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的徐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3收藏

徐寅的徐氏,第1张

(1)由浙江信安迁泉郡徐公店:徐洪(洎四子)-徐柔(洪公长子,守居浙江信安)、徐矜(洪公次子,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1世祖)---徐晦(入泉郡2世祖,唐贞元十八年状元官礼部尚书)徐江---徐棋守祖居徐仓、徐松迁居安海徐状元巷(又名徐公店徐厝巷)其后裔进士多自此出、徐朴居华洲徐公店---徐烛--徐墩

(2)由浙江信安迁莆阳延寿里:徐洪(洎四子)-徐务(洪公季子,由浙江信安迁入莆阳延寿里始祖)-徐珍--徐回--徐寅(唐开平元年状元官泉州刺史,上述泉郡徐公店状元徐晦与莆阳延寿状元徐寅为祖伯与侄孙关系同属浙江信安派下。

(3)福建泉郡徐公店始祖:泉郡1世徐矜公(760-840衢州刺史徐洪公次子)由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2世状元徐晦(760-838,徐矜公季子)配金华令莆阳黄君昌朝姐讳昌月--3世徐江(784-860)--4世徐棋(808-882)--5世徐烛(832-900,字彦光,号宣轩,居凤池徐厝埕,墓在泉郡桃花山小天豹穴)--6世徐墩(856-933)--7世徐铮(880-958)--8世徐漭(902-978,字泽厚南唐末年迁居泉郡三十三都常泰里)--9世徐楔(926-1000)--10世徐灯(950-1032)--11世徐坊(986-1065)--12世徐钟(1010-1088)--13世徐清(1032-1100)--14世徐植(1058-1135)--15世徐徽(宋政和壬辰科特奏进士)、徐烊(1072-1150)、徐瞻(字德望,宋政和乙未科进士官广州通判)、徐光实(徐瞻弟,字德充,宋建炎戊申科进士官连州知府以清俭闻)--16世徐培(1095-1173)、徐宗义(徐瞻长子,宋淳熙戊戌科特奏进士)、徐宗礼(徐瞻次子,宋淳熙乙未科特奏进士)、徐浩(宋开禧乙丑科特奏进士)--17世徐定(1118-1191,字德CAO,宋绍兴辛未科进士官潮州太守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徐实(宋乾道丙戌科进士)、徐容(宋乾道己丑科进士中书教官)、南洲(1120-1200,宋季分居福州常泰里,配安平吕氏)、徐洵美(宋隆兴癸未科特奏进士)--18世徐晋老(宋绍兴乙丑科进士)、徐孺子(1142-1220)、徐瑄 (1145-1228,字纯中又字汉玉,号松月居士,定公子,随父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官嘉兴太守安抚使)徐伯嵩(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履正(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挺(宋开禧乙丑科进士)--19世徐明淑(1166-1243,伯嵩子,字仲晦号择斋,宋理宗绍定壬辰科进士历官漳州通判兵部侍郎,与尚书洪天锡齐名)、--20世徐德闻 (宋宝庆丙戌科进士)、徐雷闻 (迁德化徐公店)、徐春闻(1192-1265)、--21世嗣子徐衍(1214-1268)--22世诸生号平庵(1237-1311,宋末居晋邑华洲徐公店遂为华洲初祖)裔孙徐缙芳字奕开明万历廿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另据《台湾徐公演汐止家谱》记载:入闽徐姓主要二支系:

其一徐矜(洪公次子)偕子徐晦(徐矜季子),泉州首个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于唐穆宗二年(781年)入闽任 都团练,直系后代由晋江池店徐仓迁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双沟徐公店、东山徐宅、霞美徐宅、华洲徐公店、永宁沙美徐公店、塔石徐公店;迁连江至宋代其后裔奉政大夫徐天一又从连江迁闽侯荆溪成为荆溪大族 。

