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一完颜村,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为何至今避谈岳飞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30浏览:4收藏

甘肃有一完颜村,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为何至今避谈岳飞呢?,第1张

当地人避谈岳飞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淡化自己曾经与宋朝为敌的金朝女真族身份,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其实现代社会的包容性日渐增强,避谈已经完全没有必要,相反,可以以此作为痛点开发当地旅游业。

话不多说,让咱带大家来追溯一下历史,分析一下当地人这种思想的来源。

一、完颜氏与金朝溯源

金朝的建立者是女真族,原本主要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也就是黑龙江流域。在契丹族建立辽朝之后,属于辖内的主要民族之一。

完颜阿骨打时期,不堪辽朝的残酷压迫揭竿而起,凭借英雄善战的民族性格最终取代辽朝建立了金朝,主要统治疆域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由此确立了完颜氏的金朝皇族地位,不断开枝散叶,宗族人口逐渐壮大

二、完颜氏与宋的恩怨

金朝初年,在完颜氏的带领下女真势不可挡,先后灭亡了辽朝和北宋,在这期间发生了让汉族视为奇耻大辱的“靖康之耻”。

稍后,北宋宗室子弟赵构又在江南一隅建立了南宋,从此开启了双方长达百年的和战。

这一时期是历史上女真和汉族矛盾尖锐时期,南宋进行了数次规模庞大的北伐,金朝也组织了几次攻势犀利的南征。在这期间的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辛弃疾等都曾在史书上留名。

双方相互攻伐近百年,最终的结局是两败俱伤,被后起的蒙古坐收渔利,先后灭亡了金朝和南宋。

三、完颜氏的汉化史

女真族,包括完颜氏,自东北崛起后一路南下,随着金朝的建立,在关内建都,越来越多的女真人也开始在关内定居。

一方面,在金朝的统治区内,女真人的数量相对北方的主体民族汉人来说,人口数量上偏少,定居关内后,种族间的互相通婚,不可避免的逐渐汉化。

另一方面,女真人相对于中原汉人来说,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体现在各个方面,农业发展水平、科技、社会制度、文字史等等。

还有就是,对于金朝的统治者来说,为了能更好的统治北方数量众多的汉族人口,稳定社会秩序,让他们有动机主动接纳汉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真人由原来的游牧和采集生活逐渐向定居过渡,像汉人一样有了宗庙和家谱等等。

四、完颜氏在边地的驻防

金朝建立后,虽然辖内汉族人众多,但军队的主要构成还是女真人,尤其是在金朝建立初年。对历朝来说,边地的驻防尤其重要,这些大多都是由女真人士兵负责,将领往往又是完颜氏等皇族。

甘肃完颜村所在的位置正是当时金朝的边地,是西夏、北宋、金朝三国边界的交接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长期都有士兵驻扎,其中一些人携带着家属或者与当地人通婚,逐渐落地生根

五、金朝灭亡时完颜氏的选择

金朝被强势崛起的蒙古铁骑灭亡时,来不及回防的各地驻军或各地的老弱妇孺仍留在了当地。

他们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改姓氏成汉人,避免被汉人和蒙古人寻仇,在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大部分女真人正是这样做的。二是保留本族姓氏逃亡回东北老家,或者其他人迹罕至的地区,这是原本位置靠近东北或者与当地人有深仇大恨的女真人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最大的忠臣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岳飞,其一生精忠报国,抗击金军。而且一度打回开封,洗雪靖康之耻,一时之间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在即将恢复中原的时候,被大奸臣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而为保全性命,其子孙更是四散流亡,改名换姓。其中有一支逃到了韩国,成为韩国开国元勋,现在有上万人,回国认祖归宗。

从历史记载来看,岳飞被杀的时候有5个孩子,四子一女,长子岳云跟随岳飞一起被杀了,年仅23岁。而岳云死后,留下了2个儿子,也就是岳飞最年长的两个孙子,加上四个小儿子,这就是岳飞的全部后代。次子岳雷跟母亲流放岭南,三子岳霖流落民间避难,四子隐姓埋名,最小的女儿在岳飞被杀后投井自杀。

而为了躲避秦桧等奸臣的迫害,岳飞的子孙纷纷改名换姓,改姓“李”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岳飞的夫人姓李,还有改姓“乐”,跟岳是同音字,还有改姓“山”、“孙”的。而有一支直接逃到了当时中国的属国朝鲜半岛,受到了高丽王朝的保护。而在明朝初年,朝鲜李氏王朝建立,而跟随太祖李成桂打天下的元勋中就有岳飞的后代孙之兰。

