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氏家谱
上官(Shàng guān)姓。
源出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兰。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迁徙分布
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
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
源自子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天水世泽;
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工诗创体;
奉法还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陕州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历官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西台侍郎,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庆历年间进士,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后官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杖巫立社;
练勇击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彦衡,上官凝次子,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给事中、龙图阁待制,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时弊。据载,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下联典指宋代开封人上官正,字常清,历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合成都监军,奋力敌数千人。
刳肝愈母;
视业西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唐·上官仪。
-----------------------------------------------------------------
〖公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上正下必顺;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上官复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
〖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率疲卒激义破贼;
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字常清,宋代开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
〖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为御史,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
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母亲年高病重,他在暑天里从早到晚侍侯在侧,驱赶蚊蚋,母亲去世,居丧极哀。二兄死后,他又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中见神人给六大秤,说:“拿这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
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诗人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官至西台侍郎。其诗多应酬、奉和之作;其词绮丽而婉媚;人多仿效,称“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铜陵尉,秩满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反之。终官尚书职今员外郎,通判处州,所至有声。
============================================================
上官姓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家族名人——历史名人
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洎: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然:字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司马
一、来源有三 1、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 3、为许氏、郝氏所改。如许穆之、郝惔之即是。他们的后代铀铮�渤扑韭硎稀 司马姓望族居河内(今河南省)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郡望:司马氏望出河内郡。楚汉之际置。在今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县一带。 四、历史名人 司马光:汉朝史学家、北宁大臣,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著名的编年史著作。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又遍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奋著书,历十二年,于征和二年,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全书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东方
