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失传,今后有办法续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11收藏

家谱失传,今后有办法续谱吗?,第1张

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于家庭有着“明昭穆、辩世系”等功能,而且也是研究 历史 的重要史料来源。

中国家谱的 历史 源远流长。民国以前,家谱的修纂连绵不绝,至民国至今,家谱修纂也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一是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倡导,出现一个修谱的高潮,诸多国民党要员也都在这时候进行修谱。二是建国后的20世纪80—90年代,也迎来一个修谱的高潮。建国之后,族谱被视为封建的象征,遭到严重破坏,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族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不断修纂家谱。进入新世纪之后,修谱更是频繁。

民国高官家族修谱时蒋介石的题词

但新世纪修谱,和以前的宗族修谱有很大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资金的问题,不同于明清时期宗族,修谱的资金从族产扣除,现在修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再者就是世系的编纂,新增了多少人口,具体世系如何,特别是像题主所说的,如果老谱遗失,新谱的修纂就会更加困难。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近世修谱时的倡议书(为了保护隐私,此处仅截取了部分)

第一,资金问题 。当今修谱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捐款和均摊 ,一般都将这两种个方式相结合。

捐献主要是由家族中资金比较充足或者 社会 地位比较高的人进行捐款,这也是当今修谱资金的重要来源。当然,为了鼓励族人进行捐款,常常在家谱中载明某某捐款多少,如若捐的比较多,还会在家谱中详细载明家庭的照片以及家庭人员的光荣事迹。

均摊则比较简单,就是每户都要缴纳一定的款项,不同的宗族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按照家庭进行,有的按照人丁捐款,通常都采取第二种。其缴纳具体数额不同地区也不同,有的人均10元,也有的人均20元等等。当然,是否缴纳采取自愿原则,但是不缴纳也不会载入家谱,所以还是带有间接性的强制性措施。

第二,世系编排问题

采访是不可避免的。 修谱人员需要每家每户的去采访,确定家庭具体的人口。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所以一般选择有一定名望的族人担任。而且如果可能,还需要跨越不同县市,甚至不同省份。

但这里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问题,如果家族有老谱,那一切都好说,只要按照以前的世系采访编排即可,但如果老谱遗失该怎么办呢

采访一定是必要的, 而且还要很仔细的进行采访,包括家庭男主人之上的若干代,都要尽可能的进行梳理清楚。而且, 这里也可以对族中年龄较大的老人进行采访 ,依据他们的口述史料进行汇总。

查找文献资料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的文献包括多种,方志、文集、旧报纸等等。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两种文献资料。 一是墨谱 ,所谓墨谱,是和传统意义上的家谱不同的,传统家谱都是出版的或者已经刊刻出来的,但是墨谱是未经刊载的,一般墨谱很难保存下来,但也有部分宗族会保留。 二是碑刻 ,明清时期碑刻都会比较完整的记载家族世系,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份史料。

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进行考证。 比如联宗谱 。一般而言,每个家族都会有迁徙来源,通过去迁徙地进行考察,也有一定的几率找到之前的家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采访汇总,能够形成新的家谱。

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相关记载,在新修家谱时,先将现存可以考证的世系资料编纂出来,不清楚的部分可以待后续进行考证。

当然,新修家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都会组成一个修谱委员会,进行统筹分配,如总修人、会计、采访人员等等。

比较复杂。要看失续的年代是否久远。可以从现代往上推,看是否联系上老谱,(老谱上记载的详细更好)。你属于哪支,住哪个村,每一辈弟兄几人,(这些信息老谱上都有记载),多和年龄大的,辈份长的交流。现在人口流动性很大,迁徙频繁,续谱更难。小传中可写清楚原住何村,现居何地(地址要写清楚)。现在,年轻人多不太重视修谱,但仍要二三十年修一次,这就需要家族中要有热心公益之人,有志者事竟成。我大伯退休教师,一个人跑了四年,几十个村庄,完善了谱系,又写了小传,及文献,修了支谱,为本支五千人及安徽蚌埠常氏家族作出了贡献。本人于2017年9月份,下定决心,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1871年(1992年老谱记载。)迁至南京鼓楼区,最近两、三代人与老家失去联系几十年的南京一支人,参于2017年修谱,圆了他们与老家宗亲们的团聚梦!

