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个姓氏!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家谱公布!
(来源网络:王拽)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古槐后裔姓氏表
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有一张收纳了450个姓氏的 “古槐后裔姓氏表”,如同洒向四野的种子,迁徙外地的移民们在异地他乡开始重新生根发芽。一份资料中,今天,自称知道祖辈是来自山西洪桐的人有2亿中国人,包括500多个姓氏, 500多个县市。
洪洞大槐树移民研究所《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家谱》有:李氏家谱、王氏家谱、张氏家谱、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庞、樊、殷、施、陶、洪、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章、鲁、葛、韦等多个姓氏家谱。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使洪洞大槐树成为中国历史上移民次数最阳为眷恋的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812个姓氏,具体如下
1、山西洪同 厉史尤长 炎黄子孙 万代荣昌 尧都平阳 虞由英皇 羊解士师 禹夏商汤 周朝文武 攻成姜尚 巫霸亓熊 林栗好强 燕韩赵魏 齐楚秦庞 相茹纪信 汉高刘邦 晋隋唐宋 辽金祁连 蒙时末年 战斗弋常 肖葛钤励 颉俎贝浦
2、天宰水寒 北国田干 甄主元章 明君建江 徐礼郁新 纳皋奏爨 贾村古槐 济中官迁 伯仲叔季 拜祭祖先 过桥行路 辈井吏乡 京经鲁于 苏折涂杭 冀安东省 宁淮陕甘 湘桂隆庆 旭惠泽桓 社刁弓张 智慧和畅 束利扶暨 蓟鄂广弘
3、富饶欣慰 芮雪降祥 辛勤劳作 霍岳丰唱 麦苗青绿 玉锋峦岚 知足能乐 硕果森满 温柔遆贴 幸福快苑 宫廷繁华 俞院梅兰 景泰晨花 贠阵宣童 康喜郏靖 崇振綦苌 吾顼邢海 吕律陶颜 宗族修普 寻根记念 茅蓬酆郦 贲麹麋斜
4、范黎朱公 暴财施善 陆游包程 孔丘屈原 典韦蔡伦 堤玄於钱 来嵇冯申 孟柯鹿班 彦博毕升 乔扆许郇 萧何窦仪 邵甬倪赞 裴巨卢值 晏隐薛旋 粟宇阮籍 邓攸龚贤 彭悦樊邰 聂耳释邝 少帅肇司 崔浩褚员 越堵敖融 阙夔殳红
5、曹操宓佴 袁枚随渊 晁盖李逵 衡闻邴添 郑杰南仝 应怀复初 守仁续邹 石蒲段让 郜丁光陈 马牧左权 绒甲卫营 郭种王轩 薄后淳义 寿骈墨香 董蔺贺荀 保运孤藏 伏席吴回 蒯缑开鞍 盍逯伍胥 佼较眭严 空厍咸诸 胜豆刀德
6、巴焦句滕 柴胡米莲 麻娄云凌 艾叶伸展 摸药杜钟 飞深秋烟 闸谢党生 菜霞娇鄢 松柏竹荷 桃穆柳杨 尖负忠任 弥侯采桑 黑牛充冬 支钞顾全 那苟言笑 达鞠勇刚 牟闽神尹 百亿希望 庄居滑稽 交谊宜臧 贯六佀奉 农沃宦雍
7、毛裘刑衣 蒋才郇练 钮扣侬纽 介绍萎婉 秘密革职 伟戴羡漫 霭门竺扈 妙碧岂谈 姚鹏祝傅 莫及鞭婵 白日落露 渠窄需宽 卜从揭蒂 布依曲弯 别俱易格 蹇贵巢双 管舒乌丌 符合鱼养 计瓮会骆 欧乐余闪 慎终须仰 曷鉴化位
8、睦佩斐翠 亲毋诚方 钦校慈母 共益泥谭 覃郄邱戎 瞧戚配旁 千尉车龙 筛沙狄房 恭敬校尉 卓酒补凡 更进奕步 关察风向 敦迪克寇 独皮恒当 耿庚翟奚 洛伊部汪 贡税狐弭 郝赫轷单 彻查费靳 池荫赤蓝 濮多净荔 梨远野勾
9、仵曳仇赛 继可枫潘 抄习简问 芦沈储延 哈腰巩息 已梯浑染 盛恩边菅 冷血容阎 寄拓宿志 呼奇邸狼 索殷付印 锁穗紫檀 曾加浮屠 致禚亢项 姬吉阴危 韶所郎坊 尼乜慕幕 昝隗赔詹 禄罗为胃 鲍谷凤曼 楼蔄次令
10、缴伪岑莘 缪斯侣栾 各郅徂汲 封候卞梁 家喻户晓 这只廖湛 直廉佘仉 莒赖库阚 要么嫪雒 润卡翁罡 咎油訾璩 闵境审匡 坡箕雷瞿 迟啜其宛 逢戈丛荆 灵郗佟鲜 倘邬蔚幺 隗股脱撖 银铜铁木 解椎覃盘 买舟宓冉 (诸葛)(令狐)(皇甫)(欧阳)(司马)(夏侯)(上官)(呼延)
《湖广填四川部分曾氏房派》
1大明帝系房派
(1)太子家房派(一帝:朱允炆)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燕王家房派(十七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礽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尚洛、朱由校、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3)唐王家房派(二帝:朱聿键、朱聿鐭)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
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2文国曾氏房派
曾十洲
(1659年8月)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为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关键词
曾十洲-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朱聿锷。南明时期,唐王三兄弟朱聿键、朱聿鐭、朱聿锷相继殉国后,唐定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朱姓字派止于“聿”字、曾姓字派始于“廷”字
廷-朝廷-大明王朝
凤-凤阳-明太祖祖籍
文-唐王三兄弟的统称:思文皇帝朱聿键、明文宗朱聿鐭、建立文村政权的朱聿锷
学-学道-学政
文学-唐王三兄弟的学政-反清复明的思文主义
应-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允-取之于明太祖为其子钦定的辈份字表第一字,即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名吉师良善用晟”字派中的首字、大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字辈
之允-《明允族谱》-《皇家玉牒》-暗喻明太祖后裔
成祖-明成祖-朱棣
绍宗-隆武帝-朱聿键
元鼎-光武帝-刘秀
伯仲-取之于明太祖四子朱棣的帝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字派-与前面“之允”相呼应-《明允族谱》-《皇家玉牒》-暗喻明太祖后裔
天章-天子的玉玺
裕天章-唐裕王-明宣皇帝-朱器墭
3孔颜曾孟通天派语
孔尚基 曾仲弟 曾垤耶
