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宗谱图
有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就清楚了吗?
我觉得还是要多读原本才行啊
关系并不复杂,其实
荣府是主线:活着的从史老太君开始,生了贾赦、贾政和贾敏,其它也有孩子,要不太君怎么对林黛玉说:“我所生的这些孩子,所疼者只有你母“。
贾赦娶邢氏生了贾琏,迎春。琏娶王熙凤,生巧姐
贾政娶王氏,生贾珠、元春、宝玉,赵姨娘生贾环和探春。王氏的妹妹嫁了薛家生宝钗和薛蟠。
宁府活着的贾敬生贾珍,珍生贾蓉和惜春。
贾敏嫁林如海,生林黛玉
算了,我写给你:
宁府
一代:贾演,宁国公。
二代:贾代化,贾演之子,袭宁国公。
三代:贾敬,贾代化之子,袭宁国公。
四代:贾珍,贾敬之子,袭宁国公,妻尤氏。
贾惜春,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
五代:贾蓉,贾珍长子,江南应天府江宁县监生,妻秦可卿。
荣府
一代:贾源,荣国公。
二代:贾代善,贾源之子,袭荣国公,妻史家**,即贾母。
三代:贾赦,贾代善的长子,袭荣国公,,现袭一等将军,妻邢夫人,未养。
贾政,贾代善的儿子,现任工部员外郎,妻王夫人,子,贾珠,贾宝玉。
四代:贾琏,贾赦的长子,捐同知。
贾琮,贾赦的儿子,年幼。
贾迎春,贾赦的女儿。
贾元春,贾政之女,入宫任女史,后晋封为凤藻官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珠,贾政长子,早亡,留一子贾兰,妻李纨。
贾宝玉,贾政之子。
贾环,贾政之子,庶出,母赵姨娘。
贾探春,贾政的女儿,庶出,母赵姨娘。
五代:贾兰,贾珠之子
曹雪芹的祖籍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焦点,由这个焦点引发的争论已经很多年了,至今在红学界却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掌握曹家史料太少,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二是,我们仍把《石头记》单纯看作文学作品,不承认曹雪芹把曹家的“真事隐”在书中,这就为解决该问题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为了解开《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祖籍之迷,笔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石头记》,研究曹雪芹写这部书的动机,书的宗旨和构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因感叹曹雪芹的“红楼梦”想至今未实现,遂写了《也谈红楼梦》一文,简单的介绍了《石头记》一书的构成和宗旨。其主要观点为:《石头记》确为小说体裁的历史和文体解读论述著作,是这三部分的有机合成。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一手也而二牍”,也常常采取“一手也而三牍”的特技写作手法。主旨是谈“亲”(情),是谈曹家百年历史及社会背景。这个“亲”的历史全部用密码写成,试想,一个用密码写成的书,如果没有“解码器”是很难弄通它的真正含义。《石头记》正是这样一部书,它正是记载曹雪芹的祖籍及家族的历史(当然有社会即和当时朝廷有关的历史)。因此,我们只要把《石头记》看明白了,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分四方面谈谈:
一、曹雪芹的祖籍写在《石头记》中
曹雪芹的祖籍,在官方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是曹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史料缺口。曹家在清·康熙年间是荣耀显贵之族,为什么曹玺的祖籍记载是那样的简单而不确切呢?这正是《石头记》要回答的问题。要想在《石头记》中得到答案,就要会读《石头记》。怎样读?其主要方法,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谈到的宝玉和秦钟“伴读”方法,即“一手也而二牍”的解法。这个解法的基本条件是“秦钟”和“智能”结合,所以,只有了解“秦钟”和“智能”的含义,才能有效地破译出这部书的隐寓。本人不敢自喻“秦钟”,也不敢与“智能”结合,只能按脂砚斋和曹雪芹指示的方法来破译《石头记》的隐寓。关于曹雪芹的祖籍,《石头记》中有多处非常清楚的说明,下面仅举一例:
《石头记》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纲领性章回,曹家的历史,曹雪芹用“十二钗”“判词”点睛。下面我们来看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首判词,按小说故事情节,是说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情”事。而实际上是“隐亲”事,隐寓着“亲可清”曹雪芹家的祖籍地。曹雪芹是用同音、谐音字,多音多义字,并运用字的转义方法写成的即“矫形”(娇杏)写成的。把“矫形”的字还原,这首判词其真面貌为:
清天清海还清身,亲既相逢必族人。漫言不肖皆荣出,曹姓开端实在宁。
现在看这首判词还原的“矫形”字后意思十分清楚,曹雪芹说:现在不光天下是清朝统治者——旗人的,就连曹家人也成了旗人。(因曹振彦投降后金而成为在旗人,后来曹振彦在对明朝战争中又收了曹玺为养子,所以曹玺及后代,随着曹振彦的身份都成了旗人)谁能看懂我写的书,既和我在此书中相会,必定是我们曹家亲族人。不要随便说从曹家出去荣耀发达这一支人,不像真正的曹家人,我们怎能忘记曹家的端头——祖籍实在宁呢?
