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瑞士的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2收藏

关于瑞士的资料。,第1张

瑞 士 概 况

国名:瑞士联邦 (Swiss Confederation)

国庆日:8月1日(1291年)

国旗: 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 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花:火绒草

国石:小晶

国家政要:联邦主席(国家元首)莫里茨·洛伊恩贝格,副主席米舍利娜·卡尔米-雷(女),2006年1月1日就任,任期一年。

瑞士联邦大厦前的联邦广场

自然地理:面积41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州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与意大利为邻,西面与法国接壤,北部与德国交界。全国地势高峻,分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主要河流有莱茵河、罗讷河。湖泊众多,有1484个,最大的日内瓦湖(莱芒湖)面积约581平方公里。地属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

国际性名城日内瓦

人口:709万人(1997年)。其中外籍人占19.4%。官方语言为德、法和意大利语。居民中讲德语的占63.6%,法语占19.2%,意大利语占7.6%,拉丁罗曼语0.6%,其他语言9%。信奉基督教居民占44%,信奉天主教的占48%,信奉其他宗教的占5%。

在瑞士首都伯尔尼,数十名参观者在瑞士联邦大厦听工作人员讲解。瑞士联邦大厦利用议会夏季休会期,允许公众免费参观,了解议会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每天均有数千人前来参观。

首都:伯尔尼 (Bern)

亿万富豪乐居瑞士的奥秘>>>

简史: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648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仑一世侵吞瑞士,将其改为“海尔维第共和国”。1803年,瑞士恢复联邦。

独特的瑞士号角

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从此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联合国的观察员国。在2002年3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54.6%的瑞士选民和瑞士23个州中的12个州赞成瑞士加入联合国。2002年9月10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接纳瑞士联邦为联合国新的会员国。

政治: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为主权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议会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是联邦的立法机构。只有两院取得一致,法律或决议才能生效。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主席为瑞士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根据宪法规定,瑞士实行“公民表决”(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议”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宪法条款、签订期限为15年以上的国际条约或加入重要国际组织,必须经过公民表决并由各州通过后方能生效。

位于瑞士巴塞尔的

国际清算银行总部

军事:瑞士实行全民兵役制度,18岁至42岁的健康男子每隔两年必须抽出3个星期时间到军队服役,服役人员也可选择一次性服役。男子的总服役时间为260天,女性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可以持枪参加各项军事任务。瑞士军队有22万(包括8万名预备役人员和2万名新兵学员),职能为国防与防范恐怖主义。瑞士将启动军队改革计划>>>

外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务”和“国际合作”是构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决批准加入《申根协定》。 《申根协定》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瑞士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2003年11月,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那是1841年美国伊里诺州春田城郊外发生的事,这位男

主角就是蜚声世界的美国总统林肯。

林肯和他的夫人玛丽陶德**订婚后不久,便发现自己

和这位未婚妻在性格、志趣、修养和思想方面都迥然不同。

玛丽陶德出身于贵族家庭。她的祖父、曾祖父和曾叔祖

父做过将军和州长,还有一位当过海军部长,她本人则是受

过高深教育的女子。而林肯呢,家谱上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

人物,本人才上了不到12个月的学,可以说是个大老粗出

身。这种差异决定了玛丽陶德的傲慢。

林肯为人谦逊和蔼,而玛丽陶德孤傲自大,并且心胸狭

隘,妒嫉心极强,着她看见林肯望了别的女性一眼,她也要

大动肝火。

在服饰外表方面,玛丽陶德是极为讲究的,而林肯对此

却不大在乎,他有时走在大街上竟是一只裤腿在靴子里口塞

着,一只在靴子外面拖着。

林肯觉得和这样的女人结合是不会有幸福的。于是就前

去找玛丽陶德谈心,告诉她不如分手为好。谁知玛丽陶德伤

心地大哭起来,这一下可把林肯弄得慌了神,他是最不忍心

看见女人啼哭的,于是就吻他的手,向他表示歉意。

婚约就这样维持下来了。1841年1月1日是他们的婚

期。到了这一天,宾朋满座,一派喜庆景象。主持婚礼的牧

师到了,可林肯却迟迟没有露面。原来,他因为不满意这一

桩婚姻,患了抑郁病,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到了神志不

清的地步,大白天躺在床上喃喃梦呓,他说他不想活了,还

写了一首自杀的诗投到春田城一家报馆,居然被报纸刊登了

出来。

当然,林肯并没有真的去寻短见,而且和玛利陶德结了

婚,顽强地生活在那个不美满的家庭中。尽管常常会遇到象

前面所述的被妻子把咖啡泼在脸上一类的事情,但他二十多

年始终如一日地忍耐着。这种惊人的大度,不能不令人佩服!

这个地区首府人口不太多,但是与图尔相比,与它的位置相比,可能是巴黎周围最“密集”的地方,享有历史上的盛名。这个城市忠于传统,也朝向未来(技术园,大学)。

可参观圣-十字大教堂(13-17-18世纪),火焰哥特式,克罗斯罗旅馆,以前是市政厅,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大厅。卡布旅馆,收藏高卢-罗马时期诺维-昂-苏里亚斯地区的铜器,美术博物馆,有彩色粉笔画,还有自然科学博物馆。

还可以参观冉达克故居,她在1429年解放了这个城市,还有夏尔 佩吉中心,题献给出生于奥尔良的伟大作家。

在附近有奥尔良-泉源,有开花植物公园,面积35公顷,在圣-让-德-布蛤伊,有全新的康帕奈尔-伯雷博物馆,那里用500平方米展出由铸造厂造出的大钟(钟,钟锤,武器)。

原作博物馆,克罗瓦 德 玛尔特街7号,电话:02 38 54 41 55,传真:02 38 68 03 38。开放时间:星期一,xxx14:30-19:30,星期二-星期五,11:00-19:30,星期六,10:00-13:xx,14:30-19:30,星期日,16:00-19:00。轮换展出非洲艺术和斯堪的纳维亚手工艺品,展出的小型家具与古代环境完美结合;象蝴蝶一样颜色斑斓的小型衣柜,座墩和其他扶手椅漆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看到灯具。

