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举人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1收藏

刘举人庄来历?,第1张

在鄄城县彭楼镇,紧邻临商东路西面有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该村庄名叫刘举人庄,村庄虽然不大,建村却由来已久。近日,记者来到刘举人庄,探究村庄名称的来历与变迁。

在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在公路旁的一块2米多高的村碑,上面镌刻着“刘举人庄”四个大字。庄内一排排的瓦房整齐排列着,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村民刘广照老先生今年已经70岁了,大专学历,早年任教,是庄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自一世老祖迁到此地,传到我这一代,已经20世了,要考究村里的历史,还要从一世老祖说起。”刘广照边回忆边说,慢慢沉浸在历史的烟云中。

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初年,一世祖刘静率部族由青州府乐安县迁至濮州东南90余华里的瓠河集,“就是迁至今天的彭楼镇向阳村。”刘广照说,在明洪武年间,有一次移民大迁徙,居民大多都是从山西洪洞一带迁徙而来,但是刘氏祖先却是从青州府迁徙而来。当时由于地多人少,许多地方都是无主的荒地,于是刘静跑马占荒,圈下了2000亩的土地,“当时没有土地证,谁先占下就是谁的,据说当时老祖宗骑着马,拿着杆子,以插杆为界的方式把方圆2000多亩的耕地都划归为刘氏宗族所有。”刘广照说,当时老祖宗占的地段有一瓠河,所以为庄子起名瓠河集,刘氏宗族就在此扎根落户,繁衍生息起来。

“当时瓠河集有一客栈,客栈里有一名跑堂的伙计叫蚂蚱。”刘广照说,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有许多土匪横行,蚂蚱为了拯救刘氏宗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他,蚂蚱死后,刘氏宗族改瓠河集为蚂蚱店。慢慢地,蚂蚱店刘氏宗族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到了4世祖宗刘卓与刘仁兄弟掌权的时候,哥哥刘卓为了让族人更好地发展,把蚂蚱店留给了弟弟刘仁,自己率部分宗亲搬了出来另起炉灶,“搬到了当时的田庄,由于刘氏占了大多数人口,所以村名改为刘田庄。”刘广照说。

到了7世,刘田庄出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刘存礼,“刘存礼明万历年间中举,但是终生无官。”刘广照说,据他考证,刘存礼仅仅中了举人,但是当时朝廷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官职,加上是绝户(没有儿子),所以直到他去世后很久,他从大哥处过继的孙子才给他立了一座碑。虽然终生没有做官,但是中举在当时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死后,刘田庄就更名为刘举人庄。“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更名为红旗村,大革命过后,又改回了原名。”刘广照说。

你应该是大冶茗山乡朱家山头那一只--朱林村(不是株林),附近有朱辛,李铁朱,山下朱,柯先朱,向阳村(朱家山头),还有鄂州等地的朱姓基本都是这支,字辈是:绍荣太幸祖,至壹德重永,文宗正学之,道应启元自,格致端其本,修齐品克全,有书遗世泽,作衍家善传,仁基刚毅朴,平治尚维新,律己光宜慎,康民首润身。我们这支字辈是:君少季秀,奇聪尚永,源木日希,人家极莹,教镕浦朴,美必中纯,槐耀封锡,泮桂炳增,锦江彩焕,菱镜润精,煌堂镇汉,模烈载铬,治相业理,镐洛彬蒸。大冶地区的朱姓基本是同一个祖宗,但是字辈有些不同,这两只追认的先祖是朱俊将军---江西浮梁人,后隐居阳新木港(现在的朱家田畈村)。先祖后代非常昌盛,分布在大冶,阳新,瑞昌,蕲春,武穴,黄梅,九江,咸宁,武汉,甚至有些迁徙到河南淅川。比较出名的大村子:大冶陈贵镇上朱,下朱,张泗朱,堰湾朱等,阳新木港朱家田畈,龙港镇朱家垄,大王镇大朱容,陶港镇朱应通等,武穴朱奇武,瑞昌朱湖,鄂州长岭镇南塘口,武昌铁朱等

小岭底村基本情况

1、与相邻村庄的土地分界

小岭底村位于聪子峪乡的最北部,东部和南部与小聪峪村毗连,正东与沁源县五大公司之一的黄土坡公司为邻,西部与王陶乡的王堡庄村毗连,北面以砂岩豁与王陶乡的百草村分解。砂岩豁以南的河水流入沁河,以北的河水经王陶乡的石口子流入汾河。水系的不同造成了各地先祖们来源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以砂岩豁为界的南北居民在语言上及风俗习惯上的诸多不同。

2、森林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小岭底村现有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是91285亩(人均近23亩),居民区占地面积是500亩,森林面积是5600亩,耕地面积有2785亩,牧坡的面积有1400亩,滩涂面积是600亩。耕地1999年以前682亩,因山体滑坡、弃耕燎荒、河水推埋等原因,2003年税费改革后统计为2785亩。

