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在百家姓里面吗?
肜在《百家姓》中,但实实在在是一个姓氏。
肜姓起源
肜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肜鱼氏
黄帝"第三妃肜鱼氏生子二:挥、夷彭(夷鼓)"。"挥造弧矢,封于张。" 明张浚《张姓统宗谱》:"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肜鱼氏之子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祖弧星"。 氐人氏(鱼图腾)继承炎帝氏以建木为表,通天达地。制历,是肜鱼氏之后。 传说肜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 肜鱼氏的图腾由彤鱼和太阳组成。实行大山天齐纪历,如鱼下"日"所示:"日"下一横为水平,两侧的太极印为日升降轨迹;日上一横为地平,中央为天齐建木,以此观测太阳运行。肜鱼氏尚彤与赤。
百家姓探源彤、肜两姓之由来
古之姓氏,仍以战功卓著者而封姓氏,以亡国者封国民姓氏。
彤姓、肜姓是以国为姓氏。
彤:彤氏 出于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
肜:肜氏 本彤氏,避仇改为肜。
彤姓
姓氏。北京、山西太原、临汾,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据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介绍:"彤姓,出自姬姓。" 一、《郑通志 氏族略》云:"出于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 广韵 冬》记载:"彤,姓。彤伯为成王宗支。"《史记》云:"彤伯为成王宗伯。"《路史》则云:"周成王封支子于彤。后以为氏。"《通志 二六 二 以国为氏》记载:"彤氏,出于彤伯。周之同姓国,为成王宗伯。"据《路史》记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支子于彤城(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建立彤国,为伯爵爵位,世称彤伯,其后以国为姓,乃成彤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上述所云不尽相同。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据《史记》记载:"彤姓出自姬姓,大禹王之后,因受封于彤城得复姓彤城氏,后省文去城字,遂成为彤姓。"因为大禹系出黄帝之后,所以,这一支彤姓亦是黄帝后裔。
明朝有彤浩,永乐中三水县教谕;又有彤铠,南昌千户。
肜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古之姓氏,仍以战功卓著者而封姓氏,以亡国者封国民姓氏。
彤姓、肜姓是以国为姓氏。
彤:彤氏 出于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
肜:肜氏 本彤氏,避仇改为肜。 姓氏。北京、山西太原、临汾,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据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介绍:“彤姓,出自姬姓。” 一、《郑通志 氏族略》云:“出于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 广韵 冬》记载:“彤,姓。彤伯为成王宗支。”《史记》云:“彤伯为成王宗伯。”《路史》则云:“周成王封支子于彤。后以为氏。”《通志 二六 二 以国为氏》记载:“彤氏,出于彤伯。周之同姓国,为成王宗伯。”据《路史》记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支子于彤城(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建立彤国,为伯爵爵位,世称彤伯,其后以国为姓,乃成彤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上述所云不尽相同。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据《史记》记载:“彤姓出自姬姓,大禹王之后,因受封于彤城得复姓彤城氏,后省文去城字,遂成为彤姓。”因为大禹系出黄帝之后,所以,这一支彤姓亦是黄帝后裔。
