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葛氏家谱!!!帮忙!!!谢了
湖北仙桃葛家湾<葛氏宗谱>
从湖北省仙桃市葛家湾“文纪堂”《葛氏宗谱》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葛姓之源流。
葛氏系出赢姓,自赢天为伏羲东相,受采于葛。民风浑朴。历数传至虞(指:虞舜。笔者注)时,赢伯翳事舜有功,以葛赐伯翳姓,为顿邱始祖。
源流世系:
第一世:伯翳,秩伯爵,子二:源、伦。
第二世:源,受伯爵,子无记载;
伦,子三:桓、樗(chu)、相。
第三世:桓,受伯爵,子一:焕;
樗,子一:藩;
相,子一:煜。
第四世:焕,子无记载;
藩,子无记载;
煜,子一:垣。
第五世:垣,子一:铠。
第六世:铠,子一:廉。
第七世:廉,子一:东乙。
第八世:东乙:子二:启力、宜力。
第九世:启力,子一:仲名;
宜力,子一:仲顷。
第十世:仲名,子无记载;
仲,受伯爵,子一:亿先。
第十一世:亿先,子二:旻(min)、昊。
第十二世:旻,子二:诠、话;
昊,子一:发。
第十三世:诠,子无记载;
话,子无记载;
发,子一:祀。
第十四世:祀,子一:玢(读bin:玉名)。
第十五世:玢,子一:量。
第十六世:量,子一:圭。
第十七世:圭,子一:农。
第十八世;农,子一:萃。
第十九世:萃,子一:懿。
第二十世:懿,子一:云。
第廿一世:云,受伯爵,分居南阳,81岁而终,子一:开。
第廿二世:开,居河南城,子一:彦。
第廿三世:彦,子一:西阜。
第廿四世:西阜,子一:巍。
第廿五世:巍,子一:洁翘。
第廿六世:洁翘,为商司寇,后隐居不仕(笔者注:具体年代无考,但根据该谱所载人口繁衍平均30年为一代的情况推测,二十六代约为780年之内,从舜帝算下来,可知年代大约应在公元前1300年之前,即前商时期)。
第廿七世:覃华,子一:荫夏。
第廿八世:荫夏,子一:扶元。
第廿九世:扶元,子一:继。
第三十世:继,子一:揖。
第三一世:揖,子一:宸。
第三二世:宸,子一:精。
第三三世:精,子一:监。
第三四世:监,为商司徒左牧,子一:宜。
第三五世:宜,子一。
第三六世:仓野(野的异体),子一。
第三七世:敦,子一。
第三八世:则,子一。
第三九世:江,子一。
第四十世: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子一。(笔者注:这里成木迁居南京句容的说法及其年代与前面所述的葛庐迁居南京句容,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两个都是真的。但若成木迁居是真的,则时间上按30年一代推算起来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葛庐的东汉初要早900年左右。抑或是葛庐投奔早已在那里的葛氏族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一世:盈陌,腴产饶富,子一。
第四二世:南离,受周子爵,年二十九而终,子一。
第四三世:蒙,子一。
第四四世:细,子一。
第四五世:豫,子一。
第四六世:会,子一。
第四七世:盘模,子一。
第四八世:芾,子一。
第四九世:熙,智诚绝伦,年髦力健。
第五十世:高烈,子一。
第五一世:原,子一。
第五二世:昌,周封司植(笔者注:司植,掌管农业的官),子一。
第五三世:载稽,子一。
第五四世:景,子一。
第五五世:倚封,子一。
第五六世:琅(琅的异体),子一。
第五七世:陵,子一。
第五八世:新莪,子一。
第五九世:猷,子一。
第六十世:藏,子一。
第六一世:儒,为周赧王司,子一。
第六二世:乔,子一。
第六三世:渠,子一。
第六四世:章,子一。
第六五世:钺,子一。
第六六世:雍,为周大夫(笔者注:66世祖与61世祖从任职时间上看有矛盾,61世祖为周赧王司,查周赧王时期为公元前314年--256年,就算61世祖是在周赧王初任职,则到66世祖时间至少也要过去一百二十多年,此时已是秦代,如何仍为周大夫?),子一。
第六七世:雯,子一。
第六八世:教明,博经解文,名震京苏,子一。
第六九世:诞,子一。
第七十世:龙,子一。
第七一世:御,子一。
第七二世:璞,子一。
第七三世:闵,子一。
第七四世: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子一。
第七五世:苏,子一。
第七六世:颖,子一。
第七七世: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子一。
第七八世:观,子二:芄、艾。(笔者注:如果此谱记载是准确的,那么,至此我葛氏才结束七十七代几乎是单传的局面,好危险!)