中国人非常重视修家谱,讲究慎终追远,传承有序。家谱失传的现象也很普遍,远因是战争和灾害,近因是破四旧和人口流动加速。

我家的家谱也在文革中烧掉了,我父亲在2000年退休以后,用了七、八年的时间重新整理出来,他的办法主要有这么几个:

1回忆。我的祖父是1978年去世的,大概在1976年前后,我父亲就请他老人家回忆族谱。我们这一支落户到本地后,传到我祖父是第七代,从我祖父之前,一直是长房,族谱和牌位(神柱)一直放在我家,虽然被当做四旧破掉了,但是祖父记忆力极好,他口述的内容被我父亲记录下来,基本上已经很完备(缺部分生卒年月和女配偶姓氏)。我父亲又多次回村里咨询老人,又充实修正了一些内容。这是恢复家谱最重要的办法。

2走访。全县有近千个自然村,有吕姓的村子大概有200多个,父亲骑车着电动车,用七八年的时间逐个走访(有些村子去了四五次),一方面梳理清楚了本县吕姓的来龙去脉,播迁流转次序,另一方面也充实订正了我们的家谱(因为在一些较近的支脉里,颇能获得臂助)。我父亲根据几年来的调研资料,写下了几万字的“市吕姓源流考”,为后来者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这是第二个重要手段。

3查阅地方史志。这个方法可以在大的节点上提供一些帮助,对细节帮助不大。

4可以在网上查找本姓的宗亲会,也能有所收获。

最难的就是李姓,没有一个统一的字辈。我自己今年47岁,李姓,根据老谱记载。2015开始,到2017年。终于把本村本族所有的人员统一进行了续撰。老谱是清四旧时放在窗台底下用泥土泥在墙里才幸免于难。后来我的一个大爷爷保管着。大爷爷在2001年去世了,六十多年了基本木续过谱。我是一个乡村医生,利用农村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我通过电脑把族谱续撰了!自己感到好欣慰。真的好累续撰族谱。我没有让族里人花一分钱。!!!顺便说一下,我族是明景泰三年从江苏东海迁徙到山东莒邑!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很是适合,因为我们唐氏家族也正在准备重修族谱,和题主所描述的一样,我们家族的族谱也已经失传。

首先说,为什么要修谱续谱?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下炎黄子孙一脉相承,说世系,道宗族,辩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同为一理。

此为修谱续谱之初衷。

过去,每个家族,都会有族谱,历经续修,完整规范,世代相传,长期保存。

但是,经过那个时期破四旧,族谱遭毁失,宗祠遭破坏,祖宗牌位也都损坏,导致后来家族字辈都变得混乱。

到了现在这个太平时代,大家都认识到修谱续谱的重要性,很多家族开始重新修订族谱。

可是,族谱已经损毁失传,又该从何入手呢?

我说一下我们的做法,题主可以作为参考。

一、采访族中老人,走家串户采集总支世系信息。 二、搜集物证,比如找到老祠堂地址,看是否有石碑。我们就是在老祠堂遗址找到了百年前的纪念石碑,上面的字迹依然可辩。我们将石碑上字拓下来整理出来。

三、家族族谱虽然损毁,但家族各分支有些家里一定还有保留的神主牌位。我们也就是在家族走访中收集到了一些神主牌。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整理出辈分字派,可以和其他地方同姓家族字派进行对比,看能否找到字派一致或者接近的,以找到本支的来源。

经过这些考察走访,我们考证整理出了最初入川的字辈,又重新续订了新的字辈。

族谱的续修,还在进行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总的说来,需要全族人共同努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为了追本溯源,弘扬祖宗遗德,继承祖宗传统,我们都应该做好这件事。

我是阆中飞帅,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寻祖藉,求帮助: 湖北吴氏一支和祖藉失去联系,祖藉江西南昌新建县,1890年以前每代人回新建祭祖,此后120多年无人回去,祖谱及祠堂在新建原藉,其中族谱字辈是: 君启继文州,振汉忠国道,诗书礼可传有网友知道上述族谱及地址者,请回复,谢谢!祝您全家幸福!