一、寻根溯祖 1、出自上古伏羲氏。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后代。东方朔本姓张,他的父亲张夷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母亲田氏生下他三天后也死了,他右邻居抚养成人。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东方天亮,所以起名叫东方朔。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为姓,称东方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四何堂":汉代时东方朔性诙谐,善辞赋。有一次,皇帝在社日(祭祀灶神的日子)把祭肉赐给众大臣。大臣们还没有到,东方朔自己就先割了一块拿回家去了。皇帝命他自责,他拜曰:"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自割,何壮也;割之不多,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我这个人呀,受了皇帝的恩赐,而不等皇帝圣旨割给我,多么不讲礼貌呀!拔剑自己割肉,多么有魄力呀!虽然是自己割的,但并没有多割,多么清廉呀!回家把肉给妻子吃,多么仁爱呀!)皇帝笑曰:"令卿自责,乃更自誉。"(我命你自己责备自己,你竟自己夸奖起自己来了。)随即又赐给他一份肉。东方氏因以号"四何堂"。 郡望:济南郡:西汉时,把齐郡之地分出一部分来置济南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一带地区。 平原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平原一带。 三、历史名人 东方朔:西汉大臣、文学家。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自荐,自称博学多能、才貌出众,可以作大臣。武帝看了很惊奇,便任命他官职,后官至太中大夫给事中。他为人幽默机智,又有点玩世不恭,宫中都称他为"狂人",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又敢于直谏,所提意见往往切中时弊。关于他的传说很多,由于人们很少知道他的身世,所以有人说他是"岁星下凡"。相传他曾对同僚说:"除了大王公以外,天下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他死后,汉武帝知道了这句话,就把大王公召来询问。大王公很惊讶,说:"我也不知道呀!"武帝想了一想,问道:"那么你有什么特长吗?"大王公回答说:"我喜欢观察星象、推算历法。"武帝又问:"这些年星象有什么异常吗?"大王公答:"其他的星都很正常,唯独岁星(木星)有十八年不见,最近才重新出现。" 汉武帝叹息道:"这就是了。东方朔陪伴我十八年,竟然一直不知道他是岁星下凡。" 东方虬:唐代武后时任左史,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时,命随从文官赋诗,东方虬最先作好,武后赐他锦袍。 东方显:唐代学士,为开元中舍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独孤
一、寻根溯祖 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本姓刘,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独孤氏。 二、郡望分布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高阳郡:北魏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隋代有独孤楷、独孤盛兄弟皆位居要职,唐代有右补阙独孤郁、诗人独孤及,北周有卫国公、大都督独孤信及其子蜀国公独孤罗。 独孤(du gu) 出自刘氏,东汉光武帝的后人刘进伯官度辽将军,被匈奴俘获,囚在独山下,生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其六世孙罗辰随北魏孝文帝迁洛阳,以独孤为氏。郡望:高阳郡(今河北高阳一带)。 行道扬名,学士果成佳婿 奇谋大略,女儿迭为贵人 上联说唐代洛阳人独孤郁,字古风,幼年时,父亲独孤及曾问他志向,他答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元和初年,举制科高等,历官右补阙、翰林学土。大臣权德舆很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宪宗曾说:"想不到德舆有如此佳婿!"下联说南北朝时北周云中人独孤信,善于骑射,在东魏官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奔南朝梁,官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北周初,官大宗伯,封卫国公。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所到之处,都受百姓欢迎。大女儿为北周明帝皇后,四女儿为唐高祖的母亲元贞太后,七女儿为隋文帝皇后。
慕容
慕容得自先祖莫护跋,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以慕容为姓
慕容氏本黄帝后裔,公元前206年秦汉之际因匈奴所逼而退居鲜卑山(大兴安岭山脉,今内蒙古境内), 公元220—226由先祖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 公元238年从魏司马懿伐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辽西棘城(今辽宁兴义县), 经慕容木延, 慕容涉归渐向辽东发展,至公元285年先祖慕容廆继位, 感慕容氏久处荒远之地,与中原隔绝,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遂发奋图强,顺应潮流, 锐意改革进取,重农桑、兴儒学,向中原学习先进政治文化,实行了政治、经济、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生活习俗、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完成了由渔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社会的转变, 奠立了慕容氏崛起的基础慕容先祖的汉化改革早于北魏孝文帝一百七十年,建立了突出的历史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后慕容氏英杰辈出,逐鹿中原, 先后建立起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慕容皝于337年在龙城(辽宁朝阳)称王,建立前燕,公元352年慕容俊于蓟城(北京西南)称帝,后迁都于邺城(河北临漳北),前燕因内部分裂导致国力削弱以至亡国, 其后公元386年廆侄孙慕容永于山西长子称帝建立西燕,384年皝之五子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称帝,尽复前燕疆土并灭西燕,后燕亡于鲜卑拓跋部的北魏, 公元400年皝之少子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建立南燕,后迁于山东广固(今山东青州益都西北),亡于东晋刘裕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辽东堂":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归属于晋朝,晋朝太兴初年封他为"辽东公",慕容氏因以"辽东"为堂号。 郡望 敦煌郡:汉代时从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慕容恪及其六世孙慕容绍宗自唐宋以降,配享武成王庙
