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第一段的原文和翻译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3收藏

岳阳楼记 第一段的原文和翻译,第1张

第一段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释义: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越,到了,及。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作者轶事:

龙图老子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

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人物纪念:

2006年10月28日,坐落于苏州天平山的范仲淹纪念馆新馆正式落成开放。

新馆建在原范仲淹祠堂西侧,为宋代建筑风格,采用了庭院式厅堂布局,分三厅一廊一房,总面积达600平方米。

其中北厅为序馆,主要是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氏家谱等内容,中厅重点介绍范仲淹一生的功绩,南厅则展示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有范仲淹所作的辞赋、散文、诗词、书画及各地研究范仲淹的专著、论文等。

另外,附房展示了漆雕“万笏朝天图”和“高义园世宝”,走廊的墙上还布置了16幅瓷板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现范仲淹的一生。

» » 寻卢氏家谱研究者

当前离线

UID577674 帖子8 精华0 积分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3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1-8 最后登录2010-7-21

帖子8 精华0 红网币65 经验52 威望0 魅力0 注册时间2008-11-8

发表于 2010-6-19 14:43

|

寻卢氏家谱研究者

本人华容卢氏后裔,我家收藏有一套范阳卢氏家谱,共12本。据我初步考证,此谱系清朝嘉庆庚午年(1810年)我们湖南岳阳的卢氏儒公后裔合修的七县通谱,记录了当时岳州府(现在的岳阳)范围内七个县(清朝时期岳州府是不是辖七个县我没有考证)的卢氏后裔。谱上具体有如下支系:

大城池毅公支下世系

岳城万俸支下世系

华容新铺讃公支下世系

景聪公茅源房世系

道人矶隆公景聪支下世系

枧关胜公支下世系

黑神堂能公支下世系

楠木桥胜公支下世系

石垅源盛公房支下世系

闾叚聪公沈氏世系

闾叚聪公湾屋东头世系

降港景聪沈氏卢纳公世系

鲁源添爵支下世系

胡家坡尔盛公支下世系

鲁源玉井公支下世系

土城后关支下世系

土城冲庆襄公性房支下世系

闾叚海公登荣房支下世系

烈爵公有序房支下世系

景星房函公支下世系

必海公本房支下世系

卢家叚钊房支下世系

卢家叚广公通房支下世系

港头市慎房支下世系

闾叚分支姚家湾世系

丁家坊夷公支下世系

楠木关必忠直下世系

本人系华容新铺讃公支下世系后裔,我分析前面的应该是地名如:华容新铺、大城池、岳城、道人矶等,其中大部分是一些老地名,我们一般人都搞不清楚了。后面的应该是始祖名字如:讃公、池毅公、隆公等。由于这套家谱有100多年历史了,保管不是很好,内容也不一定完整。据我的前辈考证这套谱是卢氏二修家谱,我们三修家谱上对这次修谱有记载,“……国朝定鼎乾隆时 宠光公始创谱牒序世次变昭穆穹源竟委备载详明越嘉庆庚午(1810年)我儒公后裔合修七县通谱 凡属一脉相承者 无不搜罗采辑汇篡成编 虽巽地俨若同堂 虽分形不啻一体 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诸一本者 正此意耳咸丰己未(1860年)晴江新焕诸君子又继起而修之 距今四十余载其间生卒众漫然无纪 兵焚后徙靡常使不再行刊续势必视一家如秦越等骨肉如途人 迩来族众屡议三修未果 犹幸今秋(1904年)时和岁稔房弟 竹峰 廷卿哲中儒文及钦安辉纶应宗锦文茂富正喜鸿发道高等咸以谱事相商余欣然曰此盛举也援按丁派亩歙费与工讵草册就 而竹峰逝矣 余悲感交集复讨论修饰寿诸棘黎仅数月谱己告成……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岁仲春月谷旦”。译解白话为:“…乾隆鼎盛时期,宠光公开始谱牒,到嘉庆庚午即一八一0年,儒公后裔合修七县通谱。并归定:凡是卢氏一脉相承的都要搜集编揖。虽然是巽地也要视若同堂,万殊归诸一本,是此意念。至咸丰己未即一八六0年晴江公新焕公等诸君子又想继续修谱,因当时己相距四十多年,在这个时间里生的,死的众多,无记载,加之兵灾焚毁和迁徒,常使多年不再行刊。造成一族如秦越,骨肉之亲如路人。后来族众多次意想三修其谱,但无结果。有幸一九0四年秋,竹峰廷卿,哲中,儒文和钦安,辉纶,应宗,锦文,茂富,正喜,鸿发,道高等合议修谱相商。都认为此为盛举。于是商议按人丁田亩派粮,捐款。不久就将草册就成,而此不幸,发起人竹峰去逝,经悲感交集后,诸君继续讨论复修。经数月谱己告成于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0四年)仲春。”

