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官的故事吗?(200字左右)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余杭清官故事之一 :金坟头之谜
余杭径山东麓的跳桥头,有三十六个坟头,其中一个坟头里有金头,几朝几代下来,盗挖的盗挖,明掏的明掏,始终没有发现金头,金坟头之迷至今未解。
金坟头之迷跟住在跳桥头的王天官有关。现在,跳桥头还住着王天官的后裔。从遗留的古砖古瓦古石板上精雕细刻的花纹图案看,当年是一幢非常豪华气派的大房子。据王天官的后裔说,古时这里有五间七进的大楼房,木头是上等的好料,叫做水烂不掉火烧不掉,上百年前,王家子孙在黄梅天总要晒家谱,家谱总有好几匾,从家谱里看到王天官穿戴的衣帽看,是三品大官。
相传,王天官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在孩提时的王天官常常一个人在邻居的私塾外听富人的孩子朗诵《三字经》《百家姓》。由于王天官聪明过人,他总能过耳不忘背出私塾里孩子读过的诗经。在众里乡亲帮助支持下,穷苦的王天官中了状元,当了管理国家粮仓的大官。在掌管国家粮仓期间,他明察暗访,深入实际,查处大批国库粮仓硕鼠,得罪了上层的贪官污史,自己反告为偷粮大盗,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王天官被皇帝发配边关守卫疆土。
王天官在边关近十年时间里,带领将士一边守卫疆土,操练刀枪,一边开荒种粮自给。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敌人突然侵袭边关,王天官率领将士英勇抗敌,由于敌众我寡,边关失守,王天官与全体将士血洒疆土。等几天后,皇帝派兵收复边关时,王天官已成为有身无头的僵尸。
事后,宫里大官纷纷奏告皇上,禀请皇上下旨撤消王天官莫须有的罪名,予以正名昭雪,并为王天官守土有功嘉奖。因此,皇帝旨封王天官为大将军,恩赐金头一个,以示皇恩浩荡,于是,王天官大将军的尸体有头有身在兵士的护送下浩浩荡荡魂归故里。浙江府台、余杭知县等文武百官在跳板桥披丧迎接。
王天官大将军安葬之事苦了府台、知县。皇帝恩赐的金头安葬后万一被人盗去,不就是等于自己的头被人偷走。为了不使金头被偷走,做了三十六个坟头和三十六口棺材,出殡前一个晚上,告别仪式上王天官的大媳妇在放着王天官尸体的棺材上咬了一口,在棺材上留下三颗牙齿印子。第二天,王天官的大媳妇把三十六口棺材全送上坟地已是神志不清,昏迷过去,等清醒过来早已忘记了三颗牙齿印子的真人金头棺材。
很多人对明朝宦官张敏的印象,无外乎是《明朝那些事儿》根据《明史后妃传》编造的故事:''明宪宗时一个小宦官,门监。当纪氏生下明孝宗后,张敏曾保护过孝宗。成化十一年,明宪宗召张敏剃发,张敏借机将孝宗的身份告诉明宪宗。孝宗认父不久,生母纪淑妃就暴死了。不久张敏也吞金自杀了。''
数百年来人们对于明史的记录深信不疑,张敏用生命来保护皇子,直接反应了当时万贵妃的权势滔天和心狠手辣,以及明宪宗的昏庸懦弱。
实则不然。《明史后妃传》的记载,破绽百出,近乎传奇。
张敏并不是小宦官,并非一个看门的,而是司礼监太监兼御马监太监,这两监本身就是热门部门,而太监职位更是高层。张敏,在纪贵妃刚生子后,的确保护了明孝宗的生命。可趁给皇帝梳头掉白发时,告诉皇上有子,并且促使父子团聚的,并非《明史后妃传》记载的张敏,而是当时的太监、大BOSS怀恩。
明宪宗昏庸、后宫干政、忠臣需要以死来捍卫皇权吗?在数百年后的福建发现了张敏的家谱,其中的记载颠覆了这一段历史。
万贵妃早年就是皇宫的一个保姆,她比明宪宗大了17岁,不知道用的什么手段让皇帝喜欢上她,后来一路高升成为贵妃。
权势越来越大后,野心也越来越大,她想自己独占后宫,于是设计不让其他嫔妃怀孕,甚至有孕的也会强行逼其堕胎,还准备毒杀刚出生的明孝宗朱祐樘,明史对于万贵妃的记载确实有不准确的地方''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久之生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明宪宗先后育有20个子女,且那时的太子朱佑极还在世,张敏如何惊讶的说皇帝无子呢?
据明史记载,张敏来了一出狸猫换太子,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救走了明孝宗,几年后才将此事告诉明宪宗,万贵妃得知后很是愤怒,逼死了明孝宗的生母和张敏。
如果记载真实,为何明宪宗对此事无动于衷呢,连自己的儿子和妻子都保护不了,多年来学者们翻阅大量古籍只为寻找答案。
在福建同安县,学者发现了一本《张氏族谱》上面有关于张敏死亡的记载,明史上记载的张敏死亡时间是1475年,而在家谱上却记录着张敏死亡时间是1485年。
另外学者又查看同安县县志,其中记载张敏死亡的时间也是1485年,且明史中记载的张敏的官职是门监,而族谱张敏是司礼监太监,这一官职在明朝皇宫中的地位很高,由此学者们推断明史中记录的扭曲了历史,很有可能是清朝为了丑化明朝而篡改了正史。
张敏喜欢敲诈大臣和边军将领,大肆索取贿赂,曾被阁首辅商辂阻止。
他还喜欢迫害良臣。有一次,明宪宗问西厂提督汪直:''天下不喜欢钱的人,有谁?''汪直说:''天下不爱钱的人,只有一个杨继宗。''但是杨继宗为人正直,与张敏的弟弟张庆处的不好,所以张敏每次都在明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但明宪宗说:''清正廉洁的不是杨继宗吗?''张敏当时很怕,就写了封书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注意,这件事发生在成化十四年。而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在成化十一年宪宗父子相认后不久,张敏居然就吞金自杀了?张敏其实很巴结万贵妃的,根本用不着怕万贵妃将他整死。《治世馀闻》记载:''又有太监张敏,固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
那他是怎么死的?成化二十一年,天降陨石雨,怀恩大骂手下:''为什么会有陨石雨,就是你们这帮人乱我国政,现在皇上正要匡扶朝政,又被你破坏,天上的雷会把你给劈死!''张敏很怕上司找他清算,畏惧而亡。在《明史怀恩传》《国史唯疑》《张敏家谱》都如此记载。
为了塑造一个舍身取义的小宦官形象,《后妃传》居然硬生生的将一个横行无度的大太监张敏,提前阵亡了十年!
有清官的故事吗?(200字左右)
本文2023-09-22 01:47: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