3、地理位置和文化的特殊性

小岭底村位于隶属于聪子峪乡,位于沁源县西北部,聪子峪乡的最北部,距县政府约50公里,距离平遥县城约60公里。汾屯道从村东经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由于居民来源的因素,这里历史上的商业往来多数是和平遥的商贾贸易,现在的一些商店进货,都以选自平遥客商为主。而在风俗习惯上,有些规矩既比不上汾河水系居民的严格,也比不上沁河水系居民的比较变通。

4、村民姓氏及其祖先来源

小岭底村最初的的居民究竟开始于什么时代,不可考。但是从春秋时代开始,绵上村就有了被命名为“绵上聚”村落的历史事实来看,小岭底村的居民出现,也不会较之太晚。小岭底村早先的有些姓氏已经消失,如地名“郝家堡子”、“郝家茔”、“任家茔上”,这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郝家”和“任家”,即使今天最年长的村名,也从未听闻有此二姓,但是通过这些地名可以证实,这两个姓氏的人历史上确实在小岭底村生活过。小岭底村现存最早的建筑大约为清代早期,四五十年前尚巍然矗立的几个大院,今天都已经壁断垣残,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垂暮之年。

根据年长的村民回忆,并参考各姓氏的“家谱”来看,小岭底村起初只有雷李两姓氏。李姓来自王陶乡百草村,现有74户,约214人;雷姓来自聪子峪乡水峪村,现有11户,约35人;温姓来自交口乡候壁村,现有3户,约12人;陈姓来自武乡县向阳村,现有3户,约7人;郑姓来自聪子峪乡师傅沟村,现8户,约25人;赵姓来自郭道镇东村,现有3户,约11人;郭姓来自沁县,现有15户,约45人。史姓现有7户,约20人;宋姓现有2户,8人;郝姓现有2户,6人;裴姓现有2户,6人;马姓现有1户,1人;孔姓现有1户,4人;崔姓现有1户,2人;针姓现有1户,1人;杨姓现有1户,1人;

5、小岭底村现有135户,总计397人,其中男性212人,女性185人,小岭底村1949年以来寿数最高的人是史拉弟,女性,擅长用“法术”为婴幼儿治病,性格开朗有雅致,与人友善,活到93岁,无疾而终。现在村民中60岁以上的有38人。

小岭底村附近有灵空山、沁源烈士陵园、中共太岳区党委阎寨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沁河源头景区等旅游景点,有上党拉面、沁源莜面栲栳栳、沁源食用菌、第一锅牛肉、长治羊肉烩面等特产。

商城镇 商城镇位于成安县西部,西与磁县接壤,北与邯郸县搭界,镇政府位于商城村,距县城12公里。 2008年全镇辖管33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57万人,耕地面积747万亩。在农业方面,发展优质小麦基地12万亩,引进短季棉新品种3200亩,实现“麦棉”双丰收,亩增收入500元。奶牛存栏1300头,鸡存栏50万只,猪存栏4200头。在工业上,粉煤灰新型建材、新鹏瓶盖包装、高环棉花加工、天宇制管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镇内企业126家。该镇还有商城工业区。

1996年1月乡镇合并时,撤销郎堡乡,原郎堡乡管辖的北郎堡、南郎堡、中郎堡、北连送、路口、王家庄、汪家营、西向阳、武吉、东向阳等10个行政村入并商城镇管辖。

2007年,为了加快工业立县步伐,成安县决定将商城镇管辖的商城村,秦连庄,李连庄,东岗,西商城,南商城,秦家营和长巷乡管辖的黄龙村划归商城工业区管辖,成立商城工业区管委会。

关于商城的来历:据查,商城为一古城(《磁县县志》载)大约建于战国时期。据《史记》、《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此处有自西南而东北走向的一条赵国长城,城外(南)有漳河流经,设有渡口、城门,为赵国边界之要塞。当时距这里仅十五公里的邯郸已是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中心,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地处赵国边界咽喉要道的商城,贸易来往也很频繁,因不能到彼此国内交流,而就地买卖,久而久之,自然发展成贸易市场、村落,取名商城。后历经沧桑,沿革变迁,分建成多村,并以方位冠以村名。又传,因商朝曾建都安阳,距此很近,为畿辅之地,后传为商代古城而得名,此说无考。

商城村:商城村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2公里处。为镇政府驻地。境内地势平坦,西有漳河故道,土壤为沙质,东部为粘土地。茶(棚)临(漳)、成(安)马(头)两条柏油公路,纵横交叉通过,商城历来为地方政府驻地。清朝属磁州东路辖管,民国时为磁县第二区(东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属磁东抗日区、磁东工委、磁肥地区(县级)辖。(日伪统治政区属磁县第二区行尹约,为第59乡。)一九四五年秋由磁县划入成安县。先后为区、公社和乡政府驻地。