我不知道这套家谱的价值有多大,如果哪位对此有兴趣可以和我联系,我的qq:471460531。

GMT+8, 2010-7-26 06:11, Processed in 0058118 second(s), 8 queries

张有几个儿子?张是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万历时期内阁的第一辅佐官,帮助万历皇帝创制了“万历新政”。1582年7月9日,世界上没有张。

当时有六个儿子,长子张德高非常受人尊敬。他是进士,是礼部主事。劳尔修,进士兼翰林院编修;三子修,状元第一;四个儿子都修好了,韦锦益总部也知道同样的事情;五个儿子都允许修,只有上保程思的六个儿子还年轻,还没有任命。

张死后被充公,长子自杀,次子、三子被流放;第四个孩子被砍掉为人民服务;老五死于明末农民起义。相传六子后来隐居江苏。

从此以后,张的子孙就散了。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人是张的后代?上月30日,张氏宗亲会揭牌仪式在纪念馆举行。记者采访了张氏宗亲会秘书长张的第十七世孙。

据介绍,目前有联系的张氏宗亲会后代约600人,分布在湖北、江苏、四川、贵州、浙江、海南等地。省内主要集中在汉川、监利、潜江、洪湖,最远的在美国做生意。

据介绍,在张纪念馆的后面,有30多位张的后代居住在张家台。张后勤,张的第16个孙子,家里有张的家谱和遗像,但解放前,家谱毁于大火,遗像在文革中丢失。

2008年,张三子、张懋修之孙、张等人的后代,历时八年编撰太岳家谱。现任张氏宗亲会会长,监利县黄歇镇人。

张说,张被冤枉后,有人改宗谱,避免牵连;一些原有的光谱用完了,新的光谱继续;只有言行,没有言语。

据张介绍,经过对后人的调查和史料的考证,得知太岳家族已有500年的历史,其世系已传至20代。目前,张的后裔在湖北约有400人,而泰岳人在中国则有3000多人。清明节期间,河南商丘的张后裔也派代表参加。据说河南的太岳人大约有1500人。

张的后代都是名人。如《荆楚研究杂记》记载了明代靖州、反清英雄张同敞的英雄事迹;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张和他的20代孙的后代。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晟昱于1992年去世。

张还说,张在江苏的后代大多是商人,很多都去了香港和美国。上海世博会上,张的后人在美国开了一家公司,提供相关产品。

岳阳楼,可是鼎鼎大名。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说法。它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尤其是北宋庆历五年(1045 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了一篇《岳阳楼记》,不知是文以人贵,还是楼以人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居然穿越千年云烟,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天空中。岳阳楼,也身价百倍,承载起更多“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文道义。说岳阳楼是名楼之首,一点也不过分。湖南,乃至岳阳,漫说八百里洞庭、浩淼的长江,有一座岳阳楼立在那里,便足以傲视天下。

洞庭湖边,金碧辉煌的岳阳楼

翻翻岳阳楼的家谱,的确有年头儿了,早在东汉末期,东吴重臣鲁肃就开始在洞庭湖边训练水军,修造检阅楼。两晋南北朝时,岳阳楼改称“巴陵城楼”,捱到唐代,又更名为“南楼”。北宋时期,才有了“岳阳楼”这个正式称谓。

如今,岳阳楼依旧矗立在洞庭湖边,游人登楼远眺,一定记得范仲淹,一定会想起《岳阳楼记》。殊不知,此楼非彼楼,范仲淹先生写文章吹捧的那座岳阳楼,其实早就面目全非了。现在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是有尺寸的,1984年,岳阳人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圭臬,根据清光绪六年的形制,重新“复制”。那么,光绪年间的岳阳楼就是原汁原味的吗当然不是!现在,人们眼前这座美仑美奂的古建筑,仍属于“萧规曹随”,顺着历史长河上溯,至少曾经出现过五座辈分不同的“岳阳楼”。

且不说鲁肃那会儿的阅兵楼,也不说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巴陵城楼”。风云漫卷,踪迹杳然,谁还有本事复原毫无根据的前朝旧事哩有确切记载的,尚可透过文字粗略的描述,还原当年的岳阳楼。