第七九世:芄,子二:兴、弥。
艾,“未详”(笔者注:原谱记载如此,我认为可能是有后,因情况不明无记)。
第八十世:兴,颖川太守,子一:邕;
弥,“未详”。
第八一世:邕,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子一:。
第八二世:玄,字孝先,号怀冰,封祁侯,配孔氏(注:这是第一个有配偶的记载。此与前面葛氏名人中所叙述的葛玄也对上号了),子一。
第八三世:绥贵,配曹氏,子一。
第八四世:和,晋中大夫,配闵氏,子一。
第八五世:洪,字稚川,平服交趾,封侯爵,职勾漏令,配鲍太史之女(注:这也和前面所叙述的葛洪对上号了,由此说明,仙桃葛家湾这部宗谱是“南葛”谱系),子一。
第八六世:逢吉,关内侯,配苏氏,子一。
第八七世:淇,配袁氏,子一。
第八八世:逵,配吴氏,子一。
第八九世:琐,配王氏,子一。
第九十世:廷谅,配施氏,子一。
第九一世:强,封服远侯,配周氏,子一。
第九二世:职,封服远侯,配蒋氏,子一。
第九三世:田,配却氏,子一。
第九四世:福顺,唐羽林大将军封国谷侯,配黄氏,子一。
第九五世:立方,唐学士,配郭氏,子二:炳、同。
第九六世:炳,子一:琮(cong);
同,配费氏,子二:从周、从夏。
第九七世:琮,子一:涛;
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详;
从夏,配李氏,子一:蕙谷。
第九八世: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子一:庸;
蕙谷,配徐氏,子一:苍野。
第九九世:庸,宋初赐爵,子一:高士;
苍野,配倪氏,子一:兰岩。
第一百世:高士,富甲江阴,子一:详;
兰岩,配涂氏,子四:庚明、启明、越兴、鼎兴。
第百一世:详,子一:惟甫;
庚明,子孙分迁繁衍;
启明,居江阴;
越兴,居会稽山阴,子二:澄、瑞。
鼎兴,?后周显德初年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彭…,殁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0年),配唐氏,生于梁贞明元年(915年)殁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享年81岁,子二:德延、德褒。
第百二世:惟甫,子一:宓;
澄,子未详;
瑞,字大木,?,子二:长子不详,次子植;
德延,?,配陈氏,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殁于宋详符九年(1017年),夫妇具葬青山冈,子一:继芳;
德褒,字盘训,幼工字画南郡皆称,配杨氏,夫妇具葬东山,子未详。
第百三世:宓,庆历(1041年--)进士,仕至太子占喜大夫,子一:思书;
植,字正始,子:通、(其余?);
继芳,配蒋氏,夫妇具葬青山冈,子四:桢、祥、安、泰。
第百四世:思书,煕宁进士,仕至朝奉郎,赠鲁国公,子一:次中;
通,植长子,字汝智;长子竣()?