每届修谱都会印刷出很多套,除非是全部消失了。只要有一套存在,就可以续谱。

无论以前家谱在否,现在主要的是每个家族之间详细记录,有序流传,一旦有追溯的线索,严格考证,同姓之间相互参阅,建立起完整的血缘传承档案。百年之后,尸骨与功业荡然无存,唯一能留下的只有名姓,假如连名字都不能加以记录,我们的一生也就是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

一般都是可以的

只是难度较大

有些可能会难续

但谱有这方面的处理技巧

做总比只遗憾要好百倍,实在没有老谱,就找老人回忆家族世系,并尽量捋清,能到哪代就到哪代,即使有部分错误也没关系,只要别把行辈搞错就是功绩。你现在开始修成家谱,你就是家族的功臣。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

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

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

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

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

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

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

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扩展资料: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区划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

1952年12月大同市辖一、二、三区和口泉矿区。

1954年7月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

1958年6月市隶属雁北专区。1959年1月23日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雁北合并为6个县:阳高、浑源、灵丘、左云、山阴、朔县。

1961年7月24日晋北专区撤销,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领导,辖城区、口泉区、古城区、怀仁区。同年11月复归山西省直辖。

1962年雁北又恢复13个县的设置,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市辖两区、两县。1965年7月将大同、怀仁二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2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划出,成立郊区,大同市辖三个区。

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9月建立矿区,10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和口泉镇。

1971年北郊区改为新荣区。

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17个街道,287个居民委员会,22个乡,5个镇,252个生产大队,1125个生产队,351个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辖的平鲁、朔县、山阴划归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规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同意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区划变更后大同市辖4市辖区6县。

参考资料:

-大同

北宋 宋真宗在位时期,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朝廷听闻建安军的二亭山出现王气,真宗下命在建安军铸造先祖金像运回京都,像成,因仪容逼真,真宗大喜,赐建安军为 仪真, 并升建安军为真州,辖扬子县与六合县,为宋代南北水路贸易中心,淮南东路的经济中心。