明朝有彤浩,永乐中三水县教谕;又有彤铠,南昌千户。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的两位宰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满族、彝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
祖氏的来源,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后二十八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氏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五千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朝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称为祖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京兆郡:唐朝国都长安直辖区,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明)祖钦等纂修,(清)祖富言续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义忠良诗书经史礼乐文童范阳华胄奕世荣昌惟斯后人耕……”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转]贾谧是贾南风皇后的亲外甥,自然大受宠幸。加之他承袭其外祖贾充之爵,又有皇后椒房之亲,权过人主,威福无比。“(贾)谧好学,有才思”,是个文学青年,虽然“器物珍丽,歌僮美女,选极一时”,仍然不满足于奢侈。有人谀称贾谧文章华美,可与汉代大才子贾谊比肩,这一拍正中下怀,浮华小伙立刻“开门延宾”,一时间“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当时声名赫赫的这个文学小圈子共有二十四人,号为“文章二十四友”,其中不仅有刚刚幸免于杨骏之难的美男子潘岳,还有中国文学史上数位名人——陆机、陆云、左思、刘琨以及那位因富而流名后世的石崇等人。 言及贾谧,不得不交待一下他的外祖父、当朝皇后贾南风之父贾充。“杀人放火富贵终,修桥补路贫贱死”,贾充正是这样一个一生坏事做尽,却安享荣华富贵,幸福老死于床上的典型人物。 贾充,本来是曹魏朝大臣,司马氏掌权后,他马上见风使船,倾心附合司马氏。魏帝曹髦在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著名历史口号后,小伙子持剑登车,亲自从宫中杀出,讨伐权臣司马昭。贾充率军士与曹髦拒战。贾充家门贵幸,其前妻李氏之女为齐王司马攸的王妃,其后妻郭槐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充自以对司马父子有推立深思大功,常常肆无忌惮,恃功居傲。贾充后妻郭槐奇妒。贾郭两人原有两个儿子,皆因郭槐奇妒而死。长子贾黎民三岁时,乳母抱于怀中,贾充从外面进来,小孩子见到爸爸乐得手舞足蹈,贾充走近前逗孩子玩耍。郭槐望见,以为贾充与乳母有一腿,当庭就抢下孩子,把乳母鞭打而死。“(贾)黎民恋念,发病而死。”小孩子整日和乳母吃住在一起,感情极深。眼见奶娘被打死,又惊恐又想念,很快死掉。后来,郭槐又生一男孩,已有一岁多时,贾充爱儿子,用手抚摸怀抱在乳母中的小孩子的光脑袋。“郭(槐)疑乳母,又杀之,儿亦思慕而死。”