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是否真的是出自姬氏
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9位。
一、起源
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毕国,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任魏大夫,并封给毕万奉禄食邑地于冯城(冯城,一说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冯翊城,一说位于河南省荥阳县西)。毕万子孙以邑为氏名,此乃冯氏之所出。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二、分布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冯氏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就已开始迁移。冯氏族人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诸多郡望。
冯氏族人自得姓以来,历经繁衍发展而不断壮大,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韩国上党守冯亭,入赵,拒秦而战死,此后其后人分散于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和今河北省境内,且多为各国将相,家族也渐兴旺。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
1982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各姓氏进行了重新排名,冯姓居第27位。在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姓氏人口统计结果中,冯姓排名为28位,人口在832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4%。而在台湾冯姓排名稍有靠后,为第67位。
如今,冯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云南三地;北方则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
三、家谱
江苏:冯氏族谱八卷、京口冯氏族谱一卷、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澄江冯氏宗谱十卷、冯氏家谱一卷
浙江: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桐乡冯氏族谱不分卷、冯氏宗谱一卷
安徽:冯川冯氏宗谱八卷
湖北:冯氏宗谱一卷、冯氏宗谱、冯氏续修支谱八卷、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冯氏四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冯氏家谱不分卷、冯氏本房世谱不分卷、冯氏族谱不分卷、南埠冯氏族谱一卷
湖南: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四、郡望堂号
“同舆堂”或“三同堂”:根据《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同岁,幼同学,娶高祖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又同案而食,同砚而学--同舆、同砚、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义堂:战国时冯驩,是孟尝君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帐户叫来,宣布将债券烧掉,给所有帐户解决了困难。冯驩回去后,对孟尝君说:“讨来的钱我全部买了义带回来。”(市就是买)。孟尝君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孟尝君罢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夹道欢迎,这时孟尝君才省悟地感谢冯驩说:“今天我尝到了你替我买的珍贵物品—义,这可是万金难买呀!”
五、历史名人
冯龙:明末小说家,通经学,善诗文,尤以小说词曲见长,辑有时代话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他曾在年近70岁时,在广西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国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其名威震边关。
冯缭:我国古代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1993年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建国前夕,因乘船失火,受伤身死。
六、当代名人
冯骥才:著名作家、画家。
冯国经: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冯小刚:**导演。
冯巩:相声演员,**演员。
冯翊纲:台湾相声瓦舍创办人。
冯德伦:香港歌手。
冯曦妤:香港歌手。
冯元桢:生物工程之父。
对不起,我无法确定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占金皆辈”这一辈分。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不同家族的家谱可能存在不同的辈分和字辈。因此,如果您想确定某个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辈分,您可以尝试向该家族的长辈或家谱研究人员咨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李姓家族可能存在不同的家谱和辈分。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其家谱和辈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有17子、15个女儿,并有47个孙儿女。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丈夫当以国家社稷之安危为己任,固然不居于庙堂之上,亦可不负“大侠”二字。
1972年,在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连载完成之后,金庸向公众宣布就此封笔,此后再不涉足武侠小说,这位当代武林至尊自此要远离江湖,不再终年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了。
金庸先生今生以武侠小说而闻名天下,他的小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几乎是家喻户晓。
可谁又曾对他背后的“查氏家族”有过了解,金庸先生对于中国而言,可谓是传奇的存在,查氏家族繁衍至今,能人辈出,更是一个传奇性的存在,大江东去浪淘尽,查氏家族却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家中父辈书香门风的耳濡目染,故而对金庸先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金庸
查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査”姓来最早源于春秋时期,距今为止,大概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査邑”,姓氏便是“査”,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
五代十国时期,査氏出现了第一位名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江西婺源定居。
