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宋子文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宋子文
外文名:Tse-ven Soong
别名:T V Soo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894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1971年4月25日
职业:政治家,外交家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遏止日本对华侵略、寻求国际援助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首席代表
(历史lishixinzhicom)政党:中国
籍贯:海南文昌
性别:男
逝世地点:旧金山
宋子文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1894年12月4日,宋子文出生在上海同仁医院。幼年的宋子文,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接受启蒙教育。几年后,他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少年班,后转入预备办、大学班,并于1912年毕业。他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会,能同时用英、中两种语言讲演,给学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他记忆数字的能力,也使学校老师大为惊叹。
1912年,宋子文赴美国留学,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1915年以优良成绩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他来到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一面供职于花旗银行,一面在哥伦比亚大学听课,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宋子文在花旗银行虽只是一个普通办事员,主要帮助处理向中国汇款事务,但却由此对国际金融业务有较多了解,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为他以后从事财政金融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17年,宋子文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他偕妹妹宋美龄一同离美回国。随后受聘为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秘书,该公司是清末官僚盛宣怀一手创办。期间宋子文爱上了盛宣怀之子盛泽丞的妹妹盛谨如,为拆散这对恋人,汉冶萍公司将宋子文调到汉阳,宋子文一气之下宣布辞职。之后他回到上海,出任联华商业银行总经理,同时开办大洲实业公司与神州信托公司,从事金融商业活动。
进入政坛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急需财政人才,宋庆龄将弟弟宋子文推荐给他。1923年3月,宋子文来到广州,在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担任秘书。4月24日,宋子文任中央银行筹备员。5月29日,孙中山任命林云陔为筹备中的中央银行行长,宋子文为副行长。19天后,即6月17日,林云陔辞职,宋子文代理行长。当时广东金融经济紊乱,宋子文引入近代西方货币银行学说和相关制度,主持拟订了中央银行条例和组织规。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24年8月2日,中央银行宣布成立,孙中山任命宋子文为中央银行行长。
1925年1月,孙中山在北平病重,急电宋子文上京。3月12日,孙中山去世,宋子文是见证人之一,在孙中山两份遗嘱上签名,参加治丧活动,其在 的地位大大提高。1925年7月15日,国民 在广州成立,宋子文被委任为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兼中央银行行长。不久,宋子文又兼任广东商务厅长、两广盐务稽核经理等职,揽中央、广东 财政于一身。由于宋子文杰出的管理才能, 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为国民 巩固根据地和出师北伐提供了保障,宋子文因此也奠定了自己在财政金融界的权威地位。
财经领袖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时出任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宋子文积极筹措经费,保证战争进行。1926年12月, 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宋子文与宋庆龄等一行离粤北上。武汉国民 成立后,宋子文任 常务委员兼财政部长,成为决策人物之一。
宁汉分裂后,宋子文于1927年3月27日被武汉 派赴南京,一方面“劝阻蒋的分裂”;一方面设法控制江浙财团。3月29日,宋抵达上海,立即设立了财政部驻上海办事处,着手接收江浙财政事宜。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另组 ,宋子文则游离其外,直至年末才与蒋同流。1928年2月蒋介石再次上台后,宋子文担任南京国民 财政部长。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挂牌,宋子文任总裁及理事会主席,之后先后担任国民 委员、国防会议委员、特别外交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行政院副院长等多项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2月15日通电下野。为了表示同蒋介石共进退,宋子文于12月20日向国民 呈请辞行政院副院长及财政部长本兼各职。孙科下台后,宋子文于1932年1月30日复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不久,蒋介石也重新上台,两人重新合作。
张学良骨肉姊妹弟兄众多,加他共有14位,目前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台湾,有的在大陆。家族庞大,缘由为张作霖共有妻妾6房。
元配夫人赵氏,生长女张冠英,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早年逝世。
二太太卢夫人生了两个女儿,二女儿怀英、四女儿怀卿。1974年5月卒于天津。
三太太宪夫人,西城人,性情暴躁,思想激进,夫妻感情不合,婚后不久,即离家遁入佛门。