其备受李成桂信任,在李氏王朝建立后,被封为青海伯,还赐姓了李成桂的皇族姓氏“李”。后来这一支岳飞后人成为韩国的名门望族,而且一直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现在岳飞在韩国的子孙后代发展到1万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李荣纯,这位在韩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做了韩国部长级别的高官。

这些岳飞子孙,都有完整的家谱记载自己的来历,他们也以为岳飞子孙而感到自豪。每年岳飞诞辰的时候,他们会专程漂洋过海回来拜祭。在2013年,岳飞死后910年纪念日,来自韩国、加拿大等海外岳飞的后代,几百人来到岳飞墓地,认祖归宗,进行拜祭。

现在据统计,岳飞的而后人现在分布在全世界,而且后代都比较有作为,有军人,有著名企业家,有教授学者等等。现在每年的岳飞诞辰忌日,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岳飞后人:《武穆遗书》真有其书 1987年已上交国家

核心提示:“我们可不是凭空说有《武穆遗书》的,早在1987年,我们岳家的嫡系传人就将《武穆遗书》上交给国家了,当时国家还奖励了100元钱。”

允文允武、百战百胜的岳飞在其后几百年的历史中似乎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形象。随着电视剧《精忠岳飞》的热播,岳飞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那么,岳飞除了“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和因“莫须有”死于皇帝、奸臣之手的悲情结局,以及“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委婉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他的后代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远赴非著名城市——湖北黄梅县,寻找岳飞及其后裔留在世间的历史痕迹。可能读者会有疑问: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尸身葬在杭州,那么去黄梅找什么?

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临安7岁子代父镇守五郎关

黄梅县背倚大别山,是古时的交通要道。昔日宋金大战,南下金兵如果攻陷黄梅就能饮马长江。居住在黄梅县的历史研究者、国家一级作家周濯街告诉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研究岳飞,黄梅更是重点。首先黄梅之战是岳飞的成名战。公元1131年,岳飞率800精兵大破叛军李成的数万人马于黄梅地区。此战之后,各地豪杰纷纷来投,才有了日后十万岳家军誓死北伐的规模。

大别山有一关口名为五郎关。远远看去就是山间的一个豁口,岳飞的第二十八代孙、黄梅中华岳飞思想研究会秘书长岳和军介绍说:这个地方现在改名为养马岭,以前也是没有城墙和关隘,金兵一直不能从这里南下是因为这里有一杆“岳”字战旗。五郎关本没有名字,是岳飞起的。岳飞对部下说,自己有五个儿子,只要岳家的大旗在,金兵就别想打进来。1141年岳飞被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杭州)前,为了让岳家旗帜不倒、岳家军军心不散,岳飞让年仅7岁的四子岳震名义上代父镇守。

岳飞被害之后,据清代《黄梅县志》、《岳氏宗谱》记载,秦桧密令追杀岳飞家族。岳震、岳霆为避灭门之祸,从九江逃至五郎关下的聂家湾,改姓为鄂,直到岳飞被平反昭雪。“应该是岳飞已经察觉了自己可能被害而安排好的后路。”而当时岳家军的十万精兵就地解甲归田。“虽然不当兵了,但是他们各自结寨,堵住了金兵南下的通道。”周濯街介绍说,“岳家军归隐后也一样保持操练,就连农具都能和兵器一样使用。比如现在还一直在用的扁担,有的是两头尖的,还有的是中间细得像枪杆。这是我们这里特有的。”

与汤阴或是九江等地岳家人被朝廷一网打尽不同,岳飞四子、五子在黄梅一直休养生息,所以可以说黄梅是岳飞后人主要的栖息地。到了元朝,由于担心岳家势大,朝廷限制了岳家的人口数量。于是,岳飞后人又开始了迁徙,直到岳震那一支完全搬离了黄梅。现在留在黄梅的都是岳飞五子岳霆这一支,当时这支也仅仅留下了14户为祖先守墓。

拳师断臂护遗枫“岳家拳”抗日锄汉奸

五郎关东、聂家湾北有一座山,山上都是各种杂草、灌木还有百姓的庄稼地。但是这混乱的景象之中却有两排高耸的青松。青松的尽头就是曾被称为“黄梅三宝”之一的“岳坟”,与黄梅戏齐名。

