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 搬家 会不会被带走
这要看家具里是否有带走了繁殖蚁(有性的雌蚁和雄蚁),如有肯定就有新群建立,如只带走工蚁与兵蚁的话也没啥关系。
一、白蚁简介
白蚁是等翅目的昆虫,因而具有昆虫的基本特征。其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可以自由转动,生有触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取食器官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胸部分前胸、中胸、后胸三个体节,每一胸节分别生一对足。有翅成虫的中、后胸各生一对狭长的膜质翅。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几乎相等,等翅目的名称就由此而来。腹部10节,雄虫生殖孔开口于第9与第10腹板间;雌虫第7腹板增大,生殖孔开口于下,第8和第9腹板则缩小,多数种类有一对简单的刺突,位于第9腹板中缘,第10腹板两侧生有一对尾须。白蚁体躯几丁质化的程度随着不同种类有不同变化,一般有翅成虫的体壁几丁质化高,且硬,工蚁体壁几丁质化较浅,而软。体躯的毛随种类而异,有多有少,有的近于裸露。体色由白色、淡**、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种类的体色较浅淡,近于乳白色。白蚁体长一般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的长度约为10-30毫米,但多年生蚁后由于生殖腺的发达,腹部极度膨大,整个体长可达60-70毫米,有的种类的蚁后甚至可超过100毫米。
二、分类
白蚁是多形态昆虫,一般每个家族可分为两大类型:生殖型、非生殖型。
1、生殖型
生殖型又称繁殖蚁,指有性的雌蚁和雄蚁,它们的职责是保持旧群体和创立新群体,分原始繁殖蚁和补充繁殖蚁两类。
①长翅型(第一型)
或有翅型:体躯骨化,黄、褐或黑色,有两对发达的翅。每年4-6月是
其分飞高峰期,特别是在春夏雨后闷热时,大量长翅繁殖蚁从蚁巢中飞出,在离巢不远处的建筑物附近低飞,飞行时间很短,这种现象称为婚飞或群飞(分群)。群蚁在低空飞舞,好像在开舞会,各自毫无拘束地自由选择对象。"情投意合者"飞落地面,各自脱掉翅膀,雌雄成双追逐,通常为雌前雄后,完成"婚配"大事。配对后的雌雄成虫经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寻找合适场所,建筑新巢"定居"。入穴后,雄虫常用口器舔舐雌虫的腹部,有时雌雄虫彼此舔舐,然后产卵,繁殖后代,另立新的群体。这对"新婚"的雌雄蚁,就是未来新群体的母蚁和父蚁,也就是新群体中的蚁后和蚁王。大多情况下,这对伴侣终身过着"一夫一妻制"的文明社会生活。但不是婚飞中的所有个体都能成双建立新群,当它们大量飞出时,常被各种鸟类、捕食性昆虫或其他动物吃掉,往往只有其中的少数能够幸存下来,但尽管是少数,也足以维持其种族繁衍,并造成对木质建筑物的危害的了,王后躺在王室中可是专门"生育"的,到一定时期又有成虫出飞建立新的群体。
②短翅型(第二型)
称为补充繁殖型。白蚁群体久居住在一个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蚁和少量兵蚁离开主群体远去寻食找水。随着时间推移和距离的远离,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使它们与主群体完全失去联系。这时它们即组成小群体,然后群体内部就能产生补充型蚁王和蚁后,而成为独立群体。另外,当原始蚁王、蚁后死亡后,短翅型蚁王、蚁后作为补充出现,延续整个白蚁群体的繁衍。
③无翅型(第三型)
无翅补充型蚁王、蚁后(第三型蚁王、蚁后)比“第二型”更少见。在西沙原鼻白蚁和散白蚁群体内发现,在家白蚁群体内也偶有发现。来自不具翅芽的幼虫或来源于工蚁。
补充繁殖蚁有两类:短翅型(或称成虫第二型)和无翅型(或称成虫第三型)。此种现象在较高级的白蚁科昆虫的巢中比较少见。
2、非繁殖型
非繁殖型指没有繁殖能力的白蚁。它们无翅,生殖器官已经退化,包括若蚁、工蚁、兵蚁三大类。根据其担负的是劳动还是作战的任务,有工蚁与兵蚁之分。
①工蚁
在蚁群中数量最多,占群体数量的绝大部分,形态与成虫相似,通常体色较暗,有雌、雄性别之分。工蚁头阔,复眼消失,有时仅存痕迹。工蚁往往还有大、小型之分,无生殖机能。担任巢内很多繁杂的工作,如建筑蚁冢,开掘隧道,修建蚁路,培养菌圃,采集食物,饲育幼蚁、兵蚁和蚁后,清洁卫生,看护蚁卵等。在无兵蚁的种类中,它们还要负责抵御外敌。
②兵蚁
兵蚁是白蚁群体中变化较大的品级,除少数种类缺兵蚁外,一般从3~4龄幼蚁开始,部分幼蚁分化为色泽较淡的前兵蚁,进而成为兵蚁。
兵蚁是群体的防卫者,虽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繁殖。兵蚁的头部长而高度骨化,上颚特别发达,但已失去了取食功能,而成为御敌的武器,还可用上颚堵塞洞口、蚁道或王宫入口。
由于兵蚁失去了取食功能,因而食物由工蚁饲喂。