桢,?配李氏,与夫同年同月日生,后夫5日殁,子一:高;
祥,字嗣春,生于至道三年二月十五,天资奇敏十岁能文,于天圣年间登进士调蒲圻县后又调柳州府,配刘氏;
安,字嗣康,生于咸平元年,配杨氏,继何氏;
泰,嗣宁,配沈氏,子一:茂。
第百五世:次中,绍圣进士,赠吴国公,子一:立象;
竣,通的长子,字子恭,子二:怀敏、怀俊;
高,伤命于至和元年,配朱氏守节抚子尽天年而终,子二:元、杰(夭);
茂,字如松,生于(宋)天禧五年,美秀俊雅,府郡庠生在学,年十九而觞。
第百六世:立象,吉安府正堂,子一:郧;
怀敏,号云岭,精五经七书,补幕府参谋,出师战灵寇败死,配章氏,子二:常、纂;
怀俊,子未详;
元,字人(大?)魁,生于送宝元三年,殁于大观二年,配王氏,生于宝元?年,殁于大观?年,子五:淳、美、敬、约、逊。
第百七世:郧,子一:日华;
常,字居敏,举宋仁宗至和进授颖卅团练,配谢氏,子三:敏修、攸修、敬修;
纂,字居简,配林氏,子未详;
淳,字舜温,生于宋嘉佑五年,殁于绍兴九年,配李氏,子三:栋、重、登;
美,字舜良,配雷氏,子一:儒;
敬,字舜恭,生于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配黎氏贤淑无嗣;
约,字舜俭,配黄氏,子一:名辅;
逊,字舜让,配毛氏,继易氏,具外出不知所终。
第百八世:日华,子一:钧;
敏修,字孚庵,宋宣和进士授诏卅牧,配黄氏,子二:邵、宓(mi);
攸修,配韩氏;
敬修,号盛唐,贡生,配盛氏,子一:邛;
栋,字良才,早夭;
重,字良贵,生于元丰六年,殁于绍兴廿年,配熊氏,子四:处敬、处义、处仁、处智;
登,字良用,生于元丰八年,殁于绍兴二十五年,配魏氏,嗣子:处义;
儒,字显佐,配雷氏;
名辅,字良弼,配熊氏,子二:处确、处素。
第百九世:钧,祖立象致仕未归,公遂落籍(江西)吉水,殁葬庐陵城北,子一:俊彦;
邵,字秉恭,配黄氏,子二:燖、烬;
宓,字秉良,宋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配徐氏,子一:炽(chi);
邛,字秉植,配杨氏,子二:焕、烜;
处敬,字必恭,生于宋元符三年,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
处义,字必谦,生于崇宁二年,殁于淳熙五年,配徐氏,与夫同年同月日时,先夫一年而殁,子二:远、浩(奉登公禋祀);
处仁,字必爱,生于崇宁五年,到省城应试舟中溺水而亡,配张氏;
处智,字必达,生于大观四年,配丰氏,子一:宽;
处确,字必识,配王氏;
处素,字必朴,配张氏。
第百十世:俊彦,子一:宗臣;
燖,字叔溢,配曾氏,子一:勅(chi);
烬,字叔亮,通五经为当世名儒,享年八十三岁,配胡氏,子二:勃、勅;
炽,字叔敬,配夏氏,子未详;
焕,字叔章,配王氏,子一:劬(qu);
烜,未详;
远,字可久,精医,著有十药神书传世,生于宋建炎三年,享年百三十一岁,历十七主;配聂氏,生于建炎二年殁于景定三年,享年百三十五岁,历十八主,子六:自坎、自银、自离、自晋、自济、自观;(笔者注:奇怪,这个葛远与前面所引资料中明代那个葛乾孙的字相同,都是“可久”,又都精医,但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
宽,字可厚,配黄氏,子四:自乾、自复、自巽、自泰;
浩,字可大,配徐氏,子三:自震、自坤、自兑。
百十一世:宗臣,子一:延直;
勅(注:此字为别字借用,原字为“朿”字右边加个“力”旁,电脑和辞典中都找不到故用“勅”字代替),字熙爵,配左氏,继范氏,子一:齐;
勃,字熙绩,配陈氏,子一:楚;
勅,配周氏,子未详;
劬,字熙谟,进士,配臧氏,子一:泰;
自坎,字清元号智叟,迁武昌蒲圻县新店,配谢氏,继杨氏,子一:伯士;
自银,甘肃守备,(其余未详);
自离,配熊氏,子四:德卿、真卿、俊卿、懋卿;
自晋,徙通城麻布市,配李氏,子二:伯六、仲三;
自济,配朱氏;
自观,子二:令卿、御卿;
自震,配陈氏,子一:名卿,迁咸宁;
自坤,配杨氏,子三:华苑、美清、洪清;
自兑,迁荆州;
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
自巽,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
自泰,迁清江,配李氏。
百十二世:延直,子一:文龙;
齐,事实未详;
楚,字点天,配陆氏,子三:广汝、广渊、广润;
泰,字晓溪,配何氏,子二:广济、广潮;
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蕃衍;
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
懋卿,迁丰城县;
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
令卿,未详;
御卿,居桃源县城南;
名卿,配刘氏,子一:兴情;
华苑,未详;
美清,配谢氏,子一:光化;
洪清,配孙氏,子二:兴仁、兴让。
百十三世:文龙,子一:幼敏;
