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58岁因病去世,留下4个子女,各自命运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2收藏

“国父”孙中山58岁因病去世,留下4个子女,各自命运如何?,第1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句话在当时引导着无数仁人志士进行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长时间的残害时,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反抗外国侵略者,保护中国人民的英雄人物。

其中对中国革命影响非常大的一位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他是当时民国时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国父”,也是当时中国革命的****。

这样一位受无数中国人尊敬的英雄在58岁时便因病逝世,让人不由得心生叹惋。孙中山先生在生前留下了四个子女,听闻孙中山先生有四个子女,他们的结局各有不同。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他的家庭极为普通,直到他的兄长孙眉去往贸易岛垦荒,经营了一个牧场,之后孙眉还在本地开了一个商店,家里的生活情况才有所好转。

孙中山九岁时便在家里附近的一个村塾读书,接受了当时的传统教育。由于孙中山的父亲年轻时经常在澳门做生意,他从小跟父母在澳门和家乡之间穿梭,当时的澳门受外国西方文化的冲击,形成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经济繁荣发展,心中生从小便耳濡目染,对澳门有着非常特别的情感。

在孙中山12岁时,他陪伴母亲赶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生意越做越好,曾经资助孙中山在檀香山,广州和香港等地区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由于小时候受到了良好的西式教育,因此孙中山的思想非常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始逐步形成。

1883年,孙中山已经17岁了,回国之后便前去香港进行读书,他在香港学医的五年中,还和陈少白等人组成了一个小集团。当时这个小集团是孙中山在澳门时进行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当时的孙中山认为李鸿章不同于一般的官僚,他认为李鸿章非常具有进步的革命思想。

孙中山受郑观应的思想影响很大,孙中山当时写了一篇文章,便由郑观应收入了自己的书中。孙中山于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他来到了澳门镜湖医院,在新设的西医局任义务医师,他也是当时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在19世纪末,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孙中山已经二十多岁,在西式思想教育下,孙中山已经具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中国社会的思维,他已经逐渐抛弃了人们人民底层的封建传统思想。

文学家鲁迅和孙中山的经历有相同之处,他们二人在先前都是想要通过学医去拯救国人的生命,后来发现做医生只能救很少一部分人的性命,不能拯救人们的思想观念,更不能拯救整个中国。后来决定放弃做医生,而投身于革命之中。

吾辈当自强

孙中山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被西方强烈瓜分,因为他认为李鸿章非常有革命的思想,这对挽救中国非常重要,便渴望能见到李鸿章,告诉他自己的一些救国主张。但是孙中山去往天津并没有见到李鸿章,而是看到了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这让他的思想又发生了一个转变。

孙中山回到香港之后,又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意思就是振兴中华。自此,孙中山一心决定自己要拯救国人于水火之中,挽救中华民族。

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向全国人民宣告要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此时的孙中山已经成为了民主主义者。

曾经因为事情泄露,兴中会起义失败,孙中山不得不逃亡海外。1896年时,孙中山去了欧美很多国家,仔细考察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和中国有什么样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很多流派政治学说。

之后孙中山还和欧美很多进步人士进行接触,学习他们身上的进步思想。后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独特的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这也就是最初的三民主义思想。

次年,孙中山赶往日本,他派正式量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后来因为军饷和武器不足以失败而告终。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给了中国革命极大地鼓舞。

后来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逝世,他在遗嘱中总结了革命的经验,并且希望子女们能够继承他的革命遗志。

人各有命

孙中山先生一生曾经有过三位妻子,她们分别是宋庆龄,卢慕贞,大月薰。

卢慕贞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一任妻子,她是孙中山先生的父母为他选择的一位妻子。卢慕珍从小非常勤快,生于书香门第,擅长女工孝敬长辈。卢慕珍18岁时就嫁给了孙中山,两人婚后夫妻和睦,婚后孕育了三个孩子,孙科、孙娫和孙琬。

孙中山的大儿子出生于1891年10月20日,年仅26岁的孙科就担任了总统府的秘书,后来又担任了广州的市长。孙科一直在民国时期政坛混活跃,但他并没有加入国民党。九二七年之后国民政府成立孙珂认为中国基本实现统一,后来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国家建设上。

孙科与汪精卫等人在广州建设了国民政府。并和南京的蒋介石进行对抗,但由于物质方面不能支撑政府运作,因此任职一个月之后就辞职了。

之后孙科担任了国民政府的副主席,后来全面维护了蒋介石的政策。等届时失败之后退守台湾孙科也离开了中国内陆,并且一直在国外生活,直到1965年才回到台湾,于1973年逝世。

孙中山的二女儿孙娫出生于1894年,后来随着母亲迁到了香港居住,三年之后和父亲孙中山团聚,辛亥革命之后又跟母亲到南京去。1912年,孙娫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去往美国留学,在加州柏克莱大学上学。后来因病去世,年仅19岁。

三女儿孙琬在美国出生,由于年少轻狂,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所以感情之路坎坷。后来遇到了第二个恋人,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婚后生活非常愉快。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中结识了宋庆龄,他们二人志同道合,孙中山后来向自己的第一任夫人提出离婚。由于后来宋庆龄不幸流产,以至于无法怀孕,因此两人并没有后代。