其二徐务(洪公季子),男子上舍、祖父徐洎唐太保太尉,父徐洪衢州刺史,时安禄山作乱、江浙兵荒马乱 ,徐务遂从浙江龙游县入闽卜居莆田县崇仁里徐州村(今名滁阳村)。人称崇仁居士。夫人金华令黄昌朝妹讳昌娥氏生子三:珍、玖、珖。传至五世,开为柱史,中秘、长史、寺丞、簿尹六个派,至16-20世,再析居务前,泉郡、漳郡、武荣、玉屿、庄余、长乐、龙江、凤岭、儒山22个房,人丁遍布闽台浙粤以及东南亚诸国。(清代修谱寺丞已迁建瓯、簿尹已迁浙江常山谱系只列十世)。宋末明初,扬美徐氏祖先,系以莆田延寿支派迁徙于此,距今约千年历史。据长辈祖代流传 :扬美开基祖系从德化迁居于此,经数十代繁衍,形成乡社,平民出身,主要放流木排为业。约第三代即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杨美人徐鲤俊,字登龙,号震南,举洪武癸酉科解元。鲤后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峰于乡为邑士先。以荐名投宁波府经略。是年,政声至素著,赐进士,迁宁波府正堂。明代中叶,扬美村建祠堂,奉鲤俊公为祖,并得明皇室敕封春秋二祭。

1、由浙江信安迁入闽泉郡徐仓: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柔、徐矜(730-800)、徐务--2世徐敏、徐梅、徐晦(760-838,字大章,唐贞元十六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3世徐江--4世徐棋(世居泉郡徐公店今属晋江池店)。

2、由浙江信安迁入闽莆阳延寿: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务(732-805)由信安迁入莆田延寿里--2世珍公(875-879,务公长子)配林氏居莆田、玖居江西、珖居建安--3世回公(818-890生,珍公子)--4世坚、寅公(858-929,字昭梦,后唐894年状元官秘书省正字)。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著母不著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著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著母不著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著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另据《台湾徐公演汐止家谱》载:入闽徐姓主要二支系:

其一徐矜(洪公次子)徙泉郡徐公店任司仓配欧阳昌女欧阳訇子徐晦(徐矜季子)泉州首个状元 ,官至礼部尚书,于唐穆宗二年(781年)入闽任都团练,838年卒于京师;葬于连江县徐垅花园之原。追赠兵部尚书。直系后代由晋江池店即徐公店古称徐垅、徐村、仕村、徐仓(今泉州晋江池店仕春)迁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双沟徐公店、东山徐宅、霞美徐宅、华洲徐公店、永宁沙美徐公店、塔石徐公店;次子徐湖因守父陵遂迁连江徐垅至宋代其后裔奉政大夫徐天一又从连江迁闽侯荆山成为荆山徐氏大族 。

其二徐务(洪公季子),男子上舍、祖父徐洎唐太保太尉,父徐洪衢州刺史,时安禄山作乱、江浙兵荒马乱 ,徐务遂从浙江龙游县入闽卜居莆田县崇仁里徐州村(今名滁阳村)。人称崇仁居士。夫人金华令黄昌朝妹讳昌娥氏生子三:珍、玖、珖。传至五世,开为柱史,中秘、长史、寺丞、簿尹六个派,至16-20世,再析居务前,泉郡、漳郡、武荣、玉屿、庄余、长乐、龙江、凤岭、儒山22个房,人丁遍布闽台浙粤以及东南亚诸国。(清代修谱寺丞已迁建瓯、簿尹已迁浙江常山谱系只列十世)。宋末明初,扬美徐氏祖先,系以莆田延寿支派迁徙于此,距今约千年历史。据长辈祖代流传 :扬美开基祖系从德化迁居于此,经数十代繁衍,形成乡社,平民出身,主要放流木排为业。约第三代即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杨美人徐鲤俊,字登龙,号震南,举洪武癸酉科解元。鲤后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峰于乡为邑士先。以荐名投宁波府经略。是年,政声至素著,赐进士,迁宁波府正堂。明代中叶,扬美村建祠堂,奉鲤俊公为祖,并得明皇室敕封春秋二祭。

谢氏得姓始祖系源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四夷作乱,其中为患最大的是北狄猃狁,入寇到泾水之北,震撼京师,申伯(字南仲,周宣王妻舅)与尹吉甫奉命讨伐,打败敌方,把猃狁赶回北方,救民族于危亡,申伯以此大功,被封于谢邑,其后子孙乃以邑为氏而姓谢。