这个“宁”是什么地方?这个“宁”当时是指山东登州府宁海州的“宁”。具体说,曹雪芹的祖籍应在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西南乡,清朝末期为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怎么能肯定曹雪芹的祖籍是上述地方呢?因为曹雪芹告诉我们,曹家的事和祖籍“亲可清”(秦可卿)。当“秦可卿”逝去后还有“秦钟”(亲宗)知道。“秦钟”逝去后,还有“秦钟”的“情人”(亲人)“智能”者,“亲宗”的“亲人”是其后代,“智能”者是其后代中不知何年何月出现的一个人。他们看懂了《红楼梦》即晓红(小红)了,就会知道曹玺原来和他们家先辈是同宗谱的“一家子”,既然是“一家子”当然有同样的祖籍。上面所述曹雪芹祖籍的详细地址,实际也是曹雪芹“亲宗”家记载的祖籍地。
为了证明曹雪芹家和“亲宗”的关系,曹雪芹把这个“一家子”也写进了《石头记》中,这就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所说的:“曹雪芹为了使曹家永不泯灭,在《石头记》中设下两条“亲”线。一条正线,一条副线,只要找到其中一条,曹雪芹家的历史就全部清楚了。由于他家那条正线,在当时已经一百年未敢见天日,如今又过了二百多年在历史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亲宗”这条副线。这条副线一旦和《石头记》合上,曹雪芹家的历史就会大白于天下”。
我期望这一天尽早到来,还了曹雪芹和脂砚斋的遗愿,让《石头记》放射出新的光环,使“红学”研究跨入崭新的历程。
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
一提到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所记载的曹家六代十一人的名字。这个通谱按理是不错的,它是清朝官方机构按曹家当时家族状况编辑的。可是,曹雪芹写《石头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正《八旗满州氏族通谱》对曹家历史人物之间关系的记载。所以,在《石头记》中,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曹家的宗族,家族情况,详细的展示了曹家变迁,兴旺衰败的历史。说明了曹玺不是曹振彦的儿子,列出了自己直系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形象地描述了家族中各种人物,点出了能证明自己家族历史真面貌的“亲宗”。对此,我只要先把曹雪芹在书中描述他的真家族成员和其“亲宗”的家谱同时展示出来,大家就会一目了然。
总范世 探春范世 曹雪芹家和“亲宗”家家谱图示
54 14 曹锡章
55 15 曹 霖 曹 云
56 16 曹 文 龙 曹 元 龙
57 17 曹 峦(曹玺) 曹 岱
58 18 曹 寅 曹 宣(荃) 曹宗政(长)曹宗孔(次)
59 19 曹 顒 曹 頫 曹 贵 曹 积 曹 信
60 20 曹雪芹 曹延聪
惜春范世
61 1 曹连增
62 2 曹庭文 曹庭武
63 3 曹际仕 曹际宗
64 4 曹广盛 曹广田曹广义
65 5 曹天富
66 6 曹祖仁
此谱左侧是曹雪芹家真正家谱,是按曹雪芹在《石头记》中亲撰的家谱样子复原的,右边是其“亲宗”家谱,(有现存家谱)为了说明这个家谱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下面从四个方面解析;
(一)曹雪芹家的范世规律与宗族渊源
上述曹雪芹家和其“亲宗”的家谱,有与其他曹姓不同的范世规律,这个范世规律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按照曹雪芹在《石头记》中记载,曹雪芹家的初始始祖是曹髦。曹髦众所周知,是曹操的曾孙子,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三国魏国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字彦士,初封高贵乡公。嘉平六年,司马师废曹芳,立他为帝。他不甘心做司马氏的傀儡,率宿卫数百攻司马昭,为昭所杀,时年二十岁。曹髦后代为纪念曹髦,立下曹髦家族范世规范;每二十代为一个周期,规定出二十个范字的谱联,范完后,再范下个周期的二十代范字。这个范世方法,曹雪芹在《石头记》中比喻更加贴切形象,他用“春”表示曹家的范世周期规律。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际上是代表四个二十代周期的符号。元春为第一个周期二十世,迎春为第二个周期二十世,探春为第三个周期二十世,惜春为第四个周期二十世。书中第十三回,秦氏在王熙凤梦中赠给王熙凤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其实是说明曹家第三个周期,即探春二十世范字范完后,曹家就进入第四个周期即惜春时期。曹雪芹是借“秦可卿”之口,告诉曹家人和世人,到了惜春时期,曹雪芹家和本家族的亲戚关系逐渐远了,不是“亲可清”的关系了,而是“亲宗”的关系了,即出了服后曹家族人的关系。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曹家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正好是探春的最后一代,也是曹家总范世的第六十代人,曹雪芹的下代则是惜春范世时代的开始。曹雪芹家这些历史情况,当时是不可能公开的,因此才写成了这部《石头记》传世。
