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是什么人物
张建 (原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
张建(1878~1958),字质生,号梅林,住临夏市光华路。祖居陕西,元末迁居狄道,清乾隆时徙居河州。曾祖父张奉明,曾随朱贵守卫大宝山负伤,后升任洮岷协副将,战殁于果岔。祖父张秀,袭云骑尉世职,战殁江南。父张大元,仍袭武职,任大通营游击。[1]
中文名 张建 出生日期 (1878~1958) 住 址 临夏市光华路 奖 项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秀才
质生少时随父任所读书,父亡归里。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秀才,应循化参将之聘教其子。后至赶坡、唐汪川、蒙城教义学。知州杨增新选优秀生员入署衙读书,质生亦入选,并与邓隆等赁显庆寺僧舍,攻读学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游幕四川之新宁、打箭炉、南充等地,为县令王典章、邓隆佐助兼课子弟。
辛亥革命后返回甘肃。民国元年甘肃省临时议会成立,质生任秘书课长。次年,应宁夏护军使署马福祥之聘,任宁夏护军使署副官长,后任绥远都统署参谋长、绥远垦务会办、归绥清理地亩局长、绥远烟酒事务局长等职。后任北京政府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鉴于军阀混战,时政腐败,民国15年辞官回兰州,居家不出。
民国17年,马仲英与国民军战于河州城,次年时逢大旱,天灾人祸,乡里涂炭。质生与邓隆联合旅兰同乡积极募捐,出任甘肃赈务会委员,奔走呼吁,以资助逃难至兰州的灾民返乡。并同邓隆到临夏调查灾情,组织发放赈款,掩埋饿殍。外逃难民上庄后,无籽缺种,省政府聘请质生偕委员鲁光华到临夏、宁定、临洮等县与当地回汉知名人士协商,调剂发放籽种,适时下种。
民国19年,与宣抚使马麟同往临夏地区抚慰。抗日战争爆发后,质生携眷回临夏,与地方人士创办私立兴华小学,首任董事长,还筹办临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治理大夏河事业,均末如愿。
194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临夏,质生偕同各族各界人士前往大夏河桥头热诚欢迎解放军入城。同月,被任命为临夏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参加甘肃少数民族参观团赴北京观礼,返临后,由政务院任命为临夏专署副专员。还先后任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临夏专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专区土地改革委员会。并被选为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选任副州长。在任期间虽年事已高,仍致力于临夏建设。
1958年9月3日,张质生在家病逝。中共临夏州委在挽词中给予“热爱***、热爱人民革命事业,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贡献了很大力量”的评语。
质生擅长诗文,著有《退思堂诗集》42卷,《退思堂文稿》16卷,《枹罕碧血》2卷。参加土改赋诗百余首,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曾作长歌祝贺。
质生好读书,喜收藏,平生薪资所得,悉购图书字画。积书5000册,藏字画等文物500余件。于1966年10月,由其子张思温主动捐献,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马麟,1873年出生。字勋臣,甘肃省河州临夏县(今临夏自治州和政县)人。马海晏之次子,马麒之胞弟。幼读私塾。1895年河湟事变,与兄招募回勇,维护地方。民国时出任国民政府甘肃保安司令,国民革命军骑兵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1982年, “陶金兰” 这个名字在一夜间几乎家喻户晓,有人夸她拾金不昧、品质高洁,也有人背地里说她傻,把一大笔财富硬生生拱手让人。
一时间, 陶金兰捡到60000多枚银元全部上交 的事情成为了全国民众谈论的话题焦点。随着民众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都对陶金兰和银元的故事津津乐道。
陶金兰只是一名普通的民兵,她的家庭也远远称不上富裕。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民兵,却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拾金不昧。