广汝,德佑年间进士(1275-)任德州正堂,配叶氏,子二:翘然、卓然;
广渊,广润,隐梧桐岭;
广济,进士,配康氏,子未详;
广潮,情况不详;
兴情,迁淦州;
光化,配余氏;
兴仁,配邹氏,子一:英;
兴让,幼贫奇英迁湖南长沙(笔者注:此句费解,原文如此)。
百十四世:幼敏,子二:天声、天瑞;
翘然,卓然,均未详;
英,未详。
百十五世:天声,子三:以义、以礼、以智;
天瑞,字思舜,生于元至元十九年三月初三(1282年),配罗氏,子四:仕贤、仕贵、仕昌、仕安。
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
以礼,配方氏,子一:道亮;
以智,配李氏,子一:清隐;
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
仕安,生于元至治三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八年,配陈氏,子二:子覃、永年。
百十七世:道亮,迁江南六合县,配黄氏,子一:应期;
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
子覃,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殁于明宣德三年,配涂氏,子一:浚哲;
永年,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十九日,殁于永乐二十年,配唐氏,子三:浚川、浚渊、浚源。
百十八世:应期,配冯氏,子一:显祖;
浚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腊月初十,殁于宣德九年,配李氏,子一:延广;
浚川,生于明建文元年,配邹氏,子一:清保;
浚渊,浚源,情况不详。
百十九世:显祖,迁湖广汉川县麻河,配云氏,子二:荣、华;
延广,名蔓,生于明永乐九年十月初一,配罗氏,子二:荣英、荣美;
清保,情况不详。
百二十世:荣,居汉川城,配刘氏,子四:春旸、春旺、春昭、春明;
华,居汉川麻河,配王氏,子二:春芳、春莠;
荣英,生于明正统九年五月初五,配罗氏,子二:长生、载生;
荣美,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配李氏,子一:同生。
始迁祖自吴入楚,散居湖广各地。道亮公徙江南六合县,亮公孙显祖公复迁汉阳府,汉川县麻河葛家门。亮公五世孙,春旸公次子铭公移居汉川葛家塘。道亮公五世孙春莠公子鸾公仍居麻河渡。东旸公徙仙桃市大福乡葛家湾村。毓秀公徙汉阳府汉川县道人桥葛家台。光霞公徙安陆府天门县俞家畈。我族自伯翳而后子孙繁衍,辗转迁徙,遍布神州。然代远年湮,无从详考,自始迁祖起,详纪以示后代。
四、观葛家湾《葛氏宗谱》的几点思考
第一,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那样艰苦原始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传抄并保留一部从得姓之初一直到现在一脉相连的完整的宗谱,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没有的,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伟大!这使得我们后裔,不得不对我们的先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宗谱,就为我们弄清葛氏源流提供了最宝贵的基础。
第二,正是有了这部宗谱,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该谱为纵线,来收集其历史上的各分支了,这就明确的多,省事的多了。比如,该谱中主要分支线索有:
1、第21世祖葛云,“受伯爵,分居南阳”。可考的问题是,既然是分居南阳,那说明他还有兄弟辈,如查明他在祖籍的兄弟的分支谱系,就接上头了。
2、第40世祖葛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可考的问题是,他的迁居南京句容的时间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比葛庐南迁要早900多年,而且所迁的地点吉阳里又非常具体,那么现居句容的葛氏族人就可以到吉阳里访查一下,是否在葛庐之外另有成木后代,二者的关系便可弄清楚。
3、第74世葛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可考的问题是,我怀疑,这个74世祖葛绩可能就是前面所引资料中葛洪所说的那个把官让给弟弟自己渡江的“曏祖浦庐”,因为从时间上推算七十四代也差不多正是东汉开国时期。是否是后人在资料传写的过程中把曏祖渡江结庐误读为人名浦庐了?当然我的这一推测也有疑点,那就是如果74代祖就是那个渡江的先祖,那么为什么在这部谱中没有对他佐光武帝起兵并且让官不做渡江这么重要的事件只字未提呢?