(1688年)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关键词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中国家族的辈分启用是从明太祖起进入鼎盛期的,孔子后人取名正式订出行辈也是在明朝。明太祖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 闻贞尚胤”,孔家从五十八代开始启用。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孔尚基在编排孔颜曾孟通谱时把“希”和“言”旁加了上去,并凑齐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为忌曾氏宗子名讳,把继改为纪)”,这是孔尚基等五经博士们在康熙皇帝的高压下明修栈道创建孔颜曾孟四姓通字辈谱的开场白。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其实是一首暗渡陈仓的藏头诗。由曾仲弟主编,其中70%以上的字取自于明太祖钦定的前无古人做派的各皇子房派,即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靖江王(明太祖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其他字取之于历代帝王对颜氏、孟氏赐语,甚至取之于文国曾氏房派,康熙皇帝阅后大怒。曾仲弟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抓,三十一年遇害。文国曾氏24世裔孙曾祖伟读罢诠释:“宋裔喻明裔,昭演不识智;唐王兄弟仨,树立抗清旗;建道敦安定,有志憾未逮;开宗文国符,裕文焕景瑞”。
康熙乾隆赐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依据孔颜曾孟通天派语,依然坚持御赐“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20字,要孔颜曾孟四姓以此定辈序。其中,孔姓从第 61派、 颜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从第64派启用“宏”字辈。孔颜曾孟四姓敢怒不敢言,被迫统一,辈份联动,全国强推。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乾隆皇帝钦定作为孔颜曾孟四姓行辈的顺序,乾隆皇帝仅御赐30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可以看出,为避帝讳,已将“弘”字改为“宏”字、将“胤”字改为“衍”字。山东曲阜孔府的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就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三十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三十个字行辈取名;如果有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到了晚清,只有曾氏而且仅仅是南方的曾氏岀现了20字新派语:“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事出必有因,这就需要去考证了,或者说使用者根本就不是巫祖以下或曾子的后裔。清朝灭亡后的民国八年,超过了整整230年,由孔家七十六代孙孔令贻整理,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终于公布了最为完整的50字,即“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而且与原著略有不同。
昭宪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姓杜氏,定州安喜县(今河北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人。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炅之母。赠太师杜爽长女,母为范氏。初以赵匡胤为官尊崇,受封南阳郡太夫人。治家严毅,颇通礼法。赵匡胤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追封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来,追谥昭宪太后。本名:杜氏,别称:杜太后,所处时代:五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定州安喜,出生时间:902年,去世时间:961年9月17日主要成就:生下赵匡胤兄弟,谥号:明宪太后→昭宪太后,陵墓:安陵。
维 维持,维新。文国曾氏族谱中指南明时代。
绍 指绍宗皇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等唐王兄弟。
绍念 与西坪曾氏房派“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乃为元鼎时怀道思修常伯仲能再复亦自裕天章”中的“文学”、与邵陵曾氏房派“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中的“绍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钦绍念显扬 与邵陵曾氏房派中的“聿怀绍义先扬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裕 指明唐裕王朱器墭,朱聿键、朱聿鐭、朱聿锷等唐王兄弟的父亲。
裕文 指文国曾氏族谱的统称,包括文国曾氏初谱、邵陵曾氏族谱、西坪曾氏族谱、太平曾氏族谱、转耳子曾氏族谱等。
永 指永历年间。
锡 锡带“钅”旁,暗指唐王兄弟。明太祖是个讲究人,对明裔取名要求严格,26个皇子名字都有木字旁,每个皇子又都各有房派。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房派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以“火土金水木”顺序依次循环。故明太祖九世孙朱聿键、朱聿鐭、朱聿锷等唐王兄弟第二个名字都带“钅”旁。
永锡世绪 永历年间,文国曾氏之世系开始破茧成蝶。
4邵陵曾氏房派
曾垤耶
(1693年)
福财友志景兴大 永惟朝廷万载荣
世子开宗延夏统 贤侯绍武示周行
文章代焕贻风远 忠恕家传德教成
勉迪后嗣善继述 聿怀绍义先扬名
关键词
