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姓 荆氏家谱 荆姓起源 荆姓名人 荆姓的来源 荆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荆(Jīng 荆)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省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2、出自芈姓之后,为楚姓所改,以国名为氏。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以原国名荆为姓,改为荆姓。
3、出自庆姓也有改姓荆者,而称荆氏的。如战国时荆轲即是。
得姓始祖: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荆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时期,楚国一直称为荆国,直到春秋时期才改称楚国从前荆国有庶出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是荆氏。西周初年,苗人领袖鬻熊在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国,号为荆国,直到春秋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之前的荆国国君的后人中就有以国号为姓氏,称为荆氏的。还有庆氏改为荆氏的,此人就是庆卿,他的后人跟着他均为荆氏。古代的九州之一的荆州,指的是现在湖北、湖南两省,以及广东、广西和贵州一部分地区。荆姓是古代的楚国公族,与古代荆州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望族居于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东部。
三、历史名人
荆 轲:战国时齐国人。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行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献地图刺杀秦王嬴政,于是带着秦国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便伺机下手。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荆柯举匕首刺秦王不中,被秦王侍卫杀死。
荆 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 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东汉时改为广陵郡。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一带。
2、堂号
邠庆堂: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
荆姓宗祠通用对联
〖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荆国;
秀毓广陵。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荆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和歌易水;
画壁汴京。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末年刺客荆轲,原为齐国人,迁居卫国,与善击筑(乐器名)的燕国人高渐离友好。后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派往秦国刺杀秦王政。丹在易水岸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带着秦国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区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下联典指五代时后梁画家荆浩,字浩然,沁水人,隐居在太行山的洪谷,号洪谷子。擅长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吴道子用笔和项容用墨之长。山水画中全景构国及皴法和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正是由他所开创,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过重要影响。又工佛像,曾在汴京双林院画过壁画。著有《笔法记》等。
雄才拔俗;
壮气贯虹。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上党郡守荆伯柳,有才名。下联典指战国末年刺客荆轲。
髫年摄相;
累战立功。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朝·荆公十五岁摄相事。下联典指宋·荆嗣,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后擢都指挥使,身经一百五十余战,每战皆胜。
荆枝叶茂;
汉水流长。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荆氏宗祠“邠庆堂”堂联。
江南望族;
汉后世家。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荆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髫年摄相事;
善政得民心。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朝·荆公十五岁摄相事。下联典指荆思温(失考)。
-----------------------------------------------------------------
〖荆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屡战屡捷指挥使;
愈老愈廉交趾官。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都指挥使荆嗣,经五十余战皆捷。下联典指明代交趾按察佥事荆政芳,字山甫,溆浦人。永乐进士。廉慎自持。致仕归,笥中惟俸金三两,饍粥不给,绝无怨悔。
-----------------------------------------------------------------
〖荆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荆柳才优,出为上党郡守;
次非义重,入刺秦国暴君。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上党郡守荆伯柳,有才名。下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名人荆轲,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任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用权,献地图刺杀秦王,图穷匕见,事败被杀。
============================================================