唐开元三年,也就是716年,中书令张说出任岳州刺史,常与才士登岳阳楼。他是一位既能作官,又能作诗的人物,自己歌咏岳阳楼的作品,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陈列在岳阳楼四壁上。张说曾亲自编辑《岳阳集》,还在岳阳楼的北面,百十步的地方,修了一座“燕公楼”。可见,此公对岳阳楼的偏爱。

宋代就崩提了,那位谪守巴陵郡的倒霉蛋儿――滕子京,靠上了范仲淹这棵大树。范先生一篇文章,居然成就了滕大人的千秋万岁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滕子京很幸运,他重修了岳阳楼,也跟这座江南名胜死死地绑在了一起。当然,唐宋两代的建筑样式都不一样,你有你的风格,我有我的滋味。到了元明清三朝,也是如此。

元朝至元年间,大约在1264年至1294年,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李应春重修岳阳楼。明成化七年,也就是1471年冬天,岳州知府吴节耗时一年,再次重修。此后的岳州知府梅淳,还搜集整理了《岳阳记胜汇编》。明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三才图绘》里记载说:“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楼二层,高四丈五尺。”这个活图纸,已经把16世纪的岳阳楼展示给后世子孙了。

谁也无法保证铁打的江山,千秋万代;砖石木瓦的亭台楼阁,也绝非金刚不坏之身,它们总会撞上天灾人祸,总有土崩瓦解那一天。其实,岳阳楼已经死了好多次了,每次从原址站起来,都会脱胎换骨。清朝第一次重修,还是源于战火。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在熊熊烈火中纷然倒地,第二年,重修。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清顺治三年,也就是1646年秋天,南明和满人在岳州打开了“拉锯战”,最后倒霉的还是当地人。最令人痛心的是,岳阳楼又毁了。1650年,岳州知府李若星迫不及待地重修岳阳楼。干嘛那么着急呢要知道,岳阳楼已经不是一座简单的老房子;而是储藏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太多的政治理想。谁也不想这座象征意义极强的千古名楼毁在自己手上,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不愿在它身上担负骂名。

清廷曾多次修缮岳阳楼。最近的一次大手术,始于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当地官员张德容大兴土木,将岳阳楼原址内迁了六丈多。岳阳楼的艺术风貌和建筑特色基本固定下来了,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最年轻的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上下三层,四柱环绕,飞檐、盔顶,楼中,四根珍奇的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凡游览过岳阳楼景区的人,一定不会放过其中桶铸的“五大名楼”。洞庭风凉,明月千里,五座岳阳楼,终于穿越漫长的时空,袒露出自己的“前身后世”。它裹挟着缥缈的历史云烟,等待天下的有缘人,细细地观瞻,柔柔地揣摩,深深地遐想……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人物生平

旷敏本(Kuang Minben)童年随父就读,17岁即离家远游。雍正元年(1723)中秀才,翌年被举贡进京入国子监深造,旋被考选充任景山内廷教习。刚莅任即奔父丧,服满后仍出任各方幕僚。雍正七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不久,因病告归。筑室南岳舜洞下,署曰“岣嵝精舍”。乾隆十九年,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约三年,又遇母丧,遂离职还乡守制(习称丁内艰)。在此期间,曾应聘兼任《清泉县志》总纂,并出任石鼓书院山长。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倍受时人称颂,士子争以出其门下为幸。工古文诗辞,日以著书为事,著述等身,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世称岣嵝先生。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南岳衡山楹联

(具体文字以后再录入,编者)

岳麓书院作品

现存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讲堂内有一楹联为旷敏本先生所作: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悬于讲堂)

[撰书者]

旷敏本(1699一1782)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颜家龙(192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旷氏南岳族谱评价

《旷氏南岳房十修通谱》对其评价如下:

敏本公

公讳敏本,字鲁之,号岣嵝,乾隆丙辰科进士,为我族清代五进士之第二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因“病”假归以养母,不复出仕。后一直埋头讲学、著书,以终辄志。其实公处清朝鼎盛之时,本可干一番事业,之所以不复出仕者,并非它故,实与船山先生同志耳。新修《南岳志》有传。

1997年秋版《旷氏南岳房十修通谱》卷一,新牒 旷氏之光 四四页。

《四修谱·序》中敏本公自称八十有五,以上年龄应有误。

岳阳楼记 第一段的原文和翻译

第一段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