绍武 绍武帝朱聿鐭(1605年—1647年1月20日),明朝第十九位皇帝,南明第三位皇帝,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明绍宗朱聿键之弟,南唐王朱聿锷之兄。隆武帝朱聿键死后,朱聿鐭在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拥立为帝,年号绍武,后世史学家称之为绍武政权,与肇庆的永历帝(朱由榔)朝廷互相抗衡。同年腊月十五,李成栋导由福建攻入广东的清兵混入城内,夺占广州,朱聿鐭自缢而死,结束了他为期一个多月的皇帝生涯,史称“绍武帝”。朱聿鐭死后,后人将他与苏观生等十五人,葬于广州城北象岗山北麓,而今绍武君臣冢迁至广州越秀山公园木壳岗内。
聿 取之于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系房派“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中的“聿”字,指朱聿键、朱聿鐭、朱聿锷等唐王三兄弟的统称。
绍义 与文国曾氏房派“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乃为元鼎时怀道思修常”中的“文学”、与孔颜曾孟通天派语“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中的“绍念”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聿怀绍义先扬名 与孔颜曾孟通天派语“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中的“钦绍念显扬”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湖广启祖:
祖代仁应仕,文继思显名。
孝顺光前志,裕后丙国君。
朝廷隆学业,凤德选奇英。
上启良丞相,永存万世兴。
关键词
文 唐王三兄弟的统称:思文皇帝朱聿键、明文宗朱聿鐭、建立文村政权的朱聿锷等。
思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朱常洛,母刘氏。为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1629)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在诛灭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促使明末庞大的文官势力更加膨胀。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崇祯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征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崇祯年间大明王朝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其三为农民起义军。
裕后 唐裕王朱器墭的后代。
丙国君 指朱聿键、朱聿鐭、朱聿锷等唐王三兄弟。
隆 指隆武帝朱聿键
隆学 与文国曾氏房派“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乃为元鼎时怀道思修常”中的“文学”、与孔颜曾孟通天派语“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详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中的“绍念”、与邵陵曾氏房派“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中的“绍义”等有异曲同之妙。
良丞相 指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再加上他和当时被明太祖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使明太祖有所警觉。而胡惟庸由于权势日盛,骄横跋扈,不知节制,有人告他谋反,明太祖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批官员,下令废除中书省,撤销丞相一职,提高中书省属下的 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使六部分理朝政,而没有总揽之权,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遵从皇帝的命令,这样的安排使得皇帝兼行了丞相的职权,明太祖认为自己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也是最好一位丞相。
上启良丞相 暗示明太祖朱元璋为文国曾氏一世祖、湖广大多数曾氏的启祖。
6邵阳西坪曾氏(廷表公房):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惟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7邵阳西坪曾氏(法隆公房):
福世法友明,思文永志仁。
鳯孔良昌开,忠孝百代启。
8邵阳西坪曾氏(笃仁公房):
福世笃有嗣,思文永志彦。
万大宏朝廷,尚衍兴毓传。
9邵阳太平曾氏:
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
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
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
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
10祁东乔木堂曾氏:
福以子文志
复朝元大学
永由思唯宗
国良士……
11湘乡沙石曾氏:
梦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
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
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
尊宗崇典训,贤哲绍书香
12邵阳隆回曾氏:
成仕永远景
思彦祖宗志朝廷
学仁存义万长龄
从本德政必显达
定逢贤良继高明
13上堰下堰一支(45字):
景思敬汝廷 朝国正天心
顺家和如意 孔光昌荣耀
孝道启高贤 万代兴良善
学修永日新 有能承先继
大鉴必应开
14下窝山一支(25字):
太延文仲德 承仕夫伯继
天志有成伏 孔光昌嗣祖
宗繁万代兴
15石堰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
国正天心顺,家和世德饶
传道圣学绪,代有士名标
孝友能为宝,诗书可作调
16石堰一支(30字):
太延文仲德,承仕夫伯继。
天自有成福,朝廷显如一。
孔光显嗣祖,宗云万代兴。
17长乐枣子湾曾氏
锡若宇升芳,光明德维扬。
希贤能显达,成学焕文章。
宗国传世绪,道统肇其昌。
孝友家声远,仁和发祥长。
18中江一支(40字):
祖代仁应仕,文继思显名;
孝顺光前志,裕后丙国君;