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后人査瑜为躲避战乱,举家从江西婺源坐船迁往浙江嘉兴,经熟人介绍,査瑜来到海宁袁花镇一大户人家教书。在教书时,査瑜惊奇的发现,海宁袁花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与自己的家乡婺源颇有几分相似。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之意,乃是吉祥之地。
于是,査瑜又举家迁往了袁花镇居住,本着“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祖训,传承到一代又一代。
金庸先生
查氏家族真正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在此期间,査氏家族共出了22名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自査瑜之后,从第二代开始,査家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
兴盛于明清
查瑜的儿子查恕,多年来一直钻研医术,江湖绰号“査一帖”,对于腰酸背痛,他一贴便可药到病除。他本人也经常乐善好施,为穷苦的百姓免费治病,闻名于江南。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甚为赞赏,并封其为太医院国医,赐一品冠服。
明朝弘治三年,查家第五代查焕高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之第一人。
明朝一代,查家共有六人中进士,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査氏家族人丁兴旺,最多时共有300多人。
其中十余人考取进士,五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更是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
查舁更是被康熙帝钦点,陪皇帝在南书房读书。康熙帝为表彰查家,御赐“敬业堂”、“嘉瑞堂”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当时的匾额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查家旧居的匾额是当年的仿品。
到了乾隆时期,査氏家族已传至十几代。因为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查家被牵连,当时查家被封禁的书籍多达100本,因此,朝廷禁止查家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
其实这也算因祸得福,查家的后代并没有把重心放在科举上,而是专注文学。
金庸在采访时曾提过:家里的藏书很多,找书更是方便,不管是古书,还是新书,应有尽有。查家闲暇时的活动也很文雅,多是下棋、看书。
近代查氏百花齐放
到了近代,查家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第十九代传人查济民,民间号称“纺织大王”,他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做纺织业是大有出路的。他从浙江大学染织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重庆等各大纺织染厂工作过。1947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
查济民先生
改革开放后,他不顾高龄,奔走于内地,投资办厂。当时他所建的厂子都很有名气,据说随便找一位老百姓都认识他。
查济民在90大寿时,在他的主持下,又对查氏家谱进行重修,连接了断裂几百年的家族史。
弟弟穆旦
此外,查家还有比查济民小四岁的弟弟查良铮,笔名叫穆旦,穆旦四十年代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大学教师,前后任职于西南联大、南开等多所名校。
穆旦属于在海宁时期分出去的“北查”,明朝中叶,海宁查氏第三代有一分支迁往了北京、天津一带,靠经商为业,主要经营食盐。查良铮是这支“北查”的后代。
查良铮(穆旦)和查良镛(金庸)各为南北两地,一辈子也没见过面,但两人确实是一辈人。更为有趣的是,查良铮是把姓“查”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这也是两人生命中的巧合。
表哥徐志摩
在近代史的文坛上,金庸还有一位亲戚叫徐志摩,同海宁查家一样,海宁徐家也是望族,两家结为姻亲。
金庸的母亲徐禄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堂姑妈,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金庸应该唤徐志摩为表哥。1914年,查枢卿与徐禄在袁花镇喜结连理,徐禄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堂妹,所以徐志摩称呼徐禄为堂姑妈;查枢卿是金庸父亲,因而金庸与徐志摩算是同辈,但因为徐志摩年龄长于金庸,所以金庸得称呼徐志摩为表哥。
小时候的金庸时常跟随父母前往表舅家做客,有一次,金庸随父母到表舅家时,遇到了暑假回家的徐志摩本人,两人还曾有过数日的交际。徐志摩飞机逝世之后,查家还曾以“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为挽联表示对徐志摩的哀悼。
外甥女琼瑶
金庸还有一位外甥女叫琼瑶,琼瑶是中国当代的著名女作家。
因为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曾下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琼瑶算是金庸的外甥女。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是当时大银行家袁励衡的三女儿,袁行云的父亲为袁励准,和袁励衡是亲生兄弟,琼瑶母亲袁行恕是三舅袁行云的表妹。而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是袁行云的妻子,所以说金庸和琼瑶差了一个辈分,琼瑶应该喊金庸一声舅舅。
姐夫钱学森
除此之外,金庸还和近代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一家有着亲戚关系,蒋百里的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关系。因而金庸该唤蒋百里一声姑父。
蒋英、钱学森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她是当代著名歌唱家,金庸唤蒋英为表姐。而蒋英的丈夫则是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金庸该唤钱学森一声表姐夫。这还不算,金庸还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曹时中先生的姐夫。
可见,金庸这一大家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
家风传承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然而查氏家族定居海宁六百年来,传承二十几代,历经时代变迁,却一直名人辈出,至今仍是江南望族。
在以"诗礼传家"的家训下,查氏后人在任何年代,任何时间都不忘读书,通过学习,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良好的家风,是几代人的引路灯,是一个家族在历经几百年长久不衰的法宝,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祖上数代牛人的出现,对于查氏后代子孙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以至于近代以来,查氏后人凭借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家风家训的影响,再一次步入了全盛时期。
杨澜、金庸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林至尊最终在“大闹一场”之后悄然离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的离世,一代人的江湖大侠梦也就此离去,留下的只是世人对他无尽的哀思和缅怀。
冯氏是否真的是出自姬氏
本文2023-09-30 15:50: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