孙中山的第三任妻子大月薰,是他在日本认识,后来两人相知相爱。宫川富美子是孙中山的第四个孩子,但由于孙中山离开日本后再也没有去过日本,宫川富美子被送给别人抚养,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孙中山。

等到宫川富美子懂事之后,她的母亲才告诉她的生父是孙中山。在当时由于大月薰害怕遭到孙氏家族的反对,因此并没有公开自己是孙中山妻子的身份。

小结:

有一句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性。”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投入进革命的事业,他的妻子都在背后默默支持。她们中有任劳任怨的,也有非常聪明能干的。

孙中山年轻时投身于革命事业,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们的生活。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他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父亲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们,缺席了他们的成长。

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虽然他的后代并没有像他的成就那么辉煌,但是他的子女们都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轰轰烈烈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人各有命,富贵在天。

他是民国初期的传奇人物,12岁就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称为「 ”非常之才”,其一目十行的能力为人称道。 他曾任国民 主席、中华民国首任行政院长,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第一大美食家。 平步青云的他,最为时人称颂的,是他的人格特质。于右任评价他是「 ”民国一完人”。 谭延闿 谭延闿,字组庵(祖庵、祖安),号无畏,1880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家乡为湖南茶陵。《路史》记载,神农氏「 ”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谭延闿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念书,26岁时考中会试第一名「 ”会元”,成为满清二百多年来湖南出的第一位会元;后来他应殿试列二甲第35名,赐进士出身;在安排官职前的朝考中,他又名列第一,考取朝元。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也为进士出身,他虽为朝廷高官,却持躬清慎、廉介有节,家中产业仅住宅一所、田地少许。谭钟麟为官五十年,在陕甘、闽浙、四川、广东等地历任多职。跟随父亲,谭延闿不仅读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 谭钟麟 手札 有着广博视野的谭延闿,在民国建立后,先后担任湖南都督、湖南省长、内务部长、北伐联军总司令,于讨袁、护法、讨曹、北伐等役均有战功。1928年,谭延闿升任南京国民 主席及行政院长,可说是平步青云。 谭延闿拥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为时人称道。据陈立夫先生回忆: 「 ”我先将一件公事看得非常仔细,谭先生来了。他拿起公事,正面一看,就翻到反面看看,只看到很快地翻了几下,他就将公事放下了。我立刻向他提出问题,谭先生都回答得清清楚楚,对公事的内容很熟悉。这时我才相信,谭先生真有一目十行的本领。” 有容乃大的「 ”民国一完人” 「 ”民国一完人。”这是民国时期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对谭延闿的评价。 于右任 谭延闿休休有容,具有宰辅之气度,性格可以用「 ”平和中正”四字来形容。民国首任立法院长胡汉民曾说,他自己与谭延闿相处十余年,「 ”从未见其疾言厉色,有时有人为什么问题互相争持,谭先生一来,往往令人意消”。 谭延闿善于「 ”和”事,但又不是毫无原则的「 ”和事佬”,而是基于大局、求彼此同心,为社会、国家谋取福祉。「 ”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一经谭先生区处,也就十分妥贴了,所以有人视谭先生为药中甘草。”胡汉民还说,「 ”谭先生虽然和平,但在紧要关头,却又大节凛然,从没有丝毫苟且。兄弟以为古人‘通而有节’之说,也正是谭先生绝好的评语。” 幕僚谢庵则这样评述谭延闿:「 ”出身科第,而无富贵娇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轻裘肥马之狂,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 谭延闿 书法 谭延闿在任国府主席的时候,有个名叫杨熙绩的湘籍人士,很有骨气,富有才华,对时政有所不满。他上书谭延闿,直言极指其过错,措辞激切。没想到谭延闿不但不愠怒,还召见杨熙绩,对其慰勉有加,并且委任以国府秘书之职。谭延闿去世后, 明令褒扬,杨熙绩奉命撰文,禁不住流涕执笔。 谭延闿任湖南都督时,有次为人写寿屏,侍卫周桂生不小心失手,将墨水泼在已经写好的寿屏上。谭延闿毫无怒色,说:「 ”不要紧,赶快去纸店补划两张格子联来写。”