上启良臣相,奉得选其因;
朝廷龙学业,永层万事兴。
19中江清溪河一支(40字):
祖代仁应仕,文继思显名。
孝顺光前志,义重秉国君。
朝廷隆学业,凤德选奇英。
上启良臣相,永存万世兴。
20乐至新观音一支(30字)
祖代仁应仕,文继思宗名。
和夕治祥贵,崇德国心胜。
尧舜永远华,春芳万世兴。
21旌阳一支(40字):
盛天志元文,茂德世荣昌;
绍宗财仔贵,祖大显明阳;
兴年初等弟,皇都性宇香;
要华光前吉,万代换成章。
22大邑一支(28字):
鸿恒克广应文辉,永万绍宗承启微;
世德光昌成本守,家兴名显庆荣之。
23金堂一支(35字):
万有发子单宗廷,凤朝天应大光明。
文章绍祖诗书玉,坤兰桂世百后昌。
麒麟千载弟荣派
24简阳仁礼一支:
锡若宇升芳,光明德维扬;
希贤能显达,成学焕文章;
宗国传世绪,道统肈其昌;
孝友家声远,仁和发祥长。
25南充嘉陵区一支: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惟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26广安武胜一支: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惟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27乐山五通桥区一支: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惟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百年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28乐山犍为一支:
廷凤文学应,之允万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启开邦。
如克尚嗣继,绍宗远有光。
乃惟元鼎时,怀道思修常。
百年能再复,亦自裕天章。
29乐山犍为一支:
天秋尚宪毕,云世达志昌。
明太洪宗秀,朝廷正永光。
30古蔺一支:
尧有世孔曾,学道洪明显。
德愿天长佑,兴合发庆祥。
31仁寿一支:
仲长启曾子,时正大明宗;
克成光先德,永远世泽隆。
32资阳安岳一支:
应仕天国宗,万世传道隆 。
忠恕开文运,光先耀大通。
33内江石子镇一支:
应仕天国宗,万世传道隆 。
忠恕开文运,光先耀大通。
34绵阳射洪一支:
廷为贵昌成,文天玉上仁。
明伦忠孝庆,积德世家兴。
丕显昭前哲,诗书启后昆。
贻谋光圣泽,繁衍继儒林。
大道宣思孟,雄才冠古今。
三省流芳远,声传历代君。
35重庆奉节一支(16字):
文章绍祖 诗书裕昆
兰桂百世 携拔龙虎
36重庆开县一支:
学锡尚自启,世传大业光。
家声能丕显,国运绍隆昌。
长吉绥安远,纯熙化育良。
诗书长服膺,富贵永名扬。
37重庆黔江一支:
首提绍缨举,旺怀文国得。
大道传先圣,遗书启厚贤。
源流支有自,万事泽长绵。
38宜宾一支(33字):
成仕永远景
思彦祖宗智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
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
39宜宾普安(32字)
第文之金 国正天心
祖宗德泽 万世昌荣
永茂华代 大应家声
常怀忠良 朝廷明清
40兴文古宋曾氏
夫公克体式,远忠英武城。
开国朝永禄,文明照瑞廷。
41绵阳三台一支:
梦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
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
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
尊宗崇典训,贤哲绍书香
42蓬溪一支
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
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
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
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
43金堂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禹田昌,
时之登兴上,显光逹明堂,
忠良定见用,仁慈应发祥,
兰桂荣华久,世代永联芳。
44遂宁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
国正天心顺,家和世德饶;
传道圣学绪,代有士名标;
孝友能为宝,诗书可作调 。
45乐至一支(40字):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
朝国正天心,顺家和如一。
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
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
46内江一支(40字):
泰延文仲德,永仕思友子。
汝九世从虞,添景朝廷显。
凤省有曰启,元舜肃恭唐。
尚慈和惠礼,孔达立嗣昌。
47德阳一支(40字):
文才宗景大,洪书万维由;
义行圣修定,谓礼岂弟居;
孝心功欲广,福泽安居仁;
有善昌邦业,时贤永立承。
48彭山一支(20字):
一人成中志,万为油义行;
存修正为李,福禄广居人。
49广汉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
世承一任,存忠志万。
维由义行,慎修正位。
理启迪广,居仁有善。
昌邦彦此,显永利成。
50成都新繁(40字):
文才忠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
慎修正位礼,启迪广居仁。
友善昌邦彦,嗣贤永立程。
51彭山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
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
友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
52宜宾高场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恕,万维由义行;
慎修正位礼,启迪广居仁;
友善昌邦彦,嗣贤永立程。
53云南昭通一支(20字)
壹孝存忠志,万维犹义行。
绍本福荣贵,振国永显宗。
54贵州开阳一支
一任存忠志,万维犹义行。
绍本福荣贵,振国永显宗。
55织金华山一支
绍荣启朝国,文世安家邦。
名贵书为本,恩崇德有光。
习道存忠信,福泽自延长。
56习水土城一支:
定寿科龙清,廷启元志文。
正朝开仕应,光先绍武荣。