当时曹玺及其家人的身份是曹振彦的后代,所以曹雪芹家的后代,不能按曹髦后裔惜春二十代谱联范字起名。对此,脂砚斋在书中二十二回感叹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这段批语说的意思是,曹雪芹家探春周期完结后,由于当时的家族身份子孙还不能按惜春谱联范字起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造成子孙流散,再也不能像探春周期末世几代人那样,在起名范世上和自己真正的宗族有一定的联系。曹玺为了自己和子孙能回归自己的宗族身份上去,在给后代起名范字上和探春谱联保持了这种联系。正如书中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把此事道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段话看起来是香菱和黛玉说诗,但实际上是讲曹家的家谱。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就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方法,这一点可以从曹雪芹家“亲宗”的家谱看出其规律。虽然其“亲宗”家谱在文革中,几乎全部焚之一炬,现仅存一部近代抄录的家谱和一个百年谱联。(此全谱估计在山东可以查到)这两谱在探春范世上仅存十四世到二十世七代人的范字。但从这仅有的七代人的范字也可以看出规律来,其范字是:
□□□□□□□□□□□□□锡雨龙山宗贝延
从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所存七个字可以明显看出,曹髦后裔探春范字确属“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规律。所谓的“一三五”不论是指奇数,范偏旁部首字,用偏旁部首组成一个字,为单字名。“二四六”是指偶数,范的是单字,起名均为双字名。从上面的曹家家谱可以看出“一三五”为……雨山贝,“二四六”为……锡龙宗延。“一三五”不论,是指在这些范字上,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可以用这个偏旁字,也可以不用这个偏旁字,用和这个偏旁相关的字也行。但“二四六”要求严格,它是曹家的正宗范字,是隔代范的。
文中香菱说,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这句话是指曹雪芹家讲的。曹雪芹家,从曹玺成为曹振彦的儿子后,就不能使用自己家族范世谱联的范字方法,其后代也随之改变。曹玺原来应范“山”字,按书中所记应为单名“峦”,显然“玺”字是到曹振彦家后所用的名字。曹玺基于这样的身份,在给自己儿子起名时,是不能按原曹家探春谱联范字起名了。但是,曹玺又不想完全脱离探春谱联范字的规范。这一点从他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上可以证明;曹寅、曹宣按探春范字看和父辈顺了,又在“二四六”的范字规律上错了。因为,按曹家探春谱联范世,他们俩是十八世,范“宗”字,应起双名。曹玺虽然给儿子起了单名,却大有深意。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曹玺把曹寅、曹宣应该范的宗字的宗字头部首“宀”字保留下来,以此配字起名,保持了和曹家探春谱联范字的信息联系。而且两个儿子的名字,也非常有讲究。曹寅的名字,应出自《文心雕龙·祝盟》,“所以寅虔于祗,严恭放宗庙也”。曹玺希望儿子,要敬自己真正的祖宗,要认自己的宗族。并取字“子清”,意儿子要清楚,你是曹髦后裔五十八世孙,范“宗”字。曹宣的名字应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意思是,我家的事,世人不知,是我们没法告诉的原因,希望以后儿孙能把曹家的“真事”公布于世,因此取字“子猷”。人世间的事,实在太巧,曹家真实历史,确实是通过曹宣的儿子曹頫告诉了曹雪芹,并策划了《石头记》写作方案,使曹雪芹写下了这千古不朽的著作,他就是脂砚斋。
到了曹家探春十九世,曹顒、曹頫的名字,也是参照曹家“探春”谱联规范起的单名。在偏旁使用上把“贝”字变成了“页”字,也保留了十九世谱联范字的字形。