兵蚁大致可分上颚型和象鼻型2类,前者有强大的上颚,好似一把二齿的大叉子。后者有发达的额鼻,头延伸成象鼻状,当它与敌搏斗时,可喷出胶质分泌物,涂抹敌害。
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在日本发现了完全由雌性昆虫组成的白蚁群落,而且其生活可谓繁荣昌盛。虽然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几种昆虫很容易在没有任何雄性的情况下繁殖,但这种白蚁族群对于科学家理解无性繁殖来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发现。
在地球上,大多数物种都会进行有性繁殖才能孕育后代。
然而,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发现,有些物种能够采用无性繁殖的形式。我们在鲨鱼、蜥蜴、蛇、两栖动物和鱼类等动物身上都观察到过这种现象,这被称为单性生殖。
显然,这种情况也能够出现在昆虫世界。蚜虫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个例子。
与此同时,蜜蜂和蚂蚁不仅有时会进行无性繁殖,它们自身也能够生活在完全由雌性组成的群落中。它们制造雄性白蚁的目的,只是为了与蚁后交配。等这种雄性白蚁完成功能后,就会被毫不客气地赶出去。
虽然白蚁通常有蚁后(女王)来产生后代,但在白蚁世界中也存在着会抚育后代的国王。而且,白蚁栖息地往往由不会进行繁殖行为的雄性和雌性“工人”组成,它们为了白蚁家族的利益而共同努力着。
但是,当调查日本白蚁物种Glyptotermes nakajimai的群落时,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他们所统计的昆虫中,竟然没有一个雄性。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科学家研究了来自日本全国15个野外地点的74个白蚁群落。经过精心审查,他们发现60%的白蚁群落没有雄性白蚁。
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族群中的白蚁女王无需和白蚁国王交配,它们能够直接孵化未受精的虫卵,而且效率不错。
悉尼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内森表示:“这些结果表明,雄性对维持动物社会并非必不可少的,虽然它们之前曾扮演着积极的社会角色。”
混合型白蚁群落越来越多地产出非受精卵的后代。这些白蚁群落逐渐散布在四国和九州的南部小岛屿上。
在深入挖掘遗传物质后,研究小组发现两种类型群落之间的分裂发生在大约1400万年前。
研究人员认为,在新环境中建立白蚁种群时,转向成单性生殖可能会给这些昆虫带来优势。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性种群的增长率是有性种群的两倍,因为只有雌性才需要繁殖,”内森指出,“这种提升的种群增长效率使昆虫更容易在新环境中巩固自身族群。”
研究团队表示,白蚁已经呈现出形态和种群的差异。全雌性群体中的昆虫头部大小更均匀,而且全雌性群体中的“士兵”数量更少。
但就目前而言,虽然它们在技术上仍然属于是同一物种,但这一发现表明复杂的动物社会能够动态性地发生重大变化。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无性的社会谱系可以从混合性别的白蚁社会发展而来,这种证据说明,雄性对维持先前的动物社会是不必要的。曾经,这些雄性昆虫在社会中扮演着积极的社会角色。”
目前,相关研究已发表在《BMC Biology》学术期刊上。
谈起白蚁,这种小微动物似乎并不受人们的待见,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家里面不知多少家具、墙壁毁于白蚁之手,就连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屋,依然能够被白蚁侵蚀,在美国,白蚁更是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不过这种人人都讨厌的白蚁,放在森林中,却是“守护神”一般的存在,因为白蚁,使得森林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甚至帮助一片森林在2015-2016年安全地度过了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所带来的巨大干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我们对白蚁的普遍印象,对于这点我不否认,白蚁对人类工事来说的确有巨大的危害,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之一,有人称它是无牙老虎,那也不为过。