商城历来有军队或治安警团驻守。清康熙35年曾在此设立“商城义学”。

南商城:南商城位于成安县西偏北1285公里处,又名下堤。据查,汉朝时,滏水(漳河一支流)将村冲开,从此分成两村,东岸为下堤,西岸为上堤(即西商城),至今沿用。该村原由商城镇分出,因在南部,故名南商城。

西商城:西商城位于成安县西偏北1325公里处,该村原与南商城是一个村。据查,汉朝时,滏水(漳河一支流)将村冲开,从此分成两村,此村在西岸,曾称上堤,现名西商城。

东保庄:东保庄位于成安县西部偏北1195公里处。该村原名东商城。据查,明代该村分为两村,废除原名,东部取名东保庄,西部取名西保庄。保庄是取保卫商城镇之意。

西保庄:西保庄位于成安县西部偏北119公里处。西保庄原与东保庄是一个村,名东商城。据查,明代该村分为两村,名保庄,取保卫商城镇的意思。该村在西,称西保庄。

关于横城的来历:据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大会群臣于洪波台,观兵操练演习,台后筑有横城驻兵设防。秦灭赵,城平,建村,取名横城。

据查,横城当为赵长城(或其一段)。洪波台在邯郸县东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方位符合。据《郡国志》载:“成安有洪波台,今堙废”。唐代很可能还做为观兵操练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曾登洪波台游览,并作诗云: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后来以横城并冠以姓氏、方位命村名者甚多,现分述如下:

何横城:

何横城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245公里处,村西有漳河故道,为沙地,建有林场。茶临公路从村西通过。

何横城亦名王村。该村无何姓居民,系沿用其附设村——小何村之姓氏而得名。小何村紧邻何横城,居村东北。据传,是一“长工村”(长工居住的地方),清末已不复存在,现有瓦砾遗址。王村系因王氏建村而得名。

何横城在清朝时属磁州东路管辖,民国时为磁县第二区东区所辖。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属磁东抗日区、磁东工委、磁肥地区(县级)辖。(日伪统治政区属磁县第二区边董约,为第52乡)。一九四五年秋由磁县划入成安县,属商城区。一九五六年曾为乡政府所在地。一九五八年为管理区驻地。何横城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一九七四年曾被国务院命名为“河北大寨”。

孙横城:孙横城位于成安县城偏北1225公里处,孙横城也名孙家横城,又名孙村,因孙氏最早在此定居建村故名。

南横城:南横城位于成安县城偏北12 25公里处,原名小南头,因在横城南部,习惯上称小南头。后来单独立村,因此名不雅,于民国24年改名南横城。

赵横城:赵横城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215公里处,又名赵村,是由赵氏在此立村而得名。民国廿年(1931年)前名张横城(见磁县县志),后因张姓渐少,赵姓居多,故改称现名。

张武庄:张武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175公里处,该村也名张家横城,是由张氏最早建村,故名张横城,后因姓武的迁入,遂改名为张武庄。

张辛庄:张辛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15公里处,原和张武庄为一个村,统称张横城,后发展成两村,将东南部分定名为张新庄,意为新建村庄,后演变为张辛庄。

义井庄:

义井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185公里处,也名李家横城。因李氏先在此定居建村故取名李家横城。

关于二祖的来历:经查,万历《成安县志》和《磁县县志》载,隋开皇年间,高僧慧可(二祖神光)说法于匡教寺,遭人非难,加以非法。13年3月16日死,后投入漳河,其尸溯流18里至芦村,后葬于此。并为之建元符寺、二祖塔。起初为拜佛进香的人开设客店, 称二祖店(塔下碑文记载)。宋嘉祐2年以后,逐渐迁民定居成村,名二祖。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1年)已有二祖镇。

西二祖:西二祖位于成安县城西北偏南105公里处。二祖村现有东、西两个村,即东二祖,西二祖,两村原为一村,清朝时属磁州东路辖管,名二祖镇。清末民初分为二村。此村在西,称西二祖,民国时属磁州第二区东区辖。抗日战争时期,先后磁东抗日区、磁东工委、磁肥地区(县级)辖。(日伪统治政区属磁县第二区行尹约,为第56乡)。一九四五年秋由磁县划入成安县。

西二祖紧邻西北处原有一村,名杨庄,解放后废,遗迹尚存。

东二祖:东二祖位于成安县城西北偏南105公里处。东、西二祖原为一村,清末民初分为二村。此村在东,称东二祖。一九四五年秋由磁县划入成安县。

村后有唐代建的“元符寺”和“二祖塔”遗址。即二祖慧可禅师圆寂之处。现存有梁武帝撰文唐碑一座。唐塔已于1966年拆去,发掘的银棺、舍利均调省保管。

王庄:王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965公里处。王庄原由东二祖王姓迁居于此,与东二祖同村,习称小王庄。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才形成自然村,定名为王庄。