1、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2、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3、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4、刘铭传的重大事迹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传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呢
通过刘铭传简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不过他后来也并没有像很多贫穷的孩子那样长大之后考取功名为官,他在十八岁的时候不再读书,流落山中做起了劫匪。在1856年的时候他的母亲被受到牵连自杀身亡了,他在被伤不已还乡去做了团练。
后来刘铭传想加入太平天国,但并没有这样做。1857年的时候他入狱了,因为当时他没有答应合肥知县的求救,不久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李鸿章手下招兵后他跑去投靠淮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在这里要提到一件事,刘铭传还未加入淮军的时候他还是反对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公元1862年的时候,太平军向清政府投降,上海浦东被收复了。
1864年他被晋升为直隶提督,是因为他当时率领部队攻克常州,俘虏了陈坤书有功。1867年的时候他因将东捻军领袖军任柱击毙,被封为男爵,可是不久之后他又从马上摔落下来受伤昏迷了。昏迷一个月之后,李鸿章从紫禁城求来了一枚丹药,他服用之后才醒了过来。
他在功名越发高大的时候被人诬陷,刘铭传冒功的流言四起,最后彻底激化了湘军和淮军之间的矛盾。刘铭传于1868年辞官回乡,搞起了建设家乡的活动,创办了肥西书院,修建祖祠。
刘铭传后人
关于刘铭传后人,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时间,牵扯到了“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这件宝物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刘铭传的后人将此宝物挖出来献给了国家。
刘铭传的后人刘学亚在说到这件宝物的时候很是感慨万分。1864年,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打常州。在一天夜里,刘铭传巡查军营的时候在马槽无意间发现了里面的虢季子白盘,原来这竟然是商周时期青铜器。
刘铭传思前考后觉得在战乱的时期虢季子白盘肯定会再次流落,命人将它送到合肥老家,并修筑盘亭,让人看守。刘铭传死后,虢季子白盘便成了刘家的传家之宝,每到了祭祀的时候大家都来轮番祭拜。
刘光亚说在一九三五年他的父亲刘肃曾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这护盘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身上。刘光亚还说,当时有个美国人想来用移居美国,赠房产的条件引诱刘家拿出虢季子白盘,但被拒绝了。后来这样的事情屡屡出现,但都没能将虢季子白盘献出去。后来日本人想用大笔金钱来换,但刘肃曾照样送客,他说他是中国人绝对不会卖掉国宝,做不肖子孙。后来的七七事变,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藏到庄园的地下,放出风声说宝物早被运走,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之后刘铭传后人将宝物送给国家保护,不流落国外。这件宝物也是不被容许流进国外的,刘铭传后人这样做也是不希望它被国外的人拿走。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是合肥地区的人,他在清朝年间曾经参加过许多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是开办了团练,后来因为表现的非常出色而受到了上级的赞扬,他的职位也开始不断的上升,不久之后就升到了总兵的职务。在1884年的时候开始管理台湾地区,并且担任巡抚的职务。在台湾进行了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的改革,因此一直都非常的有名望。而刘铭传故居则是他在合肥地区的居住地。
刘铭传故居原来有上百间的房屋,在合肥当地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私家宅邸,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在刘铭传故居的周围环境都十分的清雅,风景也非常的秀丽,现在那里仍然有当年他亲自栽培出来的玉兰品种,尽管历经了多年的风霜雨雪,但是仍然十分的高大健壮,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市树。在故居的周围还有两道非常深的沟壑,里面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金河水。而围墙则是全部采用石头建造而成的,上面还有五个碉堡。
在刘铭传故居的正厅是一座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总共有三间房子,看上去十分的精致小巧,二楼主要是用来收藏书籍,而楼下才是平时住人的地方。在北方还有一个两层高的钢叉楼,而在钢叉楼的后面则是盘亭,四周到处都是水,想要过去只能通过中间的石桥。在盘亭的北面则是用来会客和举办宴会的地方。而在这个会客厅的后面则曾经是主人用来放置弹药的地方。
1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
2朝鲜高宗李熙的生平介绍
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4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5清朝经学家王_运生平简介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
刘铭传是一个讲近代台湾发展绕不过的一个人物,曾国藩评价他有帅才,曾把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先败东捻军,后又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爵。之后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法国舰队,为国争光。但刘爵爷可不只有帅才,他治理台湾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惊讶,更是被誉为了台湾近代化之父,帮助台湾实现了第一波快速的发展,听闻台湾被割让后,他本人忧郁吐血、不久后就病逝。