整体来说,白蚁所带来的危害可以简单分成五种,分别是对经济作物的危害,对林木的危害,对房屋家具的危害,对江河堤坝的危害,以及对金属制品的危害。不过白蚁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如果将全部的“账”都算在一种蚂蚁上面肯定是不合理的。
黄翅大白蚁
比如黄翅大白蚁、海南土白蚁等会啃食甘蔗,给农民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树白蚁、新白蚁等则会危害树木;破坏房屋建筑的主要是家白蚁、散白蚁等;蛀食堤坝的是土白蚁、大白蚁等;而白蚁之所以能够毁坏金属制品,特别是银器,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分泌一种高浓度的蚁酸,然后与白银反应生成能够被白蚁当作食物的蚁酸银。
当然,白蚁的危害还远不止如此,甚至纸张、布匹、农作物等等,都能够被白蚁毁掉。
可能很多不理解,一个小小的白蚁,是怎么毁掉堤坝的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堤坝上筑巢,将夯实的堤坝内部钻成千疮百孔,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堤坝还是原来的堤坝,可内部已经有许多地方空了,一旦遇上洪水之类的,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兴建了数以万计的堤坝,无论是对民生还是对经济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可是时间久了,引来白蚁在内部筑巢,将堤坝内部筑空,甚至有些蚁道会贯穿堤坝的内外斜坡,当洪水来临时,极容易就会出现管涌,最坏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整个堤坝崩坏。
比如1962-1983年间,四川的牛家湾水库大坝、广东漠阳江、广西的南流江围、广东清远的龙塘围等,都因为被白蚁筑空而导致崩坏,不过幸好在人们的努力下,我国堤坝白蚁防治手段已经成熟,蚁害基本被控制住了。
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从事筑巢工作的基本是工蚁,初建的白蚁巢穴非常简单,只是一个稍微拱起的小土腔,一般都是深入地下十几厘米左右,随着白蚁家族的不断发展,巢系的结构也不断发展扩大,主巢开始往更深的地下发展,深度通常超过一米,同时蚁道四通八达,如果整个白蚁家族发展的年份比较久,数量足够多,甚至能够将整个小型堤坝筑满。
白蚁对于人类工事来说,的确危害很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远在马来西亚的马廖盆地,同样生活着许多的白蚁,但是这里面的白蚁似乎变得可爱了许多,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这里的森林轻松躲过了旱灾。
它们疏松土壤、咀嚼树下的落叶,使得枯枝败叶里的营养物质重新回到了该生态系统当中。对于整个森林生态来说,白蚁维系着它们的健康,其作用不可代替。
人们发现,在降雨量充足的森林里面,不管有没有白蚁,该片地区的森林都差不多,可一旦到了干旱时期,有白蚁的森林与没有白蚁的森林差别就会很大,具体来说就是有大量白蚁生活的区域里面,土壤会比较湿润,同时周围发芽的草木树苗会更多。
即便是十分严重的旱灾,有大量白蚁的森林也能轻松幸免于难。白蚁能够帮助森林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并且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探求白蚁究竟是怎么在生态中发挥作用的,简单来说就是白蚁在日常进食活动中,会将森林的土地疏松,啃食落叶,使得土地变得湿润,让森林在旱季来临的时候,不会变得不堪一击。
在今年1月份《科学》杂志里面的一篇研究显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婆罗洲里的一片森林十分干旱,但是地上的白蚁却特别多,是降雨量正常森林里面的两倍,正是这些白蚁,帮助森林躲过了旱灾。
科学家们认为,随着气候的变化,目前全世界的热带雨林都已经不像最开始的那种原始状态了,许多森林已经退化甚至变得支离破碎,白蚁的数量也在显著下降,而婆罗洲的干旱还会越来越严重,白蚁成了保护森林的关键所在。
所以,白蚁家族依旧是那个能毁堤灭坝的白蚁家族,只是所在的地方不一样,充当的角色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其实雄蚁都是蚁王
白蚁家族分为蚁后 蚁王 工蚁 地位依次下降
雄蚁在生殖前都是蚁王 而生殖后它的生殖器会萎缩 最后被白蚁家族抛弃 也就是说它的生殖功能是一次性的
所以白蚁为了保证产下足够的工蚁 就需要许多雄蚁和蚁后交配
总结就是:雄蚁=蚁王
前不久,出于研究目的,绍兴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从土里完整地挖出来了一个黄翅大白蚁巢,这个白蚁窝竟有1000多斤重……是好几位工作人员把它抬下山的。小小的白蚁怎么能搞出这么大的窝来啊?