高母:高母村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075公里处。据传,北齐文宣帝高洋之母是一著名女将,死后曾葬于此,建村后为了纪念她即以高母命名。

经查,高洋之母为高欢之妻。高母是否一员女将,难以确定,但从《读史方舆纪要》所载:“高欢自赵州入邺(临漳),一战而霸业遂成”。“普泰二年,高欢起兵信都,进围邺,拔之”。《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高欢确在这里打过很多仗,其妻随之征战也有可能,故高母之来历有一定道理。

宋嘉祐2年《二祖塔重修记》中有“中高母”村名,很可能就是现在的高母村。

高母村于1975年至1981年将原村街道、住房重新规划,逐步翻新,成为我县最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村中建有多家民营企业,规模最大的高环集团是成安县乃至河北省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高母营:高母营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135公里处。据传,北齐高洋之母是位女将,曾在此设营驻扎,故称高母营。

据查,高洋即高欢之子,父子俩都在这一带征战过。但高母在此扎营之说无据可查。

另据宋嘉祐二年重修二祖塔碑文记载,有西高母名字。据考西高母当是现在的高母营。既然高母营之名是宋代以后才有的,高母驻兵扎营之说就不可信。

吕家庄:吕家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485公里处。据查,此村建村较早,从1970年村西和村东南挖掘的两座古墓群考查,可能是宋朝埋葬,故此村当建在宋朝或更早以前,因姓氏得名。

秦家营:秦家营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335公里处。该村西有漳河故道,为沙地,建有果园,林场。马头电厂排废池在此。

据传,北宋抗辽战争年代,这里长期驻兵,扎营,后发展成村,因秦姓较多。故名秦家营。村东北120米处有古墓。

著名**美术师、画家秦威,青年美术家秦龙,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秦耘生均为此村人。

东岗:东岗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24公里处。据李氏家谱记载,向阳村李氏迁居于商城东边一高岗上安家,后成村,名东岗。

秦连庄:秦连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3公里处。该村为商城镇之附设村,与商城镇无明显的村界。因秦、连两姓居多,故名秦连庄。作曲家原河北省音协主席王玉西即该村人。

李连庄:李连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1115公里处。据碑文记载,村西三里处有一李公村,因遭大水淹没,迁至商城附近,又因李、连两姓建村,故名李连庄。

军庄:军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1325公里处。据传,北宋抗辽战争时,这里长期驻扎军队,后成村,名军庄。

据《宋书》记载。这一带是宋辽战争的重要战场,战争连续不断。再据《成安县志》载,宋元以来设“边屯”(即边防驻军屯垦)和“戌屯”(即内地驻军屯垦)。“戌垦”,即军队一面保卫边疆,一面种地。军庄由驻军而发展成村是可能的。

关于郎堡的来历:相传,北宋抗辽战争时,因姓郎的将军在此筑堡驻军,称郎堡。据查,明初王姓迁入,名王郎堡(嘉靖《广平府志》载)。在清《成安县志》上已有北、中、南三个郎堡。

北郎堡:北郎堡位于成安县城西7公里处,成马公路从村中穿过。此村居北部,故名北郎堡。清嘉庆时,黄姓在村南部单独建村,名黄郎堡。民国时又并入北郎堡。

南郎堡:南郎堡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765公里处,因该村居三个郎堡之南,故名南郎堡。

中郎堡:中郎堡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7公里处,该村居三个郎堡之中,故名中郎堡。

关于连送的来历:连送,明初为连宋或廉宋。据传,北宋抗辽战争时,这里立有宋军营垒多处,习称连宋营。据《广平府志》载,明初这里仍为军屯(即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后发展成村,即以连送营为村名。清康熙年间已发展有连送营、北连送、南连送、西连送等四个村,同时村名演化成“连送”。嘉庆时又发展有汪连送(汪家营),温连送(温庄)。到民国年间计有:南、北、路口、王家庄、温庄、汪家营、温东、温西等八个村,都叫连送,合称八排连送。

北连送:北连送村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615公里处,因此村居诸连送之北,故名北连送。

路口:路口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65公里处,该村为八排连送之一,因位居东西、南北两条官道的交叉路口处,故名路口。过去叫路口或路嘴子连送。

王家庄:王家庄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55公里处,此村原名河西连送,是因位居漳河西岸而得名。因大多数姓王,后称王家庄。

汪家营:汪家营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55公里处,该村为八排连送之一,因全村多数姓汪,故名汪家营。

