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来是三国哪位著名美男子后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3收藏

揭秘:周恩来是三国哪位著名美男子后人?,第1张

核心提示: 原籍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曲塘村,现退休住无锡钱桥的周贤椿工程师,和原籍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现在吉安县监察局工作的周氏族人周告根等,先后根据各自所藏祖传家谱讲:吉安周氏是三国大都督周瑜后代,瑜公第二个儿子周胤因言语触犯孙权被贬发配庐陵郡,也就是今之吉安。 本文:淮海晚报2008年2月25日A11版,作者:周柏泉 周 毅,原题为:《周恩来家族祖居地变迁考》

中华民族家族谱牒,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财富。据北京华夏翰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周氏大典》述说, 祖居地在吉安吉水, 祖居地在吉安吉水, 祖居地也在吉安,周恩来祖上与吉安周氏家族同宗吗?祖居地是否也在吉安?为此笔者走访了吉安周氏族人。

一代伟人周恩来

□周柏泉周毅

周柏泉:中国炎S谱牒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员、无锡市祠堂文化研究会会员。

周毅:华夏姬周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周氏族史》编委会主编。

追溯周氏家族源头,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周族人的始祖──后稷(又名∶弃)。根据《史记》记载∶后稷乃帝喾之子,被封在陕西武功西南部,而帝喾则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嫡长子玄嚣之长孙。

1994年笔者就《三居金陵的轩辕黄帝嫡裔》有关周敦颐是周瑜之后发表了文章,考证出周敦颐是三国周瑜之后。既然周敦颐是周瑜之后,身为周敦颐33代孙的周恩来自然也就是周瑜之后代子孙。

一、从三国大都督周瑜到吉安周氏

原籍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曲塘村现退休住无锡钱桥的周贤椿工程师和原籍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现在吉安县监察局工作的周氏族人周告根等,先后根据各自所藏祖传家谱讲:吉安周氏是三国大都督周瑜后代,瑜公第二个儿子周胤因言语触犯孙权被贬发配庐陵郡,也就是今之吉安。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孙权准奏召回复爵,胤公回京途中卒于庐陵乌东(今吉安油田镇小庙前)。胤公有三子,长子周豫,汉建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申时生于吴都建业,次子周泰与弟周纂属孪生兄弟,均于汉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十六日生于吴都建业,弟兄皆随父徙居庐陵郡乌东,弟兄三人安葬父母于乌东九龙山顶峰后,长子周豫与三弟周纂东归京都建业受封袭爵,后还居老家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舒城);次子周泰留下守护父母坟墓(至今还巍然耸立在九龙山顶峰上),亦袭都尉,吴宝鼎二年袭封都乡侯,遂始家庐陵乌东焉。泰公仙逝后,与刘氏恭夫人合葬乌东小庙前北边村九龙山龙脉上,该墓世代保护完好(墓由原始的糯米、桐子油、石灰、细沙掺和结合构成),其后便延传下来世居乌东成为今天吉安周氏大族。周告根说:他就是胤公次子泰公后代,祖上世代居住乌东守护胤公坟墓,是地地道道胤公守墓族。三子周纂随长兄周豫回京都袭都尉后以军功升吴威远将军,吴平权失,回乌东与族侄团聚,后寻风水开派安成郡蜜湖村,为江西省安福县枫田蜜湖之祖。

周告根所讲他们吉安周氏源流,与历史记载比较吻合。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明内阁大学士兼国史修撰解缙《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瑜长子循,早卒;次胤都乡侯,罪徙庐陵,后当召还,卒于乌东,长子豫袭都尉,居汝南;次子泰留乌东守冢,庐陵此公瑾之所以有后于乌东也。”明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周氏族谱序》:“吉水泥田之派,其先盖出吴将周瑜之子都乡侯胤始家庐陵之乌东”明内阁大学士金幼孜《周氏族谱序》:“周之先本吴将瑜子都乡侯胤,始家庐陵之乌东。”尽管谱书有攀附现象、谱序有伪托情况,但《四库全书・集部》中所载解缙、杨荣、金幼孜《周氏族谱序》是不争的事实。

