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如何弘扬优秀家风?,第1张

我出生在一个人口多的大家庭。在父母的教导下,我们兄妹三人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村里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我成家后,有了一个女儿,就和先生巧用“三招”,将“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

第一招:言传身教。女儿出生后,公公、婆婆乐得合不拢嘴,成天宠着她。我和先生担心女儿被惯坏,在女儿的教育上,和公公、婆婆“约法三章”:宠爱有度,孝字当先。公公、婆婆接受了我们的育儿方法,并积极配合我们一起教导女儿。

干家务时,我和先生对公婆说得最多的话是:“爸妈,你们赶紧歇歇,这些活儿留给我们干!”公婆休息时,先生会帮他们捶背揉肩;饭桌上,我和先生经常往他们碗里夹喜欢吃的菜;婆婆的胳膊受过伤,晚上洗脚时,我会帮她端一盆热水……年幼的女儿耳濡目染,就模仿我们的行为:婆婆吃药时,女儿递上药片;公公腿疼贴膏药时,女儿就握着小拳头帮忙。

第二招:常讲典故。女儿从小就很喜欢听故事。我的家乡江苏省东台市,有“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我们给女儿讲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她听了以后,擦着眼泪说:“我把猪猪储蓄罐的钱给了董永,他就有钱安葬他爸爸了!”女儿读《三字经》时,我们给她讲“香九龄,能温席”的孝心故事。带女儿外出旅游时,我们也不忘带她去参观有孝心传说的景点。

记得我35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女儿送给我的第一件生日礼物,是她画的一幅《安睡图》,上面画着一位母亲,坐在摇篮边,为熟睡的女儿轻摇纸扇。女儿说:“去年,你们带我去敦煌莫高窟游玩,在《父母恩重经变》壁画前,我看着壁画,听着导游的讲解:‘一位母亲推着四轮童车,婴儿安卧车中,两条安全带拦过车身,以防止婴儿不慎爬出车外。’我就想,到妈妈生日那天,我就送妈妈一幅自己画的画,感谢亲爱的妈妈!”

第三招:亲历社会化“行孝”。在我们这个大家庭,节假日带孩子走亲戚串门是常有的事。小长假,我会带上女儿,去我的姨妈家小住几天。姨妈住在农村,她的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姨妈有5个上初、高中的孙辈,放学后,他们会争着照看瘫卧在床上的老人。女儿很快便融入其中,和他们一起照看姨妈的婆婆,削水果给她吃,围拢着听她讲故事。女儿告诉我:“老婆婆夸哥哥姐姐们很孝顺。小琪姐姐还用她参加数学竞赛得到的奖金,给老婆婆买了随身听。”

女儿长大后,她会在寒暑假期间去各个亲戚家玩。在亲戚家,女儿给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二舅奶奶喂饭;与表哥表姐们一起去田里帮大姨婆浇灌庄稼;跟表哥表姐们学做饭;一起去福利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这“三招”,是我们教育孩子、传承孝道的法宝。不久前,我家荣获石家庄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孝亲敬老”荣誉证书,女儿当即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以后,给奶奶剪趾甲的任务由我承包了!”

能。

一谱不容二姓。古代重男轻女,女儿要随夫家的姓,所以那时候不可以。现代即使嫁出去了女儿也不会改姓,所以在当代出嫁的女儿能录入族谱的。

族谱是记载共同血缘的家族世系传承和家族人物事迹的书籍,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史。非同系血缘,是不可以出现在族谱上的。

这是一个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谱编修的问题。

女儿能否入谱,并不是指女儿可不可以修入族谱(历代修谱,女儿本就记录在内了),而是指女儿能不能够作为本族的传承之人。

之所以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在以前并不成为问题。某人无子只有女儿,他当然算是“绝代”了,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过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继续生,到生了儿子为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要以为这个无后是没有后代,它特指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意味着断了香火,不能以子传子,子子孙孙了。