当时的谢邑,亦称为谢国,是在今河南省的唐河、南阳一带。谢姓已经有了2800多年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根源,就是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唐河、南阳。谢氏自西周到汉魏时代,乃至东晋、唐、宋、明诸朝代,有四个郡望:河南省南阳郡,如谢该等。河南省汝南郡,如谢甄等。浙江省会稽郡(山阴),如谢夷吾、谢潭、谢沈等。河南省陈留郡阳夏(今太康)含康乐郡如谢缵、谢安、谢尚等。

谢姓的入闽始祖,系宋末元初谢枋得(字叠山)从浙江始宁东山入福建建宁县唐石山为入闽始祖。子孙避元奔于闽楚各地,逐开闽楚各宗族。宋末四世谢滔为肇基泉州始祖。而明代谢徽从泉州迁入南安上,其谢徽后裔谢觉哉又迁入磁灶,为磁灶洋尾(扬美)开基祖。据查证磁灶洋尾族谱,晋江谢姓的开基祖应是谢司谏。此后谢姓从洋尾而分布于晋江各乡村。从其《泉州谢氏总谱》可见谢氏从泉州而南安又晋江继安溪、再之永春、德化。另从泉州传往惠安等。

谢姓进入晋江后,藩衍发展顺利。如七世谢廷义由后厝街分居东石沙堀乡岭下,十八世肇旋分居东仓,明末洋尾谢罗田兄弟迁往南安碱田的井上、东山村。今谢姓聚族而居的主要村落:磁灶洋尾(扬美),青阳霞浯、屿崆、屿尾、莲屿西宫,罗山镇苏内、东洋,陈埭镇四境前灶、仙石、涵埭下村、双沟,池店镇池店村、普角、曾村、溜石黄后、钱头、旧铺、霞尾新村、屿尾、东山、唐厝前山,紫帽镇园坂张园、洋店后厝街、东石镇白沙村,内坑镇深圳井上、潘厝后林、土垵后溪,金井镇南江村(南沙岗)、塘东寮头、围头村,英林镇后头谢厝街,东村,安海镇街内。

上述村落谢姓,分堂号系为汝南与会稽。皆为宝树传芳。

谢姓晋江开基祖洋尾(扬美)的昭穆:中士元纪其在大,继世文章光祖德、传家孝友裕孙谋,承宗立典维华国,焕礼敦诗庆永昌。晋江青阳镇屿崆等字辈:子泉西复、梦士以金、敦礼毓英、仕国耀邦、簪缨奕世、迈种超群。金井镇南江(南沙岗)支派字辈:(东房)扬必士志谦,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西房)必音金呈芳、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英林镇澄卿衍派(讳行):文章瑞秘国、芝兰齐美智,龙舞与凤翔,则喜之有庆。(字行)国元家都士、德业肇尚书、科第联芳允、迪功于成烈。内坑镇井上村:储黄廷成定、正明登金榜、祖德洋美开、远世永芳长。

上述村落不断有族人向外播迁:如磁灶镇洋尾在清末民国初谢祖文,谢祖趁等一批人迁居泰国发展;清末民国初的谢金象,谢光语等移往菲律宾谋生;民国初期谢光华等往新加坡定居;民国期间谢烟泉、谢祖举一批人迁往台湾;民国期间谢伙狮、谢定玉等去越南谋生居住;民国年间谢光崎等往缅甸发展定居。

洋尾(扬美)是晋江谢氏的开基祖地,经世代藩衍,人丁已达5000余人。然其族谱内容残缺,一些记载不尽详细,世系中断二代,(五世至六世),迁衍晋江各乡村和外迁记载不全,仅以到洋尾调查采访记之。

晋江谢氏在历代科举中,有文科进士34人(唐、五代1人,宋代29人,明代4人),有武科进士4人(宋代),文科举人16人(明代11人,清代5人),武科举人2人(清代),还有清及清以前,非科举出身,以荫补官的文职明代3人,武职清代2人。

您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部分见解,若有错误,欢迎指出。展开全部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著母不著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著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清源之支裔

天柱山峰峦起伏海拔1035公尺,耸叠横亘,矗立地跨南安市与永春县交界处,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郑昭十世孙迁居泉郡西坊〈俗称西向、西上〉避元乱,后裔支衍三派。