刘铭传是安徽人,而且家里头世代务农,后来又因为看不过乡里土豪横行霸道,夺了人家的佩刀反手一刀把人家劈了,之后又振臂高呼拉了一帮人开始了团练生涯。要说到这,也还只是草莽英雄,成不了大器。但刘爵爷到底是有远见,在朝廷攻打太平军受挫急需征兵时,刘爵爷马上带着手下一干人投了军。从草莽摇身一变成了有名有份的官兵。
雪中送炭到底比锦上添花强。曾国藩很看重手底下这帮“草莽”新兵,待遇给的都和自己手底下的湘军一样,而刘爵爷又是自己这一帮人的主心骨,就当了自己这一帮人的营官。有装备有粮草还有一帮服从命令的兄弟,刘爵爷开始了神一样的的人生。
刘铭传打太平军,几乎是派到哪里就胜到哪里,一路上实力越来越强,官也越做越大。年仅28岁就做到了清朝军队的最高军阶—提督。但在一路高升的过程中,刘铭传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些是抢军功得罪的,有些则是身为武夫的刘铭传说错话得罪的。但人非圣贤,刘铭传也有犯浑的时候。
1867年正月,刘铭传为了争功,率“铭军”冒进,遭遇太平军东捻军,被杀的大败,差点就为国捐躯了,好在友军鲍超及时杀到,不仅救了刘爵爷还反败为胜。但刘铭传不但不感激,反而把自己失利的锅甩到了鲍超头上,鲍超功劳没挣到还无端受了个处分。虽然之后李鸿章为鲍超请功平息了这事,但军中本就忌讳抢夺军功,何况刘爵爷还恩将仇报,可想而知在一众同僚中这事影响有多恶劣。后来刘铭传被弹劾赋闲在家,与此不无关系。
刘铭传被革职只是因为军中闹事,被弹劾举荐非人。本来这事好像也不是啥大事,主动认个错受点小罚就完了,但偏偏就因此被革职了。这换谁估计也平衡不了。刘铭传心灰意冷,索性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清闲日子,这一过就是十八年。人生有几个十八年?直到听闻中法战争爆发,47岁的刘爵爷才愤然而起,准备杀敌报国。
清政府也寄希望于这位常胜将军能给自己挣回点颜面,命爵爷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法军进攻基隆,刘铭传率部下奋勇抵抗,而这场抵抗持续了半年之久,终究以少胜多。直到1885年,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签订条约,这场保卫战争以中国的英勇抵抗最后胜利结束。台湾民众在这场战役里始终与清守军同仇敌忾,共御外敌,这场胜利其实也是全台军民的胜利。
有了这场台湾的保卫战,刘铭传在台湾也有了一些民众基础,清廷便索性任命刘爵爷为首任台湾省巡抚,把一个武夫丢去治理台湾,也不知道清政府如何下的这个决心。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铭传不仅治理了台湾,还打理的相当的好,为后来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铭传一到台湾,首先把建制给敲定下来,把台湾行政建制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这些也为后来台湾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接着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爵爷抓了不少蛀虫,又提拔了许多为台做出贡献的人才,稍稍稳固了大战后台湾的局面。但真正让民众稳定的还是民生。
首先是平内乱,台湾当地有土著,即高山族人,当时清人称他们为番人。番人不得教化,一些未经招抚的番人出现了杀害垦民的事件。这里刘铭传就没有发挥武夫本色,一股脑都杀了。而是派兵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咱们都是朝廷赤子,一视同仁,分什么里外,又何必打打杀杀?当然,愿意接受招抚的自然大家皆大欢喜,不愿意还继续闹事就只能用兵了。
刘铭传这一手恩威并施,民族大团结的政策收效甚著,“半岁之间招抚四百余社,剃发归化逾七万人”可见其功。此后刘铭传教番民耕种,操办番民学堂,教授番民知识,甚至还编写了一首《劝番歌》,对番民教化显著。民族团结平息内斗也只是民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自然就是衣食住行了。想要生活的好,首先得有钱,想要有钱,工商业就得发达。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商业发展的命脉。1887年沪尾至福州川石山海底、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保证了台湾与大陆的通讯。之后爵爷又效仿外国设立邮局,于1888年在台北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这相比于当时用驿站传送消息不知道先进便捷到哪里去了。随后又成立了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毕竟台湾是个岛屿,水路至关重要。
刘铭传还主张修建铁路,他认为铁路对于海防极为重要,对于商业也可以“繁兴商务,鼓舞新机”。这就十分有远见了,要知道在当时汽车可不普及,铁路运输比之车马驼运不知效率高了多少,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兵贵神速,这点不管是对于商业还是海防都极为重要。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在1891年竣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己花钱自己建造自己控制的铁路。
刘铭传对于台湾的治理是极有成效的,刚开始台湾每年还要朝廷每年支援80万两白银,五年后就不用支援能自给自足了,而且一系列措施为台湾近代化建设建立了资金基础,与台湾来说,刘爵爷是当之无愧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可惜刘铭传因为在税务问题上被弹劾被迫离职,离开了经营7年之久的台湾。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拱手让人,这让刘铭传备受打击,十分难过。最终忧思难解,口吐鲜血。据传刘铭传曾面向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刘铭传于1896年一月病逝,享年六十岁。
台湾被日本占领后,林朝栋仍然穿华装拒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刘铭传治理台湾的功绩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白明