西向阳:西向阳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75公里处。据查,该村建村较早。据二祖碑文记载,宋嘉祐2年时,已有“下阳”村名,据考,西晋以前,有滏水流经这里,可能因此村建在滏水北岸,以“水北为阳”又居下游而得名。

又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五年,又有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村名夏阳。后发展为两村,此村在西,故名西夏阳。民国时改称西向阳。

东向阳:东向阳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北7公里处,村名含义同西向阳。因此村在东,故名东向阳。该村所制锄板及各种刀,很有名气。

武吉:武吉位于成安县城西偏南865公里处。据传,明初,武吉从山西迁民至此,占产立村。后人为纪念他,便以他的姓名命村名。在隶属磁县时,曾叫东武吉,以区别于西武吉。

国家文旅部近日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拟入选名单,其中上海市5个乡村入围,江苏省7个入围,浙江省7个入围,安徽省7个入围。有没有你熟悉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上海市

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

莲湖村,这个“长在公园里的村庄”,多藕多莲多水的“小江南”,村内河湖纵横交错、民宅错落有致、乡村风貌古朴典雅。

莲湖村村内河道纵横、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典型水乡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百态。这里烟波浩渺、白墙黛瓦,阡陌交通、井然有序,田野稻谷飘香、果实累累。信步于蜿蜒的沿湖走廊,两岸绿意葱茏,水面波光潋滟,舟楫点点,鸥鹭翩翩。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

水库村位于漕泾镇北部,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河宽漾大而得名。全村现有大小河道33条,总长约23公里,村域水面率接近40%,是金山区水面覆盖率最高的一个村。

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

向阳村位于安亭镇西北角,与江苏花桥毗邻,村域总面积212平方公里。一条南北向的展阳路,将向阳村划分为“西田东林”之格局。东面的银杏园面积600余亩,是上海市郊规模最大的绿色生态园之一。每逢秋天,银杏园里果实累累,一片黄灿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宝山区月浦镇聚源桥村

聚源桥村地处月浦镇西北部,东靠钱陆路,北至石太路,城市快速路——富长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

聚源桥村作为花卉小镇核心板块,花卉生态园、花卉基地等特色景点连点成线,成为了乡村 旅游 的重要资源。在田间漫步,小径轻舒、花香弥漫,村庄在花卉的装点下呈现出浓浓野趣。怡人的环境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畅享美丽资源。

崇明区新河镇井亭村

井亭村位于新河镇的西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部有团城公路贯穿全村,东面紧靠镇中心,西接城桥镇,南邻长江。

江苏省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村

吴中区西郊的旺山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近太湖,山青水秀,林木蓊郁,生态环境优良,果园茶圃遍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俱佳。

漫步在旺山的山间小道上,山林丰翠、茶园漫坡、溪塘泉池、村舍院落,一派“生态绿园、诗梦乡里”的迷人景色。

徐州市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

安庄渔村位于微山湖西岸,是一个有着160余年 历史 的渔村。近年来依托微山湖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渔民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安庄村还是千岛湿地 旅游 度假区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盐城市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

巴斗村东临黄海,西接国家级黄海森林公园,228国道穿境而过。巴斗村依托地处海边的地理优势,挖掘独特的 历史 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海滨 旅游 文化景点。

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

陈家村位于白马镇的最南端,南与大泗镇相邻,西靠国家级医药城,北临姜高路,东临泰镇高速和泗白路,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345平方公里。

这里村庄文化资源丰富,旧名“陈家舍”,是一个千年古村,打造成以“农”养“人”、以“农”留“人”的宜居 旅游 村落。

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

刘圩村位于耿车镇南部。刘圩自然风貌优美, 历史 文化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由南北两个环状水系组成了天然的“8”字型水圩。

白墙黛瓦风格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亲水平台、林荫步道、石磨小桥、古桥小亭、潺潺流水……走进刘圩村,感受到的不是“千村一面”的现代化,而是独具特色的“老味道”。

其他: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

浙江市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

妙山村位于妙西镇域的中西部,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原生态人文古村落。村域内有一大批 旅游 项目,涵盖了景区 旅游 观光、住宿餐饮、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度假疗养、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多种需求。

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俞源村,属武义县俞源乡,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新近发现明、清古建筑竟有395幢之多。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

马岙街道被列入浙江省 历史 文化保护区,具有深厚的海上农耕 历史 文化积淀。定海立足马岙农业发展的优势基础,将打造一条独具风情的千年稻香主题线,建设一条集休闲、骑行、赏花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景观带。

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

天台街头镇后岸村是国家4A级乡村 旅游 景区、中国乡村 旅游 模范村。十里铁甲龙屹立村前,天台母亲河始丰溪于村前蜿蜒而过,生态文化底蕴丰厚,集休闲、采摘、购物、漂流、 娱乐 于一体。