到了探春最后一世,就是曹雪芹这一代,应范“延”字,起两个字的名。因曹雪芹的生身父亲曹顒,在曹雪芹未出世已经去世,其叔曹頫过继他家为嗣。由于曹頫始终不忘回归本宗的愿望,所以给曹雪芹起的名字含义就更深了。我在《也谈红楼梦》中是这样表述的:“曹頫给曹雪芹起名的含义:名“霑”,是沾祖宗之光。字“梦阮”,是圆曹家三代人回归本宗之梦。号“雪芹”,是雪耻曹家之辱之意”。所以书中林黛玉和香菱谈诗时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曹雪芹的名字,乃真正是“不以词害意”。曹家自曹寅、曹宣后三代人的名字确有特殊的含义,我们要“会看”才是。
总之,上述说明了曹玺及其后代是曹髦的后裔,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范世起名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
《石头记》中暗示曹雪芹是唐朝时期曹霸的后裔。因现存的《石头记》稿本没有完整的,多处遗失、破损,八十回后的文字至今未能发现,这都为全面理解《石头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曹雪芹家和曹霸有许多地方暗合;曹霸,谯郡人,三国魏国曹髦后裔,官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漂泊四川。公元764年,在成都和杜甫相识,杜甫为他写下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篇。而曹雪芹岫岩、大孤山“亲宗”家谱写到:“吾曹氏原籍四川小云南人氏后,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人氏”。这又和曹霸漂泊四川相吻合。又因大孤山、岫岩曹家最早的宗谱及谱书毁于“文革”,所以,要找到曹家全部历史资料,到山东及四川曹家原祖籍地,也许能查到线索。
现存的线索虽然有限,但历史资料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例如,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有诗《寄怀曹雪芹·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篙屯。……”当时敦诚和曹雪芹交往密切,感情深厚。因此“君又无乃将军后”这个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当时,曹雪芹是不会轻易向人透露曹家的真实历史情况的,否则,《石头记》用不着写成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敦诚和曹雪芹关系太密切了,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赋诗。在长时间的交往中,敦诚从曹雪芹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曹雪芹是曹霸的后裔,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在松亭关分管税务时,因思念曹雪芹,写下了这首非常有价值的诗篇。其价值在于:当时的历史资料和官方档案,都表明曹雪芹家是曹彬的后裔,此事敦诚不可能不知道。他诗中既然这样写了,说明敦诚已经察觉到曹雪芹不是曹彬的后人,而是曹霸的后裔。
其实,脂砚斋在书中也露出信息。书中二十一回有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从这段眉批可以看出批者对杜甫的敬仰和特殊感情,在感叹杜甫的同时隐喻着曹霸和杜甫一样,因遭丧乱,奔走无家,漂泊四川。千百年后,曹霸后裔奔走山东,又遭“朝乱”,曹家又遭变故,脂砚斋怎不“心常耿耿”。所以说,这段批语是脂砚斋见景生情,见杜甫之事,思曹霸之情,思曹家当时处境。如果没有此种心緖,这条批语写在书中就显得非常勉强。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证明,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要得到准确无疑的答案,一是要全部破译《石头记》,二是按上面说的线索查到民间的曹家史料,会得到准确答案的。
(三)曹锡章、曹霖、曹文龙何许人
从前面列出的曹家家谱上有这三个人的名字,这三个人按曹家家谱辈分看,曹锡章是曹玺的曾祖父,曹霖是曹玺的祖父,曹文龙是曹玺的父亲。因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所以在当时的《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是不可能记载他们的。