补充:法国中部城市,卢瓦雷省省会。在巴黎西南124公里,卢瓦尔河畔。人口约103万,包括郊区22万(1982)。十至十一世纪时,曾是法国首都。百年战争期间, 1429年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民在此打败英国占领军。卢瓦尔河北岸为城市主要区域,其中古城部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严重破坏,重建时仍保存了十八世纪的风格;南岸有花卉、园艺产品市场,以产奥尔良玫瑰著名。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中心,有汽车、电工器材、拖拉机、炼铝、纺织、食品加工、电机等部门。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

人物----路易菲利普奥尔良

革命有猛烈的臂膀和灵巧的手,打得坚定,选得好。即使不彻底,甚至蜕化了,变了

种,并且降到了雏形革命的地位,例如一八三○年的革命,革命也几乎必定能保住足够的天

赋的明智,不至于走投无路。革命的挫折从来不会是失败。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革命也一样能犯错误,并且有过严重的错误。

我们还是来谈谈一八三○。一八三○在它的歧路上是幸运的。在那次突然中止的革命以

后建立的所谓秩序的措施中,国王应当优于王权。路易-菲力浦是个难得的人。

他的父亲在历史上固然只能得到一个低微的地位,但他本人是值得敬重的,正如他父亲

值得受谴责。他有全部私德和好几种公德。他关心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前程、自己的安全、

自己的事业。他认识一分钟的价值,却不一定认识一年的价值。节俭,宁静,温良,能干,

好好先生和好好亲王。和妻子同宿,在他的王宫里有仆从负责引导绅商们去参观他们夫妇的

卧榻(在当年嫡系专爱夸耀*风以后,这种展示严肃家规的作法是有好处的)。他能懂并且

能说欧洲的任何种语言,尤其难得的是能懂能说代表各种利益的语言。他是“中等阶级”的

可钦佩的代言人,但又超出了它,并且,从所有各方面看,都比它更伟大。他尽管尊重自己

的血统,但又聪敏过人,特别重视自身的真实价值,尤其是在宗枝问题上,他宣称自己属于

奥尔良系,不属于波旁系;当他还只是个至宁极静亲王殿下的时候,他俨然以直系亲王自

居,一旦成了国王陛下,却又是个诚实的平民。在大众面前,不拘形迹,与友朋相处,平易

近人;有吝啬的名声,但未经证实;其实,他原不难为自己的豪兴或职责而从事挥霍,但他

能勤俭持家。有文学修养,但不大关心文采;为人倜傥而不风流,朴素安详而又坚强。受到

家人和族人的爱戴,谈吐娓娓动听,是一个知过能改、内心冷淡、服从目前利益、事必躬

亲、不知报怨也不知报德、善于无情地利用庸材来削弱雄才,利用议会中的多数来挫败那些

在王权下面隐隐责难的一致意见。爱说真心话,真心话有时说得不谨慎,不谨慎处又有非凡

的高明处。善于随机应变,富于面部表情,长于装模作样。常用欧洲来恫吓法国,又常用法

国来恫吓欧洲。不容置辩地爱他的祖国,但更爱他的家庭。视治理重于权力,视权力重于尊

严,这种性格,在事事求成方面,有它的短处,它允许耍花招,并不绝对排斥卑劣手段,但

也有它的长处,它挽救了政治上的激烈冲突,国家的分裂和社会的灾难。精细,正确,警

惕,关心,机敏,不辞疲劳;有时自相矛盾,继又自我纠正。在安科纳大胆地反抗奥地利,

在西班牙顽强地反抗英国,炮轰安特卫普,赔偿卜利查①。满怀信心地歌唱《马赛曲》,不

知道有颓丧疲劳,对美和理想的爱好,大无畏的豪气,乌托邦,幻想,愤怒,虚荣心,恐

惧,具有个人奋战的各种形式。瓦尔米的将军,热马普的士兵,八次险遭暗杀,仍一贯笑容

满面,和榴弹兵一样勇敢,和思想家一样坚强。只在欧洲动荡的机会面前担忧,不可能在政

治上冒大风险,随时准备牺牲生命,从不放松自己的事业,用影响来掩盖自己的意图,使人

们把他当作一个英才而不是当作一个国王来服从,长于观察而不善于揣度,不甚重视人的才

智,但有知人之明,就是说,不以耳代目。明快锐利的感觉,重视实利的智力,辩才无碍,

强记过人;不断地借用这种记忆,这是他唯一象恺撒、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地方。知道实

况、细节、日期、具体的名字;不知趋势、热情、群众的天才、内心的呼吁、灵魂的隐秘动

乱,简言之,一切人可以称为良知良能的那一切无形活动。为上层所接受,但和法兰西的下

层不甚融洽,通权达变,管理过多,统治不足,自己当自己的内阁大臣,极善于用一点小小

事物来阻挡思想的洪流,在教化、整顿和组织等方面的真正创造力中,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

