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闵姓排几名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姓源流:
搜索词条
╳
闵姓
更多(3张)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Mǐn)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闵”为姓,称为闵氏,世代相传。
中文名:闵
外文名:Mǐn
出自:姬姓
分布:陇西郡
历史名人:闵本、闵楷
分享
基本介绍
闵[闵、愍、湣,读音作mǐn(ㄇㄧㄣˇ)]
姓氏源流
闵(mǐ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mǐn。古同“悯”,怜恤,哀伤。另指吊唁。另指闵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黄帝25个儿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传后代。
1忧忠,凶丧:~凶。
2古同“悯”,怜恤,哀伤。
3古同“悯”,忧虑。
4勉力:~勉。
5昏昧,糊涂:~然不敏。
6姓。
7为……感到悲伤。
扩展资料: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Mǐn)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
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
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汉语汉字)
——闵姓
闵(mǐ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在鲁湣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谥号“湣”转“闵”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闵氏正宗。[1]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闵,mǐn。古同“悯”,怜恤,哀伤。另指吊唁。另指闵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黄帝25个儿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传后代。
1忧忠,凶丧:~凶。
2古同“悯”,怜恤,哀伤。
3古同“悯”,忧虑。
4勉力:~勉。
5昏昧,糊涂:~然不敏。
6姓。
7为……感到悲伤。
扩展资料: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Mǐn)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
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
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汉语汉字)
——闵姓
有闵姓。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mǐ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百家姓中闵姓排几名
本文2023-09-30 14:47: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