二、隋骠骑将军、平陈行军总管、会稽刺史周汾翁

据吉安《庐邑乌东庆远堂周氏族谱・卷四・猛仁将军襄阳刺史息国公归仁祖传》记载:“公讳归仁,青州益都人也。曾祖玢,本庐陵乌东人,官庐陵太守,晋青州刺史,居家州治东阳城,故称东城之派;祖穆,擢益都令,累至青州刺史;考汾,号汾翁,青州益都人,从军隋文帝,以功授骠骑将军,平陈九十行军总管之一,嗣擢会稽刺史,直谏炀帝获罪,避隐袁州北门,后还居庐陵乌东。”从这段文字记载,得知周汾翁祖父周玢原本庐陵乌东人,因任青州刺史,居家青州治所东阳城(今山东青州);父亲周穆也官至青州刺史,到周汾翁已是第三代,便成青州人了,因在隋文帝军中任职,以功封骠骑将军,是伐陈九十行军总管之一,大业间任会稽刺史,直谏炀帝被问罪,避隐到袁州北门(今江西宜春),后还居庐陵乌东(今吉安油田镇)。

《庐邑乌东庆远堂周氏族谱・卷四・周氏家谱序》还记载:“至玢公擢庐陵太守,升青州刺史,徙居州治东阳城,玢公孙汾翁公,从军隋文帝,以功授骠骑将军,为平陈行军总管,大业间擢会稽刺史,匹配吕氏夫人,生子四:归仁、仲仁、汉仁、举仁。举仁公从父还居庐陵乌东,生子恤,字傅生;归仁公中武德元年(618年)进士,应诏入都,归太宗麾下,从太宗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太宗即位,大封功臣,归仁公以功擢襄阳刺史,加使持节,都督魏博传诸军事,赐玉带,封息国公,出镇襄阳,贞观己亥卒任,奉敕葬城南二十里龙形山,享年五十有九,赠光禄大夫,钦加太保,德配李氏,帝宗室女,生子五:贵瑛、贵珠、贵琼、贵瑰、贵璋,俱进士第。”从上述记载,知悉迁居青州益都世系为:玢生穆,穆生汾翁,汾翁生归仁、仲仁、汉仁、举仁。

三、唐猛仁将军、襄阳刺史、息国公周归仁

吉安《庐邑乌东周氏族谱・卷四・猛仁将军襄阳刺史息国公归仁祖传》记载的周归仁,是否濂溪先生周敦颐先祖周归仁。现根据《濂溪周氏嫡派族谱》展开考证分析。

湖南道县楼田濂溪故里《濂溪周氏嫡派族谱》(即《世家第谱》)记载周归仁的生卒年月、官衔、配偶、子嗣等,竟然与乌东谱记载一模一样,且字辈吻合,都是“仁”字辈;出生居住地域吻合,都是“青州益都”。要说是巧合,不可能年代、出生时间、官衔、字辈、配偶、子嗣及居住地域等都这样巧合。

嫡派谱中有篇落款为,唐大中三年(849年)长夏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东川节度使族人周墀谨撰的《家谱原序》,记载周归仁是“永城侯周才卿儿子”,但序明显有后人修改痕迹。该序落款“唐大中三年……”,历史上当朝人为当朝人作传作序,皆不称朝代号,仅称当时的帝王年号。乌东谱也有一篇唐代周墀撰的《周氏家谱序》,此序与嫡派谱序相比就颇原汁原味。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德延二州刺史周才卿儿子叫周怀义”,与周归仁字辈不合。旧时特别讲论字辈,除单名外,字辈都相合,再说归仁公十五世孙为“怀”字辈,哪有才十五代字辈就重复相同,岂不有丧伦理,何况是理学世家。另祖居地域不合,周才卿为永城敬侯,食禄永城,当居住永城。永城在今河南,而谱书称周归仁为青州益都人,青州在今山东。若此归仁公应为永城人,而非青州人。籍贯一般以迁到居住地三代以后,才能算该居住地的籍贯。周才卿是永城人,其儿子即便在外地生,仍是永城人。而乌东谱序则不然,所说史实符合规律。序中阐述归仁公曾祖父周玢因官迁居青州益都(东阳城),到归仁四代;归仁公父亲周汾翁,生四个儿子,叫归仁、仲仁、汉仁、举仁,都是“仁”字辈,颇符合历史。