四,分布,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及大学士中书参知政事许师敬分别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隋初大将军慕容三藏之后,三藏乃慕容绍宗之子,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七世孙
拓跋
一、寻根溯祖 1、拓跋复姓为黄帝后裔。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意即黄帝德后代。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率王族改为元姓,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族。 2、西汉时,有李姓者改为拓跋氏。 二、郡望分布 颖川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拓跋丕:后魏乐平王,因功拜东骑大将军。 拓跋可悉陵:后魏中军都督。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遇一猛虎,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 拓跋平原:后魏齐州刺史,以功拜镇南将军。孝文帝时,有妖人刘举,自称天子,平原亲自讨斩之。
令狐
姓氏来由:令狐, 令狐源出于魏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口身将杜口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去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历史名人: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宜州华原人。他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
轩辕
一、寻根溯祖 轩辕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太霞堂":唐朝时有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年过百岁仍容颜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数丈。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召见他询问长生的法术。轩辕集说:"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尧舜禹汤之所以寿也!"(尧舜禹汤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断绝靡靡之音和女色,对饮食不贪厚味,悲哀和欢乐都同样,不为此而伤感,施德于人,无偏无私。) 郡望 轩辕复姓望族居上党(今山西长治)、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 三、历史名人 轩辕氏:即黄帝。传说黄帝姓公孙,后因生于姬水改姓姬。国内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与蚩尤战于涿陆之野,斩杀蚩尤。又败炎帝于阪泉,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为**,故号黄帝。 轩辕弥明:唐代诗人。善诗,言其诗作掷地有声。 上海的复姓中,有“中华第一姓”一一轩辕。相传轩辕氏即因黄帝居住在轩辕谷(今河南新郑县西北),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即以地为姓,这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有5000年了,现今已十分罕见。1994年《羊城晚报》曾发表《独此一家姓轩辕》,说的是台湾轩辕氏来大陆寻根,在苏北某地找到了一家姓轩辕的。当时,多家报纸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实际上,上海也有一家姓轩辕的,是兄弟俩,其原籍在安徽蚌埠,分别在1931年和1945年迁移上海。1986年,轩辕家族曾聚会,作过粗略统计,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分布在10多个县,共有轩辕氏几千户,人口约2万人。
西门
一、寻根溯祖 1、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西门"命姓,称西门氏。 2、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个以其名命姓,称西门氏。后来有的改西门复姓为单姓西氏。 二、郡望分布 西门复姓望族居梁郡、魏郡。 魏 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三、历史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时为邺令。他同百姓开渠十二条,引水灌田,解决了灌溉问题,他还令人把巫师投入漳河,革除了"河伯娶妻"的陋俗。
诸葛
一、寻根溯祖 1、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邪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 2、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后改为诸葛氏。 3、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三顾堂":东汉末时,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卧龙堂":诸葛亮起初隐居南阳,自比管仲、乐毅,他居住的地方叫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郡望 诸葛复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县、临沂县、胶南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建兴元年,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他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而后出师北伐,六出祁山,与魏相攻战者累年,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勉县西南)军中,葬定军山,终年54岁。有《诸葛武侯集》、《出师表》为其名篇。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初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孙权派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诸葛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刘备伐吴,有人言其密遣亲人通蜀。孙权说:"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称帝,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三国时吴国有阳都侯诸葛恪,晋代有尚书右仆射诸葛恢,南朝宋国有国子生诸葛勖,唐代有检校司空诸葛爽,宋代有制笔名家诸葛高。