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

赤石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村里把“木”元素积极融入到村庄建设中,让“木”文化融于每处景点。木制休闲长廊、月洞亭、农耕园项目,木制休憩广场等……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漂亮。

其他: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

安徽省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唐模村始建于唐朝,距今近1100年 历史 ,是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建设的典范,集水口文化、徽派园林、江南水街于一体,以“地灵三国宝、人杰三翰林”而闻名遐迩。村内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以及水街、古树、古桥等人文自然景观。

池州市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

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位于九华山东麓,北距县城13公里,朱陵公路贯穿南北,境内最高海拔1220米。将军村 历史 文化悠久,其“将军”之名源于明朝常遇春将军在此屯兵扎寨,境内 旅游 资源丰富,有花台、团箕寨、菩萨岭、杀猪台、大鼓岭等景点,飞瀑流泉、幽谷深潭、峰峦叠嶂,是一个生态 旅游 的理想栖息地。

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

南山村位于淮北市东部,隶属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位于东山 旅游 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南临化家湖,西接东外环路。

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

芜湖县六郎镇北陶官巷村坐落于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境内。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多为陶氏族人。据陶氏家谱记载,该村在明朝前后一连三朝共有十三位官员在朝为官,因辈分不同,官阶有别,村里人陆续为他们修建了十三条巷道,让他们各行其道,又称十三官巷。官巷村也因此得名。今日的官巷村四面环水,拥有水域面积约100亩,水清鱼肥,自然环境优越。

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南河村

南河村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境内文化 旅游 资源丰富,有明堂山、妙道山、天峡等4A级 旅游 景区。南河村生态环境优美,最美国道318穿村而过,茶文化 历史 悠久。 

其他: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龙亢村

资料:各地区官微

养国就在安徽临泉县杨桥镇,虽然先秦史料缺无从得知嬴姓养国所在地历史真相。然而,根据现存的《左传》、《读史方舆纪要》等史籍进行考证分析,杨桥镇颇符合嬴姓养国所在地的记载。根据查阅史实及实地探寻考证,我认为佐证史料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杨桥镇历史上符合《读史方舆纪要》、《左传》史料所记春秋时期淮河流域的地理因素。“沈丘县,东至南直颍州百二十里,北至南直太和县八十里。古沈子国……养城,在县东北。春秋时楚邑。昭公三十年吴二公子掩余、烛庸奔楚,楚使居养,取城父(今亳州)、胡(今阜阳)田以与之,盖其地近今亳、颍二州界。又今城址犹存”。(14)根据清代顾祖禹史学家所记,当时的沈丘县就是现在的临泉县,养城在临泉东北地理方位符合现在的杨桥镇。“取城父(今亳州)胡(今阜阳)田以与之。”《左传》所载这句话也符合现在杨桥方位。砖城,即今天的界首市砖集镇,临泉县与砖集镇目前的方位符合《读史方舆纪要》所记的“砖城在(沈丘)县东北四十五里”这句话。

二是根据《左传》、《战国策》、《临泉县志》等记载,养由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养由基楚人,由此推知,当时楚国已经灭亡沈丘和养国,养由基故里就在杨桥镇。而在公元前688年,最早出现养姓的就有一个叫养甥的楚人出现。“庄公六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祈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左传》)而这个养甥是楚国的一名大夫,比养由基早出现85年,有可能是养由基先祖。

不仅如此,今天养由基后裔还在杨桥镇居住。“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潘党既逐魏锜,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 (《左传》)以上这段话是最早记述养由基出现的史料。“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能教子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己善息,杀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战国策·苏厉谓周君》)“养由基,杨桥集人(临泉县),楚国名将,有百步穿杨神箭手之称……”。(《临泉县志·古代人物》)

与此同时,《中国姓氏辞典》、《万姓统谱》、《养姓渊源》、《中国姓氏起源》等姓氏学书籍史料都载,养姓始祖源自养由基。(15)既然养姓是以国得姓,其始祖是养由基,养由基故里又在杨桥镇。那么,养由基本人必然是以养国的“养”为姓而起,其养国地望又焉能离开养由基的故里呢?

在杨桥镇向阳村居住,今年76岁的养洪昌老人系养由基后裔。养洪昌老人告诉笔者,其先祖系养由基,解放前曾有家谱,后在文革中丢失。临泉县文化馆已经通过调查考证确认他的身世,就是养由基后裔。在今杨桥镇老岗西北角,有养由基坟墓,养洪昌老人每年清明去上坟烧纸。遗憾的是,20世纪60年代养由基坟墓被平。

三是杨桥镇现有一座古老的养桥,当地老人世代相传为明代修建。从明代至清、民国时期一直称养桥,后在建国后改为杨桥。史学家董全生、赵成甫曾认为:“养国以养为名”。(16)养桥桥址经历代修葺仍存在,但已不再使用。因为在其南不远又建了一座新的大桥。同时,《读史方舆纪要》曾记载有养城,而杨桥镇历史上称养桥,其桥名必然与所在城市名相符。因为历史上所在桥梁建筑物大多与当地城邑名称有关。由此推知,养桥来历必然依据先有养城而称。