按《石头记》文字记载,曹锡远就是曹锡章,《八旗满州氏族通谱》上也有曹锡远的名字。史料记载,曹锡远又叫曹世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曹玺为自己和后代回归自己宗族身份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不是曹锡远。曹振彦去世以后,在官方后来辑成的档案上,曹玺把祖父填报成曹锡远,就是把自己真正的曾祖父曹锡章名字改成曹锡远报上去的。虽然,曹锡远和曹世选这样一换差一辈,但是,曹玺觉得留下这至关重要的信息,就能使曹家达到回归本宗的目的,也就不顾忌那么多了。曹玺为什么偏要把曹锡章改成曹锡远呢?因为,当时社会上,尤其上层人物,可能很多人知道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曹玺要把他换成曹锡章显然会引起人们疑问,尤其是曹振彦继妻的怀疑。但改成曹锡远就好解释了,按当时曹玺的家乡话,(也许三百多年前,北京、华北、东北一带土话,说话口音都和曹玺家乡差不多)曹世选、曹锡远的发音几乎一样,听不出什么差异来。就是现在,曹玺的家乡和其“亲宗”的家乡,发这两个名字的音,还是非常接近,不仔细听,曹锡远就是曹世选。当时曹玺把曹世选改成曹锡远,可以说是音对字误,是顺理成章之举。关于曹锡远(曹锡章)在《石头记》中是那个角色的原型,这里暂不谈了,下面重点说说曹霖。
曹霖是《石头记》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解开《石头记》的金钥匙。
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中说过:宝玉即石头,石头刻字即碑文。碑文刻有什么字呢?刻得就有《石头记》中林黛玉的原型——曹霖的大名。林黛玉是“霖”字的谐音拆字——“林代雨”,宝玉非要驼这块碑不可。上面说到曹锡章在自己家谱上有原位,又改名顶了曹世选的位子。曹文龙的位置上有曹振彦占着,他们一明一暗存在着。在曹振彦和曹玺结合的家谱上,曹霖是插不进去了,曹霖便成了“孤魂野鬼”。为此,曹雪芹塑造林黛玉的形象,叫他和“石头”即宝玉结合,就会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凭什么说林黛玉是曹霖呢?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石头记》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此回题目明确告诉读者,南京的曹玺家要起复自己家范“雨”字的祖辈人了,荣耀的曹家人将把曹霖收在自己的家谱上。接着书中描写了曹霖名字上家谱的过程,“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所说的“颦颦”二字,实际上是“拼拼”,即拼起来的意思,就是把林黛玉(林代雨)名拼接起来那就是曹霖的名字“霖”。这一点林黛玉的判词上说的更加清楚,“玉带林中挂”,“雨代林”即“霖”。宝玉问完后,探春问何出,点明“霖”是曹家探春范世上的人,探春当然清楚“林黛玉”是谁。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曹家人要把曹霖收在宗谱上的愿望,说明了“林黛玉”就是曹玺的祖父曹霖。
曹玺的父亲,按曹雪芹家真正的宗谱记载应该是曹文龙,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后,他的名字也无法再见天日。书中对他有一番特别的描写,《石头记》中的薛文龙、薛蟠的原型就是他,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总之,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石头记》中都描写的很详细。他们的事已经过去三百多年,这次会上,也许能圆了脂砚斋、曹雪芹二百五十多年的回归自己宗族的梦。
(四)副线
我多次提到《石头记》中的副线,即曹雪芹所说的“亲宗”,就是上述谱中右侧那一支人,现有大孤山、岫岩曹家家谱为证,这个“亲宗”曹家和曹雪芹家在范字排名上用字规范是一致的,《石头记》中介绍曹锡远就是曹锡章,曹霖和曹云是兄弟。从历史上看,这个“亲宗”曹家,原籍四川小云南,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和《石头记》中所说曹雪芹家祖籍在山东半岛宁海州是一致的。这个“亲宗”曹家于清朝·康熙五十余年,由山东登州府宁海州迁到关东岫岩厅辖区落户。“亲宗”曹家到岫岩始祖是曹宗政、曹宗孔兄弟二人。(因范宗字,二人行走到岫岩,所以书中喻为“邢忠夫妇”)长支曹宗政在大孤山达子营落户,(大孤山当时属岫岩辖区)二支曹宗孔在岫岩房身沟落户。后来,曹宗孔的三儿子和五儿子到大孤山山东头落户。《石头记》中的邢岫烟,就是指曹宗孔的儿子们,代表人物是三儿子曹积。曹雪芹把曹家回归自己宗族的愿望,全都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根据《石头记》的描述,曹雪芹逃禅是住在大孤山庙宇的上庙,(现东港市大孤山镇)在庙中和曹家堡披阅十载写完《石头记》的初稿。这期间曹大汉即曹积(邢岫烟)参与了孤山上庙的修建过程,由于他和曹雪芹经常在一起,相处很好,所以,《石头记》中有特别的描述。曹大汉是大孤山有名民间的历史人物,为修大孤山上庙出过工,立下汗马功劳,大孤山人有口皆碑,传说颇多。按曹家家谱,曹大汉和曹雪芹父亲曹顒是一辈人。曹大汉长得非常高大,力气过人,能负千斤物体,行动自如。历史记载,曹顒长得也很魁梧,曹家两支人,在这一辈上同时出现了身材高大的人是有什么启示吗?更有趣的是,书中说:“此乡多宝玉”。而岫岩就是玉石之乡,玉雕闻名全国,曹家“亲宗”后代现操此业不少。尤其是六十年代,岫岩出世的玉石王,现以雕成玉佛(在鞍山玉佛苑),背面的观音菩萨像旁出现个“真”字,同时出现龙凤像。这些是否和《石头记》有某钟信息联系呢?也未可知。