为什么会造成谱序被后人修改?原因还得从撰者周墀说起。在唐代同一时期出了两个周墀,且名讳字号相同。一为汝南周墀,字德升,官至刑部尚书、丞相;一为庐陵周墀,亦字德升,惟号沂滨,以子贵诰赠大理寺评事,但居住地域不同,各自有祖。据正史、谱书记载,汝南周墀先祖世系为强-灵起-炅-法明-绍德-恽-沛-F-墀,墀生四子:宽饶、咸喜、承规、承矩;而庐陵周墀先祖世系却为玢-穆-汾翁-举仁-恤-敏-隐-以清-墀,墀生子整,整生四子:庭显、庭光、庭实、庭充。两位周墀名讳字相同,属同一时期人,造成后人混淆。本来序是庐陵周墀所撰,但汝南周墀是丞相,树大,加上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推介,后人在不知详情时皆攀附到汝南周墀身上。

嫡派谱中两篇源流序言《家谱原序》、《周氏谱系源流》,经反复推敲论证,笔者认为是道光续谱时,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修改。

嫡派谱毕竟是理学、文学大家嫡传后裔编修,其史实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尤其明朝三次修谱特具客观性,不攀附名人,不乱列世系,不乱接姓源,惟根据祖上留存老谱资料,从山东青州周归仁始祖起叙。即便是道光修谱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修改谱序,附上汝南周氏支系源流,也仍按老谱从归仁公始叙,这就是该谱可贵之处。

嫡派谱自青州益都周归仁开派,到理学大家周敦颐十六代,世系清楚,无论从代数、时间、帝王年号及生息繁衍考证,都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根据唐代石阳(今江西吉水)泥田周墀《周氏家谱序》、《猛仁将军襄阳刺史息国公周归仁祖传》及道州周惟简《周氏家谱序》,再综合湖南道县楼田《濂溪周氏嫡派族谱》研究考证,笔者认为周归仁是隋会稽刺史周汾翁长子,是庐陵乌东发派,故周敦颐及其后裔周恩来、鲁迅(周树人)与吉安周氏同宗。

四、从理学鼻祖周敦颐到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避宋英宗旧讳所改。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著作有《爱莲说》、《太极图说》、《养心亭说》、《周子通书四十篇》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周敦颐名声显赫,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列的世界36位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大多在江西为官授学,他做官为政清廉、艰苦朴素,他在九江创办的濂溪书院,乃为我国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

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赞美周敦颐的人品如“光风霁月”,后又被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引用,为周氏宗祠题写了“光霁祠”匾额。周敦颐终老于九江,其濂溪墓园后曾为九江市四大名胜风景之一,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两次在庐山开会期间,顺便前来先祖周敦颐墓园视察看过。周敦颐与其后人周恩来、鲁迅(周树人)的嫡传渊缘,今人研究颇多。惟按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周恩来家世》列周敦颐至周恩来世系于后。

附世系表

周敦颐→128代:周焘→129代:周s(曾暂居河南祥符)→130代:周彦卿(名,周靖,始迁浙江诸暨,其世系名字依据湖南道县祖居地《濂溪故里族谱》、无锡市《锡山周氏大统宗谱》记载)→131代:周澹→132代:周应喜(谐音应熙,为迪功郎居吴江周庄)→133代:周恪→134代:周文郁→135代:周茂林→136代:周澳(元始迁绍兴祖)→137代:周完→138代:周文惠→139代:周茂(始居绍兴后马)→140代:周万→141代:周寿→142代:周庆(始居绍兴保佑桥)→143代:周叔庄→144代:周宗→145代:周富→146代:周顺→147代:周其→148代:周迁孝→149代:周懋章→150代:周汝相→151代:周熙祚→152代:周步超→153代:周应麟→154代:周文灏→155代:周元棠→156代:周光勋→157代:周攀龙→158代:周贻能→159代:周恩来(总理)、周恩溥、周恩寿→160代:周荣庆、周秉均、周秉华、周秉和等……