讲究程序、斤斤计较的精神状态。一个王朝的创始人和享有人,有些地方象查理大帝,有些

地方又象个书吏,总之,是个超卓不凡的形象,是个能在法国群情惶惑的情况下建立政权并

在欧洲心怀嫉妒的情况下巩固势力的亲王。路易-菲力浦将被列于他这一世纪中杰出人物之

列,并且,假使他稍稍爱慕荣誉,假使他对伟大事物的感情能和他对实用事物的感情达到同

样的高度,他还可以跻身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治者之列。

①卜利查(George Pritchard,1796—1883),英国传教士,毁坏他在塔希提岛的

财产是引起一八四三年英法冲突的导火线。

路易-菲力浦生得俊美,老了以后,仍然有风采;不一定受到全国人的赞许,却得到了

一般老百姓的好感;他能讨人喜欢。他有这么一种天赋:魅力。他缺少威仪,虽是国王,却

不戴王冕,虽是老人,却没有白发。他的态度是旧时代的,习惯却是新时代的,是贵族和资

产阶级的混合体,正适合一八三○的要求。路易-菲力浦代表王权占统治地位的过渡时期,

他保持古代的语音和写法,用来为新思想服务,他爱波兰和匈牙利,但却常写成

Polonois,说成hongrais。①他象查理十世那样,穿一身国民自卫军的制服,象拿破仑那

样,佩一条荣誉勋章的勋标。

①正确的拼法应为polonais(波兰人)和hongrois(匈牙利人)。

他很少去礼拜堂,从不去打猎,绝不去歌剧院。不受教士、养狗官和舞女的腐蚀,这和

他在资产阶级中的声望是有关系的。他没有侍臣。他出门时,胳膊下常夹着一把雨伞,这雨

伞一直是他头顶上的光轮。他懂一点泥瓦工手艺,也懂一点园艺,也懂一点医道,他曾为一

个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车夫放血,路易-菲力浦身上老揣着一把手术刀,正如亨利三世老揣着

一把匕首一样。保王派常嘲笑这可笑的国王,笑他是第一个用放血来治病的国王。

在历史对路易-菲力浦的指责方面,有一个减法要做。有对王权的控诉,有对王政的控

诉,也有对国王的控诉,三笔账,每一笔的总数都不同。民主权利被废除,进步成了第二位

利益,市民的抗议被暴力平息,起义被武装镇压,骚乱被刺刀戳通,特兰斯诺南街①,军事

委员会,真正的国家被合法的国家所合并,和三十万特权人物对半分账的政策是王权的业

绩;比利时被拒绝,阿尔及利亚被征服得过分猛烈,并且,正如英国对待印度那样,野蛮手

段多于文明方法,对阿布德-艾尔-喀德②的背信,白莱伊、德茨被收买,卜利查受赔偿,

这些是王政的业绩;家庭重于国家的政策,这是国王的业绩。

①一八三四年四月十四日,政府军曾在巴黎特兰斯诺南街大肆屠杀起义人民。

②阿布德-艾尔-喀德(Abd el kader,1808—1883),一八三二年至一八四七年阿

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袖。

可以看到,账目清理以后,国王的负担便轻了。

他的大缺点是:在代表法国时,他过于谦逊了。

这缺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我们来谈谈。

路易-菲力浦,作为一个国王,他太过于以父职为重;人们希望能把一个家庭孵化为一

个朝代,而他处处害怕,不敢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过度的畏怯,使这具有七月十四日民权

传统和奥斯特里茨军事传统的民族厌烦。

此外,如果我们把那些应当最先履行的公职放下不谈,路易-菲力浦对他家庭的那种深

切关怀是和他那一家人相称的。那一家人,德才兼备,值得敬佩。路易-菲力浦的一个女

儿,玛丽·德·奥尔良,把她的族名送进了艺苑,正如查理·德·奥尔良把它送上了诗坛。

她感情充沛地塑造过一尊名为《贞德》的石像。路易-菲力浦的两个儿子曾从梅特涅的嘴里

得到这样一句带盅惑性的恭维话:“这是两个不多见的青年,也是两个没见到过的王子。”

这便是路易-菲力浦不减一分也不增一分的真情实况。

蓄意要作一个平等亲王,本身具有王朝复辟和革命之间的矛盾,有在政权上安定人心的

那种令人担心的革命趋向,这些便是路易-菲力浦在一八三○的幸运;人和时势之间从来不

曾有过比这更圆满的配合;各得其所,而且具体体现。这就是路易-菲力浦在一八三○的运

气。此外,他还有这样一个登上王位的大好条件:流亡。他曾被放逐,四处奔波,穷苦。他

曾靠自己的劳力过活。在瑞士,这个法国最富饶的亲王采地的承袭者曾卖掉一匹老马来填饱

肚子。他曾在赖兴诺为人补习数学,他的妹子阿黛拉伊德从事刺绣和缝纫。一个国王的这些

往事是资产阶级中人所津津乐道的。他曾亲手拆毁圣米歇尔山上最后的那个铁笼子,那是路

易十一所建立,并曾被路易十五使用过的。他是杜木里埃①的袍泽故旧,拉斐德的朋友,他

参加过雅各宾俱乐部,米拉波拍过他的肩膀,丹东曾称呼他为年轻人!九三年时,他二十四

岁,还是德·沙特尔先生②,他曾坐在国民公会的一间黑暗的小隔厢底里,目击对那个被人

非常恰当地称为“可怜的暴君”的路易十六的判决。革命的昏昧的灼见,处理君主以粉碎君

权,凭借君权以粉碎君主,在思想的粗暴压力下几乎没有注意那个人,审判大会上的那种漫

天风暴,纷纷质问的群众愤怒,卡佩③不知怎样回答,国王的脑袋在阴风中岌岌可危的那种

触目惊心的景象,所有的人,判决者和被判决者,在这悲剧中的相对清白,这些事物,他都

见过,这些惊险场面,他都注视过;他看见了若干个世纪在国民公会的公案前受审;他看见

了屹立在路易十六——这个应负责的倒霉蛋——背后黑影中的那个骇人的被告:君主制;他

在他的灵魂里一直保存着对那种几乎和天谴一样无私而又大刀阔斧的民意裁决的敬畏心情。

①杜木里埃(Dumouriez,1739—1823),法国将军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政治活动家,吉伦特党人,一七九二至一七九三年为北部革命军队指挥官,一七九三年三

