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县属于哪个市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巨鹿县属于哪个市,第1张

巨鹿县属于邢台市。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部,东与南宫市、广宗县相连,西与隆尧、任县交界,南与平乡县接壤,北与宁晋、新河县毗邻。巨鹿县总面积631平方公里。

巨鹿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为大唐名相魏徵、天文学家僧一纯桐行、汉末农民起义领袖张角等著名人物的故里。

自秦汉以来,代为明郡之说。1961年7月,又将前四县划出,巨鹿县政区至今未变。巨鹿县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巨鹿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巨鹿县西邻京广铁路,东靠京九铁路。主要景点有双万亩生态观光采摘园、爱华翰苑碑林、苏营二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村。

巨鹿之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刘邦灭秦之战中,项羽在巨鹿城下,歼灭秦军主力的一次战略决战。

二年闰九月,章邯击败赵军,攻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歇、赵相张耳由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退守巨鹿城。章邯以王离部20万人包围巨鹿,自率20万人屯兵巨鹿南之棘原,修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通道)补给王离军。

赵将陈余、张敖、燕将臧荼、齐相田都等先后率军迹码令巨鹿外围救赵,但畏惧秦军,不敢出战。巨鹿守军兵疲食少,危在旦夕。赵王歇遣使求救于楚军。为避免反秦武装力量被各个击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5万楚军北上救赵。

三年十月,楚军兵抵安阳(今河南安阳市),宋义驻兵46日不进,企图坐观秦赵相斗,待其两败俱伤,然后取之。项羽一再建议立即渡漳河救赵,内外夹击,以破秦;否则以秦之强,必灭新造之赵。

宋义不听,下令军中,不从命者皆斩,每天饮酒高会;而军无见粮,士卒以芋菽为食。项羽出于义愤,于十一月,斩杀宋义。楚怀王改命项羽为上将军。十二月,项羽遣英布、蒲将军率2万人,首先渡过姿裤哪漳河救赵击秦,小胜。

随后,项羽亲率主力渡过漳水,下令烧毁军营,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日粮,以示誓死决战的决心。至巨鹿城外,将王离军围困。章邯率军迎救,被楚军击退。项羽身先士卒,率楚军连续攻击,九战九捷。

诸侯军及城内赵军,亦乘楚军之威,进攻秦军,俘秦大将王离,杀副将苏角,涉间自焚。义军破王离,解巨鹿之围。诸侯共尊项羽为上将军。

巨鹿县人民政府——巨鹿之战

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郡望堂号

1、郡望

钜鹿郡:秦始皇置郡于钜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

江陵郡:汉代的时候设置了县,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河间郡:汉高帝的时候置郡,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2、堂号

钜鹿堂:最早的莫姓堂号。

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

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

威远堂:宋朝莫蒙,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

此外,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济堂”、“河间堂”、“安定堂”等。

莫氏家谱

文章出处: 作者:

6054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

(民国)莫金忠纂修 莫祥林主修

民国三年(1914)重修敦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扉页、版心作《莫氏宗谱》。明天启四年族

祖爱原公聘庄茂始修。

6055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莫焕根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敦本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天启四年,此为九修本。

6056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继世等重修

民国六年(1917)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注:卷前目录题《毘陵溪莫氏续修宗谱》。

6057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

(清)莫巨鳐 莫纪芳等重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宇本 二十八册

日本 美国

6058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不分卷

(清)莫大昴 等纂

清嘉庆间孝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有嘉庆十三年自序。

6059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

(清)莫元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6060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寿恒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活字本 五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浙江图

6061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

(清)莫国铭 莫文锟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承启堂木刻本 十四册

河北大学

6062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

(民国) 莫显策 莫子琨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彩凤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卷又一部存卷首1-4)