探索周恩来父亲周贻能随祖父周攀龙由祖居地绍兴来淮安为官,1898年3月5月生周恩来于淮安故居,溯源周恩来始迁绍兴祖周澳之前祖居地→周应熙曾暂居吴江周庄→周彦卿始迁浙江诸暨→周s曾暂居河南祥符→周虞宾始迁湖南道州→周崇昌迁居湖南宁远→周归仁祖居山东青州(兖州)→周泰定居江西庐陵乌东(吉安)→周胤暂居江苏建邺(南京)→周瑜暂居江西柴桑(九江)→周荣始迁安徽舒城(庐江)→周天子平王东迁河南洛阳→周武王定都陕西镐京(西安)→周太王始迁陕西岐山之阳(周原)。

属地姓氏族谱名称部数册数借出单位原 编 号

龙岩 黄 [清朝]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044 

龙岩 黄 (永定)黄氏族谱 1 6 上杭族谱馆 FJSH088 

龙岩 黄 福建上杭黄氏族谱俊德公分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171 

闽台馆 黄 彭溪亭后紫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1 

闽台馆 黄 清溪后清黄氏族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8 

闽台馆 黄 参镇二房黄氏族谱 1 5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1 

闽台馆 黄 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8 

闽台馆 黄 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逊山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8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卷一)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3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4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6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槐植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8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霞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9 

闽台馆 黄 紫云黄氏湖上宗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0 

闽台馆 黄 紫云白珩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5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锦洋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8 

闽台馆 黄 清溪丹山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57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黄石林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九福黄氏族谱 1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8 

闽台馆 黄 清溪紫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79 

闽台馆 黄 平和乾岭《黄氏狮岭房族谱》(附二种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6 

闽台馆 黄 平和《霞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7 

闽台馆 黄 邵武鹳薮禾坪《黄氏世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8 

闽台馆 黄 《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卷二、卷三 )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9 

闽台馆 黄 平和《大径黄氏南二公系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0 

闽台馆 黄 漳州华安《良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1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覩敦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2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3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4 

闽台馆 黄 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5 

闽台馆 黄 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6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坂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7 

闽台馆 黄 南靖靖城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8 

闽台馆 黄 南靖和溪月水黄氏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9 

闽台馆 黄 南靖热水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0 

闽台馆 黄 国强黄氏族谱 乙本 霄岭房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1 

闽台馆 黄 乐土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2 

闽台馆 黄 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3 

闽台馆 黄 秀篆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4 

闽台馆 黄 溪黄族谱 1 1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5 

闽台馆 黄 狮岭房国强黄氏族谱(甲本)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98 

宁德 黄 黄氏宗祠支谱(复印件)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3 

宁德 黄 黄氏宗祠(印刷品)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6 

南平 黄 黄氏宗谱 又称禾坪黄氏大成谱 1 3 南平台办 南02(1-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28 南安图书馆 200902-36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3 泉州华侨管 200901-2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5 泉州华侨管 200901-11 

泉州 黄 仙都(山兜)紫云黄氏族谱 1 6 泉州华侨管 200901-34 

泉州 黄 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3 

泉州 黄 金墩潘湖黄氏族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4 

泉州 黄 [安溪感德]紫云安溪房槐植(山)黄氏族谱 1 12 泉州图书馆 200905-75 

泉州 黄 [安溪]黄氏族谱 1 7 泉州图书馆 200905-77 

泉州 黄 [安溪]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6 泉州图书馆 200905-78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泉州图书馆 200905-79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彭溪亭后黄氏族谱 1 8 泉州图书馆 200905-76 

泉州 黄 进德黄氏族谱 1 8 泉州海交馆 200904-16 

泉州 黄 清溪尚卿下科名黄氏族谱 1 7 泉州海交馆 200904-17 

泉州 黄 《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9 

泉州 黄 锦田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3 

泉州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1 

泉州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2 

泉州 黄 苍南黄姓通志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5 

泉州 黄 金敦灵慈黄氏族谱 3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6 

泉州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芦川派孚公系埔头二甲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7 