因着她的拾金不昧, 历史 学家对那一段 历史 有了更多的了解,民众对传统美德有了更高的追求。
陶金兰是如何发现的这些银元和银锞呢?她在上交之后又有了怎样的经历呢?这些银元和银锞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陶金兰和银元的故事。
1982年6月16日下午,正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时候。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陶金兰正和她的堂哥陶恩明在烈日下辛勤劳作。
他们正在做的是 青海省贵德县的自来水工程 ,这项自来水工程要为全县所有人家提供自来水,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利民的工程。
而陶金兰和陶恩明负责的是贵德县县园艺场的工作。这段工程是整个自来水工程中公认最难攻克的一段,陶金兰和陶恩明要做的,就是把这段水管接通。
单纯的铺设管道并不难,但是县园艺场有很多树,这段水管又刚好要经过县园艺场的楼梯。如何在不破坏楼梯且避开各种树的情况下成功铺好水管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机器不常见,各种技术也不够成熟,只能依靠人力一点点开掘。所有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困难,因此没人愿意接下这个工作。
陶金兰当时才 18岁 ,刚刚加入民兵,正是热情高涨、抱负满怀的时候。她在家里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工作,好好生活。
因为有着这样的家庭教育,又处在年轻力盛的年纪,陶金兰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工作。
“这个活总要有人干,我年轻,也有力气,那就我来吧。”
为了不让堂妹一个人,陶恩明提出和陶金兰一起承担这个工作,于是便有了之前出现的那一幕。
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工程有了很大的进展。陶金兰和陶恩明终于成功地挖出了一条能够放水管的管道。
“哥,天快黑了,咱们这管道也挖得差不多了,我这边再完善一下咱们就先回家了。”
“好,今天做了不少,回去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陶金兰笑着应了个“是”之后高高扬起了锄头,然而锄头落下的时候,她感受到了一丝不同。
锄头落下后不像之前一样挖出了松软的土,而是撞在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上。金属撞击的声音吓了陶金兰一跳,也引来了陶恩明的注意: “怎么了?怎么了?”
“地里好像有个东西,正好让我挖到了。” 陶金兰揉了揉有些发麻的手,低头去看。陶恩明也匆匆跑了过来和陶金兰一起去看。
灰突突的泥土压得很紧实,用眼也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再挖一挖吧,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陶金兰说道。
陶恩明自然没有意见,两个人就围着硬物在周围小心地挖起来。这一挖,就让他们挖出了了不得的东西。
硬物体积没有很大,陶金兰和陶恩明很快就看到了这个硬物的全貌。原来硬物并不是金属,而是一个 陶罐子 。
陶金兰和陶恩明把这个陶罐子拿出来,还没来得及看罐子里是什么,就发现在这个罐子周围竟然还有其他的东西,看形状也是一样的罐子。两个人放下罐子,拿起锄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挖掘。
陶金兰又一次扬起了手里的锄头,这一次锄下去,就听见“哗啦”一声。陶金兰还没来得及去看发生了什么,就感受到自己的腿被一片银白色的东西埋住了。
“哥,你快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陶恩明听到陶金兰的话赶紧跑过来,把陶金兰从那堆东西里拉了出来。两个人蹲在地上仔细去看,这一看,就愣住了。
“哥,这是银元吧?” 陶金兰小声说道。
“好,好像是。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这,这是,谁埋的吗?” 陶恩明磕磕绊绊地说。
听到堂哥的话,陶金兰清醒了一点: “这么多银元,应该是大有用途的吧。我们得赶紧上报。”
“对对对,得上报。不过今天天黑了,咱们把它先搬回家?”
“太多了,搬不完的。”
“那不然我们先埋起来?”
“万一少了一个两个的,我们说不清楚呀。”
“那你说怎么办?”