四是杨桥镇有一处费子街遗址。“费子街遗址位于杨桥集西,呈长方形台地,面积221万平方米。采集有残石器、侧扁三角形陶鼎足、陶纺轮、瓦当等。属于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代的遗址”。(17)20世纪80年代,被省考古专家列为夏商周三代史文化。2010年3月,我与阜阳史学家胡天生、阜阳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进行探寻考证,发现不仅有夏商周文化层,还有唐宋元明清文化断代层。同时,费子街遗址位于泉河边,符合古代历史上部落或城邑的选址。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养姓始祖养由基诞生于杨桥镇,其养姓得名于养国,春秋时期的养国所在地就位于今天的杨桥镇。同时,根据以上论证,本人分析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嬴姓养国在阜阳以西的杨桥镇。嬴姓养国立国时间可能早至夏、商之际,立国初居地应在汝、颍上游的古养水流域,即汉代之养阴里、今之河南宝丰县境,周初为周王室所伐而被迫沿汝颍流域东南迁至今天的杨桥镇立国,以故在汝颍上游的古养水流域为后世留下与“养”相关的名称。

注释:

(1),《包山楚简释地三篇》,《简帛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2),《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3)、(5),何浩:《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江汉考古》1989年第二期;徐少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7)、(9)、(13),杨玉彬:《羸姓养国族源、地望及兴衰史考察——兼论与界首古养国的几个相关问题》,2009年第1辑《皖北文化研究集刊》,黄山书社。

(6),黄盛璋:《 器与 国地望及与楚之关系考辨》,《江汉考古》1988年第一期;《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8),董全生等:《从金文羕、永看古代的养国》,《中原文物》1996年第三期及《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相关问题研究》,《中原文物》1997年第四期;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桐柏县文管办:《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97年第四期。

(10),详参《临泉县志》,临泉县地方志编纂,1995年,黄山书社;《阜阳地区志》,阜阳地区地方志编纂,1995年,黄山书社;《古沈风貌》,马家敏编著,1989年,安徽人民出版社;清乾隆编纂《颍州府志》,清·王敛福编纂,阜阳市地方志办点校整理,2006年,黄山书社;清道光《阜阳县志》,清·李复庆编纂,阜阳市地方志办点校整理,2009年,黄山书社;《阜阳通史》,张宁等著,1998年,黄山书社。

(11),明嘉靖《沈邱县志》,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12),《沈丘县志》,沈丘县志编纂委员会编,198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13),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是秦、楚、魏三雄争斗前沿阵地。春秋属宋,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太和赵庙镇城孜村于清末曾出土新郪虎符,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此符系战国末年秦攻取魏地新郪后所铸。新郪虎符,证明了太和早在“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正确纪年的开始)时期就有了一座古城。《读史方舆纪要·颍州》载:“新郪城……谓之郪城。魏安厘王十一年,秦拔郪丘是也……后汉为宋公国。”《后汉书·郡国志》载,“宋公国,周名郪丘”。《太和县志》载:“楚平王六年(公元前523年),使太子建居城父(亳州)守边;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楚灭胡(阜阳)。胡与城父皆属于楚,而郪丘居其间,当亦为楚攻占。战国中期属魏。苏秦游说魏襄王合纵抗秦时说,‘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偃、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史记·苏秦传》)‘新郪即郪丘’。”(《史记集解》)

(14),《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清·顾祖禹/著,贺次君、施和金点校,2000年,中华书局。

(15),《左传》,蒋冀骋/标注,1988年,岳麓书社。《春秋左传译注》,鲁开泰/译注,1998年,武汉出版社。《战国策全译》,王守谦、喻芳葵等译注,1996年,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史国强/著,1990年,山东大学出版社;《万姓统谱》,明·陈士元/著,武乐泉/今译,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辞典》,陈明远、汪宗虎/主编,1995年,北京出版社;《临泉县志》,临泉县地方志编纂,1995年,黄山书社。

(16),《临泉县志》,临泉县地方志编纂,1995年,黄山书社。

(17),《阜阳通史》,张宁等著,1998年,黄山书社。

兰山区 河东区 罗庄区是临沂的三区。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蒙阴县 费县 郯城县 苍山县 莒南县 临沭县这就是临沂的9县。