泉州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8 

泉州 黄 泉州江夏黄氏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9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0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1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0 

泉州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4 

泉州 黄 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 1 17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0028-6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6 

泉州 黄 莆阳黄氏通书:江夏流芳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7 

泉州 黄 仙游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8 

泉州 黄 锦塘紫云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3 

泉州 黄 紫云象塘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4 

泉州 黄 东安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5 

泉州 黄 重修金墩灵慈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9 

泉州 黄 泉州文山黄氏黄凰翔四子浤中房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0 

泉州 黄 莆田沙堤、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1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2 

莆田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莆田台办 莆台8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 1 5 高氏宗亲会 厦128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9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5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谷黄氏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6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7 

厦门 黄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8 

厦门 黄 可坚公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29 

厦门 黄 黄漳文集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0 

厦门 黄 黄漳浦文体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1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3 

厦门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4 

厦门 黄 虎丘黄氏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5 

厦门 黄 虎丘六黄氏宗谱总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6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7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8 

厦门 黄 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9 

厦门 黄 黄氏通书,支黄氏谱,暨重庆巴南二圣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0 

厦门 黄 蒿州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1 

厦门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2 

厦门 黄 漳州市友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3 

厦门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4 

厦门 黄 黄氏通史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5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6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7 

厦门 黄 浯州汶水黄氏分派美人山洪塘头世系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8 

厦门 黄 虎丘五世黄氏山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9 

厦门 黄 北溪头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0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1 

厦门 黄 黄氏通谱古十三支黄氏谱暨重庆地后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3 

厦门 黄 长桥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4 

厦门 黄 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5 

厦门 黄 黄姓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6 

厦门 黄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7 

厦门 黄 江夏黄氏峭山宗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8 

厦门 黄 莆阳后黄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9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0 

厦门 黄 金镦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1 

厦门 黄 重庆江津市青泊凉沙坝黄氏家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2 

厦门 黄 浙江苍南黄氏分布情况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3 

厦门 黄 平阳母黄氏通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4 

厦门 黄 苍南黄姓通之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5 

厦门 黄 江夏黄氏源流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6 

厦门 黄 紫云谱史切记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7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8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9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0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谤人物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1 

厦门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29本) 1 29 黄氏宗亲会 厦72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3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4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5 

厦门 黄 埔头三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7 

厦门 黄 埔头五甲族谱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8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9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0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1 

厦门 黄 埔头二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2 

厦门 黄 埔头七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3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4 

厦门 黄 埔头八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5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6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7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3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8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4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9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5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0 

厦门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1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2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3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4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5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6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7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8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9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0 

厦门 黄 安溪黄氏大宗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1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2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3 

厦门 黄 瑞献莲桑(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4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5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6 

厦门 黄 江夏四安莲峰黄氏谱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7 

厦门 黄 霞美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8 

厦门 黄 紫云象塘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9 

厦门 黄 同安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0 

厦门 黄 豪士黄氏詈记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1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谱(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2 

厦门 黄 江夏紫云同安黄厝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3 

厦门 黄 同安黄安海桐林祭记金录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4 

厦门 黄 炎帝文化纵览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5 

厦门 黄 紫云东安下史汇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6 

漳州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漳州云霄台办 漳云霄2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33 

漳州 黄 平和霄岭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1 

漳州 黄 轩辕世系 黄氏江夏谱传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5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7 

漳州 黄 南靖吕坊黄氏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4 

漳州 黄 黄氏族谱(平和)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5 

漳州 黄 黄氏谱叙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31 

漳州 黄 长洲族谱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9 

漳州 黄 北斗黄氏族谱 1 1 漳州芗城台办 漳芗城1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诏安台办 漳诏安2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和溪 六斗 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34 

漳州 黄 湖西黄氏长房族谱(治燕堂)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 

漳州 黄 新加坡黄氏总会25周年纪念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09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12 