1 中国看风水的祖师叫什么名字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
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
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
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
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 曾文迪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
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
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
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 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 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 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
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
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
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
2 建造宏村的风水大师是谁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
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
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
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
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曾文迪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
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
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
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
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
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
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
3 名人评价绿野仙踪,要有名字,急著名古典长篇神话小说《绿野仙踪》的主人公为我们成安人冷于冰。
他秉性正直,因不肯趋炎附势,乃毅然弃职,远走他乡,求仙学道,修炼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他惩恶扬善,抑强扶弱,拯救黎民,做出种种善举。
冷于冰,字不华,成安县城内西街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高祖冷谦,深明道术,在洪武时天下知名。
他的曾祖冷延年,精通医道,善针灸,有神医之誉。祖父冷时雪,弃医就学,得进士第,官至太常寺正卿。
父亲冷松,由举人选授山东青州府昌乐县知县,历任六年,因清正廉洁,不徇情面,与知府不合,被削职回乡。 冷于冰自幼聪慧。
7岁时,凡诗词之类,父亲口授一两遍,他就牢记不忘。到12岁,于经史、诗赋、引跋、记传、古文写作等等,无不通晓。
至于时兴的八股文,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其写法,而且写出的文章颇有大家风范。14岁,相继参加县、府考试,皆取第一,从此文名远播,通省皆知。
19岁那年,赴京参加科举。时权臣赵文华的儿子赵思绎20岁生日,小小年纪竟要庆寿,而且特爱沽名钓誉的他,还突发奇想,请求太师严嵩为他作一篇寿文,悬挂中堂,做作炫耀。
严嵩与赵文华本是朋比为奸的同党,沆瀣一气的狐朋狗友,情面上推却不得,便令幕宾、门客代为撰写。说起来容易,不过一篇祝寿文词罢了,然而却令这些舞文弄墨者颇费脑筋。
因为以前写寿文,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按惯常体例,寻他们一些嘉言懿行,无论怎么夸如何夸赞,都不为过。而现在的寿主却是一个20岁的毛孩子,祝寿者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这难度就大了。
他们绞尽脑汁写出十几篇,结果严嵩一篇也没相中,不是嫌誉扬太过,就是失之寒酸。有人找到冷于冰,求教此事,冷于冰略一思索,挥笔顷刻写成。
文曰: 客有为少司空长男龙岩世兄寿者,征言于余,问其年则仅二十也。时座有齿高爵尊者,私询余曰:古者八十始称寿,谓之开秩,前此未足寿也。
礼三十曰壮有室,今龙岩之齿甫壮矣,律之以礼,其不得以寿称也明甚。且人之子事亲也,恒言不称老。
问司空赵公,年仅四十有五,龙岩二十而称寿,无乃未揆于礼乎?曰:“余之寿之也,信其人,非以其年也。”诸公曰:“请述龙岩之可信者。”
曰:“余之信之者,又非独于其人,与其人之友信之,乃所以深信其人也。”诸公曰:“因友一心其人,亦有说乎?”曰:“说在《小雅》之诗矣。
《小雅》自《鹿鸣》而下,《湛露》而上,凡二十有二章。其中如《伐木》之燕朋友,《南陔》、《白华》之事亲,悉载焉。
盖上古之世,朋友辑睦,贤才众多,想与讲明,忠孝之谊以事君亲类如此。由此观之,则事亲之道,得友而益顺,岂徒在盥漱馈问之节哉!龙岩出无斗鸡走狗、挟弹击瓦之行,入亦无锦帐玉萧、粉黛金钗之娱,惟以诚敬事亲为务,亦少年之鲜有者乎?察其所与游者,皆学优品正,年长一倍之人,而燕行肩随者,绝少夫老成之士。
其才识必奇,其操行必醇谨,其言语必如布帛菽粟,可用而不可少,此非酒醴之分所能罗致也。今龙岩皆得而有之,非事亲有以信其友,孰能强而寿之哉!昔孔子称不齐曰:有父事者三人,可以教孝;有兄事者五人,可以教弟;有友事者十二人,可以教学。
余于龙岩亦云:富贵寿君所有之,而余为祝者,亦惟与其友讲明事亲之道,自服食器用,以至异日服官莅民之大,无不恪遵其亲而乃行焉。庶有合于《南陔》、《白华》之旨,而不失余颂祷之意也。
夫如是,即称寿焉,奚不可?”诸公曰:“善!”余遂书之以复于客。后有观之,其必曰:年二十而称寿,自余之与龙岩世兄始。
这篇寿文,打破常规,不重歌功颂德,而着重写友情,夸之有分寸,嘱之语重心长,严嵩甚是称赞,十分器重其才华,于是聘为幕客,大小事都要与他商量。御史张翀,因山西出现严重旱荒而报请皇上紧急赈灾,并指责严嵩知情不报,封锁皇帝视听。