4、第77世葛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谱上和前面所引的资料中都记载了他,这就相互印证了谱和资料的真实性。那么,以谱为纵线查分支的想法就是正确而又简便的。
5、第82世葛玄,与前面葛氏名人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第85世葛洪也与前面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对不上的是,谱中葛玄的儿子是第83世葛绥贵,在资料中却是葛系,谱中孙子是第84世葛和,在资料中是葛悌。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从其他资料考证。
6、第97世祖葛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祥。该祖的后代情况可从古陈留郡考。
7、第98世祖葛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可考江阴的葛氏情况。
8、第101世葛庚明,子孙分迁繁衍。迁哪里去了?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葛启明,居江阴。江阴的葛氏后代据此可接上。
9、第102世葛澄,葛瑞,子未详。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
10、第103世祖叫葛宓,第109世祖又有个葛宓,是谱在辗转传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写错,还是祖孙两代重名?
11、从第103世葛宓、第104世葛思书、第105世葛次中、第106世葛立象,到109世葛宓,与前面葛氏名人资料中所引的葛宫、葛书思、葛胜仲、葛立方,葛邲五代比较,我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请看:第一,他们都是江阴人;第二,经历相象,第103世葛宓为庆历(1041年--)进士,葛宫举进士;葛思书与葛书思名字一字不差只是颠倒,葛思书为煕宁进士,葛书思登进士第;葛次中与葛胜仲名字一字之差,均为绍圣进士;葛立象与葛立方名字又是一字之差;葛立方孙葛邲,隆兴进士,绍熙四年(1194年)拜右丞相,而该谱第109世葛宓,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二人名字相似,官职相同,只是登进士的时间记载不同;第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都在宋煕宁、绍圣年前后。为此我怀疑,他们是否就是一家人,只是名字有一方在传写中写误了?
12、第109世祖葛处敬,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古巴陵姓葛的后裔可据此续接。
13、第110世:葛炽,葛烜,子未详。有此二公谱的可接上。
14、葛远,字可久,精医,享年百三十一岁,配聂氏,享年百三十五岁,,而前面所引资料中说明代有个葛乾孙也是字可久,明医。奇怪,这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有此谱的可据以考证。
15、第111世葛勅,配周氏,子未详。有此公谱的可接上。
第111世葛自银,甘肃守备。因远离家乡而情况不明,甘肃有姓葛的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自济,配朱氏。葛自兑,迁荆州。葛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葛自撰,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葛自泰,迁清江,配李氏。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谱。
16、第112世葛齐,事实未详;葛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繁衍;葛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葛懋卿,迁丰城县;葛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葛令卿,未详;葛御卿,居桃源县;
葛华苑,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7、百十三世:葛广渊,广润,隐梧桐岭;广济,进士,子未详;广潮,情况不详;兴情,迁淦州;光化,配余氏;兴让,迁湖南长沙。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8、第114世:葛翘然,卓然,均未详;英,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0、百十七世:葛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1、百十八世:葛浚渊,浚源,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2、百十九世:清保,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
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
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
曾文迪
曾文迪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
刘江东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
司马头陀
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
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
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玄机赋》《玄空秘旨》。
无着禅师