漳州 黄 黄氏大族谱(上、下) 1 2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0 

漳州 黄 湖西黄氏历史资料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5 

漳州 黄 福建 平和 黄氏族谱(卷三)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4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 寮田寮坑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5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永丰里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6 

漳州 黄 福建 台湾 黄氏奥杳派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7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长洲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8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古野 黄氏炽昌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9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0 

漳州 黄 漳州 霞美黄氏族谱(上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1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2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3 

漳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 宗祠编(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4 

漳州 黄 黄氏家谱 船场笔峰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33 

漳州 黄 黄氏英公传下族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4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山城溪雅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50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湖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11 

漳州 黄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09 

漳州 黄 福建省漳浦狮关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10 

漳州 黄 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73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5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村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6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42 

漳州 黄 台湾黄氏奥查派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56 

漳州 黄 台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67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08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29 

漳州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45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5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7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8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9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5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6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8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9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0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1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2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3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4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5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7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546 

漳州 黄 狮头黄氏族谱 1 1 漳州漳浦台办 漳漳浦5 

台湾 黄 平阳黄氏志 1 1 台115 

台湾 黄 黄氏祖先像传集 1 1 台116 

台湾 黄 苍南黄氏通志 1 1 台117 

台湾 黄 江夏堂紫云衍派金门金水黄氏宗亲旅居印尼东加省麻里巴板名册 1 1 台118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台119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1 1 台120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佳槐公派 1 1 台121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仲槐公派 1 1 台122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王庵支卷 1 1 台123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启文、启齐支卷 1 1 台124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裕昌支卷 1 1 台125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派下乐山分卷、高槐公派分卷 1 1 台126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卷首、卷二宗谱 1 1 台127 

台湾 黄 汶水相房黄氏族谱 1 1 台128 

台湾 黄 尚义黄氏家谱 1 1 台129 

台湾 黄 金水黄氏族谱 1 1 台130 

台湾 黄 金门汶水华房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1 

台湾 黄 金门金水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2 

台湾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台133 

台湾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台134 

台湾 黄 浦西黄氏 1 1 台135 

台湾 黄 浯洲西黄沧海公派下南安石井东安下黄氏族谱 1 1 台136 

台湾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1 台137 

台湾 黄 紫云同安金山黄氏宗谱 1 1 台138 

台湾 黄 紫云金柄派安平黄氏族谱 1 1 台139 

台湾 黄 紫云堂中浯洲西园中甲黄氏家谱 1 1 台140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宗谱 1 1 台141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南安芦川派四甲支系宗谱 1 1 台142 

台湾 黄 黄氏族谱 1 1 台143 

台湾 黄 黄家世谱 1 1 台144 

台湾 黄 福禄寿全祖德流芳-黄氏族谱 1 1 台145 

台湾 黄 檗谷後陇黄氏族谱 1 1 台146 

台湾 黄 蘗谷分派沪江黄氏族谱 1 1 台147 

台湾 黄 蘗谷黄氏大厅份家谱 1 1 台148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四、家乘谱牒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不分卷、慈水秦氏宗谱九卷、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定阳秦氏宗谱三卷、临海后街秦氏宗谱

湖北:荆南秦氏族谱、秦氏族谱十卷、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曲江秦氏家谱二卷

广西:秦氏宗谱十三卷首二卷、秦氏家谱十六卷

四川:秦氏族谱不分卷、秦氏族谱一卷、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

山东:黄堆秦氏族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修谱。

五、历史名人

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秦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佑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早期***,1925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家谱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常生活当中很少见到的词汇,宗亲们在修家谱的很多时候都不能明白这些词汇的意义,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1、始祖:指得姓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

2、始迁祖:指某地迁徙的祖先。

3、祖宗:对始祖及先代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4、谱牒:记述氏族或家族世系的书。

5、家谱:又称族谱,记录家族世系和事迹的书,内容记载家族的起源、发展历史,家族成员的身份事迹及相关的各种内容。

6、家乘:春秋时期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宋黄庭坚有《宜州乙酉家乘》是日记性质,后人撰写家族之始史,袭用《家乘》之名,其内容必备家谱更广泛、更详尽。如《即墨黄氏家乘》内有明清皇帝诰命、圣旨、敕谕,家族名臣给皇帝奏疏、议,家族贤达传记、墓志、科举、著作名录、诗词文章等。