北宋 淮南东路 真州府

南宋 淮南东路 真州府

蒙元 淮南东路 真州府

后为仪真县县治驻地

如今为县级仪征市治所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真州 外文名称 :Zhenzhou 别名 :建安军 仪真郡 行政区类别 :散州 所属地区 :淮南东路 下辖地区 :扬子县、六合县 驻地 :扬子县白沙镇 地理位置 :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 方言 :仪征话真州片 历史,古镇简介,乡镇规划,经济发展, 历史 汉代为冲积沙洲,名白沙洲。唐时名叫白沙镇。五代吴顺义四年改为迎鉴镇。宋乾德二年(964年)“升迎鉴镇为建安军”,始“筑城一千一百六十丈”。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升建安军为真州。真州名始于此。在宋、元间,真州州治设此。明、清以来,一直是仪征县治所在地。 古镇简介 真州是一座有着 2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史有“仪真往来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洲”之美誉,宋时刘宰的一首《送邵监酒》让真州有了“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与很多扬州的古镇一样,真州之扬名,也离不开“水”。历史上的真州,扼江、淮、河运道之要,是“转运半天下”富庶之地。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顶端,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西近六朝古都南京,宁启铁路、宁通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等级公路、西气东输管道、鲁宁输油管道“六路”过境,是仪征市城关镇,被列为南京都市的核心层和宁扬城市带中重要的卫星城市与节点城市,毗邻仪征化学工业园、仪征汽车工业园、仪征经济开发区和枣林湾生态园。辖 8 个行政村, 1 个街道办事处, 16 个社区居委会,人口 1395 万,总面积 6084 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 4294 平方公里。域内建有亚洲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设计、安装综合性一级企业—核工业总公司华兴建设公司;中国内河最大油港-交通部南京中转油港(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等部、省属企业。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拥有大企业的优势,有力促进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已初步形成以化纤、无纺、机械、船舶、照明等产业,规模企业 45 家。 真州地处水陆要冲,运河由此入江。隋唐起就是漕运、盐运和货运的中转之地,因而逐渐成为江淮一带的繁华富庶之地。据载,宋时,单是粮食,年运输量占全国漕运总量的四分之三。就在刘宰的这首诗中,还有一句:“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交待的就是真州当时的“转运半天下”的盛况。 真州城南原有大码头,是过去河西街、都会街和商会街的统称。如今河道已经淤塞,码头已经不在,街道的名字却还在。商会街、都会街,两街相连。听其名,应该不难想像其昔日繁华境况。 当时的真州,富裕到何种程度?《老残游记》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到了仪征大码头,可以随便吃一些美酒佳肴,那里住有数万富户……”大码头的繁荣可见一斑。 现如今,三条街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街道,从商会街一路东行,整个算来也不过十来家小店面。 真州历史悠久,据志记载,最早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因为漕运的发达,唐宋时即为华夏著名的工商和园林城。域内,历史上留下名目的文物古迹遗存颇丰:天宁塔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鼓楼建于明代,为全省仅存的3座鼓楼之一;慧日泉是宋代遗下的著名井泉,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 如今,真州镇最著名的文物古迹当属天宁寺塔和鼓楼。 孙庆飞,原真州文化局文保科科长,很多真州的文物古迹的考证,均出自孙老之手。孙老为记者讲述了天宁寺三移其址的故事。 现在的天宁寺,位于仪征市区的东南,工农路与前进路十字路扣东北一侧。据孙庆飞介绍,目前的天宁塔,是在明天宁寺塔基础上修缮的,并非唐天宁塔。唐天宁塔的塔基还在,如今已经被埋在路面之下,位置就在前进路南。唐塔被毁后,宋代曾移址重修,宋塔后也损毁于战火,早年考古也曾寻得塔基,不过也被埋于底下。按照孙庆飞的回忆,准确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天宁寺塔正东方向80米左右。天宁寺塔的兴废,可说是真州历史的一个缩影。 唐盛,塔兴。县志记载:“唐景龙三年(709),泗州僧建佛塔七级以镇白沙,创永和庵于塔后。”按此记载,天宁寺塔始建至今已近1300年。 宋崇宁年间(1102-1107),永和庵复建,初名报恩光孝禅寺,政和年间改为天宁禅寺。塔以寺名,称为天宁寺塔或天宁塔。从那时起,塔与寺,经历了若干劫难。 宋南渡后,真州迭经战火,寺塔俱焚。明洪武初年重建,据载,天宁寺塔塔身为正八面仿楼阁形建筑,每层外部有木结构回廊。