总之,《石头记》把“亲宗”这条副线从曹云到曹大汉写得非常清楚。曹雪芹当时感叹大孤山、岫岩曹家的惜春时期正在开始,且人丁兴旺,所以就把圆梦的希望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三、曹家矛盾的原因
曹家矛盾,是指曹尔正儿子曹宜和曹玺后代尤其和曹頫之间的矛盾。其原因之一,曹振彦不是曹玺的生身父亲而是养父所致。按书中隐寓和有关资料分析,曹玺是清军对明战争中被曹振彦强行收养的,取名曹尔玉,(传说是皇上笔误写成曹玺)后来叫曹玺。虽然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但是,由于曹振彦是满州后金政权的军官,他们这种父子关系,怎能不包含着国仇、家恨呢?原因之二,由于曹玺及其子孙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自己的民族身份,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宗族上去。到了曹頫这一代,这种迹象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曹宜和曹頫之间的家族矛盾。康熙年间,康熙帝极力维护曹頫家,所以,曹宜无法使坏于曹頫。康熙已死,曹宜的靠山雍正当了皇帝,曹宜开始挑拨雍正打击曹頫,使曹雪芹家彻底败落下来。
下面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两家关系与矛盾:
(一)曹家的家族关系。曹頫和曹宜虽然是叔侄关系,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因为曹玺是曹振彦的养子,此事一旦成为曹家公开的秘密,他们的感情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隔阂,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不会一样的。下面按两家血缘关系,列出曹家家谱:
—曹寅—曹顒—曹雪芹
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曹玺(峦)—
—曹宣—曹頫
曹世选———————曹振彦—曹尔正 ——— 曹宜—曹颀
这个家谱上下一对比,可以看出,范世起名规范在曹玺以前明显不一样,后面则一样,这就是曹玺成为曹振彦养子的结果。曹玺的名字是曹振彦后改的,所以和曹尔正范字一样。而曹宜的名字,是
需要看的书太多了,建议看梁启超先生推介的国学入门书籍
这份书单的由来也非常有意思,是梁启超先生看见胡适先生的一份国学入门书单太糟糕了,于是决定自己列一个。章鱼还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详情(《梁启超说,别闹了,胡适先生》) 。
这份书单很长,涵盖了国学的方方面面。选择的书目数量适中,范围广泛而有代表性,每种书目下有简短的介绍,并附有读法和参考书目。
在书目最后,考虑到上边那份书单所涉书目还是太多,梁先生又从书单中精选出 25 种,作为「最低限度」的必读书,需要精简版的,就直接跳到最后吧。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上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公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胪举恐遗漏,他日补列)。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浏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浏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浏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间玄学书读。
上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爱、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黄宗羲著
《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