严嵩又急又恨,命冷于冰草疏为他辩护,并诬张翀谎报灾情。于冰劝严嵩以百姓为重,他说:“因一人之私怨,害百姓之全家,恐仁人君子必不如此存心”。
严嵩大怒,斥责道:“夫妾妇之道,以顺为正,况幕客乎?”冷于冰听他将幕客比之于妾妇,哪里受得如此屈辱?便毅然辞职走人。这年参加考试,冷于冰又得了第一名解元,但奸贼严嵩岂能容他?一张便条便将他的名次取消了。
冷于冰受此打击,从此无意功名。为免于严嵩的迫害,便隐于他乡为道。
清朝人李百州,以冷于冰为主人公,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绿野仙踪》。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多万言。
头五回基本上是写实,叙述冷于冰的青少年时代和为严嵩做幕客之事,后九十多回则属于演义,写冷于冰求仙学道及其成仙后的种种所为。该书被称为清代中叶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有学者甚至将其与《水浒》、《金瓶梅》相并列。
4 中国古代长寿之人有哪些在帝王中有10人是远古时期的传说,道家仙人长寿是其本职工作,医家和文学艺术家长寿有据可查,看来工作与长寿有一定的关系,学医的懂得保健、学文的能修身养性,故可以长寿。
一、远祖 1彭祖:中华第一寿星,姓笺名铿,颛顼孙子(黄帝第八代孙),尧封地彭城,后世称他为彭祖。师从尹寿子,隐居武夷山,商末已有767岁(或说800余岁)。
善调雉羹,尊为厨行祖师爷。确切生平不可考。
2伏羲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传说即太昊,本姓风,教民渔猎畜牧、始画八卦,与妹女娲成婚,人首蛇身。在位150年,享寿194岁,确切生平不可考。
3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称。姜水姜姓部落首领,建都曲阜。
神农尝百草,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在位120年,享寿155岁,确切生平不可考。
4黄帝:人文初祖,公孙轩辕,生河南新郑,寿110岁(或称240岁),确切生平不可考。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的君主都是其子孙。
5颛顼:黄帝之孙,姓姬号高阳,黄帝传位于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确切生平不可考。子孙很多,屈原自称是其后裔。
6帝喾:黄帝曾孙,姬高辛,30岁颛顼传位于他,在位70年享寿百岁。其中4个儿子:弃(稷)是周的始祖;契是商的祖先;挚继承帝位;禅让给帝尧。
7尧帝:五帝之一,姓尹祁(陶唐)名放勋,尧是谥号。18岁继位,在位90年,禅让给舜帝,28年后故去,约136岁(或称114或118岁)。
8舜帝:五帝之一,虞舜,《史记》说是冀州之人,家世寒微。30岁被尧相中,20年后继位,在位67年,故约117岁(或称110岁)。
禅位于禹。 9少昊:黄帝之子,迁都曲阜,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
在位84载,寿百岁崩。 10大禹:中国第一个国家元首,姓姒名文命,善治水。
《帝王世纪》:年74舜始荐,荐后12年舜老摄天子事,五年舜崩,年百岁崩于会稽。 二、帝王 1周文王(前1148-前1051):商末诸侯之长,姬昌,灭商的奠基者,96岁。
2周武王:周建立者,姬发,在牧野讨伐商纣。生卒年不详,在位19年崩,传说93岁,似不可信。
3周穆王:姬满,喜道术,游天下。50岁继位,在位54年,活了105岁。
4慕容德(326-405):十六国南燕创立者,辽宁义县人,鲜卑族,80岁。(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 5萧衍(464-549):南朝梁武帝,常州人,笃信佛教,在南京拘禁而卒,86岁。
6武则天(624-705):唐女皇,国号周,并州文水人,82岁。 7钱镠(852-932):五代十国吴越国王,奉北方朝庭。
临安人,好吟咏,81岁。 8赵构(1107-1187):宋高宗,南宋皇帝,在杭州苟且偷安,81岁。
9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在北京病逝,80岁。 10乾隆(1711-1799):清朝皇帝,满人,享年89岁。
三、文臣武将 1仓颉:黄帝左史官,汉字创造者,姓侯冈名颉,白水人,有双瞳四目,110岁。 2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莘县人,助汤灭夏,世称贤相,享年百岁。
3姜太公:西周谋略家,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字子牙,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
80岁遇周文王,确切生平不可考。 4老子(约前600-前500):春秋道家创始人,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著《道德经》。
传说生下来已经81岁,大耳,确切生平不可考。 5管仲(725-前645):春秋齐国政治家,安徽颍上人,与鲍叔牙故交,81岁。
6范蠡(前536-前448):前517年,春秋政治家、军事家和儒商之鼻祖,南阳人,事越王勾践灭吴功成身退,泛舟五湖,89岁。 7孟子(前385?-前304):战国儒家代表,名轲,鲁国邹(邹城)人,据说84岁。
8吕岱(160-256):三国东吴名将,如皋人,封大司马,95岁。 9苏颂(1020-1101):宋宰相、天文学家、医学家,祖籍厦门生镇江,著有《新仪象法要》、《图经本草》,复制水运仪象台,82岁。
10顾思远:《南史》云,散骑侍郎,钟离人,食兼于人,头有肉角,112岁。 11吕坤(1536-1618):明政治家和学者,开封宁陵人,万历“三大贤”之一,83岁。
12纪晓岚(1724-1805):乾隆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修,河北献县人,终老京师,82岁。 13张廷玉(1672-1755):清吏部尚书、《明史》总裁,安徽桐城人,84岁。
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其一人。 四、医家 1扁鹊(前407-前310):战国医学家,名秦越人,号卢医,中医鼻祖,河北任丘人,著《内经》《外经》失佚,104岁。
2华佗(145-208):汉末神医,安徽亳县人。《后汉书》曰,“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据此,应当是长寿而终,非曹操所杀。 3葛洪(283-363):东晋炼丹家和医学家,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在广州罗浮山病逝,享年81岁。
或云卒于343年,享年61岁。 4陶弘景(456-536):南梁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镇江人,梁武帝辄就谘询,时称“山中宰相”,81岁。
5王冰(710~805):唐太仆令,擅运气学和辨证论治,传《玄珠密语》,95岁。 6孟冼(621-713):唐代医学家,河南汝南人,撰有食疗《补养方》,93岁。
7张文仲(620-700):唐武则天御医,洛阳人,功风与气研究,约80岁。 8孙思邈(。
上官氏家谱
本文2023-09-30 05:47: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