好好两个儿子,因郭槐奇妒,皆幼小时就暴死,贾充因之没有了继承人。贾充与侍中任恺不睦。任恺便在一次朝会时,借口关中氐羌反叛,劝说武帝派“德高望重”的贾充为都督秦琼二州诸军事,拟外派做官。京官做久,外派虽然又增加了几个虚衔,其实和被贬差不多。只要远离了政治核心和皇帝,疏于走动,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贾充愤懑之间,其私交甚好的朋友给他出主意,劝他嫁女与太子。皇储结婚,丈人肯定得留居京师办大事,这样,既无推辞之名,又可因故不行。贾充老婆郭槐也四处活动,杨皇后又使劲吹枕边风,贾充亲信等人也不断向武帝讲贾家女儿“才质令淑”,果然最终事成,贾南风成为傻太子的正妃。所以,好多大事的缘起,往往是件八杆子也不打着的小事。假使当初贾充不被外派,他也不会动起把女儿嫁给傻冒太子的念头。这样倒好,自己的老身子骨是留在京城了,安乐床箦而死,但身死数年后,数宗数族皆被杀个溜光,鸡犬不留。 贾谧是贾充小女儿贾午(当时差点嫁给惠帝)的儿子,其父亲是南阳人韩寿。“窃玉偷香”一典,正是由于贾谧的这位美男子爸爸。韩寿“美姿容,善容止”,也是贵族子弟,其曾祖父韩暨曾为魏国司徒。小伙子二十岁左右,即被贾充辟为司空掾,成日与贾充一帮僚属在府中宴饮论事。贾午少女思春,曾于窗户间窥见韩寿美貌郎君,就遣一婢女往韩寿处,充当红娘。 这婢女伶牙俐齿,说贾午“光丽艳逸,端美绝伦”。韩寿心动,小伙子又身体好,“劲捷过人,逾垣而至”,那么高大的府墙,竟也能跳过,这韩寿轻功真是了得。丑姑娘食髓知味,云雨数番后畅爽得不得,把晋武帝御赐给老爸的西域异香也偷出来赠送给韩小伙。贾充的僚属报称,说韩寿身上奇香扑鼻,经月不歇,贾充大惊,深知这种异香武帝只赐给自己和大司马陈骞。又联想小女儿近来“悦畅异于常人”,明白是女儿偷汉,便也顺坡下驴,把贾午嫁予韩寿为妻。韩寿命好,惠帝即位后不久的元康初年就病死。但他的四个兄弟和老婆贾午后来均被族诛,贾午更是被大棍乱捶而死。可见,男欢女爱的故事虽美好动人,但应该只观高潮大团圆处即可止歇,再往下看,就是鲜血淋漓,血肉横飞了。 因此,贾谧原姓韩,应为韩谧才对。正是因其外祖贾充无子绝后,他才以外孙入继贾家,改姓为贾。史载,“(潘)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诌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足见贾谧地位之高。 贾南风荒*放恣,一爽到底。她先是借看病为名,与太医令程据搞在一起,肆无忌惮,“乱彰内外”。而后还觉不过瘾,天天派人从宫外哄取美少年俊小伙入宫,败火过后,常常是杀人灭口,把这些“药渣”统统做掉。洛阳城南有个管治安的小吏,“端丽美容止”,平时工资微薄,忽然身上穿戴奇异,所佩珠玉皆罕见内廷之物。他周围的同事察觉其事可疑,禀报上司,派人马上把他拘押审问。这个漂亮小伙辩称:“先前遇见一个老婆子,说她家里有人得病,巫师卜卦说要一位居于城南的年青男人至家禳解,并有重酬。我贪财心切,就随她前往。中途换车,我被藏在盛放衣物的箱笼里,走了十几里,过六、七道大门,箱笼一开,忽然见到壮丽精至的楼台殿阁。我问老妇人这是哪里,她回答是天上。马上有人过来伺候我沐浴熏香,好吃好喝过后,又给我换上华美的衣服,带入室内。屋里有一个妇人,大概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矮小,皮肤青黑,眉间有痣。我和她欢渡数晚,共寝欢宴。临别时,这矮胖黑妇人赠我这些衣物饰品。”大概这个小吏床上功夫好,人又美貌温存,深得贾南风喜爱,故而留其一命。堂上堂下人听小吏辩说,纷纷窃笑,皆明白了事情原委,知道这位同事和当今傻冒圣上是“同情兄”,替惠帝出汗出力。 后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杀入中原,大地板荡,黎民涂炭,一发不可收拾。