedford,Jasper Tudor, Earl of Pembroke)

克里福德勋爵(Lord Clifford)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国王和皇帝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贵族的等级划分,欧洲和中国古代是一样的,最高等级是皇帝,皇帝以下是国王,再往下是贵族,分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男爵以下就是平民了。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但是为什么会有皇帝呢?因为,除了国家,还有一个比国家更大的范围就是世界(中国古代叫天下)。

以后中国为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叫天圆地方。天是万物的创造者,是最伟大的。天下面的这个世界就叫叫“天下”。天下这个方方正正的大地分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居住在天下正中的民族叫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为什么我们华夏族有资格居住在天下的正中央呢?因为天最爱我们。天下太大了,因此天要找一个人来替他管理天下,他就找他的嫡长子来管理,这个嫡长子就是天子(在东周以前,天子叫做“王”)。可是天子一个人也管不了天下,天子就把天下分给了他的叔叔和弟弟,每人分到一块土地,同时得到不同的爵位,不管是公、侯、伯、子、男,他们的领地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最后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周天子已经不行了,这七个国家的统治者都自封为王,而且互相承认。最后秦国统一天下,秦王觉得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比王还要高,于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词,从此王国变成了帝国。

欧洲的情况又是另一个样。

欧洲第一个统一国家是古罗马。罗马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现在的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经过多年的扩张,将地中海北岸收入囊中。后来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盘踞在北非的宿敌迦太基,形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最初了罗马实行共和制,但由于帝国过于庞大,统治帝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渐渐的,将军的实力不断增长,最后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击败政敌,当上了“独裁者”。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后来凯撒遇刺,但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自称“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屋大维之后的继任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凯撒的子孙,他们自称“凯撒”,以表明自己的皇族血统。罗马帝国采取总督任命制,一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是总督,比如凯撒就当过高卢总督,总督在当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原本总督应当定期会罗马述职,罗马也有权任免或更换某个地区的总督。但由于到了后期帝国渐渐腐化、堕落,加上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军队造反等原因,使得罗马自顾不暇,那些缺少监管的总督,就慢慢由帝国任命的官员转变成自立为王的贵族。这就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来历。由于罗马贵族不断的堕落,对人民的压榨越来越厉害,人们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基督教开始在帝国流传开来。罗马帝国开始时镇压,或来不得不妥协,先是宣布基督教合法,慢慢的后来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由罗马皇帝兼任教皇。基督教从***民反抗的先驱,变成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武器。后来,由于日尔曼民族大迁移,罗马帝国抵挡不住,终于土崩瓦解了,但是基督教留了下来。有那么一段时间,“罗马皇帝”这个帽子大家都在抢,今天这个自称皇帝,明天那个自称皇帝。最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公元962年加冕为“皇帝”,并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德意志国王兼任罗马皇帝。在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史称鲁道夫一世。从此,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皇位几百年,直到一战前夕,奥地利皇帝依然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欧洲各国贵族王室的血统几乎都能跟哈布斯堡家族沾上边。

以上讲的看似废话,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了解的话,下面的话你是看不懂的。

王室和贵族最看重的就是血统,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欧洲是一致的。中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统一国家,以后经过了多次改朝换代,每经历一次,上一个帝国的皇族血统基本上就死绝了,因此不存在延续的问题。但欧洲不同,自从古罗马崩溃之后,欧洲就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没法爆发大面积的农民起义之类的活动,这对贵族血统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说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人送上了断头台,他的孩子就跑到了海外,过了好久又回来当国王。而且欧洲各国的王室还经常通婚,法国国王是西班牙国王的舅舅,英国公主嫁给德国国王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知道,在欧洲也像中国一样随爸爸姓,但是孩子跟舅舅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一旦一个国家老国王没生儿子就死了,找不到皇位继承人,从外国找一个跟老国王有血缘关系的来当国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是一家子。比如说英国女王安妮在1714年死后,由于英国国内找不到继承人,按着血缘表排,最后在德国汉诺威家族找到一个合适的,把人家从德国大老远的接过来当国王,这就是乔治一世。

亲属关系一般说来分三种:沿着爸爸那条线排下来,跟自己一个姓的,这叫血统关系;沿着妈妈那条线排下来,跟妈妈一个姓的,叫血缘关系;沿着老婆那条线排下来的叫姻缘关系。欧洲因为信奉基督教,不像中国,老婆随便娶,儿子使劲生,因此国王无后的事比较常见。比如说老国王死了,让他的外甥来当国王,那自然不是一个姓了。

至于说到路易X世,亨利X世,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你是有一点误会。其实在欧洲,爸爸和儿子重名很常见,比如我叫亨利·琼斯,我可以给儿子起名爱德华·琼斯,也可以让他叫我的名字,那他就是亨利·琼斯二世。X世这种叫法不一定是贵族才能应用,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