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浏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见,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胡适《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先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浏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浏览。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浏览,以为治古史之标准。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 《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举《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浏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
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浏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述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浏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域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浏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学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或王闿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
《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韵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遵宪之《人境庐诗草》,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页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 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长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唯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釚
唯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
论写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上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以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上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
《易经》
《书经》
《诗经》
《礼记》
《左传》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
《文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山西省平定县张庄镇土岭头村
我们是一支翟氏族人,自宋仁宗庆历元年到现在已900余年的历史。下传35世。迁始祖名讳翟璘。
本族在宋朝时迁往古幽州一支,迁始祖名讳翟润明。本支现分两股,沿用辈字。
东股:
进、逢、登、希、徳、其、大;
文、章、治、国、永、正、邦;
明、立、经、诗、宏、志、发;
儒、杰、建、业、久、兴、华。
西股:
光、生、重、有、中、普、玉;
昌、盛、义、徳、永、正、邦;
熙、滋、隆、荣、钧、甫、泽;
胤、丰、忠、贤、久、兴、华。
河北省沧州地区海兴县赵毛陶乡翟禇村
学德存鸿志
朝廷聘汉儒
国瑞义凤鸣
玉福广仁善
河南汝阳大安翟氏字辈
十六代至三十五代:
振令其修善,道学玉德明,
智平安万喜,朝荣献文斌。
江苏徐州谱序
时荣宗铭纶,琰凤芳锡士,
旬(衣旁加旬)友堂阳玉,之修典然崇,
文承道德广,学传万世贤,
仁义理应守,武为一统天。”
今年新续略有改动,即后二十代改为:
文承孝德宽,福传万世贤;
仁贵理应守,法为一统天。
河南永城家谱排序:
兴学登金玉 凤培多语云
治业传万古 吉祥庆来纯
湖北宜昌家谱排序:
启后家声远,承先世泽长,
克思维孝友,自可卜其昌。
湖南迁入四川一支家谱排序:
贤学中国正,人长祚世家,
金开承大启,亿万享荣华。
入川因口误字辈为:
贤学中国正,臣长茂世家,
钧鸿昭大志,桂柄显朝廷。
庆余堂翟氏
广继孝慈,恒怀忠厚,
传家有道,修己维心,
克承开启,本源宜思。