7、玉牒:(1)、古帝封禅所用文书;(2)、帝王族谱(以编年体叙帝系而记其历数称玉牒);(3)、典册。

8、考:(1)、老;(2)、父亲。后只称亡父为考。

9、妣:(1)、祖母或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2)、母亲。“父为考,母为妣”,后来至用户亡母。

10、谥号、谥: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11、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的始祖在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后来泛指家族的辈分。

12、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13、出嗣、嗣:嗣即继承,接续。出嗣是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把自己的儿子给没有儿子的亲属做过继子。

14、过继:亦称继。指自己没有儿子,收养同宗之子为后嗣。又指入养父之家为其后嗣。

15、承祧:承奉祖庙的继嗣。后亦称为承祧子。祧:古代称远祖的庙。在封建宗法制度中继承先代,称承祧。

16、双承:继承两支的继嗣。

17、嗣子、嗣孙:无子者以同辈兄弟之子过继为后人,称“嗣子”。过继孙辈的,称“嗣孙”。

18、乏嗣:缺乏继承人。

19、止:一般指已婚无后代(儿子),即去世。

20、早卒:早年去世。

21、流寓:寄居他乡。

22、适辽:至辽宁,泛指到我国东北地区。

23、配:原配,初娶的妻子,也称“嫡妻”。继配,原配亡故后,继娶之妻。

24、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

25、冢子:即嫡长子。

26、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27、契:古代把合同、总账、案卷、具结都称作契,后单称买卖的文卷为契。

28、契约:双方或多方同意订立的条款、文书。

29、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黄姓的群望有江夏、会稽、零陵、巴东、西郡、江陵、洛阳、晋安、濮阳、东阳、松阳、南安12个,尤以江夏最为著名。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东街南侧黄巷)。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郡:为酒泉黄衍之后。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黄姓的堂号很多,主要有三忠、山谷、宽和、江夏、崇荣、永享、祖公等。

1、三忠堂,三忠旷邝氏标铜五族谱诊玑谱叙(通序) 余盖观于旧谱,俯而深维,作而曰:美哉,彬彬乎多矣。夫谱以明世也。百世之上可以老,老焉。百世之下可以幼,幼焉。一世之中可以长,长焉。长长可以观弟矣,幼幼可以观慈矣,老老可以观孝矣,三美备矣,不亦镁乎哉。三忠旷邝门户甲他族。其先河难邓州白水,以武功封侯位,失守边关,二子易姓逃名,旷为左房,邝为右房,二世谪判吉州,遂居敖城。十世有容,徙居高州。自十一世以下,子姓甚繁,名著三忠,迹存九女。如安福之仓州,东山峡水朱村,彭方卢龄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泰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派为递迁,代有闻人,先后相望,如忠烈之贞,勋业之隆,懿德之盛,文章之著,炳耀古今,骎骎乎多士之显矣,其源远,其流长,统而观之一本也,散而观之一气也。自一世而十一而百世,一气也,敢不敬乎。自一而昆弟,而从昆弟若肺腑然,一身也,敢不爱乎。是故其敬也,必有庚黔娄之孝焉,王详之恭焉,王伟元之思焉,万石君之醇焉。其爱也,必有朱守昌之思亲焉,缪容之笃睦,杨播、薛包之义让焉,斯之谓睦族之实,非徙托言空已也。书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言睦必自明德始,修身齐家之化,毋以吾言为迂夫,是命铜千斤铭,以垂不磨云。 万历十一年,葵未仲冬望 廷试第一甲进士、第一翰林内史,鸣宇朱国祚撰2、 山谷堂,黄山谷即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在今江西宜春袁州大部分,黄姓属于山谷堂:3、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4、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陆姓起源有四种: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1 晶什么明什么有哪些四字的成语

没有含晶的成语。

明在第三位的成语: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薏苡明珠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掌上明珠 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暗斗明争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阐幽明微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孚尹明达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高抬明镜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神而明之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圣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2 心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怦然心动、