审核:国师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铭传。
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0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次年清廷准其辞职。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年之久的宝岛。
扩展资料:
刘铭传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1896年1月12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已辞职居住老家刘新圩的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最大精力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愤而逝。
1956年,为了纪念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包德明博士与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了台湾铭传大学。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肥西大潜山麓,并建有刘铭传墓园,作为肥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铭传
人民网—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抗法保台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如下:
1854年在家乡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9年协助湘军攻陷六安,朝廷授给他千总的军职。1862年刘铭传带领自己训练的团勇投奔李鸿章,被编为淮军铭字营,在苏浙地区从事镇压太平军的活动。因为他军功卓著连升为都司、总兵。
1865年至1868年先后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围剿捻军,升任直隶提督,加封一等男爵。1868年10月率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后来因为生病而返回,1880年上疏朝廷,主张向洋人借债来兴修铁路。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奉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采用灵活机智的战术击退法国舰队对台湾的进攻。
1885年台湾设行省,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大力开发台湾,加强海防,增筑炮台,整顿吏治,丈田轻赋,兴修铁路,开办煤矿、铁矿及兴办新式学堂,为台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891年刘铭传因病辞去了巡抚的职务。
扩展资料:
刘铭传主要功绩:
1、奠定建制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2、整顿财政
刘铭传注意开源节流,重点抓好了清赋和整顿厘金两项工作,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基础,台湾刚建省时,经费不能自给,需要中央的财政补贴和福建的协饷每年共80万两白银,经过刘铭传的整顿,五年后就取消了福建的协饷,并且不要中央财政的补贴了。
3、发展教育
刘铭传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l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当他被迫离开台湾以后,他把朝廷历年来给他的养廉银和赏银,都留在了台湾的西学堂和番学堂。
-刘铭传
尤文献:又名鹅津,讳元。宋朝绍元年(1094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及观文殿大学士,因善于绘图,皇上曾题词“尤图”。
尤九龙:宋绍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尤九龙,宋代名士,为太学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平:讳既,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从小不想当官,筑起书屋,深居简出,著有《绿云寮草》。
尤率斋:讳楝,宋朝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当过广德太守。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晚号艮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尤怡: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澹仙:江苏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尤荫: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民生:福建省农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农科院院长
尤氏世系图(文简公支系卿田派,资料来源于谱书):
思礼公(尤氏始祖、驸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构公(文简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终公——7世:阳秋公——8世:云耕公——9世:文简公(尤袤)——10世:鹏公(佳蕃一世祖)、异公、宜中公、贤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罗源、长乐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无咎公——14世:义公——15世:惠公——16世:君实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义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厅一世祖)