公元216年,大英雄曹孟德把降附的匈奴人分为五部,立单于呼韩邪(魏朝当时改姓刘)为部师,在当时的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和祁县、新兴(忻县)等地居住,渐渐与汉人混居杂处,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但匈奴屠各族的刘姓贵族仍持有旧时声威,又有现成的五部军事组织,一呼百应;此外,散居上党的还有匈奴别种羯族许多人,他们也常常遭受当地汉族地主的歧视与欺压,加上居于并州附近虎视眈眈的鲜卑族、扶风等的氐族、以及自东汉以来散居关中诸郡的羌族,数股势力都蠢蠢欲动,只要有机可乘,“仇恨的怒火”终会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当其时也,有识之士皆早已看出离乱战杀之征。“关内侯敦煌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索靖的《出师颂》书贴于2003年由嘉德公司拍出2200万人民币,由故宫博物院拍得。当然,此贴真伪很值得怀疑)。 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宠任属下孙秀,在西北地区与雍州刺史解系交恶,互相攻讦,更相上表朝廷。晋廷朝议后,以梁王司马肜氏替赵王司马伦职务,征司马伦入朝为车骑将军。解系的弟弟解结时任朝中御史中丞,就在司空张华前力陈孙秀祸乱氐、羌的事情。张华闻知后,就让梁王司马肜到任后诛杀孙秀。孙秀惊惧,派好友辛冉携带大批珍宝到梁王处说好话,表示“氐、羌自反,非(孙)秀之罪”。梁王司马肜与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没什么过结,又收到大笔好东西,自然不了了之。 赵王司马伦入朝后,依照孙秀的谋划,大散珍宝,与贾氏亲族深相结纳,“贾后大爱信之”。与贾后搞好关系后,司马伦上表请求录尚书事,参预中央朝政,廷议时,张华与裴頠“固执以为不可”,由此,司马伦与张秀深恨张、裴二人。 赵王司马伦与张秀入朝,为日后的祸乱埋下了一大伏笔。 血肉横飞杀戮始——皇太子司马遹被杀引起的大乱 贾后*虐日甚,秽声播于宇内。官为散骑常侍的贾后外甥贾谧也自我感觉特好。他在太子东宫侍讲时,态度倨傲,与太子下围棋时,也乍乍呼呼,和这位当朝储君争抢棋子丝毫不让,没有一点人臣谦卑的态度。当时,皇太子司马遹的十六叔成都王司马颖在座,看见贾谧如此没有尊卑之分,便当面叱责他。贾谧心怀怨恨,很快就入宫向姨母贾南风告了司马颖一状。贾后自然偏向外甥,立马下诏派司马颖出镇邺城,赶出京都。 贾谧虽依恃贾后肆无忌惮,但贾氏并非所有亲戚都这么跋扈。贾后族兄贾模与贾后表兄裴頠“恐祸及已,甚忧之”。两个找到当朝司空张华,一起商议时下国事。裴頠更是建议废掉*荡放肆的贾南风,拥立皇太子生母谢淑妃为后。一言即出,张华和贾模都很惊惧,认为“皇帝本人并无废掉皇后的意思,如果我们专而行之,皇帝恐怕不会赞同。”同时,二人又怕司马诸王各拥兵镇,朝中朋党林立,弄不好会引发祸端,“身死国危,无益社稷”。 裴頠此议,本是深思熟虑,见张华、贾模不同意,他孤掌难鸣,也无可奈何。“但昏虐之人(指贾后),无所忌惮,乱可立待,将如之何?”张华老臣,无意生事,便对贾、裴两人讲:“您两人现在因为是皇后亲戚,颇见信任,希望多在左右劝告皇后,如果不出什么事,天下还未必会生出什么大乱。如此,我们这些人还能善终于家。”张华虽一直是晋朝忠臣,但临危不断,明哲保身,也是书生之流,最终三族不保,身首异处。 忧惧之余,裴頠只能找到贾后的母亲、自己的亲姨广城君郭槐,言辞恳切地陈说祸福,让老太太申诫贾后善待皇太子。贾模也多次面见皇后贾南风,陈说祸福。贾南风不仅听不进去,还认为这位族兄胳膊肘往外拐,怀存异心,便开始在朝中排斥贾模。贾模郁郁不得志,又忧发于心,不久就患病而死。 一生奇妒无比的贾后亲妈广城君郭槐,临老倒往好处转弯,她常常劝皇后女儿对皇太子好一些,并不时切责怒骂无礼于太子的外孙贾谧。为了亲上加亲保证太子继位后贾家无祸,她还想把贾谧的妹妹许配给太子当太子妃,太子司马遹自己也想取贾谧的妹妹巩固自己的地位。贾后、贾谧以及贾午都不听,反而为太子迎娶大臣王衍(就是“信口雌黄”那位爷)的小女儿为妃。同时,贾后又为贾谧聘王衍大女儿为妻。皇太子早就听说王衍大女儿相貌更美,现在反被贾谧抢去,心中甚不能平。 郭槐临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一直谆谆嘱咐女儿贾南风要对太子慈爱,不可听从贾午、贾谧的话。言毕,鸣呜哀哉。对此,贾后当然是当作老娘们临死的胡话,耳边风一样。 言及晋末大乱,不得不提惠帝太子司马遹。 