“你在这看着,我马上就去上报。” 陶金兰说完立刻就向县委跑去。陶恩明咽了咽口水,警惕地站在了银元周围。
陶金兰跑到县里找到了当时的书记,书记听到挖出了这么多银元,自然也不敢耽搁,一边派人赶去现场,一边继续上报。很快,各路专家和武装人员都赶到了。专家拿起一枚银元仔细看了看,发现这竟然是 民国时期的银元 ,现场越发被严密的保护了起来。
随着挖掘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银元被挖了出来。这些银元和银锞是谁埋在这里的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每个地区都有着各种关于宝藏的传说,青海省也不例外。其中就有一笔宝藏是关于 马家军 的。
马家军最初建于晚晴,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值混乱的时候,各种起义层出不穷,马家军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几代人过去,马家军的族系日益壮大,势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从土匪慢慢转换成为了当地的政府官员。一部分人会沿着前辈的路继续前进,要么进入部队,要么进入官场,另一部分人则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纨绔子弟,这些纨绔子弟逐渐成为了搜刮西北地区民众钱财的主力军。
马海元 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搜刮民脂民膏的纨绔子弟。
马海元出生于1888年的甘肃省临夏县。他的舅舅曾经做过西宁总兵,在民国时期还是 青海的首任主席。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在马家军的队伍中很受追捧。他从小就结识了很多马家军的少爷公子,大家经常在一起厮混,有时在街头闲逛,有时也会切磋切磋武艺。
马海元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是他的功夫却十分出色,少年时期就已经在马家军中打出了一番名号。
1912年,马海元24岁的时候,去青海投奔了他的舅舅马麟。 在舅舅的手底下,本身又有着一身不俗的功夫,他的官路自然十分顺利。
1918年,马海元来到了贵德县,成为了当地马家军的前营帮办。六年的历练,没有让他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军人,反而助长了他搜刮民脂民膏的嚣张气焰。
“这片土地是我们马家军的,这些马家军又是我在管的,那这片土地上的金银财宝自然都应该是我。” 带着这样的念头马海元开始了他的敛财生涯。
他借着身份的便利和当地的商贾勾结,狠狠地赚了一大笔,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为了榨出每一滴财产,他不停地增加税赋。当地的民众苦不堪言,却没有能力反抗,只能任由他继续压榨。
马麟的儿子叫 马步芳 ,是青海地区十分有名的大军阀。马步芳上任之后,马海元已经是资历很高的前辈了,自然不能轻易挪动,这给了马海元更多的时间来搜刮钱财。
马步芳一方面要借助这些老人的帮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又忌惮这些老人的势力,因此一直在试图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地位。
马海元虽然年少时就以武闻名,但是他领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出色,在他的带领下,马家军有过很多次败仗且损失惨重。 因此马步芳上任后就逐渐把马海元挪出了军中。
虽然离开了军队,但是马海元在政界还是有着一席之地。 护送达赖进藏、担任青海议员等 事情都有他的身影。马海元在军中时地位就已经很高了,离开军中进入政界之后也参与了很多重要的事务,因此他手中积攒下的钱财自然不可小觑。
怀揣着如此巨大的财富,马海元自然不能都摆在明面上。为了藏好钱财,也为了让自己踏实, 他偷偷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专门用来存放他这么多年搜刮来的大洋。
对于马海元来说,每天能够在这么多银子的陪伴下入睡可能是一件让他十分满足的事情吧,只是不知道他偶尔晚上是不是也会梦到那些因为他的搜刮而家破人亡的普通民众。
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步入了尾声,我军按照计划开始着手解放西北。
马家军这些年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安稳的状态中,更有一部分人忙于搜刮民脂民膏而疏于练兵。再加上马家军的暴政早已引来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因此解放军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成功击败了当地的马家军。
马海元看马家军已经不能取胜,自然想远远逃走。可惜的是,马麟和马步芳却并没有想带他一起走。
马海元不得已,只能带着手下仅剩的几个人乔装打扮进入了都兰县。那些埋在他院子里的银子,自然也来不及带走了。马海元本想穿过无人区进入新疆,却不幸在还没有出青海的时候就中风了。他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财才保下了自己的一条命。
1949年10月25日,马海元终于被围住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让他苟延残喘地又活了两年。
1951年,这个为害一方的恶霸,终于撒手人寰。 而直到他死前,他也没能再去看一看那些他埋好的钱财。
新中国成立之后,青海地区的人们纷纷传说马家军有一大笔宝藏留在了青海,只是不知埋到了哪里。一直没有人找到过这笔财物,渐渐地也就没有人在意了。
马海元的故居几经辗转成为了青海省贵德县的县园艺场,直到 1982年 ,这批被马海元埋在自家院子里的大洋终于被陶金兰兄妹两人无意中挖了出来。
马海元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得到了大笔财物,临死前却什么都没有的悲惨死去。几十年之后,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到传说中的宝藏的陶金兰却无意中挖出了这笔价值连城的财宝。是命运使然,却仍旧让人唏嘘。
银元被挖出来了,随着出土的银元越来越多,事态也越发扩大。陶金兰看着眼前成堆的银元,一时间有些瞠目结舌。
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在正常的工作,竟能碰上这种传说中的宝藏。她不知道这些银元价值几何,但看着周围专家的脸色,想来是很贵重的。挖掘和统计的工作进行了很久。两天三夜之后,初步的挖掘和统计工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经过统计,共挖出了 67981枚银元 和 1568个银锞 。
专家经过初步检验,这些出土的银元包括了 袁大头、龙洋、船洋 等各种样式。即便抛去这些银元本身的市价,它们所蕴含的 历史 价值、收藏价值、乃至于艺术价值也都不可小觑。
初步估价,这些银元在当时价值 三十余万 ,若是放在现在,只怕它们的价值会上亿!