至于国王的姓,通常相对应的是:XX王朝。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英王乔治一世,他是从德国汉诺威家族来的,因此从他开始的王朝叫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前四个国王都叫乔治,因此他们分别是乔治一世至四世。但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因为女王的丈夫是德国人,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因此他们的孩子跟爸爸也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女王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位,汉诺威王朝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顺便说一句,因为在这个家族中以前有六个爱德华,因此这个国王被称为爱德华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国王改姓了。因此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成了温莎王朝。不过这个规则可能要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是希腊王子蒙巴顿,他就要求女王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查尔斯王储)继位后,将温莎王朝改为蒙巴顿王朝。但遭到女王和王太后的否决,直到1960年,玛丽王太后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决定王朝名继续为温莎,但是孩子们的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 。

跟你说了一大堆,并不是想给你念欧洲王室的家谱。只是希望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欧洲的历史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是真复杂,光那些贵族的家谱就能让人晕死。很高兴你也对这些感兴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叫查理一世,说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这两个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爷爷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儿子的名字中没有和父亲、爷爷、太爷爷一样的名字的话,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个称号。

英国国王都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连串的称号。比如,现为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全称是“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领地的女王,英联邦首脑,信仰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

这些长长的称号主要是用来宣示英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也表明当朝者所统治的疆域范围。历史上,英国国王的称号曾有多次更改,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英国所走过的兴衰历程。

我们知道,大不列颠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组成。最早时,英国国王其实只是指英格兰国王。

1066年,英王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死,因无子嗣,其表外甥、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声称爱德华生前曾经答应让他继承英国王位,纠集诺曼底贵族和来自法国各地的骑士,在教皇的支持下渡海征服了英国。

随后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诺曼王朝(1066—1154),并同时以法王附庸的身份领有诺曼底。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1154年,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加冕为英王,建立“安茹王朝”(1154—1399),又称“金雀花王朝”。在此前的1150年,亨利已是诺曼底公爵;他的父亲是法国安茹伯爵,1151年他继承了其父的爵位;1152年通过联姻,他又领有阿奎丹等地。

因此,在他继承英国王位后,他的称号中加入了阿奎丹公爵和安茹伯爵两个爵位。至亨利的儿子约翰成为英王时,爱尔兰也在英国控制之下,所以约翰的称号中又增加了“爱尔兰领主”一项,其全称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国王、爱尔兰领主、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

1327年,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即位。此后,他一直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继承法国王位,于是把自己的称号定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法兰西国王,爱尔兰领主爱德华三世”。

为了争夺阿奎丹地区,英法两国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1337—1453)。尽管这场战争以英国失败而告终,但在爱德华三世之后的三个多世纪中,英王在自己的称号中一直保留着“法兰西国王”的头衔。

16世纪初,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即位。他于1543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创立英国国教。从他开始,英王称号增加了一个头衔——“信仰的保护者”。

1603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死,因无子嗣,由其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王位(英格兰国王,称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开始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共和国,君主制一度被取消。到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为了取得法国的援助,取消了国王称号中“法兰西国王”的头衔。

1801年,英国与爱尔兰签订同盟条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当时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年在位)的头衔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其中包括整个印度;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

至1902年,其子爱德华七世(1901—1910年在位)加冕为英王时,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大不列颠海外自治领的国王 ,信仰的保护者,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衰落,其殖民体系开始动摇。英国政府被迫在1921年12月与爱尔兰签订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治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个郡划归英国。这样,英国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王的称号也相应改变。

1931年“英联邦”成立,英国海外自治领成为联邦内独立成员,与英国具有平等地位,英王称号中“海外自治领的国王”头衔只好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英王称号又取消了“印度皇帝”的头衔。

扩展资料:

给皇家宝宝取名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说,取个“苹果公主”、“狐狸王子”之类的肯定不合适吧。一般来说,取名无非是三项原则:向合适的人致敬、紧跟潮流还有遵循传统。

英国王室给宝宝取名恐怕要先翻族谱。对于这一点,剑桥公主的名字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哥哥剑桥王子的名字“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亦是如此:“路易斯”就是为了纪念威尔士亲王最爱戴的叔父——路易斯·蒙巴顿公爵。

“夏洛特”这个来源于法语的名字,是“柔弱”、“自由人”的意思。这个名字在英国很受欢迎,在2013年的调查中,“夏洛特”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名字排名中位居第21位,它曾在2000年一度攀升到第4位。

“紧跟潮流”这一点很好理解,1930年玛格丽特公主出生的时候,玛格丽特这个名字是当时第5流行的名字。至于安妮公主的名字,至今还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女孩名字前100位呢。

据《每日邮报》报道,女王曾否决爱德华王子要给他儿子取名为“西奥多”的建议,因为女王喜欢更传统一些的名字。

虽然很多现代英国人都“听音”起名,其实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不同的社会阶级意义。比如,“泰勒”经常让人想起酒馆的守门人,“史密斯”代表铁匠,“乔治”在十字军东征时开始流行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历史上有6位国王取名“乔治”,却没有一位国王叫“泰勒”的原因了。

正因为王室成员取名讲究很多,历代王室成员重名度高。比如,英国王室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爱德华”和“乔治”轮流掌权。

王氏家谱按 顺序罗...文.....德...

  这位兄弟,我查了很多,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答案,不过也找到了一些信息,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