月背叛法兰西共和国。

②路易-菲力浦原是德·沙特尔公爵。

③卡佩(Capet),找路易十六。因波旁王朝是瓦罗亚王朝(1328—1589)的支系,而

瓦罗亚王朝又是卡佩王朝(987—1328)的旁系。国民公会称路易十六为“路易·卡佩”,

意在强调封建君主制的政体是世代相传的,并着重指出互有血统关系的诸王朝是反人民的共

犯。

革命在他心里留下的痕迹是不可想象的。他的回忆仿佛是那些伟大岁月一分钟接一分钟

的生动。一天,他曾面对一个我们无法怀疑的目击者,把制宪议会那份按字母次序排列

的名单中的A字部分,单凭记忆,就全部加以改正。

路易-菲力浦是一个朗如晴天的国王。在他统治期间,出版是自由的,开会是自由的,

信仰和言论也都是自由的。九月的法律是疏略的。他虽然懂得阳光对特权的侵蚀作用,但仍

把他的王位敞在阳光下。历史对这种赤诚,将来自有公论。

路易-菲力浦,和其他一切下了台的历史人物一样,今天正受着人类良心的审判。他的

案子,还只是在初步审查期间。

历史爽朗直率发言的时刻,对他来说,还没有到来;现在还不到对这国王下定论的时

候;严正而名噪一时的历史学家路易·勃朗最近便已减缓了自己最初的判词;路易-菲力浦

是由两个半吊子,所谓二二一和一八三○选出来的,就是说,是由半个议会和半截革命选出

来的;并且,无论如何,从哲学所应有的高度来看,我们只能在以绝对民主为原则作出的某

些保留情况下来评论他,正如读者已在前面大致见到过的那样;在绝对原则的眼睛里,凡是

处于这两种权利——首先是人权,其次是民权——之外的,全是篡夺;但是,在作了这些保

留后我们现在可以说的是:“总而言之,无论人们对他如何评价,就路易-菲力浦本人并从

他本性善良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引用古代史中的一句老话,说他仍将被认为是历代最好的

君王之一。”

他有什么是应当反对的呢?无非是那个王位。从路易-菲力浦身上去掉国王的身份,便

剩下了那个人。那个人却是好的。他有时甚至好到令人钦佩。常常,在最严重的忧患中,和

大陆上所有外交进行了一整天的斗争之后,天黑了,他才回到他的寓所,精疲力竭,睡意很

浓,这时,他干什么呢?他拿起一沓卷宗,披阅一桩刑事案件,直到深夜,认为这也是和欧

洲较量有关的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和刽子手争夺一条人命。他常和司法大臣强辩力争,和检

察长争断头台前的一寸土,他常称他们为“罗嗦法学家”。有时,他的桌上满是成堆的案

卷,他一定要一一研究,对于他,放弃那些凄惨的犯人头是件痛心的事。一天,他曾对我们

在前面提到过的那同一个目击者说:“今天晚上,我赢得了七个脑袋。”在他当政的最初几

年中,死刑几乎被废除了,重建的断头台是对这位国王的一种暴力。格雷沃刑场已随嫡系消

逝了’继又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格雷沃刑场,被命名为圣雅克便门刑场;“追求实际利益

的人”感到需要一个大致合法的断头台,这是代表资产阶级里狭隘思想的那部分人的卡齐米

尔·佩里埃①对代表自由主义派的路易-菲力浦的胜利之一。路易-菲力浦曾亲手注释贝卡

里亚的著作。在菲埃斯基②的炸弹被破获以后,他喊着说:“真不幸,我没有受伤!否则我

便可以赦免了。”另一次,我们这时代最高尚的人之一被判为政治犯,他在处理这案件时,

联想到内阁方面的阻力,曾作出这样的批示:“同意赦免,仍待我去争取。”路易-菲力浦

和路易九世一样温和,也和亨利四世一样善良。

因此,对我们来说,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路易-菲力浦受到某些人严峻的评论,也许还受到另一些人粗鲁的评论,一个曾熟悉这

位国王、今日已成游魂的人③,来到历史面前为他作证,那也是极自然的;这种证词,不管

怎样,首先,明明白白,是不含私意的;一个死人写出的墓志铭总是真诚的,一个亡魂可以

安慰另一个亡魂,同在冥府里的人有赞扬的权利,不用害怕人们指着海外的两堆黄土说:

“这堆土向那堆土献媚。”