在县园艺场挖出了这么多银元是一件惊天大事,陶金兰的举动更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贵德县。
由于出土的是民国时期的文物,现场自然被好好地保护了起来,一般人自然没有机会去一睹那些银元的真容。但是陶金兰和陶恩明当时就在现场,银元还是他们挖出来的,民众们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两个人。
每天都有人来和他们打听当时的情况,陶金兰一开始还觉得自己经历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后来问的人多了,她也就想开了: 她只是正常的工作,挖到了那些银元只是碰巧,如今银元都已经上交了,和她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陶金兰不再在意这件事,像平常一样正常的工作。但是她却没想到这件事并没能像她想的那样轻易结束。文物的挖掘工作暂告一段落。由于出土的文物价值极高,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更高的领导和各家报社。
其实很多人都会想陶金兰为什么要直接上报。当时天快黑了,园艺场里又只有她和堂哥两个人,如果他们偷偷拿走几枚银元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陶金兰并没有这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陶金兰回答得十分简单: “那不是我自己的东西。”
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应该拿。但是就是这样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对于所有人来说,大笔的财宝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能不能在诱惑面前坚守住底线就是判断一个人道德如何的最好办法。
毫无疑问,陶金兰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她把“拾金不昧”这四个字切切实实地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中。
采访结束,陶金兰的故事很快就登上了报纸,全国民众都知道了她的事迹。
除了各种荣誉称号,陶金兰还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奖励。
然而对于陶金兰本人来说,她一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不值得这么多的赞赏。
在这件事的热度逐渐褪去后,陶金兰也回到了原本的平静生活中。
但或许也不是那么平静。
陶金兰在这件事之后一直致力于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各种帮助,资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她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 社会 做着贡献。
多年如一日,陶金兰就这样默默地帮助着别人。
我们无法知道陶金兰是原本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觉得在那件事中自己收到了太多的善意所以更要回馈 社会 。但不论如何,她对这个 社会 的贡献我们还是要承认并表示敬佩。
陶金兰无意间挖出了6万多枚银元,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她本可以借着这件事让自己走一条不那么辛苦的路,但是她却仍旧选择了最普通的一条路继续前进。
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的敬佩。
临夏道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电话0930-5918600,公司邮箱1533933231@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
公司介绍:
临夏道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2019-08-23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解放路12号。
临夏道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马麟,注册资本50,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临夏道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临夏南关清真大寺属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甘肃省临夏市南门广场。是甘肃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之一。据传始建于元末。初建时因建在几棵古松树桩上,故亦称连根柱古寺。明洪武年间曾扩建,清乾隆年间再次大规模扩建,时礼拜大殿结构精巧,遍饰砖木雕作,形似一只船。1928年被焚毁。1933年由穆斯林乡绅马麟捐资重修,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木结构形制,宏伟壮丽。该寺曾是伊赫瓦尼派经堂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阿訇。重968年被拆除。1982年重建,全寺占地面积6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8.44平方米。现寺采用中国现代建筑与阿拉伯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型制。礼拜大殿坐西向东,奠基于地下室之上,殿堂系钢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高脊飞檐,雕梁画栋,阔大宏伟,面积2160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同时礼拜。殿前庭设10根直径约0.8米的水泥圆柱,正门及左右两侧镶嵌各11平方米对称的砖雕,左侧砖雕上镌刻初建于元朝连根柱古寺。殿顶为邦克楼,设3个六角圆顶塔,呈平面三角形配置,居前两个较小,高1575米,居后座中一个较大,高26.8米,楼门饰有《古兰经》古体经文浮雕。3个圆顶顶端皆饰新月标志,夜间光芒四射,与蓝天星月交相辉映,甚为壮观。另有讲经堂、水房、办公室、宿舍等设施,均为现代中式建筑。
张建是什么人物
本文2023-09-30 03:44: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