塔体内部为四方形,有梯可达各层。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遭火焚。清同治年间,曾有盐商出资40万两白银,重修天宁寺、塔,但是由于布局上的原因,寺庙厨房的一场大火,殃及全寺。不过历经两次大火,塔的楼梯、回廊、飞檐尽毁,但是塔身一直屹立至今。孙庆飞告诉记者,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天宁寺砖木结构塔身,是典型的明初建筑,同时又有唐宋建筑遗风。2003年至2004年,重修此塔时,他们还在塔身的砖缝里发现了明代的铜钱。 塔原高近70米,由于地面增高,塔座被埋没,加之塔顶宝刹被烧毁,因此残塔仅高472米,即便如此, 天宁寺 塔依然是江苏省内最高的砖塔。 真州鼓楼为江苏境内仅存的三座鼓楼之一。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距今已近520年。鼓楼的位置,处在宋乾德年间所建的建安军城南门旁。“南宋嘉定九年(1216),因真州‘富民繁会,居城南者十倍城中’,于是开始扩城,陆续建造东西翼城。到明武初年,建筑连线东西翼城的南城墙。经过170多年,建安军城的扩建才完全定型,宁江门从此处于城区中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鼓楼,楼体建在有拱门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高两层,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屋面铺筒瓦。底层有楼梯可上,登楼四顾,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据说,底层东壁上原存有碑记两方,一方记录了嘉靖甲申年(1524年)鼓楼被辟为关王祀祠的情况;一方记录了嘉靖44年(1565年)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史实。 鼓楼在1963、1970、1985、2000年经历了四次大修,才建成现在的格局。鼓楼现位于真州镇的繁华地带,南部有仪征“小秦淮”仪城河流过,接仪扬河河道。现在河两岸已建成河滨游园。 状元井就位于前文所提到的商会街的东首。如果不是被铁栅栏围着,加上树著“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老井绝对不会引起记者的注意。据孙庆飞考证,此井是北宋时历史上,仪征第一个状元吴敏家的井。状元宅第,是无从可考了,不过细细端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口状元井,来想像一下当年这位状元的得意和风光。 状元井井栏为青石质,平面为正八角形。据介绍,井壁原有八组高浮雕画面,后被人铲砸去近四个组。现存只有四组半,均是围绕“状元”的题材。第一组为童子双手执华盖伞柄扛于肩,为新科状元开道;第二组为新科状元气宇轩昂骑于马马上,左手执缰,右手举策,缓缓行来,表现骑马游街的得意形象。第三组一人衣着整齐,双手托盘,盘置小鹿一只,寓意官高禄丰;第四组一人宽袍大袖,绶带飘逸,左手持一执扇,右手举著一七叶瑶草,寓意祥瑞;第五组残缺严重,左手角有一直白鹤振翅高飞,引颈长鸣,寓意长寿。据孙庆飞介绍,井栏图案是一组相当难得的宋代风俗画卷,亦是仪征城区时代最早、雕刻最为精美的古井了,可称为“真州第一井”。 乡镇规划 真州镇由原真州、胥浦、曹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现辖有8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73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 经济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真州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43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92亿元,年均增长203%;综合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3851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10185亿元,年均增长275%。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05年真州镇已被国家统计局评为综合实力千强镇。 真州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大批大型企业安家落户,境内已经有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中核华兴建筑公司、鲁宁输油管道中转站以及南京港、上汽、上海汇众、大连化工、江苏优士化学等大型企业。依托境内仪化集团的“聚酯切片”、“涤纶短纤”、“长丝”、“PTA”等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立足搞好产业链配套延伸,实现招商引资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真州创建了“真州镇工业集中区”,100多家工业企业已经进驻投产,具有年生产数万吨无纺织物的能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5年,真州还依托区域内的“仪征汽车工业园”和“化学工业园”创办了“茶蓬汽车配件生产工业集中区”和“长江民营工业园”,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