四太太许夫人,生三子学曾、四子学思、三女怀瞳、五女怀曦。“七七”事变后移居美国多年,解放后,只身回国,1976年卒于北京。
五太太寿夫人,生五子学森、六子学俊、七子学英、八子学铨。在几位夫人中,寿夫人最得宠,精明能干,颇有见识,府中事无巨细都由她掌管,较长时间随张左右,直至张作霖逝世。“九·一八”事变后居天津,直到1948年冬离津赴沪转道台湾,1966年病故于台湾。
六太太姓王,未生育,不得宠。死后张又续了个六太太马姨娘,原为寿夫人身边丫鬟,生六女怀敏。一直追随寿夫人左右,直到1948年同去台湾,在1975年病逝于台湾。
张学良的大姐冠英,出过天花,脸上有些白麻子,后嫁给吉林督军鲍贵卿之子鲍育才为妻,全国解放前夕迁回北京,1954年病逝。生三女二子。
二妹怀英,父亲包办,嫁与蒙古达尔汉王之子为妻。因该公爷先天呆傻,无力生活,因此婚后不久即回娘家居住。直到张作霖被炸身亡,才得离婚,嫁陈友涛,寓居上海,解放前返回天津,孤独一人(无子女),与妹怀卿同住。1989年病逝。
三妹怀瞳,许给许尔巽(西度督军)的儿子赵天赐,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七七”事变后迁居美国至今。
四妹怀卿,被张作霖许给张勋(民初搞过复辟的督军)之子张梦潮。因张梦潮患精神病,“九·一八”后依法离婚。一直居住天津,现为天津市政协委员。
五妹怀曦,父亲包办许给靳云鹏(曾任北洋军阀政府的总理)之子,未结婚。张作霖死后退婚。“七七”事变后,随母侨居美国,现于华盛顿工作。
六妹怀敏,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与翟文选(曾任辽宁省省长)之孙翟元坤结婚。1948年随母去台湾至今,在某大学家政系任教。
张学良二弟学铭,元配姚夫人生一女,名闾娥,学铭出国后,长期母女为伴,现居天津。闾娥原在天津第二中心医院工作(图书馆管理员),现已退休。爱人何炳焕为天津医疗器械公司工程师,生二男二女。
学铭后与北洋军阀内政部长朱启钤六女朱洛筠结合,一起周游西欧及美国。太平洋战争以后,学铭在香港被劫而回国,住北京,生二子。长子允仲在香港经商;次子鹏举在天津市政工程局工作。
三弟学曾,曾留学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赴美国,在联合国工作。有二子一女,长子闾璜攻化学,现任美国石油研究发展公司研究人员;次子学美术。
四弟学思,性格直爽,有正义感。早年在东北军任职,经国民党中央军干团训练后,送往内战前线,几经周折,投身革命。东北光复后,曾出任辽宁省长,后致力于人民海军工作,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鼓励。不幸的是,十年浩劫期间受迫害而逝。其妻谢雪萍(中共党员)在延安与其相识结婚,生有二男四女,男孩名先毅、仲群;女孩名晓晓、啸啸、乐然、子京。
五弟学森,曾留美学飞行,光复后回国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1948年去台湾,后去夏威夷等地。有二女,闾衡在港经商,芳芳居台湾。
六弟学俊,光复后曾在国民党军统有关单位工作,1948年去台湾。
七弟学英,一生无正式工作,1948年去台湾又转香港。1983年病逝于台湾,没有子女。
八弟学铨,1943年到东北解放区,曾在营口税务局工作,天津解放后退职回津。1960年由周总理过问,始安排工作,在55中任教。退休后任区政协委员。爱人马蕴兰,有一女,名闾琪。
家族谱、家庭结构图、家庭社会关系图是同一个意思吗
不是的
家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是以图形来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直观地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状况等重要信息 在家里的关系中你可能是儿子、女儿或者是父亲、母亲 在社会中的关系你可能是朋友、敌人、上司、下属、密友、闺蜜、哥们儿、姐们儿、竞争对手、战友等等 求家族关系图祖 祖 外祖 外祖
母 父 父 母 │ │ │ │ └—┬—┘ └—┬—┘ ┌———┬┴——┬————┐ ┌————————┬┴————┐ │ │ │ │ │ │ │ 姑 姑 婶 叔 伯 伯 父 母 舅 舅 姨 姨 丈 妈 婶 父 母 父 亲 亲 舅 妈 妈 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表 堂 堂 弟 弟 嫂 哥│自│ 姊 姊 妹 妹 │ │ 兄 姊 兄 姊 │ 妻(夫) 表 表 弟 妹 弟 妹 媳 弟 嫂 哥│己│ 姊 夫 妹 夫 兄 姊 │ │ │ │ ┬┘ │ │ │ │ 弟 妹 └┬┘ └┬┘ └—┬—┘ └┬┘ └┬┘ └—┬—┘ ┌ ┴—┐ └——┬—┘ ┌┴┐ │ │ ┌——┴┐ │ │ 媳 儿 女 女 │ │ 侄 侄 外 外 妇 子 儿 婿 甥 子 女 │ │ 甥 女 └┬┘ └┬┘ ┌┴┐ ┌┴┐ │ │ │ │ 孙 孙 外 外 孙 子 女 孙 女 求一份家族关系表家庭关系称呼总汇 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有的地方称:外公) 姥姥: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称:外婆) 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三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舅爹 )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 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 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 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儿子。 侄女:兄弟的女儿。 外甥:姐妹的儿子。 外甥女:姐妹的女儿。 以上如果是表亲,都可以在称呼上加“表”字。不过如果是现实当中称呼,为表亲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 大伯娘:丈夫的大嫂。(口语称呼叫大嫂即可) 其余哥哥以此类推。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婶子:丈夫的弟媳。 妯娌: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 大妗子:妻子的嫂子。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 小妗子:妻子的弟媳。 大姨子:妻子的姐姐。 小姨子:妻子的妹妹。 连襟: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也叫:担儿挑、一般沉。 公公:丈夫的父亲。 婆婆:丈夫的母亲。 岳父:妻子的父亲。(也叫:丈人、外父) 岳母:妻子的母亲。