白蚁窝不简单
不过,这个白蚁窝虽然不小,离最大的白蚁窝还差得远……土栖白蚁是伟大的建筑师,其建筑代表是矗立在热带草原的巨大的白蚁山,可以高出地面数米甚至更高,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如果把白蚁放大到人类的尺寸,那整个白蚁冢就有一万多米高!超越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这样一个庞大的巢穴竟是白蚁口衔泥土混合唾液,一点一点堆起来的!
掰开以后的翘鼻象白蚁巢穴(摄影:冉浩)
巢穴里的翘鼻象白蚁(摄影:冉浩)
这些白蚁山里面生活着200万居民,是一个超级昆虫都市,维护这个庞大都市的正常运转更具挑战性——巢穴中白蚁的密度很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污浊的空气,所有成员都可能窒息死。白蚁考虑到了这一点,整个“山峰”设计精巧,不仅做到了随时都有新鲜空气,更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巢穴的温度也被极为精确的控制着:尽管当地的温度在3℃到42℃之间变化,但白蚁巢穴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31℃左右。实际上,白蚁建造了一座会“呼吸”的大厦!这个大厦通过庞大的通气管网,不断吸入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排出带有二氧化碳的污浊空气。
这背后是一个叫“烟囱效应”的物理原理,其来自于燃烧的炉火,因为冷空气重,热空气轻,热空气随着烟囱向上升,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则从火炉底部被抽入炉内,使炉火烧得更旺。白蚁巢穴核心“炉火”是一个巨大的菌园,白蚁们用粪便培养起了被称为鸡枞菌(Termitomyces)的真菌加以食用,这不仅使粪便中未被消化的营养再次利用了起来,而且菌园产生的热量将推动整个巢穴的通风换气。巢穴内外温差越大,巢穴越高,通风降温效果就越好。白蚁巢穴的这种特殊通风体系被建筑师视为珍宝,他们仿照白蚁巢建造了不少“会呼吸”的大厦。这其中,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东门购物中心是建造较早,也是最着名的一幢。尽管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但这家购物中心却没有安装制冷空调,奥秘就在这里。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内,由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建造的生态示范办公楼也有类似的通风结构。此外,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德国新国会大厦和英国BRE环境楼等也是比较着名的类似建筑。白蚁巢穴中温度适中、气候宜虫,以至于很多甲虫、蝇类等动物都会想尽办法挤到白蚁洞穴中去过舒坦日子。
招人恨的“虫才”
白蚁山也是一个巨大的防御堡垒,因为白蚁非常脆弱,它们体色浅、体壁薄,害怕阳光和干燥,甚至在阳光明媚的白天都不敢来地面活动,只好晚上借着月光偷偷摸摸出来。可是偏偏它们的宿敌又非常强大……那就是有陆地昆虫霸主之称的蚂蚁,后者和白蚁没有亲缘关系,进化出来的时间也更晚,但非常成功。蚂蚁在地球上占据了动物总量的10%,桀骜不驯又热爱战争。它们将胖乎乎、软绵绵,动作又有点小慢的白蚁完全看成了食物资源,频繁发动掠夺战争,甚至有不少蚂蚁家族以此为生,连入侵红火蚁也猎杀白蚁(这算是这种邪恶玩意儿带来的唯一好处?)——它们的爱恨情仇纠缠了差不多一亿年了……而白蚁在这可怕的敌人面前生存下来的依仗,除了强大的兵蚁,就是它们用唾液、便便、泥土混合起来的建筑材料——“白蚁混凝土”了。
白蚁山