拾阶而上,大墓前有一块石碑,刻有“大宋敕封朝奉大夫岳震、朝散大夫岳霆之墓”。虽然岳飞的这两个儿子接受了朝廷的敕封,但是却没再出去做官。“这大概是岳飞后人保存最早也最完整的墓地了。”现在的“岳坟”,已是黄冈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和军介绍说,整个黄梅地区还有岳飞后裔三千人左右,而与“岳”有关的村庄,比如岳家湾、岳东湾、岳西湾、岳塝、岳垅等还有十多处。为了纪念岳氏家族在黄梅的这两位祖先,后人种下了一株有两个枝桠的枫树,世称“武穆遗枫”。

这株已有600多岁的枫树足足80米高,要三个人才能抱过来。岳和军说,这棵大树身上一共有五道刀伤,第一次是侵华日军修碉堡要砍枫树,被全村的岳家后裔团团围住。日寇将一岳家拳师的手臂都砍断了,也没能冲破岳家后裔的保护圈砍倒大枫树。之后汉奸保安团和国民党军队也要砍树,均被岳家后裔挡住。1958年大炼钢铁,当地“砍树队”要砍大枫树;1959年,公社办企业,也要砍树做榨筒,但也都被拦了下来。如今这棵600余岁的古枫纳入了黄梅县古树名木范畴,被加以重点保护。

周濯街说这棵老枫树是岳飞后人不屈的精神象征。他介绍说,在抗战时期,黄梅县的岳飞后裔和“岳家拳”拳师等80余人,成立了一支“武术抗日锄奸队”。白天,他们是手把锄头的农民;而到了夜里,他们则是鬼子的催命阎王,常常偷袭日军和汉奸,搅得他们鸡犬不宁,又无可奈何。“岳家和岳家军的后人都有祖传功夫。”

《九阴真经》是虚构《武穆遗书》真的有

说到功夫,金庸在武侠小说里讲述了一个与岳飞有关的故事:屠龙刀和倚天剑中各藏有一本秘籍,刀剑互斩就会同时断裂。里面藏着的,一部叫《九阴真经》,另一部叫《武穆遗书》,得《武穆遗书》者可万人敌于天下。《九阴真经》肯定是虚构的,那么《武穆遗书》真的存在吗?

在黄梅,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替众多武侠迷找到了答案:《武穆遗书》是真有,而且一直就藏在黄梅。“我们岳氏家族特别想跟金庸先生谈谈,因为他说的是错误的。”岳和军说,“《武穆遗书》不是兵法!”“我们可不是凭空说有《武穆遗书》的,早在1987年,我们岳家的嫡系传人就将《武穆遗书》上交给国家了,当时国家还奖励了100元钱。”岳和军说,“当然我们自己也留了手抄本。”“这个是不能给外人看的,家族内部都是只传嫡子嫡孙。只能给你看家谱。”岳和军说,家谱里有很多岳飞的奏折、诗词等文稿,“《武穆遗书》其实是分为文武两种,文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岳飞的孙子岳珂编撰的《金陀革编》,里面讲述了岳飞的生平、思想及军事策略等内容;还有一种就是明代时开始收集整理的各种资料,已经都与家谱合并在了一起。”“捐献给国家的那本里面记录兵法很少,名字是《武穆武术纲要》。”岳和军说。“是岳家军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濯街说,“书中汇集了岳飞麾下大将的各种武功,武功都是秘传,如果只凭岳飞的后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力度的。所以这本书就是真正由岳飞传下的《武穆遗书》。”

“还有一种《武穆遗书》在这片大地上,就是在岳飞的部署之下,岳家军解甲归田后在大别山和长江之间建立的各个村寨。”周濯街介绍说,“岳飞死难20年后,百万金军5路南下。结果攻打黄梅这一路被一群农夫诱敌深入而后合围在了雷家嘴,四面夹击下大败而回。”

“后来岳飞的后人基本上都弃武从文,兵法虽然没有保留下来,但是岳家拳还是一直流传了下来。”周濯街说。

姬际可据半卷《武穆遗书》创建内家第一拳种

作为一代名将,岳飞拳力是相当凶猛的。史书载:绍兴元年正月初十,岳飞与赵秉渊对桌饮酒,醉后失手差点将赵三拳击死。绍兴三年九月,岳飞平叛有功,赵构设宴招待岳飞父子,宴席间赵构见岳飞酒量很大,生怕岳飞醉后危及自身的安全,劝岳飞戒酒,岳飞从此滴酒不尝。以此可见,后来集合了百家之长的岳家拳其战斗力如何了。“《武穆遗书》中不仅有拳法,还有各种兵器的武功。”周濯街介绍说,器械有岳家枪,岳云的双锤、牛皋的双锏、张保的岳家棍,还有钩镰枪等十八般兵器。可谓集冷兵器之大全。