历史来源
「尤」源出 ;
一 ; 出自「沈」姓。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时,王审之在福建称闽王。闽人为避「审」的嫌名 (「审」和「沈」字同音 ) ,把「沈」字去掉三点水旁,余下半个字改为「尤」。
二 ; 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已有尤利多,尤还。在东汉时已见「尤」氏的记载。
家族名人
尤袤 (1127~1194): 字延之,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累官国史侍讲,后除礼部尚书。尝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曾书匾赐之,年七十而卒,谥文简。着有遂初小稿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尤侗 (1618~1704): 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
河南王姓家谱字辈:德、廷、永、长、明
最早出自山西汾阳一带,后迁江浙,再到福建,再到雷州半岛,属姫姓王氏
王氏家谱字辈大全谁有?王氏出了好多望族啊,可以通过家谱来知道祖祖辈辈出过哪些名人哦。楼主说的这个就可以帮你,把现有的资料修录上去,其它的可以慢慢补,最关键的是可以在线寻找同姓氏宗亲呢,把失散的家族成员找到。
王氏家谱字辈志大全中国王氏家谱字辈大全
1、善庆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 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 克、相、承。…… 河南王姓家谱中洪字辈分下是素字辈分请问素字辈分往下是什么辈分你好,家谱志中说是新字辈
谁只到王氏家谱字辈表1 《中华族谱集成》王氏族谱简介
《中华族谱集成》王氏族谱简介 王氏为姓,意指源于“帝王之裔”或“王者之后”。黄帝子孙有三:其一是子姓王氏,出自殷王子比干之后,居于河南卫辉汲郡等地;其二是妫姓王氏,帝舜之后,居于河南陈留、山东北海等地;其三是姬姓王氏。姬姓王氏又分三派,一是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裔,毕万封于魏,为晋国诸侯,至王假为 秦所灭,时人号为“王家”,居陕西京兆、河北河间等地;二是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三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居山西太原、山东琅琊、河南固始、福建等地,天下王氏,十之八九多尊太子晋为始祖。据历代名人数量统计,王姓名人名列各姓氏之首。琅琊王氏有王吉、王祥、王导、王戎、王衍,成天下第一望族;太原王氏也特别显赫,“天下王氏出太原”,分为两支:祁县支有王霸、王允、王凌、王玄谟、王庆父子、王通、王绩、王勃;晋阳支有王柔、王泽、王机、王永(右加日)、王沈、王浚、王浑、王济、王述、王坦之、王蕴、王国宝、王恭,唐代宰相王桂(左王字旁)、王峻(左日字旁)、王缙、王涯、王播、王铎、王溥、宋代王信、王子绍、明王琼;开闽王氏王潮、王审知;三槐王氏王祜、王旦。今谱按欧阳修、苏洵的体例编修,此为具有代表的王氏家谱二十种。 1 《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十卷,明(1560年)王应斗修,以璧公为一世祖,字大献,公元845年生,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出为祁门令,遂由江左徙居新安,王导后裔,璧祖有九子、二十三孙,人才辈出,徽州、池州、饶州、九江、安庆等地之王氏望族,多属其后。正德十年己亥岁夏四月吉旦,赐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兵部尚书封勅参赞机务前吏户礼三部尚书国子祭酒翰林院学士经筵国史玉牒官清浔张灿书,序文略。 2 《太原王杨氏支谱》,28册,清同治五年(1866年)王际春编修。始迁祖富春公,太原王氏后裔,隋文帝时,王杰以开国勋封安康侯,赐国姓曰杨,遂称王杨氏:“王”不忘祖,“杨”不背君,王杰十世孙王允,由太原迁居豫章,传至富春公,徙居?阳瓦屑坝,生昌国,昌国生自戎、得戎,分为二支。元末战乱,渡江来皖(汉置皖县,元改潜山县,清属安庆府),祖二公居潜之东关,祖五公徙居西门,其余子侄兄弟亦相继而来,或分居六皖,或散处邻邦,明嘉靖间,藻公出任江西新奉令,过旧宗庙,携旧谱归,与大仕公始修支谱,后,康熙、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又多次重修。王杨氏徙潜之后,以忠信仁厚著称,文章之士亦代不乏人,遂为潜之望族。敦睦堂 3 《王氏家谱》,6卷。清道光28年(1848年)王道隆、王道彰等修。一世祖奎公,于元世祖年间由洪洞县迁寿阳县上谷村(后改上裕镇),生三子:义、和、顺,义公复归原郡。举人王道彰等远搜近考,十易寒暑,修成是谱。 4 《洪洞薄村十甲王氏族谱》,27卷,清嘉庆二年(1797年)王楷苏、王揩欧等修。一世祖子文公,明初自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徙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涧水东南汉太后故里薄村。名人有诰授光禄大夫镇守江南江宁等处地方总兵官前后府都督同知王玺。 5 灵石《王氏族谱》,20卷,清康熙27年(1688年)王尔康始修,乾隆55年(1790年)王梦鹏、王中极父子修,历经100余年于1790年修成,一世祖诚斋公,名实、字诚斋,元仁宗时人,望出太原,世居灵石沟营村,元仁宗皇庆年间迁本邑静升村,成巨族。 6 《王谢世家谱》,6册,王谢谱系、琅琊、太原正派、太原支派、太原别派、阳夏、琅琊世家谱。天启二年(1622年)刻本,天启壬戍端月西吴韩昌箕甫题《王谢世家序》,已人物传记为主,六朝望族,爵位蝉联,文武相继,东南半壁,力保正始;两家私谱,俱有国史,价值很高。 7 《牛皋岭下王氏宗谱》,26册,民国25年王念学等修,一世祖汉五公,以太子晋为开宗始祖,明永乐年间奉太夫人由梓里迁牛皋岭,将荒无人烟、不通舟揖之地开成沃土。 8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清宣统元年(1909年)王基鸿、王慕增等修,一世祖二公,太原王氏后裔,迁徙直隶长芦,元末与大公同迁黄,后大公怀旧土旋归,二公生敬礼,敬礼生胜,胜生友、信、忠、诚四大支。明中叶传抄,清乾隆、嘉庆、同治、道光年间重修。 河南(10)家谱(23)
450个姓氏!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家谱公布!
本文2023-09-30 10:35: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