天妃宫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麓,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航海平安而敕建,与静海寺相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

天妃宫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史称龙江天妃宫。郑和首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归航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

天妃宫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解放后多次修缮,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东西两轴线院落组成。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南京民间赶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012年11月,南京天妃宫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日程,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遗大会审议。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天妃宫 外文名称 :Tianfei Temple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麓 占地面积 :17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始建年代 :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 修缮时间 :2004年7月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南京市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地理位置,明代始建,建筑重建,免费开放,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麓,建宁路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宫在太平天国起义至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屡遭毁坏。2004年7月以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南京花费巨资重建开放。 南京天妃宫 明代始建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和物资人员汇集地。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南京成为郑和下西洋造船基地和始发港,见证了海上丝路最后的辉煌。永乐皇帝为表彰其出使西洋修建的天妃宫、静海寺以及为下西洋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龙江宝船厂等历史遗存见证这一航海壮举。 天妃宫碑亭 天妃即妈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海洋保护神。据史书记载,明永乐五年(公元一四零七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利回国,为感谢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建“天妃宫”,并亲自撰写碑文,立御碑于宫中。其后郑和六次下西洋出航前,都要专程到天妃宫祭拜妈祖。 建筑重建 2004年竣工落成的南京天妃宫,占地约17万平方米,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其中西轴线为两进院落,设有天妃宫大殿、玉皇阁及两侧配殿等;东轴线为双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两侧配殿。 天妃宫正殿 建成后立即对外开放参观,门票收费10元。 南京天妃宫加深了海峡两岸文化上的历史认同感,成为南京对台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免费开放 2012年12月31日晚上20点开始,天妃宫正式取消10元的门票,永久免费开放。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 天妃宫

三宝古楼耸立于车江乡寨头村南端,与萨玛祠、侗族长廊等形成一个整体。古楼建筑面积225平方米,21层,总高3518米,占地总面积8000平方米。古楼绘画和雕刻,有从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民间习俗、传统服饰等。

2001年10月20日,三宝古楼已被吉尼斯总部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特点入编《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车寨古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毁于寨火,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建。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攒尖顶木质结构,高17米。楼顶为五级葫芦宝顶,屋面盖小青瓦,底层民间为四内柱,宽4米,廊面宽18米,通面阔558米,通进585米。

鼓楼四周有22米高的青砖围墙,南面148米处为悬山顶墙门,高6米,墙下有铁门,门高29米,宽14米,上刻楹联一副:“四面河山,车江大坝三十里;万般秀色,黔省东南第一楼。”主楼额门上有横匾一块,上书“车寨鼓楼”。

车寨鼓楼既有侗族鼓楼的特征,又具有汉族阁楼的特色,是侗汉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今为现级文物保护单位。 宰荡鼓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单檐歇山顶民居式木瓦结构建筑。民国18年(1929年)7月,寨民集资改建为七层八角攒尖顶塔状。楼高12米,有四方形经柱4根,距柱3米,每柱高8米;檐柱8根,高4米,飞檐翘角,八面玲珑。楼底层33米,共8面,每面宽3米,南面为大门,装修完美,上为雕窗,下为裙板,底层正面中央有圆形火塘一个,直径18米,四周均置长凳,底层有锯齿形独木梯可登顶层。