6063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莫寿森 莫德滋修 莫锦南 莫德润纂

6064广东南海沙头莫氏族谱不分卷

(清)莫燮理总纂

清同治八年(1869)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刻

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显承堂族谱》,卷端作《钜鹿显承堂

重修家谱》。

6065广东新会南门冥氏族谱八卷

(民国)莫鹏举纂

民国十年(1921)重印本

广东新会县档 广东新会县修志办 (存二

册)美国

6066四川仪陇莫氏家谱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纂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6067 莫氏家乘不分卷

(清)莫友芝撰

稿本

南京图

6068 沽 汇莫氏宗谱十卷

(民国)莫若俊等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绍贤堂活字本 十册

张姓主要源于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1、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一说被杨广下令斩杀)。

2、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3、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 ,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4、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5、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

巨鹿之战,其实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看看秦军的部署就会明白,王离率领的20万长城军团围攻赵国,章邯率领20万囚徒军队驻扎在赵国的南边,为王离军团提供支援和粮食运输,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王赵歇,张耳是赵国丞相,陈馀是赵国将军,赵王赵歇和张耳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中,而陈馀则率领5万赵军在巨鹿城北与秦军对峙。

除了赵国被围的巨鹿城和陈馀所率领的5万赵军外,其他反秦义军也有不少军队驻扎在巨鹿城的东北及东边,比如齐国、燕国,再加上后来宋义所率领的5万楚军赶到, 反秦义军总兵力也差不多达到十几万人,但是各支反秦义军并不齐心,犹如一群乌合之众,各顾各的。

秦上将军章邯

在除赵国之外的其他反秦义军到达巨鹿城附近时,秦军等于是用40万大军在围攻赵国只有五六万的军队,而且包围城池的只有王离的20万秦军,章邯的20万秦军没有展开军事部署,而是选择在巨鹿城的南边驻扎观望,并为

王离军

提供粮草。

从秦军的战斗力来看,应该是章邯率领的囚徒军队战斗力远超王离的长城军团,因为在此之前,章邯率领这支囚徒军队一路从关中开始,先是打败陈胜部将周文,一路追击周文,直到杀死周文,接着章邯又在战场上杀了陈胜部将田臧、李归,击败了邓说、伍徐,斩杀了蔡赐,逼降了宋留,同时一路追击陈胜,直到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杀死,章邯凭一己之力覆灭了反秦首领陈胜大军。

之后,章邯又击败了魏军与齐楚联军,杀死了魏相周市,逼得魏王魏咎自杀,魏豹逃走,还杀了齐王田儋,打败了田荣,又在战场上击败楚军,并斩杀了项梁,章邯几乎以自己的力量打败了所有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

章邯打败并杀死项梁

如果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的话,反秦义军最强的力量就属于原来的关东六国,黄河以南主要有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楚国的项梁势力,齐国的田氏势力,魏国的魏咎和魏豹,黄河以北主要就是赵国的赵歇、张耳和陈馀,燕国的韩广,现在章邯打败了所有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主力,再让章邯去一个一个消灭那些被打散的反秦义军小股部队,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以大军扫灭小股部队还不一定会成功,所以章邯决定北上找打还没有遭受重大的损失的赵国,原本章邯是想打彭城,这里是楚国的都城,但是因为担心后路和补给线被赵国切断,于是章邯选择攻打赵国。

赵国的实力并不强,甚至都不如南方的楚国项梁,章邯打赵国却派出了40万军队,这几乎是秦国所有的主力,打个赵国用得着这么多的军队吗?

当然用不着,再联想章邯的秦军部署,经过仔细的分析思考,我觉得章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就决定就是:以赵国为诱饵,章邯想引诱天下所有反秦义军救赵国,然后利用围攻巨鹿城的机会,实现围点打援式的一劳永逸地解决天下所有的反秦义军,如果成功的话,根本就用不着再到处攻打反秦义军。