这些“混凝土”在我们看来非常脆,但也说明足够坚硬,至少能够防御住涌入巢穴蚂蚁——蚂蚁君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战争技巧,那就是挖掘拓宽隧道,以便于大军蜂拥而入……如果没有这坚硬的“混凝土”,肚肚柔软的白蚁兵蚁根本不可能堵住入口。如果蚂蚁大军过于强大,为防止白蚁王和王后被从巢穴核心拖走,工蚁还会现场制造“混凝土”,堵塞通道,大不了蚂蚁走以后再挖开。所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白蚁都是土栖的(还有很多白蚁种类是木栖的或土木混合的),但是几乎所有的白蚁都掌握了“混凝土搅拌技术”。实际上,连白蚁的觅食行为也是在这些“混凝土”铸造的通道里进行的,以巢穴核心为中心,这些通道向外辐射,四通八达,保护和隐藏着其中来回穿梭的白蚁物流……不过,庞大地下王国导致的恶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且包括土栖白蚁在内的所有白蚁也能给木质建筑带来致命的损伤……亲,你庆幸吧,幸亏科技发展了,现在楼房大都是钢筋水泥的,进入卧室里的白蚁一般只能是木栖白蚁了,而且我国大多数地方气候偏冷,不太适合白蚁生存。你不知道非洲草原上的人们是多么悲催……为啥非洲草原上的民族大多没有象样的木制房子?根本抵挡不了白蚁的破坏!以至于需要不停地盖房、迁居、补墙、换柱、加草,所以干脆还不如搭个简易的房子……不客气的讲,如果把中世纪木制结构为主的伦敦城搬到中非,相信不出5年,整个城市就会被啃食得如同被洗劫一样,一定比当年那场大火后的景象更让人生畏……远古更厉害?
虽然白蚁有点招人恨,但热带自然条件下的白蚁却是地球景观的有力改造者,也是重要的分解者,它们将倒下的树木搬运到地下,清除了大量的地表废物,热带雨林才得以健康发展。而大家都知道,雨林是全球气候的调节枢纽,对全球环境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是白蚁在维持全球全球气候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白蚁还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降解骨骼的动物,哈,你没有看错,降解骨骼!虽然很多白蚁物种都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在它们的体内共生着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帮助白蚁将木质的纤维素分解,使之转化为能够被其吸收的营养,但是一些白蚁物种至今还保留着分解骨骼的行为,早在1911年,英国着名的《自然》杂志就报道了白蚁啃食人骨的现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白蚁既啃食干骨头也不放过新鲜的骨头,甚至能将一块骨头啃食殆尽。在远古,它们可能承担了更多类似的工作,现在的很多骨骼化石上也还有它们当年啃食的痕迹。
无独有偶,我们(和邢立达等)在云南禄丰的出土的一头恐龙,云南龙(Yunnanosaurus)的骨头化石上也找到了疑似白蚁(或其祖先)觅食通道的遗迹化石。化石表面存在着大量凸起的特殊网状结构——“网线”粗细不一,粗的能有2厘米宽,而细的只有几毫米宽,吸附在了恐龙骨骼的多处地方,其中髂骨、坐骨、椎骨的密度最大,除此以外,耻骨、肋骨上也有,这是在过去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中从未出现过的。化石切片显示了明显的中空通道特征,“Y”形的通道分支结构、小室、立交桥般的通道交汇特征,都暗示着其极可能出自白蚁之手。
恐龙肋骨上特写(摄影 林树宇)
也许,在远古时代,蚂蚁没有兴盛之前,在温暖的气候下,白蚁及其先祖所承担的生态功能比现在更加强大。
白蚁 搬家 会不会被带走
本文2023-09-29 22:51: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