荆姓典故、趣事
〖击筑〗
“击筑”源于《战国策·燕策》。击筑与荆轲有关。
战国末年,韩、赵两国先后被秦国所灭,燕国的太子丹也被囚在秦国作为人质。他从秦国逃了回来,发誓要报仇。后来,秦国攻打燕国,燕国眼看就要灭亡了。为了挽救危亡的局势,燕太子丹决定让荆轲刺杀秦王。
可是荆轲来到燕国后并无动身之意,眼看秦兵就要进入燕国,太子丹十分焦急,催促荆轲早日出发,荆轲要求拿将军樊于期的头颅和燕国的地图做诱饵,太子丹不忍心杀死樊于期。荆轲亲自去见樊于期,樊于期听后便拔剑自刎。于是,荆轲带着樊于期的头,把匕首藏在地图里,带侠士秦舞阳一同前去完成使命。
荆轲动身的这天,太子丹和他的门客们都身着白衣,前来为荆轲他们送行,一直送到燕国南部的易水北岸,然后摆酒高宴,互相诀别,在场的人知道这一分别将再无相见之日,都非常悲伤。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亲自击筑,荆轲和着拍子唱起《易水歌》。在悲壮的歌声中,荆轲扬鞭西去。可是,刺杀未遂,荆轲最后被秦王所杀。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慷慨悲歌之举。北朝庚信的《思归铭》里就有这个典故;“壮士一去,燕南有击筑之悲。”
荆姓,中国姓氏中的一种,其姓氏渊源有很多种不同的渊源。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荆姓的起源与家谱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荆氏
分布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秦朝时期置为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广陵并入江都。
历史来源
荆(Jīng )姓源出
1、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2、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讳改姓为氏。
3、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七位,人口约二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7%左右。当代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荆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吉林大部、河北:西南、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和东南、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重庆北端,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上,最高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47%的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陕西北部和西南、晋冀鲁辽大部、吉林南端、河南北部和东部、江苏西北、安徽北部、鄂渝中部、湖南北段、四川东北,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0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居住了大约36%的荆姓人群。
今黑龙江省的兰西县、齐齐哈尔市、五大连池市、哈尔滨市,河南省的洛阳小浪底市、巩义市、郑州市、延津市、焦作市武陟县、新乡县、开封市、南阳市、漯河市舞阳区、平顶山市,山东省的莒县、龙口市、聊城市莘县、淄博市桓台县、蓬莱市、临沂市、枣庄市、莱阳市、潍坊市高密、东营县、菏泽市、金乡县、临清县、聊城市、威海市石岛、日照市岚山区,吉林省的长春、延边地区、白城市,河北省的沧州市、泊头市、黄骅市,山西省的阳泉市、平陆县、临猗县、永济市、太原市、石鹿县、朔州市,陕西省的安康县、杨凌县、洛川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丹东市、鞍山市,江苏省的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重庆市的合川县,湖南省的辰溪县,湖北省的麻城市,安徽省的涡阳县,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荆氏族人分布。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邠庆堂:宋朝的将领荆嗣,累立战功。宋太宗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宋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他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家族名人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山东荆门荆氏字辈:“同(士化荣元清受)光(源)聿(恩开)象(临程)延(得献)茂(树功)常(宝)锡(尚)鸿(乃)祚(孝)念(基)祖(续)绍(斯)庭(隆)建(继)本(若)兆(传)贵(守)云(亦)会(宣)丕(芳)成(名)跃(更生苏)千(循)代(孝)卫(翰)国(墨)栋(纪)奇(束)材(江)智(庆)诚(丰)乾(乐)坤(安)灿(康)宪(铭)章(杰)颂(福)忠(顺)良(兴)繁(华)昌(盛)”。
山东高密荆氏字辈:“士(清)本云(希)在锡(曰)淑毓(玉)炳增锦泽树焕培钦汉林烯”。
山东临沂荆氏字辈:“象云培玉兆凡广”。
山东龙口诸由观荆氏字辈:“常乐寿元治永裕业光昌振吉兴瑞富承宏建奇功”。
山东龙口荆氏一支字辈:“槐乃春树……”
河南新乡荆氏字辈:“伍梦明汝树焕培”。
河南武陟荆氏字辈:“治所好则孝友其章”。
河南郑州、新乡荆氏字辈:“龙学体子……”
河南荆氏一支字辈:“韶文明化纪利”。
安徽涡阳荆氏字辈:“玉永献志为体校保手大本家道延常”。
江苏徐州荆氏字辈:“志文方成玉”。
重庆合川荆氏字辈:“永世德安……”
辽宁丹东荆氏字辈:“太喜新春……”
山西太原荆氏字辈:“朝振凤玉显”。
陕西安康、湖北麻城荆氏字辈:“学文开玉自(家)孝(纪)新(成)宽”。
湖南辰溪荆氏字辈:“楚国宗正太家发永(祖)朝(先)明(建)长寿”。
郡望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秦朝时期置为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广陵并入江都。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邠庆堂:宋朝的将领荆嗣,累立战功。宋太宗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宋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他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荆姓 荆氏家谱 荆姓起源 荆姓名人 荆姓的来源 荆姓简介
本文2023-09-30 08:15: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