巨鹿之战形势图

这就是章邯在巨鹿之战的部署和战略目的,章邯如果真想拿下赵国,完全可以和王离合军围攻赵国,赵国人马又不多,兵又都在陈馀手中,巨鹿城中只有少量赵军,别说40万秦军,就算是王离的20万秦军,也可以轻易拿下巨鹿城,但王离就是没拿下,其实不用怀疑王离长城军团的战斗力,他只是听从章邯的命令,不想拿下而已,章邯和王离想以巨鹿城为诱饵,把所有的反秦义军都引过来。

章邯这个时候的胃口是相当的大,同时因为章邯这个时候的战绩非常突出,打败了黄河以南所有反秦义军的主力这个战绩足以让章邯傲视群雄,也让章邯产生了轻敌的情绪,当时项梁一战被章邯杀死也是因为轻敌的原因。

看看秦军的部署,如果反秦义军敢来救援赵国的话,肯定是从巨鹿城的北边或者东北边以及东边和南边攻打秦军,这个时候驻扎在巨鹿城南边的20万章邯军就可以快速出击,切断反秦义军的后路,进而形成反包围,再加上巨鹿城东南边的黄河与洹水,只要反秦义军渡了河,章邯军就利用河水阻断反秦义军逃走的路线,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

秦二世被杀

可惜,章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楚国还有一个猛将项羽,居然能在短时间内攻破了秦军的甬道,并造成了巨鹿前线的王离军断粮,要知道当时的军队打仗,没有粮食吃,只有死路一条,王离军也就是这样被打败的,当王离一败,整个长城军团也就崩溃了,这可是20万人了。

所以王离战败的关键是甬道被断,甬道当时是章邯军队把守的,章邯没有想到项羽军队攻击的是甬道,章邯20万军队居然守不住小小的甬道,居然被项羽5万楚军牢牢占领了甬道,甬道被断,王离军就没有粮食吃,没有粮食吃,20万秦军很快就崩溃了,王离一崩溃,章邯的20万军队也就不战而败了。

所以,从整件事来看,巨鹿之战就是章邯设计的围点打援之战,章邯想以赵国的巨鹿城为诱饵,围先围而不打,把天下所有反秦义军引到巨鹿来,事实上,章邯计划的前半段都成功,整个天下的反秦义军,除了刘邦那一支,基本上全到巨鹿来了,但是章邯计划的后半段因为项羽的出现而前功尽弃,那么问题来了,章邯为什么会失败?

战神项羽

第一个原因就是章邯在一系列胜利后明显轻敌了。章邯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整个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主力全部被章邯打散了,剩下的只有零星的反秦义军,章邯不希望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也不希望一支军队一支军队的消灭,才想出这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章邯确实轻敌了,他以为40万秦军足以消灭天下所有反秦义军,但是没有想到出了项羽这么一个军事天才,项羽确实是千年一出的军事奇才,以出人意外的办法击败了秦军。

第二个原因就是章邯所代表的秦朝势力不仅内斗不断,而且摇摇欲坠。章邯第一次率军出战时,秦二世还活着,章邯还在打巨鹿之战时,连秦朝皇帝秦二世都被赵高给杀了,这种政治斗争让章邯胆寒,自己效忠的朝代连皇帝都给人杀了,他这个前线军事指挥官又能活着吗?况且当时章邯感觉到赵高已经开始猜忌他了,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章邯的战斗意志,最终战败。

秦朝最后的名将章邯

第三个原因就是项羽实在太强了。章邯没有想到项羽2万人的前锋就敢渡河交战,5万人就敢攻打秦军40万主力,一连串的没想到让章邯失去先机,章邯更加没有想到项羽手下的5万楚军战斗力如此坚强,挡住了数倍秦军的冲击,章邯最终无法夺回甬道,导致王离断粮,秦军开始崩溃,最终40万主力全军覆没,邯郸原本想围点打援消灭天下所有反秦义军的战争,最终成为一战覆灭所有秦军主力的战争,这个转变太戏剧性了。

巨鹿县属于哪个市

巨鹿县属于邢台市。巨鹿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部,东与南宫市、广宗县相连,西与隆尧、任县交界,南与平乡县接壤,北与宁晋、新河县毗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