①卡齐米尔·佩里埃(CasimirPérier),路易-菲力浦的内政大臣,大银行家。

②菲埃斯基(Fieschi),科西嘉人,一八三五年企图暗杀路易-菲力浦,未成被处死。

③指作者自己。作者写本书时正流亡国外,其时路易-菲力浦在英国死去已十年。

瑞士历史上一系列复杂事件提供了理解今日文化差异的背景。由于它位于西欧中部,为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必经之地,并将法国、德国以及义大利半岛连接起来。瑞士为四周列强所垂涎。它的历史是一部记录阿尔卑斯欧洲战场上各种事件的历史是一部极大程度上记载当地人民极力阻止外国侵略者控制他们国土的传奇故事。 自史前至瑞士联邦塞尔特瑞士  从铁器时代的西元前850年以来这块将成为瑞士的土地西部住着塞尔特人,东部住着雷蒂亚人。部落之间大致的界线从康斯坦茨湖经由林特(Linth)河谷至哥达。塞尔特部族中最强大的赫尔维蒂(Helvetii)控制着侏罗和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来自日耳曼部族的压力,西元前58年他们试图迁徙到高卢西南部,但是罗马人不准许他们离开。高卢战争的最初一仗就被凯撒所败,赫尔维蒂的幸存者只好以罗马的附属者(但为有特权的盟友)身分回到其瑞士的土地上,从而填补一块空白,否则很可能促使日耳曼人进一步蚕食。 罗马统治时期  西元101~150年塞尔特人、雷蒂亚人和罗马人住在一起几乎从未有过不和。罗马人扩大塞尔特人原居住地并建起新的城镇。他们改进水供应并建起竞技场和戏院,最佳例子可见于奥格斯特(Augst)和阿旺什(Avenches)。维拉斯(Villas,设防农场的一个类型)也建立起来,为农业开发也为将罗马势力扩散至周围乡村提供基地。 南部运至北部的有新的水果农作物和蔬菜。尽管罗马立法者阻止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生产葡萄酒,但葡萄藤仍被引进北方。为了增加小麦、牛和乳酪的出口,也为了在罗马和帝国的北方前哨基地之间提供较佳的交通路线,道路被延长并穿越中部地区,而且加以改进。 野蛮民族入侵  第一次野蛮人入侵发生在西元259年。到西元400年罗马瑞士已经瓦解,罗马化的塞尔特人土地被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等日耳曼部族所占。勃艮地人数量较少,占领瑞士西部。他们虽然维持政治控制,但却与原来的故土失去联系,被罗马塞尔特人同化。今日瑞士法语区几乎就是5世纪后勃艮地人定居的那片土地。 6~7世纪阿勒曼尼人大规模迁徙,深入到莱茵河以南。他们的人数比勃艮地人多得多,并与莱茵河北面的亲属保持接触,他们所开拓的土地只有一部分受到罗马影响,从而更易于将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强加于塞尔特人。6~13世纪日耳曼人的霸权主义逐渐从罗伊斯河向西渗透到萨林(Sarine)河。阿勒曼尼人还向莱茵河上游各地推进,把塞尔特人赶到阿尔卑斯山区。今日,在格劳宾登河谷的这些塞尔特后裔操瑞士的第四种语言--罗曼什语。 5世纪晚期和6世纪早期,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都处于法兰克人的控制之下,后来他们即成为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843年,查理曼逝世后不到30年,《凡尔登条约》将瑞士瓜分给他的孙子们。洛泰尔一世(Lothar I)的中部王国包括勃艮地人的住区,即阿勒河以西,而阿勒曼尼亚(即莱茵河的北面和南面)形成日耳曼路易二世的东法兰克王国。至1000年,后来成为瑞士的土地又被分成12个主教管区,最大的4个为洛桑、康斯坦茨、瓦莱和库尔。 王朝的瑞士  日耳曼人支配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瑞士地区于11世纪再次统一,但是帝国的渐趋衰败遂产生一种类似独立国家的松散联邦,使札林根(Zahringen)、萨伏依(Savoy)、基堡(Kyburg)和哈布斯堡(Habsburg)等家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于13世纪初以地区势力脱颖而出。11和12世纪由这些家族所兴建的新城市为不断增长的商人提供安全的驻足之地,这些商人都与西欧迅速扩张的贸易有关。许多设防中心有双重功能,既能防御新获得的土地又可作为王朝进一步扩张的前哨地。 13世纪末哈布斯堡人成为瑞士居统治地位的家族。他们原建于1020年的城堡具有战略意义地坐落于离阿勒河、罗伊斯河与利马特(Limmat)河汇流处的几哩之内。哈布斯堡的势力及领土扩张威胁着瑞士中部的一些小社团的独立,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促成瑞士联邦的建立。 从瑞士联邦至1848年宪法联邦的成长  1273年乌里(Uri)、施维茨(Schwyz)和翁特瓦尔登(Unterwalden)直接归属哈布斯堡管辖。王朝已经控制从莱茵河至琉森的圣哥达路的北口,现在又欲将该城以南的瑞士中部河谷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以达到全部控制这条通道的目的。社团的代表们对这种入侵甚感震惊,在四森林州湖(Lake Vierwaldstatter)上游的吕特利(Rutli)举行一次会议,并于1291年8月1日签署一份公约保证共同对付所有敌人。这份公约是永久同盟(Everlasting League)的开始,也是瑞士联邦的基础。1991年瑞士人庆祝其国家的700年历史。 14世纪早期哈布斯堡家族极欲取得罗伊斯河谷和圣哥达山口的控制权,乃发动一场复杂的斗争以对抗诸森林州。1315年遭到挫败,1291年的同盟再次受到肯定和加强,成为1798年前各州之间关系的法律基础。战争原来的目的是要阻止哈布斯堡进一步的蚕食,至此则直接指向除掉哈布斯堡在联邦区域之内的所有封建权利,这种斗争断断续续进行150年。 联邦的地理面积很快地扩大,原社团无法忍受长久的被包围状态。至14世纪末联邦从阿尔卑斯谷地越过中部地区向西扩张,从北面的苏黎世河直至瑞士法语区的东部边界。琉森(1332)、苏黎世(1351)、楚格(Zug,1365年成为永久的联邦成员)以及格拉鲁斯(Glarus,1388年起成为永久的成员)都成为联盟的一部分(有些资料记载楚格和格拉鲁斯加入联邦的时间为1352年)。新的成员以提供额外的岁收、人力和政治与战略的能力而增强联邦的实力。不过,原3个山地州失去旧的同一性。所幸,对哈布斯堡共同的强烈敌视足以克服使年轻联盟紧张的差异。1394年在此后两次决定性的军事失败之后,哈布斯堡已无法维持对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的统治,而紧急的是要守住其余莱茵河以南的属地。 15世纪初,8个州发现它们被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的土地包围着,即米兰、萨伏依和勃艮地。由于易受到攻击,瑞士人从其原来防御战术转为攻击战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莱茵河以南最后一个奥地利前哨基地阿尔高(Aargau)介于苏黎世、琉森及伯恩之间,于1415年被攻夺,来自西南方萨伏依的威胁在瓦莱州加盟联邦时被避开了。15世纪中期在加盟方面有反覆进出,圣加尔、阿彭策尔(Appenzell)、沙夫豪森和米卢斯加盟联邦。米卢斯自由帝国城控制着佛日山脉(Vosges)和侏罗山脉之间的贝尔福隘口(Belfort Gap,勃艮地山口)。城内的奥地利人和持不同政见的派别均试图控制莱茵长峡谷和通过山口的巴黎盆地之间的有利可图的贸易。为减少这种危险,市民与伯恩和索洛图恩(Solothurn)订立一份25年防御条约。 勃艮地战争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直接导致勃艮地战争。瑞士人在进行不成功的攻打瓦尔茨胡特(Waldshut)的战役后,奥地利人答应瑞士人一大笔钱作为和解的部分条件。勃艮地公爵大胆的查理提供这笔钱,从而获得奥地利领土的控制权,即从亚尔萨斯(Alsace)至莱茵河城镇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和瓦尔茨胡特这一带地区。莱茵河沿岸的奥地利势力旋即被勃艮地人所取代。 奥地利在认识到勃艮地人无意帮助他们要回瑞士的土地,而是自己接管原先属于他们的领土之后,遂与瑞士和法国结成联盟。