当时周桂生以为闯了大祸,吓得面无人色,谭延闿却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谭延闿的书法在民国初期驰誉一时。民国书法界有真草隶篆四大家之谓:谭延闿「 ”真”、于右任「 ”草”、吴稚晖「 ”篆”、胡汉民「 ”隶”。四大书家中,谭延闿居于首位。他师法颜真卿、钱南园、翁同龢等,用笔锋藏力透,雄浑凝练,书体结构宽薄,貌丰骨劲,有从容气势。 翁同龢 翁同龢对谭延闿早年的字很赞许,他在写给谭父的手札中说,「 ”三令郎伟气也,其笔力殆可扛鼎。入泮可喜,行即腾骧。”言谭延闿一上学即显书法天分,笔力雄强,气势宏大。 亲得谭延闿先生指授的一代书法大师朱玖莹曾说:「 ”中华民国开国人豪,如胡展堂、戴季陶、于右任诸氏,都擅长书法,但都俯首推谭组庵先生为第一人。” 所谓字如其人,书法家吴万谷这样评价谭延闿的字:「 ”天骨开张,气象阔大……使人一见心旷神怡。又如遇见伟人,峨冠博带,神采四照,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 ”宰辅之气”,谭延闿的字还有「 ”正气”,吴万谷说,「 ”看了他的字,可使猥琐偏狭之徒,精神器局为之一振”。 陆润庠、盛宣怀、经元善、孙雄等作品 谭延闿虽历经满清衰亡、军阀割据、日军侵华等变局,书体却始终不失祥和之气,著名诗家刘太希教授评价:「 ”有人认为畏公之字,代表一种太平盛世的气概。” 谭延闿在世时,湖南人效法他的字体风靡一时,中上人家莫不以挂上一幅谭延闿的字幅为荣。许多对书法用过功的湖南人都深受谭延闿影响,写出来的字都很像样。 今天,在国父孙中山先生长眠处——南京中山陵碑亭里的巨石碑上,还可以看到谭延闿的题签;黄埔军校校门口的「 ”陆军军官学校”六字,亦为谭延闿所书。 民国第一美食家 除了「 ”民国书法第一人”,谭延闿还被誉为「 ”民国第一美食家”,如《民国时期官府菜探讨——以谭延闿与谭祖任为例》一文所说,「 ”谭延闿一生仕途可说是平步青云,但后人对谭的美食心得,远比对他的政治功绩来得印象深刻。” 官府菜,黄金捞饭 喜好美食的谭延闿常和朋友四处上餐馆聚会,每到一处皆会记于日记中。他在友人家吃到好菜,回家则大多会请家厨曹荩臣亲自操作一番。友人传授烹调秘诀,谭延闿一字一句皆详细记载。 说到谭延闿,就得提到官府菜。 民国时期官府菜有孔府菜、东坡菜、随园菜等等,承袭明清精致的饮食风气,以往主要流传于富商巨贾之间。官府菜以「 ”南北双谭” 为代表,「 ”双谭”即是指湖南的谭延闿(谭府菜)与北京谭祖任(谭家菜),两大美食家共同交织出中国官府菜历史灿烂耀目的一页。 由于「 ”双谭”的关系,官府菜得以从私人宅第扩及到市场经营,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资产。 官府菜 官府菜的核定很严格,要具备以下条件:来自官宦权贵家庭;聘请名厨为家厨;创制者需具备对饮馔的热爱,并研究或亲自创作、指导家厨,还需备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菜品需精选珍贵食材,烹调精致,做工费时,从菜名、器具、环境等都要典雅趣致,自成一派规矩排场。 可见官府菜门槛极高,并非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就堪以创出。主人翁还得具备一定学识,把饮食当成一门艺术,愿花心血钻研,才能成为代表性菜系。 谭延闿诸多美食想法的执行者,主要为家厨曹荩臣。曹荩臣是「 ”长沙四大名厨”之一,「 ”左宗棠鸡”创始人彭长贵12岁时进入谭延闿家中,跟随曹荩臣学习厨艺,成其得意的入门弟子。 左宗棠鸡 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使「 ”左宗棠鸡”成为美国人最爱的中华料理菜色之一。 受托斡旋,促成蒋宋婚事 蒋介石能与宋美龄结婚,与谭延闿也有着重要关系。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反对蒋宋联姻,宋美龄遂请谭延闿从中斡旋,帮忙促成此段婚事。 此事记载在谭延闿1927年9月5日的日记里: 「 ”方欲回车,忽传延入。至客座,则子文妹独在,云有事相商,则为介石结婚事,子文反对,欲吾斡旋。此等事非外人所能与,然吾与介石、子文皆相识者,乃许以设法疏通而出。” 蒋、宋 逃不过的命运 民国时期有位相学大师名叫卢毅安,为民国各界名人推重。卢毅安是康有为的弟子,早年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在胡适、唐君毅的日记中等,都记有其相术奇验之事。 谭延闿在1923年4月28日的日记中写了卢毅安为他看相的事情: 「 ”其言吾过去事八九合,云五十一二有风波,过此则大佳。” 胡适 1930年,年近51岁的谭延闿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当时他任行政院长还不到两年。吴佩孚曾叹说: 「 ” 中,毕竟以谭组庵最达,而读书亦最多。谭死,党中失一协调重心……天下难免多事。” 民国 为谭延闿举行了国葬,将他与国父孙中山先生同葬于南京中山陵。 谭延闿墓位于灵谷寺东北,原设计融入汉白玉华表、石狮、牌楼、九福花纹等传统元素,还有圆明园遗物。墓碑由蒋中正题书「 ”中国 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 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阎之墓”。 文案编辑:陈安、霞客 文案审核:霞客工作室

“国父”孙中山58岁因病去世,留下4个子女,各自命运如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句话在当时引导着无数仁人志士进行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外国侵略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