皇太子司马遹 ,字熙祖,为晋惠帝长子(也可能是武帝司马炎之子)。史载,他“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一次皇宫内半夜失火,晋武帝登楼观望,司马遹 当时才五岁,在一旁牵武帝的衣带把爷爷(或爸爸)拉入暗影之中。晋武帝觉得很好奇,问小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司马遹 说:“暮夜苍猝,应严加提防,不应该让旁人看见皇帝在光亮中”。武帝如此对司马遹 更加称奇。司马遹六、七岁时,又陪晋武帝到太牢(祭祀部门)养猪的地方观玩,他对武帝说:“这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不杀掉给臣下们吃呢,留在这里浪费五谷粮食。”武帝大喜,马上派人杀猪分赐众臣,并抚着小孩的后背对大臣傅祗说:“此儿当兴吾家。”不仅如此,武帝还在朝会上对群臣表示司马遹 人品样貌与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很类似,“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是无人可替的皇储样板。 可惜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皇太子司马遹“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不能尊敬保傅”。阴险恶毒的皇后贾南风一直很忌讳这位素有令名、又非自己亲生的皇太子,密遣身边太监不时去怂勇太子“极意所欲”。处于青春期的司马遹见无人管事,更加放肆,“于是慢驰益彰,或废朝侍,恒在后园游戏”。他常常割断马鞍束带,又命左右侍从骑马奔驰,看见这些人纷纷落马就哈哈大笑,以此为乐;有人小不如意,太子亲自上前拳打脚踏;他还常常在太子东宫开设市集,买卖为乐,而且“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和北京那个卖糖果的劳模有那么一比(太子生母谢淑妃之父是屠户,不知这种技艺是否也属“遗传”);朝廷每月供东宫五十万钱,太子常常超支,并且派人把太子西园所收获的青菜和自用的米、面、鸡弄到集市上卖掉,收入统统用作自己赏赐左右的开销。时为太子洗马的江统(就是上《徒戎论》那位。太子洗马是官职,不是为太子洗马的人)上书太子,谏劝他改正过失,太子不纳。太子舍人杜锡也不时谏劝太子修德进善,司马遹又怒又不耐烦,让人把大针藏在杜锡的坐垫中,刺得老先生鲜血淋漓。 由于太子司马遹与贾后外甥贾谧年纪相仿,都是二十啷当岁的青年人,互不相容。太子娶了王衍相貌稍差的小女儿,贾谧娶了王衍貌美的长女,太子心中更是愤愤不平,溢于言表。贾谧至东宫参见,太子常不以为意,甚至往往把贾谧一人甩在室内,自己去到后庭与左右玩耍游戏。贾谧也心中怨愤,于是入宫见皇后姨妈,说太子曾对人表示,他要仿效先前废杨后的故事废掉贾后,并杀掉贾氏一族。贾南风眼里不揉沙子,又一直心忌太子,闻言当然大怒,马上派人四处揭宣太子之短,“于是朝野咸知贾后有废太子意”。 晋惠帝元康九年,阴历十二月(公元300年1月),经过长久谋划,贾后终于下定废杀太子的决心,她以惠帝生病为由,遣人唤太子入朝。此前,美男子潘岳(就是大家熟知的潘安)连夜被贾谧唤入宫中,面见贾后。 潘岳与贾谧是酒肉文友哥们,熟得不得了,但入宫面见当朝皇后,还真是多少年的第一遭。贾后直爽,把想废太子的意思直说出来,让潘岳以太子口气手写个草稿,准备把太子灌醉后让他依样画葫芦,籍此定罪。 虽史书没有详细记录潘岳彼时的情状,但我们仍可以想见美男子肯定吓得半死,受惊非轻。如果是床第上侍弄一下这位黑丑矮胖的皇后,估计潘岳还不会太推辞,反正自己又不是第一个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哥们;设计陷害储君,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任谁也不敢轻易接受这样一个“重任”。但面对好友贾谧殷切的目光,以及黑丑娘们的肥嘟嘟的凶脸,潘岳心里也清楚如果自己说个“不”字,当时就会大脑袋搬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公元299年)十二月,太子长子司马虨(bīn)生病了。