在一系列的决定性遭遇战之后,以勃艮地在有城墙的城市穆尔滕(Murten)的失败而告终,这个城市防守着进入伯恩的西大门,瑞士人粉碎了查理想重建洛泰林基亚帝国(Lotharingian empire)的美梦。 在勃艮地战争中曾帮助过伯恩的弗里堡和索洛图恩于1481年加入联邦。从而,伯恩、琉森、苏黎世、弗里堡和索洛图恩5个城市州现在与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格拉鲁斯和楚格5个乡村州保持平衡。 士瓦本战争  伯恩把西面的勃艮地击退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初出茅庐的统治者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1493~1519年在位)企图在他领地之内重掌控制权,包括瑞士在内。瑞士东部各州以与格劳宾登州联盟摆出防御姿态予以回应,格劳宾登州是以3个社团组织起来的一个迷你联邦。 马克西米连加入士瓦本同盟(Swabian League),这是德意志南部诸公国组织起来的一个联盟,以阻挠瑞士的扩张,并于1499年进攻格劳宾登州。格劳宾登州请来瑞士人,于是为瑞士独立的最后一场战争,士瓦本战争就此沿着莱茵河从巴塞尔至福拉尔贝格(Vorarlbefg)爆发。1499年9月22日于巴塞尔宣布和平,马克西米连遂放弃自己的计划,从而非正式地承认瑞士的独立。两年之内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巴塞尔和沙夫豪森的莱茵领地成为联邦的正式成员,1513年阿彭策尔也成为联邦的一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13个独立州联合起来成为联邦的情况一直未变。 与法国的战争  在士瓦本冲突之后,瑞士又陷入与法国、奥地利和义大利为争夺生死攸关的波河谷之争。 16世纪早期法国转而对抗义大利。起初瑞士人支持法国,但是后来他们又与义大利联盟。武装冲突的结果将法国赶出波河谷,但胜利是短命的,法国军队很快又回来安营扎寨,受到波河谷白杨树的遮蔽。1515年9月一支意气消沉、四分五裂的瑞士军队在米兰东南面的马里尼亚诺(Marignano)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损失8,000人以上。 对打败仗的瑞士来说,和平条款是非常慷慨的。他们保住今日提契诺的大部分和他们在南方所要求的所有领土,只多莫多索拉(Domodossola)除外,这是守卫进入辛普伦山口(Simplon Pass)的南大门。这种好心的和平条款使得原交战国双方维持250年的和谐关系,并且为瑞士带来极重要的经济成果。 由于这两国之间一直保证自由贸易,因而较大的市场成为瑞士工业的一个促进因素。法国不论何时试图采取保护关税法,瑞士商人就援引和平条款。法国持续对瑞士佣兵的需要,为瑞士保持其贸易特权提供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给与他们较优于德国和义大利的条件。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一直为瑞士产品保留主要的市场。 马里尼亚诺的失败标示着走向中立的第一步。瑞士认识到关于在他们边境线以外的领土,任何政策都不会得到他们的语言和宗教各集团的同意。他们或卷入邻国奥地利、法国和义大利等国的事务中,从而毁掉联邦,或保持独立,两者必居其一。在16世纪蹂躏欧洲的宗教战争期间,这种观点得到加强。 改革运动  在与法国达成和解之后不久,瑞士就受到改革运动的影响。接着就是一个时期的内部斗争,这对形成这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方面有其作用。城市(尤其伯恩、巴塞尔、日内瓦、洛桑、沙夫豪森和苏黎世等主要中心)远比保守的乡村州能接受诸如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喀尔文(John Calvin)和诺克斯(John Knox)等人的改革说教。结果造成新教和天主教区域的不规则模式超越语言和自然地理的界线,如今日所见。 尽管16世纪时发生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但茨温利死于卡佩尔(Kappel)战役,再加上三十年战争,一场大内战总算幸免。加之,两个宗教派别都忠于瑞士胜过忠于思想体系,并在破坏性的三十年战争中,他们彼此合作维持瑞士的中立。最后,1648年的《西伐利亚和约》终于结束战争并承认瑞士独立,瑞士经过350年的斗争终于摆脱奥地利帝国的统治。 工业化  17和18世纪是和平、繁盛时期。存在于瑞士某些社团中的工业可追溯到14世纪,现在又扩大了,为将来的发展和多样化打下基础。瑞士在三十年战争中所持的中立立场对经济大有好处。难民的流入对改善旧工业尤其重要(例如纺织业),同时对建立新企业也有所帮助。瑞士商人出售自己的产品,并在交战国中充当外国货运转的中间人。 主要从经商和手工艺品积累起来的资本可为工业扩展提供资金。由于内陆的瑞士既无船运企业又无所属殖民地,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目标。因此,到17世纪末160万瑞士人中有1/4从事纺织业和钟表业。 1785年在汝拉州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立丝、麻、棉的纺织厂。法国大革命前棉布制造是瑞士最重要的工业。纺织业虽源自14世纪,但是在17世纪前一直未有建树,7世纪难民引进细纺和平纹纺,纺织业才有所改观。从英国自由进口的廉价机织线在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中席卷瑞士之前发出最后兴隆繁荣的火花。 16世纪法国和义大利难民将钟表制造术引进日内瓦,至18世纪末该市已有1,000名师傅和几千名的学徒。但是,对纳沙泰尔州钟表业的建立,难民们并未发挥什么作用;纳沙泰尔的精确冶金术早在16世纪就有了。 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瑞士尽管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其政治机构对法国革命所释放出的暴力未有所准备。13个州的赫尔维蒂联盟(Helvetic Association)没有一个中央政府,每个州有其自己的军队,宗教的对立依然存在,乡村州对城镇持怀疑态度,小州对大州怀有嫉妒之情。 虽然亲法和反法两种情绪并存,但瑞士仍试图保持中立。该国在通过辛普伦山口的巴黎-米兰主干道上的战略位置对法国是生死攸关的,同样对控制大圣伯纳山口也至关重要。因此拿破仑在征服义大利北部之后就入侵瑞士,并于1798年3月5日占领伯恩。古老的13州联邦至此即告结束。 法国人建立赫尔维蒂共和国,其持续时间为1798~1803年。这个政府由于内部不和而垮台。一部在巴黎起草的宪法根本无视瑞士的传统而强行通过。占领军像对待附庸国一样对待瑞士,并且将之变成法国人及其敌人的战场。国际上的混乱日趋恶化,瑞士于1803年陷入无政府状态之中。在此关键时刻,拿破仑以调解决议书插手,这个国家才稳定下来。 虽然失去某些领土,但是瑞士几乎仍岿然不动。13州重建起来,加上6个新州--圣加仑、格劳宾登、阿尔高、图尔高、提契诺和沃州。这19个州组成赫尔维蒂联邦。 在拿破仑战争其余时间里瑞士仍保持中立,但是由于大陆封锁,工业(尤其纺织业)深受其害。1815年拿破仑垮台后,维也纳会议承认这个联邦永久中立。三个古老的同盟者∶瓦莱、纳沙泰尔和日内瓦加盟,遂形成25个州(第26州汝拉从伯恩州的操法语天主教区分离出来,于1974年加入联邦,1979年成为州)。 经济发展  经济的主要发展时期始于1815年。农业普遍有所改进,旅游业尤其因有来自英国的游客而开始发展。但是经济中的工业部门收获最为显著。大陆的封锁将英国排除于欧洲市场之外,最初给纺织业带来有害因素,遂逼使瑞士采用机器纺织使之现代化。 第一座大型工厂在1802年建于苏黎世州。棉纺织业引起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纺厂的数量陡增。至1810年棉纺织业所需线中的25%由家庭供应,此后不久瑞士就完全不再依靠外国供应。 瑞士未来的经济生活模式已开始形成。瑞士工业必须出口方能发展。它依赖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因此自由贸易是一种需要。对外国保护主义的威胁由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和较深入细致的职业训练来对付,而不是给以报复性的关税。