永春夹漈郑氏族谱载:其始祖郑昭,字元质,西晋年间由光州固始入闽,初居兴化府(今莆田),后先迁漳州,二迁泉州,三迁德化,四迁南安十二都广信林,又因兄弟分家,五迁入永春夹漈。

郑成功先祖繁衍於泉州清源山之西北峰方向,即天柱山南安十二都广信林〈今属南安蓬华镇华美、黎明村与南安诗山镇民主村〉及原永春十二都集庆乡安平里(今属永春仙夹镇夹漈、东里村)一带发现先祖祖坟,并不足为奇。

南安郑氏石井宗谱序记述:夫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居于莆、于漳、于潮、于泉,是不一其处。石井郑氏谨存的一本《石井本宗族谱》,系郑成功父郑芝龙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所修,在其谱序中云:石井郑氏元末所建祖祠至明嘉靖年间,因倭寇侵扰而“祠宇坠于寒烟,谱系毁于兵燹。一本菀枯,几听于不可问。”说明修谱时,因缺乏有关史料,渊源问题已难考据。

安溪御屏郑氏族谱亦载,唐光启元年(885年),其入闽始祖郑凝远(字可远)随王潮兄弟入闽,后统戍南安桃林场,开基永春县姜莲坪上,传至四世郑都巡开基鹏翔东门。

安溪西坪赤水郑氏族谱载,郑氏先祖世居荥阳郡,唐光启元年(885年)合十大姓即郑、陈、林、洪…从王审知三兄弟渡江入闽。始祖郑威乃南宋太子太傅、御史、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居侯官(福州)玉田,因战乱而四散他处,其裔郑漳自玉田而居龙岩(今大田县桃源)。

一部来自漳浦六鳌营里的古谱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揭秘,漳、泉两地郑氏是亲兄弟。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翔实记载了漳州古县、漳浦旧镇港、漳浦埔尾等地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系同祖兄弟,且溯源追远,为破解郑成功高祖及远祖之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找出郑氏高祖郑琳之与远祖郑昭,经过专家们讨论介绍,从郑氏宗族史及郑樵后裔郑玉书的郑氏迁居各地诸始祖表中新发现的记载,和营里郑谱的有关渊源出处记载相吻合。

郑氏后裔在漳州发现的一部漳浦营里郑氏族谱,其“家谱小引”中,多次提到了南安“双路口”这一地名,称其先辈是如何从那儿走出来,“负骸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还标明了双路口就在清源山的西北峰方向。该族谱中还提到郑成功曾往漳浦叙其亲,“盖清源之支裔”,怀想起了故乡的“社稷坛”和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这一珍贵记载引发了诸多郑氏族人关注,前往南安广泛展开调查。经过多方寻觅,“双路口”被证实就在南安丰州社坛村。一位长者说,丰州社坛村应该就是漳浦营里郑氏族谱里描述的南安“双路口”,从那边望向清源山,恰是西北峰,与记载吻合。

熟悉丰州地理掌故的王赞成先生说,社坛郑氏祖厝前系一条古道,古时一头通往永春、德化的山路,一头通往泉州沿海的海路,故被称为“双路口”。

如果说来自漳浦的族谱让人们找到了郑成功更早的先世,那么来自永春的一本族谱更是迄今为止发现追溯郑成功先祖入闽情况最详细、最早的一本重要族谱,再一次印证了丰州走出武荣郑氏之说。永春郑伯恭先生辑录的该族谱内记载:“吾祖谙于军旅之事…吾祖率部驻守丰州社稷坛,并屯田自给军食……”。

黄龙族吴氏:基于泉州古城西郊黄龙江滨(今晋江)两岸纵横20平方公里。

泉州鲤城区浮桥镇:延陵、坂头、大博、新步、下美宅、石崎、仙景、西庄、岐山、田中、东边、黄石头、五羊、林美、金浦、金鸡、霞洲、浮桥街、塔顶吴、高山义门吴、山美吴。

泉州鲤城区江南镇:乌石、后墩、官林、后头、小锦田、新塘、

徐寅的徐氏

(1)由浙江信安迁泉郡徐公店:徐洪(洎四子)-徐柔(洪公长子,守居浙江信安)、徐矜(洪公次子,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1世祖)---徐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