(也叫:丈母娘、外母)编辑本段亲戚称谓直系血亲 o 父系1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2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o 母系1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2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o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o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o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o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o 膀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o元孙:夫妻间的第五子代。 o 玄孙:夫妻间的第五子代以下的子孙。旁系血亲 o 父系 1.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2. 伯母:伯父的妻子 3.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4. 婶:叔叔的妻子 5.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妈,粤语“姑妈”专指父亲的姊姊,父亲的妹妹称“姑姐” 6. 姑父:姑姑的丈夫,也称姑丈 o 母系 1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2.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妗母、妗 3.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姨母、阿姨、姨妈、姨娘,有些地区“姨妈”专指母亲的姊姊,“阿姨”、“姨娘”则称母亲的妹妹 4. 姨父:阿姨的丈夫,也称姨丈 o 晚辈 1. 侄儿:兄弟的儿子 2. 侄女:兄弟的女儿 3. 外甥:男性称姊妹的儿子 4. 外甥女:男性称姊妹的女儿 5. 姨甥:女性称姊妹的儿子 6. 姨甥女:女性称姊妹的女儿姻亲 1. 公公:丈夫的父亲,又称家翁,有时也直称爸爸,有些地区称“老爷” 2. 婆婆:丈夫的母亲,又称家姑、家婆,有时也直称妈妈,广东称“奶奶” 3.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粤语称“外父” 4.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粤语称“外母” 5.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又称媳妇、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 6.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7.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8. 弟妹、弟媳、弟妇: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9.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10. 妹夫、妹倩: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11.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12.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13. 大伯子: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又称“大伯” 14. 小叔子: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又称“小叔” 15.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粤语称“姑奶” 16.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姑”或姑妹或妹妹 17.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又称“大舅”或内兄或哥哥 18.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又称“小舅”或内弟或弟弟 19.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又称“大姨”或姨姐或姐姐 20.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姨”或姨妹或妹妹 21. 继父母 22. 继子女配偶 1.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2. 妻子: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有些地区又称“太太”编辑本段英语、德语的称谓 姑妈,伯母,舅妈 aunt die Tante 兄弟 brother der Bruder 孩子 child das Kind 堂姊妹,表姊妹 cousin (fem) die Kusine 女儿 daughter die Tochter 父亲,爸爸 father der Vater 孙子 grandchildren die Enkel 祖父 grandfather der Großvater Opa 祖母 grandmother die Großmutter Oma 祖父 grandparents die Großeltern 丈夫 hu and der (Ehe)Mann 妻子 wife die (Ehe)Frau inlaws die Schwiegereltern 堂兄弟,表兄弟 male cousin der Vetter 母亲,妈妈 mother die Mutter
Word如何做家谱世系图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中的四大家族人物关系表关系表: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是蒋介石的心腹,一直担任 党政要员。蒋介石为了能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依靠,娶了宋家的女儿宋美龄,蒋介石让宋家的宋子文和宋子良都出任了 要职。
孔祥熙则是娶了宋家的另一个女儿宋蔼龄,算是和蒋介石搭上了亲戚,曾担任国民 财政部部长。他的儿子孔令侃在上海滩经营着大量工商企业,赚了不少钱。
所谓“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扩展资料:
CC派是 中央系最主要的分支派别。因为“掌门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姓名缩写首字母都为“C",故称”CC"派。
这一派系的成员主要分布在 中央党务部门,特别是组织部、中统局、地方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基本控制了 的人事大权与党务大权,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
孔、宋两家即孔祥熙和宋子文家族,这两家是蒋介石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孔、宋两人也凭此地位以及与蒋介石的亲戚关系,控制了全国财政、工商等要害部门。
到了抗战后期,两大家族基本控制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是 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人称“四大家族”。
虽然都说“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富可敌国。其实蒋、陈两家基本没什么家产,富得就是孔、宋两家。
所以蒋介石对孔、宋两家也有很大的不满,不过迫于亲戚关系和时局无法对两家下手。解放战争中,孔祥熙和宋子文控制的经济产业损失殆尽。
参考资料: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 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宋氏家族“根”在海南省文昌县昌洒区古路园村,宋氏家族崛起于清末民国,其祖上姓韩,韩氏改为宋姓,始于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教准,宋嘉树父亲韩宏义,韩教准(宋嘉澍)是其次子,韩宏义之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12岁的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从此改姓宋,名嘉澍,别名教准。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韩改宋后,才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宋嘉树有六个子女,其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文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宋氏家族族谱考证
宋耀如(即韩教准)的父亲韩鸿翼是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汉人,北宋时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阳。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蒙古侵入,为避战乱而南迁。族人有一位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任县尉,后又迁粤(广东)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韩显卿的后人渡海来琼(海南岛),定居于锦山,与其他南迁中原汉人一道形成汉族客家民系。
宋氏家族原籍安阳
关于宋庆龄的家世,人们只知道她原籍海南省文昌县,对其先世祖籍安阳,其远祖即是北宋名相、安阳籍韩琦,知道者甚少。 现根据专家的考证,宋庆龄的远祖就是北宋时期的三朝贤相韩琦。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人。
韩琦有子六人:忠彦、端彦、良彦、纯彦、粹彦、嘉彦。
韩嘉彦,字师茂,生于治平四年(1067年),娶齐国公主(神宗第三女)为妻,拜驸马都尉,终赢海军承宣使。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卒,谥端节。有子六子:韩恕、韩诏、韩诫、韩谘、韩瑛、韩燮。
韩诫,字文仲,生于绍圣元年(1094年),历任团练使、防御使、承宣使。孝宗隆兴二年卒。有子三人:侃胄、仿胄、佗胄。
韩仿胄,字秉实,生于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曾任韶州通判。隆兴二年卒。
韩缙选,字时举,生于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为韩仿胄独子。家居雷州海康县,曾任湖州知州,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卒。有子二人,长子韩世卿,次子韩显卿。
韩显卿,字灼道,生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曾任廉州知州。他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抱宗谱渡过琼州海峡,定居在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海南岛文昌县的古路园村。成为海南韩氏一世始祖,为安阳韩琦第六世孙。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教准。宋嘉树有六个子女,其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文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宋耀如共有三子三女。
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大哥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生于上海;民国时期的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1971年4月26日在旧金山逝世。
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哥宋子良,1899年生于上海;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1983年在纽约逝世。
三弟宋子安,1906年生于上海;曾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1969年在香港逝世。
姓氏源流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三、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宋子文简介
本文2023-09-30 13:19: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