还有,瑞士公司开始在其他国家设厂。 内部政治困难和外部对中立的威胁  不幸的是,这个物质繁荣的纪元却不能免受政治问题的困扰。调解决议书与拿破仑一起消失,取代它的是一份新的联邦公约,它再一次将瑞士建为主权国家的联邦,它们的联合只是为了共同的防御和维持内部秩序。因此,要制订和执行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仍然是不可能的。此外,瑞士还被法律的障碍所隔离,因为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货币、邮政、度量衡和军队。自由居住在任何州的权利也随着调解决议书宣告结束,因此每个州的居民视他州的居民为其他国家的国民。更有甚者,公民自由几乎不存在,宗教的差别重新抬头。 这些深深的宗教分歧导致1845年组成一个天主教诸州的分离主义者联盟(Sonderbund),其成员有琉森、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楚格、弗里堡和瓦莱。1847年7月联邦议会代表其他州宣布分离主义者联盟与联邦公约不相容,应立即解散。从而爆发仅持续25天的内战,以联邦军队的胜利告终。侥幸无甚大伤亡,使和解较顺利地实现。 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一部新宪法于1848年诞生,1874年进行修改。宪法中明确阐明的政治机构今日尚存在。统治权在州和联邦政府间进行画分。参加联邦政府的代表或由全国人口中多数选举产生或由州选举产生,从而为小州也提供国家代表名额。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终于成为可能。此外,国家现在掌管着海关、货币、度量衡和邮政,还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促进全国福利的提高。 从1848年至今日的瑞士  近代瑞士历史上1848年是个转折点。这个时期之前内部斗争是瑞士政治生活的一个事实,此后在种族和宗教这两条线上大的内部危机没有了,国家开始欣欣向荣。由于政治稳定,瑞士就能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上。 铁路的扩展  铁路网的迅速扩展加强了瑞士在横跨东西、南北欧洲通道上的战略地位,从而帮助它维护国家的中立立场。1847年第一条铁路在苏黎世和巴登(Baden)之间通车。至1860年已有966公里(600哩)的铁路由私人公司在中部地区的城市之间铺设。到1876年时使用的路线已超过2,000公里(1,200哩)。 为要与横穿阿尔卑斯的森尼斯山和布伦纳山口的铁路线竞争,瑞士与义大利和德国行业磋商建筑圣哥达隧道。经过10年的开凿,以劳工的骚动和约167名工人死亡为标志,15公里(93哩)的隧道终于在1882年开通,当时是世界上最长者。20世纪早期在瓦莱州布里格(Brig)和义大利的多莫多索拉之间的19公里(12哩)长的辛普伦隧道和将巴塞尔和伯恩至布里格和米兰连结起来的14公里(9哩)长的勒奇山隧道(Lotschberg)也向铁路交通开放。 瑞士的中立  普法战争期间瑞士保持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国内种族间有分歧,但仍保持中立。 战后,瑞士的中立地位再次被《凡尔赛条约》所确认,确认瑞士的中立是维持和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的《伦敦宣言》进一次巩固其中立,当时国际联盟会议上承认瑞士的永久中立,并以1815年条约为据,宣称保证其领土完整,这符合总的和平利益,因此符合联盟的原则。 1920年5月瑞士投票要求加入国际联盟,其总部在美国总统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坚持下设在日内瓦。 在纷乱的30年代,国际联盟的解体使瑞士放弃集体安全而重申自己绝对中立的旧地位。他们担心发生最坏的情况,便从心理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作好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冲突的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联邦议会发布中立宣言,这个宣言以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为后盾。在只有4,000,000总人口中最后有850,000士兵被动员起来。阿尔卑斯山脉中有一个称作内堡(reduit)的堡垒已作好准备,因此即使中部地区的城市失守,瑞士军队仍能与纳粹作战。尽管它被纳粹和法西斯军队所包围,瑞士却是中欧唯一幸存的民主国家。因素有三∶第一,如果发生入侵,瑞士将摧毁阿尔卑斯山脉中的道路和铁路线。第二,瑞士军队是一支难对付的战斗部队。最后,瑞士军队将充分利用其高山的地形优势。 瑞士严守中立一直坚持到今天,虽然在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站在联合国这一边。1986年瑞士以3∶1的表决票数反对加入联合国。不过瑞士的军队却为联合国的维持和平任务而接受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时期瑞士的经济全速发展,很少有失业情况。但由于70年代早期的衰退,它采取了重新组织瑞士工业使之合理化的政策,尤以建筑业和钟表业为重点,并且将外国劳工遣回本国。据统计,1973至1976年间就有400,000多工作职位被取消。不过,90年代早期瑞士居民中超过100万外国人。 瑞士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成员,1973年它与欧洲共同体(EC)达成协议,为制造品逐渐建立一个免税贸易区。瑞士观点的若干重要条款已载入合约中。瑞士对内部事务和政策的自主权并不危及中立,因此予以保留;在瑞士的外国工人不得自由行动;瑞士不受欧洲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约束;瑞士不卷入欧共体与其以外国家的关系。与欧共体合约的有效期至1993年1月,以帮助进一步巩固瑞士的经济。瑞士配合欧洲的统一体而又保留与中立有关的政治和外贸事务的行动自由。然而,出口品获得免税进入拥有325亿欧共体消费者的市场(德国合并后超过34亿),接近1991年瑞士出口的58%,此时瑞士自诩国民平均所得是世界工业国家中最高者。 由于1992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一项基本上改变的政策,遂为12个欧共体国家创造一个开放边界线的单一市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被迫与欧共体达成一项协议,藉以产生一个连接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欧洲经济区,成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会员进入更为强大的欧共体的前奏曲。虽然联邦政府支持这种行动,但是任何协议还需由各州正式批准。因此情况就是如此,如果瑞士加入欧共体,明显地就要削弱其中立性和自1815年以来将瑞士治理得如此之好的传统。 现存的挑战  瑞士的历史发展可大致分成3大阶段。第一,居民必需使其生活适应崎岖多山的地形。第二,为了捍卫领土,人民必需抵抗邻近强大民族的侵略。第三,他们必需打造一套可以维持该国人民生计的经济体系。从大体上看来,瑞士人在这3个阶段的表现可谓成就不凡。 然而今日瑞士所面临的挑战则要复杂得多了。首先是自然环境的挑战。在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攻势,瑞士人必须设法保持他们独特的地理的与环境的统一性。现代的工业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把乡间的大片地区转变成采石场、垃圾场和水泥建筑物。其次是来自人类的挑战。在一方面,国家必需针对日益增多的政治难民制定公平的政策,而不断攀升的政治难民人数正反映了瑞士令人赞赏的民主制度的特色。在另一方面,诸如酗酒、药物滥用和爱滋病等严重的内部社会问题也必须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来处理。解决这些挑战的各种尝试、努力,将会是瑞士直到21世纪的重大课题。