太子为儿子祈福,忽然接到密诏,皇上令太子立即入朝。太子前去,有侍者叫太子在旁边的宫殿先等等,一个叫陈舞的宫女左手持一盘枣子,右手持一壶酒,说是皇上赐的。太子酒量不大,不一会儿就喝醉了;趁太子喝醉了酒,潘岳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岳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提笔仿冒太子口吻写下这样的草稿:“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皇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太子母)共约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太子已是醉眼蒙眬,也不看原稿是什么就按着这么写,字迹歪歪斜斜的,好不容易写了两张,就被拿走了;太子的酒还没醒就被带走了。第二天早朝,惠帝召集王公大臣们叫来黄门,令董猛拿出两张纸给群臣传阅,说是不孝儿子写的,这样大逆不道,要把他赐死。大家一听心惊胆战。张华和裴頠觉得很诧异,看其中一张上面写道:皇帝应该自己了结自己了,不然我来帮你了结;皇后你也要自己了结自己,不然还是我来帮你。 又看第二张,写的大概叫太子母亲谢淑媛(即谢玖)同时进行祭祀而共同谋反。大家看了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只有张华上前说要核实一下才行。裴頠也说要查明真伪,免得他人诬陷太子。惠帝听了,像聋了一样,不说话。殿后走出一个内侍,说是奉了贾皇后的命令取来太子的笔记让大家校对。笔迹大概相同,无法分辨真伪。因为贾皇后叫潘岳模仿太子的笔迹来查漏补写,所以大家都看不出来。潘岳就是那个史上第一美男潘安。裴頠要追查拿到这张纸的人,张华也要求找来太子对质。大家议论纷纷,惠帝一言不发;贾皇后则早已怒气冲天,叫董猛来传话说:“事不宜迟,要马上定夺,不肯传诏的要以军法处置。”张华反驳说:“国家大事,应由皇上主持,你是谁?乱传圣旨,混淆圣听。”董猛只得退了回去。贾皇后怕事情有变,就起草上表贬太子为庶人。惠帝依此行事,然后退朝了。 于是太子被遣往金墉城居住。太子妃和儿子也一同前去,太子宠妾蒋美人被活活打死,太子母亲也不能幸免。王衍怕惹祸上身,连忙叫自己的女儿和太子离婚,回到了娘家。贾南风怕日久生变,决定下毒手杀太子以绝后患。她于是召入太医令程据制了毒药,让黄门孙虑去逼太子服下。太子谨慎不服,竟被孙虑用药杵给活活打死,死时才二十三岁。狡诈的贾皇后上表要求厚葬太子,惠帝就用王礼埋葬了太子。 张华的小儿子张韪劝父亲早日离开去避祸,张华却说要静待天命。另一边,司马雅劝说张华和赵王司马伦一起废了皇后,张华也不作声。司马雅不禁大骂:“刀都架在你脖子上了,还这样不表态!” 此时赵王司马伦开始假拟诏书,令三部司马百人入宫废后。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冏(jiǒng)与司马伦共同进入宫中。华林命令骆休为内应,将司马冏带到惠帝的住处,逼着皇帝走出御东堂,同时召入贾谧。贾谧不知道,就直接去了,见里面已经全是士兵,连忙呼救,却立即被人砍下首级。贾皇后听到贾谧呼救,连忙出来看是怎么回事,不料见到眼前的司马冏,大吃一惊:“你来干什么?”齐王说:“收到诏书要收押你。”皇后回答:“诏书都是我写的,这是谁写的?”说完就返回阁楼,在栏杆旁高喊:“陛下,你的老婆被人废去,恐怕你也快被废了。”司马冏哪里管这些,带兵直入,捆住了贾后。司马冏随后派兵监守,自己又去收捕赵粲和贾谧,并将两人打死。另外司马伦还拿下了司空张华和仆射裴頠等人,当即处死。一同受刑被杀的还有张华的两个儿子;裴頠的两个儿子裴嵩、裴该则由梁王保下了。 贾皇后贬为庶人,迁往金墉城,贾氏的党羽刘振、董猛、孙虑、程据等被诛杀。司徒王戎是裴頠的岳丈,也被罢了官。此时文武百官只要和贾、郭、张、裴四家有点儿关系的,不是被连坐就是被罢官,不胜枚举。
“肜”在百家姓里面吗?
本文2023-09-29 23:14: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