顶层为八字坡面和八角攒尖顶楼冠,有八面方格灵窗,五层如意斗拱,三层锯齿状涩木。同檐板上彩绘双龙抢宝、人物故事和花、鸟、虫、鱼等,葫芦宝顶为两铁罐相叠而成,为宰荡侗民休息、议事、唱歌、迎宾、娱乐的地方。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路街道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中心,是江苏省委、江苏省 、江苏省政协及鼓楼区委、鼓楼区 所在地,由原宁海路街道和原水佐岗街道合并而成,截至2015年5月,宁海路街道街道面积3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7276(2014年数据),下辖9个社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宁海路街道 外文名称 :Ninghailu Street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苏州路、颐和路、北京西路、山西路等社区 驻地 :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54号 电话区号 :(86)025 邮政区码 :210024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中心 面积 :394平方公里 人口 :147276人(2014年) 方言 :南京官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古林公园、清凉山公园、石头城 火车站 :南京站、南京南站 车牌代码 :苏A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气候,地质地貌,人口,社会事业,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所获荣誉, 历史沿革 1953年,南京鼓楼区成立阴阳营街道。 1960年,阴阳营街道与沈举人巷、五台山街道合并成立鼓楼区公社五台山分社。 1962年,恢复阴阳营街道。 1968年,阴阳营街道更名向阳街道,同年,鼓楼区成立水佐岗街道。 1982年,向阳街道更名宁海路街道。 2003年,宁海路街道与水佐岗街道合并为新的宁海路街道。 行政区划 1996年,宁海路街道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辖西桥、北阴阳营、宁海路、上海路、匡庐新村、仙霞路、汉口西路、天目路、西康路、草场门、虎踞北路、天津新村、莫干路、赤壁路、山阴路、鼓楼新村16个居委会;水佐岗街道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辖市农村、马鞍山、山西路、四卫头、电工新村、水佑岗、水佐岗、祁家桥、北四卫头、三步两桥、古平北村、回龙桥、校门口、古平岗、定淮门、晏公庙16个居委会。 2004年末,宁海路街道办事处驻宁海路54号,面积393平方千米,人口128588人,辖西康路、天目路、仙霞路、宁海路、西桥、天津新村、虎踞北路、草场门、颐和路、山西路、马鞍山、三步两桥、古平岗、康藏路、电工新村、北四卫头16个社区。 截至2015年5月,宁海路街道下辖9个社区:仙霞路社区 、苏州路社区、颐和路社区、北京西路社区、天津新村社区 、三步两桥社区 、山西路社区、康藏路社区 、古林社区。 原16个社区如下: ·虎踞北路社区 辖区范围东起西康路与北京西路交界口以西至草场门广场,北至天津新村,南至河海大学。面积46万平方米,总户数1545户,总人口5120人。居委会驻:虎踞北路4号,邮编210013。 ·康藏路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东邻水佐岗路,南邻马鞍山和天津新村社区,西邻虎踞北路,北邻模范中路。面积约03平方千米,常住居民3100多户,有常住户口的2650家,居住人口达13000多人。居委会驻:康藏路4号。 ·电工新村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水佐岗中心地带。面积为05平方千米,90%是南京电子管厂家属区。常住居民2246户,6264人。居委会驻:水佐岗44号4幢201室。 ·天津新村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西临古林公园,东接马鞍山路,南濒江苏省委,北至南京工程学东校区。面积9万平方米,总户数1117户,总人口3125人。居委会驻:天津新村7号。邮编:210013。 ·古平岗社区 东临虎踞北路、南临北京西路、北临模范西路、西临秦淮河。东起虎踞北路,经过古平岗,定淮门,晏公庙,石头城,到草场门大桥为止。面积038平方千米,共有2375户,总人口7235人。居委会驻:定淮门6号大院内。 ·马鞍山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辖区面积018平方千米,94%地域是省级机关宿舍。常住居民1573户,总人口5057人。居委会驻:马鞍山2号大院10幢旁。邮编:210013。 ·北四卫头社区 位于山西路广场的西北处,北邻虹桥,南至人和街,西至祁家桥路,东邻山西路广场。面积024平方千米。居委会驻:为北四卫头56号,邮编为210009。 ·三步二桥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由三步两桥、水佐岗、祁家桥、中山北路四部分组成,面积012平方千米,总户数1420户,4320人。居委会驻:祁家桥17号。邮编:210009。 ·山西路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地域范围东自山西路广场的金山大厦、南至山西路、西至江苏路、宁夏路,北侧为水佐岗老菜市、人和街,面积026平方千米。总户数2276户,人口7956人。居委会驻:四卫头45号,邮政编码:210009。 ·仙霞路社区 位于宁海路街道西南角,面积约021平方千米,有户籍居民2573户,7979人。居委会驻:虎丘路14号101室。邮编210024。 ·颐和路社区 东起江苏路、南至北京西路,西至西康路、北至西康新村,管辖范围为宁海路2-38号、1-29号;西康新村1-1幢、1-7幢;江苏路1-35-1号;灵隐路1-15-1号、2-26号;琅琊新村1幢、4-9幢;颐和路3-39号、2-38号;珞珈路1-25号、2-52号;牯岭路3-23号、2-28-1号;北京西路34-66号;琅琊路1-15号、2-24号;普陀路1-15-1号、2-12号;赤壁路1-17号、4-16号;莫干路1-21号、2-16号;天竺路3-23号、2-4号;西康路44-60号、17-47号。面积约034平方千米,有常住居民2400户,7100人。居委会驻:琅琊路11号。邮编为210024。 ·西桥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江苏路-西桥以南、北京西路以北、西接宁海路中段、东临云南路。面积024平方千米。有常住居民1689户,5239人。 ·宁海路社区 位于宁海路街道的东南端,上海路以西,北京西路以南,宁海路以东,汉口西路以北。面积约21万平方米,有1864户,总人口6133人。居委会驻:华新巷15-1。邮编:210024。 ·天目路社区 面积约038平方千米,有2600多住户,8000多人口。居委会驻:天目路21号。邮编210024。 ·西康路社区 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宁海路街道南片。辖区范围:西康路1号至西康路15号、汉口西路134号至汉口西路200号、山阴路1号至山阴路42号。面积043平方千米,有常住居民2676户,人口8594人。居委会驻:西康路3号29幢平房。邮编210024。 ·草场门社区 位于宁海路街道的西部,西面和北面与挹江门街道相邻,西南面与五台山街道相邻。管辖范围为北京西路76号、虎踞北路15号。面积028平方千米,总户数870户,2437人。居委会驻:北京西路76号。邮编:21001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海路街道位于南京主城西北部,是鼓楼区的中心,也是江苏省 驻地,面积394平方公里。 宁海路街道 气候 宁海路街道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因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四季变化明显、冬夏时日长、春秋时日短的气候特征。 2010年,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57℃~168℃,比常年偏高04℃~09℃;降水量1302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年降水日数112天~133天;年日照总时数为17370小时~19270小时。 地质地貌 宁海路街道内有五台山、清凉山、古林公园丘陵将秦淮河冲积平原和金川河冲积平原南北分开。 人口 截至2014年底,宁海路街道有常住人口147276人。 社会事业 企事业单位 宁海路街道内有法院、检察院、公安厅、财政厅等省级机关80多,有江苏省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销售分公司、江苏创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事业单位80多家,还有多支驻军部队。 教育 高等院校3所 :河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省委党校。 中学2所: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宁海中学。 国小6所: 琅琊路国小、力学国小、赤壁路国小、北京路国小、山西路国小、虹桥国小。 幼稚园8所: 省级机关实验幼稚园、南京市实验幼稚园、公安厅幼稚园、安全厅幼稚园、南师大幼稚园、河海大学幼稚园、三八保育院、育红幼稚园。 文化 宁海路街道辖区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社会知名人士多,高级知识分子多,居民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律意识普遍较高,街道设有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720平方米。设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培训中心,慈善超市,图书室等。街道共有社区教育讲师团8个,文体团队32个,各类志愿者约11万人,有3000多平方米室内文化活动场所。 所获荣誉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 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市双拥模范街道 “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老城改造工作有功单位

家谱失传,今后有办法续谱吗?

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于家庭有着“明昭穆、辩世系”等功能,而且也是研究 历史 的重要史料来源。 中国家谱的 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