  瑞士

  中文:瑞士联邦

  英文:Swiss Confederation

  德文: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

  法文:LA CONFEDERATION SUISSE

  意大利文:CONFEDERAZIONE SVIZZERA

  面积:41,285平方公里面积 水域面积百分比 37%,位于第132位

  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花:火绒草

  国石:小晶

  货币: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00年为1:169,2001年为1:169, 2002年为1:156,。

  时差: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慢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而滑雪季节则是从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

  人口:72588万(2001年),其中瑞士藉人口占798%,外藉人口占202%

  - 人口密度 176/km² 位于第92位

  语言: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63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l9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6%,在南部地区;讲拉丁罗曼语人口占0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95%。前3种语言系官方语言,为联邦的正式文件所采用。英语亦广泛运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教徒占36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 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地理概况: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首都:伯尔尼 市区人口1225万

  伯尔尼市: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 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 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瑞士其他主要城市

  苏黎世市: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区人口 338万,其中外国人占 27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务业也居全国首位。

  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苏黎世地处交通要道,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工商业很早就很兴盛,特别是丝绸业发展较快。现主要有机器制造、建筑、纺织、化工、电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马河西侧的火车站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中了上百家银行和众多的高级商店,珠宝首饰、名表裘皮、高档服装、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苏黎世是瑞士国内与国际交通的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均设在这里,每天进出火车700多列;机场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瑞航和中国民航每周有数次航班往返于苏黎世—北京、上海之间。

  苏黎世还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苏黎世湖畔的“馥劳”教堂始建于公元853年,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教堂不远处全市最美的巴罗克式建筑是昔日的酒业公会。河对岸正对“馥劳”教堂的建筑是苏黎世大教堂,其一对高耸的塔楼建于15世纪,它是苏黎世城的重要标志。市政厅则是一座华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苏黎世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50多处。苏黎世联邦高工、苏黎世大学等院校均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学生中约一半在上述两校深造。瑞士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设在这里。列宁1916-1917年在该市从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1982年苏黎世市与我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苏黎世对昆明市内公交、污水处理等给予了援助。

  1988年我国在苏黎世设立了总领馆。

  日内瓦市: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内瓦市区人口为173万,其中外籍人占 438%,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内瓦早在12世纪起已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

  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与纽约、维也纳并称为联合国城。据统计,这里的国际机构共有243个,大致分三类:第一,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二,政府间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第三,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保卫儿童国际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等。著名的万国宫原是国联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已成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气象、电讯、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近 130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我国于1954年设立驻日内瓦总领馆,1972年改为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

  1954年,周总理曾率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日内瓦市内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巴塞尔市: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面积3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7l万,系全国第三大城市。因莱茵河之故,中世纪的巴塞尔曾对欧洲贸易起过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自19世纪初起,巴塞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现在的工业主要有化工医药、机械、水泥、纺织、食品、钟表、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使它成为瑞士化学工业中心。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

  巴塞尔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

关于瑞士的资料。

瑞 士 概 况国名:瑞士联邦 (Swiss Confederation)国庆日:8月1日(1291年)国旗: 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