万箭穿心、

赤子之心、

鬼迷心窍、

用心良苦、

心猿意马、

心无旁骛、

小心翼翼、

口是心非、

苦心孤诣、

铁石心肠、

心如刀割、

称心如意、

人心不古、

心照不宣、

灰心丧气、

心宽体胖、

别具匠心、

心如止水、

回心转意、

心有灵犀、

惊心动魄、

甘心情愿、

沁人心脾、

心力衰竭、

处心积虑

3 带“静”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静成语有(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

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娟好静秀、息迹静处、清静无为、静观默察、冷眼静看、

神怡心静、故作镇静、恭默守静、水静鹅飞、沉烽静柝、平静无事、避嚣习静、

万籁俱静、偷闲躲静、心魂俱静、静极思动、平平静静、浪恬波静、仪静体闲、

夜阑人静、静思默想、买静求安、动而若静、静影沉璧、研精静虑、安安静静、

静如处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虚一而静、四海波静、静不露机、动静有常、

屏声静气、清清静静、禁暴静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鸦默雀静、动静有法、

沉心静气、清门静户、头脑冷静、处静息迹

成语: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因提公昨晚所论事;只是胜心。风平浪静时;都不如此。”

造句:海面上~,太阳在天上懒懒地挂着。

成语:夜深人静 [yè shēn rén jìng]

释义: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造句:虽然已经是~,但爸爸仍在伏案攻读。

成语:静影沉璧 [jing ying chen bi]

释义: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出处: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亦作“跃”)金,静影沉璧。”

造句: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4 心四字成语有哪些

十指连心、

心直口快、

三心二意、

语重心长、

一心一意、

万众一心、

勾心斗角、

怦然心动、

漫不经心、

心急火燎、

口是心非、

专心致志、

心急如焚、

振奋人心、

心烦意乱、

雄心壮志、

将心比心、

蕙质兰心、

心绪不宁、

赏心悦目、

枉费心机、

随心所欲、

真心诚意、

心悦诚服、

心照不宣、

呕心沥血、

撕心裂肺、

心灵手巧、

心安理得、

别出心裁

5 带清字的4字词语

山清水秀

拼音:shān qīng shuǐ xiù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意思: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例句:我国江南有许多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

近义词: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反义词:穷山恶水

---------------------

冰清玉洁

拼音bīng qīng yù jié

意思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通常用于女子,形容女子洁身自爱)。清:干净、清澈、清明。洁:洁净、纯洁。也常用作形容人品高尚、德行高洁。一般形容男子或女子神情冰冷、性格高冷,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句她尽管混迹风尘,却是冰清玉洁,实在难得。

近义词光明磊落、廉洁奉公

反义词水性杨花

6 带有心字的四字成语

有成语十指连心、一心一意、心直口快、语重心长、三心二意。

1、十指连心(shí zhǐ lián xīn)表示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

译文:十个指头连着心,可怜啊,昏死在地上。

2、一心一意,汉语成语,yī xīn yī yì,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出自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译文:想了解一个人的心意,要不断寻找,找到内心深处共同一个心。专心一意,相合而密不可分。

3、心直口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zhí kǒu kuài,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藏尾的事。”

4、语重心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ǔ zhòng xīn cháng,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出自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译文:感叹别离的困境,忘了母亲的情意深长。

5、三心二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ān xīn èr yì,意思是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也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译文:无奈是 ,都是三心二意的。

7 什么然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哑然失笑 、轩然 、戛然而止、油然而生、安然无恙 。

一、哑然失笑 [ yǎ rán shī xiào ]

解释: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译文:禹于是失声而笑

二、轩然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释: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自: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 起,宇宙隘而妨。”

译文:突然兴起轩然 ,让宇宙也显得狭隘而有妨害。

三、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自: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译文:夫子文章变化,等同于鬼神,陡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没有这种景象?

四、油然而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 ]

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揭秘:周恩来是三国哪位著名美男子后人?

核心提示: 原籍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曲塘村,现退休住无锡钱桥的周贤椿工程师,和原籍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现在吉安县监察局工作的周氏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