山东滕州谱序:
古滕翟氏家族,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从山西洪桐县始祖翟旺云(十一世)迁徙山东滕阳(今改滕州市)翟家庄,迄今639年。如今传宗十四世。族规族训:忠厚传家远。
旺松士文永,
耀尚学清允,
传延中正庆,
宜长崇明有,
远志效汉位,
登祥克念伟,
存厚家道昌,
瑞秀懋连兴。
河南南阳邓州市翟坡村翟氏字辈:
定明末翟自寿为始祖,宗派歌诀为:
自宗令景从,廷天法殿占,
士应玉书荣, 学成振朝清。
安徽泾县翟氏字辈
敬德缘孙,新俊安廷,
昌祥百世,文时尚思,
永守一本,其中大光,
笃厚承庆。
安徽省淮北市
(老家是安徽省濉溪县祁集镇井营孜村)
兴高云章(恒臣严训)
久世荣昌
开德明礼
宪宗秀良
建传怀元
胜景再旺
仁爱教子
中西显扬
合肥舒城县南港镇谱序
前二十代
刚 兴 尚 宇 仰
昌 盛 广 传 春
永 承 先 世 德
崇 本 守 家 贞
后二十代
昭 代 才 华 振
光 前 庆 辅 仁
鸿 基 绍 祖 列
品 学 冠 群 伦
辽宁辽阳翟氏字辈
茂世文进玉,永万常恩春,
福宝英凤树,汉殿广林森,
祥云起元禄,庆兆纪龙臣,
作魁维显柱,守先承忠令。
吉林四平翟氏字辈
玉秀文凤冠,英俊显鸿明,
忠德纯燕久,振兴义世荣。
黑龙江(山东聊城闯关东时候来的)辈次
灼、建(这个字我没看请出,可能是这个)、九、云、
乐、汝、万、德、
广、庆、金、文、
国、银、更、增。
山东济南翟氏字辈
增世学文光居云,
兆殿祥道义加之,
保顺和景乃昌有。
河南濮阳翟氏字辈:
同堂洪冠 道令宗占
树言越可 世行若善
河南省永城市翟氏字辈:
(明初从山东泗水迁入)
正应光明远 国运永向荣
卫家保祖训 忠兴道德昌
河南省济源翟氏字辈:
迁济十六世后各地叫乱的辈字进行疏理合并,统一定为“同(世)·延·兴·永·旺( 本·汉·功),嘉(作)·道(邦·昌)·希(之)·维(彦)·清(祖),泰·运·隆·三·合,启·裕·庆·德·长,敬·承·照·继·述,声·铭·耀·吉·祥”三十个字辈望延于后世。
河南洛阳新安县辈字表:
1宗高2彦3敬4广5良6障7逊8世9增10自11已12建13麟14邵15学16鹏17九18海19登20景21庆22德23富24贵25荣27延28续29长
祖先翟宗高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率两子翟彦良,翟彦通迁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到1997年已有25世子孙,估计有不到2000口人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
祖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隋朝时翟仁恩“钦命率兵”驻扎“西粤乐邑乐里”,“西粤乐邑乐里”即现在的广西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翟仁恩是平乐县翟族始祖,翟仁恩有三子,三子之后分十房,人丁兴旺时分支迁徙邻县钟山县、昭平县、荔蒲县等。
昭平支的家谱诗为:
世尚良善麟英远、家忠和顺锦绵长,
处世修斋皆盛永、为仁积德可兴昌。
山东省成武县翟楼\鹿楼\翟庄与江苏省沛县申庄\五段等村镇的翟氏,为同族一宗于明朝洪武元年从江苏金坛(宜兴)迁徙山东成武与江苏徐州翟崇礼传来的一致。
2007年修订后的世代字辈歌为:
时荣宗铭纶,
琰凤芳锡士;
旬友堂阳玉,
之修典然崇;
文承孝德宽,
福传万世贤;
仁贵理应守,
法为一统天
山东章丘翟氏字辈:
(是章丘翟东支)
道凤象龙麟,元曾胜淑礼。
文章承先瑞,士孝有传家。
(是章丘翟西支,始祖,翟伍,二世士能,三世龙环)
伍--士--林--龙--(5-8世不祥)
--光--纶--养--昌--裔--廷--兴--大--麟--毓--绪--锡--绍--方--立--学--喜--庆--延--长
山东临沂费县翟氏字辈:
(明末清初从淄博迁至蒙山前王林村 )
公首东君现振隆,
凤殿文兴纪正明
发传家生茂自久,
万年松柏树长青
山东泰安徂徕镇许家庄翟氏字辈排序:
泰安市翟氏分布庄村:
始祖: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许家庄
泰安岱岳区:孙疃、郑庄、北望、桥沟、郑家庄、邓家庄、徂徕村、新庄子、南上庄、珂(王乐)山、崔家庄、西埠前、旧县、洪庙、桂林官庄、大马庄、小马庄、小沟头、翟家岭、马蹄峪、李家泉
泰安新泰:甘露滩、前柴城、后柴城、浦山庄、安乐村、郝庄、翟家巷
泰安东平:接山乡、章阝城
济南齐河:刘言村
泰安泰山区:风台
字辈排序:
秉继化荣承 岱清树煜增
新续族谱20字
镇沄栎焕坤 元泽松炜堾
贻汶桓灼均 银发林煊升
本谱序已经泰安市《翟氏家谱》编撰委员会修订,准确无误。
山东鲁西地区翟氏字辈:
大得传家久 清瑞继世长
广袤徐彦庆 胜利兆万祥
山东阳谷县当地谱序
大德传家久
清瑞继世长
光茂希宪庆
绪成召万祥
___大清光绪年代续修
山东梁山寿张集杨楼村翟姓字辈:
大仁凤金和
连瑞继世长
红楼梦宗谱图
本文2023-09-22 01:48: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