从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政府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强制推行,特别是在城市,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独女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我本人就只有一个女儿,估计这辈子也不准备要儿子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特别是只有女儿的人就提出,女儿也可以作为传承之人。

我的看法是,尽管无奈,尽管可以理解,但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思是说,要看族人的反应和其本人的意愿,这一点要在凡例中说明清楚,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要行都行,一视同仁。我们林氏家族在修编族谱时采用的办法是:在女儿的齿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载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对其第二代以下暂不延伸登载,广大族人普遍接受。

族谱说到底,是父亲氏族的一个产物,在过去,它有它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但并不一定只能是以子传子,子子孙孙。这倒不是歧视妇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而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只能如此。不然的话就会乱。我曾经研读过一本《韩氏女谱》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你只能采用一个标准。

打个比方,某人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当然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在一些家族,谱名只能随父姓。她长大以后要结婚,结婚之后要生孩子。如果这个人坚持要将女儿、女婿、外孙修入自己的族谱,那他的这个外甥是不是应该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爷爷会同意吗?再如果到时候女婿的家族也要修谱,那她的女婿和外孙修不修?

所以,女儿入谱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有一种情况就是可以变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儿、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或者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们同意随母亲姓,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入赘的方式叙其齿录了。但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这种情况也会很少出现。换句话说,过去出现过继或领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就是采取了这种方法处理的,比如李鸿章原本应该姓许,但他的祖父改为李姓,他自然也就不再姓许了。

组织、经费、编辑只是修谱的三个不同侧面,其实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我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是为了思路更清晰。 翻印损耗效应

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诠释家谱传承所隐藏的重大危机。

将一张记载信息的纸张放进复印机中复印,再将得到的复印件进行复印,每次都用上次的复印件进行复印,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将发现复印件纸越来越模糊,最后得到的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纯黑色废纸。

这是因为每次翻印都会产生误差,而一次次误差叠加将导致这个最终结果。

家谱在历史传承中,每隔数十年重新修谱都要:翻录旧家谱—>添加新族人—>印刷家谱书。这一次次修谱的过程不正如同翻印纸张的过程!

传承影响因素

在以前家谱秘不示人的家规下,很多家族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全部销毁掉。

如经历战争、饥荒、动乱等灾难,家谱保存无比艰难!仅近代就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文革的“破四旧”…… 让无数的家谱被焚毁,甚至孤本也不曾留下,家族历史从此中断!

且因家谱书纸质的原因,在历史岁月中容易受到火灾、水浸受潮、自然磨损等影响而阻碍家谱向后世传承。

族谱不写女孩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姓氏原因。

族谱,既然是记录整个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这其中姓氏的传承是最为关键的,自从以父系社会为主导,家中所生的男丁、女丁姓氏都是需要随父姓,哪怕是入赘的上门女婿,他们也只能把原有的姓氏改掉,更换成入赘的女方姓氏。

第二:祖辈的遗产问题。

在封建时代,存在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些手艺人,如果膝下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们宁愿把这手艺带到棺材里,也不愿意将这手艺教给女儿,让女儿将这手艺流传下来,造福世人。

第三:女儿名字入族谱,没有意义。

族谱作为一个记录了整个家族兴旺、变迁的家族史,历史年代是非常久远的,只不过老话说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历史的长河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让家族的人不得不四处漂泊,分散在各个地方。

女孩不入族谱,不入祠堂,时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新中国成立后,时代在变化,家谱除了保留基本格式外,很多地方的新家谱已经把女孩录入了家谱,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家族的人口繁衍实际情况,充分彰显了男女平等,国家提倡男女平等,妇女在社会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了。改革开放后,修谱之风"死灰复燃",女孩之名理所当然的登上族谱大雅之堂,女人亦成为家族名正言顺的成员了。

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我出生在一个人口多的大家庭。在父母的教导下,我们兄妹三人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村里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我成家后,有了一个女儿,就和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