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晋江县),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读书,既取科名,因天下汹汹,遂无仕志,畅游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庐,遇一道者传兵法、阵图、六甲、入门之书,舆青囊、理气等书,其师卒,适英雄四起,禅师以所学试用,不料所从非人,几遭厄难,遂变姓名,遁入空门,自思(既际其时,不能显名于天下,此身终无归着),因自号(无着)。后遍证古今名墓,考验人家休咎,不数年而通神理,历三十馀年,只葬七十二穴,终老于四明无量庵。著《地理索隐》、《金口诀》、《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隐》一书,由于传抄本甚多,故内容、名称、作者皆有大同小异。
目讲师
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沈氏玄空字载:(目讲为陈友谅部将张定边)。世传有《目讲金口诀》、《平地元言》。友谅兵败,遂出家为僧,本为宜兴储氏之子。
冷谦
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地理正宗有《归厚录》题(作者失名,明冷谦启敬氏注),后被叶九升删去,改为己注。亦有认为是蒋大鸿著。
蒋平
我国明末清初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大鸿(亡于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游扶桑上宫时,得无极真人所授。无极真人,号中阳子,真正姓名不详。大鸿自谓“仆之得传,有诀无书”、“天侓有禁,不得妄传,苟非忠信廉洁之人,未许传与一二。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龙经》五卷、《八极神枢注》一卷、《归厚录》、《玉函真义》(又名《天元歌》)、 《古镜歌》、《醒心歌》。授徒张仲馨、骆士鹏、吕相烈、姜垚、胡泰徵、毕世持等。其门人姜垚(会稽人,字汝臬,号尧章,著《从师随笔》、《青囊奥语注》、《平砂玉尺辨伪歌》、张仲馨(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孝廉)、骆士鹏(今江苏丹徒县人,考廉)、吕相烈(山阴人,文学,因求蒋大鸿为卜母坟,而与蒋定交,其再从叔吕师濂,弟洪烈亦从之。)、武陵胡泰徵、毕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恒洪、王济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镜歌》、《天元五歌》、《天元馀义》等书。朱之翰考华亭县志,谓《归厚录》乃蒋大鸿所著。
马泰青
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安徽桐城人,名清鹗。道光丁未于京师遇李振宇(乐亭人),执弟子礼,得玄空真传。著《三元地理辨惑》问答一百则。内中有《地理十不葬》堪为地师箴规,自号《洒洒落落布衣》。
沈绍勋
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浙江钱塘人,字竹礽,道光二十九年生。三岁而孤,十三岁杭州城被贼破,母投井死,先生被贼执,后得英将华尔拯救,待之甚厚,收为养子。同治十二年,二十六岁,与其姻兄胡伯安(字增戊,馀姚人)之江苏无锡访章仲山后裔,居数月,不肯轻汧泄一字,许以重金,得借观仲仙所著《宅断》,尽一日夜之力,与胡伯安抄竣,穷年苦思终不得解,后研易始豁然贯通。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卒,年五十八。有二子,门人甚多,著有《沈氏玄空学四种》、《沈氏地理辨正抉要》、《周易易解》、《周易示儿录》、《说卦录要》、《周易说馀》、《钱塘沈氏数典录》、《钱塘沈氏家乘》、《留直存牍》、《自得斋杂著》、《泰西操法》、《地雷图说》、。子祖孙著《周易孟氏学补遗》、《周易孟工学补遣》、《孟氏易学授考》。
章仲山
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玄空六大派之无常派著名宗师,名甫,江苏无锡人,号‘无心道人’,道光元年著《地理辨正直解》、道光三年著《玄空秘旨注》,其他尚有《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阐义》、《阴阳二宅录验》等书。生卒年月不详,待考。
曾正平
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广圣,赣州府兴国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授吴万寿、林地水,林授曾德火。
孔昭苏
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光绪三十年,字圣裔,号昨非,广东五华县人。曾先后赴粤、桂、苏、平津,从三合、三元、玄空大卦等地理师二十馀人,后得无常派之薪传口授,著《孔氏玄空宝鉴》、《阳宅秘旨》、《选择秘要》、《天元乌兔经直解》、《易学阐微》。自谓(余未习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前,曾先后从师六人,虚心研究张氏《地理辨正疏》,计抄有《辨正秘诀》、《辨正真解》、《辨正透解》、《辨正探原》、《辨正三十六诀》等六种秘本。惟施之于实验, 则有准验者,不过十之二、三耳。忖思吾人研究理气之目的,求其有验,有验者则真,无验者则伪。《辨正疏》之盘理,既得三失五,其非蒋公真传,则毫无疑义,乃不惜重资以及跋涉之劳,再访明师,求授玄空真诀,后得无常派之心传口授后,果然证实张氏辨正疏,尽牵强附会,曲解蒋公之传注,无怪其谬语百出,误尽苍生。故又著《孔氏易盘易解》一书,使学者容易了解其诀法,以便与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作一较研究,而免受遵易盘之地师所蒙混。孔师于民国七十年阳历九月逝世于台湾小桃园中。
找葛氏家谱!!!帮忙!!!谢了
本文2023-09-30 12:04: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