舛姓 舛氏家谱 舛姓起源 舛姓名人 舛姓的来源 舛姓简介
舛[舛、踳,读音作chuǎn(ㄔㄨㄢˇ),亦可读作chūn(ㄔㄨㄣ)]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在史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为黄帝轩辕氏之玄孙,姓姒,名文命,其父鲧。禹为人“敏给克勤;其悳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他的父亲鲧受尧帝命治理洪水,无功被诛。至舜帝,再命禹继鲧业,任司空。
禹吸取父鲧治水失败教训,采疏导之法,平水土,归九流。居外十三年,栉风沐雨,劳神焦思。三十娶妻于涂山,三宿而别,后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薄衣食”、“卑宫室,整治沟洫,躬耕于农”、“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禹制贡法,根据各地出产确定应纳贡品,名曰“定贡”。
为志禹功,在典籍《尚书》中以《禹贡》名篇,主张“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曾向帝舜献“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之谋,舜善其言,赞禹功为“地平天成,万世永赖”。在《禹贡》中,还记述了大禹划分九州的传说。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质、物产分布,贡赋的等级和物品等情况,以及进贡经行的路线,也都有记载。这是禹在治水过程中,建树的又一件伟大业绩。九州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无论其可信程度如何,人们总是习惯把中国称为九州。因为是大禹划分九州,故古代人又常把中国称为禹域。
由于禹治水有功,初被舜帝封为夏伯,故称“伯禹”。
相传,禹曾经铸造了九鼎,后受舜帝之禅,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王朝——夏朝,因此被称作夏禹。
夏禹建立夏朝后定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年老后仍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他的儿子启不服,在禹逝世后将伯益杀害,自称为王,由此建立了中国的君主世袭制度,禅让制被废除。
从夏禹开始,夏王朝的君主于古籍中多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禹至桀凡十四代,十七传,历四百七十二年(间有一段有穷氏后羿、寒浞篡政时期):
姒禹→姒启→姒太康→姒仲康→姒相→姒少康→姒予→姒槐(芬)→姒芒(荒)→姒泄(世)→姒不降→姒扁(局、禺)→姒胤甲→姒孔甲→姒皋(吴、皋苟)→姒发(发惠)→姒履(姒履癸)。
夏王朝传至姒履,又名姒姒履癸,是夏王朝第十六代君主姒发之子,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1818~前1766年)。
姒履癸本来聪敏伶俐,文武双全,赤手就可以把铁钩拉直,但他荒*无度,暴虐无道,姒发病逝后,姒履癸继位,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
在夏王朝为姒发在位执政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一步衰落。传至姒履癸时,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夏王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姒履癸不思改革,骄奢自恣。
据史籍《竹书纪年》的记载,姒履癸“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而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还要给姒履癸进贡。
在姒履癸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就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姒履癸得到妹喜后非常满意,遂撤兵。他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姒履癸还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却得到了姒履癸的宠信。
姒履癸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姒履癸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然而姒履癸根本就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到了晚年,姒履癸更加荒*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酒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据说,姒履癸建造的酒池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姒履癸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姒履癸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
姒履癸属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姒履癸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今大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大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姒履癸听后却怒骂关龙逄,最后竟下令将他杀死。
当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夏王朝的臣民们都指着太阳咒骂姒履癸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啊?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但姒履癸却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姒履癸还狂妄地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
姒履癸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而这时候,东方的商部落在子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姒履癸得知后,担心子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禹县)。不久,子汤设计使姒履癸释放了自己。
后来,子汤在名相伊尹的谋划下,经过数年准备后,起兵伐桀。
子汤先率商军攻灭了韦、顾等助桀为凶的诸侯国,然后又击败了姒履癸所依恃的昆吾国,然后挥军直逼夏王朝的重镇鸣条(今山西安邑)。姒履癸得到消息后,亲自带兵赶到鸣条,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鸣条大战”。
谁知两军交战时,夏军将士都不愿再为姒履癸卖命,乘机纷纷逃散,甚至都加入商军反戈一击。结果夏军兵败如山倒,姒履癸抵挡不住,只得仓皇退逃回都城内。商军在后紧追,很快就攻破都城,姒履癸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
子汤率大军很快就追上并俘获了姒履癸,之后就将他及其宗室人等一起关押在南巢,长达四百七十余年的夏王朝灭亡。传说,在国亡后,姒履癸“依然倔昂,拒食商米”,最后绝食而亡。
姒履癸死后,子汤给其上谥号为“桀”。桀,就是凶猛、残暴、荒*、骄奢、自恣的意思。
在姒履癸的后裔子孙中,有明智者“自虐而居”(像苦行僧那样露天而居),痛定思痛,将先祖之谥“桀”字一分为二,分取“舛”、“木”为姓氏,称作舛氏,读音作chuǎn(ㄔㄨㄢˇ)。这在中国的姓氏史上称作“以鉴为氏”,取“先失为鉴”之义,即以前人的失误、失败为借鉴,时刻告戒自己。
著名的高阳酒徒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桀之后代舛于杞。”就是指姒履癸的后代舛氏,后被商汤分封于杞邑(今河南开封杞县),后有以封邑为姓氏者,称杞氏。
西周之前的舛氏、杞氏、木氏、癸氏,同宗同源,皆为姒姒履癸的后裔子孙,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注:
①舛,是中国传统姓氏用字中的极忌,古往今来,仅有夏朝王室姒履癸的后裔子孙中使用该姓氏字。
②姒姓杞氏非姬姓杞氏,姒姓杞氏是商王朝时期以封邑名称为氏,而姬姓杞氏则是周王朝以后以国名(号)为氏,这在姓氏渊源上需要注意予以甄别。
第二个渊源:源于上古,出自上古时期少昊属下踳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踳”字,源义即纷乱复杂的意思,表示很繁复,在古代有三种基本含义:一是与“舛”相同,即舛字,指乖舛,相背、忤逆;二是指颜色杂驳,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三是指农耕管理。
传说,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少昊,设有九农之官,官称“踳”,以掌管“趣民耕种”为职。因农耕种类繁多,因而称其为“踳”,后来在西周时期改称其为“春扈氏农正”,简称“农正”。
在农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古称谓“踳”为姓氏者,称踳氏。因“踳”与“舛”互为古体字,因此亦称舛氏,读音作chūn(ㄔㄨㄣ),但罕见使用。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染坊工匠踳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踳工,是上古时期原始的染色工匠,以植物、矿物原料提炼研磨出不同染料,用以染制布料,来制作服装、鞋帽、旌旗等,是十分受人尊重的原始手工业者。
在典籍《左思·吴都赋》中记载:“谋踳驳于王义。”在典籍《玉篇》中也注释:“踳驳,色杂不同。”
在踳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踳氏。“踳”与“舛”互为古体字,因此亦称舛氏,读音作chūn(ㄔㄨㄣ),但罕见使用。
舛姓 舛氏家谱 舛姓起源 舛姓名人 舛姓的来源 舛姓简介
本文2023-09-30 15:13: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