黄梅是国家命名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戏剧之乡”,而因为岳家拳的存在又被命名为“武术之乡”。岳家拳更是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在黄梅以及周边的蕲春、武穴、广济等地区几乎是人人习武。“但是他们都是岳家拳的一部分,比如赵家畈就是只会赵家传下来的那部分,得到真传还是岳家的嫡子嫡孙。”

同样,在外界也有很多武术流派自认为是属于岳家拳一派的。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传明清之际,一个叫姬际可的人无意中在一座破庙发现了半卷《武穆遗书》,并由此创建了内家拳的第一个拳种——形意拳。此外还有鹰爪拳、鸳鸯腿等。

但是,现在岳家拳的传承与其他非遗一样也面临着很大问题,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愿意再学拳法了。不过黄梅县已经开始重视这个传承问题,开始在校园里开设岳家拳课程了。

黄梅人爱吃“油炸桧”岳祖训未禁止与秦姓通婚

据中华岳飞思想研究会统计,在全国四百万岳姓人口中,岳飞后裔有181万多人。“我们同族之间见面一般都喊宗亲,这样就避免了同族在一起辈分高低的尴尬。”岳氏家谱编委会副主任岳继良说,“我们岳家后人家家都供奉飞祖画像。飞祖遇害的日子,正是除夕的前一天,所以每逢忌日,后裔都要吃素,以示悼念。”他说还有一个算是传统,就是,“都喜欢吃油条,但是我们不说吃油条,而是吃‘油炸桧’。”“我们的祖训里还真是没有禁止与秦姓通婚这一条。”岳和军说,当年岳飞遇害,根本不是凭秦桧个人之力所能左右的,而是皇帝本身想要除掉岳飞。“河南就有一个我们岳家的孩子娶了一个秦姓女子。当时是有人反对,不过时代不同了。”

说到禁止通婚,倒是真有个姓氏是禁止与岳姓通婚的,就是完颜氏。金兀术(完颜宗弼)与岳飞的故事那是家喻户晓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当年的女真族完颜氏就定下了族规:不允许他们的后代与岳姓通婚。不过几年前河南也有一个完颜家的儿子娶了岳家的媳妇进门。

还有个姓氏也是禁止后人与岳氏通婚的,就是贡姓,两个姓氏的关系还真不是仇人,反而是因为贡氏的祖先贡祖文救了岳飞的儿子。当时贡祖文接到朝廷密旨,要他缉拿流放岭南途中潜逃的岳飞三子岳雷。为了救下好友的儿子,贡祖文亲自出马,终于找到了岳雷,将其藏匿在自己家中,后来为了保密,连官都不做了,救了故人之子一命。丹阳版的《岳氏宗谱》中明文记载:“贡公为岳氏保孤,百年图维,弃官归隐,大有造于岳氏也。故录其本传,附载于此,俾后之览者,不忘贡公之德。”为体现贡岳两家为一家人,两家规定贡岳两家不得通婚。

皇帝御赐“精忠报国”慈母刺字“尽忠报国”

对于此间热播的《精忠岳飞》,岳飞的后人还是有很多争议的,不过多数都是认为感情戏太多,而没有体现岳飞的精忠报国和百战百胜。也认为这次的演员阵容很强大。

岳飞的扮演者黄晓明发了一篇微博:“我娘在我背上刺字:尽忠报国……”这条微博顿时引起网友热议,因为一直以来书上写的都是“精忠报国”。那么,到底岳母刺字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呢?

1136年,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病逝于军中,岳飞上书朝廷之后,将母亲安葬在了九江庐山脚下。

九江县岳母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岳母祠前面的墙上写的就是“尽忠报国”。关于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岳和军介绍说,皇帝赵构为了表彰岳飞抗金有功,所以特御赐“精忠岳飞”的锦旗一面。岳飞以后每回出征,都会挥舞大旗,士兵因此士气大振。可能是这个原因就有了“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两种说法。不过在岳飞的后人家中,使用的都是姚太夫人所刺的“尽忠报国”。

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奈何“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甘肃有一完颜村,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为何至今避谈岳飞呢?

当地人避谈岳飞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淡化自己曾经与宋朝为敌的金朝女真族身份,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其实现代社会的包容性日渐增强,避谈已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