兰山区:兰山街道、银雀山街道、金雀山街道、南坊街道、白沙埠镇、枣沟头镇、半程镇、义堂镇、马厂湖镇、李官镇、朱保镇。

河东区:九曲镇、相公镇、汤头镇、芝麻墩镇、梅埠镇、重沟镇、郑旺镇、太平镇、汤河镇、八湖镇、刘店子乡、凤凰岭乡,475个行政村。

罗庄区:罗庄街道、付庄街道、盛庄街道、册山街道、高都街道、罗西街道、双月湖街道、汤庄街道,225个行政村。

沂水县:沂水镇、四十里堡镇、高桥镇、杨庄镇、崔家峪镇、姚店子镇、许家湖镇、黄山铺镇、高庄镇、道托乡、富官庄乡、马站镇、沙沟镇、泉庄乡、院东头乡、龙家圈乡、诸葛镇、夏蔚镇、圈里乡。

沂南县: 马牧池乡

桃花峪村 吉利沟村 王家安子村 董家庄村

朱家坡村 沙山头村 野竹旺村 窖屋沟村

沙山村 新立村村 横河村 拔麻村东坪村 香炉石村 北村村 南村村

刘家城子村 西南官庄村 东南官庄村 西北官庄村

牛王庙村 东坡池村 西辛庄村 大崔家庄村 小崔家庄村 东辛庄村 双泉村 西寺堡村 杏墩子村 小保护村 常山庄村 东柳沟村 张家峪子村 万粮庄 下柳沟村 山西村 上柳沟村 柳红峪村 小洼村村

砖埠镇

砖埠村

幞头山湖村 向阳村 沙沟村 梁家庄子村

东岳庄村 西岳庄村 大山村 苏家峪村

铁山子村 周旺庄村 南薛庄村 南黄埠村

北薛庄村 里宏村 佛谢村 袁家庄村

孙家黄疃村 小汪家庄村 季家庄村 大汪家庄村

任家庄村 殷家庄村 王家石沟村 陈家石沟村

洙阳村 苏家石沟村 榆林村 山南头村

常桑杭村 双凤庄村 阳岚村 尤家埠子村

庄家村村 高家黄疃村 苏家庄子村

辛集镇

小庄子村

房家庄子村 东南庄村 榆林子村 刘家庄子村

茂盛村村 山子村 东望仙村 西望仙村

苗家曲庄村 郑家营村 辛集村 永成村

荣民村 庙岭村 李家屯村 高家屯村

王家屯村 李家店子村 彭家庄村 黄疃村

张家屯村 涌泉村 北左泉后村 北左泉前村

小沟村 李家林村 宋家官庄村 满家店子村

库沟村村 常胜庄村 双汪庄村 息讼庄村

刘家八角汪村 前埠后村 后埠后村 东埠后村

世和庄村 城子庄村 白石泉子村 张家八角汪东村村委

张家八角汪西村村委 赵家八角汪村 咸家八角汪村 叶家村村

王家村村 黄山沟村 蔡家洼村 谢家村村

秦家村村 艾家村村 于家村村 程家村村

郭家埠村 蔡家村村 永太庄村 何家村村

孙祖镇

孙祖一村村 孙祖二村村 孙祖三村村 孙祖四村村

孙祖五村村 宝石官庄村 杏峪子村 孤山后村

赵家城子村 石汪圈村 书堂村 北瓦庄村 南瓦庄村

东南埠村 河北村 大良庄村 芦山官庄村

南匣石村 北匣石村 邢家庄子村 刘家坪村

姚家岭村 黄庄村 东高庄村 高家围子村

纸坊村 乔家庄村 大碾峪村 罗圈崖村

新宅子村 王家峪村 谢家峪村 幸福峪村

罗安官庄村 崔家庄子村 东杨家庄村

新家庄子村 连顶村 东铁峪村 联合村村

西铁峪村 六里沟村 刘家峪村 天水栈村

四里沟村 西高庄村 大坪村 荆山沟村

大茧村村 崖子村 后沟村村 里庄村

三里沟村 代庄村 栗林村 大碾庄村

芦山村 黄崮子村 八大庄村 栗林村 代庄村

孟良崮村 塘子村 后沟村

杨家坡镇

杨家坡村 靳家官泉庄村 张家官泉庄村

邵家官泉庄村 卢家官泉庄村 李家坡村 左泉前村村

左泉后村村 左泉中村村 风泉官庄村 张家埠子村

小徐疃后村村 小徐疃前村村 东大徐疃村 西大徐疃村

东太阳村 西太阳村 南双泉村 北双泉村

高阜庄村 坊南一村村 坊南二村村 坊南三村村

曹阜庄村 泥泉庄村 东石牛村 西石牛村

考疃村 候家宅子村 徐家沟村 王家官庄村

李家官庄村 幸福岭村 前宋家官庄村 后宋家官庄村

刘举人庄来历?

在鄄城县彭楼镇,紧邻临商东路西面有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该村庄名叫刘举人庄,村庄虽然不大,建村却由来已久。近日,记者来到刘举人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